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开示老和尚开示(中英文双语):什么叫「绮语」

宣化上人论爱情【共27篇】
宣化上人论爱情
001、宣化上人:无明究竟是什么?男贪女爱淫欲心
002、业与情——宣化上人003、宣化上人:业重情迷堕地狱;业深情痴作饿鬼;业重情浓转畜生;业轻情浅生善道004、宣化上人:业尽情空是真佛,业重情迷是凡夫
005、为什么妖精要吃唐僧肉——宣化上人开示<font STYLE="FonT-FAMiLY: simsun" COLOR="#2F、宣化上人对情爱的开示
007、勿走死亡路——宣化上人
008、痴爱缠绵成草木--宣化上人
009、宣化上人:佛教不让僧人结婚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010、宣化上人:能记忆很多经典,不如一日修无漏业。011、宣化上人:愚痴和爱
012、宣化上人:不去欲断爱,就不能成佛
013、爱欲,是修道的绊脚石——宣化上人
014、问:为什么情感,修道人不应该有的?
015、宣化上人:色欲关不打破成道就没有希望<font STYLE="FonT-FAMiLY: simsun" COLOR="#2F、人为色死,而非财死——宣化上人开示
017、修道要返本还原——宣化上人开示
018、宣化上人:妻、子甚狱
019、淤泥中绽放清净之莲——宣化上人
020、宣化上人开示:邪淫会折损人的灵性【邪淫婚外恋:性化灵残】021、淫乱必堕炮烙地狱
022、宣化上人:菩萨见欲。如避火坑。
023、宣化上人关于断除情爱的开示
024、宣化上人开示断淫欲的顿法
025、为什么有胎毒?婚变和患狐臭的原因──宣公上人答问026、淫欲火盛心迷倒&
昼夜邪思无暂停& 若能称诵大悲咒&
淫欲火灭邪心除027、最殊胜良药:当你喜欢女人的心死去,你就真正得到自由——《修行者的消息》节选
001、宣化上人:无明究竟是什么?男贪女爱淫欲心
讲到这儿,我想有人一定会有疑问,为什么没有贪嗔痴的人就是证果的人。现在我把贪嗔痴的重点,以最通俗而易明白的事相说给大家听。所谓贪心,就是欲念,淫欲之心。没有了贪心,就是断了欲念;没有了欲念,就是没有淫欲的心。男女两方见面接触,互不生此妄想,不仅此念不生,就连生理上都不生一点反应,男女根也不动了,这才是真的断了欲念,息了贪心。
  诸位!你们不要惊奇我说得这样坦白彻底,因为千经万论,三藏十二部,到究竟处经典都是讲这个问题。要是没有这个“欲”的问题,什么经典都不必要了,一切法皆“空”,一切法皆“如”了。就因为有这个问题,所以我们才要修行,倘若你不能断欲去爱,你就是出家了八万个大劫,也只是在佛教里混光阴、吃造业饭。若能断欲去爱、除淫心,才真是没有贪心,没有贪就没有烦恼。要甚么时候才能把贪心断灭呢?必须要破无明,才能断除贪心。菩萨修行所以勇猛精进的缘故,就是为了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达到等觉果位时,才把尘沙无明断尽,证得佛果。
  贪心在三毒中是最毒最难断尽的。我们初发心修行,最障碍我们用功的,就是男贪女、女贪男的淫欲心,这是最根本的问题。《楞严经》上说得很清楚:“淫心不除,尘不可出”,如想不除淫心而能成道,就像蒸沙欲想它成饭一样,是不可能的事。&
  无明火究竟是什么?很简单很干脆的说,就是男贪女爱的淫欲心。这种心念一动,连自己都莫名其妙,无法阻止。所以许多人常在这种糊里糊涂之下,做出糊涂事,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无法挽救。当异性相爱的时候,你如去问他们,你为什么要爱她呢?她为什么要爱你呢?他们一定回答你说:我不知道。这就是无明。希望每个出家人都能断欲去爱,在修持上多用功,共勉之!
  假如你能够彻底放下一切色欲,那么,就一了一切了。天下英雄好汉,乃至老修行,不知多少都被美色这一关迷住了。世间上所有的问题和烦恼,也源于此。想要断烦恼,先要断欲。如果要随逐烦恼,大可以恣情纵欲,为所欲为……人,就是由色欲而生,由色欲而死。
  什么是无明?就是无所明了,什么也不明了。无明究竟是什么?较文雅的说,就是愚痴;若往显明露骨来说,就是淫欲心。譬如男孩子追求女孩子,女孩子追求男孩子。若问他(她)为什么要追求?或会回答:因为他(她)漂亮或英俊,所以我爱他(她)。再问:为什么要爱他(她),哪个地方可爱?问来问去,他(她)也不知道。既然不知道,还要去追,这就是无明,也可以说莫名其妙。在莫名其妙之情形下,还要往里钻。为什么?因为人是色欲而生,所以还要色欲而死。
  古人说:“生我之门死我户,几个苏醒几个悟?夜来铁汉自思量,成佛作祖由人做。”无论成佛或做祖师,都是由人所修成的。所以人是怎样生来的,就怎样死去。所谓“如是而生,如是而死”,不愿断绝轮回、不愿截断生死流。反而愿顺流而生,不愿逆流了生死,所以有无明。&
  有了“无明”之后,就有“行为”。什么行为?就是男女的性行为。因为不明,就要造业,就要颠倒。颠倒之后,就有这种问题发生。发生之后,就有了“识”。有“识”(父母精血成的胎儿)之后,便有“名色”(名是心理,色是生理)。有了“名色”之后,便生“六入”(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具全,十月期满,出生于人间,便有“触”的感觉,能分别冷暖软硬。有了感触之后,便生领“受”作用,在顺境晓得快乐,在逆境晓得痛苦,随时随地生起“爱憎”的感情。有了“领受”之心,便生一种爱心。有了爱心,就生出自私心,要占为己有。人贪恋财货女色,而生出种种的欲望。有了爱心,乃想尽方法,把它取来,归为己有。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因此,尽造不清净的身口意三业。
002、业与情——宣化上人
六道轮回,就是天道、人道、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按照业的轻重和情的深浅来判断。所谓「业重情迷」,这种人死后堕地狱。所谓「业深情痴」,这种人死后作饿鬼。所谓「业重情浓」,这种人死后转畜生。业越轻,情越浅,便往生于三善道。到「业尽情空」的时候,便是圣人。
&&&&业重,就是时时刻刻存着邪知邪见,不怕因果,见利忘义,做些伤天害理的事。情迷,就是遇到感情,没有智慧,便着迷了。所谓「理智控制不住感情」,任其发展,便铸成大错。这类众生,将堕落在地狱里。这种业太重的人,就是佛菩萨来耳提面命,来教化劝说,他也不会听的。真理他不听,只信邪理,这一类的众生,虽然做人,可是无药可救。
&&&&业深情痴的众生,他的业障虽然很深,但是没有那样的重。遇到感情便胡涂了,分别不出是道、不是道?是法、不是法?境界一来,便随着境界转了,转到什么地方去呢?转到饿鬼道去,到那时候,悔已晚矣!
&&&&业重情浓,业障虽重,犹比入饿鬼道者较轻点;情感虽浓,还比入饿鬼道者较浅一点;这种人,将来转为畜生,受各种不同的痛苦,其苦不堪设想。
&&&&「业」是一种最公平的惩罚,堕落不堕落,乃由感情来分别。只知有情,不知有智这种人,将来一定堕落在三恶道中,这是毫无疑问的。你存什么心,就到什么道中去。修道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明眼善知识一看便知,将来他会堕落在哪一道中受生。
&&&&凡是看不破,放不下,就是业障。障碍你不能上升,乃至障碍你出不了三界。凡是对着境界而生出执着,就是情感。见到境界,便生执着,这皆是情感的作用。诸位要深自警惕,不要被情感所牵而不能出离,当知「一失足便成千古恨,再回头已是百年身。」盼共勉之!
003、&宣化上人:业重情迷堕地狱;业深情痴作饿鬼;业重情浓转畜生;业轻情浅生善道
爱别离苦。譬如男人爱女人,或者女人爱男人,相爱的时候觉得很满意,可是若要分离了,就觉得苦了,这叫“爱别离苦”。有的人说:“我可以避免‘爱别离苦’,我可以不分离,那就没有苦了。我所爱的人走到什么地方,我就跟到什么地方去!他跑到天边上去,我就跟到天边;跑到月亮,我就跟他到月亮;跑到太阳,我就跟他到太阳里去!”你跟到什么地方去?他死了,你跟不跟他去呢?说:“那也跟着去!”跟着去?那你就有“死苦”了,那还是苦!你若不跟着去,那就变成“爱别离苦”,所以还是不圆满的。这个“爱”是人造业最大的道路,你若“断欲去爱”,这个业障就清了;你要是很重这个情爱,你这个业障也就重了。【校按:《涅槃经》云:谓常所亲爱之人,乖违离散,不得共处,是名爱别离苦。】
  所以说:业尽情空是真佛,业重情迷是凡夫。如果是“业重情迷”的人,死后就堕地狱;如果是“业深情痴”的人,死后就做饿鬼;如果是“业重情浓”的人,死后就做畜生;如果是“业越轻、情越浅”的人,就会往生到“三善道”,这是按照“业的轻重、情的深浅”来判断。
  业重的人就是时时刻刻心存邪知邪见,不怕因果,见利忘义,做些伤天害理的事;情迷的人就是遇到感情,没有智慧,便着迷了,所谓“理智控制不住感情”,任其发展,便铸成大错,这类众生将堕落在地狱里。业太重的人就是佛菩萨来耳提面命来教化劝说,他也不会听的;他不听真理,只信邪理,这一类的众生虽然做人,可是无药可救。
  “业深情痴”众生的业障虽然很深,但是没有那样的重,遇到感情便糊涂了,分别不出是道非道、是法非法,境界一来,便随着境界转,转到什么地方去呢?转到饿鬼道,那时悔之晚矣!业重情浓的人业障虽重,犹比堕入饿鬼道的人较轻点;情感虽浓,还比堕入饿鬼道的人较浅一点;这种人将来转为畜生,受各种不同的痛苦,其苦不堪设想。
