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行为金融学中的mental accounting for和 framing

行为金融学实验报告(A股H股溢价分析,心理账户,过度自信)-博泰典藏网
典藏文档 篇篇精品
行为金融学实验报告(A股H股溢价分析,心理账户,过度自信)
导读:行为金融学实习报告,行为金融学就是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之中,是当前金融投资理论最引人注目的两大重点研究领域,行为金融学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金融市场的,这一研究视角通过分析金融市场主体在市场行为中的偏差和反常,来寻求不同市场主体在不同环境下的经营理念及决策行为特征,力求建立一种能正确反映市场主体实际决策行为和市场运行状况的描述性模型,本行为金融学实习报告
要 行为金融学就是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之中,是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和演化证券学(Evolutionary Analysis Theory of Security,简称EAS)一道,是当前金融投资理论最引人注目的两大重点研究领域。 行为金融学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金融市场的发展。这一研究视角通过分析金融市场主体在市场行为中的偏差和反常,来寻求不同市场主体在不同环境下的经营理念及决策行为特征,力求建立一种能正确反映市场主体实际决策行为和市场运行状况的描述性模型。 本文通过三个板块来说明行为金融学:心理账户、过度自信、A股H股溢价分析(行为金融学角度)让我们能够直观的了解行为金融学的基本状况,通过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行为金融学的知识。总之,通过实习,我们对行为金融学有了更深层次地理解。本次实习报告从实习目的和意义、工作方法、取得的成果及经验、收获及体会来具体说明下实习的过程。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心理账户 过度自信 A股H股溢价分析
行为金融学实习报告
目录 论文总页数:14页
1 2 3 4 实习的目的 ............................................................................................................................... 3 实习的时间 ............................................................................................................................... 3 实习的地点 ............................................................................................................................... 3 实习内容 ................................................................................................................................... 3 4.1
A、H股溢价问题 ......................................................................................................... 3 4.1.1
A股与H股的价差能说明内地和中国香港地区市场中有一个市场不是有效的吗?为什么? ................................................................................................................................... 3 4.1.2
你认为导致A 、H股价差的原因有哪些? ............................................................. 3 4.2
心理账户 ........................................................................................................................ 5 4.2.1
概况 ............................................................................................................................... 5 4.2.2
