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绿色发展成为畜牧业经济增长持久动力的动力

当前位置:
产业提层次 美丽我先行打造畜牧业绿色发展的浙江样板
发布日期: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农林局字号:[
  浙江不是数量意义上的畜牧业大省,却一直在全国畜牧业版图中占有重要位置,不仅因为浙江的湖羊、蜜蜂、长毛兔、麻鸭等一批特色品种和产品独步市场,更因为浙江畜牧业在产业发展理念、路径、层次等方面的创新和领先。尤其是近年来,浙江一手抓养殖污染治理,一手抓产业优化发展,积极探索畜牧业绿色发展新路子,受到农业部等国家部委的关注和肯定。
  今年5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夏宝龙在衢州调研时强调,畜牧业事关发展、事关民生、事关环境,必须加快转型发展,但是养猪决不能污染环境。一场深化畜牧业转型升级的战役在浙江全面打响,并取得明显成效,今年10月,浙江更被列为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省。浙江畜牧业转型升级之路是怎么走的?在实践中积累了哪些经验?未来的努力方向何在?记者近日进行了专题采访。
  走生态循环之路,养殖不再污染环境
  浙江上下对畜牧业的生态化发展理念能有今天这般坚定,是在生态省建设的大背景下,在追求规模效应和生态效应的博弈和平衡中逐渐探索和积累的,是几代畜牧人持续接力、久久为功的结果。
  浙江养猪历史悠久。进入新世纪以来,浙江生猪养殖进入规模饲养快速发展阶段,各种不同规模的养殖场、专业户、联合体等应运而生,生猪生产水平快速提高。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生猪排泄物污染环境的问题初步显现,并引起各方的关注。
  2008年6月,全省生态畜牧业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以省政府名义为一项农业产业召开全省性会议,并不多见。会议正式提出:要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着力构建农牧结合、资源循环、养殖健康、节约高效的现代生态畜牧业生产体系,这标志着我省畜牧业的发展理念和方式发生重大转变。
  2013年以来,浙江畜牧业迈出了转型升级的步伐,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这是一场艰苦的战役,涉及全省近百万农民。今年,在&养什么都可以,养什么都不能污染环境&的共识下,全省主管部门、养殖主体进一步坚定决心和信心,携起手来,抓转型、调结构、保质量、防污染,努力推进畜牧业的绿色化、现代化。
  截至目前,全省有畜禽养殖的87个县(市、区)全部重新划定了禁养区、限养区,编制出台了生态畜牧业布局规划;全省共关停达不到要求的养殖场(户)40余万个(户),调减生猪存栏800余万头,保留下来的8715家存栏5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全部按照&一场一策&的要求完成治理,生猪养殖的规模化水平从原来的场均200头左右提高到了600头以上。
  与此同时,全省根据养殖区域分布建成了41个病死动物无害化集中处理厂,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统一收集、集中处理、保险联动&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体系和常态化运行机制,从根本上消除了病死动物随意处置、乱丢乱放的隐患,得到农业部、中国保监局等国家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从概念萌发,到方向明确,再到举措落实,近年来,浙江始终秉承畜牧业生态化发展的理念,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低谷中不放弃,在高峰时更清醒,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初步走出了一条畜牧业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走特色精品之路,产业链条更加完善
  没有量的优势,就要谋求质的领先。走差异化道路,发展特色精品畜牧业,既是浙江经济发展水平高、市场消费求精求特的导向所决定,也得益于浙江丰富的特色畜禽品种资源。
  浙江是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目前,全省共有59个畜禽品种和类群,约占全国的10%。为促进畜禽种质资源保护,我省先后将33个地方畜禽品种纳入省级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实现了省级地方畜禽品种保护全覆盖。其中,13个畜禽遗传资源品种被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位居全国首位。
  在正在举办的2016浙江农博会上,由地处海盐县的浙江青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膳博士&黑猪产业链惊艳全场,获得观展者点赞无数。这条由育种、养殖、屠宰、加工、冷链物流和门店销售等环节组成的完整产业链,年产值达30亿元,而托起这份荣光的基础,就是&嘉兴黑猪&&金华两头乌&等特色地方生猪品种。
  在农博会上同样惊艳的畜牧业参展商还有江山市的&恒亮蜂业&,这家全国蜂产品行业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的产品达30多个系列,参观者可边品尝新鲜蜂巢蜜、土蜂蜜等,边观看割蜜、摇蜜等规范化生产过程。江山市的养蜂数量和规模已连续24年位居全国各县(市)之首,植根于如此深厚的产业发展土壤,&恒亮蜂业&的全产业链发展有声有色,其蜂王浆类产品的出口额连续9年名列全国第一。
  金华的火腿,天台的小狗牛,遂昌的中蜂&&农博会上能看到的浙江特色优质畜产品还有很多。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正是得益于我省特色畜牧业等产业的蓬勃发展,才有浙江农博会这样的大舞台上的惊艳。
