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东印度公司司到底有什么用

东印度公司在英国殖民扩张中的作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东印度公司在英国殖民扩张中的作用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荷兰东印度公司和英国东印度公司有什么联系?
荷兰东印度公司和英国东印度公司有什么联系?
09-06-05 &
世界近代史上建立过东印度公司的不止一个国家,16世纪末17世纪初,先后有葡、英、荷、丹、法等国在东半球的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亚等地成立过东印度公司。至于为什么都取名“东印度公司”,这和哥伦布错把美洲当作印度并以讹传讹有关。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今天中美洲的西印度群岛,错把它当作印度,把当地土人当作印度人(今天仍把美洲原住民称为印第安人,在英文里与印度人是同一个单词)。以后人们发现错了(哥伦布本人至死不承认自己错了),但仍然将错就错,把真正的印度(甚至印度尼西亚等一些东南亚国家)叫做“东印度”,把美洲加勒比海的岛屿叫做“西印度”,上述这些殖民公司的名称就由此来。成立东印度公司的欧洲国家虽然很多,但较为有名的是英、法、荷等国。英、法、荷之所以都在东半球设立东印度公司,是因为17——18世纪,这三国是世界上主要的殖民国家(还有西班牙,不过它主要在西半球扩张),它们在东半球的争夺尤其激烈,争相成立东印度公司是它们之间争夺的重要表现和手段。不过由于英国后来打败了荷兰、法国,取得了最后胜利,英国东印度公司也存在时间最长,变得最有名,以至于人们一提起东印度公司就误解为就只有英国一家,其实并非如此。不过,与我们今天法律意义上的公司不同的是,这些东印度公司都是从自己政府那里获得贸易独占权而且拥有军队(包括舰队),在殖民地建立政府机构,对殖民地进行残暴的政治统治、经济掠夺以至于贩卖奴隶、毒品的军政经合一的殖民机构。它们产生和存在于16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期,对各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起了重要作用。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和逐步完成,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已成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这种特权公司已不适应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要求,18世纪中期,先后被各国政府解散。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世界近代史上建立过东印度公司的不止一个国家,16世纪末17世纪初,先后有葡、英、荷、丹、法等国在东半球的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亚等地成立过东印度公司。至于为什么都取名“东印度公司”,这和哥伦布错把美洲当作印度并以讹传讹有关。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今天中美洲的西印度群岛,错把它当作印度,把当地土人当作印度人(今天仍把美洲原住民称为印第安人,在英文里与印度人是同一个单词)。以后人们发现错了(哥伦布本人至死不承认自己错了),但仍然将错就错,把真正的印度(甚至印度尼西亚等一些东南亚国家)叫做“东印度”,把美洲加勒比海的岛屿叫做“西印度”,上述这些殖民公司的名称就由此来。 成立东印度公司的欧洲国家虽然很多,但较为有名的是英、法、荷等国。英、法、荷之所以都在东半球设立东印度公司,是因为17——18世纪,这三国是世界上主要的殖民国家(还有西班牙,不过它主要在西半球扩张),它们在东半球的争夺尤其激烈,争相成立东印度公司是它们之间争夺的重要表现和手段。不过由于英国后来打败了荷兰、法国,取得了最后胜利,英国东印度公司也存在时间最长,变得最有名,以至于人们一提起东印度公司就误解为就只有英国一家,其实并非如此。 不过,与我们今天法律意义上的公司不同的是,这些东印度公司都是从自己政府那里获得贸易独占权而且拥有军队(包括舰队),在殖民地建立政府机构,对殖民地进行残暴的政治统治、经济掠夺以至于贩卖奴隶、毒品的军政经合一的殖民机构。它们产生和存在于16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期,对各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起了重要作用。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和逐步完成,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已成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这种特权公司已不适应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要求,18世纪中期,先后被各国政府解散。