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印度公司修改器是不是公司?

自我对抗的商业竞争:那么多东印度公司从哪里来_网易新闻
自我对抗的商业竞争:那么多东印度公司从哪里来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7世纪中期荷兰东印度公司从事海上贸易的船只世界最早的股份公司在年的短短几年中,荷兰在遥远的亚洲国家陆续建立了14家贸易公司。但是,这些公司彼此竞争,各自单独派遣船队前往印度洋收购胡椒和香料,导致这些货物在当地的收购价格不断抬高,在本国的贩卖价格反而严重下滑。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所有公司都将面临破产危机。如果过度竞争导致公司全面倒闭,那么荷兰千辛万苦建立起的东印度贸易航线就不得不在此终结。而此时,除葡萄牙之外,英国这一强劲外敌也登上了竞争舞台。在这样的局势下,政治家约翰?范?奥尔登巴内费尔特(Johan van Oldenbarnevelt)在诸公司间展开了积极的斡旋,最终促成了这些公司的大统合。于是,1602年3月,联合东印度公司(V.O.C)成立了。与在一年前率先起步的英国东印度公司相比,联合东印度公司聚集了其10倍以上——约650万盾——的资本,成为历史上第一家股份制公司。并且,此后直至1799年,联合东印度公司作为一家跨海商贸企业,一直持续经营了大约200年之久。公司规定出资时间以10年为一期,并且在出资期间不得擅自撤资退出。而新的投资者与原投资者则必须在10年后的“一般清算”时,才可加入或退出。在这一制度的基础上,公司实现了长久而稳定的经营,在东印度地区设置了分公司和商馆,并派遣工作人员常驻当地。进而,公司能够在货物价格下落时购买胡椒等储存到仓库中,等到本国货船抵达港口时,再将其运到欧洲。荷兰东印度公司对股东实行的是有限责任制,这种现代化的制度特点也极具历史意义。简而言之,持股者无须将自己的包括精神人格的一切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公司,只需以出资的形式来向公司贡献力量,是一种避免了将个人私生活一并牺牲的体制。于是,1602年起步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就成了此后欧洲诸国在建立股份制公司时的典范。当时,其可谓是一个站在时代顶端的现代化公司。在那一时期的欧洲和亚洲,都还没有出现能与之匹敌、有同样优越组织结构的企业。于是,荷兰人便充分发挥这种现代化企业团体的先进性,至少在其后的17世纪的100年内,以绝对的优势压倒了以伊斯兰商人为代表的亚洲各地商人,以及曾经先入为主的葡萄牙商人和较晚涉足的英国商人的势力,推动东印度地区的贸易朝着对本国有利的方向发展。“黄金世纪”与“粉饰世纪”英国历史学家C.R.博克塞(Charles Ralph Boxer)在回顾了荷兰东印度公司200年的历史之后,将17世纪、18世纪分别归纳为它的“黄金世纪”与“粉饰世纪”。其根据在于,对于荷兰东印度公司而言,17世纪是它的鼎盛时代,然而进入18世纪后它就变得金玉其外而败絮其中了。1750年11月,荷兰东印度公司总督写下了以下这段文字:长达三年之久的爪哇岛叛乱令这座巨岛处处战火蔓延,甚至连它的邻岛也被殃及。与荷兰东印度公司从17世纪到18世纪由明入暗的历史轨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它在进入18世纪之后逐步迎来了最为辉煌的时代。英国东印度公司与利凡特公司(Levant Company)有着极深的渊源。利凡特公司是一家主要与土耳其进行交易的商业公司,经由土耳其收购亚洲国家的香料物产。但当荷兰人范?涅克在1599年成功开拓了海上胡椒运输航线后,利凡特公司的地位就一直受到荷兰商人的威胁。荷兰商人与印度人通商,对本公司与阿勒颇之间的贸易无疑会造成沉重的打击。而这苦果的必然性,不久就会在我们的亲身体验中得到证实。一位英国人记录下了以上这段话。迫于这种严峻的经济形势,英国利凡特公司的商人们开始考虑建立一家绕过非洲南端直接与亚洲进行商贸的公司。利凡特商人在当时伦敦的商业界是首屈一指的经济巨擘,不同于之前以掠夺为主要目的的远征船队,至少可以说在初期,他们是想创建一家以和平通商为目的的商贸企业的。英国自古以来就有诸如维京人从事海盗业、私捕业的传统。但是,这些伦敦商人在地中海铺下巨大商网时,采用的却是正当规矩的交易手段。在17世纪初期,英国东印度公司还未成气候,然而为时不久,其贸易势头就压倒荷兰占据了上风。笔者认为,其原因在于伦敦商人的海上贸易吸收并糅合了海盗和私捕业的经验,在东印度这一近乎未知的市场中,如果仅仅依靠商业手段或者单纯地走冒险路线,都将无法问鼎成功。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启程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认可了“英国东印度公司”(伦敦商人对东印度贸易联合体与管理者)的法人地位,正式授予其皇家特许状。1602年2月,英国东印度公司最早的四艘舰艇在伦敦起航,4月初驶出在英格兰的最后一个停泊地托贝港(Torbay)。