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战舰驱逐舰主炮炮会向双联装155毫米口径演进吗

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 半只青蛙评论集 第272章伪装成战列舰的驱逐舰 历史军事,大家读书院 - 网络文学门户
-& 半只青蛙评论集 第272章伪装成战列舰的驱逐舰
| 『&提示:本系统支持键盘左右方向键[←][→]翻页&』
半只青蛙评论集 第272章伪装成战列舰的驱逐舰
&&&&挪威人布置在纳尔维克的炮台,就象他们布置在奥斯陆的炮台一般的古老。这些年龄接近四十岁的“爷爷炮台”,在新锐十六英寸的巨炮面前,完全就是小孩子的玩具,已经开到纳尔维克港外海的沙恩姐妹舰,同时扬起炮口,打出数个齐射,只用了几分钟的时间,就将这些炮台推毁殆尽。&&&&“德国人来了!”&&&&听到炮声,附近军营里其余英国士兵也从帐篷里跑了出来,一起用微带惊恐的表情看着正在被炮击的海峡两岸炮台方向。&&&&包括乔克中尉在内,所有人心里都在想:&&&&“德**舰来了,我们的海军在哪?”&&&&皇家海军在哪?&&&&因为一个不好意思说出来的理由,皇家海军正在距离纳尔维克港约两百公里外海“慢慢地爬”。尽管纳尔维克现在是英国海军的主场,但在解决夜战索敌查敌和精确的射击问题前,皇家海军根本就没有勇气在天黑前赶至纳尔维克救援,甚至连派出驱逐舰队展开夜袭的勇气都没有。&&&&其原因,是卑尔根之战,德国海军掌控战场全局的那一幕,给英国人留下的阴影实在太深了。而现在的皇家海军,手中的本钱已所剩无几,此番出战,完全是国内的压力逼迫的,但在出击前,已官复原职的托维司令,说什么也不肯再拿他手中所剩无几的战舰再进行任何的冒险行动。&&&&在纳尔维克外海,林汉和汉娜融合联手,以最大距离感知了一下,结果却发现英国舰队就在二百公里外的海上徘徊,却不肯定继续前进一步。不仅如此,为了防止被德国舰队象上一次一般地偷袭,他们在周围也准备了大量的小型舰只铺散开来帮助索敌。&&&&英国人在进入纳尔维克的通道前布下了大片的水雷阵,仅留了两条隐密的通道。但舰魂这种不科学的存在无耻参予了战争之后,英国人的水雷阵就象摆在秃子头上的虱子一般的可笑。&&&&沙恩姐妹利用射程的巨大优势,打出十余轮齐射,彻底摧毁了海峡入口两岸的老旧炮台后,随行的两艘布雷舰在林汉的指引下,通过通道进入英国人先前布下的水雷阵。&&&&按计划,德国海军今晚会在纳尔维克港虚晃一枪,借助炮击港口吸引皇家海军过来进行决战。既然皇家海军不愿意上勾主动过来送死,让德国海军就自己主动去找他们。&&&&不过在舰队西行暂停纳尔维克之前,德国海军还要做一件事,那就是借助舰炮摧毁英军布置在纳尔维克港口附近的最后一座雷达站,以为明天的行动扫除最后的障碍。&&&&摧毁了海峡两边的炮台后,林汉将核心转移到一艘驱驱逐舰上,然后身后跟着三艘驱逐舰,穿面前布满水雷的航道,进入纳尔维克港。&&&&纳尔维克并不是一个位于突出海岸线的海港,反而是一个凹陷在两岸峡谷内的内陆港口,也称得上是地理位置很好的天然良港。&&&&从入口到内陆的港口,还有长达数十公里的水道,英国人在水道的一些隐秘的拐角处埋伏了少量的鱼雷艇, 同时设置了岸基鱼雷发射器,这些布置都象他们设在外面的水雷一般,全被林汉和汉娜感知得清清楚楚。&&&&1935年《英德海军条约》签订后,重建的德国海军的驱逐舰,主炮口径通常都是使用128毫米/45倍径的高平两用炮,这种火炮反雷击,防空效果都极佳。不过也有少量例外的驱逐舰安装了新研制的155毫米/50倍径的重型舰炮。&&&&林汉所暂时寄灵的Z44型的驱逐舰就是这个类型。&&&&155毫米的舰炮是历史上德国从未出现过的全新口径,而且这个口径的火炮,不但在海军中取代了原有的150毫米舰炮,在陆军中同样也是现役陆的大口径加榴炮的口径类型。希特勒上台后,无论汉娜还是汉娜,都对德国现有的150毫米口径的重炮严重不满。&&&&汉娜和希特勒都拥有浓重的大口径炮情节,对比一下同期的德国的对手,苏联这个级别的火炮口径是152毫米,英国差不多也是这个口径,法国和美国都是155毫米,只有德国的口径最小。