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07年从西藏退役士官的二极士官,在部队,左脚骨质,走路不便,回部队要求评残,部队不给解决,请问该

查看: 12990|回复: 12
我空间有关于军人伤病残评定标准和时间等 大家看看
阅读权限100
军人病退鉴定及评残管理办法(后发[2011]27号)" P8 L8 @7 _5 b9 r+ ^5 Q2 C4 o
2012军人因病基本丧失工作能力医学鉴定标准 (后卫[号)&&$ H& [&&f" B1 o0 F
2012军人残疾等级评定标准(民发[号)&&
阅读权限100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阅读权限100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阅读权限100
一、移交政府安置的军休干部生活待遇标准
& &(一)离休费3 c. m( q6 f: V
& && & 1.离休时离休费:干部本人在职时计发的最后一个月基本工资,军龄工资、教护龄津贴。
教护龄津贴:1985年7月参加工资制度的军队干部,离休退休时享受教龄、护龄津贴的,教龄、护龄津贴从 日起作为计算离休退休费的基数;离休退休时未享受教龄、护龄津贴的,不执行这一规定。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已享受的教龄、护龄津贴,从1994年1月起,全额计入离休退休费。
& && & 2.离休后增加的离休费:1979年起实行,1985年6月底以前离休的干部享受的副食品价格补贴;1985年7月起实行的23元生活补贴费;1988年10月增加的30至40元工资;1989年10月、1991年5月、1992年3月、1992年7月、1992年10月、1993年10月、1997年7月、2001年10月、2003年7月增加的离休费;1994年—2005年每年1月定期增加的离休费。0 M+ Z1 D3 e( D" r2 L3 Z
& && & (二)退休费4 O0 B3 w9 l7 C2 H6 q
& && & 1.退休干部:职务(专业技术等级)工资、军衔(级别)工资和地区津贴,按规定的退休费比例计发;基础工资、军龄工资和护教龄津贴,按全额计发。
& && & 教护龄津贴:1985年7月参加工资制度的军队干部,离休退休时享受教龄、护龄津贴的,教龄、护龄津贴从日起作为计算离休退休费的基数;离休退休时未享受教龄、护龄津贴的,不执行这一规定。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已享受的教龄、护龄津贴,从1984年1月起,全额计入离休退休费。
& && & 2.退休志愿兵(士官):军衔等级工资和地区津贴,按规定的退休费比例计发;基础工资和军龄工资,按全额计发。
&&二、各项补助补贴标准
& && & 1.交通费:从2004年1月起,给移交政府安置的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发放交通费。标准:军队离休干部每人每月105元(含原来已发的15元),军队退休干部每人每月90元。交通费随离退休费逐月发放。发放交通费后,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个人用车自理。军队退休士官(含退休志愿兵)参照移交政府安置的军队退休干部的规定发给交通费。
& && & 2.保留福利补助、保留伙食补贴:军队离退休干部从这次工资制度改革起,保留福利补助60元、伙食补贴50元。退休志愿兵保留福利补助25元、伙食补贴35元。
& && & 3.军人职业津贴:从1999年1月起离退休干部各职务(含专业技术)等级军人职业津贴标准调整为每人每月180—380元。退休志愿兵军人职业津贴调整为每人每月180—280元。&&}3 n/ O. ~2 O" \3 g
& && & 4.公勤费:从日起公勤费按规定享受全费标准的,每人每月800元;半费标准的,每人每月400元;全费四分之一标准的,每人每月200元。公勤费和护理费只可享受一种。
& && & 5.服装费:移交政府安置的军队离休干部服装费标准,从2000年10月起每人每月调整为:寒区50元。9 x7 ^, `0 @: m0 V; N$ \0 Y
& && & 6.荣誉金:荣获一、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者,每月发给30元;荣获独立功勋荣誉章者,每月发给25元;荣获胜利功勋荣誉章者,每月发给20元。随工资逐月发放。
& && & 7.房租补贴:从2004年5月起每人每月房租补贴标准调整为:正军职(含相当职务等级的专业技术和文职离退休干部,下同)120元,副军职105元,正师职65元,副师职58元,正团职50元,副团职45元,营职以下40元;六级退休士官45元,五级以下退休士官40元;1955年前后复员无工作的女同志35元,领取定期生活补助费的离退休干部遗属35元。自购自建住房和维修扩建私房的军人离休退休干部,不交纳住房租金的,不得享受住房补贴。, I6 O$ w4 d" v6 o) ^
& && & 8.防暑降温费:军队离退休干部每人每年80元,退休志愿兵每人每年40元。
& && & 9.军粮差价补贴:移交政府安置的军队离退休干部、退休志愿兵的食物定量标准为:每人每天粮食550克,黄豆80克,植物油50克。军粮补贴标准,仍按1999年的标准执行。* u* N+ ?+ Y&&G8 U. f6 y1 U
& && & 10.政府特殊津贴:移交政府安置的军队离退休干部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由国家人事部批准,每人每月100元。
& && & 11.护理费:从日起调整军队离退休干部(含退休士官)护理费标准,按公勤费全费标准执行,每人每月800元。
& && & 享受条件:
& && &&&(1)军队离休干部中第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战前期参加革命的,以及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且年满70周岁的。
& && &&&(2)副军职以下离休干部因战因公伤残,饮食起居需要人扶助的,或因瘫痪、双目失明等生活不能自理的。6 ^6 k# D& J9 S6 W4 x
& && &&&(3)退休干部因战因公评为特等、一等残废或者因病瘫痪、双目失明而生活不能自理,饮食起居需要人扶助的,经医院证明和组织批准,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发给护理费。
& && & 因病“生活不能自理”:军人残疾等级评定标准所依据的“生活自理障碍程度”,主要是指伤、病致残者因生活不能自理需依赖他人护理依赖程度。生活自理范围主要包括下列五项:①进食;②翻身;③大、小便;④穿衣、洗漱;⑤自我移动。上述五项均需护理,为生活不能自理。
& && & 审批机关:
& && &&&移交政府安置前,军队离休干部享受护理费由军队大单位政治机关批准,军队退休干部由军以上政治机关审批。移交政府安置后,由省级民政部门批准,从批准之月起发给护理费。
& && & 报批程序:
& && & 军队离休干部年满70周岁享受护理费的,由安置地市以上安置部门审批,报省备案,从年满70周岁的当月起享受护理费;军队离退休干部因病因残享受护理费的,由本人提出申请,干休所审核,市地以上安置部门审定,报省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服务中心审批,由省批准之月起享受护理费。3 ~8 P3 b- ^) F+ m* H/ P
军队离休干部在生活基本能够自理后,经医院证明,由县级民政部门报请省级民政部门批准,停发护理费,改发公勤补助费。& N; P- D3 `3 j&&J/ u" f9 a7 g
& && & 军队退休干部,凡享受护理费的,生活基本能够自理后,由当地县属以上医疗机构证明,经县以上民政部门提出意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批准,停发护理费。0 z2 C% l- Z# i- S* h. M% x2 `
& && & 军队离退休干部、退休士官在移交前已享受护理费的,移交后应由管理单位审核其享受护理费条件。特等、一等残废军人,应以移交地方后换发的民政部门发放的《革命伤残军人证》为准。因病享受护理费,应以当年所持有的县以上医疗部门和安置地市以上安置管理部门的认定为准,重新办理享受护理费审批手续。
& && & 从日起,凡生活不能自理的,1953年底前入伍的师职退休干部,经省级民政部门批准,发给护理费,其原享受的150元生活补助费标准停止执行。: ~4 b3 y+ `4 {8 ^. F# b: C6 J
& && & 12.住院伙食补助费:军队离退休干部(含退休志愿兵、退休士官)住院伙食补助费,从2003年1月起,执行二类灶加三类补助,减去个人应交伙食费标准,发给住院伙食补助费。离退休干部个人交纳住院伙食费标准,仍按现行规定执行(每人每天1.6元)。
& && & 13.少数民族补贴:符合有关文件规定精神的少数民族补助予以保留。符合条件的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每人每月1.5元。
& && & 14.水电补贴:军队离休退休干部、退休志愿兵按照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规定交纳水电费,并从1997年1月起给予水电补贴:每月用水补贴,军、师职八吨,团以下五吨。每月用电补贴,副军职14度,师职10度,团职8度,营以下干部6度。安置地政府调整水电费缴费标准时,水电补贴相应调整。
& && & 15.电话补贴费:从1997年1月起,给移交政府安置的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发放电话补贴费,其月标准为:离休干部10元,退休干部8元。(退休志愿兵、士官无)
& && & 16.生活补贴:从1996年10月起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按原职务(含相当职务或专业技术等级)发给生活补贴。每人每月标准为:正军职至正营职以下205—150元。退休志愿兵每人每月发给生活补贴150元。
& && & 17.家庭自行取暖补贴:家庭自行取暖的离休退休干部,按照安置地政府规定的取暖补贴标准,发给个人。
& && & 18.地区生活津贴:对部分省市地区生活津贴进行了归并。5 E% \* ]2 w8 k6 m6 Z
& && & 19.53年师职退休干部生活补助费:从日起,日—日期间入伍的师职退休干部发放生活补助费,每人每月100元;年满70周岁和其他符合享受护理费条件的,每人每月再增发150元,不另发护理费。
& && & 发放生活费的范围7 G3 M8 N8 j5 F
& && & 包括已批准退休的1953年底前入伍的师职(局级)以及专业技术四、五、六级(含体育一、二级)干部和担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业技术七级干部。7 H. V& R8 }) f) r/ S
& && & 审批办法
& && & 享受100元生活补助费由安置地地区级民政部门审批;年满70周岁和其他今后符合享受护理费条件的,由省级民政部门审批。
三、安置管理单位集中掌握经费项目
& && & 1.取暖费:根据《民政部门关于移交地方军队离休干部取暖费的复函》规定,总后勤部规定的取暖费标准,是军队各大单位向总部计领取暖费的标准,由单位掌握使用,不是发给个人的标准。移交地方管理的军队离休干部不住营区的由管理单位按照国家对取暖地区的规定执行。目前,财政部仍按中央军委批转后勤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住宅建设标准的规定》的各职军官住宅建筑面积标准核拨取暖费。(师职92㎡ 、团职72 ㎡、营以下54㎡ )$ l$ Q3 V4 J) _&&l$ r2 b
& && & 2.离休干部特需费:每月42元。特需经费按月计领,由安置管理单位统一掌握,不得发给个人。主要用于解决离休干部的特殊困难和必要的活动经费开支,如:为离休干部购买公用图书、报刊、资料、文体器材和慰问等开支,不得挪作他用。可以跨年度使用。
& && & 3.福利费:按基本离退休费用的2.5%提取,由管理单位统一掌握。主要用于:为活动室和离退休干部订阅报刊杂志、购买文化体育用品的费用;召开离退休干部小型座谈会、表彰会、经验交流会的费用;经组织批准参加学习和参观考察的费用,离退休干部参加文化比赛活动的差旅费;其他福利费用。可以跨年度使用。
四、优待抚恤 &&q% x3 F8 t: S0 o. Z- h* A
