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款外资重疾险 两家保险公司测评:买保险,要选外资保险公司吗

买保险 中资和外资险企谁更“保险”?(图)_网易新闻
买保险 中资和外资险企谁更“保险”?(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就只认外资保险产品,每年我都要买10万元的保险产品,都是在外资保险公司买的。”常驻北京却土生土长的西安人李女士说。
  近日,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发布了《外资保险
  公司在中国的未来发展方向(2014)》。报告指出,近年来,外资保险公司扩大他们中国业务的步伐仍较为缓慢。但身边总有一部分人,对“洋保险”情有独钟。
  那么,买保险,中资、外资和合资保险公司到底哪个好?产品各有什么优劣势?哪个理赔更方便?
  西安尚无纯外资险企 只有少数合资公司
  据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发布的报告统计,截至2013年末,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仅占有1.3%的市场份额,这在过去10年内几乎未变。事实上,外资保险公司扩大他们在中国的业务的步伐仍较为缓慢。在过去两年里,外资寿险公司的市场份额从2011年的4%增加至2013年的5.6%,但仍明显低于%的峰值水平。
  相比全国,西安情况怎样?据业内人士不完全统计,目前西安市场共有保险公司51家,其中寿险公司27家,财险公司24家。这些公司中,没有一家纯外资公司,只有少数合资公司:其中寿险外资合资公司6家,财险外资合资公司1家,包括中意人寿、招商信诺、大东方、新光海航、瑞泰等。而在市场份额方面,外资合资公司占比5%左右。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主要是因为西安经济不发达,人们的意识比较保守,因此需求疲弱,就显得外资保险企业没有市场。中国人寿财险陕西省分公司非车险部核保师黄尘认为,外资保险公司进入市场时,会核算成本,但西安市场相对比较落后,因此外资保险公司主要分布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以及沿海发达城市。
  哪些人比较钟情“洋保险”?
  一家寿险公司的业务部经理告诉华商报记者:“在接触的大量客户中,100个人中只有1个人真正需要‘洋保险’。比如有个客户是陕西人,但长期旅居境外,主要在美国和中国香港两地跑。因此她的需求就是,需要购买一个全球联保的产品,但关于这一点,国内的保险公司基本上都做不到。但这部分客户真的很少,可能100人中只有一位。”
  中意人寿保险公司陕西省分公司品牌宣传负责人魏丽平则认为,客户对他们公司的产品还是认可度很高,主要因为产品设计比较人性化,而且保障高、保费低。比如,公司比较有市场优势的一款产品,能够为客户提供终身的重疾保障,举个例子,0岁的男孩50万的重疾终身保障,20年缴费,每年保费仅需4060元,同类产品的保费要比市场价要低,附加的产品也比较多。
  但华商报记者随机采访十名买过保险产品的西安市民,全部都是买的中资公司的产品,只有一位表示,“我觉得有外资背景的公司会好一些,信誉度高,但因为他们的网点比较少,所以对理赔服务有一点担心。”
  不过,魏丽平认为,互联网金融也为合资公司在西安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机会,“相对中资保险公司,合资公司进入西安市场要晚很多,但是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合资公司也有后发的机会。比如公司会提供网络销售、自助缴费等服务,让客户不再东奔西跑,通过网上投保软件系统,实现30分钟内实时投保。”
  中资合资险企产品同质化 合资险企网点少
  中资和合资保险公司的产品主要有什么区别,各有什么优劣势?关于这个问题,多名业内人士认为,在保险产品基本同质化的情况下,前期的产品购买成本几乎没啥区别,主要差别在于后期服务。
  上述寿险公司的业务部经理告诉华商报记者,中资、合资,甚至包括外资保险公司,他们的保险产品其实区别不大,可以说是同质化现象很严重,包括保费、保额等,各家都有一个大致相同的核算公式,核算下来也都差不多。而对于客户来说,享受的后期服务差异比较大,比如理赔速度方面,中资保险公司因为铺点多,覆盖面广,因此理赔比较快。而最关键的是,中资保险公司会提供一些增值性的服务,比如可以为客户预约医生,但外资及合资公司因为网店比较少,很难做到这一点。
  黄尘也认为,“重点不在买产品环节,而在后期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客户首先是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以及后期服务。比如,一个成熟家庭,需要的是养老保险、以及重疾险等。圈定产品后,就需要对比各家公司相关产品的保费、保额情况,这个环节,各家公司的情况差不多。但后期服务则千差万别,相对来说,中资公司能提供更广泛的服务。”
  另外,客户购买中资保险和合资保险的条件有无限制?大多业内人士给出的答案是,没有特别的差异。
  华商报记者 李王艳(来源:华商报)
本文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七款外资保险公司重疾险测评,到底选哪款?(友邦全佑至珍、尊享惠康等)
改革开放以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外资”是一个专有名词,往往代表产品靠谱、服务专业等形象,当然随之而来的是更高的价格。
那么在保险行业,外资保险公司的产品是否也贵的有道理呢?鉴于很多朋友也有这方面的疑问,所以今天深蓝君就和大家测评一下外资保险公司的产品,具体内容如下:
外资保险公司有哪些,背景有多牛?