无法忍受管子口径比对手低的希特勒在上台后,一方勒令军部门重新研制新型的更大口径的155毫米火炮,另一方面则千方百计地“处理”掉旧有老式的150毫米重炮——后来旧有的150毫米的重炮大量地卖到中国去就是极好的例子。&&&&希特勒上台时,德国总共拥有约六百余门一战时留下来的旧炮,然而到1939年十月开战时,德国全国也只剩下二百多门150的旧炮。德军中六英寸级别的主力火炮,这时都已经被新研制的155毫米火炮所代替。而陆军六英寸火炮的变革同样也影响到了海军,除了被鱼雷打烂舰首的纽伦堡号轻巡洋舰外,德国海军的装备六英寸级别火炮的驱逐舰也都被换成了155毫米而不是传统的150毫米。&&&&1932年希特勒上台时,从魏玛共和国手中,继承了十二艘800吨级的驱逐舰。这些驱逐舰吨位小,航程短,无论是汉娜还是希特勒都很不满意。&&&&1933年起,德国就开始秘密研制新式的驱逐舰。身为穿越者和舰灵,汉娜深知驱逐舰大型化是历史发展的方向。希特勒重新军备,重建海军时,在她的强烈要求下,海军新下水的驱逐舰,就直接定位在1500吨级左右,而其主炮口径,也放弃了传统的105炮而换之以新研制中的128炮。&&&&1934年,德国海军宣布新型驱逐舰的造舰计划,称将建造新型驱逐舰16艘,该舰排水吨位直接定位在1600吨级别,编号定为Z1~Z16。&&&&德国海军原先的设计是,是在该级别的驱逐舰上堆积了5门128毫米炮,两座双联装40毫米博福斯高炮,两座30毫米加特林机关炮,此外还有四联鱼雷发射管两座。&&&&但该型设计并不成功,主要原因是火炮堆积过多导致重心过高,以行动装置设计过于复杂易出故障。&&&&该舰前主炮为2+1配制,一座双联128毫米海炮加一座单管炮,后部再安装两门128单管炮。&&&&该型驱逐舰在建成四艘后,汉娜下令舰上增加数门博福斯高炮,结果海试中发现重心过高的问题更加严重。全衡利弊后,汉娜下令拆除了尾部一门128毫米炮换之以一座双联40毫米高炮以增强防空火力的同时降低重心,还在建造中的其余四艘驱逐舰做出相应的改进。&&&&由于这个型号只是试水之作,并不成功,所以该型号驱逐舰只造到Z8就停止建造。从Z9之后的四艘驱逐舰全部放弃建造换之改良型的ZII型驱逐舰。&&&&1935年时,新式的ZII型驱逐舰开始铺设骨,其是在ZI型的基础上进行放大和改良,标准吨位一口气增加到两千四百吨,主炮口径恢复为五门,火力布局和Z1早期型相似,但重心和航行稳定性和航程都大大提高,动力系统也进行了改进。由于使用了穿浪式的大前倾式舰首,该舰在极适应大西洋恶劣的海况。最初造好的四舰海试过后汉娜非常地满意,该型驱逐舰德国海军随后一气下了足足有十六艘的订单,其编号从Z9一直排到了Z24。&&&&而1936年,新式的ZIII型驱逐舰也开始建造,这个型号的驱逐舰则是防空型驱逐舰。该型结构布局和ZII型相差无几,只是再次将后主炮去除一门,换成双联的40毫米的博福斯高炮。该型号的驱逐舰德国海军开出了十二艘的订单,编号排到Z36,到1939年开战时已全部建好股役。汉娜带到纳尔维克的海军中,大多数是以这两个型号的驱逐舰为主。&&&&而ZIV型驱逐舰是德国海军走驱逐舰大型化路线,吨位继续膨胀的产物。该舰标准吨位一口气增加到了两千八百吨。其主力武器除了鱼雷外,还安装了5门155毫米50倍径火炮,其中前主炮是双联炮塔,其余3门炮分装在3个单联炮塔中。但同样的,因为重心过大的问题,航试时摇摆严重——主要是前主炮双联装设计过于地笨重。&&&&所只造第一艘下水后,余下的就放弃了这个设计。后续舰型取消了过度笨重的双联炮塔,全部改为四座单联装155毫米炮以降低重心。&&&&这个型号德国海军战前计划建造八艘,编号排到了Z44,战争爆发时这个型号的驱逐舰已造好六艘服役,到1940年二月时,余下的两艘也已完成。&&&&和历史同期相比,德国海军1934年后新下水的驱逐舰数量上要多了十四艘左右。林汉现在寄灵的,就是刚刚下水服役还不到半个月的编号为Z44的驱逐舰。&&&&跟着林汉进入纳尔维克水道的,皆是IV驱逐舰,这也是目前德国海军现役驱逐舰中火力最为强大的型号。&&&&这四艘驱逐舰在林汉的引导下,避过英国人布下的水雷阵,趁黑进入纳尔维克水道。而英国人事先布在水道两侧的炮台、炮兵阵地、隐蔽的鱼雷发射器,早在他们进入之前,就被沙恩姐妹舰上的406毫米主炮打出的爆破弹一一摧毁。