日,在团长詹姆斯?兰开斯特(James Lancaster)的指挥下,船队抵达了苏门答腊的亚齐(Aceh)。不久后,船队就载着重达103万磅(lb.)的胡椒,于1603年平安返回了英格兰。当时,英国国内的胡椒消费量大约为25万磅,因此,胡椒的大量涌入立刻让伦敦胡椒市场陷入一片混乱。于是,将胡椒再次出口到其他欧洲国家,便成为随之而来的一个新课题。胡椒价格不可避免地下落后,它的转出口也被提上了议程。不过,在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之前,原本售价为每磅3先令的货物,在1608年仅售18便士(1.5先令),价格下降到原先的一半。但是,即便胡椒价格下降,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伦敦商人们仍开辟了向欧洲各地再出口的商路,并由此成功推动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发展。这一时期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处于单次航海时代,采用的方法是:在每次出海前征集资金,当船只从亚洲载满货物返航后,再将其进口货物或进口货物的销售额,按照投资比例回馈给各个股东。换言之,每完成一次远航,本金与收益都会全部回馈给各个股东。这种单次航海从1613年起步,前后一共进行了12次,其中,当然也出现了船队遇难、分红回馈为零的惨淡结局。然而,不管收益如何,每航海一次就清算一次的体制,终归难以同已经具备持久稳定组织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相抗衡。于是,相对持久稳定的合资企业,包括多次航海的形式便被组织了起来,例如从1613年到1623年的第一次合资、年的第二次合资、1631年起到1642年的第三次合资。与荷兰不同的是,当时英国虽然无法完成巨额资金的筹集,未能建立起一个持久而稳定的公司,但是,它通过以上合资机制,在亚洲各地成功设立了12处商馆,并在泰晤士河畔的造船厂建造了76艘之多的船舶。虽然公司经营还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但以上这些都为英国东印度公司发展为一个大型公司奠定了最初的基础。法国等其他东印度公司继荷兰、英国之后成立的第三家东印度公司为法国东印度公司。它于1604年获得了亨利四世的认可。但是,在实际开展印度航海活动之前,公司就销声匿迹了。之后,法国于1615年建立了马鲁古公司,1643年又成立了东方公司。法国东印度公司在重商主义者让?巴普蒂斯特?柯尔贝尔(Jean Baptiste Colbert)的时代来临之后,才真正开始起步。在柯尔贝尔的领导下,法国东印度公司在1664年8月获得了路易十四颁发的特许状,从而正式创立起来。法国各地的贵族和官僚纷纷接收到向法国东印度公司投资的号召。不过,相较于荷兰、英国的情况,法国的商人都是占股较少的小型股东,这构成了法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显著特点。法国东印度公司真正意义上的印度扩张,是在曾为荷兰东印度公司效力的法朗索瓦?卡戎(Francois Caron)活跃于历史舞台时才进入正轨的。在卡戎的率领下,法国船队于1667年起航,成功地在印度西北部的苏拉特、孟加拉、马苏利帕塔姆等地建立了商馆。于是,从1668年起,法国本土终于迎来了运载着棉织物、胡椒等东印度产品的本国船队。但是,法国东印度公司始终未能振兴繁荣,究其原因,很大程度是因为受到了荷兰东印度公司以及荷兰商人的侵扰与阻碍。而在其他势力弱小的东印度公司中,首先要提的是1616年建立的丹麦东印度公司。这家公司由克里斯蒂安四世(Christian Ⅳ)授予特许状,同时也被人们称为外国投资家众多的哥本哈根东印度公司。其次,1695年苏格兰创建的达连公司也属于东印度公司之列,其正式名称为“与非洲、印度贸易的苏格兰公司”。此处所指的“印度”是东西印度,而“达连”这一名称则来自巴拿马地峡附近的一个地名。此外,还出现了1722年由德国皇帝许可的奥斯坦德东印度公司、1713年创立的瑞典东印度公司以及1754年设立的普鲁士孟加拉公司等。但是,这些东印度公司全部都是荷兰人或英国人为对抗本国的东印度公司、开展自身的非法贸易而出资创建的,其中很多还获得了其所在外国政府的认可。总而言之,提及“东印度公司”,英国与荷兰才是它真正的代表者。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网
责任编辑:胡难_NN6785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英国东印度公司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
英国东印度公司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
08-10-07 &
