我国与泰国佛教节日有关的节日有哪些

佛教的节日有哪些?
我的图书馆
佛教的节日有哪些?
佛教的节日有哪些?
&&&&&&&&佛教的节日有一个别于其他节日的特点:那就是每个节日都要敬佛布施。敬佛,是用自己的虔诚恭敬之心向寺庙或家里的佛菩萨供像敬献香、花、灯、烛、果、茶等供品;布施则有两种内涵:一是布施僧众,二是布施诸己。布施僧众,即向僧人及其他贫弱众生布施财物和爱心,也叫外布。佛教的“诸己”是指各种不健康的心念或心理。佛教认为,人有几种不健康的心理就有几个不同的自我存在,而形成各种不健康的人格。如果把诸多不健康的心都布施掉了,人们就不会见到自私的人、暴虐的人、狠毒的人、冷酷的人、多疑多妒的人,人就与天地同心同德,有一个健康完美的人格,即是圣人即是佛了。所以“布施诸己”即是布施我们自身
的怨恨心、急燥心、妒忌心、贪娈心、淫欲心、偷盗心、欺诈心、陷害心、报复心、仇恨心等等,这也叫内布施。内布施正是佛教修行的根本。因此,敬佛布施的内涵和意义不外乎助人思过而已。这“助人思过”有着无限的空间供人们去发挥。这是佛教节日的意义所在。
&&&&&&&&佛教有很多的节日。因为佛教净土中有千千万万数不清的佛菩萨,每个佛菩萨的出生、出家、成道、涅磐都在不同的崇拜群中形成节日,经过历史的演化传承,孕育出不同地区不同宗门各具特色的佛教节日。人们在这些佛教节日里,向自己心中崇拜的偶像敬献供品、忏悔己过、布施僧贫,以表达虔诚的宗教情怀和慈悲济世之心。中国佛教的节日主要有以下几个:
&&&&&&&(1)&佛诞节。阴历四月初八是佛教创始人释牟尼佛出生的日子。传说释迦牟尼诞生时有九龙吐水沐浴其身。所以民间在这一天以各种香料浸水洗浴佛像,以各种香、花供奉佛像,这一天也必定斋戒布施,以纪念这个不寻常的日子。佛诞节也叫“浴佛节”,我国云南的“泼水节”就是由浴佛节而来的。释迦牟尼佛诞生人间,倡导众生平等,揭示了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能成佛之谛理。那么每一个人都是有佛性的,他们通过佛教的修行都能最终成佛。所以,纪念佛诞节,浴佛也浴己。这一天何不洗个香水澡来净身,焚香思过以净心,向寺庙或敬老院孤儿院或自己身边其他公益事业,布施点滴,帮助一二,可谓身心清净,情操高雅,不失为一种高雅的养身之道。
佛诞节,又称佛诞会、佛生会,是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诞辰而举行的佛事法会。因法会中以浴佛为主要内容,故又称浴佛节、浴佛会、灌佛会。&&&&
佛诞节还有煎香汤、煮黑饭的习俗,《敕修百丈清规》规定,禅林在佛诞节浴佛之外,还须煎香汤、造黑饭供大众。明清时僧众在道傍煮豆供行人食用,而朝廷则赐百官于午门外食“不落夹”。&&&&
佛诞节这天,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散花焚香,音乐弥空,百戏竞技,人潮涌动,充满了节日气氛。日本佛诞节时正值樱花盛开,以鲜花供佛,寺院内外,街市村野,花海一片,故又称“花节”。
&&&&&&&&(2)成道节——腊八节。阴历十二月初八,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禅思悟道,从此人间有了佛教,诞生了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佛教徒以百种果子煮粥供佛以示庆典,渐形成民俗,民间称作“腊八粥节”,所以,成道节又叫“腊八粥节”,简称“腊八节”。佛典中记载:粥有十利:一资色、二增力、三益寿、四安乐、五辞清、六辩说、七消宿食、八除风、九除饥、十消渴。在成道节这一天,施粥于人能长养别人的佛性,那么施粥于己则能长养自己的佛性了,何不斋戒布施,自度度人呢?