&&&&四艘IV型驱逐舰如入无人这境般,一路顺顺畅畅地涌进水道,其间也不停地发炮,摧毁战列舰炮够不着的死角位置幸存的英军的火力观察哨,隐藏的小型鱼雷艇之类的小目标。在林汉的感知力的范围内,这些自为藏得很好的“小目标”根本就无所遁形。&&&&在纳尔维克弯曲的水道里,四舰一气前进了二十多公里这才停了下来,然后在某个较宽的水湾里拉成一线,四舰驱逐舰上共十六门155毫米的舰炮一齐转向东北方向。&&&&十余秒后,那座雷达站附近,正在观看远方炮击的英国士兵,突然听到了极刺耳的尖啸声正撕破夜空向他们迅速逼近&&&&“这是什么声音?是炮击!”&&&&被尖耳的尖啸刺激了的乔克中尉,本能地趴在了地上,从声音上判断,他听出这是六英寸左右炮弹的声音。&&&&纳尔维克地区交通很不方便,这座雷达最初设在这里纯是因为“贪图方便”。当时皇家海军还拥有挪威海的绝对制海权,架设雷达时英国人根本就没有想到德**舰会有胆量如此地深入纳尔维克水道对其海展开炮击。&&&&他所在的这座雷达站的位置,距离水道只有十五公里远,恰好在德国驱逐舰的打击范围内。&&&&趴在地上的乔克中尉,感觉到大地在剧烈地震动着,他的耳膜早就被不断地响起的轰鸣震得失去了听力。乔克中尉看到一团团的巨大的火光不断地在雷站附近绽放。大概有六到八门六英寸(大约相当于152毫米)左右的舰炮在朝这座雷达站开火。起初这些火炮瞄准方位偏离得较大,误差超过了两百米,但是对方的炮手象长了眼睛知道这儿的落点似的,第一波炮弹落下后不久,修正了射角之后炮弹就已将落点修正到了不足五十米的误差范围,而到了第三波炮击时,炸起的火光已将雷达站完全覆盖。&&&&三分钟后,炮击结束,雷达站连同边上巨大的天线探测罩,皆已被完全摧毁。正在雷达站中工作的雷达兵也是凶多吉少。&&&&乔克中尉因为距离较远,幸运地活了下来。目睹了炮击全部经过他的,判断出共有六门六英寸级别的火炮在朝这里射击。懂得一点炮兵知识的他,知道这种舰炮的射程大概在十五到二十公里之间,但是在黑夜里,在陌生的地点,德国人能打这么准,肯定附近埋伏着德国侦察兵在给他们提供校射数据。&&&&“该死的女表子!”&&&&炮击结束后,乔克中尉从地上一跃而起,他这才注意到,先前自己所在连队的军营,同样也遭受到了德国舰炮的精确打击,军营内的士兵死伤惨重。&&&&而他身边那些和他一起“观望”的二十多名英军士兵,由于位置较好,离雷达站较远,而德国人的炮打得太准,倒是幸运地逃走了一劫。&&&&“目标确认摧毁,全舰队转向,退出纳尔维克水道。”&&&&除掉了这个眼中钉后,林汉立刻下令四艘IV型驱逐舰退出纳尔维克港,和在港外主力舰队会合。而后林汉所在的Z44驱逐舰和少量舰只暂时留了下来,而汉娜则带德国海军除了的大部分主力舰队西进,准备连夜主动攻击正在两百公里外徘徊英国本土舰队。&&&&留在林汉身边的军舰共有五条,除了他自己所在的Z44号驱逐舰外,余下的两艘是一起跟来的纳尔维克的布雷舰,而两艘是临拆除了两门128毫米炮,进行特别改装的I型驱逐舰。&&&&在林汉的指引下,这两艘布雷舰在英国人为自己留出的进出水道里布下了水雷,借着英国人先前布下的水雷阵加上后来德军人的“补雷”,直接将纳尔维克水道完全锁死。&&&&这样一来,短时间内,就算岸上的英国人相趁德国海军和主力舰队决战的时候偷偷溜走,短时间内也不大可能了。&&&&那两艘拆除了前后各一门主炮的I型驱逐舰,取而代之的,是在原主炮的位置上,前后各安装了一座双联装,380毫米口火箭炮发射器。&&&&380毫米的火箭炮,是林汉这个穿越者开发出来的,丧心病狂历史上没有出现过的超大口火炮箭,原计划是可能出现的巷战进行“拆屋”准备的。纳尔维克之战前,德国海军将两艘I型驱逐舰拆除炮塔,在原有的位置上各安装了两座两联装的380毫米火箭炮上箭。&&&&这两艘I型驱逐舰是德国海军出击前临时的在船坞里改装的,他们接下来的任务只有一个:伪装成两艘沙恩级战列舰仍然在炮击纳尔维克的假像。&&&&在余下来到天亮前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两艘驱逐舰将留在纳尔维克外海,每隔数分钟,就朝岸上发射一枚380毫米的火箭弹。