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沉淀着中华民族园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新华社北京8月20日电 (记者徐京跃
华春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出席会议并讲话。
  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把人民生活搞上去。只要国内外大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不能也不应该改变。这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的根本要求,也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根本要求。同时,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习近平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党员、干部要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取得“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理论学习中心组等都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新干部、年轻干部尤其要抓好理论学习,通过坚持不懈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
  习近平指出,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习近平强调,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所有宣传思想部门和单位,所有宣传思想战线上的党员、干部都要旗帜鲜明坚持党性原则。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
  习近平指出,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关键是要提高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
  习近平强调,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来之不易、弥足珍贵,是做好今后工作的重要遵循,一定要认真总结、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要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习近平指出,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做宣传思想工作,一项重要任务是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
  习近平强调,对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对世界上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对各国出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我们要加强宣传报道,以利于积极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有益成果。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习近平指出,宣传思想部门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职责,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宣传思想部门工作要强起来,首先是领导干部要强起来,班子要强起来。各级宣传部门领导同志要加强学习、加强实践,真正成为让人信服的行家里手。
  习近平强调,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全党动手。各级党委要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加强对宣传思想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和重大战略性任务的统筹指导,不断提高领导宣传思想工作能力和水平。要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动员各条战线各个部门一起来做,把宣传思想工作同各个领域的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社会管理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刘云山在讲话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全局高度,深刻阐述了事关宣传思想工作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工作的方向目标、重点任务和基本遵循。要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
  刘云山说,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围绕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充分发挥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和文化支撑作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要着眼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切实履行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基本职责,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凝聚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正能量;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发展步伐,着力培育文化优势,壮大文化力量,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以强烈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把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的要求落到实处。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工作,增强主动性、掌握话语权,注重抓基层、打基础,着力转作风、正学风、改文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努力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宣传部部长刘奇葆在总结讲话中表示,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意识形态的引导和管理,巩固发展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稳妥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推动文化走出去、提高文化软实力,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有守有为、敢于担当、改革创新、虚功实做、建强队伍,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创工作新局面。