  近年来,在夯实生猪、家禽等大宗保供畜禽产品生产的基础上,浙江充分依托各地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积极推进地方特色畜禽产业发展。2013年,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提出实施两头乌猪、湖羊和蜜蜂等传统优势产业振兴计划,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地方鲜明特色的现代畜牧业。在振兴计划的引领下,各地因地制宜推进本地优势畜禽产业发展。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湖羊存栏121.74万只、山羊存栏68.68万只、兔存栏271.98万只、蜜蜂存栏123万群以上,培育了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畜牧业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在目前已经认定的29条省级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中,畜牧业有8条,占27.6%,成为浙江农业产业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成为带动浙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引擎。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美丽畜牧翻开新篇
  畜牧业一头连着生态环境、一头连着百姓餐桌,中间还连着产业结构,牵一发而动全身。作为曾经在农业产值中占比超过20%、位列我省农业十大主导产业之首的畜牧业,在当前新的形势下,环境有新要求,消费有新期待,发展有新渴望,如何转型提升,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摆在浙江畜牧人面前的一个大课题。
  今年发布的《浙江省畜牧业&十三五&规划》提出,要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加快新型主体培育和品牌文化创建,大力推进畜牧业规模化、生态化、标准化、特色化和产业化发展,着力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率先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畜牧业发展之路,并提出了&整治生猪、拓展兔羊、稳定家禽、扩大蜜蜂、强化种业&的思路,通过实施&美丽畜牧生态工程、健康畜牧安全工程、特色畜牧精品工程、智慧畜牧创新工程、新型畜牧创业工程&五大工程,高水平高质量地实现生态高效、特色精品、安全放心的现代畜牧业。
  蓝图绘就,各地迅速行动。
  我省湖羊主产地之一的长兴县,探索出了&芦笋秸秆-湖羊-羊粪有机肥&的农牧结合、生态循环发展模式。他们充分利用县域8000亩芦笋基地的芦笋秸秆,为基地周边羊场提供饲草,年节约饲料成本480万元,羊粪加工成有机肥供芦笋基地使用,使种植芦笋的农民年增收200多万元;
  兰溪市帮助种养大户开展信息对接,通过社会化服务项目购置沼液运输专用车、建立区域性沼液抽排社会化服务站等方式,促进全市200多家养殖场与种植户&联姻&,全市12万亩田地年消纳沼液85万吨;
  江山市石明畜业有限公司养殖场采用&异位生物发酵床&处理养殖污染,生猪排泄物经发酵处理后做有机肥,实现了零排放;
  一段时间以来,各地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在全力破解软肋、补齐短板的同时,积极开展农牧结合、生态循环的生态牧场、家庭牧场建设,大力推广&零污染、零排放&的新型养殖模式,着力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截至目前,全省共落实生态消纳地1000余万亩,已培育环境美、产品美、收入美的美丽牧场300余家,打造了传统畜牧有效益、特色养殖出精品、种业资源显优势的新格局。
  从传统散养到规模养殖,再到适度规模养殖,从效益牧业到生态牧业,再到美丽牧业,有过意气风发的蓬勃,也有过壮士断腕的涅槃,浙江畜牧业一路走来,伴随着智慧和勇气,一步一个脚印。如今站在新的起点上,绿色发展的蓝图已绘就,勇立潮头靠创新,实现梦想靠实干。
  翻篇归零再出发,只争朝夕!报告解读:让绿色成为发展底色 让成果惠及全民资讯-在线观看-风行网
全部标记为已读
您暂未收到新消息哦~
&今年快男冠军已内定养鸡!&
安装PC客户端
把想看的剧下载到本地吧~
点击立即下载就可以下载当前视频了哦~
播放:13,752
播放:6,533
播放:1,147
播放:3,376
播放:1,130
播放:3,580
播放:5,055
播放:1,059
播放:2,392
播放:4,703
播放:3,997
播放:1,213
播放:81,178
精选视频号
播放:1,152
播放:1,217发展绿色畜牧业 实现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的畜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我国的肉类和禽蛋产量均跃居世界第一位,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畜牧大国。然而,畜牧业在我国仍然是低效产业,动物在将饲料营养转化为畜产品的过程中,有很多食入养分未吸收而被排入到环境中去,对土壤、空气、水源造成巨大污染(N、P的污然最为严重)。从畜牧环保角度来看,一头(只)畜禽就是一个污染源,一个畜禽饲养场就是一个污物排放场。畜牧业产生的大量畜禽粪便露天堆放,不仅是污染环境、传播人畜共患病的重要途径,也是制约农业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因之一。此外,人们为了提高动物生产水平和饲料转化效率,在饲养过程中大量使用了肉骨粉、油脂等动物性饲料及抗生素、高铜、胂制剂等生长促进剂。由于对这些原料的处理和使用不当或长期滥用,会导致一系列与饲料有关的危害人畜健康的食品安全事件的相继发生。疯牛肉的发生与蔓延、二恶英、除草醚、甲孕酮以及药物残留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不但给有关国家和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性关注的社会和政治问题。