在颠簸的海上以军舰为平台发射火箭弹,以1940年的科技水平来说,这种火箭弹的命中率可响而止。不过林汉和汉娜也不指望他们能打中什么目标。他们的目的只是想借此让岸上的英军“听个响”而已。&&&&这些特制的380毫米的火箭弹弹头装药和沙恩姐妹舰的406毫米炮装药相近,爆火乍时声响有过之而无及。林汉正是要借助两舰发射的火箭弹,伪装成沙恩姐妹舰仍然停留在纳尔维克外海炮击港口的假像,以便今晚的袭击作战能够更加地顺利。&&&&仗着驱逐舰速度更快的优势,因为布雷而在纳尔维克外海多待了一个小时的林汉,很快在凌晨一点追上了先走一步的主力舰队。随后他将核心重新从Z44驱逐舰上转回了格奈森瑙号上。&&&&此时,在距德舰约一百六十公里外,约翰.托维率领的英国本土舰队,仍然以“不紧不慢”的速度,和德国舰队相近的方向驶来。照这个速度推断,天明之明他们就会到达纳尔维克外海。&&&&只是,在到达那儿之前,他们首先就会和正向他们扑来的德国舰队遭遇,然后再打一场英国最不想打的夜战。&&&&新的一周了,今天先更五千字,白天后再写新的加更,以补上上周日的欠更。R1152
更多精彩小说,欢迎访问大家读书院 http://www.dajiadu.net
本作品《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为私人收藏性质,所有作品的版权为原作者 半只青蛙 所有!任何人未经原作者同意不得将作品用于商业用途,否则后果自负。【装备】日本二战主力驱逐舰——吹雪级驱逐舰|【三海一核】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大学生在线()
【装备】日本二战主力驱逐舰——吹雪级驱逐舰
吹雪级驱逐舰
&&& 1922年(大正11年)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根据条约的规定,日美主力舰的比例是3:5,而此时,日本的假想敌就是美国。如果两国开战,日本海军主力舰数量上的处于劣势是肯定的事实。根据兰切斯特方程,要以战舰数量上6:10取得胜利,首先要在决战之前出动轻型水面舰艇将美国舰队实力大大削弱。作战方式上如果是美方处于进攻势态,那么在双方主力舰队交战之前有必要使用小型舰艇对其进行逐次削弱,有较大的航程、较好的适航性以及强大的鱼雷攻击能力的舰队驱逐舰很适合担当此任务。日本海军对此问题进行了专门研讨,结论是一战结束后建造的峰风级和其改进型的神风级驱逐舰无法完成这样的任务,因此日本海军十分重视舰队型驱逐舰的建造工作,并且采用质量上的优势政策,力图以质量上的优势弥补数量上的劣势。
1922年,日本海军军令部举行了关于华盛顿海军条约下的驱逐舰舰型规格会议,并且对于即将定购的新型驱逐舰很快有了如下结论:有强力的鱼雷攻击能力,最高航速能达到40节。有良好的适航性。在上述前提下减少吨位、体积。日本海军一直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造的两型驱逐舰使用的533mm口径鱼雷攻击能力并不满意,在1923年(大正12年)开工建造的睦月级驱逐舰上装备了当时最大的610mm口径鱼雷。
吹雪级驱逐舰
1924年,军令部正式提出理想型驱逐舰的具体标准:
  舰炮:使用127mm口径主炮×4(仰角45度),76mm口径高射炮×1;鱼雷:三联装610mm口径鱼雷发射管3座,备雷18条;配备有1号水雷、深弹投射器、声纳、扫雷具。
排水量:1900吨左右;最高航速:保有2/3燃料时39节;续航力:14节/4500海里(满载,必要时添加后备燃料能达到5000海里)
此项标准下达给舰政本部探讨其可行性,要求攻击能力倍于刚刚建造的睦月级,同时为了兼顾日本海军喜欢夜战的一贯思想,舰体要尽量小型化。舰政本部立即设立了专门的“特型驱逐舰对策委员会”,有日本造船界鬼才之称的藤本喜久雄造船大佐(技术军官)担任计划主任负责设计。为了表示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驱逐舰更强,被称为“特型驱逐舰”。
