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马岛战争时英国阿根廷马岛战争把空军部署在大陆而不利用马岛

查看: 576|回复: 0
复盘马岛战争
阅读权限80
马岛全称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马岛远离英国13000公里,但离阿根廷大陆只有约600公里。马岛主权是一段错综复杂的历史,但战争爆发前,马岛处在英国控制之下。1982年春夏之交的马岛战争是二战之后最大规模的海空战争,这也是南美洲历史上最大的战争。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马岛得而复失,阿根廷损兵辱国,投机的加尔铁里军政府倒台,马岛至今仍然在英国手里。阿根廷政府和军事指挥当局在整个战争期间的决策和指挥中充满了投机和无能,马岛战争换一个打法是否会有不同结局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世界军事》2012年第11期上,刊登了复盘马岛战争的专栏,从备战、反封锁到反登陆,对战争的各个阶段进行详尽分析,提出完整的复盘作战方案。
复盘作战方案的要点很清晰:
1、- 备战阶段,应该大力修复、扩建斯坦利机场,大批增调作战飞机进驻,把这作为前进空军基地。从岛上起飞战斗机可以避免从大陆起飞战斗机的航程和留空时间不足的困难,极大地外推马岛防卫半径。
2、- 反封锁阶段,阿根廷海军应该利用航母和航空反潜力量主动出击,积极反潜,保障海上交通畅通。如果英国舰队紧逼封锁,阿根廷海军甚至应该跳到外线,主动打击英国的海上供应线,迫使英国舰队回防,解除海上封锁。
3、- 反登陆阶段,岛上守军应该机动防守,组织互相呼应的机动兵团,并组织远程炮兵火力覆盖可能的登陆点,在空军和海军潜艇的配合下,与英军在水际滩头决战,粉碎登陆企图。
应该说,复盘作战方案是针对阿根廷军方在三个阶段的基本错误制定的:在备战阶段放弃制空权建设,在反封锁阶段放弃反潜和海上交通线,在反登陆阶段把英军放上岛来,消极固守,被动挨打。复盘作战方案充满了积极主动,成功实现的话,确实可以变被动为主动,改变马岛战争的结局,但考虑到英国和阿根廷军事力量的实际情况,这个方案的可行性值得商榷。
在现代海空战争中,制空权至关重要。阿根廷忽视了制空权,没有主动利用岸基战斗机对舰载“鹞”式战斗机的航程、速度和载弹量优势,岛上只有一些螺旋桨的“普卡拉”攻击机(实际上是能够挂载机枪和炸弹的教练机),“幻影III”(包括以色列仿制幻影V的“短剑”)、“天鹰”和“超军旗”都是到了英国舰队已经逼近马岛的时候,再从大陆出动,远程奔袭。如果阿根廷像复盘方案中所说的那样,大力扩建斯坦利机场,在斯坦利大量部署主力战斗机,确实有希望形成半径至少几百公里的空中控制圈,而不会出现英国舰队长驱直入一直到登陆的时候才受到大规模空中拦截的情况。
阿根廷空军一直受到美国训练,但80年代阿根廷空军的训练和装备标准毕竟不比欧美,更接近二流国家的空军。战斗机离开基地到远方部署,远远不是有一条跑道就可以易地部署那么简单,燃油、弹药、备件、维修、指挥、通信都要跟上,还有预警和防空。燃油、弹药的运输还好解决的话,备件和维修实际上很不简单。如果在简易机场只需要部署几天的话,备件和维修不跟进问题不大。但要是预期冲突延续以周甚至月计,那缺乏备件和维修的战斗机要不了几天就升不了空了。90年代末中国国庆50周年大典时,东海舰队的“飞豹”中队受命参加空中检阅,备件和维修队伍在三个月前就通过火车运到北京,建立临时维修基地。