实验 ............................................................................................................................... 5 实验一――成本与损失的不等价实验 ........................................................................................... 5 实验二――赌场资金效应实验 ....................................................................................................... 6 实验三――沉没成本效应实验 ....................................................................................................... 8 4.3
过度自信 ........................................................................................................................ 9 4.3.1
概况 ............................................................................................................................... 9 4.3.2
实验 ............................................................................................................................... 9 实验一――打折和邮购返券 ........................................................................................................... 9 实验二――创业 ............................................................................................................................. 10 5 实习心得体会 ......................................................................................................................... 12 6 教师评语 ................................................................................................................................. 13
行为金融学实习报告
1 实习的目的 通过行为金融学实习,让我们增加了对行为金融学的了解,同时对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成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通过不同的心理账户和过度自信的案例分析,熟悉理论发展,感受消费者决策时的自身心理变化。所学的基础知识应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深化所学知识,有利于今后更好的实践,并从中了解了自身的不足。 2 实习的时间 日(15周)――日(16周) 3 实习的地点 2号教学楼003金融实验室 4 实习内容 4.1 A、H股溢价问题 4.1.1A股与H股的价差能说明内地和中国香港地区市场中有一个市场不是有效的吗?为什么? 不能认为内地或香港市场不是有效的。有效市场假说认为,证券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所有相关的信息,资本市场相对于这个信息集是有效的,任何人根据这个信息集进行交易都无法获得经济利润。“有效市场假说”实际上意味着“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世上没有唾手可得之物。在一个正常的有效率的市场上,每个人都别指望发意外之财,所以我们花时间去看路上是否有钱好拣是不明智的,我们费心去分析股票的价值也是无益的,它白费我们的心思。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A股市场还是H股市场都无法满足上述前提,所以它们两个市场没有一个市场是完全有效的,但是由于H股市场发展更成熟,市场竞争更充分,反映的信息更加及时有效,投资者更加理性,所以H股市场比A股市场会更加有效。 4.1.2你认为导致A 、H股价差的原因有哪些? (1)流动性差异 流动性是股票市场的灵魂所在,如果说资产能以合理价格、低廉成本快速顺3