& && & 日执行的国务院颁布《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第五十条规定,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的抚恤优待,按照本条例有关现役军人抚恤优待的规定执行。* M4 W) T6 I$ X5 x+ w& a
& && & (一)一次性抚恤
& && & 1.牺牲病故证明书的发放+ X) t1 E$ [8 m3 T
& && & 《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对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分别发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烈士证明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因公牺牲证明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病故证明书》。& V& g* g* P, ^
& && & 发放顺序:
& && & (1)有父母(或抚养人)无配偶的,发给父母(或抚养人);(2)有配偶无父母(或抚养人)的,发给配偶;(3)既有父母(或抚养人)又有配偶的,由其自行商定,商量不通的,发给父母(抚养人);(4)没有父母(或抚养人)、配偶的,按下列顺序发给其他亲属:①子女;②兄弟姐妹;(5)无上述亲属的,不发。
& && & 2.一次性抚恤金的发放标准
& && & 《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现役军人死亡,根据其死亡性质和死亡时的月工资标准,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发给其遗属一次性抚恤金,标准是:烈士,80个月工资;因公牺牲,40个月工资;病故,20个月工资。月工资或者津贴低于排职少尉军官工资标准的,按照排职少尉军官工资标准发给其遗属一次性抚恤金。" W2 r: o# z+ ~
& && & 获得荣誉称号或者立功的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其遗属在应当享受的一次性抚恤金的基础上,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按照下列比例增发一次性抚恤金:% r, ?& i, M4 K
& && & (1)获得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荣誉称号的,增发35%;&&k8 A% Q4 E2 P! s! k- F1 @5 S
& && & (2)获得军队军区级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增发30%;
& && & (3)立一等功的,增发25%;
& && & (4)立二等功的,增发15%;
& && & (5)立三等功的,增发5%。; [: `! d3 g& |1 I( j" d/ B
& && & 多次获得荣誉称号或立功的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其遗属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按照其中最高等级奖励的增发比例,增发一次性抚恤金。
& && & 3.一次性抚恤金的发放对象
& && & 《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第十四条规定:一次性抚恤金发给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的父母(抚养人)、配偶、子女;没有父母(抚养人)、配偶、子女的,发给未满18周岁的兄弟姐妹和已满18周岁但无生活费来源且由该军人生前供养的兄弟姐妹。
如果军人死亡前有遗嘱的,应按照遗嘱载明的顺序发放一次性抚恤金。
& && & 4.一次性抚恤金的计发项目
& && & 一次性抚恤金计发项目为:军队离退休干部职务(专业技术等级)工资、军衔(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和军龄工资以及离退休后直接增加的离退休费;退休志愿兵(士官)军衔等级工资、基础工资和军龄工资以及退休后增加的退休费。离退休干部的地区类别工资、护龄、教龄津贴也计算在内。
& && & (二)特别抚恤金( S2 {2 A& h/ m: d4 m4 V* K
& && & 《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对生前作出特殊贡献的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除按本条例规定发给其遗属一次性抚恤金外,军队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发给其遗属一次性特别抚恤金。
& && & 日《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发布后病故的军队离退休干部,凡符合特别抚恤条件的,自文件下发之日起,由其生前所在单位为其遗属发放相应特别抚恤金。. g/ S! Z) V&&L
& && & 1.发放特别抚恤金的条件
& && & (1)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英模人物或荣立一等功的人员;
& && & (2)生前在边防、海岛、高原部队或其他特别艰苦的环境工作及在国防科研中从事国家规定的有害工种连续满20年,并作出显著成绩者;
& && & (3)生前为师职(含)、专业技术7级(含)以上干部或军龄(含参加革命工作时间)满30年的干部,且事迹突出者。
& && & 2.发放特别抚恤金的标准/ W1 t) Q2 h6 @9 k
& && & 按发放特别抚恤金的条件顺序依次划分为一、二、三等。其中,一等为15000元、二等为12000元、三等为10000元。同时具备两种(含)以上条件的,按其较高的一个等级给予抚恤。
& && & (三)丧葬费
& && & 军队离休干部丧葬费从日起,兵团职以下干部是12个月的工资总额。离休干部计发丧葬费的基数为基本离休费、地区津贴。6 ?* A$ \% y" Z7 y, _0 O8 H: o7 X
从1993年10月起,退休干部丧葬费标准为干部本人生前12个月的退休费。退休志愿兵按照现役志愿兵的规定执行。
& && & 丧葬费由军队离退休干部管理部门发放。办理丧事费用,除单位出车、送花圈外,其他费用从丧葬费中支出,办理完丧事后剩余丧葬费发给遗属,经费从军队离退休干部经费中列支。
& && & (四)牺牲、病故后6个月工资0 ?8 X" [8 e! A" K5 Y3 s
& && & 军队离退休干部去世后,从去世的下月起,给其遗属继续发6个月的军队离退休干部生前离退休费。离休干部的基数为基本离休费、地区津贴、公勤费、交通费、荣誉金,退休干部的基数为基本退休费、地区津贴。军队离退休干部遗属符合享受生活补助费条件的,从第7个月起领取生活补助费。所需经费由军队离退休干部管理部门发放,从军队离退休干部经费中列支。
& && & 此规定军队退休干部从日起执行。
&&五、探亲待遇
& && & 从日起,移交政府安置的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含退休士官志愿兵),与父母(含配偶为独生子女的岳父母、公婆)不在一地生活的,其探望父母的时间由每四年一次改为每两年一次,往返车船费按照现行规定报销。
& && & 干部探亲往返途中,从晚8时至次日晨7时之间,在车船上过夜6小时以上的,准予购买火车硬席卧铺票或轮船三等舱票。乘坐使用空调设备的火车时,另外加收的空调费准予报销。白天乘坐轮船时,准予购买四等舱位票或比统舱高一等舱位票。对于无直达车次,必须中转并在中转地点住宿的,每中转一次,可凭据报销一天普通房间床位的住宿费。' E" \7 p/ C& X8 ^: U2 D& F
&&六、军队离休退休干部遗属定期生活补助
& && & (一)、军队离休干部遗属定期生活补助, E. H&&K&&u1 S( Q. I8 k( r, c
& && & 自日起,离休干部无固定工资收入遗孀的定期生活补助费标准调整为:离休干部生前职务级别为团职(含相当职务级别,下同)以下的每人每月600元。8 f2 }8 t' }! g% f
离休干部遗属中,未满16岁或已满16岁仍在校读书或因残疾丧失劳动能力的子女和经批准投靠离休干部生活的无固定收入且丧失劳动能力的父母,其生活补助费标准调整为每人每月350元。
& && & (二)、军队退休干部遗属生活补助4 I- z8 S/ i5 @
& && & 1.自日起,退休干部无固定工资收入遗属,符合《军人抚恤优待条例》规定享受定期抚恤金条件的,在领取定期抚恤金后,参照离休干部遗属生活补助标准给予适当补助。% g3 A3 R4 c/ ^7 o& R$ X
& && & 军队退休干部无固定工资收入的遗属,向户口所在地县级民政部门申请办理定期抚恤金手续,符合享受定期抚恤金条件的,享受当地规定的定期抚恤金标准。在领取定期抚恤金后,服务管理机构参照离休干部遗属标准给予适当补助。
& && & 2.军队退休干部遗属享受定期抚恤金的条件:) Y/ I7 B: g0 R: U- m7 Y9 R4 |
& && &&&《军人抚恤优待条件》第十五条,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发给定期抚恤金:9 W: l% T, l9 Z1 W
& && &&&(一)父母(抚养人)、配偶无劳动能力、无生活费来源,或者收入水平低于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的;
& && &&&(二)子女未满18周岁或者已满18周岁但因上学或者残疾无生活费来源的;; R! g: ^( X& v3 A, A) _
& && &&&(三)兄弟姐妹未满18周岁或者已满18周岁但因上学无生活费来源且由该军人生前供养的。对符合享受定期抚恤金条件的遗属,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发给《定期抚恤金领取证》。 4 m$ S: J" j- i/ T3 h# t
阅读权限100
2012军人因病基本丧失工作能力医学鉴定标准 (后卫[号)&& 07:59:31|&&分类: 伤病残军人相关政 |&&标签:军人&&病退&&医学鉴定&&丧失工作能力& &|字号大
小 订阅 . @1 Y0 T" _. g- P& }9 F$ ^
&&军人因病医疗期满,经医学鉴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评定为基本丧失工作能力。&&
& && & 1.神经系统疾病经治疗后遗留肢体瘫痪(单肢瘫痪肌力≤2级、双肢瘫痪肌力≤3级、截瘫)、球麻痹、眼
球严重运动障碍、永久性轻度以上智能减退、失语、失用、失读、失写或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2.中度癫痫,病史及系统治疗≥2年,每年仍发作≥3次,且至少两家三甲医院各有1次脑电图检查(癫痫
波)支持癫痫诊断;) G6 z# O6 E9 `; o' \
  3.经正规治疗≥1年,疗效欠佳的重症肌无力、特发性炎性肌病;7 M! W% z' F4 Z% n
  4.多发性硬化及其它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导致轻度以上神经功能缺损;: x" V2 @& _, }9 U2 U. a
  5.神经遗传及变性疾病,导致轻度以上神经功能缺损;) q4 S. Q- v+ e3 s5 M
& &&&6.肌张力异常性疾病导致中度以上运动障碍;& &
& & 7.器质性精神障碍,病程≥2年,经系统治疗≥1次;
& & 8.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妄想性障碍,病程≥2年,经系统治疗≥2次,仍有部分4 @# X5 M# ^5 `1 |5 _- S7 H4 L6 e
精神症状,如:幻觉、妄想、情感淡漠、意志减退、抑郁消极等;& && &
& & 9.躁狂发作、复发性抑郁障碍、难治性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病程≥2年,经系统治疗≥3次,仍有部分精神症状如抑郁消极、强迫、回避等;&&6 B1 L& S9 U0 C9 A2 V) n
& & 10.其他精神障碍,病程≥3年,经系统治疗≥4次,仍有部分精神症状;
& & 11.器质性心血管疾病,长期(≥2年)心功能≥3级或EF≤45%;& &