东印度公司(The Honourable East India Compeny, 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或“英国东印度公司”,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简称BEIC, EHIC),有时也被称为约翰公司(John Company),是一个股份公司。日透英皇伊丽莎白一世授予该公司皇家特许状,给予它在印度贸易的特权而组成。实际上这个特许状给予“可敬的东印度公司”(The Honourable East India Company)于东印度贸易的垄断权21年。随时间的变迁东印度公司从一个商业贸易企业变成印度的实际主宰者。在1858年被解除行政权力为止,它还获得了助理政府和军事作用。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东印度公司始建于1600年,是英国、法国、荷兰等继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扩张后17世纪新兴的殖民国家为了处理在殖民地地区的一些事物而成立的机构,最初,英国人主要是利用东印度公司作生意,后来成了英国殖民者侵略印度的工具。把印度的粮食和工业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回英国,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英国政府授予东印度公司各种权力,如垄断贸易权、训练军队权、宣战权、设立法庭审判本国或殖民地居民权等,东印度公司实际成为英国政府入侵印度的代理机构。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另一种掠夺手段是垄断鸦片、食盐和烟草贸易。其中,鸦片收入约占公司总收入的七分之一。强迫孟加拉农民种植鸦片,再走私运到中国销售,从中牟取暴利。1858年,东印度公司被英国政府正式取消,英国政府开始直接统治印度。东印度公司的本质是英国政府侵略印度的工具。 目录 [隐藏] 1 简介 2 详细介绍 3 破产原因 4 渊源 5 作用 6 参考资料
东印度公司-简介    东印度公司东印度公司始建于1600年。最初,英国人主要是利用东印度公司作生意,慢慢地,东印度公司就成了英国殖民者侵略印度的工具了。1613年,英国在印度西部的苏特拉设立贸易站,不久,又在印度东南部的马德拉斯建立商馆。1698年,东印度公司向印度莫卧儿政府买下了位于孟加拉湾恒河口岸的加尔各答。加尔各答村庄虽小,作用却非常大,其周围盛产大米、黄麻,河流纵横交错,平原一望无边。东印度公司在这里设立了贸易总部,把印度的粮食和工业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回英国,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因为东印度公司实力越来越强,逐渐就占领了上面提到的马德拉斯、加尔各答和另外一个城市孟买。在这里设立了三个管区,各设一名省督管辖,把这些地方变成了进一步侵占印度其他地区的根据地。英国人在印度大肆掠夺,势必引起印度人民的不满,所以英国东印度公司为了更顺利地入侵其他地区,便在加尔各答修筑了一个巨大的堡垒,里面是荷枪实弹、全副武装的英国军人,这些英军还积极训练印度人帮助他们打仗。东印度公司训练雇佣军,表面上是印度封建王公所拥有,但这些封建王公因受到东印度公司的“保护”,实际上是为英国人服务的。它由欧洲军官指挥,对英国占领印度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如果没有这支雇佣军,英国就不可能征服印度。  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疯狂进行殖民掠夺,除了上述抢劫孟加拉国库外,1799年,攻陷迈索尔首府时,又抢劫了价值1500万英镑的王室珍宝。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另一种掠夺手段是垄断鸦片、食盐和烟草贸易。其中,鸦片收入约占公司总收入的七分之一。强迫孟加拉农民种植鸦片,再走私运到中国销售,从中牟取暴利。  由于东印度公司残酷掠夺和压榨印度人民,使印度人民遭受了无穷的灾难,仅1770年孟加拉大饥荒,就饿死1000万人,占孟加拉人口的三分之一。从18世纪60年代起,东印度公司开始走下坡路,1767年,公司无力交纳英国政府规定的40万英镑,开始向政府贷款,财政危机越来越严重。1813年,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贸易垄断权被取消了,1833年,英政府又取消了它对中国的贸易垄断权。东印度公司不得不走向破产的道路。东印度公司-详细介绍    英国总部一个管理他国的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奇怪的一段插曲:一个股份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竟然变成了印度这样一个大国的正式政府,“官商一体”发展到了它的顶峰。英国东印度公司这个印度的“政府”还是英国女王的臣下,东印度公司统治的印度也就理所当然地变成了英国的殖民地。