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衰亡,也恰恰映证了同一道理。荷兰人的成功自然引起了西方其他列强的奋起,从17世纪后半叶开始,完成了光荣革命这一政治变革的英国人以荷兰为首敌,发起了6-7次大小战争,最终打倒了是自己十分之一大的荷兰。英国东印度公司取代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集民族利益和商业利益于一体的大跨国公司。但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英国国内政治参与面的扩大,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垄断贸易在国内遭到越来越多的反对。1773年,英国议会通过法案,剥夺了公司对印度的行政管理权。1813年,公司对印度和中国贸易的垄断权被取消。1858年,英国议会又通过法案撤消东印度公司,除股本外,公司的全部财产归国家所有。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经常往返中印,在印度国内也在各个城市之间飞来飞去,印度基本上主流航空公司的航班我都乘坐过,我说下我个人的看法啊~总体来说印度的航空公司还可以啦,不过各个公司之间差距比较大,下面我一个个来说:Jetairway:这个公司应该是印度最好的航空公司,机型都比较新,而且设施完善,服务相当好,空姐比较漂亮,国际化程度较高(外籍空姐多),机上餐饮免费,目前是印度第一大航空公司,其整体水平在国际范围内都是有名的,当然啦,一般来说,这家公司的机票费比别的航空公司公司要贵很多。我目前就是它的会员。Kingfisher:这个公司应该是印度能跟Jetairway叫板的为数不多的航空公司,不过这两家公司现在结盟了。机型还可以,机上餐饮免费,还赠送耳机(以前还送笔)。Kingfisher是个超级大集团,航空公司只是其子公司之一,这个航空公司也是值得信赖的。Indigo:机型凑合,绝大部分飞机机上娱乐设施不足(无法做到每人面前一台小电视,Kingfisher和Jetairway绝大部分航线就能做到),机上餐饮需要付钱,相当一般,没啥说的。Air India: 飞行员在飞机快降落的时候喜欢玩急坠,我坐了几次不同航线的该公司的飞机,经常发生这一现象,心脏不好的慎重。该公司机型普遍比较陈旧,毕竟是老公司了,其飞上海的航班曾在浦东机场发生过机鼻子先着地的情况,可以看出飞机和机师素质都有待提高。Spicejet:挺一般的,机上无免费餐饮,没啥特色,没啥好说的。我只坐过以上五家公司的飞机,不过也已经覆盖了印度主流航空公司,总体来说,印度航班非常不守时,经常晚点。印度国内的城市一般来说,机场建设水平非常差,很多机场甚至跑道都不平,让人心惊肉跳。机场安检设施比较陈旧,总让人有不靠谱的感觉,不过机场警卫都是荷枪实弹的。我曾经碰到过一次,飞机快降落的时候,突然有另外一架看似军用运输机从我机下方很近的距离横着飞过,致使我所在的飞机紧急拉起。仅讨论印度航空公司本身的安全性,其实还好啦。但是现在安全性很多时候取决于机场建设、机场安检以及航空调度的水平,这几个方面印度做的的确不行。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东印度公司在英国殖民扩张中的作用--《高中生学习(高一版)》2012年03期
东印度公司在英国殖民扩张中的作用
【摘要】:正在人类历史上它完成了任何一个公司从未肩负过,和在今后的历史中可能也不会肩负的任务。——《泰晤士报》以上是1858年泰晤士报对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评价。英国东印度公司是一个股份公司,日由英王伊丽莎白一世授予该公司皇家特许状,给予它在印度贸易中的特权。英国东印度公司长期享有英国与印度贸易的垄断权,由于对印度贸易的日益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K561.4【正文快照】:
在人类历史上它完成了任何一个公司从未肩负过,和在今后的历史中可能也不会肩负的任务。——《泰晤士报》以上是1858年泰晤士报对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评价。英国东印度公司是一个股份公司,日由英王伊丽莎白一世授予该公司皇家特许状,给予它在印度贸易中的特权。英国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丽军;[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德华;;[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池雅静;;[J];华章;2010年01期
梁俊艳;;[J];世界历史;2008年05期
李虎存;;[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1期
张燕清;;[J];浙江学刊;2006年06期
鍾一均;;[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62年04期
尹明明,鲁运庚;[J];历史教学;2002年08期