同时吹雪级驱逐舰的基本设计思想是作为主力舰队中的舰队驱逐舰,拥有比已往更大的舰体,高大烟囱和干舷,新型主机和更大的输出功率,更强的主炮和鱼雷武器。日本海军的吹雪级驱逐舰可以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驱逐舰发展的一次质量飞跃。法国、意大利大型驱逐舰吨位上超出吹雪级很多,但武备上并不强,因此在当时就有了世界最强驱逐舰的之称。吹雪级服役后立即吸引了各海军强国的注意。比同时代的任何一艘驱逐舰都具有深刻的印象。
&&& 吹雪级驱逐舰采用了高干舷,长首楼船型,飞剪式舰首。采用封闭式舰桥,吹雪级的居住性比之前的驱逐舰大幅度提高。日本海军首次在驱逐舰上采用双联装127mm口径主炮3座,舰首一座,舰尾呈背负式两座,全封闭式炮塔化有利于恶劣海况下的作战行动,炮塔外壳是3.2mm厚的钢板,能防御破片杀伤炮组成员。其炮架被称为A型炮架,最大仰角40度,2门连动方式,依靠人力供弹。装备与睦月级相同的八年式610mm口径鱼雷,三联装十二年式(1935年后为九○式)610毫米发射器×3,配八年式(1935年后为九三式)鱼雷9条,备雷18条。
  吹雪级动力装置采用齿轮传动的蒸汽轮机。在1925年最高速度的要求降到38节,该级各舰在海试的时候都达到了38节以上甚至就是39节。之前建造的的睦月级驱逐舰适航性不好,吹雪级适航性与作为水雷战队旗舰的5500吨级轻巡洋舰大致相当。航程方面在海试的时候没有达到军方5000海里的期望值,如果速度从14节增加到18节,航程进一步下降到了3000海里。军方对该级唯一的不满就是航程,而且动力部分超重100吨,对此负责的舰政本部第五分部部长为此还挨了处分。
  当时日本海军规划有两大舰队,第一舰队是以战列舰为主的主力舰队,用于在白天和敌方进行炮战,配属给它1个水雷战队用于直接护卫,此水雷战队能攻击敌方舰队中的巡洋舰、驱逐舰,必要时对敌方主力舰队进行奇袭,因此炮战能力比鱼雷战能力的优先级高。
&&& 而第二舰队是以战列巡洋舰或重巡洋舰为核心的高速舰队,以夜战为主要任务,可以长途奔袭,击败敌方落单的战列舰,尽最大努力削弱敌方战力。配属给其2个水雷战队,对付大型战舰的鱼雷处于最高优先级,其次就是攻击敌方同等战舰的舰炮。吹雪级归属在第二舰队中。1个水雷战队要配属16艘驱逐舰,2个水雷战队就需要32艘。当时鱼雷攻击是采用多枚齐射的方式来增加命中率,同样装备610毫米口径鱼雷的睦月级驱逐舰鱼雷发射管为2座三联装,吹雪级装备的鱼雷发射管为3座三联装,睦月级显得火力不足,睦月级有12艘只相当特型8艘。因此特型驱逐舰追加建造计划很快通过。
  特Ⅰ型的设计作了部分改进,其中锅炉的进气道改为雁首状,以防海水渗入,在一号、二号烟囱基座附近还有碗状的吸气口,提高锅炉的燃烧效能,以后的日本驱逐舰全部都以此为标准。127mm口径主炮改用B型炮架,最大仰角达70度(A型为40度),并且有自动扬弹机,射击速度平射时11发/分,高射时4发/分。是世界上第一种高平两用炮。罗经舰桥上加装鱼雷射击指挥所。试验鱼雷发射管加装铝合金护盾,由于性能不佳而取消,后来重新开发了钢制护盾。特2型后4艘与前6艘在舰体上还有些细微变化,被称为后期2型或特Ⅱ改型,其他被称为前期2型。
  &然而因为航程不足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军方没有就此罢休。来自于舞鹤的开发部门搞出新型锅炉,立即用在特2型“涟”号上试验,性能提高10%,重量下降了10%。在此基础上有改进设计了特3型(也有资料称为晓级驱逐舰)。特3型锅炉减少为3个,前烟囱明显变细,节省的重量必要时用来增加燃料。鱼雷发射管正式加装钢制护盾,特级驱逐舰已经完成舰也陆续开始改装。
吹雪级驱逐舰基本参数:
排水量:标准1680吨(改装后2090吨),满载1980吨(改装后约2400吨)
  全长:118.0米;宽:10.36米;吃水:3.20米
  轮机:舰本式减速蒸汽轮机×2,重油锅炉4座(特3型为3座),2轴推进 ,主机输出功率:50000马力
  燃料:重油475吨
  最大航速:38节(改装后34节)
  续航力:4500海里/14节