&&&& 佛成道日,就是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修行成佛的日子。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出家后,曾到伽耶城南优娄频罗村的苦行林,修习苦行。经过六年苦修,经常是日食一麻一米,乃至七日食一麻米,以至“身形消瘦,有若枯木”。释迦牟尼认识到如此苦修不是通往解脱的正确道路,决定放弃苦行,另辟蹊径。于是,他来到尼连禅河,洗了一个澡,因体力极度虚弱,洗完后竟无力上岸,幸得天神放树枝相助,才拉着树枝上了岸。上岸后又得到一位牧牛女供献的乳糜,他吃了之后,体力有所恢复,来到岸边一棵毕波罗树下,静坐沉思,发誓“今若不证无上菩提道,宁可碎此身而终不起于座”!经过七天七夜的思考,释迦牟尼终于豁然大悟,认识了人生痛苦的原因以及灭除痛苦的方法等真谛,得到对宇宙人生真实的彻底觉悟,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成佛”或“成道”。后世把释迦牟尼成佛的这一天,称为“佛成道日”,为了纪念这一天而举行庆祝活动,就称为“成道节”、“成道会”。&&&&
&&& 中国传统的佛成道节是在十二月八日,也就是腊月初八,俗称“腊八节”。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腊八粥通常是用五谷杂粮加上枣、杏仁、核桃仁、栗子、花生等,放在一起,用微火慢慢煮熟熬烂,别具风味。在佛成道日煮腊八粥供佛,取法于牧女向佛献乳糜的传说,在民间则有庆贺五谷丰登、驱逐鬼邪瘟疫的意义。时至今日,我国许多地区如北京、江浙、皖中、胶东、东北、西北等地,仍然保留着喝腊八粥的习俗。
&&&& 很早以来,我国老百姓即有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吃“腊八粥”过“”的风俗,这是由中国佛教徒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而形成的一个风俗。相传当年释迦牟尼为寻求人生真谛与生死解脱,毅然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在雪山苦行六年,常常日食一麦一麻。后来他发现一味苦行并非解脱之道,于是放弃苦行下山。这时一位牧女见到他虚弱不堪,便熬乳糜供养他。释迦牟尼的体力由此恢复,随后于菩提树下入定七日,在腊月初八,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据此传说,汉传佛寺每年的腊月初八都要以各种形式予以纪念。如《百丈清规》卷二中说“腊月八日,恭遇本师释迦如来大和尚成道之辰,率比丘众,严备香花灯烛茶果珍馐,以申供养。”其中熬粥供佛成为常仪。佛教认为食粥有很多好处,因此寺院一般在早晨都有食粥的习惯。至于腊月初八煮腊八粥就更讲究,通常都用莲子、红枣、薏仁、云豆、白果、黍米、白糖花生等八种东西一起煮,称为“八宝粥”。
&&&&&&&&(3)灯节。阴历正月十五是佛教徒欢庆释迦牟尼降魔的节日。主要以各种灯、烛敬佛。灯舞龙蛇,烛花百里,通宵达旦,气势宏大。从唐代起定为灯节,历经演化而形成民间的元宵灯会,又与中国道教的上元节相融合,也叫上元节、上元灯节。
