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军的名人名言战争年代会宁县有那几位名人

甘肃会宁:红军会师地 谱写新篇章-会宁会师 长征历史 乐教 祖厉河 西北教育 会师楼 红军长征 红军战士 集雨补灌 中国革命-中国新闻-东方网
滚动新闻:
>>>>>>正文
保护视力色:
甘肃会宁:红军会师地 谱写新篇章
来源:新华网 作者:宋常青 选稿:张侃理
  这里见证了一个重要的时刻: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这一刻,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从此,中国工农红军破天荒形成一个拳头,开创历史新纪元。
  73年风霜雨雪,73年艰苦卓绝。抚往追昔,红军长征会师地会宁已经今非昔比。
  “自强图存,团结胜利”的会师精神,已经并将永远激励着会宁儿女,不断克服恶劣的自然条件,开拓进取,争取经济社会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会宁、会宁,红军会师,中国安宁
  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在兵力、装备处于绝对劣势且没有后方依靠的情况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突破乌江天堑、飞夺泸定桥、跨越高耸入云的雪山、跋涉渺无人烟的草地,历尽艰难险阻,突破了国民党数十万部队的围追堵截,纵横十余省,胜利会师。
  “三大主力会师之前革命形势非常严峻,既有长征路上给红军将士带来这样那样的困难,也有张国焘分裂主义路线对革命的干扰。”长期从事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研究的会宁县委党校原校长杜守琴说。
  1936年夏,为了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实现全国的抗日战争,中共中央作出了红军三大主力会合的伟大战略决策。会宁北依黄河,东南面紧靠西兰公路,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1936年9月,毛泽东同志在陕北保安讨论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的地点时,就选定了会宁。毛泽东同志说:“会宁,好地名,好地名啊!红军会师,中国安宁。”
  1936年10月2日凌晨,由红一方面军十五军团直属骑兵团组成的特别支队攻占会宁城。10日黄昏,红一、四方面军在县城文庙大成殿内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会师联欢会。
  由于连日降雨渭河河水猛涨,加之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红二方面军延迟了与一、四方面军10日在会宁县城会师的原定计划。之后分别于15日与红四方面军会师,18日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至此,三大主力红军在会宁实现了全面会师。
  会宁县会师文化研究所所长胡炯涛说,从此,中国革命由大江南北转向黄土高原,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政府、中革军委最后实现统一、团结、和谐共进,中华民族长久聚集起的精神力量喷薄而出。
  会宁是长征期间三个方面军齐聚在一起实现大会师的唯一地区,也是红军到达人数最多、停留时间最长的地区之一,会宁会师是红军数次会师中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意义最深远的一次。三大主力红军会师是长征胜利的标志,是民族抗战的前进阵地,是革命力量大团结的典范,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是毛泽东军事路线重大胜利,张国焘分裂主义路线彻底失败的标志。作为长征的会合点,会宁与出发点瑞金、转折点遵义、落脚点延安一道,成为中国革命圣地。
  抹不去的红色记忆 割不断的革命情结
  走进会宁城区,沿街每个路灯灯柱上,都装饰有红一、二、四方面军的军旗。血色军旗仿佛在诉说着会宁同中国革命的密切联系。会宁,承载着共和国的光荣和梦想,在这里,红军和会师地群众血脉相连。
  “爷爷在世时,每年上坟都要我们站在小红军的坟前,对我们说:你们要记住,没有小红军就没有这一家子。”会宁个体工商户魏长征说。
  他的父亲魏煜3岁在街上玩耍时,敌机飞来轰炸会宁城,一颗炸弹落在魏煜身旁。1名年仅14岁的小红军战士猛扑过去,把魏煜压在身下。魏煜只有露在小战士遗体外面的右腿和右手2个手指受伤,而小战士却献出了生命。小红军没有名字,也找不到家人,爷爷魏鸿儒把小红军安葬在魏家祖坟旁,并以“继续长征”之意给3个孙子分别起名继征、续征、长征。