  部分在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出席会议。
  这次会议回顾总结了党的十七大以来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研究部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努力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副省级城市党委宣传部部长,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委、有关人民团体分管宣传工作的负责同志,中央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总政治部宣传部、武警部队政治部主要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完)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大众日报:王志民——文化世家“盛开”齐鲁()-齐鲁师轩
当前位置:
大众日报:王志民——文化世家“盛开”齐鲁()
作者:大众日报 &更新时间: 00:00:00 点击数:
本报记者 陈巨慧 王志浩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浩瀚璀璨,屋檐下的文化传承代代相衔,浓缩成家族的“遗传基因”,汇聚成深沉的文化积淀。   日前,我国首个家族研究书系《山东文化世家研究书系》,由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历时4年编纂完成,孔府、孟府、颜氏、嘉祥曾氏、两晋泰山羊氏、兰陵萧氏等28个大家族的发展史一一深掘,山东文化世家的兴衰沉浮跃然纸上。   主持这项研究工作的,是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山东师范大学原副校长、齐鲁文化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志民教授。1月18日,本报记者就山东文化世家相关话题,与王志民展开对话。 宗法社会的国之支柱   记者(以下简称记):家族是社会中的微小单位,《山东文化世家研究书系》缘何以家族为研究主体?   王志民(以下简称王):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宗法制农业社会,建立在血缘、婚姻基础上的家族是社会构成的基本细胞,也是立国之本。从历史上看,中国的文化世家也是各个时代、各个地域政治经济文化的支柱。从上古以来,家族就是政权存在的基础,商周时期,世卿世禄的贵族世家既是政治主体,也是文化上的垄断者。春秋战国时期,世卿世禄制瓦解,出现了百亩之田、五口之家的核心家庭制,但秦汉以后,世家大族逐渐形成。汉代以经学作为晋身入仕的条件,而经学传授又多限于家学私门,文化世家既是国家政治的中坚,也是文化传承的主体。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选人用人,“中正”的评定内容,本身就有“家世”、“行状”、“人品”三项,选人要考察家族几代人的文化背景,人才的选举与士族家族制结合在了一起。   隋唐至清代实行科考,虽然破除了自汉魏以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门阀世族文化垄断,为庶族士子开启了晋身仕途之门,但是在宗法社会,一旦通过科举进入上层,就往往具有代代相沿的延续性,科举、仕宦、教育形成三位一体,仕宦之家的优越条件,家学、家风的传承影响,往往使世官、世科、世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科举文化世家,这在明清时期尤为明显。像济宁的孙氏家族,兄弟两人一个是状元,一个是榜眼;清代顺治年间的状元,傅斯年的先祖傅以渐,就是清朝的第一位状元。可见,中华文明的发展传承,家族文化是一个重要载体。在中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复杂的文化背景下,要深入探求中国传统文化,不可不探求家族文化,也不可不深入探求地域文化和家族文化的关系。   记:但在之前的研究中,家族文化研究著作似乎并不多见?   王:是的,在传统文化研究领域,家族文化的研究向来是被轻视的,近20年来,有一些博士生,以家族研究为课题,但是相对其它的研究来讲仍是很薄弱的。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单从学术层面看至少有两点:一是难度大。解放以后,大学教育和大学老师学科划分过细,学历史的不研究文学,学文学的不研究艺术,研究历史、文学、艺术的,不了解政治经济。而一个家族的研究必须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综合性的,这样的课题研究往往比较困难。二是资料缺。家族的资料相对比较缺乏,过去比较注重传统文献材料,像《二十四史》,而这里面不可能对一个家族有详尽的记载资料。对一个家族进行研究,需要广泛地搜集资料,像家谱、碑刻、地方史志这一类的,解放后,续家谱的很少,研究者也很少。但这对于文化研究来说却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所以,我们经过4年的时间,完成了这样一个约有1200万字大型的、集群式的研究著作,这也是国内首次对一个省的文化世家进行全面系统研究。   记:家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有什么价值和意义?   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上,要做到“四个讲清楚”,要“讲清楚中华文化沉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这个丰厚的滋养,从文化的角度来说,家族文化就是一个家族道德的、人文传统的丰厚资源。我们要充分挖掘家训、家风中的优秀传统。在人才培养上,我们可以从这些文化世家中吸取经验,崇德重教。而在建立一个文明的、和谐的现代家庭方面,山东的历史文化世家也提供很多有益的历史经验和文化启迪。这些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对山东文化强省建设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都会起到促进作用。 “文化圣地”上的文化世家   记:山东有着“文化圣地”的美誉,山东文化世家与齐鲁文化有着怎样的关系?   王:山东文化世家的发展轨迹,反映了齐鲁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中历史地位的消长变迁。从历史纵向看,两千多年来山东文化世家的发展,呈现出马鞍型两峰一谷的特点:汉魏六朝为一高峰,明清为一高峰,两峰之间的隋唐宋金元时期为平谷。这一变迁,反映出齐鲁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沧桑之旅。