& & 因此,解决动物产品的安全性和畜牧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课题 。要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发展绿色畜牧业,才能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畜牧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 & 一、发展绿色畜牧业的紧迫性
& & 1.发展绿色畜牧业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需要
& & 食品安全不仅涉及到消费者的健康,还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的正常发展,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政府的威望,特别是近年来国际上发生的疯牛病、口蹄疫、二恶英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使公众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
& & 在现代工农业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忽视了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人类在进行物质生产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日趋严重,农牧业生产深受其害。在农牧业生产中,各种化学物质特别是农药、兽药、化肥的不恰当使用,造成农牧业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农作物生长受影响,畜产品有害物质残留加剧,各种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被人体吸收,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安全。美国女生物学家雷切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里,用大量的事实阐述了使用农药破坏环境平衡,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给生物和人类造成的巨大危害,日本发生的&骨痛病&、&水俣病&等食物中毒事件同样令人震惊和担忧。
& & 因此,目前畜牧业生产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畜产品质量、减少或消除药物残留,生产出无药物残留、无污染的天然绿色食品。而实现畜产品的&绿色化&的必由之路,是发展绿色畜牧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 & 2.&畜牧业污染&为生态环境亮起了红灯
& & 近年来,畜牧业规模养殖在我国迅速崛起,但其中许多大中型畜禽养殖场缺乏对粪尿的处理能力,只是将粪便倒入河流或随意堆放,这些粪便进入水体或渗入浅层地下水后,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 & 为了查清我国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现状及污染治理情况,国家环保总局曾组织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对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对环境影响比较大的大中型畜禽养殖场80%主要分布在人口比较集中、水系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和诸多大城市周围,中部地区不到总数的20%,而整个西部地区仅占总量的1%左右。
& & 1999年我国畜禽粪便产生量约为19亿t,是工业固体废弃物的2.4倍,河南、湖南、江西等地区甚至超过4倍,大多数地区也都已超过了一倍。其中规模化养殖产生的粪便相当于工业固体废弃物的30%,山东、广东、湖南等地则占到本地区工业固体废弃物的40%。其中畜禽粪便COD的排放量已达7118万t,远远超过工业废水与生活废水的排放量之和。调查还发现,由于多种原因,我国许多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地处对居民产生环境影响的区域范围内,一些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甚至位于居民区内,8%~10%的规模化养殖场距离水源地不超过50m,30%~40%的规模化养殖场与居民区或水源地的最近距离不超过150m。养殖场选址不当不仅构成了对周边地区的环境压力,还在许多地方造成了畜禽养殖场主与周围居民的环境污染纠纷。
& & 另外,规模化畜禽场的宏观环境管理水平普遍较低,全国90%的规模化养殖场未经过环境影响评价。从整体上看,规模化养殖场的内部环境管理比较粗放,60%的养殖场缺乏干湿分离这一最为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而且环境治理的投资力度明显不足,80%左右的规模化养殖场缺少必要的污染治理投资。绝大多数规模化畜禽场的建设没有相应的配套耕地用于消纳其产生的畜禽粪便,客观上已经形成了比较严重的农牧脱节。因此,防止畜禽养殖污染刻不容缓。