这还是早有预备、两头机场和基本设施齐全、无需考虑燃油、弹药的情况,足见易地维修的挑战。事实上,无预警、突发性大规模易地部署的组织和实施是空军强国的标志,美国空军有这个能力,大部分北约空军实际上是搭美国空军的顺风车才有这个能力。1982年代的阿根廷空军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对于阿根廷空军来说,情况还要复杂得多,还需要在岛上建立大型预警雷达和指挥设施,这些都是引进装备,依靠阿根廷自己的力量不易解决紧急抢建的挑战,而外国帮助肯定靠不住。马岛冲突前夜,法国就宣布对阿根廷军事禁运,除了已经交付的5架“超军旗”和5枚“飞鱼”空射反舰导弹外,其余9架“超军旗”和剩余的“飞鱼”导弹停止交付。另外,跑道扩建其实是简单的,停机坪扩建也不难,但在现代战争条件下,飞机露天停放,弹药、燃油露天堆放,指挥、预警设施无防护、无掩护,缺乏防空导弹和高炮,那对于英国这样的老资格对手来说,基本就是白送的战果。但抢建地下油库、弹药库、指挥中心、防空系统,这些不是阿根廷有力量在短时间里做到的。
还有一个问题是海上侦察。在茫茫大海上,盲目出击是没有用的,必须首先发现几百上千公里以外的英国舰队,实时确定航迹、速度和动向,然后才谈得上出动打击。阿根廷缺乏远程海上预警能力,战斗机没有足够的航程和留空时间,也缺乏海上搜索能力。仅有的2架P-2V海上巡逻机是1945年首飞的老式飞机,性能低下,缺乏防护,要么对英国舰队视而不见,要么被英国的舰载“鹞”式战斗机轻易击落,并不能构成有效、持续的海上侦察。S-2巡逻机新一点,但航程较短,也不适合作为海上侦察的主力。P-2V引导攻击“谢菲尔德”号驱逐舰成功,这是因为“谢菲尔德”号是雷达哨舰,需要长时间开动雷达搜索,P-2V可以在“谢菲尔德”号的“海标枪”防空导弹射程外被动测向、定位,而舰队主体采取雷达静默,是没有这样的机会的。阿根廷有两艘常规动力潜艇,但对于高速机动中的英国舰队来说,不仅速度慢,还有潜航时间短的问题。常规潜艇适用于海上埋伏偷袭,或者对固定目标抵近侦察,但对于机动中而且有强大反潜护航的舰队无法跟踪监视。这还不算肯定加入舰队护航的英国核动力攻击潜艇的反潜威胁。在深海里,常规潜艇放弃安静的低速,而是高速找上门去与核潜艇周旋,凶多吉少。缺乏有效的远程海上侦察能力的话,部署在斯坦利的阿根廷战斗机还是只能被动地等待英国舰队暴露行踪,并不能实质性地建立有效的海空控制圈。
反封锁的关键在于主动打破封锁,消极避战只能坐以待毙。英国舰队的空中战斗力不足,无力正面挑战阿根廷本土的空军。如果阿根廷在马岛建立稳固可用的空军基地,和本土战斗机两相配合,可以大大降低英国舰队空中封锁的威胁,如果不能保证连贯的空中走廊,至少可以大大缩小相对裸露的薄弱段。由于“鹞”式战斗机的航程和留空时间有限,也只有近程的AIM-9L空空导弹作为主要空战武器,英国舰队如果要针对这些薄弱段发动空中拦截,舰队必须进入容易受到阿根廷空军从马岛和大陆两个方向空中攻击的位置,这是自杀性的。所以阿根廷的空中运输线受到的威胁如果不能排除的话,至少是较低的。问题是阿根廷的空运能力很有限,仅有的7架C-130运输机更本不可能保障岛上空军和陆军的需要,其他运输机如波音707、福克F-27和F-28是民用飞机,不仅载重量小,大件货物装卸不便,也对跑道要求高。空中运输线靠不住。
海运可以有效地解决运能问题。海上反封锁的重点在于打破英国核动力攻击潜艇的水下封锁,但拥有一定的反潜装备不等于拥有有效的反潜能力,尤其在对手很强劲的情况下。英国是北约海军中的反潜专业户,专职北大西洋航运线的护航反潜,对反潜具有丰富经验,对反制反潜当然也不会陌生。