&&&&&&&&(4)涅磐节。纪念释迦牟尼佛逝世的节日。汉传佛教定于阴历二月十五日。“涅磐”是佛教的最高境界。达摩有“涅磐者,涅而不生,磐而不死”之论,不生不死即是佛教“空”的境界。佛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说:“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可见不生不死的“空境”相当于道教的“太极”状态,也类似于中国阴阳学说的“阴阳平衡”状态。因此,佛教认为世界是空的,就相当于世界是阴阳平衡的,旧的阴阳平衡被打破,就立刻形成新的阴阳平衡,世界永远处在这种旧新阴阳平衡的破立状态之中,也就永远处于“空”的境界之中。万法皆空,亦即万事万物万情都是处于阴阳平衡的永恒变化之中,所以人不能太执住。执者固执,住者停留不动。
&&&&&&&&涅磐节这一天,寺庙举行涅磐法会,人们聚集法会,面对释迦牟尼佛圣像,诵听《佛遗教经》,并作各种供奉。不方便的也可在家诵读《佛遗教经》或念佛、向佛像供奉香、花、果、清水等各种吉祥物品。总之,只要有心,怎么做都行。正所谓佛法以无门为门,以无相为相。无门无相即是说修行无有固定的形式,只要心诚,方便即是门。
&&&&&&&&(5)盂兰盆节——中元节、鬼节。盂兰盆为梵语的译音,意为救倒悬。据盂兰盆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大弟子目犍连以天眼观见其亡母在地狱中受倒悬之苦,求之于佛。佛教他于7月15日以百味果粥供养十方僧,可令七世父母及现生父母在苦厄中得以解脱。梁武帝大同四年据此设“盂兰盆斋”,唐代盛行民间,是日,人们到寺中敬献各种食品,广为布施僧贫,以解救先亡之苦。由此,献盂兰盆斋和盂兰盆节流传至今。宋代以后,民间以盂兰盆斋施鬼,渐称鬼节,又据道教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亦称中元节。
&&&&&&&&祭奠亡灵,是人们表达哀思的一种情感需要,愿先亡在另一个世界幸福安乐是人们对亲人情感的延续,是人间真切的未了情。将物品和纸钱化为灰烬施与鬼神,孰不知阳间做人都有许多过错罪孽,阴间为鬼亦是带罪之身,而物品金钱原本就是罪恶之源。所以,不如布施贫困,行善积德,将功赎罪,以感天地鬼神?阳间有德才孝祖和钱财孝祖之分,阴间又何尝没有德财之别?否则阴阳怎么平衡呢?!
&&& 盂兰盆节,亦称盂兰盆斋、盂兰盆会,是每逢夏历七月十五日佛教徒举行的以供养三宝、超荐七世现世父母及历代祖先、施食鬼神为内容的佛教节日。盂兰盆,梵文Ullambana的音译,意译“救倒悬”,比喻亡者之苦有如倒悬,痛苦之极,应即往解救。&&&
相传中国最早举行盂兰盆会的是梁武帝,据《佛祖统记》卷三十七载,大同四年(538)梁武帝幸同泰寺,始设盂兰盆斋。后来目连救母的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妇孺皆知,而盂兰盆会也因此盛行起来。&&&
在日本,盂兰盆节一般在阳历七月十五日或八月十五日举行,主要活动大体上与中国相似,但男女老幼在灯光下伴着音乐,载歌载舞,却是日本盂兰盆节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6)佛吉祥日。世佛联定于公历五月的月圆日、农历四月十五日为“世界佛陀日”,中国佛协于1990年5月发出告:这一天为中国汉传佛教的佛吉祥日,将在各寺庙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
&&& (7)观音的纪念日
&&&&&&& 在中国主要有三个:农历二月十九为观音诞生;农历六月十九为观音成道;农历九月十九为观音出家。?
