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0年美股互联网金融估值泡沫时期,美股估值上涨的原因是什么

加息或引爆美股“互联网泡沫2.0”? 这次有点不同(组图)
来源:第一财经网站
  当股价已浮现明显泡沫迹象之时,高位追入的投资者总是用一个著名的借口自我安慰――“这一次不同”,而下场似乎总是事与愿违,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破灭就是最好的例证。不过,对于眼下不断冲高的美国科技股(尤其是纳斯达克100),这次情况似乎真的有些许不同,即使美联储加息在即。  回顾上周,纳斯达克100指数于11月3日上涨0.3%,收于4719.05点,创历史收盘新高,但尚未突破2000年3月创下的4816.35点的盘中高点。此后,其又一度突破4734.5点。最终,由于上周五晚间公布的抢眼非农就业数据助长了加息预期,纳斯达克100指数回调。截至11月10日收盘,纳斯达克100指数报4655.5,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报5095.3,当年该指数在互联网泡沫巅峰期(日)达到5000点,也正是在同年3月,纳斯达克泡沫破裂,后期暴跌75%。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5000”。纳斯达克100的强势以及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的超5000点位难免又让投资者联想起了15年前那场“互联网泡沫”,瞬间蒸发的万亿美金另众多富豪跌落神坛。纳斯达克100指数做为纳斯达克的主要指数,其100只成分股均具有高科技、高成长和非金融的特点,可谓美国科技股的代表。从纳斯达克100指数十大权重成分股来看,他们主要为高科技企业,其中计算机行业的公司居多,权重最大的为苹果电脑(),另外包括微软(Microsoft)、Alphabet(谷歌母公司)、思科(Cisco)、英特尔(Intel)等。  Marketwatch撰文指出,对于高位买入的投资者而言,“这一次不同”这一屡试不爽的借口可能真的管用,有五个事实可以让人稍事安慰。  首先,以纳斯达克100为例,其总体市盈率(PE),即投资者对未来盈利所支付的价格,仅为2000年巅峰期的1/3。换句话说,投资者的确花了高价为科技股买单,但他们获得的回报也比15年前要多得多。  其次,今年以来,Nasdaq100的表现优于整体市场回报。截至上周,Nasdaq100涨幅达11%,而标普500涨幅仅为1.9%。值得一提的是,Nasdaq100的成分公司收益也加速上升。当2000年泡沫巅峰期,相应成分公司的每股收益几乎没有任何上升迹象。  事实胜于雄辩。近期披露的三季度财报显示,美股科技板块业绩好于市场预期。截至上周五,占标普500指数科技板块市值77%的公司已经披露业绩,整体盈利增长8.9%,收入增长5.5%,67%的公司业绩好于预期。  在权重股中,苹果上财季销售同比增长22%至515亿美元,净利润增长31%至111.2亿美元;Alphabet上财季盈利增长44%,收入增长13%;亚马逊上季意外实现盈利,远超分析师预期;尽管百度每股净利润不及预期,但盘后股价仍然大涨,表明市场对其投资于未来的研发成本表示认同。  从基本面情况来看,2000年美股互联网泡沫时期,互联网应用并不广泛,客户群体也并不像现在如此之巨,当时的概念要远大于实际。一名经历过互联网泡沫的投资者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2000年以及之前一段时期内,美股只要能够沾上互联网概念,股价都会冲上天。没有人会去在乎基本面。但就从生活中来看,那时几乎很少能够用到互联网。只能说那时候美股描绘的是一幅图。  另一个与当年不同的证据就在于分红。当前,投资者所享受的每股分红率远高于当年。15年前的科技潮期间,众多互联网企业往往大肆挥霍现金以求扩大企业,而当前许多公司仍然定期通过发放红利的方式来回馈投资者。一般而言,红利越高,投资者所获得的安全网络就越扎实。  尽管当前不乏投资者担忧Nasdaq100涨速太快,但数据也表明,股价的确正随着公司利润的增长而上升。在上世纪90年代的泡沫巅峰期,纳斯达克指数暴涨的背后却是企业利润空洞。  最后,上涨的节奏也颇为关键。当前纳斯达克100的上涨节奏比15年前“悠闲”不少――2011年至今的5年涨幅呈60度角,而当年光是年的3年涨幅便已经呈80度角。一句老话说得好,细水才能长流。  也有美股分析师幽默地表示,如果现在的涨幅预示着“互联网泡沫2.0”即将破灭,上述事实至少可以证明,这次大家不会损失得像当年那么惨。  作者:周艾琳来源一财网)