二战以来的经验表明,航空反潜和水面反潜相结合,可以对敌人潜艇造成较大的威胁,潜艇反潜则是最有效的方法。但即使对于世界海军第一梯队美国来说,大洋反潜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尤其是不需要上浮充电换气的核动力潜艇。在理论上,只有艇员的生理极限才是核动力潜艇的潜航时间极限。在极端情况下,核动力潜艇可以30节以上的高速在潜航中穿越大洋,没有任何驱逐舰、护卫舰可以这样持续全速航行。虽然美国航空反潜和水面反潜代表了世界最高水平,潜艇反潜依然是主力,航空反潜和水面反潜的作用更在于驱潜,迫使敌人潜艇暴露踪迹,为自己的核潜艇增加猎杀机会。阿根廷海军的航空反潜和水面反潜水平肯定不及美国海军,阿根廷的航空反潜装备陈旧,都是核潜艇还没有诞生前就开始使用的老式飞机。2架P2V是16架同型飞机中硕果仅存的2架,机械严重老化,马岛战争还没有结束就退役了。事实上,早先的16架中还有8架是英国赠送的,英国不可能对飞机的底细不清楚。6架S-2反潜机也是16架同型飞机中残存的。在2架P2V退役后,阿根廷被迫用C-130担任海上搜索,足见S-2的航程和留空时间不足。另一方面,英国出动了5艘核动力攻击潜艇,其中有两艘“邱吉尔”级(其中“征服者”号后来击沉了阿根廷的“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成为历史上唯一一艘击沉敌舰的核潜艇)、1艘“勇敢”级、2艘“迅猛”级,另外还有一艘老式的“奥白龙”级常规潜艇。在北约海军里,英国皇家海军的潜艇力量在质量和进攻传统上和美国海军并驾齐驱,遥遥领先于其他海军之上。
潜艇反潜对阿根廷基本上不是选择。在数量上,阿根廷海军只有1艘较先进的209型潜艇和1艘二战时代的美国老式潜艇,难成大事。在质量上,阿根廷只有常规动力潜艇,在速度、潜深和潜航时间上无法和核动力潜艇相比,上浮充电时水箱噪声还使得常规潜艇容易暴露,在水面充电期间更是对水下威胁毫无还手之力。常规动力潜艇在近海伏击核动力潜艇还有戏,但到大洋去追着核潜艇打的话,追不上,打不着,跑不掉。水面舰艇反潜的话,阿根廷海军最新锐的主力舰艇恰恰是2艘购自英国的42型驱逐舰,即使不算英国对出口舰艇性能缩水的可能性,英国至少对于对手的技术性能知根知底。阿根廷海军的其他舰艇大多是二战或者50年代的老舰,对于追猎核动力潜艇没有多大用处,搭载的直升机也只有有限的反潜能力。加上缺乏搜猎核动力潜艇的训练,阿根廷海军不具备有效的反制英国核动力攻击潜艇的能力。
至于阿根廷舰队主动出击,切断英国的补给线,这里有两个问题。首先舰队不比陆军机动兵团,在海上具有相当的自持力,并不时刻依靠补给。在二战前期,英国舰队在南大西洋追缴德国“斯贝伯爵”号重巡洋舰三个月,对远离基地的海上长期作战并不陌生。这也使得补给舰队在行程和路线上有很大的自由度,对缺乏海上侦察搜索能力的阿根廷舰队出击寻歼带来额外的困难,这是第二个问题。在海上有明确的核动力攻击潜艇威胁的情况下,缺乏可靠反潜能力的阿根廷舰队最应该避免的就是在海上无目标地游荡。另外,即使英国舰队回防,阿根廷舰队是否能全身而退是一个问题,英国舰队返回阵位后也可以恢复封锁,对反封锁来说只是争取了时间,而不能根本改变结局。时间并不在阿根廷一方。英国舰队劳师远征固然不利久战,但阿根廷的战争潜力还不及英国。马岛战争的4-6月期间正好是南大西洋的深秋到初冬,战争延长到春天的话,天气反而对英国舰队有利。阿根廷海军在“贝尔格拉诺将军”号被击沉之后消极避战固然不可取,但在没有现实的生存和取胜可能的情况下大举出动也是不明智的。