行为金融学实习报告 利成交,那么这种资产就是富有流动性的。在富有流动性的市场上,较低的成本使得交易行为更容易实现,而在流动性差的市场上,投资者因为要付出更高的交易成本,因此更期望有更低价格或者更高收益率。H股市场上投资标的丰富,投资者选择范围广,而A股市场投资者大多数只能买卖A股,加上A股市场的投资者更偏好短期投机,赚取波动差价,交易更为频繁。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A股比H股有更好的流动性。根据流动性差异理论,H股由于流动性相对较差,投资者需要承担额外的交易成本,会期望更高的收益率或者更低的买入价格来补偿由于流动性差异造成的额外成本,这种要求导致了H股市场的股价比A股市场对应标的的股价要低。 (2)需求差异e 经济学理论中,需求弹性是指商品需求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A股和H股由于市场背景的差异,在需求弹性方面也有明显的不同。香港市场发展成熟,拥有较多的投资标的,投资者可以选择H股、B股、红筹股或者其他标的,其他标的对H股的替代性较强,这使得H股的需求弹性较大。由于投资者基本只能选择A股投资,其他的标的和资本流动均受限,加上散户为主、投机浓厚和羊群效应等特征使得A股市场的股价可能拥有更高的估值,投资者更偏好这种投机浓厚的A股,因此A股需求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相对没那么敏感。 (3)信息不对称 现代金融市场中,信息与资产价格拥有高度相关性。完全竞争的完美市场中,市场参与者可获得的信息是一样的,但在实际中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社会成员间信息存在明显不对称。这种信息不对称反映在交易上,意味着占有信息优势的交易方更容易做出有利选择,因此投资者对相同的资产做出的交易价格会存在差异,从而导致A股和H股市场中存在股价差异现象。从地理位置和监管角度来看,H股投资者和交叉上市公司处于不同地域和监管环境下,其对公司信息和股市环境等信息的获取难度较大,此外,语言和会计处理上的差异也使得H股投资者比A股投资者在获取信息上可能付出更多成本。这导致H股投资者为了弥补额外的信息成本,只愿意接受较低的价格,就造成了H股折价现象。 (4)风险偏好差异 风险偏好差异理论认为,市场中投资者拥有不同的风险偏好,因此他们对风险溢价补偿也有差异。由于理性程度和预期收益的不同,A股市场和H股市场的投资者拥有不同的风险偏好。 从投资者理性角度来看,发展成熟的H股市场上投资者更为理性,他们侧重于公司的基本面和盈利能力,在中长期的持有过程中要求公司有较强的分红能力,所以理性投资者倾向稳健投资,风险偏好较低。而非理性投资者更关注股价波动4
行为金融学实习报告 带来的短期收益。A股市场中,因为散户占比高,羊群效应明显,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往往跟风,而忽视企业的基本盈利和未来发展情况。短线交易中体现出来的是A股市场投资者的高风险偏好。 (5)交易机制差异 (6)行业差异 4.1.3随着深港通的发展,两个市场会有趋同的有效性发展吗?AH的溢价会消失吗?为什么? 随着深港通的发展,两个市场会有趋同的有效性发展,但是AH股的溢价并不会消失。AH股价差的根源,是因为两地市场的投资者在风险偏好和投资理念上有很大差距。内地市场的投资者主要由散户构成,比较情绪化,而香港市场则由机构投资者主导,更加理性和注重价值投资。尽管同一个公司的A股和H股是同股同权,理论上内在价值应该趋同,但由于两边的股票并不能自由流动和互相替代,套利机制不存在,所以AH股价差才会长期存在,即使在沪港通推出之后。深港通的推出应该无法消除两地价差,但长期来看,因为两边的投资者都有了更多选择,肯定会有助于缩小两地价差。 4.2 心理账户 4.2.1概况 芝加哥大学行为科学教授萨勒(Richard. Thaler)提出的心理账户(Mental Accounting)的概念:个人和家庭在进行评估、追述经济活动时有一系列认知上的反应,通俗点来说就是人的头脑里有一种心理账户,人们把实际上客观等价的支出或者收益在心理上却划分到不同的账户中。心理账户的存在影响着人们以不同的态度对待不同的支出和收益,从而做出不同的决策和行为。 4.2.2实验 实验一――成本与损失的不等价实验 第一、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观察人们对于成本与损失的不同态度及此实验有什么影响和作用。
包含总结汇报、外语学习、计划方案、党团工作、农林牧渔、经管营销、表格模板、初中教育、工程科技、资格考试、高中教育、高等教育以及行为金融学实验报告(A股H股溢价分析,心理账户,过度自信)等内容。本文共3页
相关内容搜索《市场有效性之争_有效市场假说和行为金融理论》
市场有效性之争_有效市场假说和行为金融理论
