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当前中国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势,并用数据证明

2016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16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8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从经济亮点看中国信心 当前经济形势述评之一
  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 题:从经济亮点看中国信心——当前经济形势述评之一
  新华社记者刘铮、陈炜伟、王希
  在国内外复杂形势下承压已久的中国经济,三季度一些持续回落的关键指标出现了反转向好。
  看似偶然中有必然。中国经济近来显示出的积极向好态势尽管仍需巩固,但已充分证明了中央持之以恒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的积极成效。
  2016年中国经济已进入“收官季”,虽然仍面临艰巨挑战,但全面完成“十三五”开局之年经济发展主要目标趋势看好。这将进一步激发全国上下推动转型升级、迈向全面小康的坚定信心。
  经济运行亮点闪现,积极因素不断增多
  0.1%,看上去很微小的数字。这是9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的同比涨幅。
  54个月的PPI持续负增长由此被打断,长期压在全国工业企业身上的“巨石”终于有了松动,让经营者看到了盈利增加的曙光。
  “这意味着工业领域的供求关系有实质性的变化。”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说。
  经济运行纷繁复杂,一个数据的变化可能是孤立的。但如果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数据同时出现同向变化,那么意味着,一个新的趋势出现了。
  中国经济运行到三季度特别是8、9月间,出现了一连串相互关联的新变化,可谓新亮点闪现:
  ——企业利润有所回升。前8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8.4%,扭转了去年持续负增长的局面,特别是8月份利润增长近两成,创近年来单月新高。
  ——工业生产有所回升。三季度工业增长6.1%,比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进入三季度以后,工业用电量、发电量、货运量等指标都明显好转。
  ——投资增长有所回升。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2%,比前8个月加快0.1个百分点。8、9月份投资增速连续两个月加快。
  ——企业贷款由降转升。9月份经营性贷款由上月的下降417亿元转为增加2063亿元,固定资产贷款由上月的下降1001亿元转为增加2263亿元,企业融资需求上升。
  ——先行指数和信心指数均出现回升。8-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两个月保持在50.4%,创近两年来新高;企业家信心指数、银行家宏观经济信心指数均持续回升。
  “和上半年比较,(三季度)稳的力量在增加,好的迹象在增多,趋稳向好的态势正在确立。”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黄利斌说,“好”的方面主要表现在企业效益回升、市场信心增强和企业基本面向好。
  经济运行亮点闪现,不仅企业看到了机遇,居民也感到了实惠。
  前三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67万人,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全年预期目标。9月份31个大城市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三年多来首次低于5%。
  放眼全球,中国经济“三季报”中闪现的亮点,不仅为世界所关注,也为疲弱、曲折的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新动力。
  三季度中国经济数据发布时,亚太股市应声上涨。美国投行摩根士丹利近日发布报告,把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预测值从6.4%上调至6.7%。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斯蒂芬·罗奇表示,如果今年中国经济增长6.7%,那么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39%。
  改革落实政策落地,新常态下转型升级的努力显效
  风起于青萍之末。把近几个月出现的新亮点放在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大逻辑下审视会发现,一系列积极变化的出现,原因深刻、意味悠长。
  从2012年经济增速下到7%平台后,中国经济持续承压,各项指标的回落让市场感受明显。如果说国际金融危机前中国经济30年的起起落落更多是周期性变化、高一些低一些都只是暂时的,这一轮中国经济调整则是结构性的深刻变革,局面的复杂、承受的压力前所未有。
  “步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面对的是外需持续低迷、内部新旧动能转换、长期积累矛盾凸显等难题。这几年来中央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坚持区间调控、定向调控,同时重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组合的效果不断积累,正在把中国经济导向保持中高速、迈向中高端的正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分析,三季度的积极变化说明中国经济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经济转型取得新成效。
  ——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的政策逐步落地,近几年来效应不断累加,终于起到了托住经济增速、壮大新动能的效果。
  投资仍是现阶段稳增长最有效的手段,但此轮调控没有搞“强刺激”,而是适度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通过专项建设基金引导带动、开展促进民间投资专项督查、推进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放开市场准入等手段综合施策。