& & 12.冠心病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功能≥2级;& &
& & 13.高血压病伴心、脑、肾2个脏器以上中度损害;& &
& & 14.夹层动脉瘤、真性主动脉瘤(直径≥5cm);& &
& & 15.外周血管疾病引起的血管狭窄≥70%导致相应脏器功能障碍;& &
& & 16.各种严重心律失常经治疗无效或需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
& & 17.呼吸系统疾病导致呼吸困难Ⅱ级以上;
& & 18. 创伤或胸部手术后合并呼吸困难Ⅱ级以上;
& & 19.支气管扩张感染伴反复咯血(每年≥3次,咳血量≥30ml);
& & 20.耐多药肺结核,无法治愈,痰结核分枝杆菌持续阳性; &&Y, N6 c( O- `* W3 o
& & 22.肺叶切除≥2叶;& &
& & 22.支气管胸膜瘘,经1年以上系统治疗不愈;& &
& & 23.气管、支气管支架植入术后;% }2 k&&}8 A" p+ L' |. E
& & 24.不可逆的食管严重狭窄,仅能进半流食;&&; P# s' ?! W. O
& & 25.食管大部切除;&&
& & 26.反复发生的难以治愈的消化道出血,并有中度以上贫血;& &
& & 27.中度以上炎症性肠病;& &
& & 28.腹腔结核或其它原因引起的广泛肠粘连导致反复发作的肠梗阻;& & 5 d. s* w: _; D3 e) ]& k& o: S
& & 29.肝硬化失代偿期; : b' q- A, L. U. d% d
& & 30.肝硬化代偿期伴食管、胃底经脉曲张或伴脾功能亢进;& && &
& & 31.慢性肝脏疾病,经肝活检证实组织学改变≥G3/S3;& &&&6 R6 i4 p( V8 h0 c
& & 32.慢性胰腺炎反复急性发作且伴有严重的消化功能障碍;& & 5 J" ~: {&&P% t7 f4 ^' U9 T, d! g" y
& & 33.胃切除≥2/3;& & ! G- s- g. G5 {
& & 34.大部分小肠切除,残余小肠150-200cm,回盲部保留;& && _7 l+ }9 {&&s
& & 35.全结肠切除或肛门切除;&&
& & 36.肝切除术后或胆道损伤伴轻度以上肝功能损害;& &
& & 37.永久性胃、肠造瘘;& &. z6 N* u# G, I! j, z) _
& & 38.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 &
& & 39.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
& & 40.消化道安装永久性人工支架术后;
& & 41.腹壁全层缺损≥1/3;& && u9 w4 ?, G% H
& & 42.各种原因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
& & 43.慢性肾脏病持续或反复发作1年以上,肾穿刺活检明确病理诊断,24小时尿蛋白定量≥1克或伴有肾性高血压,需长期服药治疗; 6 Z1 `' ]+ O9 i0 X' C
& & 44.先天性多囊肾继发肾性高血压及肾功能不全;& &) e6 `3 z2 X, T. I/ h* [: f
& & 45.膀胱永久性造瘘;& &
& & 46.神经原性膀胱;& && &
& & 47.膀胱全切术后;& &
& & 48.一侧肾切除伴对侧肾功能损害;
& & 49.完全性中枢性尿崩症;&&
& & 50.2个或以上主要垂体前叶靶腺轴功能损害;&&( P3 [' `&&f! @- S& ?, \
& & 51.垂体瘤、胰岛细胞瘤(含增生)有手术禁忌症或术后复发;' n( k% ^7 T; `7 U5 `% h2 ~
& & 52.内分泌、代谢疾病合并心、脑、肾、肺、肝一个以上主要器官功能损害,达不到完全失代偿期;$ \; s' K) ?* r2 W0 l8 m! g
& & 53.糖尿病合并双眼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或足坏疽或截趾; ! @1 h7 ~- P; u8 `6 q# f& X
& & 54.双侧肾上腺缺损;& &
& & 55.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
& & 56.内分泌浸润性突眼(三级以上);
& & 57.肾上腺功能性肿瘤或增生(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皮质醇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等)无法手术或术后复发;& &&&58.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术后伴中度骨质疏松; / h$ M" h3 Z. r5 d' B4 B' p
& & 59.甲状旁腺功能低下;&&5 W! K&&Z8 X' x# l
& & 60.骨质重度疏松症; ! I* ~&&v2 ?- b: s$ a
& & 61.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3次,治疗无效;
& & 62.面部瘢痕面积≥40%或中度颜面毁容;& &
& & 63.手部瘢痕畸形,功能大部分丧失;&&6 \) W$ ^' Z3 p( `1 u, C: i- E
& & 64.会阴、肛门瘢痕,无法修复,影响排便功能;& &3 F( D3 }+ V7 x$ P/ G* \
& & 65.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 ~! C2 w/ D, R1 ^5 w1 Y( p* c# H
& & 66.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RAEB); 1 {( ]" H4 v4 _2 c&&|5 T) t2 i
& & 67.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RAEB除外),血红蛋白持续低于60g/L,血小板低于20×10的9次方/L ,需要长期治疗;& &
& & 68.中性粒细胞缺乏,且白细胞低于2×10的9次方/L,依赖长期药物治疗;&&
& & 69.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需药物维持治疗;& & 9 t) N5 e$ ~$ h8 O( u' E&&S
& & 70.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再生障碍性贫血(血红蛋白持续低于60g/L,需要长期治疗);& &. \6 n- e# g8 a
& & 71.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溶血性贫血(频繁发作、血红蛋白持续低于60g/L,需要长期治疗);& && && &&&72.不能治愈的POEMS综合征;& &
& & 73.血小板持续减少(≤30×109/L)伴有反复出血倾向;&&
& & 74.特发性骨髓纤维化(需要长期治疗,血红蛋白持续低于70g/L,血小板≤50×10的9次方/L);& &
& & 75.各种血液病同基因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未达到持续完全缓解的;& && && `$ A2 S: b8 H# N- S/ u) A
& & 76.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经治疗后病情进展;&&
& & 77.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经治疗后病情进展;&&% W6 B1 [, M/ o) \0 I& _) ]$ X
& & 78.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反复发作≥3次;&&&&M) X; w7 M( S+ C; S4 T
& & 79.继发性凝血因子缺乏,需要长期治疗; # c& \6 i$ b- d8 `! F
& & 80.多中心性Castleman病;& &7 F1 A5 E0 B: _6 P
& & 81.双耳感音神经性耳聋,病程1年以上,较好耳听力损失≥90dBHL;
& & 82.严重的前庭周围疾病,一侧前庭功能异常1年以上且不能代偿(睁眼不能行走、双足不能并立);& && && &83.口腔颌面部、咽喉部或食管的创伤或疾病导致吞咽功能障碍,经系统治疗1年以上不能治愈;&&- t1 J, e$ Z0 S; Y6 n8 I/ D
& & 84.喉气管狭窄、喉返神经受损,经系统治疗1年以上仍有Ⅱ度以上呼吸困难的;
& & 85.气管切开需终生带管的;& & + A* R) U3 Y5 @4 }6 x9 z
& & 86.气管食管瘘,治疗1年以上不愈;& &3 D% y&&D&&[2 K; \
& & 87.一眼矫正视力≤0.05,另眼矫正视力≤0.5或双眼矫正视力≤0.3;& &1 z5 z5 J1 z+ ^/ N4 D0 F2 m/ c
& & 88.双眼视野≤48%(或半径≤30°);& &
& & 89.一侧眼球无光感,另眼矫正视力≤0.5;&&% w5 A; i! q3 g* q, u&&m0 N$ T" M
& & 90.一侧上颌骨部分缺损,伴口腔、颜面软组织缺损>10cm2;8 o9 t% @, J# f4 T+ ?* f( g&&{. Q
& & 91.下颌骨缺损长4cm以上,伴口腔、颜面软组织缺损>10cm2;&&( u) |/ J2 R: y+ D( v) C( ?
& & 92.上唇或下唇缺损≥1/2;
& & 93.口腔、颜面部软组织缺损>20cm2; 8 [&&t5 ?$ T7 M- W&&P% M
& & 94.舌缺损>全舌1/3;& &9 F' m- ]& l- S- h
& & 95.双侧颞下颌关节强直且张口度(上、下中切牙切缘间距)<1cm;&&$ O% Y/ J% P- i# d: K' [
& & 96.面肌痉挛,经治疗两年无效;& && &( \* c, y5 X5 ?! x
& & 97.类风湿关节炎三个以上关节区X线平片Ⅲ期改变;& &&&
& & 98.强直性脊柱炎或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X线平片或CT片提示有脊柱竹节样改变或髋关节受累; # I! v- W# R' w4 V* a2 s
& & 99.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血管炎伴有重要器官不可逆转的功能损害;+ y9 r8 u0 K) Q% L
& & 100.大关节骨缺血性坏死或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肩、肘、髋、膝、踝);&&
& & 101.脊柱疾病导致肢体肌力≤4级伴大小便功能障碍或性功能障碍;& &2 B$ O8 E. P: [3 o
& & 102.四肢骨折不愈合或伴有严重感染,病程≥1年; % F2 D4 E: P# Q" ?
& & 103.红皮病,经治疗1年以上,皮损面积≥80%体表面积;
& & 104.关节型银屑病三个以上关节区X线平片Ⅲ期改变或挛缩变形; ; O6 G2 m% Q- n: C0 W
& & 105.器官移植术后;& &&&4 T: @7 K" N) ]$ d) J3 V% c
& & 106.各种恶性肿瘤(原位癌除外); & d' |+ N% T9 j2 y" b&&l
& & 107.各种反复复发的良性肿瘤(≥3次)合并功能障碍;& &
& & 108.AIDS接受HAART治疗,病情不能控制者;HIV感染并出现临床症状(发病)或CD4数《500*10的6次方/L;& &&&109.慢性血吸虫病伴有门脉高压表现;& && &
& & 110.乙脑、结核性脑膜炎治疗半年以上遗留严重后遗症;&&&&l+ q: g! V% e) Z4 E4 ^, I8 k
& & 108.其它非因战、因公达到《军人残疾等级评定标准》四级以上残情的。. y7 O3 y. }. }! T
& &# E" V&&b* X/ Q7 m4 l
& & 说明:& & 1.医疗期满是指损伤在现有医疗水平的情况下,按照一般医疗常规,继续治疗已无意义(可5 O0 W2 ]8 P
能存在医疗依赖);伤者所遗留的功能障碍相对为永久固定性或呈不可逆转性。
& && && && &&&2.因病基本丧失工作能力医学鉴定必须经住院诊断、治疗,有完整的住院病历资料;精神病患者系统治疗指住院治疗3个月以上。& && && & &&Q' c) j9 @% J' z8 l* ?