  我们人为万物之灵,智慧比较高;畜生的智慧比较低。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因为畜生经过阎罗王化学工厂(轮回)的淘汰,其灵性被分开了,所以只有小部分的、不完整的灵性存在,所以畜生的智慧比较低。
  有的人说:“怎样把灵性分开呢?”譬如有一个人因为自己的业障深重,所以转为畜生。虽然是畜生,可是不一定为一个畜生,甚至为十个或者二十个;转高等畜生为一身,转低等畜生为多身。这样便把智慧分开为许多分,所以智慧越分越低。
  畜生都是有贪心,无明很重,刚强好斗,就好像鸡、狗。虽然物以群分,但是它有斗争的思想;两只鸡相遇必定战斗,两只狗相遇必定打架。为什么呢?就因为食物而起悭贪、舍不得;这就是前生为人时,那种自私自利的习气未除,所以做畜生的时候,这种自私自利的心仍然存在。
  “业”是一种最公平的惩罚,堕落不堕落,乃由感情来分别;只知有情而不知有智的人将来一定堕落在三恶道中,这是毫无疑问的。你存什么心就到什么道中去,明眼善知识一看便知他将来会堕落在哪一道里受生。什么叫“善知识”呢?善知识,就是正知正见的人;他会帮助你发菩提心,不令你退失菩提心,而且能开导你发菩提心。
  凡是看不破、放不下的就是业障,障碍你不能上升,乃至障碍你出不了三界;凡是对着境界而生出执著的就是情感,见到境界便生执著,这皆是情感的作用。
  大家要深自警惕,不要被情感所牵而不能出离,当知: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你若到了“业尽情空”,便是圣人。凡夫就是迷到这个情爱去了,看不破这个情爱,放不下这个情爱。因为看不破、放不下,所以就有了“苦”了。这个“爱”就是一种最大的执著,这种执著是不容易把它放下的,所以就有一种“爱别离苦”了。
  本来这个“爱”不想离开,但有一种特别的因缘,一定要离开,不离开就不可以,这么就要离别了;这一别离了,就叫他苦了。夫妇有夫妇的别离苦,子女有子女的别离苦,朋友有朋友的别离苦;总言而之,你有这个“爱”有分离,就有“爱别离苦”。
  什么是“业障”呢?“业”就是人生命上、精神上的负担,各人所造的“业”由各人的“仓库”收起来,收到八识田里。此仓库就是有神通,业重也放得下,业轻也放得下,无大无小,也没有什么分别,这都是你自己的,不是旁人的;谁也偷不去,谁也抢不去,谁也拿不去。
  怎么会有“业”呢?“业”,或者是由言语上造出来的,或者是由身体造出来的,或者是由意念造出来的。不论出家人、在家人,一定都有一种事业来做,做了就会有很多问题、很多困难的事情发生,就会生出烦恼、种种不愉快的事情,这叫“业障”。
  为什么他念经“念了又忘,忘了又念”呢?因为这个人有宿世的业障,这个业障就障碍你,令你念经记不住,令你懒惰不愿念经,令你想念经时总想要睡觉,令你想诵经时就昏沉。这很奇怪的。你不念经时,会很有精神的;当念经的时候,你就要睡觉。你把经书放下来,睡魔又跑了,就不睡了;你再一念,又来了。我相信你们好几个人都有这种经验。你要听经吗?听经的时候就想睡觉。如果你和人充壳子、讲闲话,讲没有意义的谈话,就越讲越有精神,口沫横飞,几乎像下雨一样,也不睡觉了。
004、宣化上人:业尽情空是真佛,业重情迷是凡夫
胎生,人是胎生,一切畜生也是胎生。卵生是怎样来的?卵因想生,因为有这种想,所以就有卵生。胎生是胎因情有,是由爱情而生。
  爱情,人人都认为是一种最快乐的事情,实际上在最快乐里面反而是最痛苦的。现在美国有很多人都觉悟到爱情是不自由的,於是乎解脱爱情,走到觉悟这边来了。一般青年男女随便谈情说爱,随便结合,又随便分离,说这是一种自由,其实这是误解自由。男的女的都不结婚,不守规矩,这不但不是自由而是错中错。为什么?因为要是结了婚,虽然不自由,还是天经地义的一种道路。假若误解爱情,说不结婚就可以随便,这是想要快一点死,想要快点把自己的身体破坏,把身体弄坏了就会死得快一点。这种情形若不赶快挽救,祸害就太大了。这是说胎因情有。
  无论人或畜生,畜生也因为有这种情,为什么牠也有这种情?这种情是因为从无量劫以来的颠倒习气太深。做人的时候,这种情欲心重,所以就会堕落到畜生道;如果在畜生道里还不知道觉悟,情欲心便变得愈重,也愈来愈愚痴昏钝。
  诸众生中,湿生和化生是怎麽生出来的?也都因为淫欲心太重。任何众生都因为有这个情,所谓:“业尽情空是真佛,业重情迷是凡夫。”被情所迷者是个凡夫,你要是把这个情看空了,就是个圣人。
005、为什么妖精要吃唐僧肉——宣化上人开示
他们统统都来了,来了要干什么呢?所谓都来要吃唐僧肉。
以前我讲妖精,你们不懂,现在告诉你了。你看中国这“妖”字怎么写的呢?什么是妖精?这个“女”是寿“夭”了。怎么叫夭?夭就是年纪不过三十岁以前死的,这都叫夭。那么这个妖精,你看这个字义,我不要讲得太多了,这个意思你明白就可以了。总而言之,这个女字边搁一个短命鬼,青年死的就会做妖精。
  你在定的时候,他们统统都来了,来了要干什么呢?所谓都来要吃唐僧肉。唐僧,谁叫唐僧呢?唐玄奘就叫唐僧,好多妖精都想要吃他的肉,那就是恼乱他的定。所以你要是修行有了定力,那一切的妖魔鬼怪也想要来吃你的肉。不是吃你的肉,我再给你们讲真一点,今天我和盘托出,一点都不保留。怎么样呢?就因为你没有淫欲心,你的精足了。你的精足、气足、神足了,所以他这个时候,看你有这么多宝贝,说:“我一定到你那儿抢你的宝贝来了。”为这个,所以他就来破坏你。他破坏你的原因,就想要抢你的宝贝。你谁有女朋友,那个女朋友就是抢你宝贝的!谁有男朋友,那个男朋友也就是抢你宝贝的!你以为干什么的呢?
  你说:“我学佛法,佛法讲布施,我把我的宝贝布施给人。”
  那你将来就变成穷鬼堕地狱了。那时把你宝贝抢去的那个人,他不会再到那儿跟你说:“我给你一点宝贝,你可以再出去了。”那时候没有法子帮你的忙,你自己想一想看。
006、宣化上人对情爱的开示
--&六.念生死苦&
不知道,這個女人追男朋友,想不到那個男朋友是自己的爺爺,或者祖父,或者太爺爺、曾祖父,這都不一定的,或者是父親。可是她看他都是這麼年輕英俊,趕快去追,追、追到手裏,結果是個顛倒,就這樣子。所以這都是在那兒胡搞亂撞的。&
文王尚爾,以文王這種的聰明睿智,這種有聖德的人,尚且不知道,「啖其親而未識。凡類皆然」:那麼我們凡夫俗子,都是一天吃我們父母的肉,吃我們祖先的肉,吃我們骨肉的肉,還都不知道呢!凡類皆然,都是這樣子,沒有一個逃出這種因果的。&
「當年恩愛,今作怨家」:以前本來恩恩愛愛,卿卿我我的,互相愛得要命要死,想不到原來他變牛,變馬了,就不是恩愛了。變牛了,那麼現在又吃牠肉了;吃牠肉,牠也生瞋恨:「好!你這個東西,你現在也一點對我不客氣,吃我的肉,將來我要啃你的骨頭!」所以這就互相結了怨仇了,今作冤家。「昔日寇仇。今成骨肉」:以前那些個賊啊、土匪啊,現在變了六親眷屬了,骨肉了。&
「昔為母而今為婦」:前生是自己的母親,可是今生作自己的太太。你看!就是把這個臭皮囊換一換,那個靈魂還是一個;還是那個,可是就不認識了。「舊是翁而新作夫」:過去是她的父親,現在做了她的丈夫。她不以為怪,覺得這是很平常。所以你說這和畜生又有什麼分別呢?「宿命知之。則可羞可恥」:宿命,就是前生的這種因果。知之,你若知道這個情形的話,你說這怎麼能抬得起來頭?「天眼視之。則可笑可憐」:用天眼來觀察,既可笑又可憐哪!&
「糞穢」:屎尿。「叢中」:小孩子在母親肚裏頭,和屎尿都在一起。「十月包藏難過」:十個月和膿啊、血啊在一起,很難過的,在那個地方。「膿血道裏」:在那個膿血道裏。「一時倒下可憐」:小孩出生的時候都是倒著出來,很可憐的!「少也何知。東西莫辨」:這個小孩子剛剛一出生,有什麼知識呀?什麼也不知道;東邊也不知道,西邊也不知道。這個「東西」兩個字,又可以說是個物質,什麼也不懂;不是東、西不懂:什麼東西都不懂。「長而有識」:識是知覺。長大了有一點知覺了,「貪欲便生」。就知道什麼呢?他不知道這個因果報應循環,就知道男貪女愛了,就知道女的要追一個男朋友,男的就要拼命追一個女朋友;追不到,兩個人有的時候同歸於盡,大家不能結婚,自殺算了!你看!這個貪欲便生就是這個。他不知道,其實這裏頭是很沒有意思的。&
「須臾而老病相尋」:須臾就是很短暫的時間。人這一生,不過這一轉眼的時間,而老,又老了;老了就是雞皮鶴髮了,那時候,再漂亮的女孩子也沒人要了。你說他太太再嫁人,你一看她老了,唉!不要了;甚至於結婚那個丈夫年輕一點的,看這個太太老了,也要找一個新鮮的,找一個年輕的女孩子。就是這樣子,你信不信?這個世界就是這樣子,所以看透了,就應該早一點放下,不要那麼迷囉!「迅速而無常又至」:很快的就死了。迅速,就是快的意思,像電光石火似的,無常又來了。
007、勿走死亡路——宣化上人
父母天天催你結婚,就是強迫你往死路上走。
&#9678;一九八七年二月七日開示
我今天跟你們講的話,既短又包含很多意義。我們都知道,人之出生是被父母所逼;人之死亡,也是被父母所逼而死的。相信大家聽了這話,會大吃一驚,不錯,人是由父母所生,但死則因老病而死,為什麼說是由父母逼死呢?
對,父母把你生下來,但他們天天催你結婚,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就是強迫你往死路上走。父母自己要死,也願意他的子女往同一條死路上走。父母先生育,也對子女說:「無後為大。」也要子女們生育下一代,於是一代生一代,接連不斷。把子女生下來,也要叫他死去,因為有生就有死。但學佛最終目的就是要了生脫死。
我有一個徒弟,父母整天催她結婚,但她不上當!我講這個道理,你們都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父母總對子女說:「你的人生大事未了。」什麼是人生大事?就是叫你去死的大事。父母自己往這條死路走,也要逼子女重蹈覆輒,就因為這樣,而弄得天翻地覆,世界大亂!