  武备:A型双联装127mm/50倍口径炮三座,射速10发/分(特2型、特3型为B型);7.7mm机枪2挺(2型以后改为12.7mm机枪2挺);十二年式三联装610mm口径鱼雷发射管改一型3座,备雷18枚;布雷与扫雷具,声纳;罗经舰桥上设有射击指挥仪和2米测距仪。
  定员:特1型为219人,特2型士官少4人,士兵少10人。
但在根据1937年(昭和12年)4月23日下达内令第169号以及1945年(昭和20年)改正令第343号,特2型设舰长中佐1人,航海长兼分队长大尉1人,枪炮官兼分队长大尉1人,鱼雷部门长兼分队长少佐(大尉)1人,轮机长兼分队长少佐(大尉)1人,其他尉官5人,士官66人,士兵159人,共计233人。
然而由于吹雪级在较小舰体上尽可能多的搭载武备,同时为了兼顾夜战,舰体要尽量小型化,舰体强度不足,重心较高所以稳定性有限,该级舰陆续服役后又不断改良,重量明显增加,这样其舰体稳定性更加恶化,结构强度也受到影响。但是,日本海军方面没有予以重视,直到发生了重大事故后才猛然醒悟。1935年在气象情报不足的情况下,包括10艘特型驱逐舰的第四舰队出发进入青森县八户海域进行演习,遭遇了中心气压达718mmHg的强台风,在大致知道情况后舰队决定检验超恶劣海况下的战斗力。当时风速达40~50米/秒,浪高25~35米。初雪、夕雾号舰首被打断,白雪、泷号舰首变形扭曲,其他6舰和航空母舰、巡洋舰轻伤。史称“第四舰队事件”。该次事件后日本海军对各型舰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进。特型驱逐舰的舰体进行了加强,改装完成后标准排水量增加到2090吨,航速降为34节。 
由于特型驱逐舰建造较早,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时,特型驱逐舰舰龄已超过10年,更新型的甲型驱逐舰(即阳炎级驱逐舰)已经服役,余下23艘特型仍然活跃在第一线水雷战队。1942年—1943年,大部分特型驱逐舰拆除X主炮塔并改为6门25高射炮,另加装25毫米高射炮8门和12.7毫米机枪2挺,A型炮塔改换为高平两用炮塔,舰尾的布雷与扫雷具被移除,改为4座深水炸弹发射器。1944年25毫米高射炮增至22门,12.7毫米机枪增至10挺,最终25毫米高射炮增至28门。到了日本战败投降之时,仅仅有2艘未被击沉。
浏览(7788)
网友评论(0)
请先后再进行评论!大国巨舰――中国海军大型驱逐舰未来之发展
该帖被浏览& 3,847&次,回复&8&次
& && &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海军水面舰艇实力相对薄弱,缺乏独立研发的能力。十几年前,中国海军从俄罗斯引进了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级大型导弹驱逐舰,这对于当时中国海军具有开创性意义。但很长一段时间里,俄罗斯的现代级都还是中国海军最大的大型水面战斗舰艇,中国在自主研发上一直难有很大突破。
& && &认识到与世界海军列强的巨大差距后,中国奋起直追。在2004年中国建造完成171舰以后的4年中,中国大型驱逐舰的建造工作暂时就告以一段落。在这4年中研发部门一直在记录和总结170、171舰在使用中的各项数据。
& && & 从2004年至今,各研发部门和机构一直在对各种舰载设备进行改进,以提高下一代作战舰艇的性能。
改进动力装置& && & 从04年到08年的这四年中来,国产燃气轮机一直在改进,直到2008年初期才彻底定型,这是因为国产燃气轮机消化了美制LM2500燃气轮机(052型驱逐舰112、113号装备)的技术,将其用于乌克兰GT25000燃气轮机的国内仿制型号的改进(170、171号就装备了乌克兰GT25000燃气轮机的国内仿制型号)。
& & 在052B型驱逐舰上。四台国内仿制的GT25000燃机实际总功率在93兆瓦左右(而日本爱宕级防空驱逐舰和韩国KDX3级驱逐舰虽然都是万吨的满排,也不过是70兆瓦的总功率水平)。2008年国产最新型的燃气轮机四台在一起总功率可达到98兆瓦,体积更小(功率密度更大),启动速度更快,噪音中的低频分量降低很多(因为海洋容易传播低频噪声的特点,导致船体发出的低频噪音容易被敌方声纳探测)。这种级别高的功率可以将10000吨级的驱逐舰的巡航速度维持在35节的航速上。同时使用用定向凝固高温合金与空心气冷手段提高燃气轮机中涡轮叶片的寿命。