  “双创”的持续倡导,激发了中国经济的新动能。前三季度全国日均新登记企业1.46万家,比去年同期日均增加约2000家。全国2300多家众创空间服务12万个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前三季度都保持了10%以上的增速。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重点领域改革正在落实,中国经济正经历一场脱胎换骨的变革。
  “三去一降一补”都取得了积极进展。9月末钢铁、煤炭完成了80%以上的去产能年度任务;商品房待售面积连续7个月减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和主营业务成本都在降低;环保、农林水和基础设施等投资增速都比较快。
  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简政放权、投融资体制、输配电价、混合所有制、利率汇率市场化、营改增等一连串重大改革近年来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季度中国经济亮点的关键不在于速度小幅反弹,而是在这么大的困难下,我们保持定力、迎难而上,持之以恒推动转型升级初显成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王军说。
  坚定信心应对挑战,用好历史机遇推动发展再上台阶
  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开拓未来。
  “十三五”我们肩负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任,需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未来几年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期,亟待经济进一步转型升级。
  “三季度的经济亮点增强了市场信心。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国内外总需求疲弱、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大格局没有变,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实体经济还是很困难,不确定因素增多,未来挑战十分艰巨。”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张连起直言。
  ——稳定政策狠抓落实,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市场预期。现实已经证明,近年来采取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行之有效。历史经验提醒,宏观政策切忌大幅摇摆反复。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环境的总体稳定,有利于市场主体形成稳定的预期,进而有助于稳定经济发展。
  抓好已出台政策的落实,巩固和壮大企稳向好的势头。当前经济发展最突出的难题是,企业因生产经营困难降低了投资意愿进而导致发展动力不足。要抓紧落实已经出台的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和杠杆率的综合措施,加快“僵尸企业”市场化退出,使宏观经济的“微观细胞”再度活跃起来。
  ——深化改革勇于创新,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迈上新台阶。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不仅要保持中高速,更重要的是要迈向中高端,而后者主要依靠改革创新来实现。这是此轮中国经济调整,与以往任何一轮不同的根本之处。
  以创新拥抱未来,以改革激发活力,将是中国经济越过“中等收入陷阱”的“双翼”。要强化科技和经济的融合,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技改,保护好知识产权,重塑中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要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速政府职能转变,完善融资体系,激发经济的内生动力。
  ——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用好发展机遇。
  事业是靠人干出来的。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成功经验之一,就在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未来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挑战,更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化压力为动力,敢于担当、真抓实干。
  要抓紧细化《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让各类市场主体吃上保护其合法权益的“定心丸”,增强企业家干劲;要进一步完善适应新常态的政绩考评体系,强化督查杜绝懒政怠政,调动各级干部的主动性;要实施好刚刚出台的“七大群体增收激励计划”,让更多人分享到经济发展的丰硕果实,在经济发展中推动社会进步。
  “虽然挑战艰巨,但中国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远未完成。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抓住历史机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张立群说。
[责任编辑:(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14386',
container: s,
size: '234,60',
display: 'inlay-fix'
&&|&&1次下载&&|&&总70页&&|
您的计算机尚未安装Flash,点击安装&
阅读已结束,如需下载到电脑,请使用积分()
下载:40积分
0人评价135页
1人评价4页
0人评价26页
2人评价6页
1人评价26页
所需积分:(友情提示:大部分文档均可免费预览!下载之前请务必先预览阅读,以免误下载造成积分浪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文不对题,内容与标题介绍不符
广告内容或内容过于简单
文档乱码或无法正常显示
文档内容侵权
已存在相同文档
不属于经济管理类文档
源文档损坏或加密
若此文档涉嫌侵害了您的权利,请参照说明。
我要评价:
下载:40积分用数据说明中国经济当下所面临的困境!