(责任编辑:Newshoo)
&&&&&&</div
搜狐财经致力遇汇集变革力量,评出“中国最具变革力人物&#8226;公司”[]
图解财经:
今日主角: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美股:八年长牛与顶点_股市实战(gssz)股吧_东方财富网股吧
美股:八年长牛与顶点
文章来源:财富号,东方财富网旗下财经自媒体平台
大家想过没有,美股八年长牛的起点在哪里?——<font color="#00年之前互联网泡沫!由<font color="#00年、<font color="#07年各有一次美股股灾,就此得出美股<font color="#年之痒是没有依据的。历史上美股最长的牛市有<font color="#年之久,看看纳指K线图即一目了然。一、全球金融危机的股市<font color="#、可怜的A股<font color="#15年<font color="#月<font color="#日,上证指数<font color="#78点,不到两月大盘竟然跌去<font color="#%。目前A股指数依然在<font color="#00点一线徘徊。近一段,大家用“结构性牛市”来总结目前的A股市场。意思是大盘波澜不惊,少部分金融股、行业龙头股屡创新高,新股、次新股被爆炒,大部分个股,尤其是创业板及其股票,在主板指数相对平稳的情况下跌幅巨大。<font color="#14年<font color="#月<font color="#15年<font color="#月,改革牛被各路势力利用,不足一年股市飙涨<font color="#.5倍至<font color="#00点。监管部分又面临<font color="#年前<font color="#24点的窘境,如何为股市降温;此次监管部门看上了场外配资,一纸文件刺破泡沫,踩踏事故引致股灾,随后救市主力监守自盗,熔断机制又致千股跌停。这场股灾的损失有两种统计。一是,媒体披露,政府掏了<font color="#万亿入市买股票,市值损失<font color="#万亿元,平均每位股民损失<font color="#万元;二是人民银行披露股民人均损失<font color="#万元。这种统计都是不全面的,最惨的是那些高杠杆的投资者,平仓即血本无归。当然,这场股灾受损失的,还有被监管者认定的,为场外配资提供虚拟券商系统的,分类排名AAA属于行业前列的四五家券商,被证监会处罚的合计一二十亿元罚金。很明显,这是一场用穷人血汗钱买单的股灾!这不是最惨的。此次股灾是十年熊市的继续。<font color="#07年<font color="#月上证指数<font color="#24点,一年功夫跌去<font color="#%,那才是全球首例吧!打压股市时各部门联合出手,跌得这么惨烈却能鸦雀无声!还有<font color="#01年各部门支持的国有股减持,让原本不振的指数一路跌到<font color="#8点。好在此次股灾,本届政府还敢真金白银救市。算是一种进步!<font color="#、牛X与熊X的美股美国是这场全球危机的策源地。<font color="#07年<font color="#月<font color="#日,纳斯达克指数用了大致<font color="#个季度的时间,从<font color="#61点下跌至<font color="#09年<font color="#月<font color="#日<font color="#65点的低点,跌幅约<font color="#%。此后不出一年,即<font color="#10年<font color="#月,纳指便收复失地。