& && & 改进海防730的火控计算机芯片和控制软件、转向电机,提高了海防730的灵敏度。& && & 170、171舰的海防730火控计算机使用多颗ARM9芯片进行并行数据处理,新的海防730速射炮使用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迅腾”嵌入式处理器(YHFT64-3“飞腾”的姊妹缩小版),“迅腾”(MGXT64-2)采用6级流水线。增加的流水线设计提高了时钟频率和并行处理能力,其单颗处理器的GPP的速度可达390MHz,6级流水线能够将每一个指令处理分配到6个时钟周期内,在每一个时钟周期内同时有6个指令在执行。),“迅腾”(MGXT64-2)处理器的时钟频率是ARM9的1.8~2.2倍。同样新的海防730计算机使用的是多颗“迅腾”(MGXT64-2)芯片作为计算机处理单元。在火控软件方面使用ada95语言改进原有的C++语言,优化了并行处理算法,提高了多目标的处理能力。 改进的海防730使用了新的转向电机,电机使用了稀土永磁材料和其它稀土材料,提高了电机的转向速度和工作寿命。
& && &&&在10000吨级别的新驱逐舰上,FL-3000N近防系统与海防730可以有各自独立的火控计算机,也可以被全舰联合火控系统控制,协同对敌目标拦截。全舰联合火控计算机的多线程并行处理系统可分配引导FL-3000与海防730拦截来袭目标,最大程度提高拦截命中概率。FL-3000N导弹采用了红外成像导引方式,性能和美国“拉姆”近程防空导弹相当,特别是适合拦截超音速反舰导弹,所以利用FN-3000N与730近程防御系统结合成综合防御系统,可以大大提高新驱对于低空、快速目标的拦截能力。
分享到:&&
& && &当然在最新制造的7500吨级的052C 172战舰上还未配置FL-3000近防系统,只有海防730系统。这也是因为受052C级别军舰的空间限制。& && & (下图:新的172军舰依然沿用052C的武器布局。)
& && &据可靠消息,在下一代的10000吨级新驱上,很有可能安装大功率微波武器,这种武器的功率高于现行干扰机。可以由制导雷达引导对10公里外来袭反舰导弹目标进行电磁脉冲射频,烧蚀掉敌方反舰导弹导引头上的子元器件。在10~20公里处可以起到干扰机的作用,利用合适的高脉冲重复率、频带宽度和脉冲形状,就会得到比现有干扰机高得多的损伤效应。大型军舰对微波武器在重量、空间和功率方面提出的限制条件较少。因此,海军型微波武器有可能在未来将要下水的万吨级新驱逐舰上首先投入使用。
& && & 关于激光近防炮能否上下一代万吨级驱逐舰,这取决于其单元模块的小型化进展如何、目前我军在研究的激光近防炮,模块总体积比较大,短时间内上舰的可能性比较小。据说原计划明年下半年上891试验舰进行测试,但是其模块小型化工作进展缓慢,加之891试验舰的其它海军专用装备试验计划日程已经排满,所以激光近防实际上试验舰测试的日期将继续延后。
& & 下图:在新疆某基地进行试验的高能激光炮,详细情况参看本人上次发表的帖子《我军舰载高能激光武器即将登场》
(由于891舰计划试验日程已经排满,估计激光近防炮上892舰的可能性大些)
& && &052C型驱逐舰上的相控阵雷达与海红旗-9的搭配非常不错。但是因为海红旗-9采用了和俄罗斯SA-N-6一样的圆形发射筒而被人们所诟病。其实海红旗-9与SA-N-6的发射方式虽然看起来差不多,但实际上不一样。SA-N-6是8枚导弹共用一个发射口,而海红旗-9则是真真正正的垂直发射,每一枚导弹都有独自的发射口,但圆形布置占用的空间较大,造成携弹数量减少。& && & (下图:海红旗-9则是真真正正的垂直发射,每一枚导弹都有独自的发射口)