  在会宁,对红军的感情也以另一种纽带呈现: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每年新生入学第一课,都要到长征胜利纪念馆接受一次革命教育。“小时候家里人给我们讲故事,讲的就是红军长征。每一个上了岁数的老人,都有说不完的红军故事。我们都是听着红军的故事长大的。”红军会宁会师旧址管理委员会主任杜永胜说。
  这些珍贵的记忆和会师留下的诸多旧址,成为会宁人的宝贵财富。目前,会宁被列为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城市之一,成为享誉全国的红色旅游胜地。自2006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开馆以来,以长征胜利纪念馆、会师纪念塔、会师楼等为主体的会师旧址接待国内外游客100多万人次。会师旧址已成为重温长征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发扬长征精神,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场所。
  会师期间,6万会宁人民不但保证了近7万名红军将士战斗、生活所需,还把400多名会宁子弟送进了红军队伍。据不完全统计,当时仅征集带走的粮食就近500万斤。而如今,曾为革命作出重要贡献的会宁,也得到了中央和全国各地的支持。仅2008年,国家下拨会宁农村建设、扶贫、社会事业等诸多项目资金就达到52150万元;2006年以来,中央、省、市累计下达抗旱资金305万元,引洮工程等诸多饮水和灌溉工程也相继开工建设。
  在会宁县如东友好小学,从去年开始,每年都有来自江苏省如东县的十几位老师参与教学。第二批支教老师的带队老师陈德明说:“我们在这里上课,要把如东教学的新方法带到这里,更要认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在会宁县城正南30公里的中川乡大墩梁烈士陵园拾级而上,耳听着杨树、侧柏在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又回到了会师之后的大墩梁阻击战。在这一场战役中,红5军副军长罗南辉和887名红军指战员伤亡。
  如今,站在烈士陵园里俯视四周,农田里的小麦正在收割,玉米正在吐穗,一片丰收景象,早已没有了战争的痕迹。每逢清明、春节,上坟的大墩村民总记得到烈士陵园点一炷香、烧几张纸……
  登上会师楼,远眺白云蓝天,看着楼上猎猎作响的红旗,耳边仿佛又听到激战的枪炮声,看到红军战士从硝烟中走来。高原小城会宁,已经紧紧和中国革命联系在了一起。这一感情,穿越时空,无法阻隔。
  师精神鼓舞开创新的伟大篇章
  73年来,“自强图存,团结胜利”的会师精神,激励着会宁人,克服天旱少雨的自然环境,不断谱写新的篇章。
  会宁缺水,多年平均降水在300毫米左右,年蒸发量高达1800毫米,十年九旱。境内主要河流――黄河一级支流祖厉河大部分是苦咸水,无法利用。杜守琴说:“上世纪70年代大旱时,麻雀和牲口一看见部队的送水车就往前冲,赶都赶不走。”今年,会宁又遭遇了一场罕见的大旱,从1月到6月初没有一场有效降雨,城区断水,农田失灌。
  面对罕见旱情,会宁县干部群众发挥“自强图存,团结胜利”的会师精神,不等不靠,积极应对:夏粮绝收了,但以玉米为主的秋粮作物却抵御住了干旱,丰收有望;水窖干了,政府筹措资金补助群众一车一车从灌区拉水,没有一户群众因为干旱而断水……
  经过六十年锲而不舍的努力,会宁水利设施从无到有获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全县已建成人畜饮水、提灌等各类水利工程241项,发展水地有效面积近30万亩,全县累计水窖总数已达到23.6万眼,全县已累计缓解45万人的饮水困难和饮水不安全问题,发展庭院经济3.78万处,集雨补灌田13万亩。
  “会宁的发展是同干旱斗争的艰苦历史,虽然过程艰辛,但有中央和各地的支持,依靠全县干部群众顽强不屈的精神,会宁一定能取得抗旱斗争的胜利。”会宁县县长贾汝昌说。
  在解决缺水问题的同时,会宁坚持“打红色牌、建设全国红色旅游名城;打绿色牌、建设陇中绿色产业基地;打金色牌、建设西北教育名县”的发展思路,着力改善以水、田、路、电、林为主的基础设施条件,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全面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2008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07元。
  自恢复高考以来,会宁已向全国输送大学生6万余人,其中获得博士学位的1000多人、硕士学位的5000多人,形成了领导苦抓、家长苦供、社会苦帮、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三苦两乐”的会宁教育精神。现今,会宁籍学生遍布全国各地和美国、日本以及欧洲一些国家,为会宁赢得了西北高考状元县和博士之乡的赞誉。今年,全县高考二本上线3190人,其中重点上线866人,分别比去年增加430人和81人。