七八年后的今天,纳指<font color="#90点,涨幅已是金融危机低点的<font color="#倍,危机前的<font color="#.4倍。也就是说,离这场危机不足一年,美股不仅疗伤结束,还是已达七年长牛的起点。查看纳斯达克近四十年的走势,最惨的是<font color="#00年<font color="#月互联网泡沫破灭引发的股灾,也是美股一路上涨<font color="#年的一次最大的下跌。一年半的时间,纳指出现的低点已跌去<font color="#%。期间的<font color="#09年纳指再度出现低点,此后却一路上行,次轮上涨被市场称为美股八年长牛,包括<font color="#15年<font color="#月纳指收复<font color="#00年<font color="#月股灾前的高点。二、这场危机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我看过次贷从业者写的一本反思著作,美国人归结为金融从业者的贪婪和监管适当。这些当然不会错。危机过去十年,作为一个旁观者,我倒是想看看,人们从中得到了什么?(一)圆了穷人买房子的梦想次贷危机即便是千万般的魔鬼,却让买不起房子的人买了房子。有意思的事,媒体又在误导大家。的确依靠次贷买房子的人,次贷危机房价下跌后,名义上背负巨大负资产。其实,没有这么严重。因为美国有个人破产制度,夫妻二人,丈夫名下靠次贷买房,房价下跌后丈夫可申请个人破产,房屋被拍卖,欠债一笔勾销,最多损失了已偿还的按揭款本息而已;丈夫破产信用全无,妻子的信用却可在房价大跌之后贷款再买房。因此,次贷危机并没有让得到贷款的人,也就是穷人损失多少。也许这就是次贷危机没有引发政治后果或事件的原因吧。次贷危机损失最大的是银行,以及那些买了次贷CDO或类似产品的机构和有钱人。这些受损失的机构就包括我国的工农中建几大行和主权投资基金。受益者?可能是那些拿了佣金的从业者、高管,还包括住了大房子的穷人。这不是一种普惠金融的实践吗?用美国纳税人,甚至全球纳税人的钱,帮美国穷人圆了至少几年的买房梦!我国什么时候也能出现让银行和有钱人损失的危机,笔者也想看看!(二)带给世界两场战争从K线图上看,<font color="#07年<font color="#月次贷危机引发的美股灾,是<font color="#00年<font color="#月股灾的延续。里根减税简税制,结束了上世纪<font color="#年代中期以来的滞涨,给美国经济和美股带来二十年的繁荣。<font color="#00年以后,互联网、次贷泡沫时隔七年先后破灭,是美国经济二十年繁荣后的两次调整的爆发点;这个爆发点恰与小布什<font color="#01年、<font color="#09年对外发动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的时间点一致;<font color="#09年<font color="#月美股见底,又与伊拉克战争结束重叠。难道这些仅仅是巧合?是危机需要战争,还是战争带来危机,笔者弄不明白!三、美股长牛股神话与减税互联网泡沫之前的<font color="#年是美股的长牛神话。<font color="#75年前后至<font color="#00年是长达<font color="#年的美股牛市,期间虽有起伏,下跌行情没有超过一年,幅度没有超过<font color="#%的。相对A股来说那就是神话。期间发生了什么?很简单五个字,减税简税制!罗斯福新政及凯恩斯主义,挟二战后的需求爆发,促使美国经济实力骤然增长。上世纪70年代中期,石油危机等因素诱发财政刺激、货币主义失灵,美国经济陷入20年连续增长后的滞涨时期。1981年,里根上任,不再依靠凯恩斯主义,推出以减税简税制为核心的经济复苏法案。个人所得税从最低<font color="#%最高<font color="#%14档的累进税率,简化降低为<font color="#%、<font color="#%、<font color="#%三挡;企业所得税从最低<font color="#%最高<font color="#%的<font color="#档累进税率,简化为<font color="#%、<font color="#%、<font color="#%、<font color="#%四挡;资本利得税由<font color="#%降为<font color="#%;此外还扩大了税基,增加抵扣等措施。