& && && && &&&3.各种实验室检查结果必须取近半年内三次以上检查结果的平均值,并结合临床症状分级(内分泌代谢疾病经替代治疗除外)。& && &
& && && && &&&4.前庭功能障碍是指耳科前庭系统出现器质性损害,造成平衡功能受损者。评定前庭功能残情者,必须提交前庭功能检查结果(含人体姿势平衡检查项目)。因肌肉、关节或其他神经损害引起的平衡障碍,按有关学科残情确定。
& && && && &&&5.评定视力障碍残情必须提交如下客观检查资料:
& && && && && && &1.视野;&&# m* x0 B8 Z6 e6 y
& && && && && && &2.眼前后节照相;9 S&&y6 A: `! g
& && && && && && &3.眼前后节OCT检查;&&
& && && && && && &4.眼底造影和眼电生理检查;
& && && && && && &5.眼眶、眼球影像资料
& && && && &&&6.评定五官面容形态必须提供照片资料。
阅读权限100
2012军人残疾等级评定标准(民发[号)&& 12:04:00|&&分类: 伤病残军人相关政 |&&标签: |字号大
小 订阅 8 @7 o! r6 A3 C( w
& & 依据《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综合考虑残疾军人于医疗期满后的器官缺损、功能障碍、心理障碍和对医疗护理依赖的程度,将现役军人因战、因公(含职业病)致残等级评定标准由重至轻分为1~10级,其中,1~6级同时适用于因病致残的义务兵和初级士官。2 g6 e, i: x&&e4 V6 M) ~: z) g2 r
一、具有下列残情之一,器官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其他器官不能代偿,存在特殊医疗依赖和完全护理依赖的,为一级:0 E3 _3 p* v$ I6 f# v
1.植物状态(持续三个月以上);2.极重度智能减退;3.四肢瘫肌力3级或三肢瘫肌力2级;7 X1 m& h" a* T! T/ [+ Y
4.重度运动障碍;5.双肘关节以上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含肘关节离断);% w- P* Z4 k$ {, ^, r
6.双下肢高位及一上肢高位缺失(股骨上三分之一、肱骨上三分之一缺失);/ H1 X; d! m: [8 ^- z2 ^
7.肩、肘、髋、膝关节中5个以上关节功能完全丧失;8.脊柱损伤后致完全截瘫;" h4 I. `+ V$ }( Q$ l$ }
9.全身瘢痕占体表面积>90%,四肢大关节中6个以上关节功能不全;10.全面部瘢痕并重度毁容;
11.双眼球摘除;12.双眼无光感或仅有光感但光定位不准;13.双侧上、下颌骨完全缺损;
14.呼吸困难Ⅳ级,需终生依赖机械通气;15.大部分小肠切除,残余小肠不足50cm;0 D9 d6 M% m1 i4 _, q&&X: y$ Q% k
16.小肠移植术后移植肠功能不全,不能耐受肠内营养或普通饮食;
17.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6个月以上需终生血液透析维持治疗(无法行肾移植手术)。6 s' L$ j& a* u& }( R( o
二、具有下列残情之一,器官严重缺损或畸形,有严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特殊医疗依赖和大部分护理依赖的,为二级:; C; a5 @/ U9 M3 N1 a* H# C
1.重度智能减退;2.后组颅神经双侧完全麻痹;3.三肢瘫肌力3级或截瘫、偏瘫肌力2级;4 |* |8 _6 M+ |) Q4 W) z. o
4.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病程≥2年,经连续住院治疗≥2年,症状不缓解,生活、劳动和社交能力基本丧失;5.双前臂缺失或双手功能完全丧失(不含肘关节离断);6.双下肢高位缺失(股骨上三分之一以上);! I1 m& i% ^# N1 p0 T9 J; T
7.双膝、双踝强直于非功能位或功能完全丧失;8.肩、肘、髋、膝关节中4个关节功能完全丧失;
9.全身瘢痕占体表面积>80%,四肢大关节中4个以上关节功能不全;10.面部瘢痕占全面部的90%并重度毁容;
11.一眼有或无光感,另眼矫正视力≤0.02或双眼视野≤8%(或半径≤5°);
12.双眼矫正视力<0.02或双眼视野≤8%(或半径≤5°);13.双侧上颌骨或双侧下颌骨完全缺损;&&u/ q1 w' ~( x. [4 A( H5 [9 E
14.一侧上颌骨并对侧下颌骨完全缺损;15.肺功能严重损害,呼吸困难Ⅳ级,需依赖氧疗维持生命;: B9 U# @- X7 T. X$ G
16.食管损伤后无法行食管重建术,依赖胃造瘘或空肠造瘘进食;17.气管食管瘘无法手术修补,不能正常进食;: M7 e: A+ S9 l4 g# r' A
18.双肺或心肺联合移植术后;9 B4 t) e3 h3 ], e3 I& }
19.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Ⅳ级或心室扩大伴左室射血分数≤35%(含高原性心脏病心功能Ⅳ级);' s7 d, i1 j&&V& ~
20.器质性心脏病两次以上反复发作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器质性心脏病不包括急性心肌梗死40天内);21.小肠移植术后(能够耐受普通饮食或肠内营养);
22.大部分小肠切除,残余小肠50-100cm;23.肝切除术后或胆道损伤伴肝功能重度损害;
24.原位肝移植术后;25.肝外伤后发生门脉高压三联症或布-加(Budd-chiari)综合征;26.全胰切除;
27.慢性肾功能不全(肾功能衰竭期)6个月以上,终生依赖药物治疗或间断透析;
28.尘肺Ⅲ期伴肺功能中度损害,或呼吸困难Ⅲ级;
29.放射性肺炎后,两叶以上肺纤维化,伴肺功能中度损伤或呼吸困难Ⅲ级;30.急性白血病治疗后未缓解;/ X) `, s# E( Z/ c0 Z& ]
31.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治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未缓解);3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AEB;3 n- H- B8 }; }' e2 ~&&W% T9 N8 F
33.淋巴瘤Ⅲ~Ⅳ期,治疗后病情继续进展;34.急性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8 E6 j. I/ s% T! [: h
! z- ?&&l) b+ |
三、具有下列残情之一,器官严重缺损或畸形,有严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特殊医疗依赖和部分护理依赖的,为三级:
1.中度运动障碍;2.截瘫或偏瘫肌力3级;3.双手全肌瘫肌力3级;
4.后组颅神经双侧不完全麻痹,或单侧完全麻痹;: b# y8 k2 C2 @2 z/ N- r! v, r/ o
5.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病程≥2年,每年经系统治疗≥3次,症状仍缓解不全或有危险、冲动行为,生活、劳动和社交能力大部分丧失;( |5 ~& @8 P7 \2 h
6.一手缺失(腕关节平面),另一手拇指缺失(含掌骨);7.双手拇、食指(含掌骨)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 P% C7 r& Y8 \, t" @6 l
8.肘上缺失(含肘关节离断);9.一侧腕关节平面缺失或一侧手功能完全丧失,伴另一手中度功能不全;" ^% B. Q7 `8 n
10.双髋、双膝关节中,有两个关节缺失或无功能及另一关节功能重度不全;' t) U1 C3 A&&j1 m
11.单侧腕上缺失合并一侧踝上缺失;12.全身瘢痕占体表面积>70%,四肢大关节中2个以上关节功能不全;0 B# |1 g- E8 O
13.面部瘢痕>80%并中度毁容;14.一眼有或无光感,另眼矫正视力≤0.05或视野≤16%(或半径≤10°);
15.双眼矫正视力<0.05或双眼视野≤16%(或半径≤10°);
16.一侧眼球摘除或眶内容物剜出,另眼矫正视力<0.3或视野≤24%(或半径≤15°);. N& t1 V! ~3 _9 I) u
17.呼吸完全依赖气管套管或造口;18.无吞咽功能,完全依赖胃管进食;
19.同侧上、下颌骨完全缺损;20.一侧上或下颌骨完全缺损,伴口腔、颜面软组织缺损>30cm2;( e( ?- P/ m( \; z$ a( v$ E) i
21.肺功能重度损害,呼吸困难Ⅲ级;9 b$ w' P3 V, `% r" `&&I5 D
22.一侧全肺切除并胸廓改形术后,或一侧胸廓改形术(切除肋骨≥6根)后伴中度肺功能损害;& V# S5 Q2 L! j+ u/ A' _. `
23.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Ⅲ级或心室扩大伴左室射血分数≤40%(含高原性心脏病心功能Ⅲ级);6 Q% ~9 N1 F( G7 w9 L) X
24.Ⅲ°房室传导阻滞,未安装永久起搏器;25.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未行手术者);" G0 ]8 p5 R: ?1 z) ~- e( R
26.高血压3级伴心、脑、肾任一脏器严重损害(含高原高血压病3级);27.腹壁全层缺损≥1/2,无法修复;
28.肝切除术后或胆道损伤伴肝功能中度损害;29.大部分小肠切除,残余小肠100--150cm;# e8 f0 V1 H! {- |; d
30.慢性肾功能不全(肾功能失代偿期6个月以上);31.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代偿期);
32.永久性输尿管腹壁造瘘;33.膀胱全切除;- a' a# u7 F0 A( C( g9 N$ P
34.肝硬化失代偿期Child-Pugh C级,反复发生肝性脑病或顽固性腹水;
35.重度炎症性肠病(糖皮质激素依赖、抵抗或使用糖皮质激素期间病情持续活动);( P, U3 I$ G1 v3 G
36.腹部多次手术、腹腔炎症或腹腔放射等原因造成的反复发作的肠梗阻伴营养不良;
37.尘肺Ⅲ期;38.尘肺Ⅱ期伴肺功能中度损害或呼吸困难Ⅲ级;39.尘肺Ⅰ、Ⅱ期伴活动性肺结核;&&L2 x. b5 B( K! T' |
40.放射性肺炎后两叶肺纤维化,伴肺功能中度损伤或呼吸困难Ⅲ级;
41.淋巴瘤Ⅲ~Ⅳ期,需定期化疗;42.胰岛细胞瘤(含增生)术后复发;( y9 E&&i, ^5 ?" g& U. n- E
43.糖尿病出现下列并发症之一者:心功能Ⅲ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双眼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下肢坏疽致截肢。8 S1 c4 e&&Y6 B* E$ {3 i
- r* R&&E, @! e$ d3 n. f: D
四、具有下列残情之一,器官严重缺损或畸形,有严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特殊医疗依赖和小部分护理依赖的,为四级:. A, `: D&&k8 L2 ^
1.中度智能减退;2.重度癫痫;3.完全混合性失语或完全性感觉性失语;
4.双手部分肌瘫肌力2级;5.单肢瘫肌力2级;6.双足全肌瘫肌力2级;- U&&Q: _: P: O# H&&]# v* e4 Q&&Q9 b
7.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病程≥2年,每年经系统治疗≥2次,仍有突出的妄想,持久或反复出现的幻觉,思维贫乏、意志减退、情感淡漠等症状,生活、劳动和社交能力部分丧失;8 A: }# u. R, s" ~+ E
8.双拇指腕掌关节平面完全缺失或无功能;9.前臂缺失或手功能完全丧失;0 q1 x) T4 i' H: g6 {
10.一侧膝以下小腿缺失,另一侧前足缺失;11.一侧下肢高位截肢;# b+ m( N7 f! H; J& B- j
12.一足踝平面缺失,另一足功能完全丧失;13.双膝以下缺失;: T6 L. o1 Q; ?" H6 Y; R
14.脊柱损伤术后不完全性截瘫,双下肢肌力4级伴大小便功能障碍;
15.全身瘢痕占体表面积>60%,四肢大关节中一个关节功能不全;16.面部瘢痕>60%并轻度毁容;* D1 `2 P0 l4 V8 D, ~4 h
17.一眼有或无光感,另眼矫正视力<0.3或视野≤32%(或半径≤20°);
18.一眼矫正视力<0.05,另一眼矫正视力≤0.1;19.双眼矫正视力<0.1或视野≤32%(或半径≤20°);5 D0 d+ x4 a! c/ \, E5 e0 x
20.双耳感音神经性聋,双耳听力损失≥90dBHL;21.吞咽障碍,仅能进全流食;: t: G: q: v7 @. c8 j2 ~: C
22.一侧上颌骨部分缺损,伴口腔、颜面软组织缺损>20cm2;% }9 b- K8 w. ^3 `( Q
23.下颌骨缺损8cm以上,伴口腔、颜面软组织缺损>20cm2;
24.双侧颞下颌关节强直,完全不能张口;25.舌缺损>全舌2/3;26.双侧完全性面瘫;
27.肺功能中度损害,呼吸困难Ⅱ级;
28.一侧全肺切除或双侧肺叶切除伴中度肺功能损害,呼吸困难Ⅱ级;$ q. B. f: L1 {* R& d
29.严重胸部外伤后伴有呼吸困难Ⅱ级;30.食管重建术后狭窄,仅能进流食;
31.心脏移植术后;32.单肺移植术后;