2009年6月大众商务No.6,2009(总第102期)(Cumulatively,NO.102)PopularBusiness市场有效性之争———有效市场假说和行为金融理论陈林艳(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23)【摘 要】有效市场假设(EMH)是现代金融学的两大基石之一。EMH从提出至今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主导着证券市场理论研究,但同时也存在着相当一部分实证研究的结果对有效市场假说提出了质疑,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来,与有效市场假说相矛盾的实证研究不断涌现。于是,行为金融学应运而生,对EMH无法解释的异象作出解释。但解释是否合理,EMH的支持者对此进行了反驳,市场是否有效仍是争论的重点。【关键词】有效市场假说(EMH);理性人假设;行为金融理论中图分类号:F1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9)06-0116-02有效市场假说(EMH)是现代金融学的两大基石之一。这一假说指出,如果证券价格能够迅速充分地反映所有有关证券价格的信息,则证券价格变化就是完全随机的,投资者不可能利用某些分析模式和相关信息始终如一地在证券市场上获取超额利润。根据证券价格对信息反映的程度的不同,有效市场分为弱式有效、半强式有效和强式有效。或道听途说等途径形成的。当彼此交流信息时,人们夸大他们认为真的观点,而淡化其他大量的详细内容,从而误导听众,而且人们也习惯和其他人的判断和行为一致,。最后,关于套利,,它的有,因;即使存在完全替代资产,套利者也(etal1990)以及自身心理偏见的影响,套利。套利是有风险的。,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来,与有效市场假说相矛盾的实证研究不断涌现,如小公司现象与规模现象、期间效应、反向投资策略等等。行为金融从人们决策时的实际心理活动研究入手讨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行为,其投资决策模型是建立在对人们投资决策时的心理因素的假设的基础上的(当然这些关于投资者心理因素的假设是建立在心理学实证研究结果基础上的)。行为金融理论发现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常常表现出过分自信(overconfidence)、非贝叶斯预测(Non-Bayesianforecasting)、回避损失(lossaversion)和“心理”会计(mentalaccounting)、心理定式(framing)、减少后悔,推卸责任等一些心理特点,其对证券市场的异象作出解释。3.1对证券交易行为与主动性投资管理的解释如果市场上所有的投资者都是理性的,而且这种理性已经成为公共信息,则证券市场上将不会有交易行为。因为理性的投资者是不会与同样理性的投资者进行交易的(简单地说,既然他要买,我为什么要卖呢?)。事实上,正是不同投资者对同样的信息给予不同的解释,并且各自都更相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才会形成大量的证券交易和主动性投资管理。1987年,标准普尔500公司股票的全球交易成本达到这些公司年利润总额的17.8%,而这些交易主要是由机构投资者完成的。同时,每年有大量的投资基金人事主动性投资管理,但其中经营业绩高于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基金却为数不多。行为金融理论认为,这些现象恰恰说明了投资者并不是真正理性的,他们总是过分高估自身的能力。3.2对反向投资策略的解释一些研究结果显示通过采取反向投资策略可以取得超额投资收益。行为金融理论认为,这种现象是由人们预测时的心理偏差造成的。企业的未来收益状况的预测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虽然我们很难指出怎样才能较为可靠地预测企业的未来,但至少仅根据企业近期表现和经验进行预测是不充分的。但在实际投资决策中,许多投资者恰恰是过分注重证券发行者(股份公司)的近期表现,仅仅根据的近期表现对其未来做出预测,对近期业绩较差的企业的未来的预测过分悲观,对近期表现较好的企业的未来的预测过分乐观,从而造成预测的系统性偏差,为实行反向投资策略提供了可能。尽管效率市场的支持者认为反向投资策略所指出的异常应该解释为投资的风险报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超额收益,但行为财务的支持者认为实证研究并不能发现相应的风险因素。1有效市场假说的基本假设———期的假设完全理性意味着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主体的所有信息来做出合理决策;同时,种可能性都考虑到。准确的说,,,。在不确定条件下,,他们追求方差/均值的有效性。1.1以无偏的方式设定其主观概率奥斯本认为投资者是根据他们的期望价值或收益率来估计股票的。而期望价值是可能的收益率的概率的加权平均值。所以,在奥斯本定义的理性中,投资者是以无偏的方式设定其主观概率的。1.2风险回避马克维茨结合奥斯本的期望收益率分布,以其方差为度量,用以度量资产组合,得出投资者选择有效边界的风险和标准差给定水平上期望收益率最高的资产组合这个合意的结论。因此,投资者在他的定义上的理性是风险回避的。Sharp把EMH和马克维茨的假定结合起来,建立了一个以一般均衡框架中的理性预期为基础的投资行为模型CAPM。有效市场假设无疑是成功的,它从提出至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主导着证券市场理论研究领域,成为现代金融学两大基石之一。