东印度公司是英国、荷兰等继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扩张后于17世纪为了处理他们在东印度地区的一些事务而成立的机构,后来这些公司都变成了殖民者在殖民地的统治机构。当时在印度设立东印度公司的主要有英国、荷兰、法国、丹麦、奥地利、西班牙和瑞典等国,其中荷兰与英国的公司是最有名的,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更是因贩卖鸦片和黑人奴隶而臭名昭著。在伊比利亚扩张时期,葡萄牙人达·伽马率船队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到达印度的马拉巴尔海岸,从此欧洲殖民者开始了掠夺印度的血腥历史。但由于当时的印度莫卧尔帝国既有高度发达的文明,又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因此殖民者一时无法占领内陆的广大地区,只能在印度东西海岸抢占据点,进行海上抢劫与掠夺性贸易。在西欧殖民者到来之前,印度就已经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有了发达的贸易联系,然而随着西欧商人的相继到来,印度商人被逐渐从海上贸易中排挤了出去,以前的棉织品、丝织品、蓝靛、香料、珠宝等的输出就都由葡萄牙人、英国人、荷兰人和法国人控制了。在搞定印度人的同时,这些西欧商人之间也为争夺印度市场进行了激烈的斗争。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成立之初,就遭到荷属东印度(现在的印度尼西亚)的荷兰人和葡萄牙人的抗争。日,英国商人为了同荷兰商人竞争而率先成立了英国“东印度公司”,一年后,荷兰就紧接着成立了“尼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英荷两国商人剑拔弩张,直到1623年,英荷两国才达成默契:荷兰垄断东印度群岛,英国垄断印度次大陆。当时的印度统治者为什么允许这些“东印度公司”存在呢?原来,西欧商人手中有从美洲掠夺的白银和黄金,他们可以大量购买印度精美的棉织品和丝织品,这促进了印度出口商品生产的进一步扩大。出口商品的增长还促进了农产品的生产,17世纪中叶,在孟加拉和旁遮普的一些地区,已经有几十万农户在从事出口棉织品的生产了。西欧商人控制的出口型经济增加了印度人的就业,使印度人变得更加富裕;臣民们变得更富裕就会有助于朝廷增加税收,就会有助于统治者政治上的稳定。这就是莫卧尔王朝的国王们不仅容忍了西欧商人控制的出口型经济,甚至还在1717年允许英国在印度进行自由贸易。这就是17世纪末依然强盛的莫卧尔王朝听任西欧商人设立“东印度公司”的原因。最初,英国人主要利用东印度公司做生意,慢慢地,东印度公司就成了英国殖民者侵略印度的工具。英国东印度公司在1609年续领特许状时,就取得了5项特权:掠地铸币、筑城养兵、缔结盟约、宣战媾和及审理刑事民事案件。1613年,英国在印度西部的苏特拉设立贸易站,不久又在印度东南部的马德拉斯建立商馆,1651年又被允许在胡格利通商。1698年,东印度公司买下了印度3个村子的包税权,实际上等于买下了3个村子的领土,其中一个村子就是加尔各答。尽管加尔各答村很小,但其周围盛产大米、黄麻,而且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东印度公司在这里设立了贸易总部,把印度的粮食和工业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回英国,从中获取了丰厚的利润。在印度的英国人罗伯特·克莱夫在到达印度后的几年里这样给家里人写信:使我能在祖国过上我做梦也想不到的好生活。……我已给姐妹们每人汇去2000英镑,并将在适当时候照顾弟兄们。我想劝拉斯姐妹尽快结婚,她们没有时间可浪费。……你没有必要再当律师……可见英国人在印度掠夺的残酷性。英国东印度公司还通过垄断鸦片、食盐和烟草贸易等手段牟取暴利。其中,鸦片收入约占公司总收入的七分之一。他们强迫孟加拉农民种植鸦片,再走私运到中国销售,从中牟取暴利,并使大清帝国从此走向衰落。18世纪初期,强盛的莫卧尔王朝开始衰落,印度又重新分裂为许多的小城邦,而此时英国东印度公司实力越来越强,于是它抛开了“商业公司”的外衣,逐渐占领了马德拉斯、加尔各答和孟买,然后在这里设立管区。为了能更顺利地入侵其他地区,英国东印度公司还在加尔各答修筑了一个巨大的堡垒,里面是为它服务的荷枪实弹、全副武装的英国军人。做生意的东印度公司建立了军队,这下印度人终于不干了。1756年,孟加拉的纳瓦布(相当于总督)向东印度公司提出抗议,要求它们拆除堡垒,但英国人根本不予理睬。于是纳瓦布发兵赶走了英国人,收回了加尔各答。这就是著名的英印“七年战争”的导火索。1757年1月,英印开战,在狡猾的英国人的贿赂下,英军于普拉西战役中大败印军,孟加拉的纳瓦布被杀死,孟加拉国库被抢。据不完全统计,英军拿走的金银珠宝,总价值达3700万英镑,这还不包括个人装入腰包的总价值为2100万英镑的财物。贪婪的英国人还于1799年,在攻陷了印度封国迈索尔时,从迈索尔首府抢劫的价值超过1500万英镑的王室珍宝。