33.莫氏Ⅱ°Ⅱ型房室传导阻滞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需植入但因禁忌证不能植入永久起搏器;
34.治疗无效的非器质性心脏病两次以上反复发作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 y% I&&]6 s&&l
35.全胃切除;36.大部分小肠切除,包括回盲部或右半结肠切除,残余小肠150-200cm;3 R1 {, t, e* }' m6 g2 Y2 x" _
37.全结肠、直肠和肛门切除,回肠造瘘;38.外伤后重度肛门排便失禁;
39.胰次全切除合并有胰岛素依赖;40.肾移植术后;
41.永久性膀胱造瘘;42.神经原性膀胱伴双肾积水、残余尿量>50ml;43.**缺失;
44.50岁以下未育妇女双侧卵巢切除或功能丧失;45.会阴、阴道严重挛缩、畸形,难以修复;46.阴道闭锁;
47.慢性胰腺炎伴胰腺功能损害,伴糖尿病或中重度营养不良,需要胰岛素或消化酶长期替代治疗;6 b0 m- K& I2 I& H, L/ V
48.尘肺Ⅱ期;49.尘肺Ⅰ期伴肺功能中度损害或呼吸困难Ⅱ级;
50.肝硬化失代偿期Child-Pugh B级或C级,曾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肝性脑病或腹水;, K8 _3 }* q" P" d9 P$ \# U4 R
51.粒细胞缺乏症,长期依赖药物治疗;52.急性重度骨髓型放射病;
5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后进展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 u- m% t% c6 ^: G) ]( H7 v: T
54.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血红蛋白持续低于60g/L,需长期治疗;) J+ A% @; {# @
55.频繁发作的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血红蛋白持续低于60 g/L,需长期治疗;& C9 U8 b: p6 J8 w* J6 |1 A/ }% x# |
56.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血红蛋白持续低于60 g/L,需长期治疗;
57.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慢性广泛性移植物抗宿主病;2 H( Z$ c, E$ x
58.Ⅰ型糖尿病伴糖尿病肾病或双眼增殖性视网膜病变;& P! q: z&&y& \( c$ k
59.功能性垂体瘤、肾上腺功能性肿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皮质醇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等)因禁忌证无法手术或术后复发。
5 A! W" A) k) u3 Q4 K
五、具有下列残情之一,器官大部缺损或明显畸形,有较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一般医疗依赖的,为五级:3 Z+ |3 c&&i( P+ J7 U: H
1.完全运动性或不完全性感觉性失语;2.完全性失用、失写、失读、失认;3.四肢瘫肌力4级;) T4 _# z$ ]4 H+ i6 _: g9 F6 K
4.单肢瘫肌力3级;5.单手全肌瘫肌力3级;6.双足全肌瘫肌力3级;
7.后组颅神经单侧不完全麻痹;8.双手部分肌瘫肌力3级;+ i. g" ~6 N& _; ^
9.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病程≥2年,经系统治疗≥1次,仍残留部分幻觉、妄想、情感反应迟钝、意志减退、抑郁、消极等症状,劳动和社交能力部分丧失;; }&&\+ R6 W/ F
10.单侧膝以下缺失;11.一手拇指缺失(含掌骨),另一手除拇指外三指缺失;
12.一手拇指无功能,另一手除拇指外三指功能丧失;13.双前足缺失(跖骨以远含跖骨);; I4 D5 }&&M6 O& o1 O2 f' H
14.一髋(或一膝)功能完全丧失;15.全身瘢痕占体表面积>50%;16.面部瘢痕>40%并符合毁容标准6项中之一;$ T8 o! l, O9 ~# i) ~6 x+ |
17.50岁以下未育妇女双侧**完全缺损或严重瘢痕畸形;18.50岁以下未育妇女双侧乳腺切除;&&K8 G! Z% [) M1 h! n5 o/ i
19.一眼矫正视力<0.05,另眼矫正视力<0.3或双眼视野≤40%(或半径≤25°);
20.一眼矫正视力<0.1,另眼矫正视力<0.3;21.双眼矫正视力< 0.3或双眼视野≤40%(或半径25°);
22.一侧眼球摘除,0.3≤另眼矫正视力<0.8;23.第Ⅲ对颅神经完全麻痹;
24.双眼外伤性青光眼术后,需用药物维持眼压者,且视野≤48%(或半径≤30°);
25.双耳感音神经性聋,双耳听力损失≥80dBHL;26.鼻缺损>1/3或双耳廓完全缺损;
27.一侧完全性面瘫合并另一侧不完全性面瘫;28.一侧上颌骨部分缺损,伴口腔、颜面软组织缺损>10cm2;$ c$ J; s( \' j7 x
29.下颌骨缺损长4cm以上,伴口腔、颜面软组织缺损>10cm2;30.上唇或下唇缺损>1/2;4 r9 f6 i" @( |5 @+ Z
31.面颊部洞穿性缺损>20cm2;32.舌缺损>全舌1/3;33.心脏瓣膜置换或成形术后;( ]! n/ M) z2 _, c8 z" F# }
34.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室壁瘤切除术;35.血管代用品重建胸主动脉,术后仍有其它胸主动脉夹层或动脉瘤;0 ]$ P7 a$ T8 V/ ~) [0 }! ~
36.胸主动脉夹层或动脉瘤腔内支架治疗术后;37.心脏穿透伤修补术后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 V$ x+ w5 a, L% X! e
38.双侧肺叶切除术后或肺叶切除并胸廓改形术后,肺功能轻度损害,呼吸困难I级;8 v: {, L8 S9 r4 l" R
39.严重胸部外伤,并轻度肺功能损害,呼吸困难I级;
40.气管食管瘘手术修补或支架治疗后遗留气道狭窄或吞咽功能障碍;! t2 `0 s&&z9 }* {- v
41.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Ⅱ级,或左室射血分数≤45%(含高原性心脏病心功能II级);
42.高血压3级伴心、脑、肾任一脏器中度损害(含高原高血压病3级);) R/ x9 [: n: p7 `5 _7 P) ^( @9 Y
43.各种心律失常且伴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44.肛门、直肠切除,结肠部分切除,结肠造瘘;
45.大部分小肠切除,残余小肠150-200cm,回盲部保留;46.肝切除术后或胆道损伤伴轻度肝功能损害;) V6 G& R2 [8 ^
47.胰腺切除2/3伴胰岛素依赖;48.慢性肾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代偿期6个月以上);* ^: X3 ~( k! ?- d0 J) C, c
49.肾病24小时尿蛋白定量>2.0g,持续6个月以上,经肾穿刺活检明确病理诊断,长期依赖药物治疗;! ?3 B2 H* J+ L&&l: L; B+ D" p
50.原发性完全性肾小管酸中毒,终生依赖药物治疗;
51.肝硬化代偿期Child-Pugh A级,伴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52.重度慢性活动性肝炎;( p4 z# v0 M% M
53.炎症性肠病服用免疫调节剂2年以上,症状仍有发作或伴营养不良;
54.慢性胰腺炎伴反复急性发作;55.尿道瘘不能修复;
56.两侧睾丸及附睾缺损,生殖功能重度损害;57.双侧输精管缺损,不能修复;
58.50岁以下未育妇女子宫切除或次全切除;59.50岁以下未育妇女双侧输卵管切除;) J4 K+ t! ]( j$ Z9 ^&&o) c
60.50岁以下已育妇女双侧卵巢切除或无功能;
61.会阴部瘢痕致阴道狭窄、尿道外口狭窄、肛门狭窄不能修复(达其中2项);
62.完全性中枢性尿崩症伴一个以上垂体前叶靶腺轴功能损害;( W1 u8 h/ i! g& x5 e8 s. F8 |&&[
63.两个以上垂体前叶靶腺轴功能损害;64.尿道狭窄需定期行扩张术;6 V. t6 [' C6 o3 F- J
65.双侧肾上腺缺失或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需长期药物替代治疗;
66.神经原性膀胱不伴肾积水;67.淋巴瘤Ⅰ期、Ⅱ期,需要定期化疗;3 z3 R3 d! Y3 i8 o: d( i) E- v1 A- l
68.血小板持续减少(≤30×109/L)难治伴反复出血;
69.痛风伴有严重并发症(痛风石致关节功能受损或痛风肾病致肾功能受损)。
六、具有下列残情之一,器官大部缺损或明显畸形,有中度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一般医疗依赖的,为六级:
1.轻度智能减退;2.中度癫痫;3.轻度运动障碍;4.三肢瘫肌力4级;
5.双足部分肌瘫肌力2级;6.单足全肌瘫肌力2级;7.脑叶切除术后;
8.Chair-Ⅱ畸形和脊髓空洞症伴运动和感觉障碍;
9.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妄想性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病程≥1年,经系统治疗≥1次后,精神症状缓解但仍需维持治疗;$ f7 @3 H) `) t( R
10.躁狂发作、复发性抑郁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病程≥2年,经系统治疗≥2次后仍需继续维持治疗;$ k' Y, B. b* n&&`0 ]" B) W
11.强迫症,病程≥2年,经系统治疗≥2次,症状缓解不全,需继续维持治疗;* y: m' n0 |7 o2 l7 _
12.人格改变:表现为情绪不稳,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易激惹,反复的暴怒发作和攻击行为,行为不顾及后果,症状持续时间≥1年,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13.一拇指掌骨以远缺失(含掌骨);14.一拇指无功能,另一手除拇指外有两指功能完全丧失;5 V3 ^* R2 F" a4 V9 k, z2 d
15.一手三指(含拇指)掌指关节以远缺失;16.除拇指外其余四指掌指关节以远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 T1 @, C* E5 j4 M. \
17.肩、肘、腕关节之一功能完全丧失;18.一髋或一膝关节重度功能不全;
19.一侧踝以下缺失;20.一侧踝关节畸形,功能完全丧失;
21.下肢骨折成角畸形>15°,并有肢体短缩>4cm;22.四肢大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术后;6 d. d6 k" w. ~5 [) _
23.鼻缺损>1/4或一侧耳廓全缺损;24.全身瘢痕占体表面积>40%;
25.面部瘢痕>20%;26.全头皮缺损或瘢痕性秃发;
27.女性双侧**完全缺损或严重瘢痕畸形;6 ]3 }% I) U) `4 O# h
28.一眼矫正视力≤0.05,另眼矫正视力等于0.3或双眼视野≤48%(或半径≤30°);* O& i9 K( M. H5 p' T: b
29.双眼矫正视力等于0.3或双眼视野≤48%(或半径≤30°);2 Q5 K% J* G! w+ }
30.一侧眼球摘除另眼矫正视力≥0.8;
31.双耳感音神经性聋,双耳听力损失≥70dBHL;32.前庭功能障碍,睁眼行走困难,不能并足站立;
33.双侧颞下颌关节功能不全,张口度(上、下中切牙切缘间距,下同)<1cm;
34.口腔、颜面软组织缺损>20cm2;35.一侧完全性面瘫;* y+ X! p8 p! w&&a# s
36.肺爆震伤后肺功能轻度损害,呼吸困难Ⅰ级;; h8 @$ ~, f# J" q- X. [( t
37.气管、支气管成形术后管腔狭窄伴有呼吸困难I级,或支架术后;
38.喉返神经损伤致饮食呛咳、误吸;39.吞咽障碍,仅能进半流食;
40.食管重建术后经造影检查证实吻合口狭窄,仅能进半流食,或内镜证实反流性食管炎粘膜损害融合≥2/3管周;2 j+ K* t8 S9 T: j
41.支气管胸膜瘘;42.经治疗未转复的持续性心房颤动;
43.冠心病伴心绞痛,并且经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三维重建证实存在狭窄≥50%的病变血管;
44.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3 a3 L: c4 |- I9 Q
45.冠状动脉疾病介入治疗术后;$ R. K$ e0 p) ~- @7 v&&?
46.莫氏Ⅱ°Ⅱ型房室传导阻滞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永久起搏器;/ Y. w7 o) M) K
47.高原性心脏病心功能I级;
48.胃切除≥2/3;( k4 J' `% n& D6 f& ]* ]$ O, ?