但作为一个理论,其假设基础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对投资者都是理性的假设很难成立。若投资者都是理性的且这种理性已成为公开信息时,证券市场将不会有交易,因为理性投资者是不会和同样的理性投资者做交易的。心理学家早已指出人类的认知源泉是有限的,每个人的时间、注意力、记忆力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等是有限的、不同的;人们在好心情时往往判断也乐观,坏心情时判断就悲观。对自己可获得的信息人们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处理加工后再决策,整个决策过程与人的心理活动息息相关。所以可以断定人的决策过程是不完美的。就是说现实的投资者是有限理性的,是具有某种情绪的(sentiment),是“(naive-investor)。正是人们对同样信天真的投资者”息的不同理解,并且都相信自己的判断力,即人们评价证券时是带有个人偏见的,决策过程影响决策的结果,证券的价格必然不能总是反映其基本价值,因此才形成大量的证券交易和主动性投资管理。其次,人们共同受到类似因素的诱导,会有同样的偏见。由于认知是一个逐渐更新的过程,在许多情况下偏见会减少但不会消失。对某一证券价值的评价人们很多时候是通过媒体、和朋友交流、听专家的意见作者简介:陈林艳(1982—)女,湖南茶陵人,硕士,研究方向:财务管理3行为金融理论对股市异象的解释2有效市场假说的局限1163.3公司股票报酬之谜研究表明,美国自1926年至20世纪90年代初,公司股票的总收益与无风险收益之差约为7%,而同期公司长期债券的这一收益仅为1%。生后股票市场上价格反应不足现象与反应过度现象出现频率接近,正好说明价格变化是随机的。4.3有效市场假说的赞成者认为有关异常收益事实上仍是对额外风险(尽管这一风险一时还难以确定)的补偿公司股票的风险报酬与公司长期债券的风险报酬之间如此大的差异是否真正反映了二者的风险程度的差异引起了许多学者的怀疑,Mehra和Prescott首先于1985年正式提出了这一疑问。Benartzi和Thaler(1993)给出了关于这一谜团的行为财务的解释:这是由于投资者对投资损失的回避心理(lossaversion)和对收益与损失的心理会计计量(mentalac2counting)的结果。回避损失的心理导致一单位投资损失带来的效用减少是同一单位收益带来的效用增加的两倍;心理会计导致投资者心目中一个风险投资项目的风险大小取决于其评估风险状况的频繁程度。比如,如果一个投资者每天检查他的投资组合的价值,由于股票价格每日升降的可能性各占一半,而投资损失对投资者的效用的影响两倍于投资收益,这会使投资者感到股票投资风险很高,很不可取。相反,如果另一个投资者买完股票后20年置之不理,则他几乎不会感受到价格下跌(投资损失)的影响,从而会觉得股票投资的风险很低,是一项很吸引人的投资。Benartzi和Thaler根据这一思路进一步分析得出结论:如果让企业债券和公司股票对投资者具有同样的吸引力,那么股票投资者需要一年评估一次股票的价值。因此,他们认为由于投资者过分频繁地评估手中股票的价值,使股票投资的心理风险大大增/news/3751AFA51BF745D9.html加,从而不能正确认识股票投资的真正风险的大小,对股票投资要求过高的投资回报(或对企业债券投资要求了过低的投资回报)。,,在以下几个方面(Fama,):4.1市场异常现象,但这些解释者仅适用于某种或某几种市场异常现象,对不同的市场异常现象往往需要不同的行为假设和不同的模型进行解释,缺乏一种能够普遍地解释各类市场异常现象的理论或模型。与此相反,有效市场假说通过股票价格的随机游走普遍地解释了各种异常现象(有效市场认为那些市场异常只不过是对价格变化的偶然偏离(chance),价格的过度反应和远期回调恰恰可以认为是围绕价格变化趋势的一种波动)。4.2实证研究结果的支持问题赞成有效市场假说者认为,尽管行为财务较好地解释了市场对股票价格的过度反应等现象,但综合考察所有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某事件发比如,Fama和French()运用套利定价模型(APT)对公司规模或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之比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收益率较高的股票对应于较高的?值(因素系数)。他们认为,尽管公司规模或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之比并不是市场风险因素,但它们可能反映了某些更基本的风险因素,因此,风险与收益是对称的,有效市场假说是成立的。4.4有效市场假说的支持者认为所谓“异常的超额收益”与对正常收益的计量方法有很大关系,不同的计量方法可以导致“超额收益”的出现与消失,因此,是否存在长期超额收益本身也是不可靠的在研究市场效率问题时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是所谓的“坏模型”(badmodel)问题。“坏模型”问题有两层含义:一是任何一个资产定价模型都仅仅是一个模型,它不一定能够完全准确地描述投资者的期望收益;二是即使存在一个能够完全描述投资者期望收益的资产定价模型,。按照某种”,如果对模型或参数进行某些调整(),则原先的“异常收益。