七年战争结束后,英国历史学家J.R.格林这样说道:七年战争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英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到现时为止,欧洲国家的相对重要性已从它们在欧洲范围内的属地获得。但是,从战争结束起,英国较其周围国家重要还是不重要,已无关紧要。英国不再仅仅是一个欧洲强国,不再仅仅是德国、俄国或法国的对手。正如英国声称它是北美洲的霸主和印度未来的霸主那样,英国突然远远胜过那些由于其位置仅在一块大陆内、注定要在以后的世界历史中处于较低微的地位的国家。在大败印军后,随后英军又击败了法军,独自霸占了孟加拉,并任命亲英派印度人作了纳瓦布。1765年,东印度公司取得孟加拉、比哈尔、奥里萨的收税权,主宰了孟加拉。公司直接掌握了财政和军权,也就间接掌握了行政权。印籍人员负责办理事务,但无实权,史称“双层统治”。176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东印度公司管理法”,原加尔各答的省督改称总督,由英王直接任命,其任务是代表英国政府全权管理英国占领下印度的全部领土。至此,英国政府开始通过东印度公司直接统治印度,东印度公司最终变成了统治印度的殖民主义政府。英国人一旦在德里安顿下来,就完全走上通往世界帝国和世界首富的道路。正是由于范围广阔、人口稠密的次大陆所提供的这块无与伦比的根据地,英国人才能在19世纪扩张到南亚其余地区,然后远远地扩张到东亚。一旦变成了英国殖民者的殖民地,印度就落入了苦难的深渊。英国殖民统治给印度带来的最大灾难就是毁灭了印度的传统手工业。在18世纪中叶前,手工棉纺织业是印度最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然而到了18世纪末的产业革命发生前,上千年曾经辉煌于世界的印度手工业从此一蹶不振。英国的殖民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印度的手工业,使千百万的手工业者失去了生活来源,大批人因饥饿而死亡。达卡城的人口由18世纪中期的15万下降到1840年的三四万人。“这种灾难在商业史上几乎是绝无仅有的。织布工人的尸骨把印度的平原漂白了。”一位东印度总督曾经这样说。英国的殖民统治还造成了印度的饥荒。英国东印度公司为了赚钱而横征暴敛,在其统治印度东部以后不久就将田赋提高了近一倍,造成了连年的饥荒,仅1770年的孟加拉大饥荒就饿死了1千万人,约占孟加拉人口的三分之一!“在1769年到1770年间,英国人用囤积全部大米,不出骇人听闻的高价就拒不出售的办法制造了一次饥荒。”在西欧殖民者到来之前,印度一直是世界上最繁荣富庶的地区之一,而在变为英国的殖民地之后,印度就成了一个被西方人鄙视的“落后国家”。从18世纪60年代起,东印度公司开始走下坡路,1813年,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贸易垄断权被取消,同年,英政府又取消了它对中国的贸易垄断权。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特权被取消后,来广州十三行贸易的英国商人从原来统一由东印度公司组织而变为散商,英国政府特派官员与中国政府交涉商务事宜,使原来商人与商人之间的交涉一变而成为政府间的交涉,由此而埋下了中英两国冲突导火线的种子。种种权力被取消后,东印度公司走向了破产的道路。1858年,东印度公司用尽毕生精力为英国聚敛到足够的财富之后,被一脚踢开,东印度公司被英国政府正式取消,英国政府开始直接统治印度至1947年。东印度公司-破产原因    创始人东印度公司的破产不是偶然的,其原因有三:1.公司职员贪污走私成风,使公司总收入锐减。2.因公司对印度人民的横征暴敛,造成印度人民不断起义。而公司要镇压起义,就需大笔开支。这样就造成了恶性循环,使公司限于重重危机之中。3.东印度公司是商业垄断资本的代表,而工业资本在英国迅速发展壮大,商业资本逐渐失去了它往日的地位。这点,也是公司垮台的最主要原因。东印度公司-渊源    货币东印度公司与今天的跨国公司并不相同。都是从自己政府那里获得贸易独占权而且拥有军队(包括舰队),在殖民地建立政府机构,对殖民地进行残暴的政治统治、经济掠夺以至于贩卖奴隶、毒品的军政经合一的殖民机构。它们产生和存在于16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期,对各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起了重要作用。 16世纪末17世纪初,先后有葡、英、荷、丹、法等国在东半球的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亚等地成立东印度公司。至于为什么都取名“东印度公司”,这和哥伦布错把美洲当作印度并以讹传讹有关。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今天中美洲的西印度群岛,错把它当作印度,把当地土人当作印度人(今天仍把美洲原住民称为印第安人,在英文里与印度人是同一个单词)。