2017外资保险公司重疾险对比分析
买保险,到底应该关注什么?
一、外资保险公司,背景有多牛?
在谈外资保险公司时,首先深蓝君为大家明确一下现状:目前友邦保险是国内唯一一家外资独资的保险公司,而其他的外资保险公司都是中外合资公司,就是一定要以中方股东+外资股东来实现的。
为了保证公正客观,深蓝君还是引用保监会最新数据,我们通过2017上半年保费规模来看下外资保险公司今年的业绩:
通过上图可以直观地看到,外资保险公司的保费规模并不是很高。而深蓝君也大致算了一下,上半年28家外资寿险规模仅占寿险总规模保费的9.7%。
目前国内共有28家外资保险公司,谈谈大家比较常见的如下:
外资一哥:工银安盛是目前市场份额最高的外资公司,国外股东是法国安盛集团,2016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33,号称“全球最大的保险集团”。工银安盛是安盛和工商银行的子公司,可谓强强联合、门当户对。
港险四巨头:友邦、保诚、安盛和宏利被深蓝君戏称为“港险四巨头”,但又来源于不同的国家。由于历史政策的原因,目前友邦中国是国内唯一一家全外资保险公司。
低调的“小公司”:经常有朋友问同方、中意、中英这种小公司是否靠谱?面对这种问题,深蓝君是蛮无奈的,其实这些公司实力都不差,而且中国股东和外资股东都是比较知名的,公司发展也是比较稳健的。
二、2017外资保险公司重疾险分析:
那我们就通过产品对比分析,为大家直观的呈现外资保险公司的产品情况。由于各家保险公司产品众多,所以只选择了部分有代表性的产品:
直接说结论:同方全球康健一生多倍保一直是性价比的代表,中意人寿一生保开创国内癌症多次赔付的先河,工银安盛御立方五号独有满期返保额功能,外资保险公司产品还是比较有特色的。
1、工银安盛御立方五号
今年工银安盛把御立方三号升级为三款产品,分别是:
经纪代理渠道:御享人生
代理人渠道:御如意
银行渠道:御立方五号
御享人生我们评测过很多次,点击这里就能看到。御如意和御享人生基本类似,所以今天就主要讲讲银行渠道销售的御立方五号,先看这款产品的优势:
返还保额:这款定期重疾险最大的特色是满期返还保额,买50万保额,中途没患重疾,到期拿50万。其他的返还型的保险都是返还保费(比如平安安鑫保),而这款是返还保额。
价格不贵:一般返还型产品每年缴费都会特多,而且这款每年缴费并不是特别的多,还可以30年缴费。
有了上述的优势,才能在银行渠道销售,毕竟这个渠道的用户还是比较在意理财的。谈完优势谈不足:
时间间隔长:御如意和御享人生多次赔付的时间间隔是180天,而御立方五号是一年;
投保人豁免:御如意和御享人生投保人豁免包含重疾、身故、全残三项,而御立方5号是阉割版的一项豁免,仅含投保人65岁前意外身故的豁免,连疾病身故也是不豁免的。
最后说结论,还是深蓝君一贯的建议,不推荐购买返还型的保险,我们购买重疾险应该以保障优先。如果你特别钟爱返还型的重疾险,并且确定自己能平安顺利的活到77岁,那么返还型的产品中可以选择御立方五号。
重疾险的理财因素,直接体现在现金价值的增长,之前我们也进行过多款产品现金价值的对比,点击这里就能查看到。
2、同方全球康健一生多倍保
同方全球康健一生多倍保同样是一款多次赔付的重疾险,和工银安盛的几款比较接近,多次赔付的保障,单次赔付的价格,还是比较亲民的。
多次赔付的产品我们也谈过很多次,如果大家无法买到天安人寿健康源优享,倒是可以考虑多倍保,而且全国过销售区域也会更广一些。
这款产品同样可以网上购买,不过据深蓝君之前了解到的消息是,网上投保和线下投保的区别是没办法附加投保人豁免。
3、友邦保险全佑至珍(倍享版)
深蓝君对全佑至珍的第一印象就是产品复杂,普通人想短时间看懂还不是很容易。我整理了这款产品的特点:
重疾多次赔付:50种重疾分为4组,最多3次赔付;
特定疾病保障:75岁前,对特定癌症、终末期肾病、冠状动脉搭桥术、脑中风后遗症额外赔付25万。相当于附加了一个75岁到期的重疾险;
老年护理金:60岁后完全丧失自主生活能力,50万分120个月发放;