许彬;谢忠;;[J];湘南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黄菊艳;;[J];广东档案;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尚胜;;[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四辑)[C];199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钟瑞海;[N];财经时报;2006年
特约记者 李国荣;[N];中国档案报;2009年
金海;[N];中国民族报;2007年
西华师范大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施雪琴;[D];厦门大学;2004年
刘章才;[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安成日;[D];南开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池雅静;[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邵政达;[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汪定华;[D];吉林大学;2007年
杨静萍;[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李佳;[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陈龙;[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张建;[D];河南大学;2008年
王海;[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孙建党;[D];郑州大学;2001年
安玉娟;[D];吉林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当前位置: >>
从荷英东印度公司说起
从荷英东印度公司说起浏览次数: 5从荷英东印度公司说起------谈股份合作经济在资本主义崛起中的作用作者:hy1698题记谈到经济改革,外国的股份制公司在中国青年和经济界很有市场。是的,外 国股份制公司确实有一定的生命力,但是股份制公司兴起的秘密又在什么地方 呢? 经济学家们说,在于
私有制。是的,现在他们正在大张旗鼓地私有化。但是 他们不能解释,人类发展几千年来,私有制一直在起作用,为什么只有到近代以 来,以东印度公司为代表的西方商业公司兴起时,经济才突飞猛进。 经济学家们解释,要发展民营经济,破除政府与官方对经济的干扰。但是他 们不能解释,在东印度公司发起与发展过程中,政府与官方起了多大的作用。他 们甚至不能解释,如果不是当初葡萄牙政府的大力支持与组织,就不会有新航线 的开辟,如果不是有西班牙政府的支持与组织,就不会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自 然也就没有什么资本主义的兴起。 经济学家们解释,是自由起了作用,可是他们不能解释,为什么现在中国农 民自由了,可是他们的经济也没有发展起来。也有许多大学生现在失业,也很自 由,但是他们哭着喊着要挤到不自由的公务员与国企行列中去。他们甚至也不能 解释,为什么同期阿拉伯人也很自由,但是为什么在商业上会被西方击败。 这些迷是中国的经济学家解释不通的。 他们甚至不能解释,自从经济改革采用他们的私有化路线后,中国的企业不 但没有好起来,而且日益破产,即使民营企业也不得不走到投靠外资才能生存的 道路。中国的学生,自从相信他们的民主自由学说后,丧失了生存能力与思考能 力, 最后变成外资的廉价劳动力。 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在维护本国人民的利益。 没有一个国家象中国精英们所主张的那样,极力开放本国资源,为外资服务。即 使国家遭受战争威胁,仍有人愿意为侵略者带路。 本人试图以东印度公司的发展为例,解开 17 世纪开始,以印度公司为代表 的资本主义势力是依靠什么兴起的这个迷。东印度公司我们本来不愿意提。但是 资本主义在当代青年和经济界有很大的市场,以他们痴迷的资本主义说事,具有 一定的说服力。仅仅如此而已。 现在借着韩毓海先生所写的《五百年来谁著史》,我就开始下文的分析。 从荷英东印度公司说起 ------谈股份合作经济在资本主义崛起中的作用最近,我正在看韩毓海先生所写的《五百年来谁著史》。在《五百年来谁著 史》一书中,韩毓海先生认为,中国国家组织能力的下降与金融主权的丧失是明 代以来近五百年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走向没落的重要原因。 韩毓海先生以晋商在近 代以来的没落为例,说明,由于中国商业资本不是投资于战争,不是与国家机器 相结合,而是投资于市场与贸易,所以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最后不可避免地走 向没落。到现在,谁也不能不相信这样的现实,山西晋中地区一个个的“大院”, 正述说着中国商业资本曾经有过多么辉煌的历史,而在步入近代以来,又留下了 多么令人叹惜的一页。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先天的软弱性,已被历史所证明,对此 伟人毛泽东也曾经有过精辟的论述。