釋迦牟尼佛修行三大阿僧祇劫,終於明白了,這是怎麼一回事:生,不是一件好事;死,也不是一件好事,所以佛就想不生不死。可是他的父親淨飯王是個老糊塗,硬要佛成親。佛為太子時雖然娶妻,可是沒有洞房。有人問:「那麼佛為什麼有兒子?」這個道理沒法子告訴你。悉達多太子厭倦宮廷生活,騎馬逃跑,四天王各托著一馬蹄,太子的馬就凌空而去,扺達雪山,佛就在那兒六年修苦行。雪山很冷,沒有暖爐或熱水,不像我們現在那麼舒適,可以天天沐浴。佛在雪山日食一麻一麥,專一其心,這樣勤苦六年,後來到菩提樹下靜坐四十九天,夜睹明星而悟道&。
佛所悟的道,就是是不要糊裏糊塗地死去,於是他便留下這條道,允許人出家,不致被父母所迫而走上死亡途徑,所以人出家就是學佛走這條成功路。
今天是十二月初八,通常有吃「臘八粥」的風俗,因為在這天,佛也開始吃牛奶粥。但按中國叢林的風俗,是在今天吃八寶粥,不知他們放進多少材料來煮的。我的福報不夠,所以從沒吃過,你們隨著我,也吃不著。不過,吃粥、不吃粥不是大問題,主要的是佛的宗旨:人所貪的,佛不貪;人所好的,佛不好。佛是迷途知返,把一切放下,去妄存真,所以悟道而明白出世一切事相,法爾如是。今天來慶祝佛成道日的人,應該以釋迦牟尼佛的志願為自己的志願,找尋了生脫死的道路,不要去走死亡之路。
爱欲是一件很麻烦的事,从无始劫以来,生死不了,为什么?就因为被“情爱”二字所害。若能断欲去爱,才能超出三界,了生脱死。(详见《宣化上人法语开示》第二百二十一页)
节录自《人生要义》:
  我在金山圣寺讲过,难道做父母的都想子女快点死吗?逼迫着子女结婚,就是要你的子女快点死,就是这个道理,没有旁的。所谓“老猫房上睡,一辈传一辈。”传完了,又是什么样子,没有下文。
节录自【地藏菩萨本愿经浅释】 :
  以上叫六欲天,这六天就是: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为什么叫六欲天呢?这儿的天人,虽然生到天上去,但是还有淫欲心,还有不清净的思想。我在暑假讲《楞严经》时,已经讲过这六欲天了,不过相信你们都不欢喜要,所以又都送回来给我了,所以我现在再送给你们。六欲天的天人都有淫欲心,四王天和忉利天的天人行淫欲,和我们人间的人是一样的,为什么一样呢?他们都有形体,四王天的天人也一样要结婚,忉利天的天人也一样要结婚,都有夫妇、父子的情形。四王天的天人生孩子,一生出来的小孩子有多大呢?就有人间小孩五岁那么大。忉利天呢?就有七岁那么大,夜摩天就有十岁那么大。小孩子一生出来就这么大,坐在天人的膝盖上。生出来,等一等吃一种自然的天露(天的甘露),他吃这天的甘露,是自然化现出来的,等吃完之后,没有好久,就变得和一般的天人一样大了,也就是身量有半哩高,寿命有五百岁那么长,这是四王天。
  这有四句偈。在暑假时我已经讲过了,我现在再讲一遍,我若不再讲,相信你们都忘了。
  四王忉利欲交抱,夜摩执手兜率笑,化乐熟视他暂视,此是六天之欲乐。
  所谓“四王忉利欲交抱”,四王天和忉利天淫欲的行为,和我们人间的人是一样的。“夜摩执手兜率笑”,夜摩天男女这种情欲就是互相握握手,好像西方人互相握手,在天上夫妇这种夫妻的性行为,只有握一握手这就算了,这是夜摩天。兜率天呢?男女行淫欲只互相笑一笑,因为那个地方的天人平时不笑的。为什么不笑呢?因为情欲太轻了,几乎没有情欲了。在六欲天天上,越高一层,欲念就越轻一点。为什么在我们人间修道的人要去欲断爱,要没有这个欲念呢?也就因为你欲念多,你的愚痴就多一点;你若欲念轻,智慧就增加一点。
  欲念就属于五浊恶世,所谓“五浊”,什么“浊”呢?就是这个“欲念”是最污浊,最不干净的东西。所以在天上四王天的这种欲念,这种情欲和我们人间一样的,忉利天比较四王天就轻一点,夜摩天就互相握一握手,“夜摩执手兜率笑”。
  兜率天他就互相笑一笑,你不要以为笑就是好啊!我们人间的人以为笑就是好事,“笑”也就是有一种情欲的作用,所以你到这夜摩天啊,这天人都是愿意自己修行用功,很少人与人之间互相握手,这握手就是男女夫妇间行这种性行为。“兜率笑”,兜率天对着笑一笑。
  “化乐熟视”,这化乐天的男女熟视。“熟”,就是看的时间久一点,譬如或者一分钟,或者五分钟,互相看一、两分钟这么熟视。“他暂视”,他化自在天,就这么一看就得了,不是看很久。六欲天男女的性行为就是这样子的,因为它越往高一层欲念就愈轻一层。你若欲念不轻呢,你也生不到那个天上去;你生到那个天,也都没有多少欲念了,所以这是六欲天的欲乐。
&&&&节录自【佛说阿弥陀经浅释】:
  漏尽通:漏尽了,不是说好像一个瓶子里边装了水,瓶子底下有个窟窿,把水都漏出去了,叫漏尽。漏尽通,是没有漏了——本来是有漏的,现在把漏补上,没有漏了。什么叫没有漏?我说了很多次了,你没有淫欲心就是没有漏了,你没有贪心也是没有漏了,没有嗔心也是没有漏了,没有痴心也是没有漏了。总而言之,你有八万四千种的毛病,现在这个毛病都没有了,这就叫无漏了,漏尽通。
  节录自【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浅释】:
  教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不是单单四事供养,不是饮食、衣服、卧具、汤药这么简单;她都要以这个身心性命来供养他,都要和他行淫欲。所差的地方就在行淫欲这个地方,有淫欲,这都是邪的;没有淫欲,那才是正的。你什么时候也不可以听那个人说:“开悟了,什么都可以干了,也可以行淫欲了。”这简直地这是大魔王、大魔王、大魔王说的话。你不开悟,不守规矩,那是你不懂;你开悟,你懂了,却明知故犯,再不守规矩,不守戒律,那你开悟,开个什么悟?变成开倒车,往回走了。
  所以现在的人不研究那个真理,只知道,噢!开悟了,人家说开悟了,不需要守什么规矩,也就跟着这样说:噢!不需要守规矩了,他开悟的了,抽烟、喝酒、玩女人,什么都干了。
  所以最要紧的地方,就是有一个淫欲,他有淫欲心,尽行不净行,这就是魔;他不贪钱,没有淫欲,那就是真的。
  他专门公开对大家这么讲:哦!你前生是我的什么太太啊,是我的娘娘啊,你是我的什么啊,我做过皇帝啊,你怎么样怎么样子。公开对大家这么讲,就引诱人生这种淫欲的心。他公开讲就变成去骗人,去攀缘。
008、痴爱缠绵成草木--宣化上人
编按:一九八二年十月下旬,从星、马、台、港数百善信组团朝圣,参加万佛圣城开幕典礼。先举行一周观音七,继而展开一为期十周的精进禅七。其间,十一月十二日晚,上人于万佛殿向四众开示。
大家看看这块木头,两棵树干,却长在一起,上下枝节连着,这是什么呢?就是无量劫以前,有一对男女,彼此相爱的很深。他们发愿:「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对男女一见钟情,结为夫妇。他们共同有一个嗜好,就是「钱」!男的拼命赚钱,女的拼命花钱。一个来,一个往,非常热闹。
可是,爱得太深,罪造的太重,生生辗转沈溺,堕落到畜生、饿鬼、地狱道。今已成草木,这两棵树干本来应是两棵,可是依然长在一起,缠绵不相舍离。你看!左根伸出一枝来交抱右根,右根又伸出一枝来拥揽左根。这就如同男女各自伸出胳臂,互相交抱。可见夙世痴爱之劣习,至今形成草木,犹不能舍!并且,这两干之中,有一块石头。他们视若珍宝,究竟这是什么呢?原来是他们往昔银行存款的簿子!
这棵树干,早在几年前,某次我们到城内河边说法,就把它捡回来,你看:头也割断了,根也被刨破了,只露出赤裸枯槁的枝干,但仍然如胶似漆地纠缠在一起,这不是太可怜了吗?
由此可见,爱得太深,是多么的危险,这绝对不是开玩笑的!有人心想:「法师,您说这个法,我是不可能相信的,既没有根据,又不合乎逻辑。大概是您哄孩子,说梦话!」信不信由你,我也没有办法一定要你相信。因为这个法是很难说的。人迷恋到爱情上,不论你如何点醒他,他还是不能接受,天下最害人就是爱重情深。最高尚就是修清净道。人不是不知,但明知故犯,而不能出离旷劫之习气。
中国有句俗话:「手拿着干屎橛,你给他麻花他不换。」这好比人揽执情爱,你告诉他:「舍弃这个邋遢东西,修道可贵!」可是他仍会固执不肯回头,所以说:
天雨虽宽,难润无根之草;
佛门虽广,难度不信之人。
这块木头,我保存很久,多数人来我也不让他们看,因为说这个法他们也不相信,还要等待时机成熟。十月二十四日,诸位从远方来朝圣,我把这块木头带到万佛殿,搁了差不多三个星期犹未开口,可是若再不讲恐怕就没有时间了,所以不管诸位相信与否?我也要说出这块木头的因缘。
009、宣化上人:佛教不让僧人结婚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宣化上人 一九八三年四月十七日晚讲于万佛圣城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若诸世界’:假设所有一切世界。‘六道众生’:天道、阿修罗道、人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这六道众生。‘其心不淫’:他的心不淫,没有淫欲心。‘则不随其生死相续’:要能没有淫欲的心,生死流就断了,就不会随著生死相续接连不断,生死也就停止了。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汝修三昧’:‘汝’是指阿难;佛说:阿难你所修的定力。‘本出尘劳’:本来是为了超出尘劳,超出生死。可是你‘淫心不除,尘不可出’:你如果淫欲心不断,你想超出尘劳,是无有是处的,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呢?淫欲心就是尘,就是一种尘劳。所以不要说你去做淫欲的行为,你就是心里生一种淫欲的念头,有这个淫欲的心存在,这也就是尘劳,没有超出去。所以说你要是不除淫欲心的话,你想修道,开悟成佛,那是没有这个道理的。因此一般最愚痴的人,就说又要有淫欲心,又要开悟,这种思想就是最愚痴的,这种人是最不可以教化的,就是释迦牟尼佛现在出世,也没有法子能令他得道证果。所以这种人是最笨最愚痴的。
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
‘纵有多智,禅定现前’:你纵然有智慧,禅定现前,你修行,一打坐就得到轻安的境界,觉得非常的好。禅定现前,就是你的功夫有所成就。‘如不断淫’:假使你的淫欲心不断的话。‘必落魔道’:你虽有智慧,不断淫心,就会做魔王去。‘上品魔王’:上品上等的做什么呢?去做六欲天的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中品的做什么呢?做魔民,做魔的老百姓。下品的呢?就做魔女,生得虽然漂亮,但是非常卑鄙。有智慧的人要小心一点,聪明的人在这个地方要注意呀!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自以为了不起,你不明白,我明白;你不懂,我懂。有一点智慧,这叫小智小慧。你这小智小慧,就会把自己的前途给耽误了。
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你看看,这种有一点小智小慧的人,他淫欲心不断,总讲这个爱欲,你爱我,我爱你,这么爱来爱去,爱到后来就成了魔了。成了魔,你说怎么样呢?‘彼等诸魔’:他那个诸魔。‘亦有徒众’:也有他的徒众,有他的徒弟,有他的护法。‘各各自谓,成无上道’:魔化自己不知惭愧,自称我就是佛呀!我们就是最高无上的啦!什么大他就说什么,因为他本来是魔,但他不承认他是魔,他说他就是佛。佛也有假的,世间上其他的都是假的佛,他也想做个假佛,但是他还不承认他是假的,他认为他就是真的,他也认为他是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