如果海上封锁无法有效打破,岛上的战斗机力量很快就要被缺乏燃油、弹药和备件所绞杀。事实上,马岛地面战斗爆发时,岛上阿根廷守军已经面临给养不足的困境。给养要求低得多的步兵尚且如此,胃口很大的空军就更困难了。
在反登陆阶段,阿根廷陆军的问题就比较突出。英国媒体在马岛战争期间曾经讥嘲到:“英国在过去400年里没有失去过任何一场战争,而阿根廷在过去400年里没有打过一场战争。”这或许有失公道,但也并不离谱。在反登陆作战中,抗登陆一方具有以逸待劳和便于集结重型机动装备的优势,但登陆一方有选择登陆的时机和地点的主动性,舰炮火力也有火力机动上的优势。总的来说,登陆一方掌握主动。对于马岛具体情况来说,岛上地形崎岖,不便于机械化装备的机动,阿根廷也没有足够的船运或者空运能力将大批机械化装备运上岛,所以攻守双方都是步兵为主,加剧了机动性和灵活反应方面的不对称。更重要的是,对阿根廷陆军的军事素质不能有过高期望。机动战比阵地战更优越,军人几乎没有不知道这个道理的。但机动战不仅需要很高的指挥艺术,还需要从上到下具有高度的主动性、纪律性。战场是千变万化的,只有高度的主动性才能抓住瞬息万变的战机,才能根据战场实际调整攻防部署。另一方面,战场是一个整体,战斗上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应该以确保总体目标为原则,在困难的时候,尤其要具有纪律性,不惜牺牲,坚决完成任务。缺乏主动性和纪律性的机动战打到后来,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战场失控,导致溃败。后来的战场实际表明,阿根廷陆军官兵既缺乏主动性,也缺乏纪律性,在战斗中缺乏积极求战、灵活出击的行动,也缺乏誓死进攻或者坚守的意志。选择消极困守斯坦利,在某种程度上或许是岛上守军司令官梅南德斯少将对阿根廷官兵缺乏主动性和纪律性的承认,而不完全是指挥无能的表现。事实上,素质不高的军队常常采取消极的阵地战,正是出于对战场失控的顾虑。
在实际战斗中,阿根廷陆军消极困守斯坦利,在古斯格林的一部也是消极等待英军进攻,然后被英军各个击破。另一方面,阿根廷空军对圣卡洛斯湾的英国舰艇死命攻击,但空地基本没有协调,陆军没有借机攻击英军的滩头阵地。但空地协同作战不是有飞机有陆军就自然而然的事情,是需要长时间演练的,而世界上可以做到有效的大规模空地协同作战的国家屈指可数,其中肯定没有阿根廷。还有一个问题是导航和敌我识别问题。马岛是明确的地标,导航简单。这也是阿根廷作战飞机选择等待英国舰队进入马岛内海后再发动攻击的重要原因,这解决了海上搜索和导航的难题。另外,在马岛的圣卡洛斯海湾里,英国舰船活动受到严重限制,目标几近静止,有利于主要依靠重力炸弹攻击的阿根廷空军发动有效攻击。海湾内也只有英军舰船,目标明确,没有识别问题,也不会伤及友军。但要是和陆军会同攻击滩头,空地协调就没有这些便利了。
主动掌握制空权、主动打破海空封锁、主动出击反登陆,这些概念在大方向上肯定是正确的,但要是结合阿根廷和英国双方的实际,实施起来并不简单。事实上,采取这些主动措施的结果肯定可以造成英军更大的损失,延长战争的时间,但代价是阿根廷方面更大的损失,而不能可靠地根本逆转马岛结局。尽管如此,复盘马岛战争依然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这是研究海岛作战的典型案例。
===========================
注:文章写好后,朋友告知阿根廷实际上在岛上部署了一台雷达,此处文中有误,但这不改变对复盘的基本分析。
Powered by阿根廷在马岛战争中为什么会失败?