& & 3.发展绿色畜牧养殖业是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 & 农牧业能否保持稳定、健康地持续发展,主要取决于农牧业是否具备自我持续发展的能力。这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农牧业生态环境系统的支撑能力。我国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依靠大量使用农兽药、化肥等化学物质促进农牧业产量的提高,这固然对解决短缺经济起了重要作用,但忽视了对资源环境的保护,忽视了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设。
& & 我国是农药、兽药、化肥等的生产和使用大国,许多农药具有高毒性和高污染性。长期以来由于大量不合理的使用,造成了严重的农产品污染,以及对环境和地下水的污染。农业部环境监测系统近年来对我国24个省市的调查发现,全国每年生产的粮、果、菜、肉、蛋、奶等农畜产品中,有害物质残留超标的产品占受监测产品总量的18.5%,经济发达地区是农业环境恶化与农产品污染的主要地区。
& & 另外,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最受影响的行业就是农业,而农业国际竞争力不足的最主要表现就是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性。近年来,层出不穷的绿色贸易壁垒已导致我国畜禽产品、水产品、蜂蜜等动物源性食品出口严重受挫。&
& & 因此,如果片面追求产品数量而不顾质量,就可能使农牧业现代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冲突,最终会危害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是我国当前农村经济的重要问题,也是未来我国农村经济长期发展的战略问题。&
& & 4.发展绿色畜牧业是防止人畜共患病传播的需要
& & 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资料由动物传染给人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至少有90余种其中可由猪传染的有25种由禽类传染的24种由牛传染的26种,羊传染的25种马传染的13种。这些人畜共患疾病的载体主要是家畜粪便等排泄物。大量事实表明,人畜共患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可通过排泄物、水、空气等污染畜禽饲料,这些被污染的饲料进人畜禽体内后可通过其产品转移、传播,危害人类健康。这类病原微生物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布鲁氏菌、钩端螺旋体、结核菌、炭疽杆菌、副伤寒、口蹄疫病毒、耶尔森氏菌、弯杆菌、肉毒梭菌等。
& & 二、畜牧业养殖业对人类健康与环境的影响
& & 1.畜禽排泄物对环境的影响
& & 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是通过畜禽排出的气体和粪便导致的。畜禽排泄物中的主要成分有含氨化合物、钙、磷、可溶无氨物、粗纤维、其它微量元素以及某些残留药物,各种成分的含量随畜禽品种、饲料原料配方及饲养方式等而不同,这些物质随粪便排出后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 & 粪便中的各种有机物、NH3、磷、固体浮游物、病原性微生物和维生素等,无论对地表水还是地下水均会造成严重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尤其当饮水源被硝酸盐污染时,对人类有致癌的危害。对渔业的危害也非常严重,粪便中的氮、磷进入水体后,使水体富营养化,引起低等浮游生物、藻类大量繁殖,而这些藻类又是鱼类难以消化利用的生物群体,在水体中大量繁殖后大量死亡,产生一些毒素和消耗大量氧气,使得养殖鱼类中毒和缺氧而死亡。
& & 畜禽粪便作为有机肥施入农田,有助于作物生长,但长期使用也可能导致磷、铜、锌及其它微量元素、药物在土壤中富积,从而对作物产生毒害作用,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使作物减产。更为严重的是,一旦土壤受到污染,这些有害物在农产品中的含量会大幅度提高,最终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或动物体内,产生危害。
& & 畜禽粪便发酵后会产生大量的NH3、H2S、粪臭素、CH4、CO2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不但会导致动物应激,降低畜产品产量,而且排放到大气中后会危害人类健康、加剧空气污染和引起地球温室效应。同时,大量畜禽粪便的产生和积聚也是滋生蚊蝇、细菌繁殖和传播疾病的传染源。NH3刺激性强、对鼻咽喉都有强烈的刺激,会使人畜流眼泪,通过肺进入血液会破坏血红蛋白、使幼畜禽产生昏迷、麻痹,甚至中毒死亡;H2S是最具危害性的粪便气体,对畜禽及人的眼、呼吸道影响大; CH4是反刍动物排出的有害气体,已被认为是仅次于CO2引起全球变暖的重要气体
可见,仅畜禽排泄物构成了巨大的污染源,若处理不当就会给环境保护带来很大威胁。因而,这一问题已引起了当今世界畜牧界和环保组织的极大关注,引起了各国畜牧业生产部门的高度重视,
& & 2.兽药、饲料添加剂对人类健康与环境的影响
& & (1)药物添加剂对人类与环境的影响
药物添加剂通过在产品中的残留威胁着人类的健康。首先,通过排泄物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其次,长期或超标、滥用兽药尤其是抗生素及激素作为饲料添加剂,不仅会降低动物产品品质,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危害人体健康,影响生命质量。动物产品中药物残留引起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 &三致&作用 即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药物及环境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可引起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而造成对人类的潜在危害。如苯丙咪唑类抗蠕虫药能引起细胞染色体突变和致畸胎作用;磺胺二甲嘧啶能诱发人的甲状腺癌;甾体激素(如已烯雌酚)能引起女性早熟和男性的女性化以及子宫癌;氯霉素能够阻碍血细胞形成,从而导致人类的白血病;磺胺类能破坏人的造血系统。当人们长期食用含&三致&作用药物残留的动物产品时,这些残留物便会对人体产生有害作用,或在人体中蓄积,最终产生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近年来人群中肿瘤发生率不断升高,人们怀疑与环境污染及动物产品中药物残留有关。如雌激素、硝基呋喃类、砷制剂等都已被证明具有致癌作用,许多国家都已禁止这些药物在动物中使用。