‘我灭度后’:释迦牟尼佛在没灭度以前就说:我现在在世界上,这些魔王不敢出世。等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就是现在你我这个时候。‘末法之中’:法在末梢上的时候。‘多此魔民’:这种魔民多得很,到处讲淫欲,无论男的女的都欢喜淫欲。又想要成佛,又想要开悟。为什么我认识这个魔?以前我看到某一个人,不要提他的名字。他说他自己是佛,我就说他是魔,他问我:‘谁是魔?’我说:‘你就是魔。’为什么我知道他呢?他就是弄这一套嘛!专门讲情讲爱的,I
everybody。他有什么资格爱所有的人?真不知丑,自己太不知惭愧了。‘炽盛世间’:在这个世间像火烧似的,到处燃烧,淫火旺盛。一般无知的人,也就听他,他讲得不错啊!他讲得很有道理的啊!尤其一些青年的人,正对他的味道了,正对他的机,所谓臭味相投,你臭,他也臭,所以你说我好,我也说你好。如果味道不同,就不会互相赞叹了。道不同则不相为谋。要是同道,思想相同了,大家就以盲引盲。以盲引盲,就是自己是个瞎子,没有眼睛,还要给人家带路。这不是骂人,‘懵懂传懵懂,一传两不懂,师父下地狱,徒弟往里拱。’师父下地狱,徒弟也跟著到地狱,两个人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进去的,你说可怜不可怜?就是这一类的人。‘广行贪淫,为善知识’:自己就说:‘我到处讲经,我到处give
lecture,我give lecture to
everybody。’真是把牙都可以笑掉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令所有的众生都堕落到淫欲的坑里。‘失菩提路’:把菩提道路失去了,没有了,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就跑到地狱里去了。师父看见徒弟拱进来了,说:‘你怎么也来了?这个地方不是很好的地方。’这徒弟说:‘你先来了嘛!我当然也要跟著你来了嘛!’师父说:‘唉呀!你不应该跟著我来啊!这个地方是一个受苦的地方。’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
一反一正只相差一点点,相差哪一点呢?菩萨是爱人的,他慈悲爱护一切众生,而没有淫欲心。魔王受护一切众生,但是他专门讲淫欲,专门注重淫欲,甚至于他说淫欲心愈重,开悟也开得果位愈高,以这邪说来害人。菩萨没有淫欲心,对于一切众生都不分彼此。有淫欲心就是魔。爱护一切众生,这是菩萨的境界、佛的境界。魔爱人是有所企图,有所贪欲。菩萨爱人是没有贪欲的,没有贪欲也就是没有淫欲。所以佛教讲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佛教和世间一切魔王的教不同也就在这一点。‘汝教世人’:你应该教一切世间人。‘修三摩地’:修这个定力。‘先断心淫’:先要把淫心断了,你能断淫心。‘是名如来’:这就是如来所教化的道理。‘先佛世尊’:以前所有的佛世尊。‘第一决定’:以此为第一种的决定。‘清净明诲’:清净而明白的教诲一切人,一定要断淫,这是第一个先决条件,一定一点也不能改变的。这是决定义,而不是不定义。不是说没一定,你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唯独淫心一定要没有。若有淫欲心,那就是落魔了;你要是想有淫欲心来开悟,那就一定要落为魔王的眷属。
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砂。何以故。此非饭本。砂石成故。
你看,这又举了个比喻,你要不相信,讲一个道理给你看看。‘是故阿难’:因为这个,所以阿难!‘若不断淫’:假使你不断淫欲心。‘修禅定者’:你天天打坐、修行,你一边修行一边漏,你修一点就漏十点,修一分就漏十分,修十分就漏百分,怎么样啊?你想要打坐,又离不开淫欲;想开悟,又想要寻求这一种颠倒的快乐。‘如蒸砂石’:像什么?就像蒸砂和石一样。‘欲其成饭’:你想将石头和砂做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砂’:你这样子,即使经过百千劫,只叫热砂子,没有旁的用。‘何以故’:什么道理呢?‘此非饭本’:因为它不是米,不是饭的根本。‘砂石成故’:你所蒸的是砂石,如果你想要不断淫心而开悟,就像蒸砂石,想要把砂石变成饭一样的道理。
没有淫欲心,则没有男女相,也没有人相,也没有我相,心没有众生相,也没有寿者相,有些不知道惭愧的人说:‘我就是这样子。’你说你是这样子的,那是靠不住的,那是没有什么凭据的,你怎么知道你是这样子呢?你要是这样子的,根本就不知道是这样子的。你也不会说:‘喔!我没有淫欲心。’不会有这一个见解,没有就是没有了,不会各处去卖广告、登报纸的,不会对人说:‘我就是这样的。’你这一卖广告已经不是了,所以这个地方要注意。要是你真能没有淫欲心了,‘眼观形色内无有’,眼睛看见什么形形色色,内里头没有的;‘耳听尘事心不知’,耳朵听见什么好声音,心里不知道的。那就是有点火候了。要连心里都不动念,根本淫念都没有了,那才是真的,你有的时候如果还知道女人是怎么样子,那就靠不住了。
有一个人开悟,就到他师父那儿请开示,说他开悟了。他师父问:‘你开的什么悟啊?’他说:‘喔!以前我都不懂,现在我知道师姑是女人。’他知道师姑是比丘尼;他知道比丘尼是女人了。他师父用佛眼一看:‘呀!他是开悟了。’所以就给他印证:‘你可以了。’你说这谁不知道呢?但是你要不开悟,你就不会说这句话,因为开悟了,所以会说这句话。并且,这也不能骗人的,因为他师父有佛眼,用佛眼一观察,知道他是得道、证初果了。所以就给他印证说:‘是这样子的。’
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涂。必不能出。如来涅盘。何路修证。
佛告诉阿难说:‘是你欢喜这个摩登伽女,那你不断淫心,而且这个淫身也存在的,以这种淫身来求佛妙果,想得到佛的果位。‘纵得妙悟’:你纵然就是得到这种很妙的道理。‘皆是淫根’:这还是你的淫根没有除。‘根本成淫’:那根本就是成了一种淫欲心。‘轮转三涂’:你将来一定堕到三涂。三涂就是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必不能出’:一定不能出离三恶道,或者转生畜生,或者转生饿鬼,或者堕地狱。‘如来涅盘’:佛涅盘的果位。‘何路修证’:你凭什么,你凭那一条路可以证得如来涅盘的果位呢?
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
你必定要使淫机,‘机’即最小最小的那一念,这就叫淫机,就是无明,你把无明断了。‘必使淫机,身心俱断’:你身的淫机也断了,心的淫机也断了。‘断性亦无’:你就连知道断的性也没有了。‘于佛菩提’:在佛的觉道上。‘斯可希冀’:你才可以有所希望。
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像我这样讲就是佛所说的法,如果不合乎我这个道理,就是魔王所说的法。
来听经一定是都要有眼睛的,瞎子不能来听经,聋子不能来听经,哑巴也不能来听经,到这里来听经的都是愈听愈聪明,不会愈听愈愚痴。所以你们现在每一个人都应该把你们那个真正的智慧眼睁开,真正耳根要返闻闻自性,不要向外去找,这是我今天告诉大家的话。
010、宣化上人:能记忆很多经典,不如一日修无漏业。
摘自《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 宣化上人讲述
是故阿难!汝虽历劫,忆持如来,秘密妙严,不如一日修无漏业,远离世间憎爱二苦。
是故阿难:因为这个道理,所以阿难汝虽历劫,忆持如来:你虽然经历过很多的劫数、很多的时间,你能记忆而持诵佛的什么呢?秘密妙严:怎么叫“秘密”呢?上边这个“秘”字,是口里说不出来的;下边这个“密”字,是心里想不到的。心里不能想像的,就是不可揣测的,也就是不可思议的,这种就叫个“密”。彼此互不相知,这叫“秘密”。为你说的法,我不知道,这叫“秘密”;为我说的法,你不知道,这也叫“秘密”。一样的法,你听着就是这个道理,他听着就是那个道理;你由这个道理上就开悟了,他由那种道理上就开悟了。一样的话、一样的理,但是两个人听的,各人所见的不同,各得各人的利益,这叫“秘密”。“妙严”,妙,就是不可思议的;严,非常高贵、非常尊严的。就是佛所说的经典、所说的道理,都是不可思议,非常尊严,是最有价值的法。
可是阿难你虽然能记得这么多的经典、经教。不如一日修无漏业:不如你一天修这个无漏的法门,就是修没有烦恼的法门,没有妄想的法门。无漏业,就是修到四果阿罗汉。四果阿罗汉,这叫无漏了,菩萨也叫无漏。就是要把你所有的习气、毛病、无明、烦恼都要断了,断去你的贪、瞋、痴;把这个漏,这些个习气毛病没有了,这就是无漏了。远离世间:你要远离开世间憎爱二苦:这个世间人,以为爱是最好的一件事了,所以男女也相爱,父子也相爱,岂不知这个爱就是个苦啊!
说:“我知道爱别离苦,当然是苦了!”就没有别离,也是苦的。你讲这个爱,爱到极处,爱的反面就是憎了,就是憎恶。为什么生出憎恶来?就因为这个爱。为什么生出这个爱?也就因为这个憎恶。讲起这个父子、夫妇的道理,这都是前生的因,结今生的果。
有的夫妇间相敬如宾,非常的和睦,互相尊重,互相爱敬。在中国来讲,有所谓“举案齐眉”;怎么叫“举案齐眉”呢?在中国古来有一对夫妇,这个太太给丈夫拿饭菜来的时候,都举到眉毛这儿,这么恭敬,就好像敬佛一样。那么这个做丈夫的,对太太也非常的尊重,这叫“相敬如宾”。两个人就像朋友似的,互相做朋友,没有一些个矫情啊、绮情啊、黏情啊,好像胶黏到一起了,没有那种情形。这夫妇间互相恭敬地,你对我也很恭敬,我对你也很恭敬,不是说尽做这一些个矫情,就是不理智,没有智慧的一种行为。
这个夫妇在前生若有缘,在今生就和气,非常的和睦,你对我也特别尊重,我对你也特别尊重,互相尊重。那么这男方,就是做丈夫的,一定不做对不起太太的事情;做太太的,也绝对不做对不起丈夫的事情;这么互相尊重,这是有缘。怎么叫“有缘”呢?就是互相得到利益,你对我也帮助过,我对你也帮助过。那么在今生做夫妇,也是互相照顾,太太有病了,这个丈夫赶快就给她找医生,赶快把太太的病医好了;丈夫若有了疲倦,这个太太也赶快想法子,安慰这个丈夫。这是互相有缘的。
有的就是有怨的,有怨的也会转成夫妇。什么怨呢?就是仇恨的怨;就是在前生你对我不好,或者我对你不好,大家有一点怨恨,所以今生就做了夫妇,这叫一对怨偶。就你说什么话,我听着也不对耳;我说了什么话,你听着也不投机,这叫有怨。有怨,就变成了冤家;冤家,就一天到晚都吵架、打架。做丈夫的就打太太,太太就反抗,不是把这个丈夫的面给挠破了,再不就把身上哪个地方给抓破了,叫他出去见不得人。这互相一天到晚就是吵架,你说这是不是苦?
这就因为一个“爱”,然后就生出来个“憎”。这也叫爱到极点,就生出憎了。所以说“憎爱二苦”,这憎和爱,是同样的苦啊!不明白的人,一天到晚尽讲爱、爱,爱什么啊?爱来爱去就死了!你说死了之后,还去爱谁去?因此你若明白这个道理了,就没有憎爱二苦;若不明白,就有憎爱二苦。我们修道要觉悟,觉悟就是明白,你明白这个境界,就不被这个境界所转;所以要远离世间憎爱二苦,也不憎,也不爱,这样子就是中道了。
如摩登伽宿为淫女,由神咒力,销其爱欲,法中今名性比丘尼。与罗目┼侯母耶输陀罗,同悟宿因,知历世因,贪爱为苦。一念熏修无漏善故,或得出缠,或蒙授记。如何自欺,尚留观听?