49.胰腺切除≥1/2伴胰岛素依赖;+ B/ [" |! _4 _
50.腹壁缺损≥1/4,不能修复;
51.甲状腺功能低下;# ]&&l; X3 g' x$ `. z2 }. d
52.甲状旁腺功能低下;&&P* d, G# s+ P5 u
53.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术后伴中度骨质疏松;& L0 I/ ~4 ~; \1 L
54.完全性中枢性尿崩症;. b0 s. i$ ?0 M$ z0 X
55.内分泌源性浸润性突眼;; a! y* C/ m! c! W. n/ I
56.糖尿病合并神经、心血管、脑血管、肾脏、视网膜等两种以上器官明显损害或致严重体位性低血压;/ M* j2 v0 O. `2 M6 x0 N
57.肾损伤致高血压;
58.一侧肾切除;&&e6 P1 ?! V9 P$ P
59.双侧睾丸萎缩,血睾酮低于正常值;: A) i8 }! S
60.外伤后**勃起功能障碍;( }% a6 ]: S& U+ ^! }, E, i8 d& e5 E
61.**部分切除术后(冠状沟以近);( E* ?1 Z/ R5 w! t$ K
62.50岁以下未育妇女单侧卵巢切除;/ o! a3 W- ^4 a, V& U&&L- v
63.骨盆骨折致产道狭窄(50岁以下未育者);&&@% y7 l8 q: f. v- M% ~
64.会阴部瘢痕导致阴道狭窄或尿道外口狭窄或肛门狭窄,不能修复;6 V! C: ]8 @, g5 Y
65.尘肺Ⅰ期,肺功能轻度损害,呼吸困难I级;
66.肺纤维化,肺功能轻度损害,呼吸困难I级;
67.吸入性肺损伤伴肺功能轻度损害,呼吸困难I级;
68.肺叶切除术,并轻度肺功能损害,呼吸困难I级;& E9 V7 X* A/ p% ~) e" k. v
69.重度哮喘;
70.支气管扩张症伴反复感染或咯血(每年≥3次,咯血量每次30ml以上);! T( W! M1 e, [# x4 W
71.慢性活动性肺结核规律治疗≥2年,痰结核杆菌阳性;1 y# D, g2 @0 ?1 l/ s4 U" G7 Y
72.肾脏疾病致24小时尿蛋白定量0.5g~1.9g达6个月以上,经肾穿刺活检明确病理诊断,长期依赖药物治疗;0 s- N4 a&&^6 c8 m. t
73.原发性不完全性肾小管酸中毒,需终生依赖药物治疗;3 d. R+ ^3 r$ B0 b2 [
74.肝硬化代偿期(Child-Pugh A级)伴肝功能轻度损害;
75.中度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组织病理学检查G3S1-3/G1-3S3);) y- a5 \' M: |, {3 Z&&n
76.反复发生的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并慢性中度以上贫血;) q, R: W1 G! ]
77.白血病完全缓解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 v$ y1 T&&a+ G4 p! A, z! i
78.淋巴瘤完全缓解;( n- Q/ i&&e8 {* O0 o) e2 w/ n4 u
79.中度骨髓型放射病;
80.类风湿关节炎三个以上关节区X线平片Ⅱ期改变;; P" i! }) F9 `
81.强直性脊柱炎X线平片有双侧骶髂关节Ⅱ级改变或经CT片证实;, y8 @4 A1 v" U
82.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或系统性血管炎;8 L% G3 L! |/ W0 {6 v
83.一个垂体前叶靶腺轴功能受损;+ B* I8 n/ s4 `% m1 ?/ g" v* J
84.异物色素沉着或色素脱失超过颜面总面积的50%。
85.重度特发性骨质疏松或伴脆性骨折的重度骨质疏松。6 j$ A0 q" x" X: }; ^1 n, N
七、具有下列残情之一,器官大部分缺损或畸形,有轻度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一般医疗依赖的,为七级:/ M1 q&&a4 [4 Z. ^
1.不完全性失用、失写、失读、失认或不完全性运动性失语;
2.截瘫或偏瘫肌力4级;
3.双手全肌瘫肌力4级;
4.单手部分肌瘫肌力3级;$ z: f* W&&Y/ Y* t: }
5.双足部分肌瘫肌力3级;
6.单足全肌瘫肌力3级;0 o/ o( c, @! H) j
7.象限盲或偏盲;! {3 t+ H+ {" m3 F! i! }6 E
8.骨盆骨折严重移位,影响功能;) e! |! w- w- A9 N+ K
9.一侧前足(跖骨以远)缺失,另一足仅残留踇趾;# \) w' [5 T( a' Q" q
10.一侧前足(跖骨以远)缺失,另一足除踇趾外,2~5趾畸形,功能丧失;
11.一侧全足功能丧失,另一足部分功能丧失;& M4 x- h' R" }" U
12.一拇指指间关节以远缺失或腕掌关节功能丧失;
13.一手除拇指外,其他2~3指(含食指)近侧指间关节离断,或功能完全丧失;) z. e0 s* d9 R( l$ ~
14.双足踇趾全失或一足踇趾全失兼有其他足趾失去两个以上;
15.肩、肘、腕、踝关节之一功能重度不全;
16.髂骨、跟骨骨髓炎,反复发作一年以上;
17.肢体短缩>4cm;
18.髋、膝关节之一中度功能不全;
19.鼻缺损>1/5;" ]9 O8 A6 g! n7 Y5 U$ @
20.一耳或双耳廓累计缺损>2/3;
21.全身瘢痕占体表面积>30%;4 a- d: n) l0 N4 @2 |% Z&&f
22.面部瘢痕>15%;
23.头皮缺损或瘢痕性秃发>50%;
24.女性一侧**缺损或严重瘢痕畸形,另一侧部分缺损或瘢痕畸形;( l! N/ X6 X" L: x8 Z
25.一眼有或无光感,另眼矫正视力≥0.8;&&f! k8 |9 [3 t6 S
26.一眼矫正视力≤0.05,另眼矫正视力≥0.6;
27.一眼矫正视力≤ 0.1,另眼矫正视力≥0.4;" t+ [2 ~4 `0 c7 `- _" V
28.双眼矫正视力≤ 0.4或双眼视野≤64%(或半径≤40°);
29.眼球内异物未取出者;' n$ Z8 Z1 Q8 y& ]& r, ?5 N6 O5 S
30.第Ⅳ或第Ⅵ对颅神经麻痹,或眼外肌损伤致复视者;
31.单眼外伤性青光眼术后,需用药物维持眼压者;9 p* f9 a$ Y+ w5 {
32.双耳感音神经性聋,双耳听力损失≥60dBHL;
33.牙槽骨损伤长度>8cm,牙齿脱落10颗以上;6 e) M# R$ \; H+ [6 t7 a
34.双侧不完全性面瘫;% B" Q* l( g5 _' z$ H8 R. ~- C
35.部分胸廓改形术后;
36.食管重建术后合并轻中度返流性食管炎;2 Q5 r2 Z2 k+ a8 M# {; z
37.左半、右半或横结肠切除,或结肠切除≥1/2;
38.外伤后肛门排便轻度失禁;
39.脾切除;9 m: e$ }' \* D% x
40.轻度排尿障碍伴膀胱容量缩小;& L; o: f4 _: ~+ J- h
41.男性生殖功能轻度损害;
42.50岁以下未育妇女单侧乳腺切除;
43.女性双侧乳腺切除;
44.已育女性子宫切除或次全切除;: }; N( O&&}4 e6 g
45.已育女性双侧输卵管切除;
46.已育女性单侧卵巢切除;
47.阴道狭窄;$ h4 J* s" U; ?
48.尘肺Ⅰ期,肺功能正常;
49.放射性白细胞减少≤3×109/L;, h8 R* m! [9 W9 Y&&w
50.放射性血小板减少≤60×109/L;+ Q! @& X- [
51.轻度骨髓型放射病。
八、具有下列残情之一,器官部分缺损,形态明显异常,有轻度功能障碍,存在一般医疗依赖的,为八级:& ?# O$ O5 V&&?7 y
1.轻度癫痫;
2.单肢瘫或单手全肌瘫肌力4级;
3.双手部分肌瘫肌力4级;
4.双足部分肌瘫肌力4级;; F1 @5 X% @& `$ O
5.单足全肌瘫肌力4级;% v* T8 V- Z- R& S- N, p9 H
6.颅骨缺损≥25cm2;, @! G' f6 `( B$ j% v
7.脊柱骨折内固定术后;+ \: N+ m, q- Y: ?& A&&\" F
8.一手除拇指、食指外,有两指近侧指间关节离断或功能完全丧失;
9.一足踇趾缺失,另一足非踇趾一趾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 {- U9 J! P4 f" b
10.一足除踇趾外,其他三趾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 b. [/ J: y0 _, k% @2 k# ~
11.四肢骨折非关节活动方向成角畸形≥15°;7 {9 `% m% h7 R- N: N; {/ `
12.四肢长骨慢性骨髓炎,反复发作一年以上;/ p2 m4 k2 ?6 L% _; g. C. ]
13.下肢短缩>2cm;0 B1 u1 a- @' b! i0 {, R) u
14.肩、肘、腕、踝关节之一功能中度不全;' I" v+ z4 B- b9 F$ |- X$ V
15.膝关节交叉韧带修复重建术后;
16.全身瘢痕占体表面积>20%;
17.面部瘢痕>10%;: c" m! t% F6 K$ t+ I. w
18.头皮缺损或瘢痕性秃发>30%;+ q. b# `' g) D2 U# y! a% n. p
19.女性一侧**完全缺损或严重瘢痕畸形;
20.一眼矫正视力≤ 0.2,另眼矫正视力≥0.5;&&b% \! L2 q& J" K5 d/ d8 d
21.双眼矫正视力≤0.5或双眼视野≤80%(或半径≤50°);6 m2 w$ Z+ e& `0 T. c+ E
22.双侧睑外翻合并睑闭合不全;
23.外伤性青光眼行抗青光眼手术后眼压控制正常者;. e$ Y7 h# q( T5 n7 U! ~3 t7 v
24.感音神经性聋,双耳听力损失≥50dBHL或一耳听力损失≥90dBHL;5 \% @0 j4 z1 ~; e
25.发声及构音困难;
26.一耳或双耳廓缺损累计>1/3;
27.双侧鼻腔或鼻咽部闭锁;
28.牙槽骨损伤长度>6cm,牙齿脱落8颗以上;
29.舌缺损>全舌1/6;- @+ G2 w$ G* V: a& |
30.双侧颞下颌关节功能不全,张口度&2cm;
31.肺叶切除术后; + x0 j$ W5 Y1 X( P) H: d: G
32.双侧多根多处肋骨骨折(≥3根);
33.血管代用品重建胸主动脉术后(其余胸主动脉无夹层或动脉瘤);
34.食管外伤或成形术后咽下运动不正常;
35.食管切除重建术后;4 G3 M# u' S/ Z: Z& S& P
36.膈肌破裂修补术后伴膈神经麻痹;
37.肺内多处异物存留;
38.气管损伤成形术后;
39.胃部分切除、胃肠重建术后;
40.小肠部分切除;! q7 b3 B/ O; P8 N" o, S! L
41.肝部分切除;- N7 ^8 `6 |& _1 l# ~&&X' |4 q. }( f
42.胆道修补或胆肠吻合术后;
43.胰腺部分切除;4 J9 {% L# {5 Q&&Y+ B
44.双侧输卵管缺损,不能修复;
45.异物色素沉着或色素脱失超过颜面总面积30%。
九、具有下列残情之一,器官部分缺损,形态明显异常,有轻度功能障碍的,为九级:
1.颅骨缺损9cm2~24cm2;
2.一手食指两节缺失;
3.一拇指掌指关节功能不全;/ ^& [. v* C$ j* I
4.一手食、中指两指末节缺失;
5.一足踇趾末节缺失;4 |5 L- Y) ?7 M! r
6.跗骨骨折影响足弓;
7.跟骨、距骨骨折;
8.指(趾)骨慢性骨髓炎,反复发作一年以上;
9.脊椎滑脱术后、椎间盘突出术后、髌骨骨折或脱位术后、半月板切除术后(不含椎间盘内减压术);! Q3 ?5 a$ c. Q' x3 O2 m2 r8 z