& & 急性中毒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在畜禽饲料中大量添加兽药如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等违禁药物,造成动物产品中药物残留量严重超标,成为危害人民生命和健康的隐形杀手。如1990年西班牙发生因食用含有盐酸克伦特罗饲养的动物肝脏引起的43个家庭集体中毒;1998年香港17人食用猪内脏中毒;2001年春节期间浙江省又发生63人食用猪肉中毒事故。这些事件的发生和蔓延已经造成消费者心理巨大恐慌,以致于人们对&菜篮子&产生了&信任危机&。
& & 过敏反应 一些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药物、四环素及某些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能使部分人群发生过敏反应。每当这些抗菌药物残留于动物产品中进入人体后,就使部分人致敏,产生抗体。当这些被致敏的个体再次接触到这些抗生素或用这些药物进行治疗时,这些抗生素就会与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发生过敏反应。多年来,有关牛奶中青霉素和磺胺类药物残留引起人过敏反应的病例不计其数,轻者引起皮肤瘙痒和荨麻疹,重者引起急性血管性水肿和休克,严重的甚至出现死亡;因食用牛奶出现皮肤过敏和荨麻疹的病例(尤其是婴儿)屡见不鲜。
& & 耐药性 近些年来,由于大量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性不断加强,而且很多细菌已由单药耐药发展到多重耐药。药物残留一方面可引起病原菌对多种抗菌素产生抗药性,另一方面又能造成机体肠道正常菌群失调,使机体易发感染性疾病。这样,在治疗疾病时不但影响着临床常规用药,给治疗疾病带来困难,而且还会增加医疗成本。
& & 促性早熟 动物产品中的高浓度激素残留,特别是性激素对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极为不利,使孩子性成熟加快。目前,很多专家认为在大中城市中孩子性成熟提前,与动物产品中的高浓度激素残留有很大关系。
& & 污染环境 药物残留还可能破坏我们周围的生活环境。许多研究表明,绝大数药物排入环境后仍具有活性,会对土壤微生物、水生生物及昆虫等造成影响。
& & 此外,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对畜禽健康也构成直接威胁。由于耐药性的产生和药物治疗效果的下降,象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病,现已成为畜禽常见的传染病;另一方面,长期使用抗生素降低畜禽机体免疫力,破坏消化道微生物平衡,导致动物内源性感染和二重感染。另外,在实际生产中不按规定剂量、范围、配伍和停药期使用抗生素的现象仍然存在。一些具有明显副作用且已禁用的抗菌药如磺胺、痢特灵等在一定范围内仍在继续使用。这些现状仍是当前饲料工业和养殖业中突出的不安全因素。
& & (2)微量元素添加剂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 & ①添加铜、铁、锌导致的问题
& & 自Braude(1945)发现日粮中添加高剂量铜(125~250mg/kg)可明显提高猪的生产性能之后,高铜添加剂在生产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养殖户为使猪皮肤发红、粪便变黑,铜的添加量已经达到或超过猪的最小中毒剂量。大剂量使用铜不但导致环境污染,破坏土壤质地和微生物结构,影响作物产量和养分含量,而且直接影响动物健康和畜产品的食用安全。随着铜添加量的提高,锌、铁等元素的添加量也相应增加。近年来,不少企业使用mg/kg氧化锌来预防仔猪腹泻。高锌、高铁的使用同样会产生类似高铜的环境污染和食后中毒现象。
& & ②添加有机胂制剂导致的问题
& & 近年来由于不少饲料厂家片面强调有机砷制剂的促生长作用和防病效果,加上有机砷制剂可使动物产品皮肤红润的误导,致使有机砷制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添加量日趋增高,由此带来的砷环境污染令人担忧。大量使用胂制剂不仅可导致环境砷污染,而且也危害人类健康。砷被机体吸收后,主要蓄积在肝、肾、脾、骨骼、皮肤、毛发中。砷与巯基酶结合,使酶失活,导致细胞代谢紊乱。据台湾的一项调查,饮水中砷含量与人皮肤癌发病率成正相关。饮水含砷量小于0.03mg/L时,20~29岁、40~50岁和60岁以上人群的皮肤癌发病率分别为0.13%、0.49%和6.27%;含砷量为0.3%/lmg~0.60mg/L时,三个年龄段的发病率分别为0.22%、3.26%和10.26%;含砷为0.6mg/L以上时,发病率分别为1.15%、7.26%和19.20%。另外,在畜牧业养殖中大量应用砷制剂将会显著提高土壤含砷量。据估计,若饲粮中添加阿散酸100mg/kg,一个万头猪场每年可向环境中排放125kg砷,若将这些排泄物施用在2000亩的土地上,则8年可使土壤含砷量人为增加4.6mg/kg,地下水的含砷量也会增加。土壤含砷量高将提高作物含砷量。因此,鉴于砷是一种环境污染物,对人的健康有多方面的危害,许多国家近年来相继对砷制剂的应用作了严格限制或禁用。我国也应从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角度考虑,尽早规定禁止使用砷作为饲料添加剂。
& & 3.农药、工业有毒物质对饲料的污染与残留