税改<font color="#年后即<font color="#83年,美国经济开始温和复苏走出萧条,至<font color="#88年<font color="#月<font color="#个月持续增长,成为战后持续增长时间最长的一次。小布什及奥巴马政府延续减税措施,直至特朗普上台再次推出不亚于里根的减税法案。四、美股八年长牛的起点——<font color="#00年之前的互联网泡沫<font color="#96年互联网技术被市场认可,<font color="#98年开始以纳斯达克为代表的互联网投资狂潮失控,互联网泡沫破灭。亚马逊、EBAY以及Sohu、网易都是在<font color="#00前在互联网泡沫最盛时上市的互联网企业。不仅如此,脸书、苹果、特斯拉、百度、阿里巴巴等都因互联网重生而壮大的巨无霸企业。大家都在谈论,美股三大指数连创新高,也许没有注意到,标普<font color="#0指数的涨幅不及纳指的二分之一。也就是说,互联网相关的新经济股票,既有颜值又有业绩支撑的,才是美股长牛的基石。因此,互联网泡沫只是暂时毁灭了价值,却一直在为美国经济转型积蓄能量,说八年美股长牛源于互联网泡沫并不过分。五、美股八年长牛的顶点市场参与者都会问,八年长牛的美股顶点在哪?笔者不敢预测,仅提供几个观察视角:(一)缩表不是紧缩,不会打击股市2007年10月,不良的房地产贷款及其结构化产品积累的风险爆发,市场疯狂抛售房地产市场相关债券、金融产品而无人接盘,此类踩踏事故导致市场流动性枯竭。次贷危机初期,美联储购入国债由财政部买入银行的优先股,银行无入市意愿,把所得资金存入美联储,形成内循环,无法缓解市场急需的流动性。于是,美联储四轮QE直接入市购买3.5万亿的两房债券、银行的贷款抵押债券、国债、联邦机构债,并未入市购买股票,逐步形成现在看到的庞大的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见附表。与大众的普遍认识不同,美联储的扩大资产负债表的动作,更多地是改变了持有人的结构,并非媒体所言,美联储向市场注水或超发了4万亿美元的货币。美联储入市的主要资金来源并非来自发行货币,也没有降准。发行美元约7000亿,约占M2的7%,见附表的负债端的第一项;主要的资金来源,是创设的隔夜逆回购、定期逆回购等温和的、可逆的负债工具,吸收金融机构资金7000亿元,还吸收银行超储资金2.3万亿元,合计约4万亿元。美联储直接入市的另一个使命,就是引导和维持低利率环境,迎接经济和市场复苏。这就是QE。美联储加息与缩表是一个事物的两方面。加息是上述过程的逆过程,还原危机爆发前的持有人结构,间接地收紧流动性,逐步抬升利率;况且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瘦身是个逐步的过程,美国宏观经济数据决定缩表的进程;最终大致保持约2万亿的规模,约是危机前的3倍。因此,美联储逐步退出QE,加息、缩表改变的是货币持有结构,并未紧缩货币,不会直接影响股市;反而在不断印证美国经济逐步向上的事实,这是股市最大的利好;对股市的负面影响是,投资者面对多一些债券类的投资机会。(二)美股并未疯狂,理性拥抱新经济1、总体估值我曾经想追踪美股的平均估值,如平均市盈率、平均股息率等,一直没有做到;媒体数据更是千差万别。纳斯达克是一个几乎无门槛的市场,纳指2689只股票,市盈率区间巨大,-70万倍,+3.2万倍;如果去掉正负值千倍以上的52只股票,简单平均静态市盈率仅为10倍。有报道称,涨了八年多的美股,公司盈利增长与股指上涨一直基本同步,代表上市公司主流的标普500指数8年间涨了200%以上,目前的平均市盈率25倍左右,股息率超过2%(根据中证数据),较历史平均市盈率16.4倍涨幅52%,但股息率依然远高于其他投资品种的收益率。标普500成分指数包含美国钢铁、美国电报电话等传统行业的股票较多,标普500涨幅仅为纳指的一半。