但是,我们的民族资产阶级为何软弱,与同 时期的西方的资本主义崛起相比较,他们还缺乏什么,才是我们最关注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结合荷英东印度公司的崛起史,进行 了反复思考,想作一个比较说明。一、 恶贯满楹的英荷东印度公司一提起东印度公司,我们中国人就气不打一处来,只想朝它上面吐口水。这 个商业机构太可恶了。我们的国门就是被它打开的,毒害中国人民的鸦片也是由 它运进来的。因此,国人记忆忧新。现在拿它来说事,可能效果不太好。 是的, 这个机构的确沾满了亚洲人民的鲜血。 但是, 在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上, 这个机构也太重要了,因为它是现在资本主义商业公司的开山鼻祖,现代国际社 会上发展风头正紧的跨国公司都带有它的影子。 我常常将它与中国的日升昌、大盛魁等晋商商业机构作比较。虽然东印度公 司与日升昌、大盛魁等晋商商业机构各领中西方商业风骚数百年,并且日升昌、 大盛魁等晋商商业机构比起东印度公司口碑要好得多, 但是笑到最后的却是东印 度公司,而不是日升昌、大盛魁等晋商商业机构。到现在,人们只能通过参观晋 中“大院”的方式来追思晋商昔日的风光,而东印度公司则演变成一个个在世界 各地呼风唤雨的跨国公司,它所创立的管理规则正成为各个跨国公司效妨的榜 样。 正如有人所言: 东印度公司虽然已经变成了一道历史的风景, 但它留给西方商业社会的影响 是深远的。它把人类在军事上积累了几千年的经验带进了商业运作,这些经验包 括决策精准及时,组织结构高效,后勤供应充分,鼓舞士气恰当,还有情报收集 和运用得当。 正因为跨国公司以及它所运用的公司治理模式, 成为了我们一些海归派精英 们所崇拜的对象, 并力图把它运用于商业运作与经济管理实践中。 但是遗憾的很, 西方人运用东印度公司以及它的治理经验十分成功, 它打造了一个个攻城掠地的 威风老虎,而我们的精英则邯郸学步,不但没有学会人家的经验是什么,而且连 自已传统的经验都忘了呢?东印度公司发展的秘密在什么地方呢?对资本主义 的发展,对于我们今天的借鉴,到底在什么地方呢? 这才是我们今天要关注的地方。二、一群力量弱小的商人,联合起来组建规范的股份制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正式成立于 1600 年 12 月 31 日, 它是一个由英王允许组建, 特许的私营公司,集政治、军事、商业为一体,其原始的组成人员有皇亲国戚、 地方大员,还有几百名骁勇善战的骑士(也就是军人),其目的是独家从事英国 与印度之间的贸易活动,主要经营的物品有香料、棉花、丝绸、茶叶和鸦片。到 后期,除了贸易,该公司还被授予军事和行政权力代表英皇管理印度的殖民地。 从字面意义上看,东印度公司已不是一个纯粹的“民营企业”,里面参杂有 皇亲国戚、地方大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权贵资本主义”,同时也不是一个纯 粹的商业公司,集政治、军事、商业为一体,也就是说,从资本主义崛起时,就 不是纯粹的“政企分开”,而是“军政企一体”。它们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整合 当时的各种资源,来为商业运作保驾护航。因此说,整“合”各种资源于一体, 而不是“分”而又“分”,这种运作模式是它发展的一个关键。 就是现在,在当代社会,谁见过纯粹的“民营”企业发了财了?哪一个不是 “官商”结合,商人拿自已的“商业资源”与“官场的权力”结合在一起发财。 从某种情况下,“公司”是“私”(商人)与“公”(官员)的利益共同体,而 不是纯粹的“私有化”公司。这在早期资本主义崛起时已得到了证明。 东印度公司虽然是一个皇家授权的垄断企业,但它也是最早的股份制公司, 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金融操作和管理。 刚开始它采取的一种按船队融资的股份结 构,后来过度到整个公司的有限股份制(1657 年)。17 世纪末(正式股票交易 记录从 1693 年开始),它的股票就开始在伦敦非正式的股票交易场所公开交易, 后来成为伦敦股票交易所成立后的(1773 年)最早一批交易股票之一。这些特 点,除军事强权以外,也正是现代成功的跨国企业所具备的要素。可以说东印度 公司让商业从家族小商小贩时代跃迁到现代:大规模的、全球化的集团操作。 股份制公司管理是东印度公司发展的最主要特点。 股份制从实质上就是一种 “合作制”,当然不是“劳”与“资”的合作,而是“资”与“资”的合作。由 一个个拥有独立产权的家族小商小贩时代跃迁到共同拥有“公司产权”的现代公 司阶段:即大规模的、全球化的集团操作。 说到合作,表现最典型的还是同时期的成立的“荷兰东印度公司”。荷兰东 印度公司又称为“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是世界上第一个股份制公司,它以政 府为第一大股东,向全体国民集资成立,(符合我们现在的条件)成立于 1602 年 3 月 20 日,1799 年解散。 荷兰东印度公司建立于 17 世纪欧洲的大航海时代,当时的欧洲各国兴起海 上冒险,探寻世界地理,更发展外海的商机。16 世纪的葡萄牙在东南亚地区已 有殖民地与商业发展,1560 年代,一群荷兰商人派浩特曼(Cornelis de Houtman, ?