& & 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进入畜禽体内被富集,再通过畜禽产品的形式进入人体,所以,人往往是终端生物富集者,有毒有害物质在人体内的蓄积浓度最高。因此,如不逐级控制和减少有毒有害物质对畜禽产品的污染,由畜禽产品引起公害给人类带来的隐患将是难以估量的。
& & 现代工农业生产中化学物质的广泛大量使用,给社会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污染了环境,给人类带来了危害。有毒有害化学物质除经由空气、饮水等进入动物体与人体外,饲料和食品中的有毒有害化学污染物也是危害动物及人体健康的重要渠道。
& & (1)农药在畜产品中的残留与危害
& & 农药污染与残留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的严重关注,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它与食品的安全性息息相关。从饲料卫生角度考虑,农药在农作物(饲料)中的残留,被动物长期采食后,可在动物体内积累和在畜产品中残留,进而影响人体健康。
& & 有机氯农药的危害性最大,特别是DDT(滴滴涕)、BHC(六六六)、PCB(多氯联苯)和三氯乙烯等。BHC和DDT在饲料中的残留浓度一般是 蚕蛹&鱼粉&棉籽饼&麸皮、麦&玉米&稻米&豆饼&混合饲料。蚕蛹、鱼粉、棉籽饼中BHC和DDT含量超过0.2mg/kg的样品占11%~75%故在使用这些饲料时应严格控制用量。
& & 有机氯农药在畜禽产品中的残留多集中于脂肪组织一般是BHC&DDT猪肉&鸡蛋&鸡肉&油脂&肥肉&结肠、大肠&舌&瘦肉&各种可食内脏&膀胱&血液。牛肉、羊肉和兔肉的有机氯农药污染情况因出产地区不同而有变化来自牧区和山区的污染轻来自农区和半山区的则检出率和超标率较高些。&
& & 实验证明DDT能使大白鼠不孕. 有学者以140mg/kg/d量的DDT喂实验鼠结果一年半后32%的实验鼠出现肝肿瘤比对照鼠高1.7倍(p&0.01) 。BHC和DDT残留量高的家兔肾母细胞瘤等的发生率也高。鳟鱼卵中DDT&0.4mg/kg时孵出的鱼苗死亡率为30%~90%。DDT在动物体内蓄积后能降低它们的繁殖力使有些野禽种群的出生率几乎降为零。尽管DDT和BHC对人类的繁衍没有什么明显的影响,但存在致癌和损害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性。
& & (2)重金属公害&
& & 重金属一般是通过&工业三废&污染和生物富集作用而进入饲料中,由于重金属几乎不能被动物体排出体外而最终蓄积在动物骨骼中,从而对人类造成危害。水体中的汞可被鱼贝类富集数千倍,如1970年日本水俣湾鱼汞含量高达20~40mg/kg,造成了因鱼类浓集甲基汞化合物引发的公害&&&水俣病;水生生物对镉的浓集倍数可高达4500倍左右,1955年日本神通川流域一冶炼锌矿厂排出含镉废水污染了河域,而污染水灌溉农田后,稻米中镉含量平均高达1.41mg/kg(非污染区仅为0.08mg/kg),引发&痛痛病&流行一时;铅在自然环境中分布很广,植物通过根部吸收土壤中溶解状态的铅,而农作物含铅量与其生长期和部位有关,一般生长期长的高于生长期短的,根部含量高于茎叶和籽实。由于铅有蓄积作用,引起各国卫生部门的重视,如在英国调查的3000个样品中,发现绿叶蔬菜含铅量为0.24mg/kg、粮食、鱼类为0.17mg/水生生物特别是海洋甲壳纲动物对砷有很强的浓集能力,可浓缩高达3300倍,一般鱼类含砷1.lmg/kg,虾1~3mg/kg,龙虾70mg/kg,小海虾15~40mg/被砷污染的水域中的大米含砷量可高达1.77mg/kg。砷经食物链转入人体中还可产生&黑脚病&。蛋白质饲料中的鱼粉、矿物质饲料中的贝壳粉、蛋壳粉和动物骨粉的重金属含量最高,其次是来自污染水域的粗饲料如干草和青贮饲料以及能量饲料和谷实类饲料。
& & 重金属污染来源有:农药,涂料,工业排放,汽车,飞机尾气,以城市垃圾、污泥作肥料,以污水灌溉农田。畜禽则主要通过饲料将重金属蓄积在产品中。所以,防治此公害的关键在于消除和截断污染来源。&
& & (3)二恶英的污染。二恶英的来源主要为:废弃物焚烧和氯酚、氯苯、氯化苯氧乙酸除草剂、制浆造纸时的氯化漂白等化工生产过程。近年来,二恶英污染饲料和食品的事件时有发生。二恶英化学性质稳定,与酸碱不起反应,不易分解,不易燃烧,不溶于水。进入机体后几乎不被排泄而沉积于肝脏和脂肪组织中。二恶英属于剧毒物质,其致癌毒性比黄曲毒素高10倍。二恶英进入机体后,改变DNA的正常结构,破坏基因的功能,导致畸形和癌变,扰乱内分泌功能,损伤免疫机能,降低繁殖力,影响智力发育等。
& & 三、发展绿色畜牧业的措施
& & 21世纪是一个崇尚绿色、注重环保的世纪,一切生活与生产活动都将在环保的前提下进行,解决畜牧业污染问题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由于畜牧业生产远离市区,加上畜牧业污染对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危害是逐渐的、长期的,往往被社会各界所忽视,这给解决畜牧业污染带来的难度甚至超过了技术方面的难点。因此,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畜牧业环保工作,充分认识到解决畜牧业污染问题是改善畜牧业生产环境、提高畜产品安全质量、促进畜牧业结构调整、实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唯一出路。另外,随着我国加入WTO,通过发展绿色畜牧业来实现动物源性食品的绿色化,特别是解决药残问题,加快动物产品的出口创汇,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目前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发展绿色畜牧业的过程中应采取如下措施:
& & 1.合理搭配日粮营养、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营养物质的排泄
& & 饲料中营养物质不平衡和饲料利用率低是导致畜禽排泄物中营养物质含量高的原因,这将对周围土壤、空气和水源造成污染。在畜禽养殖场排泄物中,对环境影响较大的主要有氮、磷、铜、锌、砷等。研究表明,在精确估测特定畜禽的营养物质需求参数和准确了解饲料原料组成及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通过日粮营养调控可以降低畜禽排泄物中的氮、磷、铜、锌、砷的含量,减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