<font color="#000080" face="楷体_GB年4月2日,英国、阿根廷为争夺马岛主权而进行的“马岛之战”开始。南大西洋上的马尔维纳斯群岛位于南美大陆南端,英国称之为福克兰群岛。这是英国“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在马岛冲突中被阿方发射的“飞鱼式”导弹击中起火的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日至6月14日,英国与阿根廷在南大西洋为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英称福克兰群岛)的主权归属,爆发了二战后规模最大的一场岛屿争夺战,史称英阿马岛战争。
马岛是扼守大西洋和太平洋海上交通的要冲,南大西洋和南美洲大陆安全的屏障,战略地位极为重要。马岛主权之争由来已久,英阿虽经多次谈判,但进展不大。1982年2月,双方谈判再次破裂,阿政府决心诉诸武力解决争端。3月 19日,阿根廷斯科蒂斯公司60人乘海军指挥的运输船,以拆除一个保加利亚人在南乔治亚群岛所建立的鲸鱼加工厂的陈旧设备为名,在该群岛莱斯滩登陆,并插上阿国旗,引起英方强烈抗议,两国关系恶化。3月28日,阿方开始秘密出兵。4月2日和3日,阿军先后在阿根廷港和南乔治亚岛登陆。在阿军的突然袭击下,英守岛部队(马岛198人、南乔治亚岛22人)进行短暂抵抗后,被迫投降。英国随即宣布以武力收复被占岛屿,马岛战争爆发。
为了扭转被动局面,英国迅速成立了战时内阁,并调集三军兵力,征用商船,组建特混舰队。对马岛周围200海里范围以内海空进行封锁的部署。在完成海空封锁部署后,英军开始空袭马岛阿军机场、雷达站和防空导弹阵地,炸毁机场上的飞机,袭击阿军舰船,切断海上补给线,逐步夺取马岛地区的局部制空权和制海权,并进行登陆前的各项准备工作。5月21日,英军在阿设防薄弱的圣卡洛斯港登陆,并迅速扩大登陆场,建立了滩头补给基地。27日英军登陆部队兵分两路,东进南下。6月1日,两路英军在阿根廷港外围第一道防线会合,并夺占距该港仅25公里的重要制高点肯特山和查林杰山。6月11日,英军开始对阿根廷港发起总攻。12日拂晓前,攻占了距阿根廷港15公里的朗登山、两姊妹山、哈里特山,突破阿军第二道防线。13日晚,英军再次发起进攻,至次日中午先后攻占了无线岭、欲坠山、威廉山等地,突破阿军第三道防线,阿军投降,马岛战争至此结束。
整个战争中,阿军死伤2300余人,被俘 11800余人,损失舰船 11艘,飞机117架,耗资10亿美元以上,间接损失20多亿美元。英军伤亡1032人,被俘210余人,损失舰船16艘,飞机34架,耗资约12亿美元以上。
马岛战争,英国远涉重洋、劳师远征,战略上弱点很多,但取得了胜利;阿根廷为收复领土而战,国民热情高,本土距离战区较近,投入的兵力规模也远超过英国,还掌握先机制敌的主动权,也算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但却从胜利开始、以失败告终。英阿双方的战争表演耐人寻味,阿军失败的教训尤为值得反思。
笔者以为,阿方失败,最根本的就是败在屡屡失误的战略决策上。
战略决策是对作战对象、战略方针、战略方向、战略任务、战略部署等关系战争全局的重大问题做出的决定、策略和办法,是指导战争的一项根本性任务。然而在这个根本性问题上,阿方领导人却出现一系列失误。这一系列的失误,首先表现在战前对战略形势判断一厢情愿,对英国及国际社会的反应估计严重不足。马岛主权争夺由来已久,双方之前的谈判虽然进展不大,但也取得了一些成果,阿方之所以急于以武力解决马岛问题,不仅是马岛在1970年代发现石油,经济价值凸增,更重要的想通过解决马岛问题,转嫁国内危机,缓和国内矛盾,这一战略企图本身就带有很大的盲动性和风险性。阿方估计,英国远隔重洋,鞭长莫及,不会为争夺马岛而进行战争;美国不可能支持英方,最多只能保持中立;北约国家自顾不暇,不会多管闲事。正是基于这种不太现实的战略判断,阿方盲目乐观、过于自信、心存侥幸,缺乏足够的应战准备,贸然决定出兵马岛,结果自然是事与愿违。战端一发,不仅英国很快作出反应,美国也积极为英国提供军事援助,北约组织还对阿实施军事禁运和经济制裁。由于阿根廷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国防工业体系,武器装备主要依赖进口,西方的武器禁运致使阿武器装备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和修理,后续打击能力大大减弱。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一个国家的军事装备完全靠别国来供给,把维护国家安全的希望寄托在别人的身上,是绝对靠不住的。