如摩登伽宿为淫女:好像现在这个摩登伽女,以前是个做妓女的。这个妓女,是淫欲心非常的重,非常的大。可是淫欲心虽然大,由神咒力,销其爱欲:由〈楞严咒〉这一种的力量,把她的爱欲给销了。现在我们知道念〈楞严咒〉的作用了吧?念〈楞严咒〉,就是要销去每一个人的爱欲。说:“那以后我不要念了!我不愿意消除我的爱欲,我愿意保留我的爱欲。”保留?那也就随便。你欢喜保留,也没有人勉强叫你不保留。可是这一种〈楞严咒〉,不单能销爱欲,而且还能增加你的神力,增加你的智慧,这一种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
爱欲是一种苦,前边不讲“憎爱二苦”吗?你不要以为爱就是好的。你看,好像某一个人爱某一个人,爱不到,就总心心念念地,念玆在玆地,一天到晚,所谓吃饭也没有味了,睡也睡不着了,一天到晚就想追求对方,求所爱!结果也追求不到,不能得手。想来想去,也不停止,这岂不是苦呢?这爱是个苦啊!你不要以为爱是个好的东西。
法中今名性比丘尼:在佛法里边,现在摩登伽女的名字,就叫“性比丘尼”。怎么叫“性比丘尼”?她明白自性了──因为佛一给她说法,她当时就证到三果阿罗汉上。本来初果、二果次第才证到三果,她没有经历,就初果、二果、三果一齐证了。她就因为看破了,把爱欲都看空了,所以就同时证果了。阿难还在一果这儿停留着呢!你看,他这个过去生中,五百世的太太证了三果,把他追过去了!
与罗睺母耶输陀罗:“罗睺罗”,是释迦牟尼佛的儿子。可是佛这个儿子很奇怪的,并不是由淫欲生出来的。那么怎么样生出来的呢?因为释迦牟尼佛十七岁就结婚,虽然结婚,但是可没有男女夫妇这个问题。佛十九岁就出家了,出家前,罗睺罗的母亲耶输陀罗,还要和佛要儿子。那么佛就用手指头这么一指,指腹成孕──她这个肚子里就有小孩子了。说起来这是神话,实际上在佛经上都是这样说。你要追究究竟,说是他一指,怎么就有孕了?这就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境界!
“罗睺罗”是梵语,翻译过来叫“覆障”。怎么叫覆障呢?因为罗睺罗在他母亲肚子里面住了六年才生。为什么?这也是宿世的因果。因为罗睺罗在前生,把老鼠的洞给堵上了六天,后来这只老鼠,又造出来另外一个洞出去了。所以他在母亲腹里没有出胎,住了六年才出生,这是他受把老鼠洞给堵上的果报,所以叫“覆障”。覆就是覆盖;障,就是业障;因为他有这个业障来盖着,所以六年才出生。这是佛的儿子,叫罗睺罗。
罗睺罗的母亲,叫“耶输陀罗”,翻译成中文叫“名称”,说她这个名字最好了,一般人都很称赞她,说她是在女子里边,一个最好的女子。
同悟宿因:“同悟”,就是摩登伽女也开悟,耶输陀罗比丘尼也开悟。悟什么呢?“悟宿因”这“宿”,就是前生的因,知道前生是个做什么的,得了宿命通。知历世因,贪爱为苦:知道不单前生,知道无量劫以来生生世世的这种因果。这生生世世为什么没有觉悟呢?就因为“贪爱”两个字。摩登伽在以前做过妓女,这个耶输陀罗大约爱欲心也重;所以佛修行已经要出家了,她还要和佛要儿子。你说这个爱心重不重啊?所以耶输陀罗比丘尼过去也是和普通的女人一样,有这个爱欲心。
一念熏修:在这一念回光的时候,就一念的觉悟、一念的明白了。一念回光熏修,前边讲熏习,怎么叫“熏”?我们现在大家到这儿一起研究《楞严经》,这就叫熏修呢!“熏”,就好像用香的烟来熏;我们用什么呢?用法的烟来熏。我们研究《楞严经》,熏来熏去,熏得每一个人都懂一点佛法了,这叫“熏修”。无漏善故:熏修什么呢?熏修“无漏善”。要修这个无漏的法,不要再走生死的路。要回头,要转身熏修这无漏的善,这种善是究竟的善!
或得出缠:或者就得到出缠了。“缠”,也就是爱欲缠绕着,不得摆脱。现在我们听经的人,就单听这“出缠”两个字,若是有宿根的就应该开悟啰!应该觉悟:“哦,我现在怎么还在这‘缠’里边缠着呢?”应该就明白了。或蒙授记:或者蒙佛授记,说你于什么时候就做佛。如何自欺,尚留观听:你现在为什么还自己欺骗自己呢?你还留这一种的观、听,还着住到声尘、色尘,着住到相上。你为什么还不把它去掉,而还留着呢?
011、宣化上人:愚痴和爱
人最大的毛病是什么呢?就是愚痴和爱。
  人最大的毛病是什么呢?就是愚痴和这个爱。愚痴和爱,可以说是两个,又可以讲成一个。愚痴是一个,爱是一个;又愚痴,又有爱,这是分两个讲。若合上一个讲,就是痴爱;因为你这个无明,变成什么都不明白,就知道爱,一天到晚就想这个东西,想这个淫欲、想这个爱欲,啊!时时刻刻也放不下。你若能对研究佛法像这么样注意,时时刻刻也忘不了佛法,那很快就成佛了。可惜你没有能把好色的这种心,放在好佛法上,所以学佛法,学来学去,愈学愈觉得干燥无味,说:“我就这么多毛病,这个佛法都把我讲出来了,哎!真是不要学了,学佛法把我的毛病都要学没有了,这怎么可以呢?”这就是一种痴爱。这个前边说是由汝妄想,迷理为咎,我现在可以说是痴爱为咎,痴爱的过错。
  因为你有痴爱,所以就生发出来遍迷,一切都迷了,什么都迷了。最初就是痴爱,你有了痴爱,什么都不明白,什么都不顾了,下地狱就下地狱,管那么多干什么!所以什么也都不管了。
  因为你这个痴爱为咎,一天到晚就想女人,女人就想男人,所以就发出一种虚妄的空性。化迷不息──这个迷就变化,由一个迷化出两个迷,两个迷又化出三个迷,总也不停止。聪明的人应该在这个地方著眼哪,应该注意这段经文哪,这个把你真讲到骨头里去了,这个毛病都给你讲出来了! 
012、宣化上人:不去欲断爱,就不能成佛
世间上,都是有夫妇,有父子,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中国有句话,天为一大天,人为一小天。天有日月,人有眼目。天有什么,人就有什么,天有八万四千星斗,人有八万四千毛孔。所以人是和天地通达的,人若做的正确,就是与天地合一,所谓与天地合德,与日月合明,与四时合序,与鬼神合其吉凶。你若能合德,合明,合序,于鬼神合其吉凶了,那就是一个圣人。
什么是圣人,圣人是有天德的,天有好生之德,圣人是本着天地好生之德,来教化人类,让人类不要误入歧途,要走一条正路,不走邪路,不走小路,要走一条光明大道。所以孔夫子循循善诱,谆谆教导,无非令人不要忘了本,不要舍本逐末,舍近求远。他目的就是教我们人,知道怎样做人!
现在,人心不古,道德沦亡!人人都逞自己的私欲,把公理忘了。因为忘了公理,所以他就舍正路而不游,竟走邪路。
什么是邪路?自私就是邪路。走路走的不正当,竟做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情,私欲无尽,所谓私欲满腔,道德不庄。
人慾要净尽了,天理就流行了。可现在的夫妇,人欲不净尽,天理也不流行,生出的子女,也都不孝顺。
很多当父母的,自己的儿女再不好,也当宝贝看。做父亲的,给儿子做马,做牛,做工人,做奴隶,为子女赚钱。儿子就想:父亲给我留这麽多钱,我就随便用,于是就吃喝嫖毒赌,无所不为了。什么花钱最多,他就干什么.
这种乱象,就是因做夫妇的没有尽到责任,没好好把子女教育好,家庭教育没有了,根就断了!
学校也教他怎样争名,怎样夺利,怎样欺骗人,小孩子不知不觉,就走到杀人,放火,吸毒,贩毒的路上去了。这样一来,这世界一天比一天坏,一天比一天不可收拾!
做教授,做老师的,失去教育的责任,教授们不想一想,我教出的学生,教他们怎样爱惜身体,怎样爱惜家庭,怎样孝顺父母,怎样爱护他自己的国家,爱护他的同胞。却教学生怎样竞争,怎样争第一,就教一个“争”,就知道一个争,不懂得什么叫让。
争是胜负心,有输有赢.一争,就和道相违背!便生四相心,一争,就生出我相,人相,衆生相,寿者相。你要不争,这四相都没有,爱人如己。一争,四相便生出来。又如何得佛法三昧??怎能得到佛法的正定,正受?
家庭之道,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丈夫不知如何做丈夫,太太不知如何做太太。
做太太的,本来是太太平平的,要家庭安乐.这做太太的,一点到晚,在家里呕烟憋气。我们中国东北有句话,呕烟憋气,烧上火,出来的烟把人呛得睁不开眼睛,流眼泪。这太太不太平!
这太太,也叫夫人,也是扶助人.夫妇一吵架,生的子女一定不听话。夫妇不吵架,生的子女就听话。&&
子女为何不听话,因为夫妇一天到晚拌嘴吵架,小孩子在肚子里说:你们吵闹,我将来也参加你们的吵架行动.出生后也是不听话,这是有前因后果的,所以胎教是很要紧的。
为什么讲这个,佛法不离世间法,
六祖大师说: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离世觅菩提,犹如求兔角。方才门居士跟你们讲妇女道德,伦理道德,这是根本的问题,我们做人,根本的问题错了,你学佛也学不好,学菩萨也学不好。
想学佛法,修菩萨道,一定要把根本问题找回来.知道怎样做人了,然后行菩萨道,后才能学佛。
你不能隔级跳,跳的不好,就跌死了。学佛的人,要先知道怎样做人!做人的条件,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打妄语,听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却很不容易。这是成佛的最基本道路。哪一位佛也要从这条路上走。不走这条路,不能成佛。我一生的经验,跟大家和盘托出。
你们不要东找mi
zong,西找显宗。找来找去,跑冤枉路,找神庙,神通,灵验,那都是末梢。你只要把根本问题抓住了,但得本,不愁末!
