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零售业的未来零售业会是怎样

香港零售业继续下滑 内地游客减近两成
  近日,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发布的香港最新零售业销货额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2月,香港零售业总销货价值临时估计为370亿港元,与2015年同月比较,下跌了20.6%,创下17年来最大跌幅,也是连续12个月下跌。
  事实上,从去年港府要求收紧一签多行政策、香港反水货客事件频发以及天价药店等事件发生后,香港零售业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已经感受到一股强劲的冷风。尽管港府试图以推广旅游项目、拨付专款支持等方式以挽回颓势,但仍然没能止住香港零售业越来越冷的状况。
  零售类别几乎全下滑
  数据显示,与2015年同期比较,2016年前两个月合计的零售业总销货价值下跌13.6%。在扣除期间价格变动后,2016年2月的零售业总销货数量比2015年同月下跌19.5%,2016年前两个月合计的零售业总销货数量下跌12.3%。
  香港零售管理协会主席郑伟雄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2月的跌幅甚至超过了2003年SARS和2009年金融海啸时的“惨状”,创下了17年来最大的单月跌幅。“原本我们预计,除了受旅客减少而影响的珠宝及百货等类别外,就连我们以为农历新年会刺激消费上升的超市和鲜肉类别也一样下跌。而就算鲜果蔬菜的销货价值按年升8.1%,也只是因为天气冷导致菜价上升,实际零售量跌了近28%。”郑伟雄说,食品和超市销货价值都下跌,反映了香港消费差强人意,或受到包括经济信心、股市和楼市下跌的影响,他形容“令人可怕”。
  郑伟雄还表示,1月和2月是农历新年消费档期,但两个月的销货价值都按年跌近14%,在过去这么多年都没有见过。而放眼刚刚过去的3月份,郑伟雄表示,受到复活节假期影响,港人外游也让本地消费减少,因此3月的销货价值还会按年跌近一成,直至7到8月,都估计难以有大幅的反弹。
  郑伟雄告诉记者,虽然零售业每况愈下,但其经营成本却未跟着下降,有零售店在去年已经决定要加薪3%至4%,虽然有部分街铺已将租金下调40%至50%,但商场仍有加租的情况。郑伟雄表示,相信零售业界会根据未来几个月的市况,再认真考虑所建店铺门市数量和人手安排,暂时没有看到有结业潮出现。但如果零售额持续两位数跌幅,不排除将出现公司倒闭及裁员潮。
  这一份寒意,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已经笼罩香港。不久前,香港各大商业地产公司发布2015年年报数据,包括曾经屹立不倒的海港城、时代广场等内地客扎堆的购物广场,都录得了首次的跌幅。
  九龙仓集团副主席李玉芳表示,由于海港城和时代广场有超过20%的部分属于高端商品,所以这部分受到了影响,但是在总数中占比并不是很大。“比如海港城,我们一年可以做300亿港元的生意,这可能是其他商场几年的总和,所以即使有所下跌,从商场每尺的盈利来看,数字仍是上升的。”
  周大福在新年期间的销售数据或许更能说明情况。周大福早前发布公告称,在农历新年期间,港澳地区同店销售及同店销量跌幅分别为22%和29%,零售值跌幅为23%。业绩差原因是访港内地旅客减少及两地零售市道持续疲弱。周大福主席郑家纯表示,集团今年会为每间分店作评估,预计会裁减一些分铺,并会视情况减少人手。