其次,阿方过高地估计了并不强大的军事实力,战争准备严重不足。阿陆军实力虽然较强,但已有100多年没打过仗,参战的守岛部队半数又是训练不到三四个月的新兵,没有进行高寒岛屿作战的适应性训练,体质弱,难以适应战场环境;军官指挥能力低下,有的军官连最起码的军事常识都没有,不知道如何组织抗登陆作战,甚至用明码发报。这与以职业军人为主体、作战经验十分丰富的英军形成强烈反差,在低估了敌人、高估了自己的情况下,阿军的战争准备,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严重不足,尤其是守岛官兵的物资储备严重不足,加上作战消耗和英军封锁,阿军的后勤补给成了难以解决的问题。
阿方战略决策的失误,还表现在战争爆发后的战略部署不当上。当英国作出强烈的出兵反应后,阿对英军企图、战略方向、周边环境和战场态势的判断再次出现失误,兵力部署因此背道而驰。阿方原以为英军会进攻阿之本土,还担心邻国智利会趁火打劫。因此,阿方把大量兵力用于大陆防御,大大削弱了在马岛地区的作战力量。马岛战区的兵力部署也严重失衡,过于分散,彼此间缺乏有机的联系,没有形成环形、立体、互为犄角、富有弹性的总体防御体系。再加上阿三军作战思想不统一,各行其是,各自为战,战略战术消极被动、机械呆板,更是让阿方错误的战略部署雪上加霜。
阿方在战略决策上的一系列失误,导致战争胜利的天平一再向英军倾斜。战略决策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阿方的教训提醒我们,只有把敌我双方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以及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放到特定的国内、国际环境中,进行全面的、辩证的、科学的分析、比较,才有可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这既是战争战略指导的起点和关键,也是决定战争胜负最根本性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铁血聚合阅读 &
马岛战争介绍
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简称马岛战争(西班牙语:Guerra de las Malvinas,拉丁语系国家又称Guerra del AtlánticoSur,即“南大西洋战争”)全称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英语:Malvinas W-ar)或福克兰群岛战争(英语:FalklandsWar)或福克兰海战,也有部分媒体简称为福岛战争,是1...
马岛战争新闻
1982年的英阿马岛战争,被军事专家称为二战后唯一一场真正的大海战,创造了战争史上多个经典战例。除了激烈的海空大战之外,情报战也贯穿了战争的始终,只不过英阿双方在这方面的表现却有着天壤之别。
激烈的海空攻防战
古往今来,情报都是战争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
(海婴公主打败了烈焰魔王后,接受母亲的命令,从仙女城来到了人间,她的任务是:了解军舰!)
第一站:42型驱逐舰
“嘭!嘭!”这是鱼雷发射管打开,海水涌入的声音,接着,两枚鱼雷被压缩空气弹出了前面的发射管,螺旋桨转动,开始在海面上航行起来。 两个不起眼的翻动的浪花的轨迹...
当然,和没有战机的阿根廷做例子,太没意思了,欺负小孩。就拿巴西做例子吧,加入我国和巴西争夺巴西外海500公里一个岛屿。就叫做巴西版的马岛吧。以中国海军现有的军力,能否击败巴西海空军,占领该岛?
巴西海军 4.86万人(含海军陆战队和海军航空兵)
分为6个海区和2个海军管...
英军在圣卡洛斯之战中损失了多艘军舰后,伦敦的战时内阁向特遣部队施压,要求他们尽快取得陆战的胜利。英军民用运输船“大西洋运输带号”被阿根廷飞鱼导弹击沉时,损失了二十架运兵用直升机。两队空降师被派到古斯格林,进行牵制性袭击,那儿距离圣卡洛斯二十四公里,据说当地有一百多名居民...
——[军迷进阶指南第35期]——
日,英国42型“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在马岛海战中被击沉,与英军的系统失误有很大关系。当年,英舰队防空力量不足,“海猫”导弹只具备点防空能力,“海狼”导弹虽较为先进,但只装备在2艘22型护卫舰上,数量较少。
福克兰群岛,距大西洋群岛460公里,阿根廷东部。阿根廷和英国之间存在长期争端的主权。图为1982年4月,斯坦利港本地儿童经过阿根廷士兵身边。
图为战争中,阿根廷巡洋舰贝尔格拉诺汇于日,英国潜艇袭击后,在南大西洋的幸存者中的橙色救生艇。虽然阿...