生命中很悲哀的一件事就是当你遇到一个对你意味着很多的人,但你只是在末了才发现,而这时你已无力回天,只好任其随风而逝。
中国经济————
政策刺激下2016年中国经济状况不会特别差,伴随人员失业、债务违约、企业破产情况经济逐步进入存量模式(不矛盾,有解释),从长期看中国长期经济并不乐观。
一、长期分析: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为6.6%,创下1999年以来最低,当时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余波导致工厂订单骤降、数百外国企员工下岗。
劳动生产率是决定一国经济是否具有未来增长性的标志性指标。劳动生产率增速加快时,经济增速也加快;劳动生产率增速回落时,经济增速亦减缓。随着劳动力生产率的下滑,薪资增长会放缓,阻碍中国向消费主导型经济转型。考虑到由于劳动力人口的萎缩已经损及经济增长,而现在每个工人创造的价值也在减少,中等收入陷阱将有可能成为现实。
二、短期分析:
PMI每项指标均反映了商业活动的现实情况,综合指数则反映制造业或服务业的整体增长或衰退。8月中国官方制造业PMI50.4%,重回枯荣分水岭之上。
A.供给端:大型企业仍为复苏主力
8月PMI增长再次集中于大型企业,大型企业PMI为51.8。中型企业PMI为48.9,仍低于临界点。小型企业PMI为47.4,但仍位于收缩区间。
从高频数据来看,8月全国高炉开工率持续处于高位水平,粗钢的产量有所增加。8月六大发电集团动力煤消耗量大幅增长,除高温天气导致居民用电与第三产业用电激增之外,工业用电有所增加也是发电量猛增的原因之一。随唐山限产结束、钢铁盈利恢复等,后续开工率将逐步抬升。
B.需求端:汽车房地产需求回暖
需求的回暖主要受益于国内汽车消费与房地产相关消费增长。由于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将于年底到期,部分购车需求得以提前释放。随着新学年开学、暂住证等干扰影响消退,预计8月车市零售实现20%以上的较高增速。而今年商品房销售依然较好,建筑装潢材料与家具等房屋相关消费保持相对较快增长。
三、短期与长期不矛盾(重点)
这里的论述似乎出现了矛盾,确实,今年经济出现了很多背离和未解之谜,经济层面是民间投资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背离,货币层面是M1和M2的背离,还有几个未解之谜:
1.房价大涨通胀预期,但产能过剩严重PPI为负,今年到底是通胀还是通缩?
2.投资数据差,但高频和工业数据好,经济到底是好还是坏?
3.商品和利率,到底谁涨错了?
4.明明是过剩,为何钢铁煤炭持续大涨?其实,今年以来的各种背离都可以用统一的框架来解释,即短期与长期的背离。
为什么工业和投资背离?
首先看最近市场广泛关注的,工业和投资的背离。4月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10.5%下降到8.1%,同期工业增加值持平于6%,发电耗煤粗钢产量铁路货运量等指标都有所改善。工业和投资增速出现背离,乐观者认为根据工业和高频数据看好经济,悲观者认为投资数据很差,不看好经济。
工业和投资背离
发电量等指标有所改善
工业和投资的背离,本质是制造业生产和制造业投资的背离。2016年7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增速3%,相比2015年末下滑5.1个百分点,同期房地产和基建投资分别上升4.3与1.4个百分点。可见,投资下滑主要反应在制造业投资方面。2016年7月,制造业生产增速为7%(工业增加值中制造业分项),与2015年末持平,显示制造业生产平稳,这和工业增加值整体走势差异不大,因为工业中绝大部分是制造业。
制造业生产和投资背离
制造业生产和制造业投资为何背道而驰?
生产取决于短期需求,投资取决于长期需求。弗里德曼在分析消费行为时,将收入分为永久收入和当期收入。同样,制造企业在做生产决策时,也要区分当期收入和永久收入。生产决策依靠的是当期需求,在做固定投资时,考虑的是长期需求。短期需求主要看房地产和基建,1-7月,房地产和基建投资分别较2015年末上升4.3与1.4个百分点,显示短期需求不错。
2016年房地产和基建投资较好
长期需求在人们心中,当前中国经济仍处于增速换挡期,底部未探明,投资下滑反映了企业对未来需求预期偏悲观。
为什么商品和利率背离?