以后人们发现错了(哥伦布本人至死不承认自己错了),但仍然将错就错,把真正的印度(甚至印度尼西亚等一些东南亚国家)叫做“东印度”,把美洲加勒比海的岛屿叫做“西印度”,上述这些殖民公司的名称就由此而来。 荷、英、法为什么都在东半球设立东印度公司,这是因为17——18世纪,这三国是世界上主要的殖民国家(还有西班牙,不过它主要在西半球扩张),它们在东半球的争夺尤其激烈,争相成立东印度公司是它们之间争夺的重要表现和手段。最后,英国取得胜利,英国东印度公司也最有名。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和逐步完成,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已成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这种特权公司已不适应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要求,18世纪中期,先后被各国政府解散。东印度公司-作用    英国总部1、扩张大英帝国领土。 2、殖民掠夺,积累商业资本。 3、战略要地,北指阿富汗,南指东南亚,东指中国。成为有力的战略支撑点。 4、加深殖民化,成为英国工业品的销售市场,支持了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而推进了殖民化浪潮。 5、排挤了欧洲其他殖民大国。 6、东印度公司统治为日后帝国政府的直接统治管理积累了经验。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Encore Games的《东印度公司》是以18世纪臭名昭著的英国东印度公司为背景,通过这个富可敌国的公司将18世纪航海冒险家的经历呈现在玩家面前。在18世纪中叶,东印度公司统治着东印度的贸易、政治和军事。东印度公司完全可以说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它有印刷钞票的权力,有自己的军队,统治着黄金、钻石、香料、茶叶等高利润行业。   在游戏中,玩家将会扮演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年轻船长Robert Clive,为了找到谋杀他父亲和兄弟的海盗而展开复仇之旅。游戏世界从伦敦到亚齐,玩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身份,从商人到海盗或者士兵均可。所有觉得总共有100多个任务等待挑战。原本是海盗猎人,后来却沦为海盗并最终走上绞刑架的著名船长William Kidd也会在本作中出现。  本作的重点在于玩家的船只以及海战。可以选择的船只有10种类型,从小型敏捷的单桅帆船到笨重的商贸船都可以选择。为了提高船只的战斗力,就需要雇佣特殊的人员。特殊人员包括海军狙击手、外科医生、大炮指挥官、航海家等。不同的天气状况使得海战变化多端,充满乐趣。除了大炮对轰外,还可以靠近敌船,让海员跳到敌船上进行战斗,你可以将敌船上的货物占为己有。贸易和探索异域也是本作的重要部分。本作共有40座城市可以探索,玩家可以访问城镇和村庄进行贸易。除了财富外,还可以追逐军事和政治权力。 ZT中国的藏属锡金变成印度的锡金邦的过程  印度总理访华,一项重要议题就是争得中国对印度1982年吞并锡金的默许,锡金何许国也,印度这个一厢情愿欲在南亚甚至全世界争霸,而且往往采取单边主义行动的国家,为什么要在自己的“内政”问题上争得中国的同意?印度究竟担心什么?又急于想要得到什么?难道锡金与中国之间还有什么连印度都无法逾越的瓜葛吗?  这里有一个背景需要说明,那就是锡金、不丹等国历史上长期是中国的藩属国,而现实中又是中国的缓冲国。中国有充分的依据、实力和地缘优势重新影响这一地区。尽管作为中国属地的历史被当事各方阉割,而且中国也并不寄希望于21世纪再恢复历史上的宗属关系,但锡金对于中国仅存的缓冲区的作用和潜在的战略支点效应还是有必要让中国重新反思这段历史,并再次认识与定位锡金对于中国的战略价值。    锡金古称哲孟雄,早为中国西藏的一部分。由于其与西藏有着深厚的历史、宗教与民族渊源,锡金虽后来成为独立的部落,但还是西藏的属地。由达赖喇嘛委托锡金部落王管理,其境内的寺院仍隶属于西藏各大寺,这种关系一直持续到1890年。  181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侵入锡金。1887年,英国强占锡金,并派驻专员。1890年英军越过藏属锡金,占领中国一侧的隆吐、热纳宗、岗巴宗等地,并将锡金国王朵朗杰囚禁到印度。英国企图通过私与地方政府缔约,同时胁迫锡金王屈服的方式实现从法理到事实上对这一地区的占有,但锡金国王朵朗杰至死不愿发表脱离西藏的宣言,西藏地方政府也坚持以乾隆五十九年规定的边界为准。最后英国通过与日薄西山的晚清政府先后签订的《藏印条约》、《藏印续约》等条约获得了对锡金的“保护权”。  二战结束英国离开锡金后,当年的300年不曾反抗殖民统治的英国奴才印度突然找到了做主人的感觉,在锡金问题上全盘继承了殖民主子的衣钵。1947年,英国撤走后,印度马上与锡金签订了《维持现状协定》,意在填补此地的政治真空。