10.陈旧性肩关节脱位肩关节成形术后、肩袖损伤修复术后;
11.四肢大关节外伤手术后,残留创伤性关节炎,无积液;6 h1 l# Y0 z' \6 E0 H
12.脊柱椎体骨折,前缘高度压缩&1/2,无需手术;
13.四肢大关节创伤性滑膜炎术后,经病理诊断证实;
14.全身瘢痕占体表面积>10%;
15.面部瘢痕>5%;" \/ f7 U9 A5 o6 d6 e& L
16.头皮缺损或瘢痕性秃发>10%;
17.女性一侧**部分缺损或瘢痕畸形;7 ?+ _" t" t& f% j/ E$ r6 S. P: l1 J&&g
18.一眼矫正视力≤0.3,另眼矫正视力>0.6;1 }, R7 c, I: F&&I5 X
19.双眼矫正视力≤0.6;2 i4 X3 o! ?( ]9 G- n. r
20.泪器损伤,手术无效;4 [5 C4 l3 E/ s, ]
21.一侧睑外翻合并睑闭合不全;1 M- M' l+ P9 C0 V, C
22.睑球粘连影响眼球转动;
23.上睑下垂盖及瞳孔1/3者;" \) r4 x9 j- p
24.眶壁骨折致眼球内陷、两眼球突出度相差&2mm或错位变形影响外观者;
25.第Ⅴ对颅神经眼支麻痹;
26.感音神经性聋,双耳听力损失≥40dBHL或一耳听力损失≥80dBHL;
27.发声及构音不清;& m3 c) P! H4 |/ R; ~&&N
28.一耳或双耳廓缺损累计>1/5;2 A0 q1 q, |$ v( N) P' {$ ]8 C' v6 F. g
29.一侧不完全性面瘫;9 `& A: K" F8 n
30.牙槽骨损伤长度>4cm,牙脱落6颗以上;
31.颌面部多发性骨折术后面部畸形、咬合错乱;6 ~# Q&&P6 o: ]/ T
32.心脏异物滞留或异物摘除术后;8 s/ a& t, G- x$ l. E% l- @5 o
33.心脏、大血管损伤修补术后;+ i' t$ u4 C&&H5 Z
34.肺段切除或修补术后;2 ~: `) H! p6 w$ A: u' V
35.支气管成形术后;
36.**部分切除术后(冠状沟以远);
37.肾部分切除术后;
38.脾部分切除术后;( e% I/ u& I9 V& _
39.子宫修补术后;
40.一侧睾丸、附睾切除;
41.一侧输精管缺损,不能修复;" _! U/ @, A* Q! }" o3 s, N; q0 v
42.一侧肾上腺缺损;
43.单侧输卵管切除;
44.阴道修补或成形术后。
十、具有下列残情之一,器官部分缺损,形态异常,有轻度功能障碍的,为十级:/ f) E5 z5 W* D# I* F, v( D; z2 n+ f# L
1.脑外伤半年后有发作性头痛,住院超过1个月,脑电图异常(3次以上);
2.脑外伤后,边缘智能;. f3 y3 e, r6 q
3.脑外伤后颅骨缺损3cm2~9cm2或颅骨缺损≥9cm2行颅骨修补术后;
4.颅内异物;
5.除拇指外,其余任一手指末节缺失;
6.脊柱椎体骨折,前缘高度压缩<1/2,无需手术;
7.四肢长骨干骨折术后;1 _: e2 a# \- ?$ p2 g" S
8.肌腱及韧带损伤术后合并轻度功能障碍;& u, S" M2 J, V: n- G. X* ]: d& b
9.两节及以上脊柱横突骨折不愈合合并腰痛;
10.创伤后四肢大关节之一轻度功能不全;, u1 `6 g, ~! m5 F$ Z
11.全身瘢痕占体表面积>5%;
12.面部瘢痕>2%;% K8 c6 ]* V4 c7 x+ E3 X
13.头皮缺损或瘢痕性秃发>5%;5 E8 L* y. e/ Q, |9 ?3 P1 k
14.一眼矫正视力≤0.5,另眼矫正视力≥0.8;' |( h, y9 ?% C, f6 _+ N
15.双眼矫正视力<0.8;& z" N$ s+ S8 ^, j/ P
16.放射性或外伤性白内障Ⅰ-Ⅱ期;
17.放射性或外伤性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眼,矫正视力正常或术后无晶体眼,矫正视力正常;
18.一侧或双侧睑外翻或睑闭合不全行成形术矫正,但仍影响外观;
19.上睑下垂盖及瞳孔1/3,行成形术,但仍影响外观;
20.睑球粘连影响转动,行成形术,但眼球转动仍有限制;7 s, e* U0 D7 Q, p. z- u
21.晶状体部分脱位;- j+ e& S& ~&&g0 J7 e9 O0 x
22.角巩膜穿通伤治愈;
23.眶内异物未取出;
24.外伤性瞳孔散大;0 w7 \, i% [# \&&Z, U' T
25.感音神经性聋,双耳听力损失≥30dBHL或一耳听力损失≥70dBHL;
26.前庭功能障碍,闭眼不能并足站立;
27.严重声音嘶哑;0 j- f# o0 U7 e( Y7 g& B
28.一耳或双耳再造术后;
29.嗅觉完全丧失;0 I1 V& A7 t3 r9 Q; Q
30.单侧鼻腔和(或)鼻孔闭锁;
31.一侧颞下颌关节功能不全,张口度<2.5cm;
32.颌面部有异物存留;
33.牙槽骨损伤长度>4cm,牙脱落4颗以上;
34.肋骨骨折≥3根;+ i$ v: M' e, x
35.肺内异物存留;: T; q. b) h) A2 `8 m
36.腹腔脏器损伤修补术后;
37.一侧卵巢部分切除;9 s3 E0 B4 l$ T4 a* p* b- N# G
38.异物色素沉着或色素脱失超过颜面总面积25%。$ `( O' K+ D6 a. i# i1 L
1.医疗期满系指损伤在现代医疗水平的情况下,按照一般医疗常规,继续治疗已无意义(可能存在医疗依赖);伤者所遗留的功能障碍相对为永久固定性或呈不可逆转性;精神病患者系统治疗指住院治疗3个月以上。" y+ I$ Z$ a2 v6 b" ]0 J0 G
2.职业病或职业暴露引起的器官损伤、功能障碍、心理障碍及对医疗护理依赖,依据本标准相关残情进行等级评定。
3.本标准未列载的各种恶性肿瘤及其它伤、病致残情况,可参照相应残情进行等级评定。) O6 o5 ^4 Q( N6 e: k9 F9 }% F' @8 E
4.对于同一器官或系统多处损伤,或一个以上器官同时受到损伤者,应先对单项伤残程度进行鉴定。如几项伤残等级不同,以重者定级;两项以上等级相同,最多晋升一级。% z&&m6 k&&y$ Z&&u: H" d: d8 `
5.各种实验室检查结果必须取近半年内三次检查结果的平均值,并结合临床症状判断分级(内分泌代谢疾病经替代治疗除外)。& G. m5 S( g& c/ N1 {
6.前庭功能障碍是指耳科前庭系统出现器质性损害,造成平衡功能受损者。评定前庭功能残情者,必须提交前庭功能检查结果(含人体姿态平衡检查项目和眼震电图检查项目)。因肌肉、关节或其他神经损害引起的平衡障碍,按有关学科残情定级。# ~3 u( B8 F+ `2 r" c5 Q0 X% [
7.评定视力障碍残情必须提交如下客观检查资料:
(1)视野;- I2 @+ H. T6 A2 ], ~
(2)眼前后节照相;
(3)眼前后节OCT检查;" D; W$ s3 K. P( @% [/ y- [
(4)眼底造影和眼电生理检查;1 @' ?3 l: j" n$ \
(5)眼眶、眼球影像资料。
8.评定五官面容形态必须提供照片资料。9 c7 P$ S! }1 r
$ Z, F5 D& j$ f/ Z, r0 i&&?
附件:功能分级判定依据及基准: z# g% t/ S+ _8 R# [4 y4 m% Y
附件:&&s2 r! ~8 }+ @0 \9 p
功能分级判定依据及基准/ ^# F' d- A7 i' [6 |. r" H. @/ e
) b5 }0 Y. y&&|6 h) t
一、医疗依赖分级6 H1 F&&o8 o( _0 [5 }
1.特殊医疗依赖:伤、病致残于医疗期满后,仍需终身接受特殊药物(如:免疫抑制剂)或特殊医疗器械(如:呼吸机、血液透析)治疗。
2.一般医疗依赖:伤、病致残于医疗期满后,仍需终身接受一般药物(如:降压药、抗凝药)治疗。
二、护理依赖分级7 g6 q8 R8 d6 r: l7 ^2 \
1.完全护理依赖:伤、病致残于医疗期满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进食、翻身、 大小便、 穿衣洗漱、自我移动5项均需依赖他人护理。
2.大部分护理依赖:伤、病致残于医疗期满后,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进食、翻身、 大小便、 穿衣洗漱、自我移动5项中有3~4项需依赖他人护理。
3.部分护理依赖:伤、病致残于医疗期满后,生活部分不能自理,进食、翻身、 大小便、 穿衣洗漱、自我移动5项中有2项需依赖他人护理。
4.小部分护理依赖:伤、病致残于医疗期满后,生活小部分不能自理,进食、翻身、 大小便、 穿衣洗漱、自我移动5项中有1项需依赖他人护理。
三、智能减退分级/ n$ F4 C6 C&&M&&l; z4 `* j
1.极重度智能减退:(1)记忆损伤,记忆商(MQ)0~19;(2)智商(IQ)<20;(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2.重度智能减退:(1)记忆损伤,MQ20~34; (2)IQ20~34;(3)生活大部不能自理。8 Q: v& P) X! t6 _0 A/ Q
3.中度智能减退:(1)记忆损伤,MQ35~49; (2)IQ35~49;(3)生活能部分自理。2 ]+ c! N! R3 {# f+ e" w
4.轻度智能减退:(1)记忆损伤,MQ50~69; (2)IQ50~69;(3)生活勉强能自理,能做一般简单的非技术性工作。1 R: Q" y8 p" F; M
5.边缘智能:(1)记忆损伤,MQ70~86; (2)IQ 70~86;(3)抽象思维能力或思维的广度、深度、机敏性显示不良,不能完成高级复杂的脑力劳动。/ U) }% g: H$ ?6 m
四、癫痫分级
1.重度癫痫:各种类型的癫痫发作,经系统服药治疗两年后,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单纯或复杂部分发作,伴自动症或精神症状(相当于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平均每月3次以上,经两家三级医院24小时脑电图监测提示重度异常脑电图各2次。, J1 P5 f! O9 A' |
2.中度癫痫:各种类型的癫痫发作,经系统服药治疗两年后,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单纯或复杂部分发作,伴自动症或精神症状(相当于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平均每月1-2次或每日均有失神发作和其他类型发作,经两家三级医院24小时脑电图监测提示中度异常脑电图各1次。
3.轻度癫痫:需系统服药治疗方能控制的各种类型癫痫发作,偶有各种类型癫痫发作,常规脑电图检查异常3次。: P1 y, s) w3 @5 [&&r8 A- }&&G
五、颜面毁容分级
& & 1.重度:具有下述六项中4项者。
2.中度:具有下述六项中3项者。: C9 \: {8 G" m8 j
3.轻度:具有下述六项中2项者。0 E5 {$ i. h3 r, F1 K3 f
(1)眉毛缺失;(2)睑外翻或缺失;(3)耳廓部分缺失;(4)鼻翼部分缺失;(5)唇外翻或小口畸形;(6)颈部瘢痕畸形。) \2 U1 c+ Z( G
六、非肢体瘫性运动障碍分级1 k5 K. D" o$ L&&v. C* a, q
(1)重度运动障碍:肌张力异常及共济失调导致不能自行进食、大小便、洗漱、翻身和穿衣。
(2)中度运动障碍:肌张力异常及共济失调导致上述动作困难,但在他人帮助下可以完成。
(3)轻度运动障碍:肌张力异常及共济失调导致完成上述运动虽有一些困难,但基本可以自理。
七、肢体瘫性运动障碍肌力分级! b: y: F: W2 ^5 y% X0 T
1.0级:肌肉完全瘫痪,毫无收缩。( F6 P$ T+ F0 F% a+ u, ?