两汉时期的文化以经学为主体,经学大师多为齐鲁之人,这为魏晋之后,形成山东文化的高峰期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山东文化世家研究书系》入选的28个文化世家中,六朝时期为7家,大多形成于魏晋之齐鲁,兴盛于随迁之江南,而且都是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学术、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的显赫家族,如东晋的政治是“王马共天下”,马是司马氏,指皇帝,王就是琅琊王氏,他对整个东晋政治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对当时政治的影响相当大的还有兰陵萧氏,其家族成长史就是南朝政治、文化发展的缩影。   唐宋时期,政治文化重心西移,域内文化世家总体零落式微,自隋至元,入选者仅有四家。到了明清时期,两朝大力提倡“尊孔崇儒”,山东的“圣地”气象空前显现。明清两朝,特别重视科举,士人晋身入仕,科举几乎为唯一之途,在此背景下,山东域内涌现众多科举文化世家。科举连第、人才辈出家族各地多有;一家数代名宦,父子、兄弟文名并显者亦大有人在。一时硕学大儒,诗人名家,多出山东。到清初时,已形成“本朝诗人,山左为盛”的局面。选入《山东文化世家研究书系》的文化世家中,明清时期有16家之多,占了多半。        记:齐鲁文化源远流长,圣人贤士辈出,入选的28个文化世家是如何“脱颖而出”的呢?   王:山东的文化世家很多,我们有统一而严格的标准,入选的文化世家应为山东历史上在政治、社会、思想学术、文学、艺术等方面有代表性的文化家族;家族中应有在中国文化史上影响重大的代表人物;家族发展的兴盛时期,曾对时代社会和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应是家族兴旺,功名显赫,人才辈出,延时较长之家族;另外,还需要文献丰富,资料可考,便于研究。在写作方面,我们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一是要写出家族发展的源流,搞清家族源流,兴衰之由。二是注重家族盛世的研究,特别强调和当时政治的关系,和区域地方的联系,和社会的联系,涉及到婚姻、交友、仕宦,一定要研究家族的社会关系。三要具体地剖析文化名人,一定要写出成长和家族文化的关系,不能写成名人小传,要写出家族是怎么对他培养的,成为名人之后,又怎么影响家族的,家族文化又怎么影响区域文化的。四要强调研究家风、家学、家训。我们是想通过文化世家的研究,反映齐鲁文化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轨迹、特点、优势。 重家训得长盛   记:家庭是人才成长的第一环境,对于山东文化世家的研究,是否证实了这一点?      王:应该说,文化世家是时代人才培育的摇篮。历史上山东许多文化世家,杰出人才辈出,曾影响了整个时代的政治文化发展,这种情况尤以六朝时期为显:泰山羊氏,羊祜、羊祉等《二十四史》有传记的即有34人,另有2人曾为皇后;王粲、王弼等彪炳史册的文学、思想大家皆出高平王氏;诸葛亮出身于山东琅琊阳都(今沂南县)望族,成年后离乡;兰陵萧氏自称为齐鲁“素族”出身,但南迁后,发展为人才辈出的显赫世家,齐、梁时代,荣登“两朝天子”的宝座。这在六朝时期由北南迁世族中,俱为少见。   记:俗语有“富不过三”、“官不过三”之说,山东文化世家如何得以繁盛如此之久?   王:山东文化世家,大多注重家训的传承,而家训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多将立德、立言、立功、勤政、清廉等德才要求作为主旨,这对人才价值观念的养成影响甚大。山东历史上众多的文化名人中,政治上多出忠直清廉之士,文化上多出经学、文学大家,与此关系颇大。例如,新城王氏堪称明清时期齐鲁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科举望族。明清两代,新城王氏共出进士30余名,不仅仕宦显赫,而且多有著述传世,王渔洋则为清初“诗坛领袖”,而且为官特重“清、慎、勤”。这与新城王氏严厉的家教与训及“门庭清肃”的家风不无关系。新城王氏家训中,劝谕性强,同时还有相当的强制性,王之垣的《历仕录》《百警编》《摄生编》《秉烛编》,王象晋的《清寤斋心赏编》,王渔洋的《手镜路》等,都讲了劝谕子孙做官的技巧和做人的道理。   明代临朐冯氏,则是一个显赫的文化世家。自明中期冯裕中进士后,临朐冯氏延续七世,直至清初,其中,文化影响较大的有冯惟讷、冯惟健、冯惟敏、冯琦、冯浦等。临朐冯氏一族,共有进士八人,武进士一人,举人、贡生多达十数人。前后七代人中,有三人的作品被采入《四库全书》,可见冯氏家族的影响之大。由于世代修习理学,临朐冯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济世思想和忠孝观念,儒家思想印迹深厚;世代的躬耕实践与理学传承,也使临朐冯氏修身处事体现出惊人的一致性,他们秉性刚直,不惧权贵;廉洁无私,清白自奉;平易近人,宠辱不惊;躬行实践,崇实黜浮;注重事功,眼光超卓;乐善好施,不计嫌隙。     记:山东文化世家对于社会与国家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一个科甲连第、人才辈出的文化世家,往往成为一个县、州或更大区域内的文化地标,其显赫门第以及通过仕宦、联姻、交游、著述、教育等形成的文化传播力深深影响着一个地域的文化发展,提升了区域整体文化形象。   比如清代诸城刘氏家族,清朝时出了11个进士,42个举人,149个监生,59个庠生,可谓人才辈出,功名称盛。其中,官居一品者三人,二品者一人,为郎中等中级官职者多达数十人,刘统勋、刘墉父子宰相,更是盛极一时。清王朝三代皇帝对其家族都高度称誉,康熙皇帝给刘氏赐匾“清爱堂”,乾隆将诸城刘氏誉为“海岱高门第”,嘉庆皇帝则盛称“相国家声著……怀旧仰高风”,使刘家名噪全国,跃升为清代具有全国一流声誉地位的名门望族。又因诸城刘氏子弟仕宦者爱民如子,深受百姓拥戴,老百姓在民间故事中经常指称诸城刘氏为“天下第一家”。   再如两宋时期山东章丘李氏,是一个典型的文学家族,不仅李格非、李清照父女二人的文学成就让这个家族享有盛誉,他们各自的婚姻也是提升家族知名度的重要因素。李格非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中进士,受当时社会上重科举、重才学的择婿风气影响,他先后被两位声势显赫的王姓世族大家选做女婿,他的女儿李清照更是嫁入权倾一时的宰辅赵挺之家。与名门望族的通婚,使凭借科举仕进成为新兴士族之家的章丘李氏,极大地提升巩固了社会声望和地位。 儒学是与时俱进的    记:在历史的长河中,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齐鲁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无法替代的巨大影响力,如今,齐鲁文化是否依然拥有不可或缺的现代价值?   王:齐鲁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贡献可用三句话概括:一个是中华文明发源地,第二是轴心时代的文化重心,第三是两千多年以来中华文化的圣地。这是其他区域文化无法替代的地位。在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这里发现了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文字和龙山文化时期的城市群以及金属器等,展示出山东是中华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而在被当代学者称为中华文明“轴心时代”的春秋战国时期,山东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心”所在。