因此异常收益”本身就是脆,但迄今为,行为的解释。行为金融理论是第一个较为系统地对有效市场假说提出挑战并能够有效地解释证券市场价格异常的理论。行为金融理论以心理学对人类决策心理的研究成果为依据,以人们的实际决策心理为出发点讨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对证券价格变化的影响。它注重人类决策心理的多样化,突破了经典现代金融理论只注重最优决策模型,简单地认为理性投资决策模型就是决定证券市场价格变化的实际投资决策模型的假设。这一理论使人们对证券市场价格行为的研究由研究“人们应该怎样做出投资决策”进入到研究“人们实际上是怎样进行投资决策的”领域。使这方面的研究更加多样化,也更加接近实际。因此,尽管行为金融理论还存在着诸多不足(正如有效市场假说对其所做的种种批评所指出的那样),尽管有效市场假说可能依然是对证券市场价格变化的最好描述,但行为金融的研究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而有效市场假说与行为金融理论的争论也必然会使证券理论、金融理论的研究取得更多的成果。4EMH支持者对行为金融解释的质疑(上接第115页)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应纳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5.83ⅹ(7%+3%)=0.58(元)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税=200÷(1+3%)-0.58-120-40=33.59(元)应纳企业所得税=33.59ⅹ25%=8.40(元)方案四,销售折扣增值税应纳增值税=200÷(1+3%)ⅹ3%=5.83(元)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应纳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5.83ⅹ(7%+3%)=0.58(元)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200÷(1+3%)-0.58-(120+40)=33.59(元)应纳企业所得税=33.59ⅹ25%=8.40(元)在不同的促销方式下,一般纳税人的税后净收益是不同的:方案一的税后净收益=240-180ⅹ(1+17%)-4.27-0.43-6.17=18.53(元);方案二的税后净收益=300-180ⅹ(1+17%)-36ⅹ(1+17%)-15.59-1.6-9.7=20.39(元);方案三的税后净收益=300-180ⅹ(1+17%)-60-12.99-1.3-3.78=11.33(元);方案四的税后净收3企业促销方式的选择益=300-180ⅹ(1+17%)-60-12.99-1.3-3.78=11.33(元)。税后净收益的大小为:方案二>方案一>方案三=方案四,选择方案二买一赠一方式促销更合算。小规模纳税人的税后净收益为:方案一的税后净收益=160-4.66-0.47-8.72-120=26.15(元);方案二的税后净收益=200-6.99-0.7-12.37-120-24=35.94(元);方案三的税后净收益=200-5.83-0.58-8.4-120-40=25.19(元);方案四的税后净收益=200-5.83-0.58-8.4-120-40=25.19(元)。税后净收益的大小为:方案二>方案一>方案三=方案四,选择方案二即买一赠一更有利。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相同的商品售价,相同的让利额,对于商家来说税负和净利润却大不相同。另外,不同的促销方式对不同的纳税人来说税后利润也是不一样的。因此,企业在做出每一项经营决策之前要进行相关的税收筹划并进行综合考虑,以便降低税收负担,获取最大的经营效益。参考文献:[1]刘重阳.论企业销售方面的税收筹划[L].时代经贸(中旬刊),8.[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117本文由()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免费下载文档:投资:心理比技术更重要——行为金融学 - 简书
投资:心理比技术更重要——行为金融学
作者:唐捷(青豆)
芝士会成员
中国注册会计师
曾在四大做过审计狗
去中亚地区干过石油并购
目前就职于一家人民币跨境私募股权基金
股市如赌场,大多数人输都输在心理,与技术无关。先来看两个非常简单的游戏。
STEP1:先进行一次抽签,你有1/3的概率中奖。
STEP2:如果你很幸运的中奖,你有两个选择:A. 直接获得¥3000;B.再抽一签,60%的概率获得¥5500,40%的概率分文不取。
问题:假设你要在第一次抽签前就做出选择,你选A还是B?
选择C:1/3的概率中奖3,000元,2/3的概率不中奖。
选择D:20%的概率中奖5500元,80%概率不中奖。
简单乘下概率
A和C的预期收入都是1000元
B和D则是1100元
B和D显然高于A和C
然而很多人两次选择并不一致