-1599)至葡萄牙刺探商情,浩特曼回国后这群商人便成立一家公司, 利用这个资讯往东印度地区发展,从 1595 年 4 月至 1602 年间,荷兰陆续成立了 14 家以东印度贸易为重点的公司,为了避免过度的商业竞争,这 14 家公司于是 合并,成为一家联合公司,也就是荷兰东印度公司。荷兰当时的国家议会授权荷 兰东印度公司在东起好望角,西至南美洲南端麦哲伦海峡具有贸易垄断权。 这是荷兰东 印度公司成立的最主要原因。再看看我们晋商时代(同时代) 的大盛魁商号,它是一家经营蒙古草原贸易的商业机构,但是同期与它进行同样 贸易的晋商商号又有多少家?遍地都是从事同样业务商号, 操同样口音的山西商 人,它们会不会“过度竞争”,为什么不能象荷属东印度公司那样“联合起来” 力量大?我到过作为清代中国的“华尔街”---平遥,看到平遥满街都是票号的遗 址,我就在想当年的票号。当年日升昌诞生后,很快兴起了多家票号。单是候氏 所办的“尉字号”票号就有五家,你说同是一个东家所办的票号就分为“独立经 营”的五家,它们之间怎么不能象同时期的英格兰银行或阿姆斯特丹银行,成为 众多银行家(银行股东)投资合股的一家呢?它们就不怕“过度竞争”吗? 和东印度公司一样,原来按股份制管理的英格兰银行成为百年老字号,而各 自为战,过度竞争的平遥票号却成为了历史遗迹。我们可以想想,当商业发展到 重要的历史关头,东印度公司或英格兰银行可以凭借政府参股的关系,得到政府 的一次次政治支持、授权,转危为安。而主张各自为战的“民营企业”晋商票号, 则陷入过度竞争、相互拆台、相互削弱与不能统一行动的境地。更为悲惨的是, 特别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它遭到当时清政府的无情抛弃。正因为它是“民 营企业”,它的生死存亡与政府没有关系。 到今天,这种状况仍没有改变。据O咸平介绍,在前一阵暴出的“力拓门” 铁矿石事件中,我们单是小钢厂就有 38 家参与铁矿石进口业务,它们直接绕过 了钢铁协会,自已跑去谈判。而同期日本只有五家钢厂参与进口业务,并且日本 钢厂还不是自已直接与铁矿石供应商谈判,而是通过日本商社代理谈判。负责矿 石进口谈判业务的日本商社自已还直接投资铁矿石供应业务,参与淡水河谷、力 拓等三大矿石供应商业务及利益分配。也就是说,无论铁矿石价格高与低,它都 赚钱。 因此, 在国外钢厂、 商社与铁矿石通过参股关系事实上成为一家的情况下, 我们几十家互不统一的钢厂与对方一家谈判,自然成为输家。这也是中国当前对 外贸易常见的怪现象,“买什么什么贵,卖什么什么便宜”的原因。因为,我们 过度竞争削弱了自已,将自已玩成了大数原则,而对方通过相互参股、利益均沾 成形成了垄断经营,结果完成了小数原则。 这就是东印度公司崛起史给我们带来的第一个启示。三、“公司利益至上”还是私有制至上。现在,一种新自由主义的思潮席卷全球,私有化的叫嚣日益尘上。私有化的 意思就是将原来属于国家的财产,通过私有化的方式,转移到个人名下,以便提 高“经营者的积极性”与效率。这种解释可能有几分道理吧。但是到了一些歪嘴 和尚那里,就成为了“亏众不亏一”,通过各种手段将公共财产或他人财产转移 到自已名下的思维。用两个字概况“分”与“夺”,直接明了地说,也就是个人 利益至上。并且美其名日:西方人就是这样干的。。 当年,荷兰资本家开始组建联合东印度公司的时候,也可以选择不去联合起 来组建东印度公司,而走中国晋商大盛魁的道路。 认真分析股份制企业经济结构,我们可以发现,从思想意识上讲,股份制兼 有“私人经济”与“合作经济”两方面的特点。在股东入股前,其资产属于私人 占有,如同独资经营,属于私人经济。当股东决定投资某个公司时,其投入的资 产就融入了公司的整体资产中, 这里面不光有自已的投资, 而且还有其它股东的, 是共同的合股资产。 这里面就产生两个产权概念: “私人产权” “公司产权” 即 与 。 与此相对应的思想意识也是两个即:“私人利益”与“公司利益”。 股东关心自已的私人利益是应该的,这也是“私有制”能够调动经营者积极 性的原动力。 股东可以处置属于自已的那一份 “私人产权” 财产, 即股票投资额, 可以转让、 出售, 也可以增持。 可以通过规定的途径对公司经营进行监督、 管理。 但是股东不能对“公司产权”的其它部分,即超出自已投资额的其它产权进行处 置。因为这是属于其它投资者的公共财产,否则就是侵犯其它投资者私人产权的 行为。因此,在股份制公司中,股东的行为受到了严格的限制。 东印度公司的诞生,催生了股份制公司的管理规则,首先带来了价值观念的 变化。创立了“公司利益”这个概念,并提出了处理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关系的 原则,即股东(私人)自觉维护公司利益,并通过公司利益的最大化来实现自身 利益的最大化。因此,股份公司的建立,不仅仅是扩大了经济规模,而且调动了 公司内各股东共谋公司利益的积极性,增强了公司的凝聚力,整合了公司的内部 资源,使各方面都为实现公司整体利益而统一行动。这样做的结果,是使人类有 史以来第一次从个人经济行为向群体协作迈进了一大步。 其次为股东行为及经营管理者制定了严格的行为规范, 维护了公司正常运行 秩序。这种规范通过订立公司章程,确立公司治理结构,规范公司成员行为,构 建群体协作的运行秩序而得到体现。它的结果带来了公司成员的行为规范、有序 合作,秩序正常,机构运行最优化,既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又确保了股东利益 不受侵犯。使合作(股)经营能够正常进行下去。 再次,理顺了股东意见的表达途径。