&&& 佛教的节日,在不同教派、不同地区都有所不同。在南传佛教盛行的东南亚国家如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根据上座部的传说,以四月十五日为佛诞生日,同时也是佛成道日、佛涅架日。佛成道以后,到鹿野苑为五比丘开始说法,经过四十九天,即六月初四日为佛初转法轮日。这天,佛教徒应到寺院旋绕佛塔。又,佛诞生后七天,佛的生母摩耶夫人便逝世而生在兜率天。传说佛成道后,曾经有一年到兜率天安居,为生母说法三个月,然后由天上从三道宝阶下来人间,这便是九月二十二日。这天称为“天降节”,各寺也要举行纪念仪式。&&&  
&在藏传佛教盛行的我国藏蒙地区,除了以四月十五日为佛的诞生日、成道日、涅槃日外,西藏拉萨“三大寺”僧众及各地佛教徒,还在藏历正月初三至二十四日举办“传大召”(意为大祈愿)法会。法会期间进行辩经,考选藏传佛教最高学位——格西。并于二月下旬举办规模略小的“传小召”法会,选拔二等格西。此外,还有晒佛节、浴佛节、燃灯节等。  
&汉传佛教最大的节日,在一年之中有两个,一是四月初八佛诞日的“浴佛法会”,一是七月十五自恣日的“盂兰盆会”。这两天都叫做“佛欢喜日”。此外,还有诸佛菩萨的圣诞及纪念日。遇到以上节日,僧人将在有关殿堂作法事,念佛号或举行其它纪念仪式。现将诸佛菩萨圣诞及纪念日(阴历)列举如下:  
正月&&&初一日:弥勒佛圣诞  
初六日:定光佛圣诞  
二月&&&初八日:释迦牟尼佛出家  
十五日:释迦牟尼佛涅槃&&  
十九日:观世音菩萨圣诞&&  
廿一日:普贤菩萨圣诞  
三月&&&十六日:准提菩萨圣诞  
四月&&&初四日:文殊菩萨圣诞  
初八日:释迦牟尼佛圣诞  
五月&&&十三日:伽蓝菩萨圣诞  
六月&&&初三日:护法韦驮尊天菩萨圣诞  
十九日:观世音菩萨成道&&  
七月&&&十三日:大势至菩萨圣诞  
廿四日:龙树菩萨圣诞  
三十日:地藏菩萨圣诞  
八月&&&廿二日:燃灯佛圣诞  
九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出家  
三十日:药师琉璃光佛圣诞  
十月&&&初五日:达摩祖师圣诞  
冬月&&&十七日:阿弥陀佛圣诞  
腊月&&&初八日:释迦牟尼佛成道日&&  
廿九日:华严菩萨圣诞  
以上诸佛菩萨圣诞及纪念日,还有几点须得说明:  
1.根据佛经中说,释迦牟尼佛的诞生、出家、成道、涅槃同是四月八日,故南传佛教国家将四月十五日定成“卫塞节”,作为释迦牟尼佛诞生、成道、涅槃三期同一庆的佛吉祥日,而汉佛教的习惯是以四月初八为佛诞日,二月初八为佛出家日,腊月初八为佛成道日,二月十五为佛涅槃日。佛诞日举行浴佛法会,其它三日也要在寺院中举行各种纪念仪式。特别是腊月初八,煮腊八粥以供众,已成为民间的传统习俗。  
2.诸佛菩萨的圣诞及纪念日,大多不见于佛教经典,乃是汉地佛教根据传说而相沿成习的,很难考定;这些佛菩萨中,除弥勒佛、文殊菩萨是和佛陀同时的印度人外(其生卒年月也不可考),其余佛菩萨都是佛所称赞过的他方世界的佛菩萨,根本不可能用当今世界的岁月时日来推算其诞日,何况那时也无岁月的记载。或有传说,正月初一日是布袋和尚生,而以布袋和尚为弥勒佛化身,就以这天为弥勒佛圣诞;冬月十七日为永明延寿禅师的生日,而以永明为阿弥陀佛化身,就以这天为阿弥陀佛的圣诞了。  
3.佛菩萨的圣诞和纪念日,寺院中都要举行各种纪念仪式。按照佛教的惯例,这里特别指出的是,释迎牟尼佛圣诞宜放生念佛,有不可思议的功德;释迦牟尼出家日、成道日、涅槃日诵经一卷,比常日有百千万功德;观音菩萨圣诞念《普门品》一卷,有无量不可思议功德;地藏菩萨圣诞念《地藏经》一部,胜造恒沙七宝塔之功德;阿弥陀佛圣诞念佛一句,罪灭河沙……  
4.此外,每月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日,“北斗星君下降”。汉化佛教认为,此星君管人间生死善恶之事,虽属道教玉皇大帝驾下,有什么事也会通知佛门,所以提醒七众,特别是在家二众:于是日宜持斋念佛,诵经礼拜,胜如日常有百千万亿功德也。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一文读懂:一年中有哪些不可不知的佛教节日