他们一方面继续往锡金派驻专员,一方面授意其扶持的锡金国大党发起“不合作运动”,要求国王进行“改革”。同年5月9日,国大党政府正式成立,但遭锡金王族强烈反对,群众运动也日渐兴起。1949年6月初,印度以“防止动乱和流血”为由,派兵进驻锡金,接管了成立不到一个月的新政府,并委任印度人拉尔为锡金首相。1950年12月签订《印度和锡金和平条约》,锡金从此成为印度的&保护国&,国防、外交、经济等均由印度控制。1968年8月,锡金首都甘托克爆发反印示威,要求废除印锡条约。印度政府于1973年4月对锡实行军事占领,5月8日印锡签订《锡金协定》,规定锡内政、外交、国防、经济均由印度政府负责。日,锡议会通过了由印度拟定的锡金宪法,规定印度政府派驻的首席行政官为政府首脑和议会议长。同年9月《印度宪法修正案》规定锡金为印度的“联系邦”,在印度两院各为锡金设一个议席。1975年4月,印度军队效法当年英国主子的做法软禁了锡金国王。不久,印度议会通过决议,正式把锡金变为印度的“锡金邦”。  目前锡金王室仍流亡海外,而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地图上,锡金已赫然成为印度的锡金邦了。  失去锡金一个点丢掉西南一个面  锡金、不丹、尼泊尔等国是中国的前藩属国,同时在客观上又是中印的缓冲国,悠关中国的发展大计和战略利益。三国中尽管锡金的面积狭小,但其地缘关系决定了其战略地位不可小觑。可以说小小的锡金攸关周边六国的战略利益,特别是藏属锡金被吞并的后续效应将直接作用于中国西南的地缘形势。  锡金及其两边的尼泊尔、不丹国土面积狭小,无缓冲空间,易受制于人。故而三个内陆山国在面对印度的地区霸权战略,欲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权益时,一方面需仰赖中国的支持,另一方面,需加强内陆三山国与孟加拉之间的协同。而锡金位于尼泊尔和不丹之间,印度吞并锡金将使尼泊尔、不丹等国被印度领土分割,失去了战略上协同的可能,如果中国在战略上实行收缩政策的话,三国从此将孤军作战,更无法与印度抗衡。  尼泊尔与印度从孟加拉国侵占的领土西孟加拉邦直接相邻,有约50公里的边境接壤。而锡金位于印度狭长的东部走廊北侧,西孟加拉-锡金一线构成了印度国防的软肋。如果尼、孟、锡三方协调,印度东西部联系极易被拦腰切断。而若锡金被吞并,则印度无疑拓宽了东方走廊,缓解了孟加拉与内陆山国在有可能被外力利用情况下对印领土的威胁,同时使自己威胁中国、缅甸,控制孟加拉的能力大大增强。而藏属锡金被印度并吞后,面对印度的攻势,尼泊尔只能单兵作战,也不可能撑多久。  目前印度显然正按照既定战略实施着自己的攻势。在吞并锡金后,印度通过威胁、利诱、封锁与外界交往等下三烂手段,对不丹实行渐进式的控制,甚至在不丹加入联合国这样的问题上,印度也百般阻挠。在缺乏中国驰援的情况下,不丹已沦为印度的仆从国。在未来可预期的时间内,如中国不加干预,不丹将来也不可避免的变成印度的另外一个邦。  尼泊尔离奇的宫廷血案后,尼直系皇室统统被杀死,而与印度有姻亲关系,血案时“恰巧”在印度的尼泊尔皇叔则急忙从印度回国执掌“突然”掉在自己头上的王位。可以说形势发展得很快,整个西南缓冲地带已被印度控制。  失去了战略缓冲区,中国西南将门户洞开。印度可以为美国对中国的战略牵制,或美印、日印的联合牵制提供一个全天候的战略平台,有这样一个东西通透,漫长边界线的庞大战略平台,一旦中国遇到诸如统一台湾、钓鱼岛领土争端事发、南海领土争端激化、西北边乱一类有关存亡的事变,中国还能东西相顾、南北呼应吗?  西南门户洞开后还将带来一个严重问题。锡金、不丹、尼泊尔三地拥有大量的藏民,(不少都是西藏流亡势力及其后裔),有鉴于印度支持藏独的不良纪录,这一地区被印度操控,用作反华藏独基地的可能性将更大。  重新干预锡金前途问题的法理依据、现实需要与道义责任  中国有干预锡金前途问题的法理依据、道义责任、现实条件。  首先,为了维护中国的领土主权,必须关注锡金的前途和地位。且不说根据乾隆五十九年规定的边界,藏属锡金地区的热纳宗和岗巴宗等地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必须讨还。就是考虑到索回中国山南地区因同样原因的被占领土也要支持锡金的法理与事实独立。山南有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占,解放军作家金辉对那片土地这样换算:相当于一个江苏省、一个浙江省;相当于三个台湾、六个北京;相当于一个匈牙利、两个丹麦、三个比利时;相当于六个科威特;相当于十个英阿争议的马尔维纳斯群岛;相当于二十个日俄吵得不可开交的北方四岛;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上一国被另一国强行侵占的最大一片土地;是中国版图的一百零一分之一。  印度占领这里的所谓依据是“伪麦克马洪线”,而我们要通过支持锡金的独立,击碎他事实占有即可法理占有的妄想。  中国是唯一有条件持援锡金的国家,只要中国的实力在,只要锡金的王室在,那么中国这个大国(当事国)不承认,世界上其他国家所谓的表态的价值等于零。这也正是印度竭力说服中国承认既定实事的重要原因。  