这种途径体现为同股同权、平等对待, 股东通过公司治理结构参与经营、监督、管理,以及入股自由、转让自由的利益 退出机制。与东印度公司同时兴起的还有资本证券市场的兴起。这种市场兴起, 从某种意义上讲,强化与保障了股东权益,分散了股东投资风险。从而使得股份 公司迅速扩大并成熟起来。 对于以东印度公司为代表的资本主义股份公司成长, 我们的精英们只看到了 西方公司强调表达“个人利益”的一面,而没有看到其维护 “公司利益”的一 面。只看到了一般公司中组织成员劳动积极性不高,“个人利益不能实现”管理 缺陷的一面,而不能看到,只有优化公司管理规则、规范股东行为、平等对等股 权、维护公司管理秩序,才能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的一面。因此,在各种“改制” 中,片面地强调个人利益的重要性,而无视公司整体利益的存在,并不断强化这 种观点,以便在所谓的“制度创新”中,片面强调私人利益,引导人们在考虑企 业管理问题时过多地考虑自已的得失,而不去考虑公司整体利益的存在,以及他 人利益是否受到损害,因此,在价值取向时,以倾向个人利益为主的动力机制, 以私人瓜分集体利益为主要行为特征,在具体操作时,以违规操作为主,形成了 一种小集体坑大集体、个人坑企业、管理干部多占多分的制度改制倾向与利益分 配格局。 以致于在具体的改制过程中,我们常常看到:大股东侵害公司行为、MBO 内部人操纵、国企改革过度减人增效等一系列问题。最终导致大量公司亏损、破 产,上市公司成立圈钱工具,中小股东、公司员工,债权人(银行)利益受损。 更为重要的是,在上世纪 90 年代我国第一轮公司制改革中,由于私人利益 至上的价值取向与操作中的违规行为严重存在,因此到处存在着:企业领导以及 管理人员并诱导公司员工共同侵害国家股权的行为存在, 以及强迫职工入股等情 况。由于中国人对于股份制公司管理知识缺乏了解,加上管理者对于员工不切实 际的承诺,以及个人瓜分集体利益的心理作怪。于是在公司改制时普通员工就放 弃了股东权利。使得原本一次以明析产权、明确责任、科学管理、优化机制为初 衷的公司制度改革就演变成了一场以小集体坑国家, 私人坑集体的国家利益掠夺 运动。 这种改制的后果也是极其严重的。我们知道,在这次改制中,国家股权受到 了严重的削弱,普通职工也为改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当年许多职工为了入股, 到处借款筹资,拿出了多年积蓄的家底。但是,产权还是没有明晰,管理却更不 规范,企业经营秩序一片混乱,即使减员下岗再切实执行,但是企业仍然不能起 死回生。有许多企业,正是在实行股份制,许多职工拿出家底入股后破产的。演 变成了纯粹的私人家族企业。 一些精英将国企不死不生的现状归结于国家持股问 题。 认为仍然没有实行彻底的政企分开。 后来搞出了 “引进战略投资者” 的概念。 也就是引进外资改造国企的问题。于是就出现了目前这样国退外进的问题。 当然,民营企业也有大的发展,比如发生 “通钢事件”,就是建龙集团(民 营企业)吃掉国企问题。当时,人们只强调了“国企改制”问题,希望通过低价 卖掉国企甩包袱,好象可以改进企业管理,可是不知道,当年的通钢也是经过股 份制改造的, 这里面有国家股, 也有职工股, 在政府有关部门决策甩包袱的时候, 知道不知道,股份制公司管理的“同股同权”原则,将职工的股权改制掉,本身 就是违反股份制公司的治理原则?“同股同权”精神既失,则股份制公司的“合 股”意义不再存在,公司产权即失去了凝聚力。这样,国内企业无论怎么改都改 不好,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最后都要被迫走向变卖资产,投靠外资的老路上 去。这也是中国股份制企业不能发展起来的主要原因。 有人一直认为, 政府持股, 国家经营是中国企业不能发展的主要原因, 因此, 千方百计欲将其“私有化”。事实上,我们考察荷兰东印度公司崛起史,就会发 现,“国家”在东印度公司发展史上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公司成立时,政府是 公司第一大股东, “政府持有股份,有为战争支持薪水,与外国签订条约,铸造货币, 建立殖民地等权利,在近 200 年的时间里,在世界贸易中有重要影响力,每年给政府 分红 18%,直到 1800 年公司正式解散,其财产和债务由巴达维亚共和国 (BatavianRepublic)承担”。(见:荷兰东印度公司) 可见,政府持股不是重要问题,一些人的贪婪与自私才是影响事业发展的重 要因素,正如中国古语所云: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卿卿性命。四、中国历史上的国债制度为什么建立不起来这里所说的国债制度不是现在的国债制度, 而是明代以来近五百年时间里的 国债制度。我们知道,在明代崇祯年间,中国已是世界上的经济超级大国,有大 量的白银进口, 有学者估计, 那时有近世界产量一半的白银被输进了中国。 可见, 民间财富已积累到什么程度,可是为什么当时在进行明清战争时,明政府财政还 捉襟见肘,揭不开锅呢?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明朝的灭亡,事实上就是被一 场明清民族战争拖垮的。由于政府为明清战争支付战争费用,不得不向民间征收 “辽饷”,由于农民不堪重负,不得不揭杆起义,明政府又为扑灭各地起义,再 向民间征收“剿饷”与“练饷”,进一步加重人民负担,迫使人民进行更大规模 的起义,最后把明政府淹没在人民革命的汪洋大海中。