今年以来,出现商品和债券齐涨(对应利率下跌)的壮观场面,由于商品大体反映了经济复苏和通胀预期,债券上涨反应了经济衰退和通缩预期。市场认为,二者同时上涨,肯定有一个涨错了。 国债利率与商品价格出现背离
其实,商品与利率的背离也可以用同一个框架来解释。商品反映了短期需求,利率反映了长期经济与通胀预期,今年房地产和基建向好,供求关系支持商品反弹,但10年期国债利率反映的长期预期悲观,因而利率下行。
其他背离的解释:同一个框架
民间投资和国有投资的背离也可以用类似框架解释,国有投资更注重短期需求和稳增长的短期使命,民间投资更关注长期需求。房地产领域也发生了类似的故事,房地产销售大幅改善,但投资仅温和复苏,土地购置负增长,显示企业投资仍然谨慎。此前报告结论显示,M1与M2的背离主要反映了地产销售改善、企业对未来预期悲观等因素。这些也和短期长期背离有关。
上述分析表明,有些变量取决于短期需求,有些变量反应长期前景,而2016年短期需求和长期趋势出现背离。制造业生产关注短期需求,制造业投资反应长期需求;商品上涨反应短期需求,利率下降反应长期需求;民间投资关注长期需求,国有部门有许多短期目标。短期通胀预期,长期通缩预期;等等。
四、未来的趋势:中国经济将进入存量模式
各种背离的加大,体现了一个根本性变化,即在经济缺少新机会新动力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越来越接近一种“存量模式”。“农业向工业服务业”转移成分正在逐步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工业内部”以及“工业向服务业”的转移。这带来了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区域结构等广泛的变化。民间投资和国有投资背离反映了在资金和项目上的竞争。2015年以来,铁路运输和水利环境等行业中,政府投资大幅增加,民间投资明显下滑,显示存在挤出效应。
国有部门投资对民间投资有挤出效应
M1和M2的背离反应了居民存款向企业存款的转移。相比历史上其他时期,当前企业和居民存款的“存量博弈”特性更明显,企业存款的增加来自居民的存款搬家,存量转移的结果是,M1和M2的剪刀差处于历史高位。
企业存款增速上升,居民存款增速下降
居民收入在耐用品和非耐用品之间替代。今年以来,汽车、家电和家具等耐用品消费增速较高,但方便面、啤酒等非耐用品消费普遍下滑,显示居民收入增速放缓背景下,消费支出也出现“存量博弈”,从居民短期和长期信贷增速来看,也可以看出明显背离。居民购房挤出短期信用卡等消费支出
五、总结:未来会怎样?不乐观!
随着房地产投资重回下行通道,短期需求向长期趋势回归,工业和投资背离、商品和利率背离、M1和M2的背离等情况将趋于收敛。
工业和投资的背离无法持续,今年房地产透支较多,明年压力较大,二者背离以工业生产下滑结束,考虑到企业库存较低,生产的稳定大体能持续几个月。
商品和利率的背离以商品价格下跌结束,在经济弱势与产能过剩环境下,今年螺纹钢等商品上涨幅度过大,需求回落、产量增加、流动性收紧都将打击商品价格。
随着房地产销售增速回落,M1和M2的背离、房地产销售和投资的背离等也将收敛。
进入存量模式后,许多背离仍然会继续存在,如不同城市,不同产业之间的差异等,挤出效应和结构性泡沫将迫使执政者放弃大水漫灌式的经济刺激。
原油的行情暂时陷入了一个瓶颈,大家看的出来昨晚的EIA数据其实行情走的并不是太大,也就一美元的波动,尤其是目前原油的价格已经接近了日线120日均线的压力位45.76,原油目前依旧是多头占据主动,今天的操作,大家先以回调做多为主,而且日线5日均线和10日均线有形成金叉的趋势,这个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如果金叉形成,那么多头或将持续冲高,不管怎么样,在行情跌破支撑位44.50之前,先回调做多
策略一回调300附近做多,止损293,目标301-305
策略二304附近做空,止损307,目标301-299
本人经常专注研究国际形势以及各国之间的动态,目前指导原油及白银、天然气等大宗商品,如果你对现*货市场迷茫,在行情里不知所措可以关注本人。
文/天意解盘 投资微信:SOS9418
本人对现货投资的四大生存法则解析:
1.拿的利润越大就越危险你需要克制——贪婪
2.行情变幻莫测拿捏不定是你要学会——变通
3.一时失利不要抱怨这时你要学会——忍让
4.错过了大行情你要学会——放弃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中国2015:经济形势分析、展望与建议
日10:14&&&来源:
原标题:中国2015:经济形势分析、展望与建议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
在合理区间运行,基本实现政策目标
▲经济增长实现目标,但面临下行压力。2014年,中国GDP实现63.65万亿元,增长7.4%,符合年初增长7.5%左右的政策目标。但短期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从需求方面看,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增速都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下滑过快,成为拖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从供给方面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延续回落趋势,全年累计同比增长8.3%,增速同比回落1.4个百分点。由工业用电量增速、铁路货运量增速和银行中长期贷款增速合成的指数整体回落,全年累计同比为5.83%,增速同比回落1.9个百分点。
▲物价涨幅低位徘徊,出现轻微通货紧缩。2014年,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累计同比增速从1月份的2.49%下跌至12月的2.0%,2015年1月,CPI当月同比增速跌至0.8%。全部工业品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连续35个月负增长,2015年1月,PPI当月同比增速跌至-4.30%。物价下跌原因,一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急剧下跌,二是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压缩了流通环节成本。这两个方面都是利好;三是产能过剩,四是需求不足。因此,要对症下药,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既要适度放松货币,又要加大结构调整和改革力度。