看起来,人们在决策时未必会理性计算,所以要如何解释上述选择呢?强调理性人假设的传统经济学无法解释这个问题,来看看新兴学科行为金融学是怎么说的。一、行为金融学简介行为金融学是金融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学科相交叉的边缘学科,力图揭示金融市场的非理性行为和决策规律。
行为金融理论认为,证券的市场价格并不只由证券内在价值所决定,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投资者主体行为的影响。即投资者心理与行为对证券市场的价格决定及其变动具有重大影响。1. 行为金融学与传统金融学视角对比核心的差异:传统金融学认为人是理性的,而行为金融学认为人是“normal”的。什么叫Normal?“正常人”的金融行为,做出的决策常常是非理性的(Irrational)和欠佳(Suboptimal)的。传统金融学基于新古典经济学(neoclassical),是建立在众多假设之上的,比如个体被假设为风险厌恶、自利的效用最大化者等等。看似人们大都符合风险厌恶这一特性,然而购买彩票的时候没有人会计算风险和回报是不是成正比,却依然会购买,这是很明显的偏好风险行为。而行为金融学的一切理论基于观测,规避了上述理想化的假设。
理性人我们所学的传统金融学基于理性人(Rational Economic Man)假说,然而事实上我们却很难在现实中找到一个“理性人”:理性人的行为,会量化考虑每个决定能带来的效用(utility),例如用贝叶斯方程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然而人的认知是有局限的,即便会使用上述计算,也无法考虑全所有因素。举个栗子:老王赚的钱太多,除了房产、股票、理财等等都已经有了足够多的投资,多出来的钱就准备投到债券里去以降低风险。于是他找到了银行,银行柜员向其推荐了一款债券产品,老王觉得收益率可以接受,又反复询问了债券是否有政府背书,柜员也进行了确认。于是老王将其这个月多赚的10万块钱投资于这款产品。问:老王的投资是否理性?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老王没有比较同类产品,也没有量化衡量政府背书后这款债券的风险,无法判断它是否对老王而言是最优的。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人们的认知是有限的,所以理性也是有限的(Bounded Rationality) 。鉴于上述现实,这门行为金融学应运而生。2. 行为金融学研究的目的和问题行为金融学想要研究的是为了解释个体投资者和整体市场的种种行为,去修正或适应,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成果(赚更多的钱)。然而,完全理解人们的行为是永远不可能的,因为人们的行为无法用“统一的理论”(unifying theory)去预测。预测经济行为比预测天气更难,因为构成气候系统的“分子”的运行是符合物理定律的,而构成经济体的每一个个体则非常复杂,他们的行为受其他人的影响,甚至也会受到“预测”的影响。二、常见行为偏差1. 认知错误(Cognitive Errors)和情感偏误(Emotional Biases)认知错误通常由以下原因引起:不了解统计分析手段、信息处理出错、推理错误、记忆错误等。这些错误通常是可以被纠正或减轻的,比如说学习训练统计手段,或者获取更多信息。情感偏误则相反,它们与有意识的思考无关,而是出于感觉、冲动甚至本能,显然,这很难被纠正。许多行为偏差即是认知上的又是情感上的,在这种时候我们通常只能减轻认知错误的部分。2. 认知错误(Cognitive Errors)认知错误共有5种“信念忠诚”偏差(belief perseverance)。即坚持先前决定的欲望,以及4种“处理误差”(processing errors),即信息分析过程出错。1) 保守偏差投资者很理性的形成了一个观点,但是无法根据新信息来更新观点。老王花了半个多月分析了当前的经济形势,咨询了各地专家,判断经济即将反转,于是决定多配置周期性强的股票。过了两天,金融大亨飞侠告诉老王内幕消息,央行即将紧缩货币。 老王觉得不是啥大事儿,就去度假了。分析:老王坚持自己的分析和判断,没有考虑新信息(央行紧缩政策)的影响。如果用贝叶斯方程计算,经济立即反转的概率可能会因央行的打击而降低。2) 证实性偏差(Confirmation Bias)投资人会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去寻找或者扭曲某些信息。这种偏差非常常见,投资人在做出一笔投资后,总是会在市场上寻找利好这笔投资的消息,并且忽视或者轻视利空的消息。3) 控制错觉偏差(Illusion of control bias)投资人会认为自己能控制或影响投资结果,但事实上并不一定。常见的案例就是散户们总是频繁的交易,认为自己能控制每次交易的结果;散户们也不进行分散投资,因为他们过分相信自己的判断。4) 事后聪明偏差(Hindsight Bias)顾名思义,投资人选择性记忆,只记得自己正确的观点,而忘了错误的部分。于是经常会说“我早说应该……”所以,每当想说“我早说应该……”的时候,先问问自己,是否真的记得当初是怎么想的、怎么预测的。事后诸葛亮不仅要在投资中避免,生活中也毫无意义。5) 锚定和调整偏差(Anchoring and Adjustment Bias)船靠岸抛锚,从此再大的风浪,船也只会围绕自己的锚运动。投资人也一样,一旦做出了一个决策,之后的调整可能都不会离这个决策太远,但很可能,这个决策本身就是错的。