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隔多少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教案
资源简介:
约6090字。
  第二次世界大战  (13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4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课程标准〗  通过《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史实,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其作用。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正确认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必然性和重大历史意义。  ⑵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和胜利的重要战役(如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柏林战役等)。  ⑶正确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胜利原因、影响和启迪,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⑴讨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影响和历史启迪,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⑵观看并讨论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如《欧洲战场纪实》《亚洲太平洋战场纪实》《二战警示录》《斯大林格勒大血战》《攻克柏林》等。  ⑶课外阅读历史读物《世界五千年》和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回忆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学习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及分析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认识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  ⑵通过学习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胜利原因、影响和历史启迪,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观念,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雅尔塔会议。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围绕“正义的胜利”这一主题,主要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和最终取得胜利的情况。在教学中要从宏观上把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要点:原因→全面爆发→进一步扩大→最大规模→转折→结束→影响。为了使学生获得较为完整的空间概念,教师课前可准备一幅《世界政区》挂图,并制作活动标志,随讲随插,以表示斗争状态。  〖学情分析〗  1.初三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判断能力和理解能力,他们的抽象概括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对事物的内在联系的理解也提高了,喜欢独立思考,敢于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2.战争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前两课已经介绍了邪恶轴心的形成及大战的爆发。而且学生曾经在电视上亲眼目睹了美伊战争的情况,对于战争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对于本课有积极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渴望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到底是怎样转折和如何胜利的。  〖设计理念和教学方式〗  遵循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师生平等参与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成员分工协作,课前主动查找资料、处理资料,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使其主动探究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媒体以及教学技术的选用〗  本课教学需要多媒体的支持,通过播放电影《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的片段,形象地展现苏联士兵的英勇及盟军的反攻的状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研读教材、教学参考书、标准解读。  2.广泛收集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  3.从网上下载或用数码相机拍摄所需的图片、地图,准备电影片段并做成课件。  学生准备  课前学生查阅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并加以处理。  〖教材过程〗  一、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师:德意法西斯在欧洲的侵略活动及日本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侵略,给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请同学们讲述法西斯的血腥罪行,展示课前搜集到的一些图片。  生:德国军队杀害犹太人、波兰人的事例;日军在中国南京的大屠杀。  图片:日本制造的大同煤矿的万人坑、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毒气室、德国人用犹太人的人皮做成的灯罩等。  师:通过同学们的讲述和图片的观看,同学们不难看出法西斯的血腥罪行,通过这些血淋淋的史实,教育学生认识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是神圣的,我们应该去珍视和善待。推而广之,世界上、地球上每一个生命都是自然界的成员,都有其生存的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下载说明: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学设计
作业要求:结合近期课堂教学实际,完成一份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的教学设计(模板),可附相应的课件或助学微课等。
提交人:董亚南
提交时间:Wed Mar 02 16:04:05 CST 2016
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目标描述: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识:慕尼黑会议;德吞并捷克;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奇怪的战争;德攻占北欧和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国家,敦刻尔克撤退;法国溃败和戴高乐的自由法国运动;不列颠之战;德军侵入巴尔干;突袭苏联;二战扩大;苏联卫国战争开始;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日本偷袭珍珠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 能力:思考讨论二战的战争性质,学会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战争性质的方法。概括二战全面爆发和扩大的重大事件,提高归纳概括历史进程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二战资料及影视资料,分析历史信息,掌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体验学习历史的快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慕尼黑会议是英、法牺牲小国以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的一次大阴谋,英、法纵容法西斯侵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世界大战首先在帝国主义国家英、法和德、意之间全面爆发,英、法尝尽苦果。德意日进行的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的战争。②二战初,德、意和英、法之间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中国等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苏联进行的是反法西斯卫国战争。让学生充分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在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我们要确立为人类的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学习内容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对当代世界历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本课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上承德、意、日法西斯政权建立和法西斯轴心国形成,下启由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和冷战的开始。本课通过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集体智慧,以课件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获取知识,加深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整体认识,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查阅资料,师生共同完成,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习惯。在开放式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知识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创新、善于发现的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将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落到实处。