▲就业形势较为稳定,但面临结构性问题。2014年,实现新增城镇就业1322万人,实现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51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6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09%。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近7亿人。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吸纳了较多就业人口;随着老龄化社会来临,每年自然退出工作岗位人数增多,成为保障就业的有利因素。未来几年,中国劳动力适龄人口比例将下降,但是重点群体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跨境资本流出快速增长。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占GDP比重从2007年的10.08%下跌,已连续四年低于3%。2014年,经常项目顺差2138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244亿美元,经常项目顺差占GDP比重累计值为2%。外汇储备增长显著放缓。2014年四季度的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为912亿美元,表明跨境资本流动由流入转向了流出。
增长动力趋缓,结构出现优化
▲固定资产投资下滑。2014年底,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50.20万亿元,同比增长15.7%,增速同比回落3.9个百分点。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33.6万亿元,累计同比增长25.4%,增速同比回落2.9个百分点。截至2014年底,一产投资完成额累计1.20万亿元,同比增长33.9%,增速同比回落1.4个百分点;二产投资20.81万亿元,同比增长13.2%,增速同比回落4.2个百分点;三产投资28.19亿元,同比增长16.8%,增速同比回落4.2个百分点。
▲消费增长小幅回落,出现新的消费热点。201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26.24万亿元,同比增长12%,增速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特别是餐饮业收入增长疲弱,2012年餐饮业平均增速为14%,2013年徘徊在8%~9%,2014年恢复到9%~10%。但是,网络零售保持旺盛,信息消费快速增长。2014年,全国限额以上单位网上零售额累计增长56.2%,通讯器材零售额累计同比增长32.7%,增速同比加快12.3个百分点。
▲外贸形势疲弱,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平稳增长。2014年,进出口总值4.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4%。其中,出口2.3亿美元,同比增长6.1%;进口1.96亿美元,同比增长0.4%;贸易顺差3824.6亿美元,同比增长47.7%。相比2013年,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增速分别下降4.15、1.72和6.84个百分点。2014年,全国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23778家,同比增长4.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95.6亿美元,同比增长1.7%(未含金融业数据)。新增对外直接投资1029亿美元,同比增长14.1%,继续保持世界第三位。
▲经济结构优化。供给方面,2014年第4季度,一产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4.1%,对GDP增长贡献为5.2%;二产增加值增长7.3%,对GDP增长贡献为43.2%;三产增加值增长为8.1%,对GDP增长贡献为51.6%。需求方面,2014年第4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1.2%,增速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2014年,资本形成对GDP贡献下降,净出口对GDP贡献波动较大。
财政金融运行平稳,也面临一些新问题
▲财政收支。2014年,全国财政收入累计140350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中央财政收入64490亿元,同比增长7.1%;地方财政收入(本级)75860亿元,同比增长9.9%。全国财政支出累计151662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中央财政本级支出22570亿元,同比增长10.2%;地方财政支出129092亿元,同比增长7.8%。近年来,收入分配结构趋于改善。2014年9月,公共财政收入累计同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累计同比和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累计同比分别增长8.1%、9.3%和9.7%,都超过了当期GDP增速。
▲货币金融。2014年,广义货币M2增速保持中性,呈温和下跌趋势,从2013年底的13.6%下跌到2014年底的12.2%。狭义货币M1增速下跌较快,从2013年底的9.3%下跌到2014年底的3.2%。全年社会融资规模16.4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萎缩4.8%。截至2014年底,各项贷款余额81.68万亿元,同比增长13.6%。2014年2季度以来,稳健货币政策逐步朝宽松方向微调,服务实体经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成为重要任务。总体看,货币供应增长平稳,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社会融资结构和跨境资本流动出现新的变化,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性增强,跨境资本流动从“流入”转向“流出”;加强影子银行体系监管,同业及理财等表外业务监管加强;银行资产负债规模扩张势头趋缓;存贷利差收窄,利润增速放缓;信用风险增大,不良风险暴露增多;资金“脱媒”趋势增加。金融调控剑指“融资难、融资贵”,企业融资成本有所下降。