根本的问题是什么,我再说清楚一些。就把你们都吓坏了,你身体不跑,心也要跑了。
根本的问题,就是去欲断爱!你要能去欲断爱,那就是佛法,不去欲断爱,就不能成佛。你不愿意听,我就愿意说。就愿意说这个,谁请我讲佛法,我就讲这个。
那么就不要结婚了吗?也不是这样,比如夫妇还要建伦,不要太过了,太过就受伤了。你不要听医生说“没关系”,就是“没关系”,他才死呢。不懂,他才说没关系。
做人要无欲,没有那么大的欲念。你做到去欲断爱,就是不离世间觉。成佛的法,也就在世间觉。就在你眼前,你若好高骛远,又找mi
zong,又找显宗的。离世觅菩提,犹如求兔角,就好象在兔子头上找犄角。
夫妇生出的小孩,要让孩子懂得做人的道理,然后懂得修行,懂得修行他才可成佛。
佛都是由人成的佛,不是天上,地下生出来的佛。佛也是由人道修行,用苦功,雪山六年苦行,每天只吃一麻一麦,修行成了佛。我们现在不要说吃一麻一麦,一天少吃一点,就好象吃大亏了,就不肯干了。
想要成佛,就是先要吃亏,没有其他的妙法。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你若受不了苦,你也了不了那个苦,苦还是在那里存在的。你不相信?就慢慢想一想。
门老居士和你们说的话是金玉良言,各位不要以为是世间法,就不注意。我们佛法不离世间法,世间法修不好,想成佛,无有是处。
比如小孩子先坐,然后学走,会走才会跑。修行也是这样,不要没会站,就想学跑。想要成佛,做人之道就不管了,这是不可以的。
学佛之人,先要自己管自己,不要象一般人那样疯狂。首先你要家庭和睦,夫妻不拌嘴,不吵架,对子女的教育要宽严相济,要好好教导孩子,不要争名夺利,首先教孩子把做人的基础做好。
基础就是孝顺父母,忠于国家。对人要有仁义,仁就是对人要慈悲,义就是正恰到好处。忠孝仁义四字是我们做人的基本条件。
做人,不论学不学佛,都要没有脾气。哪一个能没有脾气了,也就是真学佛了。你看看佛什么时候发脾气。有人说:我听说,佛都有火。那你看见了吗?有人说:佛怎么有那么大的光呢?那是智慧光,不是火光。要是火光,把你我都烧死了,是智慧的光明,有智慧就不干愚痴的事情。
013、爱欲,是修道的绊脚石——宣化上人
我们还有这口气在,就要对人好,可是不应有情爱的思想掺在内。
生死爱情的海,就是障道的根本。修道人,无论对人或对物,生出爱欲之心,都会障碍修道的发展。详言之,爱欲就是生死,生死就是爱欲,爱欲就是生死之根。若是不破爱欲无明,终不能离开生死大爱海。
如何能离开生死?简单得很,就是断欲去爱,别无他法。修道人,不要有情爱的思想,更不能有情爱的行为,对任何人,不要生出一种情爱心,有了情爱,苦根不断,有了情爱,生死不能了。有人说:‘人是有感情的动物,食色性也。’就因为这样,所以才要修道!在《四十二章经》上说:‘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我们修道人,就须存这种的观想。
如果无情无爱,见到人是否就把嘴堵起来,不理睬人?这样也不对。我们不执着情爱,不生情爱之心,但还不能讨厌人,也不能说我不爱人,我就憎人,这样也不对。那么,要怎样才对?就是不爱,也不憎,对谁都是平等相待,慈悲为怀,但要谨慎行事,不可落在情爱樊笼中。
各位注意!不要被情爱所迷惑。有人写封信给你,你的心就好像小兔子在怀中,乱蹦乱跳,以为有人爱你,这是好事,其实是想把你拖到地狱去!
各位善知识!要在这个地方用功夫,要真真实实的了解,爱欲是一件很麻烦的事。从无始劫以来,生死不了,为什么?就因为被‘情爱’二字所害。若能断欲去爱,才能超出三界,了生脱死。
凡是你所愿意的,就是爱;你所讨厌的,就是憎。我喜欢这个,就生出爱心;我烦恶那个,就生出憎心。这都是情感用事。修行人不应用情感来处理一切事,但也不能像关帝公似的,坐在那里绷着脸,给他叩头,他也不睬你。对人要和蔼,要有礼貌,不可贡高我慢,目空一切。总之,对人要以慈悲为怀,方便为门,处处为人着想,令人生欢喜心,我们还有这口气在,就要对人好,但是不应该有情爱的思想掺在内。各位!切记切记!这是很重要的法门。
014、问:为什么情感,修道人不应该有的?
宣化上人:因为情感是很自私的;如果七情作主,那就犯了自私,离开大道。因为大道是大公无私。
015、宣化上人:色欲关不打破成道就没有希望
群居守口,独坐防心
&&古德说:「善恶两条道。修的修,造的造。」的的确确是这样的情形。修什么?修善道。造什么?造恶业。
&&&&善知识不厌其烦的警告我们,可是愚痴的我们,不接受善知识的忠告,仍然我行我素,只顾利己,不知利人。换言之,造恶不修善,所以始终脱不出六道轮回。
&&&&我们的思想,无量无边无穷尽。一念就跑到天堂去,一念又跑到地狱去。打善的妄想,是生天的阶级。打恶的妄想,是堕地狱的道路。
&&&&所以我们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要时时谨慎,刻刻小心,处处注意,必须表里一致。
&&&&在表面的工作,做得很好,可是内里尽打妄想,那是不会成就道果。必须内外一如,不打妄想。有人在打妄想,以为人家不知道,天天在打妄想,打到地狱去,自己还不知道为什么来到地狱?这种人多么可怜!
&&&&我们修道人,要群居守口。大众在一起住时,要谨防是非。所谓「祸从口出,病从口入」的真理,不可随便乱讲话,免得惹出麻烦,最好守口如瓶。
&&&&所谓「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要独坐防心。自己独坐的时候,要谨慎防心,不可打妄想,尤其是淫欲的念头,更不可去想。出家人要特别注意,要管住自己的心,不要打些无益的妄想。
&&&&妄想,人人都会打,不是没有人不打妄想。可是在起妄想时,要知道运用方法来控制它,不让它兴风作浪。用什么方法呢?或者念佛,或者持咒,或者坐禅,或者拜忏。总而言之,找点事作,精神集中,那就不会打妄想。
&&&&修道人,第一要把色欲关打破,若是打不破色欲的关头,一切皆无希望。终日糊胡涂涂,颠颠倒倒,不会有成就。所以我今天老老实实告诉你们,要降伏其心。
&&&&降伏其心,就是把淫欲念头没有了。如果不能断淫欲的念头,纵使修到八万大劫,也如同煮沙为饭,无有是处。
&&&&各位!想要得到无漏圣果吗?一定要断欲去爱,清心寡欲,这才有一点希望。否则,一点希望也没有,不如早点还俗好了,免了把大好光阴空过去!
&&&&无论是男人、女人,或是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是老人或儿童,谁讲出的道理是正确的,就相信谁。谁讲出的道理是不正确的,就不要相信,一定要有择法眼。是道则进,非道则退
; 择善而从,不善而改,这是修道人最基本的观念。
&&&&有人明知自己的过错,而不改正,这种人,明知故犯,实在不堪教化,不堪领受佛法,不可造就。所谓「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自己不爱护自己,自己看不起自己,旁人怎会看得起你?旁人怎会爱护你?这一点要深自反省。
016、人为色死,而非财死——宣化上人开示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孰对孰错?
  在还没有答复这问题之前,我要告诉大家,我明天就走了,你们要我讲几句话,我就讲几句教人后悔的话,什么话呢?很平常的:就是我不论到什么地方,凡是来听我说法的人,我都用诚心为他们加持回向,令他们的大魔障变小,小魔障化无;大灾难变小,小灾难化无;大病变小,小病化无。
  这是我的愿力,但我一直不愿意讲。现在讲一讲,无论谁有问题来听法,我都已经加被,所以不需再要求加被。有人说,“师父您为什么不早说呢!”我没有早说,就是怕你们把大问题拿来,我帮不了你。现在要走了,也来不及(会众一阵哄笑)后悔了! 
  人诚心与佛即有感应,人不诚心与佛即无感应。所以无论是金山圣寺、金峰圣寺、金佛圣寺、金轮圣寺,或万佛圣城,大家都诚心学法,只知老实学佛法,也不沽名钓誉,也不争名夺利。或有人说:
“出家人也有争名夺利的。”不错,是有的。但我问你,他们这样做是对呢?还是不对?若是对的,你就学;若是不对,你就不该学。
  现在回到正题,我觉得中国的一些话,有自相矛盾处。所以今天中午我提出来讨论,问:“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两句话是对呢?还是不对?是两句全对或全不对?是一句对一句错?结果众说纷纭。有说全对的。有说一句对一句错的。我告诉你们,“人为财死”这话不对,人是为色而死。“鸟为食亡”是对的,鸟为生存,不得不觅食。但人应比鸟有智慧,但现在的人不但不比鸟有智慧,反而比鸟还笨。
  鸟找东西吃,直接吃了维持生命即可,不需要用花花绿绿的钞票买东西。人现在不用金、银,而用钞票,人就执着这花花绿绿的纸,为它而忙忙碌碌。
  人真为财死吗?不是的。这个“财”后面有“色”在推动着,人实为色而死。人的精、气、神若不损伤,若能返本还原,明心见性,开大智慧。生死能由己做主,阎王都管不了你。那时愿意活几千年,可以活几千年,若愿意死,马上即可往生。
  我又问:“人吃饭为什么?你反对不反对吃饭、穿衣、睡觉?活着有什么意思?为赚钱又有什么意思?”假如人只为满足自己的欲望,那人生就毫无意义与价值了。
  我揭穿了——人不是为吃饭而活着。人活着应有功于世、有德于民、有利于天下,不应单为自己着想,这是很不值得。如此糊里胡涂活着又有什么意思?人应“慈祥代天宣化,忠孝为国教民”,人应为他人谋幸福,不光为自己谋美屋、华服、吃贵重东西。人若只顾自己享受,则愚不可及。为什么?因为你的身体不是你所有的,也不是“你”。
  对你的身体,你做不了主。你问:“为什么?怎会我的身体不是我的呢?”你的身体若是你,你老了,要眼不花,行吗?要耳不聋牙不掉,行吗?你说:“我眼有病可开刀,牙掉可装假牙。”但你对自己身体却做不了主,不能叫眼不花、耳不聋、牙不掉。
  人由少而壮、由壮而老,由老而死,在生死轮循环中转,好像轮子一样,把你辗得喘不过气来。你做不得主,就被轮回驱使,在轮回中打转转。 
  所以人不是为财死,财不过是保护色欲,人结果还是为色而死。被色迷了就有生死,不迷,就了生死。差别就在这一点。有人说:“人人都这样。”那因为人人都胡涂,都不知道自己是如何生来?如何死去?几千年来,人都在这生死中打转,没法出头。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和赌博没有分别,这是生命的赌博。怎么讲呢?因你忽然明白了,忽然又胡涂了。明白的时候少,胡涂的时候多。若不信,你可研究研究。 
  所谓“人生七十古来稀”,“先去少年后除老”,前面十五年即使再聪明、再有智慧,也不能做什么事,十岁以前根本还是小娃娃,能做什么?最后那十五年也不能做什么,太老了。所以除掉了前十五年和后十五年,剩下的又“一半睡着了”,这四十年中,睡觉睡了二十年,又加上穿衣、吃饭、上厕所、跳舞、看电影等等,你还有多少时间剩下来?还不如用这些时间来听听法。假如能听明白一句,你的法身就活了,智能就增长了。 
  各位想一想,争名夺利有何意思?现代男女讲爱情,同性恋也讲爱情,要合法结婚,结果弄出“爱死病”来,爱就要死。“色”和“爱”这二字合起来,“爱色”就死。同性恋者说其道理:若把公鼠放在一起,久了也会成同性恋,互相泄欲。但你是人,为什么要学低级的畜生? 