其次,维护锡金的法理独立,是中国扩大自己的国际影响,拓展自己的战略空间,恢复传统利益区的需要。  锡金、不丹、尼泊尔三国多信仰锡克教或中国藏区的喇嘛教,与中国藏区山水相邻,文化相通,与中国的历史联系源远流长。  锡金自不必说。不丹也是一个与中国有着密切联系,并深受中国影响的国家。不丹被称为银龙之国,其国旗图案、国徽图案上均有典型的中国化图腾——龙,不丹是除历史上大清帝国的龙纹国旗外,世界上唯一将中国龙绘在国旗、国徽上的国家。因中国是不丹的宗主国,五爪龙只能中国皇帝使用,故不丹的龙为与越南、朝鲜、琉球等国相同的四爪银龙。不丹对中国的历史、民族和宗教渊源和情感一点不比锡金差,1888年3月,英兵取道锡金入侵中国一侧的隆吐山,不丹国王还主动派来1700人组成的军队与中国共同抗英。  尼泊尔在历史上与中国有隙,但在拉达克(今属巴基斯坦)、哲孟雄、不丹等喜马拉雅山外诸国相继沦英的情况下,惩于南麓诸国相继沦亡的殷鉴,中尼藩属关系发展的最稳固。由于中尼的宗藩关系大大延缓英印侵略尼泊尔的进度,尼泊尔王国感恩戴德,以致太平天国运动扰乱大清国时,尼泊尔曾上书清廷要求出兵携带大炮到中国内地助剿。  再次,我们有维护锡金独立自主的道义责任。我们与锡金有着历史与文化渊源和宗教情感,为了维护国际正义,必须关注锡金。在这个问题上不要期待什么国际支持或顾虑什么国际舆论,锡金问题从来都是中国的半个内政问题。流亡在美国的锡金国王虽一再向国际声明,印度的吞并是非法的,但是又有谁来关注并响应这种声音呢?要美日响应吗?要俄罗斯响应吗?要英联邦、欧盟、东盟响应吗?印度是他们的战略协作伙伴,是他们的民主样板,是他们遏制中国的战略棋子……所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响应。国际社会对锡金的合理诉求表现得那么冷漠,如今世界似乎集体遗忘了锡金,就和当年遗忘琉球一样。但我们中国人不能够遗忘!一个小小的内陆山国无关乎其他大国的利益,也无关乎世界的利益,而只关乎一个重要的国家的利益,他就是——中国。  以锡金为支点盘活南亚大棋局长期存在的有利形势  对锡金的并吞,不论中国承认与否都不可能改变印度的反华态度。印度会利用暂时的左右逢源,加紧实施梦想的大国战略,这一切是以摆脱并遏制中国的影响为前提的。特别是在印度1992年开始放弃不结盟政策,并日益与美、俄、日协同后,其积极充当遏制中国的地区急先锋角色更不可能因认可一个吞并锡金的既成事实而改变。放弃尼共(毛)的支持,中国已错失了一次扭转西南困局的良机,而再一次放弃锡金,局面将变得对中国更加不利。藏独(势力)问题、西南被占领土问题都变得更加复杂了,对中国没有任何好处。  印度的国际环境当前阶??特的优良的国际环境。印度立国以来侵犯了所有的8个周边国家,并从其中7个掠夺了领土。中国、孟加拉国、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都不希望印度在本地做大,因而印度的从锡金俯瞰被上述周边六国环抱的东部三角地区其国际小环境可谓极差。这些地区距锡金直线距离均较近,只要谋好局,中国在此地大有文章可作。届时周边国家复国的复国、复土的复土,那个所谓“阿鲁纳恰尔邦”只能成为历史名词了。现在这一地区只待中国出棋,而锡金具有盘活全盘棋子的作用。  印度是一个野心勃勃又自不量力的民族,当年占据东部三角地区后还曾试图携割占西孟加拉、蚕食南尼泊尔、并吞锡金的“余威”干涉缅甸内政,结果被缅甸政府给收拾了。难道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和这一地区的前宗主国,还不如当年的属国缅甸有作为。  通过1962年的中印战争和印度建国后对周边邻国无一例外的不间断的侵略,中国对印度的野心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中国不能让印度再产生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过去他们在中国君子般的默许下,白捡了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今天任由他们吞并锡金,明天他们就会占领不丹,后天他们又要图谋你新疆的阿克塞钦地区了。  维护锡金的独立自主,是维护国际正义的体现,是拓展中国战略空间、国际利益和影响力的有效步骤,也是中国西南与印度周旋唯有的几张牌。历史对印度的一次次厚爱完全是中国在西南的无所作为使然,将本属于自己的利益拱手相让的事再也不要发生了,这种不正常的历史该过去了! 对印度的一种妥协,可以换来印度的信任. 中国不能失去每一寸国土!!! 以前,印度始终认为锡金是他的领土,而中国一直认为锡金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中印关系缓和后,印度承认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后,中国承认锡金是印度领土,这就是答案。 印度始终认为锡金是他的领土 痛心疾首!!!西南边境不能一让再让。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印度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