特别关爱金:确诊重疾后,超过365天后身故,额外给付25万。
看下这款产品的不足:
疾病分组不合理:6种高发的重疾中,急性心肌梗塞、冠状动脉搭桥术和脑中风后遗症在同一组别,而且重疾时间间隔为365天,国内很多产品的间隔要求为180天;
轻症保障:轻症只赔1次,而且轻症只保障到75岁,75岁后就没有保障了;
豁免保障:没有投保人豁免,只有被保人重疾豁免;
强制捆绑意外险:购买这款产品需要强制附加长期意外险,属于捆绑销售了。
虽然说这款产品对几种特定疾病额外赔付25万,但是相同保费差不多可以买100万的同方多倍保了,80种重疾都是赔付100万,而且也是3次赔付。
综合来看,这款产品都虽然保障内容特别多,但是价格也是最贵的,50万保额年交保费要2万多,杠杆比有点低,只适合对友邦有特别偏好的朋友。
对于普通人来讲,建议大家购买一份自己能看的懂的产品,把剩下来的预算可以购买定期寿险、消费型重疾险,这样保额更高,当患病后一次性拿钱在手里,个人觉得比什么都强。
4、中宏人寿长保安康(尊享版)
中宏长保安康的特点也是重疾3次赔付,而且保额按50万、65万、75万逐渐增加。看起来很好,但是深蓝君认为最重要的还是第一次重疾赔付,如果第一次都没有足够的钱治疗,后面两次也就没有意义了。
所以直接拿相同的保费预算去买同方多倍保或者工银安盛,那就3次赔付都是75万了。这里对中宏长保安康就不多说了。
5、中英人寿爱守护(尊享版)
爱守护也是一款多次赔付的重疾险,和其他产品相比最大的优势是疾病不分组。同类的产品还有中意人寿悦享安康。我们看下分组和不分组的区别:
重疾病种分组:对重疾的病种分成了几组,同组的重疾赔付过一次后,那么这组就终止了,就算罹患同组的其他疾病,也没办法获得理赔。但是其他组别的保障还在,后续就算罹患其他组别的重疾,还是可以获得理赔的。
重疾病种不分组:只要不是同一个病种,间隔一定时间后,都能理赔。
中英爱守护和中意悦享安康比较类似,而后者无论从保障还是性价比都要好一点。所以建议大家可以重点关注中意悦享安康,具体点击这里可以查看测评和对比表格。
6、中意人寿一生保2017
中意一生保2017是一款比较特立独行的产品,特色如下:
癌症多次赔付:赔付第1次癌症后,5年后如果仍然患有癌症,那就可以再赔1次,不管是新发还是复发转移。而且赔付轻症/重疾后,还可以再赔癌症,并不是共用额度,所以保费也相对贵一点。
轻症定义宽松:轻症中的恶性病变等疾病,如果确诊时已经达到重疾程度,轻症的10万元额度可以一起赔付。其他产品是已达到重疾就不赔轻症。
另外这款产品重疾、轻症、癌症等保障都是可以自由搭配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咨询中意人寿的代理人,这里就不多谈了。
7、信诚人寿尊享惠康
尊享惠康可选癌症康复金保障,罹患癌症的话,活一年给一年钱,最多给五年。如果是肺癌等特定癌症,则双倍给付康复金。
按照我国的癌症五年生存率统计数据,目前只有30%左右,这也就意味着能拿足五年康复金的人并不多。如果不附加癌症康复金,整体价格和中英爱守护差不多,所以这里就不多谈了。
三、写在最后
深蓝君觉得,今天评测的产品比国内公司重疾险要复杂很多。面对五花八门的概念和保障很容易绕晕,建议重点关注:
杠杆比:买保险就是买保额,花尽量少的保费获得尽量高的保额。在保障接近的前提下,我会选择保费缴费少的。
分清主次:我们买保险要知道自己的重点是什么,而不要被护理金、癌症康复金、保费返还等因素影响,一款好的产品一定是容易理解的,大多数复杂的产品目的只是想把消费者绕晕而已。
外资保险公司的产品有自己的优势,可以直接借鉴和引用外方公司百年的保险运营理念,但也可能存在中外股东之间的较量内斗,也会影响保险公司的发展。
保险行业是加入WTO后金融系统中率先开放的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市场程度化也比较高。买保险没有标准答案,不管怎么说,还是要适合自己的才好。
希望今天的内容能给你一些参考,也欢迎转发给有需要的亲朋好友 :)