事实上,一场明清战争就 把明政府送上了西天。 而同期,西方进行了多少次战争?哪一次战争不支付战争费用?但是,为什 么同样进行战争,西方人还进行频繁的战争,战争没有压垮西方国家政府,反而 通过战争,发展起了一种经济模式?即韩毓海先生所说的“战争与金融相结合的 资本主义模式”? 韩毓海先生认为,1567 年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折点,也就是西班牙殖 民者到达菲律宾,开始架设跨太平洋贸易商路,与中国开始做生意的时候。正是 在这一年,明政府隆庆皇帝决定开放海禁,与外国做生意。从那时起,中国的货 币政策就开始偏离航线,将希望寄托在外国进口白银上面。 历史是公平的。我认为中国的失败,并不失败于对外贸易与白银进口。我们 不难看到,正是从那时起,中国的优质商品才越过大洋大陆,周游世界各地。中 国从那时起,才能被称之为经济超级大国。 中国的失败,就失败在中国没有建立起基于国家信用的国债制度。架起一座 国家政权与民间资本沟通联系的桥梁。近代西方资本主义能够发展,是建立在资 本主义信用制度基础上的。 借钱还钱, 遵守承诺, 是信用制度的基础, 支付利息, 借本生息,是资本主义信用制度能够发展的原动力。也就是无利不起早的意思。 假如说,一个人借钱不还,那么谁也不敢再向他借钱。 当时的西方银行家,也就是韩毓海先生所说的“地中海资本家”,之所以敢 于将资金借贷于同时期的西班牙国王,供他进行战争,是因为他们相信西班牙国 王一定会偿还他们的借款,并支付他们利息。这是因为,其一,他们知道西班牙 国王一直在进行战争,战争需要昂贵的费用,国王不得不求助于他们,如果国王 失信,下次将筹不到费用;其二,西方的武力均衡原则起了作用。地中海资本家 与西班牙国王身处两个国家,而且当时还有英、法等国也进行着与西班牙国王同 样的殖民事业。如果西班牙国王得罪地中海资本家,他们将转而资助其它国家, 使这些国家成为西班牙国王的竞争者。加上其它一些因素,使得地中海资本家将 西班牙国王看作是可以借款的对象。也就是资本主义的信用制度起了作用。 通过借款,地中海商人成为了向国家财政借款的资本家,他们的借款行为也 成为一种有利可图的投资事业。因此,支付国家的资金是源源不断,从而使得当 时无论是西班牙国家,还是英、法等国都能支付起长期的战争费用,而不担心筹 不到战争费用。 而当时的明政府崇祯皇帝则没有这样好的运气,他一直为战争费用发愁,只 到最后,他还是被战争费用压垮了。为什么?当时中国是君主专制国家,普天之 下莫非王土,一切都是皇家的,他向臣下征收费用,当时叫进贡,不存在还钱的 道理,更没有人敢向他提出支付利息的问题。这样,虽然征收费用理直气壮,但 是也堵死了资本主义信用制度建立的通路。因为作为聪明的臣民,谁都明白支付 皇家费用是白支付,肉包子打狗,因此谁也没有支付这笔钱的积极性,面对当时 巨额的战争费用,即使是当时腰C万贯的大户,也极不情愿支付这部分钱,因此 眼看着明政府因战争费用而拖垮倒下。当然,富户没有变成资本家,白银在那时 没有生息之地,只好窑存。 自然, 崇祯皇帝也没有向臣下借款的念头, 更不愿通过与臣下达成平等协议, 建立信用,不会通过每借必还的行为,建立在臣下面前的信用,使得臣下能够变 成资本家,使得贷款源源不断而来,从而支付他将明清战争打下去。而不用去征 收什么“辽饷”,搞得民怨沸腾,最后将他淹没在人民革命的大海中。 这就是西班牙国王与明皇帝不同的地方。西班牙国王没有崇祯皇帝“普天之 下莫非王土”高高在上的观念,同样没有借款即进贡的朝贡意识,他只是以平等 的身份与贷款人达成协议,明确表示,借款还钱,支付利息,明确告诉人家,借 款还钱,有利可图,就使得贷款源源而来。解决了战争筹款的大问题。而崇祯皇 帝即使权力再大,可他也难从富民手里挖出钱来,解决不了迫在眉睫的战争筹款 问题。结果要了他的身家性命。 现在,我们不能用今人的眼光去看历史,国债制度建立不起来,资本主义的 信用制度建立不起来,在国难当头,不能通过资本主义信用制度调动富户投资战 争的积极性,使他们窑存的白银变成资本发挥作用,于是中国支撑战争的重心就 不是上层的富有阶层,而转嫁到下层没有收入,或很少收入的平民百姓头上。当 他们不堪重负时,人民革命爆发就成为必然。 历史告诉我们,即使是高高在上的统治阶级,如果你不能对下层人民建立起 启码的信用,不能取得人民真正的信任与拥护,即使是腰C万贯的财主,也不会 主动拿出他们的财产,投资国家的公共事业。 与中国方式相反,西方国家走了另一条道路。由于借款需要还本,支付利息 增加国家开支的压力,西方国家不得不另走一条发展道路,千方百计来考虑还本 付息问题。于是,国家所扮演的角色也就发生变化。国王日益将自已变成一个赚 钱的资本家,国家的财政职能也发生变化。在国家的财政收入中,除了传统的税 收收入外, 对外殖民掠夺与参与海外贸易也日益变成了国王以及国家日常的财政 收入。同时“借新债还旧债”而继续发行公债。 比如说,西班牙国王,主要通过当时对外殖民掠夺,占有美洲的巨额财富。 英国、荷兰、法国等国纷纷通过对外殖民,进行海外贸易,而获得巨额利益。英 荷成立东印度公司,颁布特许状,参与公司利益分红,也是那时国家参与海外贸 易的典型事件。他们将对外贸易、或殖民掠夺看作是自已的投资,这样战争也是 一种有利可图,夺取殖民地的手段与事业,成为可以投资的对象。因此,国王进 行的战争就有了资金的保证与商人社会的支持,战争不但能够进行下去,而且成 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演进的推动器。而不必发生象中国皇帝那样的担心。 