当年马岛战争中,阿根廷宣布击沉一艘英国航母,英国否认,宣称没有航母被击沉,说是阿根廷造谣,只有一艘大西洋运送者号货轮被阿根廷击沉,现在看照片,这货应该算航母,阿根廷宣布的战果没有错。
3月2日,美国海军约翰&#183;斯坦尼斯号航空母舰抵达中国南海进行战斗巡航,随同航母一起抵达的还有莫比湾号导弹巡洋舰、史托克代尔号和钟云号导弹驱逐舰,它们一起组成斯坦尼斯号航母打击大队。近几年美国不断向南海转移军事力量,企图倚仗军事优势遏制中国发展,提出要将60%的海空军力量部...
1982年4月到6月的英阿马岛战争持续74天,由阿根廷挑起,最后以英国武力夺回马岛而告终。这场二战后最大规模的局部海空战争在当时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而对阿根廷的军事胜利也让一直在走下坡路的英国多少找回一些自信(以至于当年晚些时候撒切尔访华谈及香港问题时竟然以马岛战争的胜...
图为“海标枪”防空导弹。
[知远导读]
本文原载于俄罗斯“军事评论”网站日、10日,作者谢尔盖&#183;林尼克,原文标题:Британские морские зенитно-ракетные комплексы。文章主要回顾了自二战以来至今英...
马岛战争时期空降兵使用,存时很短一段时期,英军第一种非钢制头盔
整个马岛战争,更像个游戏和搞笑,阿根廷的政客加尔铁里,在国内经济和通货膨胀严峻的情况下,选择发动战争转移民众视线——这点跟那个印度很像,都是利用外界转移国内矛盾,不过印度人比起阿根廷人来要识时务一些,知道什么时候该真打大打,什么时候做做样子。结果加尔铁里天真以为英国人远...
[中国南海最大规模军演:兵力竟超过英阿马岛战争]
科罗廖夫的军事客厅科罗廖夫的军事客厅科罗廖夫的军事客厅
微信号keluoliaofucn
功能介绍军事介绍
 7月28日...
7月28日下午,中国在南海某海空域成功举行了一场实兵对抗演练,其规模超过1982年马岛战争的英国特混舰队。其强大火力足以摧毁一个中等濒海国家的所有海空力量。
7月28日下午,中国在南海某海空域成功举行了一场实兵对抗演练,根据解放军报的消息,在此次演习中,中国海军出动了...
1982年2月英阿双方在纽约就马尔维纳斯群岛(又名福克兰群岛)的谈判宣告破裂。阿根廷开始准备以武力收复马岛,并制订出代号为罗萨里奥的行动计划。
日,阿根廷一家公司的39名工人来到南岛拆除一家旧鲸鱼加工厂,工人们出于爱国热情,在岛上升起了阿根廷...
日,英国、阿根廷为争夺马岛主权而进行的“马岛之战”开始。南大西洋上的马尔维纳斯群岛位于南美大陆南端,英国称之为福克兰群岛。这是英国“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在马岛冲突中被阿方发射的“飞鱼式”导弹击中起火的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日至6月14...
帝国反击战:珍贵照片记录英阿马岛战争(旧影回放)
福克兰群岛,距大西洋群岛460公里,阿根廷东部。阿根廷和英国之间存在长期争端的主权。图为1982年4月,斯坦利港本地儿童经过阿根廷士兵身边。
  30年前的达尔文的战斗后,在1982年这个凡是不注日期的照片在马岛冲突的阿根廷士兵的一个万人坑。 ...
马岛距阿根廷500多公里,面积大概1.2万平方公里,山区较多。马岛战争,阿根廷其实真正在打战的只有空军,陆军简直是废物+无能。可以说陆军根本没有战斗意志,或者不知道什么叫做战斗意志。有时候在想,如果是越南猴子来跟英国人打这一战会如何,假定条件也是距离猴子500公里的一个...
英阿马岛战役,阿根廷其实是空军在打,陆军表现最无能垃圾。这个原因是多方面
第一个原因,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缺乏自信。毕竟英国是一个老牌帝国主义是一个军事强国,虽然没落了,但是在国际上依然还有相当的声望。阿根廷陆军从一开始就觉得这是一场没有希望赢得胜利的战争……他...
热点图文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国阿根廷马岛战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