  我本不愿讲,但现在不得不揭穿“人为财死”的秘密,免得人迷头迷脑。男的到时候要追求对象,女的到时候也要找对象;还没有长成就要找对象。现在的教育,从小就给孩子灌输性教育,这是教孩子快点死,是很颠倒的。我不怕人不高兴,同性恋的人高不高兴我不管。因你想爱死,我是苦口婆心救你,要你明白苦海无边,否则你再也出不来了。 
  所以“人为财死”有语病,中国人不愿揭穿讲,明知不对但不讲,掩耳盗铃,以为塞住耳,铃就不响了。我愿意讲人不愿听的话,若只讲你爱听的话,那就是谄媚。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我不忍大家传染“爱死病”,故不能不说。这“爱死病”就像空气污染一样,到处都有,防不胜防,它可以让你喘不过气来!
017、修道要返本还原——宣化上人开示
这个身,不是由五蕴所积聚成的,也不是从十二处或十八界来的。佛既没有一个形相,众生为什么能见到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是随顺众生的分别心而示现。因为众生有分别好或不好的心,佛为了要使众生发菩提心,而示现种种不同的身,增加其欢喜心,增加其信仰心。这是善巧方便的法门。
  男人想找个美丽的女人做太太,女人想找个英俊的男人做丈夫,这是证明人人欢喜美的,不欢喜丑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人都希望有个漂亮太太或者有个潇洒丈夫。这是人之常情,天经地义的事。
  有人提出问题:“法师讲经,为什么讲这个?”你说不讲这个讲什么?古人云:“君子之道,肇端于夫妇。”这个世界上,只有男女两个人。有了男女,才能造世界。在这里特别声明,这对男女,不是亚当和夏娃,也不是天主用泥造的男女,来到这世界。总而言之,这个世界,是由夫妇组织起来的。
  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兄弟、有人我。男女就是阴阳。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离了阴阳道不成。”又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这是自然的道理。
  我们修道,要返本还原。男人修道,应由“离中虚”返回到“乾三连”上。女人修道,应由“坎中满”回到“坤六段”上。乾代表男,坤代表女。男人要返回到童真,女人要返回童女。男人要好像善财童子,女人要好像龙女。他们都是童男童女,已经返本还原。我们修道也要这样,保持童体,这样便容易证得清净法身。
  因为众生有分别心,有善恶,有美丑,有是非,有黑白种种的问题,所以佛随顺众生的心,而示现种种身,令众生见到佛的身。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佛是随类而化身。众生心水净,佛便现其中。我们为什么没有见到佛身?因为我们的私欲太重,无明太重,所以智慧不现前。心水混浊,有佛也不现。
  无明就是黑暗,智慧就是光明。有无明就有烦恼,有烦恼就愚疑,有愚疑就是黑暗,有黑暗就无光明,无光明就没有智慧,没有智慧就见不到佛。这都有连带的关系。欲要见佛身,必须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疑,这样佛身便自然现前,来为行者现身说法。
018、宣化上人:妻、子甚狱
佛说四十二章经浅释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
第二十三章.妻子甚狱
【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第二十三章,这说明了人的妻、子和房子,把人都埋葬在里边了。这种的埋葬比牢狱还厉害,所以人应该远离这种东西,应该知道它的厉害。
【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所以佛说,人被妻、子绑住了。系于妻、子,就是被他们绑住;房子也都把人绑住了。所以说,在家人有这三大件在身上,天天都披枷戴锁的。这个“枷”就是家庭的“家”,有家庭就像戴枷似的。枷是木头做的,把它戴到头上一锁上,你没有法子拿得下来的,这就叫枷。戴枷,人犯罪了就戴这个枷;有了这个家,人就被枷住了。好像我们有一些居士有家,行动就不自由,想到天上去,也去不了;想到地下去,也去不了,就在家里枷住了,这就是系于妻子,做什么都不方便。有小孩子,这叫“手捧子”,手上戴着那个刑具,行动也不方便,这叫手捧子。有父母,就像脚上戴那个脚镣子。有家庭的人都有这三大件,所以这叫系于妻子。这系就是被它绑上了,被妻子绑上了,被舍宅绑上了,就是有栋房子也放不下,这也是被绑上了。【甚于牢狱】所以这妻、子和房子,也就是人生的一个牢狱。
【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坐牢还有坐完了的时候,对妻子呢,就不想远离,无远离之念,就算想离开,也不是真的。好像人说:“要出家!要出家!”要出家就出了!讲它干什么?这就是因为没有远离之念,所以就这么唱唱歌而已。
【情爱于色,岂惮驱驰】对于情、爱和女色,就不怕被它所驱驰,不怕被情爱和色来支配,所以说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虽然就好像在老虎的口里一样,但是宁可被老虎吃了,也心甘情愿。
【投泥自溺,故曰凡夫】就好像投到泥里头,自己把自己淹没了,所以才叫做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你若过得去这个门,什么门呢?就是情欲、情爱和色这个门,与妻、子、房舍这个门。你若能透过去,那就是过关了,这就是一个出尘的阿罗汉,或者可以说是一个要证果的圣人。
019、淤泥中绽放清净之莲——宣化上人
“法界为体有何外,虚空是用无不容;万物平等离分别,一念不生绝言宗。”
每个人的心量应是尽虚空偏法界,无所不包、无所不容的。所谓“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并非佛独有,而是每一个众生都有此能量,有此智慧。可是,久而久之,没有用这智慧,就被尘埃蒙住了。所以,众生与佛是无外、无别的。
可是,由于“背觉合尘”,没有用到我们的大智大慧,只用了“无明”——无所明了,似懂非懂,似明非明;所以,自己就满了,自己就骄了。
我们没有把本有的智慧现出来,天天以无明烦恼作为我们的能力,动不动就发起火来,脾气也就来了,所谓“无明火、老虎神,这就是前生的罪孽根”。如果没有罪孽,就没有无明火;无明火一发,贪、嗔、痴就来了。你们可以回光返照,看看自己是否如此。
这不仅是你一个人如此,可以说,每一个人都犯了这个毛病。虽然说我们每个人都在修行佛法,但实际上并没有躬行实践。所以,一天到晚,争争吵吵,烦烦恼恼,弄得连晚上睡觉也睡不着;睡不着就舍本逐末找方法来使自己睡觉,就会吃安眠药,但吃多了,又会睡不醒,你说可怜不可怜?
这个烦恼都是由“无明”来的,无明就是欲念,包括了财欲、色欲、名欲、食欲、睡欲。
财欲使人一天到晚想中彩券、无本取利,但纵使富可敌国可依然不会满足。色欲是“刮骨钢刀”,把骨髓都糟蹋掉了,就会百病丛生,所以,色欲就是“要命欲”。
一般父母生了子女,就昼夜忧虑,生男就急着要他娶媳妇;生女就急着要她嫁人,认为这两件事未完,即大事未毕。
其实,生儿育女应该是要教育他(她)有学识、有技能,至于结婚与否,不必担心那么多。
如果一定要他娶媳妇或嫁人,就是要他往死路走,不希望他们修行成佛。现在世界上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子女如果不结婚,父母都反对;但子女如果吸毒,父母倒不见得反对。所以说:子女要往上走,父母反而怕;要往下流,反而高兴,这就是做父母糊涂的地方。
我有一种看法,佛教溯本求源,应该称做“智慧教”。因为“佛”是梵语,它的意义是“大智慧者”;“佛”这个字本身,就是“觉者”之义。
因为有人一提到佛教,就生了轻慢心。尤其西方人,以为佛教是婆婆妈妈教,是迷信。但是,如果你说佛教是智慧教,任何人也不敢说智慧是迷信,你信智慧教是迷信。所以,你学佛就是学智慧,你学智慧就是学佛。
有人问我,到西方如何弘扬佛法?那我告诉你,我是凭着:观世音菩萨、大悲咒和楞严咒。
大悲咒就是大悲心的大咒,可以通天彻地。如果你虔诚诵大悲咒,每天一百零八遍,连续三年,那时你以大悲咒来为人治病,就手到病除。我曾经有百千万亿次的感应,使死者成活。所以说,大悲咒是明心见性、变化莫测、妙用无穷的。我们要以至诚的心,以大悲咒护国,以大悲咒息灾,以大悲咒增长众生的善根与智慧。各位善知识能够诚心诵持大悲咒,必然能够消灾息难。
今天讲大悲咒的功效,就是希望每个人以大悲咒的力量,来挽救世界浩劫,让人们永无灾难,令正法永住世间。
020、宣化上人开示:邪淫会折损人的灵性【邪淫婚外恋:性化灵残】
邪淫,在因果律上,犯邪淫者最严重,其惩罚尤为凌厉。尤其夫妇间,若彼此离了婚,又再去结婚,根据因果律,临命终时,身体会被截割成两份。
因为生时曾有两边的关系,故死后业报呈现,有一把大锯,把人从头顶锯到脚尖。生前曾邪淫多少次,死后就割开多少份,生前曾结婚一百次,死后便分开一百份。乃至每人分得一点点。
那么,分开有什么不好呢?分得零零碎碎,再想把灵性聚一起,就不容易了,千百亿劫恐怕也不能复得人身。这时性化灵残,与草木同朽,变成无情的植物。本性分散了,便不容易做为众生。纵使能做众生,譬如一个人身,能化为八万四千蚊虫,但若要把那八万四千蚊虫重聚在一块,则不容易。蚊虫多数重新做蚊虫,头出头没,生死轮回,总不知道背尘合觉,舍迷归正的。所谓“一失人身,万劫不复。”诸位若能深明其义,可不惧哉!