所以面对新信息,要抛开原来的决策重新判断。6) 心理账户偏差(Mental Accounting Bias)人们总是在心理给自己的钱分账户:比如工资和奖金是两种钱,投资和储蓄需求也不一样。比如说有人工资投资于理财,奖金投于股票。这看上去没什么错,但从整个资产组合来看,未必是最优的,因为投资各项资产的比例不是按照整体来考虑,而是按照心里的账户分类来考虑。7) 其他偏差框定偏差(Framing Bias),指的是投资者对于一个问题,用不同的方式、角度或者顺序问,会得到不同的答案。易获得性偏差(Availability Bias),人们总是倾向于选用最容易获得的信息来作为判断依据。选择性偏差(Representativeness Bias), 人们常常根据自己对特定事件的代表性观点,来估计某些事件发生的概率。3. 情绪性偏差(Emotional Biases)情绪性偏差不仅仅只在投资中出现,大多贯穿于我们的生活。1) 损失厌恶偏差(Loss Aversion Bias)为什么讨厌损失是一种偏差?学过经济学都知道,经济学中的假设人们是风险厌恶的(Risk Aversion),风险指的是波动,偏离预期,统计学中用标准差表示。预期赚10%,波动到15%也叫风险,可谁会讨厌多赚?事实上,人们只是讨厌亏损罢了。这导致了什么?为了避免割肉的“疼痛”,长期持有亏损的股票;为了让账面看上去盈利,拼命补仓降低成本。2) 过分自信偏差(Overconfidence Bias)人们常常觉得自己的预测能力很强,同事,人们在事情成功的时候把功劳归于自己,在事情失败的时候把错误归于环境或他人。这种心理偏差会导致投资者低估风险、高估回报,并且降低投资分散性。3) 自控偏差(Self-control Bias)指的是投资者自律能力差,喜欢短期的快感忘记了长期目标。4) 现状偏见(Status Quo Bias)安于现状,害怕改变。这是为什么有些投资人持有的投资组合之前赚了很多钱,之后即便资产状况全都变了,他也不愿意换。5) 禀赋偏误(Endowment Bias)人们常常感觉一项资产是特殊的、有价值的仅仅是因为他已经拥有该资产,这将导致其低估持有资产的风险。6) 后悔厌恶偏差(Regret-aversion Bias)指当人们做出错误的决策时,会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痛苦。为了避免后悔,投资者常常做出一些非理性行为,如:投资者有强烈的从众心理,倾向于购买大家追涨的股票,因为当考虑到大量投资者也在同一投资上遭受损失时,投资者后悔的情绪会有所降低。假设有一个人,他一直以来上下班都走同一条路。有一天他决定换条新的路线,结果不幸遇到了交通事故,尽管事实上两条路线遇到交通事故的概率是一样的,但是他仍然会后悔:“早知道如此,我就走原来的路线了。”很显然后悔厌恶会影响人们的决策。后悔厌恶会使人们墨守成规,以使后悔达到最小化。三、你是哪一类投资者?接下来我们将根据大家的行为模式来分类,分类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更清楚的了解自己会存在哪些上述偏差。行为金融学发展过程中有多种分类模型,以下我们采用最新的Pompian Behavioral Model。
首先,先判断自己是主动管理型投资人,还是被动管理型投资人。简单说,主动管理型投资人通常会自己分析投资,自己挑选具体的基金、股票、债券等;被动型投资人则通常接受他人的投资建议,将钱交给他人管理,或者购买被动管理类的品种,如指数型基金等。其次,衡量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高低,这个比较难量化,只能自己估计在群体中的位置。现在我们得到4种类型的组合:
风险承受能力低-被动型:
被动保护者(Passive Preserver)简称PP
风险承受能力高-被动型:
友好跟随者(Friendly Follower)简称FF
风险承受能力低-主动型:
独立个体(Independent Individual)简称II
风险承受能力高-主动型:
Active Accumulator 简称AA
(四种投资者类型)
这四种类型的风险承受能力PP总的来说,PP和AA,也就是最保守的和最激进的,通常投资决策都是情绪化驱动的;FF和II则是由认知驱动的。
PP常见偏差:
禀赋偏差(自己有的就是好的),损失延误,现状偏差、后悔厌恶偏差(不想改变),心理账户偏差,锚定和调整偏差。
FF常见偏差:
后悔厌恶偏差、易获得性偏差、事后聪明偏差等
II常见偏差:
过分自信、自我归功,证实性偏差(找证据支持自己),选择性偏差(只想到自己对的观点)
AA常见偏差:
过分自信、自律偏差、控制幻觉。
结 语我们尝试分析了各种类型投资人的常见投资偏差,很多人觉得可以照此改变投资风格,避免入坑。然而,这么做可能并不会很有效,因为与生俱来的性格并不那么容易改变,情绪性偏差更是难以察觉。行为金融学更多的意义是,让专业人士(理财顾问、基金经理、私人银行等等)充分了解你的行为习惯,投资偏好以及风险承受能力,为你量身定制更合适的资产组合。
芝士会社群官方简书号。
以知识分享、资源共享为核心的强关系社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ccounting cycle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