佛教有许多节日,主要是纪念佛和菩萨的生日、成道日或涅槃日等。每逢这些佛教节日,佛教徒要集会或举行庆祝活动,这对民间风俗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佛教节日名目繁多,重要的有:正月初一,弥勒佛诞生日。二月十五日,释迦牟尼涅槃日,即涅槃节。二月十九日,观音菩萨诞生日。二月二十一日,普贤菩萨诞生日。四月初四,文殊菩萨诞生日。四月初八,释迦牟尼诞生日,即浴佛节。六月十九日,观音菩萨成道日。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日,即盂兰盆会、中元节。七月三十日,地藏菩萨涅槃日。九月十九日,观音菩萨出家日。十一月十七日,阿弥陀佛诞生日。十二月初八,释迦牟尼成道日,即腊八节。
庆祝这些节日的活动是多种多样的:二月十五涅槃节,佛寺要举行涅槃法会,挂释迦牟尼涅槃图像,诵《遗教经》等,还要备香花灯烛、茶果珍馐,以申供养。二月十九观音诞辰,善男信女们便举行盛大的观音庙会,被看作观音菩萨道场的普陀山,届时更是摩肩接踵,香火旺盛。四月初八佛诞节,佛寺举行诵经法会,并根据“佛生时龙喷香雨浴佛身”的传说,以各种名香浸水灌洗佛像,并供养各种花卉。七月十五僧自恣日,则举行“盂兰盆会”,以百味饮食供养十方自恣僧,据说如此能使现生父母和七世父母都度脱苦厄。七月三十日地藏菩萨应化中国涅槃日,以九华山为中心举行地藏法会。十二月初八成道节,佛寺要举行纪念仪式,并煮“腊八粥”以供佛。后来民间也逐渐形成了吃“腊八粥”的习俗,用以庆贺五谷丰登,驱逐鬼邪瘟疫。
佛教的重要节日,不少也成了民间节日,过节的意义,便超出了宗教的范畴。
更多内容,关注微信公号“读卖旧书”(dm-book)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清静,方得清净;品茶,即是参禅。
观音如铁,修行不懈;夏日酷暑,凉茶可解。
今日搜狐热点相关生活百科推荐 RECOMMENDED READING
东方女性网(www.eastlady.cn)版权所有&&&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处理。
备案:蜀ICP备号-1 粤公网安备 13号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佛教的节日和习俗.doc 36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佛教的节日和习俗
篇一:佛教节日
诸佛菩萨圣诞(阴历)
正月初一日:弥勒佛圣诞
正月初六日:定光佛圣诞
二月初八日:释迦牟尼佛出家
二月十五日:释迦牟尼佛涅盘
二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圣诞
二月廿一日:普贤菩萨圣诞
三月十六日:准提菩萨圣诞
四月初四日:文殊菩萨圣诞
四月初八日:释迦牟尼佛圣诞
四月十五日:佛吉祥日——释迦牟尼佛诞生、成道、涅盘三期同一庆(即南传佛教国家的卫塞节)
五月十三日:伽蓝菩萨圣诞
六月初三日:护法韦驮尊天菩萨圣诞
六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成道——此日放生、念佛,功德殊胜
七月十三日:大势至菩萨圣诞
七月廿四日:龙树菩萨圣诞
七月三十日:地藏菩萨圣诞
八月廿二日:燃灯佛圣诞
九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出家纪念日
九月三十日:药师琉璃光如来圣诞
十月初五日:达摩祖师圣诞
冬月十七日:阿弥陀佛圣诞
腊月初八日:释迦如来成道日
腊月廿九日:华严菩萨圣诞
农历七月十五日的“盂兰盆节”是我国佛教中两个最大的节日之一,又称为僧自恣日、佛欢喜日,是佛教徒举行供佛敬僧仪式及超度先亡的节日。
根据戒律的要求,僧尼在每年农历的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必须结夏安居,即在此动植物生长繁衍期间,定居一处,一者可免伤虫蚁,二者可专心诵经或禅修。至七月十五日则须各作自我批评或介绍修行经验,称为“僧自恣”。经过三个月的专修,僧众的功行必然大有提高,令诸佛欢喜,因此此日被称为“佛欢喜日”。