  “过去会宁出钱出粮支援中国革命,如今会宁籍大学生遍布全国支援现代化建设。为共和国作贡献,会宁从不落后。”会宁县委书记常守远说。页面已拦截
无锡网警提示您:
该网站已被大量用户举报,且存在未经证实的信息,可能会通过各种手段来盗取您的账号或骗取您的财产。会宁是条“鱼” 驮着红军过黄河|红军|长征|会宁_新浪财经_新浪网
   红色会宁留存着过去那些难忘的岁月,渴望瞻仰长征精神、缅怀革命烈士的人们应该到这里走一走
   “桃花山哟红灿灿,红军来到会宁县。哎,叫一声红军我的亲人哟,请你歇歇脚,咱就拉拉闲。攒下的羊毛捻线线,千针万线织衣衫。北方的十月有点寒,穿上着毛衫身子就暖。会宁的百姓是靠山,哪管他云高路又远”。来到甘肃省会宁县,听不完的是这里的红色民歌,唱不尽的是红色记忆、长征精神。
   会宁素有“陇秦锁钥”之称,是陇东军事重镇和交通枢纽。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和里程碑。
   今天的红军会宁会师旧址,位于会宁县会师镇的一条主要街道旁。随着红色旅游的兴盛,前来瞻仰会宁会师精神、缅怀革命先烈的游客络绎不绝。
   “会宁好地名 好地名啊 红军会师 中国安宁”,在会宁会师旧址大门口,这几个字分两行刻在一面红旗上,迎风飘扬。这是一处免费开放的旅游景点,当地人把它叫做“会师园”。每天早晨,住在附近的大爷大妈们还在旧址内的空地跳着广场舞。
   9月末的一个早晨,当我走进会师旧址,所有的红色记忆全部被点亮:饱含历史沧桑的会师楼及会师门,文庙大成殿前的红军会师联欢,还有会师期间朱德总司令的住址——邢家台子、红军总政治部、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
   会师旧址中,最为耀眼的当属由邓小平题写塔名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这座塔建于1986年,高28.78米,共11层,下九层三塔环抱,象征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伫立在纪念塔前,缅怀先烈,让人热血沸腾。
   18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是三军会宁会师的又一证言。可是,纪念塔的题名为什么没有落款?据说,当年邓小平为纪念塔题写完塔名之后没有署名落款,工作人员提醒时,邓小平沉思良久后说:“我是代表当年参加长征的几十万红军将士题写的,他们大多都牺牲在长征路上了,有好多人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我就不落款了吧!”
   此外,红军会宁会师革命文物陈列馆、红军烈士纪念堂、“将帅碑林”和“会师碑林”等也都记录着过去那些难忘岁月,表达着会宁会师的非凡意义。
   回望历史,山河依旧;会宁会师,彪炳史册。
   2006年,“心连心”艺术团在会师旧址演出时,节目主持人充满感情地说:“会宁是条鱼,驮着红军过黄河。”确实,上世纪30年代的会宁,雨水充沛,物产较为丰富,尤其是红军长征过境的两年内收成较好。这段时间,6万会宁人保证了在会宁境内战斗、生活的近7万名红军将士的日常所需。据说,当年木料缺乏,会宁人的住宿主要是以土窑为主的建筑。为了解决红军西渡黄河造船材料及其他军需物资,会宁人拆掉了仅有的木房、门窗、老人的棺木板等木料支援红军造船。
   以前,会宁县城街道狭窄,道路泥泞,楼房并不多,基本上都是低矮的平房,会师纪念塔是最高建筑。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速度加快,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如今,会师纪念塔已经隐入高楼之中。
   “山歌接头哟花儿开,打碗碗花开哟红军来”。任繁花似锦,会师楼下依然花开花谢走过春秋;虽不言不语,动人歌声仍把长征精神代代相传。
而今一二线城市,涨幅似沉睡的火山突然的爆发,深圳、苏州、甚至合肥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房价基本翻倍,这个时候,政府还用限购的老政策意义在哪里?从屡次的限购的结果来看:限购只是在为下一次暴涨积蓄能量。
让央行隔绝政治压力的最佳办法是扩大它们的工具包,允许使用有效的负利率政策,尽管这需要时间。与此同时,美联储和其他央行得一直走钢丝,这让它们十分容易受到外界压力的影响。幸运的是,美联储现任主席有能力也有决心抵制这一点。
人们每一次判断房地产涨疯了,然后选择清空房地产,拿着从没见过的大数额现金去投资不稳定的股市,或者其他金融产品,或者去投资实体经济时,其结果都是一次次失望,因为非房地产的投资,都没有房地产的投资回报率高。
绝大部分的P2P也好,在线理财也好,其实挺难转型的,估计大部分可能就慢慢消失了,而且消失的可能代价还挺高。金融是一场很难停下来的游戏,上去就下不来的游戏,很多事情,一开始可能就决定了结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红军的名人名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