  香港零售巨头SaSa国际早前也发表农历新年销售情况,其称,受来自中国大陆游客的零售额下降18%影响,猴年春节香港销售额同比出现20%的下滑,香港和澳门的同店销售额同比下滑19%。
  铜锣湾尖沙咀人流减少
  日前,证券时报记者分别在周末和平时下班后两个时间点前往备受旅客喜欢的购物天堂——铜锣湾商区和尖沙咀商区,发现两个时间段的人流量差距并不是很大。
  铜锣湾罗素街曾经是旅客们最喜欢去的购物点之一,这边曾充斥了高档珠宝钟表品牌,由于常年人流旺盛,店铺租金一直高企。但这次记者发现,原本的珠宝钟表店数目有所减少,甚至还出现了空置的店铺。在这里经营钟表的商户钟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已经跟业主提出要提前解约,因为现在的生意没有以前火爆,但租金却仍然很高。“你看看,现在店里一天都没几个人进来,可是一个月的租金还是高达上百万,这样下去,我们根本承受不起。”
  钟先生告诉记者,受到访港内地旅客的减少,钟表珠宝这类高端奢侈品消费受到的冲击巨大,而这些行业往往承租的店铺位置较好,租金也随之很高。“去年底到今年初,已经有几家珠宝钟表行解除了租约,后来换了其他的行业进驻,租金少了差不多三四成,不然没人要租。”
  记者随后走访铜锣湾其他几条主要街道发现,例如启超街、利园山道等均有“吉铺”(即空置店铺),门口贴满了告示,甚是让人唏嘘。
  位于尖沙咀的海港城或许更能说明问题,去年首次录得跌幅的海港城,进入2016年,似乎情况有越来越糟的迹象。周末期间,证券时报记者前往海港城查看情况,发现海港城的人流量出现大幅度下滑,甚至不及从前的三分之一。而当记者经过海港城一些专柜或商铺时,销售人员都表现得非常热情,甚至主动上前向记者推销产品,商场内的销售人员数目远超顾客数目,不少销售人员因为没有顾客光临,都只好互相聊天打发时间。而广东道上常年排队的奢侈品店,在记者走访期间,也没有看见有排队现象,路上也少见了拖着箱子走的内地旅客。
  与铜锣湾相比,尖沙咀“吉铺”现象并不明显。但尖沙咀的店铺人流量明显下降,以往总是充满人的药房和化妆品店,在记者走访期间,仅有部分店铺零星有两三名游客购买商品,有不少店员甚至拿苍蝇拍在店里拍苍蝇,有的不时还出去“串门”。
  记者从中介行处了解到,目前,铜锣湾区和尖沙咀区的街铺租金已经回到年的平均水平,尖沙咀区街铺租金相比2013年的高峰值大跌近四成,而铜锣湾区更是大降一半以上。不过,中介行也表示,目前街铺租金的跌幅已经收窄,不像去年是大幅下降。
  内地游客减近两成
  根据香港旅游发展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整体访港旅客按年下跌约13%,其中内地旅客下跌18%,海外旅客则增加7%。该局计划用近1亿港元重塑香港旅游形象及加强宣传,希望刺激旅客访港及消费。但目前看来,收效甚微。
  香港工业总会名誉会长刘展灏表示,环球经济和内地经济下滑,加上过去一年,香港少部分人对内地旅客不礼貌行为,足以让内地旅客对香港却步,长远对香港多个行业有很大影响,而现在,影响正在陆续浮现。
  香港品牌总商会日前委托香港理工大学进行的研究显示,香港零售业面临租金贵、过分依赖内地市场、游客消费模式转变(由购买奢侈品转为日常生活用品)等问题。商会认为,即使扩大内地自由行,也只能短期舒缓零售业压力,并不能解决业界面临的本质问题,例如缺乏本土品牌。
  香港品牌总商会创会会长赵振国建议,政府应为本土品牌规划固定展销中心,做好对外推广,吸引外国游客。另外,政府还应该成立专门关注零售业发展的部门,加强对零售业的培训资助,吸引年轻人投身零售业。