& & (1)降低氮和磷的排放 有研究表明,通常情况下生长猪对食入氮的利用率仅80%~85%。因此,国内外对如何提高氮利用率、减少猪粪尿中氮含量进行了大量研究。按照理想蛋白模式,以可消化氨基酸为基础,添加合成氨基酸,配制成符合猪营养需要的平衡日粮,可以在不影响猪生产性能的情况下提高饲料利用率,使日粮中粗蛋白质水平降低2%~3%。有人将仔猪、生长猪、肥育猪日粮蛋白质水平分别由19%、16%和14%降至15%、12%和11%,发现如果不补充合成氨基酸,试验猪生产性能下降,但如果向日粮中补充能够满足试验猪氨基酸需要的合成氨基酸,则试验猪的生产性能未受影响。另外,在断奶仔猪日粮中使用合成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可节约蛋白质3%。日粮粗蛋白质每降低1个百分点,可使猪粪氮含量降低8%,排尿量减少11%,还可降低尿氮含量、猪舍中氨气浓度及释放速度。&
& & 降低畜禽排泄物中营养物质含量的另一个重要措施是使用酶制剂。通过酶制剂进行营养调控,可以提高饲料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如饲粮中添加&-葡聚糖酶,可促进仔猪生长,并提高日粮干物质(2.7%)和氮利用率(3.6%)。有的研究表明,在育成猪饲粮中添加0.2% &-葡聚糖酶,可改善试验猪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13%)和氮利用率(12%)。大量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酶制剂(如蛋白酶),可补充内源性消化酶的不足或破坏饲料中抗营养因子或毒物,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改善饲料利用率,减少营养物质的排泄量。&
& & 动物对植物中的磷利用率很低,常常需要在配合饲料中添加大量价格昂贵的无机磷(如磷酸氢钙)以满足动物需要。据研究,猪摄入的磷约有75%被排出,污染土壤和水源。由此可见,提高猪对饲料中磷的利用率是减少规模化养猪场磷排放量的最有效方法。诸多研究表明,在日粮中添加植酸酶能降低日粮中无机磷的添加量,可使磷的排泄量减少20%~50%。另有大量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可提高猪对钙、镁、铜、锌、铁等矿物元素利用率,并能提高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消化率。对肉鸡的研究也表明,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可将日粮粗蛋白质水平降低1个百分点,使氮的排泄量减少10%,而不会对其生产性能、胴体品质和氨基酸利用率产生影响。荷兰、丹麦等欧洲国家以及美国的部分州已经立法,规定在饲料中必须使用植酸酶。但是,我国关于植酸酶的应用研究多集中于禽类,对其在猪饲料中的应用研究较少。这方面的研究急待加强,以减少规模化养猪场磷排放对环境的污染,节约磷源。&
& & (2)降低铜、锌和砷的排放 大量的研究与生产实践已经证实,在饲料中添加高剂量铜、锌可起到生长促进剂的作用,砷制剂作为生长促进剂和抑菌剂的作用也已被证实。因此,在实际生产中,许多人只注意眼前的经济利益,刻意追求猪皮红、粪黑,致使多数饲料生产厂普遍使用高铜、高锌,砷制剂的添加量远高于产品推荐添加量。但上述做法将会产生严重后果。首先由于高剂量添加,猪对其净吸收率增加,导致肌肉组织中铜、锌、砷的含量增加。其次,由于高剂量添加,便粪中铜、锌和砷含量大幅度增加,导致环境污染。荷兰已经立法,规定不允许在日粮中使用铜和锌的促生长剂量。加拿大国家饲料协会也已将日粮中铜和锌的最大限量规定为125mg/kg和500mg/kg。而我国尚无这方面的任何限制。&
& & 2.推广应用绿色饲料添加剂,减少或消除动物产品中的药物残留&
为从根本上解决抗生素引起的耐药性和在畜产品中的残留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加大了对绿色饲料添加剂的研究,相继推出有望成为抗生素替代品的绿色饲料添加剂如饲用酶制剂、饲用微生物制剂、酸化剂、活性多肽、寡聚糖、防霉制剂、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松针粉、茶多酚、大蒜素等。大量研究表明,它们对畜禽和人类都无危害作用,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 饲用微生物添加剂能在食用动物肠道中进行大量繁殖,并通过产生抗菌物质,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调整肠道菌群格局,抑制不利微生物的繁殖。
& & 寡聚糖能选择性促进有益菌的增殖,阻止病原菌定植,促进其随粪便的排泄,刺激动物免疫反应。诸多研究者对寡聚糖在畜禽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其研究结果表明,仔猪日粮中添加寡聚糖(如果寡糖、甘露寡糖等)可提高仔猪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降低粪臭味的产生,提高母猪泌乳量和缩短发情间隔时间。&
& & 酸化剂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主要源于其酸化效应。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①降低饲料pH值,抑制病原菌和霉菌生长;②降低日粮pH值,使胃内pH值下降,提高酶活性;③降低肠道内容物pH值,抑制肠道病原菌生长;④促进矿物质的吸收。国内外对酸化剂在仔猪日粮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大量研究,多数研究结果表明,酸化剂可促进仔猪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仔猪腹泻和其它消化性疾病的发生率。&