不卖保险,只解决问题。只推荐性价比最高的保险。关注深蓝保微信公众号(搜索:深蓝保),查看推荐精华。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外资保险的中国逋
  时过境迁,时移势易,歌舞升平的幻想被无可奈何的现实瞬间击碎,外资公司,梦很美,心却脆。
  文|文晖
  蓦然回首,当中国政府在2001年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时承诺将逐步开放国内的金融业时,多少外资的保险巨头“击掌相庆”,欣喜若狂。
  那个时候的外资保险公司愁的是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到中国这个庞大的、充满潜力、难以估量的大市场;忧的是如何找到合适的人才,准确说是大量的合格人才;急的是政策究竟会先给哪一块蛋糕。无论大小,因为即便是最小的市场,在外资保险巨头看来,都是巨大的。
  这些巨头乘着东风,或登陆北京,或盘踞上海,或镇守广深,一个个大手笔地谋篇布局,大气魄地南征北战,大投入的挥金如土。而今,斗转星移间,觥筹交错后,梦碎的一地狼藉。
  现状惨淡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发布的《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的未来发展方向(2014)》报告中指出,近年来,外资保险公司扩大他们在中国的业务步伐仍是较为缓慢。
  就外资公司而言,过去两年其市场份额小幅增加。从2011年的4.0%上升至2013年的5.6%。2013年末数字表明,28家外资寿险公司恢复到2010年的水平,但仍远远低于2005年的市场份额峰值8.9%。最大的外资寿险公司工银安盛人寿并未跻身中国十大保险公司之列。
  十年之间,裹足不前。
  根据《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的未来发展方向(2014)》报告,在过去两年里,外资寿险公司的市场份额从2011年的4%增加到2013年的5.6%,但仍明显低于2005年的8.9%峰值水平。相比之下,2005年外资公司的市场份额不足1.3%,而2013年这一比值也只有1.28%。
  对于业务发展的乏力,外资认为,内资保险公司的竞争和监管环境是阻碍外资保险企业实现增长的原因。
  事实似乎看起来如此,但真相却往往“背道而驰”。
  尽管外资保险公司在应对来自内资保险公司的激烈竞争的同时成功在中国设立机构,但是他们的财务业绩却不尽如人意。在安永的调查中,2013年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外资寿险公司未能盈利。财险公司的业绩稍好,11家公司实现盈利而另外10家公司遭受亏损。若干财险公司则蒙受了巨大亏损。
  门外的人想进来,在“外人”看来,政策显然是最大的阻力。但事实是,中国保险业与证券业对外开放的程度一向都比较低,不过在2001年之后加快了开放的步伐。原来政府只允许外资保险公司在上海和广州开展业务,但很快增加了深圳、大连、佛山、北京和天津等十几个城市,2003年则完全取消了对外资保险业务的地域限制。
  在同一年,政府允许外资非寿险公司设立独资子公司,并在2004年允许已设立的外资财产险分公司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改建为独资公司,再于2006年允许设立外商独资保险经纪公司。但外资保险公司若要从事寿险业务,则必需建立寿险合资公司,且外资股份比例不得超过50%。
  梦美心脆
  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合伙人彭怡认为,对于外资险企进入中国来说,它有一个去适应的过程。但过去七八年里,中资的金融机构发展非常快。