  不过,也有学者认为,零售业表现欠佳,不一定代表香港全面经济前景黯淡。香港中文大学全球经济及金融研究所常务所长庄太量表示,零售业占香港经济比重小、增值幅度少,而香港政府公布的去年12月及今年2月的失业率仍然维持在3.3%,可见零售业下跌暂时未反映在大的失业数字上,暂时其不担心香港经济。而近期旺区店铺租金急速上升,零售业销售欠佳,可能会让店铺业主下调租金,有助零售商减低营商成本。(张国锋 吕锦明/摄)
[责任编辑:香港零售业遇冷:品牌扩张速度放缓
&&&&来源:&&&&
&&&&&&字号
原标题:香港零售业遇冷:品牌扩张速度放缓
  内地旅客是访港旅客消费的主力军,刺激不少品牌在香港急速扩张。但随着内地游客消费模式转变、租金上涨和店铺过度集中的因素影响,品牌扩张速度放缓。
  香港铜锣湾以及广东道、弥敦道等购物旺区人头涌动,很难想象2003年非典打击下,香港零售业的萧条。为了支持香港经济复苏,中央推出内地旅客自由行,其后内地旅客在港消费强劲增长。
  自由行实施前香港旅客达1660万人次,其中41.2%来自内地。2013年,访港旅客数字已升至5430万人次,当中75%来自内地。
  根据香港旅游发展局的数据,2013年在香港过夜的内地旅客的人均消费为8937元(港元,下同),而不过夜的内地旅客人均消费为2721元,都高于其它地区的游客。内地游客消费对香港零售业的占比日益增加,由2004年的14%大幅增至2013年的34%。
  内地旅客购物战利品丰富,其中服装、化妆品、药品以及首饰钟表等商品最受欢迎,也影响着香港零售业格局。2004年至2013年期间,化妆品及个人护理用品零售店的数目激增15倍,而珠宝首饰及手表的商店也增加30%。
  然而内地旅客带来的消费力开始减弱,去年内地旅客人数增加16.7%,增幅有所放缓。同时内地旅客消费模式也改变,由高档商品为主渐渐转向中档产品。数据显示过夜旅客的人均消费增幅由2009年为16.6%,持续放缓至2013年的4.3%,业界称为“旺丁不旺财”。
  对于内地旅客消费模式的转变,里昂证券消费及博彩研究部主管余雅乐认为,此与中国经济发展有关。他表示,内地中产人士数目增加,消费力增强。由于欧美经济疲弱,多个国家有意放宽签证限制,吸引内地游客,刺激旅游业相关产业。此举相信会鼓励更多内地旅客到欧美国家旅游,令未来港澳游的内地旅客占比将会下降,但港澳仍是内地旅客的首选旅游热点。
  除了内地旅客出游选择增加外,普华永道亚太区及香港、内地零售及消费品行业主管郑焕然指出,内地反腐倡廉,香港奢侈品等高端商品的销售减少。而由于内地质量安全问题,香港不少日用品成为内地游客囊中物,消费主力由高端转向中端。
  郑焕然又表示,由于价格优势,以前内地游客喜欢到香港购买名牌。后来租金等因素影响下,香港名牌商品价格与东南亚等其它地区比较相差不大,对内地游客的吸引力减少。
  由于商铺供应紧绌,旅游业带动零售业持续畅旺,零售铺位的租金在2004年至2013年期间平均上升69.4%。
  除了内地旅客消费模式转变外,郑焕然认为过去自由行旅客带动下,部分品牌快速扩张,店铺高度集中。现时零售增长放缓,所以短期冲击明显。
  以香港旅游旺区铜锣湾为例,单在此地香港本地化妆品店莎莎和卓悦分别有11家和7家,金铺周大福和周生生分别有13家和5家,店铺高度集中。
  郑焕然指出,香港不少名牌销售受影响,加上租金压力,品牌去年扩张步伐已经开始减慢,今年放缓迹象更明显,之前天价抢铺的消息现在已经很少了。