& & 另外,养殖场应根据畜禽的健康状况,制定合理的畜禽疫病免疫程序,控制畜禽的疫病发生,从而有效地减少各种药物的使用。在畜禽生病时,尽量不使用滞留性强且有毒的药物,特别注意防止抗生素、激素类药物和合成类驱虫剂的滥用。同时,加强畜禽养殖实用技术的普及,严格畜禽的用药管理,通过对养殖户进行畜产品中药物残留危害性的宣传教育,使畜禽生产者充分认识滥用药物的严重性和不良后果,增强他们对畜产品安全性的再认识,自觉规范养殖行为,减少使用不必要的药物和药物添加剂。
& & 3.控制畜禽养殖场臭气排放&
& &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尿产生的恶臭由于污染养殖场及周围空气使畜禽生产性能下降、影响人体健康而越来越受重视。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均已证明,由粪便产生的氨气和硫化氢,浓度低时可降低畜禽的生产性能,浓度高时可使幼畜或雏禽中毒死亡,使养殖场工作人员健康受损,易患呼吸道疾病。
国外一些研究表明,通过日粮调控可减少畜舍臭味。利用合成氨基酸降低饲粮粗蛋白质含量,从而降低氮的排泄量;在日粮中添加可发酵碳水化合物(如&-葡聚糖、纤维素)可降低氨的释放;果寡糖能改变胃肠道后段挥发性脂肪酸的产生,减少总需氧菌量(大肠杆菌)增加双歧杆菌,减少排泄物中臭味成分。另外,美国科研人员还发现,生长在美国西部、墨西哥北部的一种丝兰属植物可驱除畜禽肠道臭气,其提取物有特异的固氮能力,将氨和硫化氢固定并合成氨基酸。日本将沸石等物理吸附剂用于猪场除臭,取得良好效果。我国这方面研究较少,从长远发展看,为减少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对周围空气的污染,研究提出控制规模化养殖场臭气的饲养技术势在必行。
& & 4.应用生态工程技术,发展生态畜牧业
& & 通过畜牧业生态工程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进行无废物无污染的畜牧生产。畜牧业生态工程是指遵循现代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和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来组织和指导畜牧业生产,并将通过经济与生态的良性循环来实现畜牧业优质、高效和持续发展。开展生态畜牧业的研究和试点在我国时间不长,但已取得了可喜成效、展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给畜牧业的大力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同时也给人类和家畜的环境保护带来了新的希望。因为生态畜牧业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变废为宝,对营养物质多层次地分级利用,实现无废物、无污染生产。例如我国辽宁省大洼县境内的西安农场,在平原低洼盐碱地建立水生植物猪场。以猪粪为基础,以水资源为条件,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水生植物为核心,发展养殖生产,做到物质能量的多层分级利用,在物质的转化中使其再生,在能量的流动中使其循环,实现了多功能系统的完全代谢过程,达到了多样化、高效率无污染生产。这不能不说是畜牧业生产中防治环境污染的一次&绿色革命&。大型畜牧场也可走这样一条&绿色革命&之路。如上海东风农场奶牛场,通过建立生态工程模式,使得奶牛的生产走向了良性循环轨道,有效地解决了粪便、污水的污染问题,同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益。该生态工程模式为:奶牛粪便通过机械刮粪装置输入发酵罐制取沼气,为全场提供能源;经发酵后的粪渣和料液用作培养基,大量培养光合细菌,经过加工制成蛋白质饲料;余下的粪渣作饲料基地的肥料;余下的料液流入无土栽培温室,来培植蔬菜和其他作物;经无土栽培使用后的料液送入池塘养鸭、鱼和水生植物。这样不仅能净化环境,而且可从水生植物中制取维生素添加剂。&
& & 5.当前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 & 首先,要建立有利于绿色畜牧业发展的组织管理体系和监督机制,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尽快制定全国绿色畜牧业发展规划;建立绿色畜牧业发展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发展绿色畜牧业的积极性;加强法制体系建设,制定和完善发展绿色畜牧业的法律、法规,为绿色畜牧业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其次,建立发展绿色畜牧业的技术保障体系。为进一步适应绿色畜牧业发展的需求,必须加强绿色畜牧业技术标准和关键技术的攻关研究,包括绿色畜牧业评价指标、管理认证方法、环境技术指标等,逐步建立和完善绿色畜牧业的养殖基地标准、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和产品标准体系,为绿色畜牧业发展和科学管理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撑。第三,全面推进绿色畜牧业的发展。要制定政策吸引企业和农民大力发展绿色畜牧业。鼓励采取&公司+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建设&和&订单畜牧业&等多种经营方式,发展绿色畜牧业。支持动物产品加工企业、销售企业、科研单位等投入绿色畜牧业发展建设和无公害食品加工销售领域,与绿色畜牧业建设基地和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关系。采取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大力推进无公害畜产品生产,使绿色畜牧业的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
经济策划组
My Trade Link
马来西亚财政部
国家统计局
新经济模式 (中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