那么这一天怎么又成了盂兰盆节呢?这还得从西晋竺法护译的《佛说盂兰盆经》说起。该经说:以神通第一著称的目犍连尊者于禅定中见其亡母生饿鬼道中,虽使尽神通亦解除不了其母的饥饿倒悬之苦,于是向佛哭述。佛为说救济之法:七月十五日是众僧结夏安居修行圆满的日子,你应在那一天敬设盛大的盂兰盆供,以百味饮食供养十方自恣僧,仗十方众僧的威神道力救脱你的母亲。目犍连依言而行,他母亲果然脱离了饿鬼之苦。当目犍连问佛将来佛弟子是否也可以通过盂兰盆供救度各人的父母时,佛说:从今以后,凡佛弟子行慈孝者,都可于七月十五僧自恣日、佛欢喜日,备办百味饮食,广设盂兰盆供,供养众僧,以使现世父母增福延寿,过去父母脱离恶道。这里的盂兰盆,为梵文的音译,意译为“救倒悬”,意为救度亡灵倒悬之苦;盆是华言,指盛食供僧的器皿。此经一译出,立刻受到敬祖先讲孝道的中国人的喜爱。南北朝时,梁武帝首次在汉地创办盂兰盆会。如义楚在《释氏六帖》四十五云:“《宏明》云:梁武每于七月十五日普寺送盆供养,以车日送,继目连等。”由于梁武帝的极力提倡,各阶层人士无不效法遵行。此后的历代皇帝以及百姓也都比较热衷于这一佛事活动,并不断丰富其内容,由此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盂兰盆节,不妨称之为“孝亲节”。如在唐代,盂兰盆供极为奢丽,往往饰之金翠,。当时长安城中诸寺七月十五日作花蜡、花瓶、假花果树等,各竞奇妙。常例皆于殿前铺设供养,并伴有音乐仪仗,倾城巡寺随喜,甚是壮观;入宋以后,盂兰盆会逐渐由以盆供僧转变为以盆施鬼、放焰口超度亡灵的佛事活动,由孝亲变成祭鬼,寺僧于是日募施主钱米,为之荐亡,后世更有放河灯、焚法船之举,逐渐变成了一种民间习俗;元明时期,这类习俗仍十分流行,盂兰盆会亦成为寺院每年重要行事之一。如元明本《纪住庵清规》云:“七月十五日解制人事。此夜分启建盂兰盆胜会以济幽爽,以报劬劳。此会亦须预出经单,请大众随意披阅。此会有开甘露门一坛,请依而行之。”明袾宏《正讹集》中曾加以辩正云:“世人以七月十五日施鬼神为盂兰盆大斋会,此讹也。兰盆缘起目连,谓七月十五日,众僧解夏自恣,九旬参学多得道者,此日修供,其福百倍,非施鬼神食也。施食自缘起阿难,不限七月十
五。所用之器是摩竭国斛,亦非兰盆。盖一则上奉贤圣,一则下济饿鬼,严可得混!”从中可看出明代以后与前说法有别,仪式内容与形式亦有些差别。对此,清代仪润曾欲两全其道,谓日献兰盆,恭敬三宝;夜施斛食,普渡鬼神。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结夏安居制在我国未能得到全面有效地实行,僧自恣活动就更罕见了。而随着僧人素质及地位的下降,道风不振,盂兰盆会的徒具形式,由敬僧变为祭鬼的佛事也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了。
目前,已有极少数寺院开始恢复和实行结夏安居的旧制,有的寺院在盂兰盆节恢复了宣讲《佛说盂兰盆经》的法会。至于广大信众总愿在这一天打斋供众,并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或布施还愿,或放生,或求受三皈五戒、听法师讲经,或请僧人打普佛、放焰口等等。 腊八节
很早以来,我国老百姓即有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吃“腊八粥”过“腊八节”的风俗,这是由中国佛教徒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而形成的一个风俗。相传当年释迦牟尼为寻求人生真谛与生死解脱,毅然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在雪山苦行六年,常常日食一麦一麻。后来他发现一味苦行并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3页52页29页56页51页11页23页13页38页24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8佛教节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