2、代表新经济及知名股票的估值不高一些净利润十亿美元以上知名的美股公司,估值都可接受,大部分分红率都超过3%。如脸书38倍、增幅90%,星巴克27倍、增幅10%,苹果17倍、2017三季度增幅-2%、2016年报增幅-14%,英伟达51倍、增幅142%,时代华纳18倍、增幅14%,德州仪器22倍、增幅40%,洛克希德马汀18倍、2016年报增幅47%、2017中报增幅-11%,富国银行12倍、增幅2%,花旗银行12倍、增幅6%以及百度47倍、2017年中报增幅40%、2017年第二季度增幅80%,阿里巴巴62倍、2016年报增幅-38%、2017一季报增幅94%等。这些公司代表美国的新经济,既有颜值又有增长支撑的股票,是美股的定海神针。3、拒绝新经济的传统企业几乎未涨曾经如雷贯耳的IBM、美国电报电话、梅西百货、美国银行、惠普、美国钢铁、美国铝业、中石油、中国移动等股价都低于危机爆发时点的价格。<font color="#、成功转型的传统企业同样受市场青睐比如埃克斯美孚石油因为页岩油,沃尔玛因为电商化,都创新高。富国银行应该是银行大周期股的代表,因为经营稳健、谨慎涨了<font color="#倍,股价创出危机以来的新高,同类的美国银行股价较危机前还有近<font color="#%的差距。(三)看空美股的各种理由,不大经得起推敲市场一直有看空美股的声音,国内的已经看空五年。这类声音也是有益的,无外乎如下几种:<font color="#、美股<font color="#年周期论最经不起推敲。前文已经描述上次美股长牛超过<font color="#年。<font color="#、道指平均市盈率高于历史平均市盈率。此种说法有一定道理,我们还需要注意事物的另外一面。美股有很多成长极好的公司,市场给于较高的市盈率当然是合理的。也就是说,较高的市盈率有合理的一面;如果此类数据再有净利润增幅,多一个对比的维度,说服力就会更强。<font color="#、市场波幅减弱、恐慌指数等与历史对比判断牛熊。这类警告笔者还看不大懂,其中的关联有多强值得怀疑。(四)看好特朗普减税再带来美股十年长牛减税,不仅立竿见影增加企业利润,更主要的是,提高政府的运营效率。里根减税带来美国经济、美股二十年黄金期,笔者期待特朗普依然可以做到,为八年长牛再续上十年,也许更长。六、策略建议笔者喜欢重仓,喜欢跨市场、跨行业配置,这不仅是配置逻辑,也是笔者的风控手段之一。除开追求股息的配置外,个股没有<font color="#%以上涨幅空间的股票不要碰。这就要求对个股和大盘有深入的研究。笔者认为,在同一个市场建立一个组合意义不大,甚至认为是机构应付投资者的说辞。买美股也有两个思路。一是买高息股。比如洛马,<font color="#16年至今的股息率约<font color="#%,就是生产F-16、F-22战机的那个洛马,是美国战争机器制造商代表;有时此类公司也会出现高增长,比如<font color="#16年;洛马近十年,套人最大的幅度约<font color="#%,套人大致<font color="#年,还是在<font color="#08年股灾之时的最高价买入时的跌幅。<font color="#年间年化股息率超<font color="#%,<font color="#年也有<font color="#%的收益去抵偿被套的幅度。对美股不大熟悉的时候,这类股票是较好的标的。二是买成长股。美股的成长股不一定是小盘股,有太多的市值上千亿美元的公司因为基本面的变化,增幅也会超<font color="#%。比如百度、洛马等,百度经过三四年的滞涨,因为“All in AI”改变了其基本面,<font color="#17年中报增幅超<font color="#%,其中第三季度增幅超<font color="#%。美股加杠杆要特别谨慎,做空更加要谨慎。笔者一般会在一个市场的盈利超过<font color="#%,才会在另一个市场加不超过<font color="#%的杠杆。与A股相比,美股的波动小很多。纳指超过<font color="#%的跌幅,自上世纪<font color="#年代以来的<font color="#年间,也就五六次,跌幅最深的是<font color="#00年的股灾,大盘跌去<font color="#%,直到<font color="#15年<font color="#月才收复失地。而A股短短十五年即有两次这样的暴跌。如果资金量较大,可以在不看好大盘的时候,阶段性地做一两手看空的股指期货,保护头寸。&&&&