& && & 10000吨级别新舰将改进海红9导弹及其发射装置。& && &&&在下一代10000吨级的驱逐舰上将使海红9的发射装置改变成类似美国海军(US Navy)MK-41垂直发射装置的方形布局,这样就提高了海红9的载弹量。不仅可以发射防空导弹,还可以发射反潜导弹或对陆攻击巡航导弹。也就是说长剑10陆攻巡航导弹将可以上舰,提升新型驱逐舰的超远程陆地打击能力。长剑10陆攻巡航导弹的上舰将使得驱逐舰的作战性能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另:有消息说093核动力攻击潜艇也将进行改装,加装长剑10巡航导弹的海基版本)。& & 最新建造的7500吨级别的驱逐舰,其海红旗-9发射装置可能还是与171的圆形发射筒相似,受体积限制,还没使用改进后的方形布局。在10000吨级别的新型驱逐舰中将使用海红旗-9方形布局的发射装置。
& && && &在反舰导弹方面,172和万吨级驱逐舰上面,鹰击62导弹将继续装备,YJ-62的350公里射程要大于美国、日本、台湾的鱼叉(又称“捕鲸叉”)反舰导弹130公里的射程,随着中国更多的尖、北斗卫星、预警机的服役,已经可以发挥出这种导弹的射程优势,从而实现对目标的远距离先发攻击,使用鹰击-62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利用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系统使用目标地区的数字地图后,利用航迹转折点让导弹避开障碍物(比如山丘、高楼),攻击山丘、高楼后面的目标,美国的鱼叉-BLOCK2批次就可以利用这样的能力攻击离海岸大约100公里处的目标,鹰击-62的射程比鱼叉-BLOCK2要远的多,因此如果精心选择相关航线,就可以更诡异地攻击敌方的目标,做为一种短程的巡航导弹使用,对于7500吨级别的新驱(也包括以前建造的170、171)来说,由于现有的垂直发射系统通用性较差,因此短时间内恐怕难以搭载陆攻巡航导弹,如果能够发挥出鹰击-62的对岸攻击能力,倒是一种简单、方便的过渡性选择。
& && & 鹰击-62仍然有许多急需改进和提高之处,特别是对性能和可靠性方面要求非常高的微型涡轮风扇发动机。鹰击-62的体积、发射重量和战斗部重量与长剑10导弹差不多,但由于涡喷发动机油耗大,加上内部结构设计导致燃料装载率不高,鹰击-62的射程与长剑10相比存在明显差距,所以可以将部分对远程陆地攻击的YJ-62的涡喷发动机,更换成涡轮风扇式发动机,提高其对地面目标的攻击射程。当然对海上目标攻击的YJ62可以保留使用涡喷发动机,相同体积的小型涡喷发动机推力大于涡扇发动机,这样可以使导弹速度更快。(下图:陆攻型YJ62可选择使用WS500发动机进行替换)
& && &172和下一代万吨级驱逐舰的主炮依然是:1座100毫米单管隐身主炮 ,设计机构曾经想在万吨级驱逐舰上安装一门155毫米口径火炮,提高对岸火力打击/压制能力。不过155毫米口径炮上舰的设想最终还是被否决。
& && & 最后要说一下,新的172舰两个月后即将进行海试,现在还在铺设内部管线,172舰还是7500吨级别的,外形跟171舰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只是内部的电子设备、火控、雷达的性能进行了大幅度的提升。172舰将是最后一艘 7500吨级别的战舰,172舰之后,中国海军将迎来万吨级驱逐舰。说到此,我突然想起115年前的那场海战,昨天刚从辽东半岛出差回来,站在海边,看着苍茫的大海和天空,感慨万千。想起那句老话:“天苍苍、海茫茫,海之上,国有殇――追忆甲午之痛”,中日世仇的决断只有通过海军的决战来了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灵异小幻真
中日世仇的决断只有通过海军的决战来了结!
抱歉,刷分帖子,为赚工分到上等兵,顶你一下
抱歉,刷分帖子,为赚工分到上等兵,顶你一下
应为空中决胜
填写显示名:
4到16个字符:中文,英文小写字母,数字或下划线
电话:010-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巅峰战舰驱逐舰主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