秦汉以后,中国的文化重心或移居中原,或西入关中,或南迁江浙,齐鲁的文化地位时沉时浮,但作为孔孟的故乡和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两千多年来,齐鲁文化始终以“圣地”特有的文化影响力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儒家思想的传播以及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建设作出了其他地域文化难以替代的特殊贡献。   孔子学说是中华文明“轴心时代”民族智慧的结晶体,它的元典精髓是超越时代的,但我们必须结合时代的发展去批判地吸收和继承。对待马克思主义是这样,对待孔子思想和儒学也是一样。我们必须要随着时代的思想去发展。任何伟大思想只有与时代需要相结合,才有无限生命力。   记:齐鲁文化是否面临冲击?   王:历史上的齐鲁文化是数千年来齐鲁大地的先人创造的宝贵遗产,我认为,对待遗产,不存在冲击问题。我们对待历史上形成的文化传统应该实现“转型”,也就是批判继承,吸取精华,为今所用。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丰厚滋养”。历史上,齐鲁文化具有特殊的文化地位,山东人在民族文化上有特殊贡献,我们当代山东人在建设文化强省的时候,也必须身居齐鲁,放眼神州,承担起山东人在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中的特殊历史责任,这是我们山东人的优秀传统。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选择在我们山东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总书记是对我们山东人提出了要求,对我们寄予厚望。   记:对于齐鲁文化的研究,下一步有怎样的计划?   王:下一步,我想最主要的就是要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曲阜视察时的讲话精神,在“四个讲清楚”上做出大文章。我们还要更多地考虑,如何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在理论研究上实现转型,从对古代历史文化的攻关,逐步转到深层次的理论探讨,转到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探讨中。对一些文化研究与建设上的薄弱环节也寻求新突破,比如,山东是海洋大省,历史上经略海洋是齐鲁文化的一个优秀传统。未来是海洋世纪,在海洋文化方面,整个研究非常薄弱。前段时间我们已经做过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文化发展战略研究,获初步成果,海洋文化方面的研究我们还会继续考虑去做。总之,围绕中心,服务战略,注重创新,提升质量是我们的目标和方向。
报道链接:
编辑:崔勇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内容,未经注明,版权一律归齐鲁师轩新闻网所有。
关于转载:转载或引用本站内容必须请征得本站同意。电话:0 邮箱:xcb@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图片新闻·
·热点新闻·
CopyRight(C)2010 版权所有:山东师范大学宣传部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88号 邮编:250014 联系电话:0 邮箱:xcb@国学界学习习近平讲话座谈: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来源: 
  【国学访谈】
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国学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四个讲清楚”座谈纪要
  访谈时间:日
  访谈地点:北京湖北大厦1317会议室
  访谈嘉宾:张岂之:西北大学名誉校长、清华大学教授
  余敦康: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张立文: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教授、院长
  牟钟鉴: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王志民: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教授、院长
  主 持 人:梁 枢(光明日报《国学》版主编)
  主持人:衷心感谢几位先生冒着严寒出席这次访谈。一段时间以来,国学界的广大学者都在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四个讲清楚”:“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我讲一个细节:一位国学院的院长在跟我交谈时,竟然一字不差地把“四个讲清楚”背了下来。他说,总书记讲得好,每句话都说到了心里面,所以一下子就记住了。我们先请张岂之先生发言。
  张岂之:“四个讲清楚”是相互联系的。第一个说的是一般规律,对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适用。每个国家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第二个就谈到中华文化了。“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这里所谈的中华文化,我的理解是:既包含有中华传统文化,又包含有现在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两种含义是十七大报告中就定下来的。第三个专门论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第四个是为什么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也要重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呢?就是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
  习总书记说“讲”清楚,实际上包含要研究清楚,要理解清楚。只有这样,才能够讲清楚。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什么是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我觉得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很丰富,有助于我们对“四个讲清楚”的理解。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五年,给我们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特别是给我们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学者提供了宽阔的舞台。包括在座的每一位学人都有理论贡献。张立文同志的和合学是上世纪90年代提出来的吧?
[责任编辑:丛芳瑶] 1
一周图片排行榜
光明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