2.1级:可看到或触及肌肉轻微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3.2级:肌肉在不受重力影响下,可进行运动,即肢体能在平面上移动,但不能抬离平面。
4.3级:在和地心引力相反的方向中尚能完成其动作,但不能对抗外加的阻力。
5.4级:能对抗一定的阻力,但较正常人为低。
6.5级:正常肌力。2 x% q2 t- \3 L0 I# E
八、关节功能分级
1.关节功能完全丧失:指关节僵硬(或挛缩)固定于非功能位,或关节周围肌肉韧带缺失或麻痹松弛,关节呈连枷状或严重不稳,无法完成其功能。% U, d- L! n6 m
2.关节功能重度不全:残留关节屈伸范围约占正常的三分之一,较难完成原有劳动并对日常生活有明显影响。; z4 T; y! o" a$ h+ }3 H* u6 R
3.关节功能中度不全:残留关节屈伸范围约占正常的三分之二,能基本完成原有劳动,对日常生活有一定影响。; g# m! ]9 v7 W/ p
4.关节功能轻度不全:残留关节屈伸范围约占正常的三分之二以上,对日常生活无明显影响。
九、吞咽障碍分级3 Z3 C. ~' w' X
1.极重度吞咽障碍:因鼻咽返流、呛咳、误咽、颈部咽漏、下咽部狭窄等造成的吞咽困难,只能依赖胃管或胃造瘘。
2.重度吞咽障碍:因鼻咽返流、呛咳、误咽、颈部咽漏、下咽部狭窄等造成的吞咽困难,只能进流食。$ ]5 {) z/ n5 Q&&j! \" ?
3.中度吞咽障碍:因鼻咽返流、呛咳、误咽、颈部咽漏、下咽部狭窄造等成的吞咽困难,只能进半流食。
十、发声及构音障碍分级
评定声音嘶哑残情者,必须提交图像资料(电子动态喉镜或纤维喉镜)。&&}* w$ m3 o( c: c9 y' _( ]
1.发声及构音困难:呼吸通道虽无障碍,但有失声、构音不全等明显言语发音障碍。
2.发声及构音不清:发声不畅、构音含混等言语发音障碍。3 l8 a/ ^, G; J8 F
3.严重声音嘶哑:声带损伤、小结等器质性损害致不能胜任原来的嗓音职业工作。
十一、肝功能损害分级&&J: P( u1 V1 D. y
1.肝功能重度损害1 Z& K; U$ C( i, x( ^
(1)血浆白蛋白&28g/L;(2)血清胆红素&85.5 umol/L;(3)顽固性腹水;(4)肝性脑病;(5)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40%。# |0 d0 K7 f0 e9 l+ o2 F' K8 @, b
(2)肝功能中度损害6 V$ i, L8 V. Q: t' z7 ]- B) d
(1)血浆白蛋白28~32g/L;(2)血清胆红素51.3~85.5 umol/L;(3)无或少量腹水;(4)无或轻度肝性脑病;(5)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60~40%。) J& D( o2 d! w1 y6 S( f0 Q
(3)肝功能轻度损害
(1)血浆白蛋白32~35g/L;(2)血清胆红素34.2~51.3 umol/L;(3)无腹水;(4)无肝性脑病;(5)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60%。/ G8 |( h" l% O, J+ {: ]" e: Z
十二、排尿障碍分级
1.重度排尿障碍:真性重度尿失禁或排尿困难(残余尿≥50mL)。- V% b8 ~# }/ x) v8 T
2.轻度排尿障碍:真性轻度尿失禁或排尿困难(残余尿<50mL)。" Y& p: r/ }7 x
十三、生殖功能损害分级
1.生殖功能重度损害:精液中精子缺如。&&r, j: Z, V7 ~# {, I
2.生殖功能轻度损害:精液中精子数<500万/mL或异常精子、死精子、运动能力很弱精子任何一项>30%。
十四、肛门失禁分级
1.重度:(1)大便不能控制;(2)肛门括约肌收缩力很弱或丧失;(3)肛门括约肌收缩反射很弱或消失;(4)直肠内压测定,肛门注水法<20cmH2O。3 c) n5 c&&[7 `- a* ]) \&&C
2.轻度:(1)稀便不能控制;(2)肛门括约肌收缩力较弱;(3)肛门括约肌收缩反射较弱;(4)直肠内压测定,肛门注水法20~30cmH2O。2 k- `+ S3 m6 n3 N: N
十五、心功能分级
1.Ⅳ级:任何体力活动均引起症状,休息时亦可有心力衰竭或心绞痛。) p4 e+ v: Z0 P9 ?
2.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静息时无不适,低于日常活动量即乏力、心悸、气促或心绞痛。
3.Ⅱ级:静息时无不适,但稍重于日常生活活动量即致乏力、心悸、气促或心绞痛。- D' U6 m# j- G1 i&&K0 @9 Z
4.Ⅰ级:体力活动不受限制。% E6 g0 A" ?# q. a5 J
十六、高血压分级0 Z4 U, g1 O; P5 a- N( X
1.高血压3级: 在未服药情况下,不同时间3次所测平均血压,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
2.高血压2级: 在未服药情况下,不同时间3次所测平均血压,收缩压160mmHg~179mmHg和/或舒张压100mmHg~109mmHg。4 T+ W. p8 k+ [1 K. b( d/ Y: U
3.高血压1级: 在未服药情况下,不同时间3次所测平均血压,收缩压140mmHg~159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99mmHg。
十七、高血压致脏器损害程度分级
1.严重损害:有器质性的损害,并有器官的功能衰竭,如:偏瘫、失语或语言困难、认知障碍、痴呆、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糖尿病并发症、夹层动脉瘤、视力障碍、失明等。. K/ D0 ]3 p) Y* V5 H8 Y; [& U" n
2.中度损害:有器质性的损害,但功能代偿,如:左心室肥厚、血清肌酐轻度升高、微量白蛋白尿等。
十八、肾损伤性高血压判定
肾损伤所致高血压系指血压的两项指标(收缩压≥160mmHg,舒张压≥90mmHg)只需具备一项即可成立。
十九、呼吸困难分级8 D5 ?+ I" _" G6 k7 _
1.呼吸困难Ⅳ级:(1)静息时气短;(2)动脉血氧分压&50 mmHg;(3)阻塞性通气功能减退,一秒钟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30%,或者限制性通气功能减退,肺活量占预计值&50%。
2.呼吸困难Ⅲ级:(1)稍活动(穿衣,谈话)即气短;(2)动脉血氧分压50~59mmHg;(3)阻塞性通气功能减退,一秒钟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30~49%,或者限制性通气功能减退,肺活量占预计值50~59%。& J5 G. g6 k! e# v5 @8 W' \4 `
3.呼吸困难Ⅱ级:(1)平路步行100米即气短;(2)动脉血氧分压60mmHg~69mmHg;(3)阻塞性通气功能减退,一秒钟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50~79%,或者限制性通气功能减退,肺活量占预计值60~69%。/ T% C( @% P& K9 p' S' |, |
4.呼吸困难Ⅰ级:(1)平路快步或登山、上楼时气短明显;(2)动脉血氧分压70mmHg~79mmHg;(3)阻塞性通气功能减退,一秒钟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80~90%,或者限制性通气功能减退,肺活量占预计值70~80%。
二十、非急性发作期哮喘重度:症状频繁发作(每周≥3次),夜间哮喘频繁发作(每月≥2次),严重影响睡眠,体力活动受限,PEF或FEV1<60%预计值,PEF变异率>30%。7 R2 B6 x4 a&&|5 d1 U4 k
二十一、慢性肾功能不全分期:) d8 @4 b* }" R- Q6 K- g
1.尿毒症期:(1)尿素氮&28.6mmol/L ;(2)肌酐≥707&mol/L;(3)GFR&10 ml/min。+ c% R# f6 }- s
(2)肾功能衰竭期:(1)尿素氮17.9~28.6mmol/L ;(2)肌酐443~707&mol/L;(3)GFR10~20 ml/min。
(3)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1)尿素氮7.1 mmol/L~17.9mmol/L ;(2)肌酐178&mol/L~442&mol/L;(3)GFR20 ml/min~50ml/min。
(4)肾功能不全代偿期:(1)尿素氮正常;(2)肌酐133&mol/L~177&mol/L;(3)GFR50 ml/min~80ml/min。- k/ H' S, y&&{1 l' J) H
二十二、评定听力障碍残情方法
1.必须提交如下听功能检查资料:(1)纯音测听(含语言频率听阈阈值和听力图);(2)听觉诱发电位(含听阈阈值和图形);(3)声阻抗(含鼓室压图+声反射+声反射衰减);(4)耳声发射。
2.听力损伤计算法:取患耳的语言频率500Hz、1000Hz及2000Hz纯音气导听阈值,即(HL500+HL1000+HL2000)÷3(dB)。若听阈超过90dBHL,仍按90dBHL计算。如所得均值不是整数,则小数点后之尾数采用四舍五入法进为整数。5 |+ _8 U3 p# w( v
二十三、面神经损伤的评定
面神经损伤分中枢性和周围性损伤。本标准所涉及到的面神经损伤主要指周围性病变。一侧完全性面神经损伤系指面神经的五个分支(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及颈支)支配的全部颜面肌肉瘫痪,表现为:
(1)额纹消失,不能皱眉;4 p7 q: T&&K+ U% Y
(2)眼睑不能充分闭合,鼻唇沟变浅;
(3)口角下垂,不能示齿、鼓腮、吹口哨、饮食时汤水流逸。+ _' y. Y- v. n6 n# `4 Q8 ~1 N
不完全性面神经损伤系指出现部分上述症状和体征及鳄鱼泪、面肌间歇抽搐或在面部运动时出现联动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退役士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