《一九八一年二月五日·宣化上人·法语开示240~241》
021、淫乱必堕炮烙地狱
我们无论男女,不要以为男女相爱是个好事。
这种抱柱地狱,又叫炮烙地狱,就是一个烧红的铜柱子,人抱到这柱子上,就脱离不开它。什么人会堕这种地狱呢?就是好淫乱、好奸淫的人,在生的时候犯的淫业太多了,男人犯的太多,女人也犯的太多。
总而言之,不论男女,犯淫业最多的人,死后就会堕到抱柱地狱。等人堕到这种地狱里头的时候,要是男人看见这个铜柱,就以为是他在生时最爱的那个女人,于是就把她抱住,一抱住,孰不知这个女人就变成烧红的铜柱,就把他身体都给烧焦了,就死了;死了,巧风一吹,又活过来;活过来,他忘记上次被火烧的事情,还是这样子──抱完了又抱,抱完了又抱,烧完了又烧,烧完了又烧。死了一次,再一次,再一次,像这样有很多次。男人看见这炮烙是个女人;要是女人呢?看见这个炮烙,就是个她生前最爱的男人。于是她也就情不自禁,跑到跟前,把她最爱的男人抱住。抱住之后,就被这种铜柱的火,把她烧得变成了灰;等巧风一吹,她又活过来。活过来又去抱,抱了又死;死了又活,又抱。也是这么抱上就受罪,受罪就死了;死了又活过来,继续受罪。
这种东西是什么所成的呢?是不是有人预备这个东西?不是,这是因为他那个淫业,淫欲的业火所成的这么一个地狱。所以我们无论男女,不要以为男女相爱是个好事;你要是走到不正当的路,将来就会堕落到这种抱柱地狱,这是最苦的一件事。
022、宣化上人:菩萨见欲。如避火坑。
云何十因。阿难。一者。淫习交接。发于相磨。研磨不休。如是故有大猛火光。于中发动。如人以手自相摩触。暖相现前。
是哪十种业习为因呢?阿难,第一种是淫习交接。万恶淫为首,亦是生死之根本。男女交接,互相摩擦,以求欢乐,摩擦不休,就会发出大猛火光。犹如有人用手自相摩擦,自然就会发出暖热。
二习相然。故有铁床铜柱诸事。
&宿生之淫欲习气未除,现生之淫欲习气再增,两习相交,有如干柴烈火,相互炽燃。死后就会感召铁床铜柱地狱之报,死者神识生于一根状如火山的铜柱顶上,铜柱之下有大猛火,火上有铁床,床上有刀轮,又有铁嘴虫、铁嘴鸟。这时,犯淫戒的死者,被火烧得痛苦万分,忽然看见铁床上有美女。若死者是女人,则看见是美男,于是心里即生爱欲,便从铜柱滑入,滚到铁床上,即时他们的男女根同时都发生猛火焰,铁嘴虫就钻入男女根,出出入入令人痛苦难言。如是一日一夜之间,死九百亿次,生九百亿次。可见淫欲之报,虽然是由心所现,但亦痛苦之极。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行淫。同名欲火。菩萨见欲。如避火坑。
因此十方一切如来,色目行淫(色是向人形容,目是自己观察),异口同音,都是淫欲之火甚于猛火,遭之者必至丧身失命。菩萨知道淫报的厉害,故见欲如见火炕,远远避开。
023、宣化上人关于断除情爱的开示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宣化上人讲述
什麽是心垢?就是心里总想些不清淨的染汚法,所以心里便有尘垢。如果能断欲去爱,不想情情爱爱的事,那麽,心自然就清淨了。
【为救世间而出现】:
佛见衆生沉溺于情爱之中无以自拔,乃发大慈悲心来到娑婆世界,救拔世间一切衆生使之脱离苦得乐(离开三界诸苦,得到湼槃妙乐)。可是衆生不听佛的教化,还是迷迷煳煳贪恋这个苦恼的世界。前一念想离开这个五浊世界,后一念又不想离开,这样反反覆覆,总是离不开。所以佛来到这个世界,苦口婆心的劝化,并且一再告诉衆生说:「你们快点从梦裡醒来吧!快囘到本来的家乡吧!不要在外边流浪,徘徊在十字街头!不要这样迷煳,把根本忘了!」
什麽是染汚法?浅而言之,就是世间男女的情情爱爱。有了染汚法,便不能得到寂静的光明,所以佛教提倡断欲去爱的法门。爱是生死之根,爱不去永远有生死。古德说:「染心易生,淨德难成。」就是说染汚的心很容易生出来,清淨的德性却是不容易成就的。
妙庄严鸠槃茶王,得消竭一切衆生爱欲海解脱门。
这位妙庄严鸠槃茶王,他能消灭一切衆生和爱和慾,能令衆生断欲去爱。断欲去爱就是根本地解决生死问题。十二因缘之第一缘,就是无明。一念无明起,就堕落了。堕落到什麽地方去呢?堕落在六道轮廻中。
无明是什麽也不明白,不明白就胡作非为,不守规矩,于是便生出欲念心。欲就是自己想得到的,便生出爱念心,爱就是自己所欢喜的。这种私欲和这种情爱,好像大海一样,无法满足,无法填平,所谓欲爱无止境。如果彻底消竭欲爱,就能了生脱死,得到解脱。这位鸠槃茶王,他能把一切衆生的爱欲海乾枯了,使他们证得清淨法身。他得到这种的解脱门。什麽是染汚心?就是有情情爱爱的思想,所以修道人,第一要修断欲去爱的功夫,这种功夫修到圆满,一切皆清淨。
【普示法门令悟入】:佛普徧指示被情欲所迷的衆生出离苦海的方法,就是八万四千法门,简而言之,就是「诸恶莫作、衆善奉行」。和「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这是修行的基本法,有了基础之后,再去行菩萨道,功德圆满,才能悟入解脱门。
【如来示以清淨道】:因为这种盲暗人,不明白生死的道理,常常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所以佛慈悲,怜愍衆生,教导指示他们修清淨道。什麽是清淨道?就是没有染汚的思想。浅而言之,就是没有男女情欲的关係。人人断欲去爱,第八识种子虽然有,但是没有父母的缘,也不会生出。所以断欲去爱是生死基本的解决方法,并无玄妙之理。人人皆晓得,人人不能行。为什麽?是愚痴所困。唐太宗说过这样一句话:「出家乃是大丈夫之事」。出家确实这样,将五欲抛到九霄云外,一不贪财、二不娶妻、三不求名、四不食肉、五不多睡,为什麽要这样苦?就是为了生脱死,求自在,求解脱。
【欲海漂沦具衆苦】:衆生的欲念,犹如大海一般无量。有的人愿作首领,这是领袖欲。有的人愿作富翁,这是富有欲;这两种欲,是富贵的欲。有的人愿有好名,这是名誉欲。有人称讚他,心中觉得比蜂蜜还要甜;有人诽谤他,心中觉得比黄莲还要苦。有的人愿有好生活,这是生活欲;又愿有好衣服穿,有好食物吃,有好房屋住,有好汽车坐。总而言之,凡是所希望的事都是欲。还有一种欲,不容易断除就是男女欲。于是乎就在欲海中漂来漂去,从此漂流到彼,从彼又漂流到此。从生死海的此岸,漂流到烦恼的中流,就沦落到海底,很不容易渡过到涅槃的彼岸。
譬如,这个衆生原来在天道。但因为欲念太重的关係,从天道沦落到人道,从人道沦落到阿修罗道,乃至地狱道。一次比一次沦落的深,漂流的远。也就是离自性深,离佛法远。在欲海中漂流,而受三苦八苦以及无量苦。我们修道,就是为断五欲(财、色、名、食、睡)。修圆满时,可以上升;不圆满时,就下沉。这是丝毫不爽,没有人情可讲,大公无私,人人平等的。所以说财色名食睡,是地狱五条根。共勉之!
&#9316;绮语:就是肮髒话,谈男女不正当之事,引人起非非之想,种三恶道之罪。如得生为人,便会言语不清或作哑吧。
受别离苦:人生最大的苦,就是生离死别。因为有爱。爱是造业的渊薮,如果能断欲去爱,业障就轻。要是有很重的情爱,业障就重,所谓「业尽情空是眞佛,业重情迷是凡夫。」凡夫就是迷着在情爱上,看不破情爱,放不下情爱,所以就有苦。
爱是最大一种执着,这种执着不容易放下,爱别离苦就是本来不想离开,但一定要离开,是被强迫而离开,这种情况多麽痛苦,如夫妇有夫妇的别离苦,子女有子女的别离苦,亲友有亲友的别离苦。总而言之,有爱,在别离时,就是苦。
024、宣化上人开示断淫欲的顿法
&节录自《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什么叫顿教?我今天对你们讲一点真话;天天我讲经,都没有讲真话给你们听,今天讲少少的。为什么呢?真话不能讲多;讲多了你就不信。讲少你都不信,讲多了,更不信了!因为人不欢喜听真的话,不欢喜听真的道理,也不欢喜真真实实去修行,所以我没有法子给你们讲真法。我要等着,等机会,今天好像机会到了,因为讲到这个偈颂上,这个道理应该把它揭穿了。
  怎么叫顿法?顿,就教你断。断什么?断淫欲心。做得到?做不到?说:“这叫什么?这有什么用啊?”你不相信吧!不相信,我就不讲了,讲多,你更不相信。就是这么多:你顿断无明,无明也就是淫欲心。断得了?断不了?断不了,那你就不想听真的法。你若能断,那你就得着顿教法门。
  渐,渐是什么?说:“慢慢的,断不了喔,我要慢慢来唷!这怎么放得下啊?不可以的。”这就变成渐了。就是这一点点,明白了吗?你聪明的人,我给你一点哪,你就断了;愚痴的人,还舍不得,放不下。说:“这,我不相信这是真法,我不相信这是顿教。”所以我从来就不讲嘛!你若相信,你早就成佛了;就因为你不相信,所以到现在还拖泥带水,在六道轮回里转!你愿意转,你就转去罗!谁也不勉强你一定不要转的。
  无尽藏比丘尼,认真用功,一天到晚,都是念经、研究佛法,总也不懈怠,是这样一位比丘尼。所以她现在还是真身,她的肉身并没有坏。临终的时候,也是坐着往生;往生后,过了几年,身体还一点都不坏,也没有臭,也没有烂。为什么呢?就因为她有修行。她尽用功修行,没有淫欲心;没有淫欲心,虽然是肉身,就变成金刚不坏身,所以坐着就往生了。到现在,无尽藏比丘尼的真身,还在曲江一庙上,庙的名字我忘了;不过我见过无尽藏比丘尼的肉身,非常庄严,非常之好。
  人有一种淫欲心,但不要怕,你看楞严经的火头金刚,他本来淫欲心很重,但以后他能用锻炼的功失将淫欲的火变成智慧火,而作火首金刚。所以说淫欲本是净性因。你若存一正念,这就是净性的因,你若存一邪念,那就不清净。所以,淫欲的性不是将其断了,而是将其变成净性。本来淫性是不清净,但要将它变成净性——正知正见。这就对了。所以说除淫即是净性身,除淫,就得清净的法身。
025、为什么有胎毒?婚变和患狐臭的原因──宣公上人答问
问:“无脑症婴儿”的因果是什么?
上人:父母亲的精气神不足。
问:为什么我每一胎的婴儿都流产?
上人:因为你过去世是军人,杀生太重。
问:为什么有胎毒?
上人:这与胎教有关。胎毒是很厉害,不容易治的。男女不守规矩,生下来的孩子满身疮毒。父母淫欲心重,生出来的婴儿容易患种种疮。因此女人怀孕后,夫妇应分开住。
问:弱智儿童是怎样来的?
上人:一般医学上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论,都是隔靴搔痒。真正根本的来源就是男女不守规矩,尤其是青年男女吸毒,用麻醉或迷幻药﹝或快药或慢药﹞,本身都糊涂颠倒,所以生出来的孩子就全无智慧,医生还不知根本因素何在。这是现在很多弱智儿童、神经病儿童、残废儿童、小儿麻痹的因素。父母本身不正常,生出来的子女当然也不正常。因不正,果就不正;因如是,果如是。事情明明摆在眼前,人还是掩耳盗铃不肯承认。人对本身上的问题一窍不通,尽向外找,胡说乱讲,像苍蝇东撞西闯,究竟干什么自己也不知道,尽在那儿胡闹!
**************************************************************************************************
宣化上人开示:婚变和患狐臭的原因
节选自——《為什麼要受持五戒?》
“今生不邪淫,来生不婚变。”什么叫婚变?譬如离婚,或者结婚后有很多麻烦,这都是因为前生不守戒律,有邪淫的行为,今生身体上还有一种狐臭味,很大的。你怎样搽香水涂香粉,还是臭的,臭不可闻。本来男人都喜欢女人,但是一闻这个味道都熏跑了;本来女人也都喜欢男人的,但是这个男人有这股臭气,把女人都熏跑了,所以没有人会爱你的。因为不持戒律,身上没有香气;你要是持戒律,戒律精严,你的身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宣化上人开示打通中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