  在安永的调研中,寿险公司认为保险行业监管变化是在中国运营最难的环节。紧随其后的是内资保险公司和银行保险等因素。外资保险公司有限的品牌认知度也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新加入的内资保险公司在数字化领域内造成的威胁也继续加剧外资保险公司在品牌认知度方面面临的问题。对内外资保险公司的评价表明,外资保险公司将内资大型保险公司视为竞争对手,却并不担忧其他外资保险公司带来的竞争。
  目前,外资保险公司正密切关注的四个重要监管问题的进展:放开及其对人寿保险的影响、财险行业的并购、上海、对渠道的监管。外资保险公司认为全面费率放开只有在长期才能实现,并表示会在8―10年后实现。他们指出,这取决于市场的成熟度,而某些公司可能采取过于激进的措施,从而会破坏市场稳定。
  不过,从目前的政策态势上看,随着费率开放,金融改革的实施以及上海自贸区的建立,未来不会出台更严格的监管措施,而是会更加支持行业发展。
  受到政策和掣肘的外资保险公司在产品提供和开发上也举步维艰。但现实又是如果不是具有非常强的吸引力,没有非常强的差异化,那么银行一般会依据它的原则,先后顺序,来选择它代理什么产品,一步错,步步缓,恐怕也是现实的写照。
  同时,尽管外资保险公司很难打入国内主流的银保销售渠道。但要想扩大市场份额并非不可能。和亚洲其他国家相比,保险在中国市场的渗透率仍然非常低。
  不过,进入一个庞大的市场如果易如反掌,恐怕也殊非易事。在外资看来,最大的威胁来自于内资保险公司,仅人寿保险方面,外资保险公司认为对其构成主要挑战的公司有、、、和;在财产险领域,外资保险公司将财险、产险、产险和多家中型保险公司视为主要竞争对手。某一财险公司受访者也提及来自二线公司的威胁,如产险、华泰人寿和大地保险。
  而今,销售渠道受阻,那就开拓数字化,随着数字技术和创新涉足金融业,外资保险公司也在从这些发展中寻找获益途径。对于外国保险公司而言,数字化渠道为寿险公司和财险公司提供了直接向终端客户进行营销的机遇。
  由于这些外资保险公司拥有的销售网络非常有限,因而也希望利用新开放的数字化渠道进行销售。显然,如果外资保险公司可以进行新产品的创新与开发,并挖掘新渠道满足中国保险消费者的,或许能借此东风有所发展。
  但问题一向在于,外资保险公司能否通过互联网渠道为客户创造新价值从而能增加客户收益。
  时过境迁,时移势易,歌舞升平的幻想被无可奈何的现实瞬间击碎。外资保险公司,梦很美,心却脆。
(责任编辑:HN026)
10/14 13:2310/14 08:3709/23 08:3609/16 08:1509/15 10:2909/15 00:0309/10 08:3108/31 07:21
保险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品活动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何看待外资保险公司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保险、了解保险,或者给自己和家人购买保险。很多人注意到,购买保险的过程中,除了一些老牌的保险公司(比如人保、平安、太平洋、泰康、新华)外,一些新兴的保险公司也开始进入了人们的视线,比如华夏人寿、天安人寿、长城人寿。在这些新兴的保险公司中,也不乏一些外资公司,比如同方全球人寿、中意人寿、中荷人寿、中德安联人寿、中英人寿、友邦等。
很多人对此有疑问,外资公司是否可靠?稳定性如何?有客户担心外资公司有一天会撤资,甚至有客户担心外资公司会跑路,这样自己几十年保费就白交了。
其实这种担心完全没有必要。
首先引入外资保险公司,对于国内的保险业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外资公司的成立时间都比较长(大部分都有100年以上的历史),经营稳健、偿付能力充足,具有较强的风险管理意识和合规观念。他们能为国内保险业提供更先进的技术、更成熟的管理经验和更为领先的营销渠道,有利于中国保险业的长足发展和进步。