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市场合作,请您联系:
品牌广告合作,请您联系:
企业创新合作,请您联系:
地方合作,请您联系:
满足以下场景,获得更高通过率:
新融资求报道
新公司求报道
新产品求报道
创投新闻爆料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最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聚集15家顶级投资机构的专业互联网融资平台
聚集全球最优秀的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淡定点,美股当前只相当于互联网泡沫破灭前的1997年
淡定点,美股当前只相当于互联网泡沫破灭前的1997年
自去年11月以来,美股一路绿灯,不断创新高。标普500指数累计涨幅超过10%。纳指在周二早盘时突破6000点心理关口,再创纪录新高。美股涨势如此之猛,不禁让投资者怀疑:已经长达八年的美股牛市周期是不是也已经到达强弩之末?据金融博客Zerohedge称,当前的P/E估值并没有超过2000年的网络泡沫时期,当前的美股仅仅相当于1997年。《华尔街日报》则表示,这次的股市和此前不同。该媒体称,有两点可以看出投资者还不需要为美股会出现泡沫感到紧张。纳指周二早晨突破6000点关口,创下今年又一个新高,也让互联网泡沫的历史又进入人们的视野。但可以看出,纳指至少有两个著名的纪录还没有突破。一个就是用来测量纳指还能涨多久的指标,还有一个纪录则是人们都不想再看到的。首先,通胀调整后的纳斯达克指数。经通胀调整后,纳斯达克指数仍然尚未突破17年前创下的纪录高位。其次,市盈率(P/Eratio)。网络泡沫时期是从估值上的大鱼吃小鱼,而纳斯达克指数当前的估值还不及其顶峰时期的40%。纳指上市公司整体的静态市盈率为27.5倍。通胀调整后的纳指仍然低于2000年创下的纪录。当前美股的ShillerPERatio如下:GMO分析师JeremyGrantham也曾表示,美股目前不存在泡沫的特征,这一次的市场情况与以往泡沫时代不同。但Grantham的用词也暗指对美股后市需保持谨慎。Grantham向华尔街日报表示:“美股不存在泡沫的特征。定义泡沫的一个简单方法是,市场基本面近乎完美,市场存在不合理的推测以及过度的兴奋。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的美股,1989年的日股,1929年的大崩盘都是如此。而目前,美股没有过度兴奋,基本面也不好。”Grantham还认为:“直到有一天投资者将未来10、20、30年用于投资的钱纷纷投到没有实际收益保证的东西(股票)上时,才是市场出现泡沫的信号。公正地看,这一次的市场情况不同。”2015年,在分析师普遍看空市场的背景下,Grantham曾正确预言美股将继续上涨。不过,虽然分析认为美股较互联网泡沫时期的高位还有一定距离,但当前股价偏高也是不争的事实。连美联储也曾不断提示美股风险。美联储3月会议纪要显示,股市上涨带来了宽松的金融环境,导致经济增长和通胀加剧。相对于估值数据,股价看来处于高位。金融市场的大修正是经济的下行风险之一。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席勒(RobertShiller)今年年初也表示:“在当前水平,该指标表明股票的预期回报可能是负的,不过程度并不严重”,长期投资者应该及时利用最近的市场反弹,减持手中的股票。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搞笑经济信息,吐槽经济热点,趣味经济政策
作者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股行业估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