教学重点:重点:慕尼黑阴谋,法国的溃败,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教学难点:难点:二战初期性质的复杂性。
学生学情分析
1.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对历史史实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上表现为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好奇心强,喜欢自我表现等良好的性格特点,这些都为完成本课教学内容提供了良好的信息支持。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初三学生的认知水平,把知识的学习融于活动之中,在活动中感悟历史,通过不同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给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采取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施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环节: 1.情景导入
教师播放影视资料《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教师提问) 这段资料介绍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导入新课) 由于德、意、日三国勾结,疯狂地对外侵略扩张,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加速了发动侵略战争的步伐,终于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2.讲授新课(1)自主学习活动一: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探讨:慕尼黑会议、绥靖政策、二战爆发的原因、二战前欧洲、亚洲的形势。活动二:学生进行讨论①希特勒唆使当地的纳粹党羽提出苏台德区“自治”的要求,接着又提出苏台德区与德国合并,捷政府拒绝了合并要求。希特勒便在德捷边境集结军队,进行战争威胁,而对德国的侵略行为,捷、英、法分别是什么态度呢?②德、意、英、法首脑希特勒、墨索里尼、张伯伦、达拉第在德国的慕尼黑城召开会议,并签订了协定,协定的内容是什么呢?他们在没有捷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怎样决定了捷克的命运?③英、法与捷本无利害关系,况且法还是捷的同盟国,那么,它们为什么与德、意一起策划慕尼黑阴谋,支持德占捷呢?④英法为什么要对希特勒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教师在学生讨论后,进行归纳总结,与学生达成共识。教师概述:吞并捷克后,法西斯德国的军事、经济力量大增,在战略上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侵略的野心更加狂妄,但希特勒考虑到,自己目前的力量不足,必须避免两线作战,鉴于苏联的强大,他打算先打败英法的盟国和中立国,打垮英、法,再进攻苏联。所以,在吞并了捷克后,便1939年4月下达了永远消灭波兰的作战计划,经过精心的策划后,于日闪击波兰,二战爆发。
具体目标: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使历史课堂形成一个民主的、轻松的、活跃的教学环境,让教学氛围和谐融洽。
师生活动:活动一:播放录像片:《德国突袭波兰》。 学生分析:“德国法西斯为什么要突袭波兰呢?” 活动二:播放录像:《敦刻尔克大撤退》。学生绘制《德国占领欧洲各国示意图》,通过动手加深德国占领北欧、西欧、南欧的印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多个国家被占领的原因?为什么西线战场上出现了“静坐战争”“奇怪战争”的状态?教师导语:英、法静坐观战的局面持续了7个多月,这就给法西斯德国以从容调配兵力,准备新的进攻的时间。德国并没有东进去进攻苏联,而是集中力量对付英法。 活动三:学生讲故事:在攻打比利时的时候,德军主力已经从比利时绕到了马奇诺防线背后,于5月14日突破法国要塞色当,随即转锋南下。6月5日德军向法国发动了总攻,意大利看到法国就要失败,赶忙趁火打劫,于6月10日对法宣战,同时出兵进攻法国的南部,6.14德军未发一弹占领了巴黎,22日,法国投降,法国号称帝国主义强国之一,仅仅在一个多月的战斗中就溃败了,法国长期对德推行纵容政策,结果把自己葬送到希特勒的铁蹄之下,戴高乐将军坚持抵抗德国的侵略,流亡到英国,领导“自由法国”运动。(大屏幕显示《戴高乐将军人物像》,加深学生印象。)教师概述:希特勒在欧洲的军事胜利,盟军的连连挫败,引起了英国国内对张伯伦政策的严重不满,就在挪威即将陷入德军手里的时候,5月10日张伯伦被迫辞职,邱吉尔继任英国首相。法国沦亡后,希特勒想劝说英国议和,遭到邱吉尔拒绝。于是,希特勒下令准备入侵不列颠。日德国为了控制空权,发动了称之为“不列颠之战”的大空战。活动四:播放录像片:《不列颠之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探究英国和法国受到法西斯德国侵略的不同情况和结果。 教师导语:德国虽然失败,但在二战初期,德国已经占领了欧洲的许多国家,控制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做好了侵略苏联的准备。6月22日法西斯德国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以190个师、3700多辆坦克、5000架飞机的庞大兵力,对苏联发动了突然袭击,规模之大,史无前例。 活动五:播放录像片,《莫斯科保卫战》: 大屏幕展示《苏德战场形势图》、《斯大林像》,学生看图,了解苏德战场的具体位置,组织学生讲述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过程。并讨论“德国在欧洲大陆很快占领了包括法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为什么没能使苏联屈服?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英勇的苏联军民,在斯大林和苏联政府的领导下,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寸土必争,誓死保卫莫斯科,捍卫国家,成功地阻止了德军的进攻,保卫了莫斯科。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是德军在二战开始以来的第一次大失败,苏联红军粉碎了希特勒军队“天下无敌”的神话,使全世界人民受到了极大的鼓舞。活动六:播放录像片,《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组织学生讨论:“有人说,日本军队偷袭珍珠港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序幕,这种说法对不对?谈谈你的看法。”
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本节课采用计算机整合教学,恰当采用多媒体,运用学习讨论法,让学生自读课文,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应用问题的能力。同时采用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梳理知识。
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与工具:
评价量表内容:“有人说,日本军队偷袭珍珠港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序幕,这种说法对不对?谈谈你的看法。”
一般来说本节课学生已掌握了一部分有关二战的史料,并能从史料中得出结论。教师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入手,组织学生引导分析二战爆发的原因、二战前期德国取胜的原因等问题,一改以往教师把结论直接交给学生或学生在书上找答案的方法,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过程,真正做到教师“用教材教”,学生用教材“学”。本节课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下了一番功夫,对初三学生来说既注重设计的趣味性、研究性、关键性、开发性的问题,又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历史课堂上形成思考探究的习惯,真正地把课堂教学变成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课件或微课:课件_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pp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