正是因为公债制度架起了一座私人资本与国家政权的桥梁,因此,民间资本 才与国家政权联成了一体,共同加入当时新兴的资本主义经济事业中去。因此, 各方资源不断整合、力量不断集结,机制不断形成,制度不断创新。于是我们就 可以看到,西方人以极大的热情,不断涌向海外殖民,远洋贸易事业不断向前发 展, 资本市场不断成熟, 国家财政制度不断完善, 银行家与股份制公司不断壮大、 各项经济制度不断演变、技术改革层出不穷,最后共同推出第一次工业革命。 正是因为在资本主义崛起过程中,国家机器日益与资本家,以及象东印度公 司这样的“合股公司”结合在一起,变成了利益共同体,资本家以投资方式参与 国家事务,不断增大自已的发言权,他们的政治观念也发生变化,在上层建筑, 发生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英国的议会制度、内阁政府、选举制度等等民 主事件, 从而使英国的政治制度不断演进。 从而发展出今天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就不难发现,我们中国后来的经济发展模式之所以走 向失败,原因不在于 1567 年隆庆元年的对外开放,不在于中国货币制度混乱, 不在于中国将财政希望寄托在当时的美洲白银身上。当时,中国的白银进口够多 了,关键在于中国各方资源没有整合,观念没有创新,无论是高高在上的皇帝, 还是腰C万贯的富人,谁也没有想到应以平等的身份建立基于契约,并致力践行 的信用制度,相互走到一起,将中国的国债制度建立起来,使得民间的窑存白银 变成资本,在社会经济中流动起来,发挥它的作用。由于国家信用制度没有建立 起来,国家的职能在经济生活中发挥主动作用,不但财政制度不能创新,而且起 不到应有的组织社会、整合资源的功能,因此,国家的主权货币制度同样无法建 立起来。也就发生了如韩毓海先生所说的那样。 而这些制度都不能创新,归根结蒂,还在于中国人的思想还停停留在中世纪 的农耕社会,官本位思想严重、封建特权意识严重、小农自私意识严重,远远没 有产生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成需要的平等公平意识、民主维权意识、法制与责 任意识、开拓进取与合作精神等理念。封建特权思想不能打破,思维不能超出自 私的束缚,清静无为的享受意识不能被进取冒险的精神所代替,到现在,中国也 没有发展出自已的商业公司来。 结论 近代东印度公司的兴起,代表着股份制商业公司的兴起。股份制公司的产权 基础是私有制,这一点是几千年来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但是东印度公司带来了 一个新变化,那就是把几千年来互不相属的个体经营融合到了一起,变成了基于 私有制基础上的合股经营,事情就发生了变化,带来了合作经济这个新生事物。 同时也带来了人们观念上的变化,即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观念的变化,使得人 们在处理个人与公司利益时有了一个基本的行为准则,即个人自觉维护公司利 益,并通过公司利益的实现而实现个人利益。因为这一点,所以资本主义的公司 就具有了凝聚力,使得资本主义股份制公司成为许多人的利益共同体,变成许多 资产者共同的集体事业,使得国家、军队、学校、科研院所、工厂、商店等融为 一体,从而调动了许多人为这个共同的目标而统一行动。因此,资本主义的事业 不但力量壮大了,而且队伍扩大了,变成了社会的群体协作事业。 中国经济学家只看到股份公司基础产权私有制的一面, 而没有看到合股经营 的另一面,在他们看来,股份制就是私有制,私有制就是个人占有制,因此,他 们的观念也发生变化,就是自私意识膨胀,眼里只有自已,没有他人,因此,他 们又将原先合伙经营的事业变成了个人家族企业, 使中国的经营模式退回了中世 纪。 因为他们自私意识的极度膨胀,使得他们在处理群体利益与群体行为时,只 看到自已的利益,看不到别人的利益,他们也不打算维护他人利益,不打算为维 护自已与他人利益而制定一些规则,并按规则行事。因此,他们也没有象东印度 公司发展过程中制定的那些章程、管理规则,并养成规范行为的习惯。因此,他 们总也处理不好群体协作中的利益关系与行为准则。在经营一个商业公司,处理 群体多人合作的公司事务时,总是不能建立合理有序的管理秩序,不能维持一个 公司良好的运行。经营效果是可想而知了。 由于自已认识上的错误,行动上的无能,最后只能得出一个结论,国人无法 经营一个现代化企业,管理现代化事务,只有交给外国人管理才是出路。于是经 济学家以及工商界人士最后均走向卖国一途,成为外国资本雇佣的买办。 评论: 还有更重要的东西没有讲到,国王发行国债(股票)向外扩张,以后拿什么 还债?――那就是掠夺!
荷兰两大殖民公司荷兰东印度公司和荷兰西印度公司的...联合利华和壳牌石油, 这两家跨国公司均是荷英合资的...国际物流,通俗来讲就是将货物从一地运输到另一地,...这些话题的出现 跟圣吉所说的学习都是联系在一起的...之后,他也接触到中国老子和庄子以及印度 的哲学。加...这一小群人来自荷英皇家壳牌石油公司(Royal Dutch ...世纪荷英超越意大利,意大利没有生产出适应变化的产品 ――没有海外殖民地 ――...3、商业进步:复式记账法、银行信贷业、股份公司(荷英法东印度公司、莫斯科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印度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