&&&&&&&其次,外资保险公司的经营也受到保监会的监管以及《保险法》的约束:
1、设立保险公司最低注册资本是2亿元,且必须是实缴货币资本(《保险法》第六十九条);
2、保险公司应当按照其注册资本总额的百分之二十提取保证金,存入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指定的银行,除公司清算时用于清偿债务外,不得动用(《保险法》第九十七条);
3、保险公司应当缴纳保险保障基金。有保证收益的人寿保险按照业务收入的0.15%缴纳,无保证收益的人寿保险按照业务收入的0.05%缴纳。保险保障基金应当集中管理,并在下列情形下统筹使用:在保险公司被撤销或者被宣告破产时,向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提供救济;在保险公司被撤销或者被宣告破产时,向依法接受其人寿保险合同的保险公司提供救济;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保险法》第一百条、《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第十四条)。
除了受到《保险法》的约束,保监会甚至出台了专门的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来约束外资保险公司,以便保护内资保险公司。申请设立外资保险公司的外国保险公司,必须经营保险业务30年以上、总资产不低于50亿美元,并且在中国境内已经设立代表机构2年以下(《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第八条)。并且对于外资保险公司在境内的经营进行了如下特殊规定:
1、&外国保险公司与中国的公司、企业合资在中国境内设立经营人身保险业务的合资保险公司,其中外资比例不得超过公司总股本的50%。
2、&外资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的许可审批所花费时间普遍长于中资公司。内资保险公司设立分支机构,取得正式许可只需要2-4个月时间。而外资保险公司获得批准的时间普遍要长于内资公司,大部分要长于6个月甚至有的要一年以上,有的申请甚至不会批准。
3、设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应至少有一家股东或者发起人为保险公司或者保险控股(集团)公司。且该保险公司需经营保险业务5年以上;净资产不低于10亿元人民币;总资产不低于100亿元人民币,其中保险控股(集团)公司和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总资产不低于150亿元人民币。
由于以上监管和制度上的限制,以及外资公司稳健的经营理念,外资保险公司在国内的份额占比比较低,最近几年甚至有下降的趋势。值得称道的是,在内资保险公司野蛮生长时,在互联网保险、高收益万能险、高保额低保费的医疗险横行时,外资保险公司却依然中规中矩,遵循“保险姓保”的理念。他们更注重保单内涵价值,以专业和服务取胜,创造高附加值,而并不以保费规模增长为目标。
所以对于追求服务品质的客户来说,选择外资保险公司更为合理。特别是最近一些外资公司也推出了一些性价比非常高的产品,比如、、等。这些产品的保障责任更为实在,有些保险公司(同方全球、中意人寿、中英人寿)也可以提供预核保服务。更为可贵的是,这些公司能够以人为本,在增值服务上更加人性化,后续理赔也更为客户着想、赔付速度更快。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各保险公司重疾险2017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