▲房地产市场。2014年底,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长10.5%,增速同比下滑9.3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增长-7.6%,增速同比下滑24.9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金额同比增长-6.3%,增速同比下降32.6个百分点。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宅价格指数和二手住宅价格指数逐月下跌。12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宅价格指数当月同比增长-4.3%,同比下跌13.5个百分点;12月,二手住宅价格指数当月同比增长-3.9%,同比下跌9.1个百分点。2014年4季度以来房地产市场出现回暖迹象。12月,50个城市房地产销售面积在相对10至11月高位水平上,环比出现7%以上增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为20%。但是,随着老龄化社会渐行渐近,楼市供求关系从过去供不应求转变为整体平衡和局部过剩,房地产市场不会出现持续性暴涨。
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出现新变化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较快。2014年,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实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增效。粮食产量达到12142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实现“十一连增”,其他主要农产品供给充裕;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900元左右,实现“十一连快”;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下降到3∶1以下;农业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6%。但是,目前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已经超过进口价格,继续提价遇到了“天花板”,农业生产补贴也遇到了“天花板”。与此同时,农业成本仍处在上升通道,农业资源禀赋先天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接近极限。
▲工业经济运行平稳,企业经营困难增多。2014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增速同比回落1.4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累计同比增长9.4%,高于采矿业的4.5%。在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较高的行业中,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及运输设备制造等产业占大多数,显示产业结构优化。但是企业经营困难增加。2014年,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3%,同比回落8.9个百分点;工业企业亏损达4.3万家,累计同比增加12.2%,同比上升7.9个百分点;亏损金额累计同比增加22.5%,同比上升27.9个百分点。
▲服务业快速发展。2014年,中国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0.7万亿元,同比增长8.1%;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8.2%,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批发和零售业累计同比增长7.0%,增速同比下滑0.2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累计同比增长9.7%,增速同比下滑0.7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累计同比增长6.2%,增速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金融业累计同比增长9.1%,增速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房地产业累计同比增长2.3%,增速同比下滑5个百分点;其他服务业累计同比增长7.6%,增速同比下滑1.4个百分点。
▲中西部经济发展快于东部。2014年12月,东、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增速分别为7.1%、8.1%、10.6%,表现为西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东部,但与2013年底相比都有所下降,增速同比分别下降1.8、2.4和0.7个百分点。近年来,国内产业梯度转移,宏观政策给予中西部支持,内陆省份迎来更多发展机会,加大了公路铁路、城镇化等基础建设投资。国家通过产业转移和重点产业布局调整,深化区域合作,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实现了东中西部良性互动,增强了中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2015年中国经济展望
2015年,中国经济将继续平稳运行。预计全年经济增速为7.1%左右,CPI涨幅保持在1.8%左右;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300万个;固定资产投资继续稳中略降,预计增长14%左右,回落至本世纪以来最低点;消费保持稳定,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出口增长6%左右,进口增长4%左右,全年外贸顺差略有扩大,占GDP比重保持稳定。
2015年的经济发展存在四个有利条件。
▲世界经济将持续复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15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5%,比2014年提高0.2%。但也要看到,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总体仍较为疲弱,短期内难以真正走出低谷,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出现分化,金融市场动荡加剧。
▲前期政策效应逐步释放。2014年中央出台的定向降准、结构性减税、棚户区改造、中西部铁路建设、稳定外贸、扩大信息体育消费,以及在年底实施的全面降息和基础设施领域推出一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项目(PPP)等政策,大多需要跨年度执行。
▲中国经济基本面良好,内需增长有很大潜力。供给方面,劳动力人口减少、储蓄率下降,但是人力资本、资本存量等要素供给质量提高。消费方面,目前就业形势良好,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投资方面,“十二五”规划即将收官,一些规划项目建设进度将加快,出口回暖也将带动相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中国地缘辽阔,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战略,可以创造巨大投资需求。
▲改革红利显现。2014年中央推出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2015年还将实施一批重大改革,改革红利将逐步释放。
2015年经济发展也面临四个不利因素。
▲全球经济及其政策分化,影响中国出口。美国经济稳定增长,失业率稳步下降。欧盟经济止跌企稳。日本经济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新兴市场经济增速回升,但回升势头较弱。特别是美联储加息、欧元区量化宽松政策和乌克兰地缘政治危机等,可能对中国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乏力。受制造业产能过剩、需求不足影响,民间投资意愿减弱。短期内房地产市场难以走出低迷,制约了投资和相关行业增长。税收和土地出让收入减少,偿债进入高峰期,地方政府“加杠杆”投资能力有限。部分地区在建项目和储备项目不多。
▲企业经营困难。PPI持续负增长提高了企业融资实际利率。企业整体负债率偏高,加之经济处在下行通道,受资产负债表收缩影响,企业债务杠杆率将加大。受主要工业品价格下降影响,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增加,库存周转率下降,企业去库存压力加大。企业的资金、用工、土地、运输成本上升,在环保、技改和节能减排等投入增加。一些地方财政增收压力较大,存在加重企业负担现象。
▲环保指标约束,对经济增长造成不利影响。
经济平稳转入新常态的政策建议
2015年的宏观调控,应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重要位置,继续统筹兼顾“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守底线,坚持速度服从质量,注重改革释放活力,为经济平稳转入新常态和“十三五”顺利开局奠定良好基础。
▲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适当扩大中央财政支出与赤字规模。2015年中央政府预算赤字增加到1.7~1.9万亿元、扩大赤字率至2.5%~2.7%。实现地方政府债务与融资体制平稳转换,保障地方公共服务的合理投入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围绕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重点产业技术改造、创新及“两化融合”项目;采取政府收购商品房作为保障性用房方式,维护房地产市场正常运行。加大对首次购房者信贷与税收优惠,适当放宽二套房贷款政策;降低部分消费品进口关税,缩小高档消费品境内外价差,促进海外奢侈消费品消费回流国内市场;促进电子信息消费、农村服务消费、绿色循环消费等新型消费。落实好社会政策“兜底”要求。财政支出方面,推出一批重大民生项目。完善转移支付功能。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范围。扩大对小微企业减税力度。降低进口环节关税,促进出口产品结构调整。调整税制结构,支持企业研发、成果转化。理顺中央与地方税收关系,规范发行自发自还的地方债券,改变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
▲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稳步推进金融改革开放。注重政策的松紧适度、定向调控和改革创新。M2增长维持在13%~14%,新增人民币贷款11万亿元左右,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7万亿元左右。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营造中性适度的金融环境。适时对金融机构全面降准2~3次;下调基准利率水平1~2次,每次下调0.25个百分点;指导商业银行适当降低各类贷款利率,缓解企业融资贵的问题。发挥信贷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中的作用,加强定向调控,促进信贷结构优化。加大企业债务重组,避免风险扩散。适当放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冲销规定,将企业担保信息纳入征信系统共享。推进利率市场化,完善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均衡基础上相对稳定。利用各地自由贸易实验区,稳步推进资本账户对外开放,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加强外汇资金跨境流动监测和监管,丰富企业外汇避险品种,防范资本流动风险,维护国内金融稳定。加快发展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
(徐洪才 作者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研究员)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党员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程宏毅)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