  行内人士周生生业务营运总监刘克斌证实了这一说法。他表示,今年五一黄金周,该店珠宝首饰的每张单销售额同比录得双位数跌幅,金器也有单位数跌幅。销售放缓相信会影响未来开店的部署和续租的谈判,现时气氛下,相信金铺决定开新店时会更为谨慎。
  出售化妆品为主的香港本土店莎莎,五一3日假期港澳地区整体销售同比下跌约1%,同店销售下跌约5%。虽然整体交易量有10%增长,但由于内地旅客消费力减弱,每宗交易平均金额跌逾10%。
  过去铜锣湾地区的护肤品店和金店挤满了客人,但是现时客流量明显稀薄了很多。由丁财两旺,到旺丁不旺财,香港未来或面临丁财两不旺的困境。
  香港特区政府入境处公布内地黄金周假期的入境旅客数目,今年5月1日至3日假期间,内地旅客人次同比减少1.7%,是自2003年推出内地旅客自由行以来首次下跌。而刚过去的端午节假期,内地旅客数目也减少2.5%,是3年来首度下挫。(黄旖琦 李启玮)
(责编:曹淼、王溪)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热点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香港零售业遇冷致部分商铺降租吸引租客
李启玮&黄旖琦
&&&&来源:&&&&
&&&&&&字号
原标题:香港零售业遇冷致部分商铺降租吸引租客
  中新社香港6月12日电 (记者 李启玮黄旖琦)全球商铺租金最贵的香港近年来租金接连狂涨,如今面临零售业绩下滑压力的商铺业主态度不再强硬,采取短租或调价等方式以期吸引租客。
  据国际房地产咨询公司高纬环球统计,香港的核心商业区铜锣湾自2011年已经连续3年排在美国纽约的第五大道之前,成为全球租金最贵商业区。但近期,一家位于铜锣湾的餐厅租金大幅下调约三成。
  据房地产中介透露,上述餐厅去年初约满之后,业主原以月租100万元(港币,下同)招租,但最后即使将租金下调至每月85万元,仍未获得招到新租客,最终这家餐厅以月租70万元续租。
  无独有偶,在另外一个商业旺区尖沙咀,同样也是川流不息的商业街上,一家店铺的业主透露,他4年前在海防道购置了一处180平方米的店铺,当时每月可获租金38万元。4年后,同街同样大小的店铺月租已经超过80万元。但对这位业主来说,有价无市。他的店铺已经空置近2年,尽管开出月租55万元的低价甚至可以短租等优惠条件,但仍然吸引不到新客户。
  该业主说,上一个时装店租铺大概2年前搬走,原本自己断定可以高价租出,一直不愿调低价格,但从去年底直到今年4月,零售市场传来不利消息,他便开始着急。
  由于零售业增长放缓,市道不如从前兴旺,部分业主态度开始软化。美联工商铺行政总裁黄汉成表示,部分商业区的空置商铺增加,是由于一些业主仍等待涨价,而如今生意不好,商家承受高租金的能力减弱。
  但如果零售业绩放缓既成事实,业主不可能一直空置店铺。黄汉成指出未来租金将会慢慢降低,预计今年旺区商铺空置率达2%至3%,相信未来租金议价空间会逐步扩大。
  业主的态度从去年底一开始不再像以前“硬”,而这以前香港零售商铺的租金一路看涨,逐年加价。据香港特区政府差饷物业估价署统计,香港零售铺位租金自2004年至2013年底平均上升69.4%,其中港岛区零售铺位的平均月租金更是在2013年底升至每平方米1522元,涨幅超过八成。
  黄小姐于去年12月租下旺角地铁站以南一家位于7楼的食品商铺店,她向记者表示,在旺角非中心地区租下一个约10平方米的小店需要至少平均每月3万,大量的餐饮店只能搬至楼上。
  高力国际商铺服务部高级董事麦海伦指出,业主近年加租自然是看中商机,加上香港的土地供应紧张,业主在和租户合约到期后会看市场情况,逐年通常会有约一成左右的涨幅。
  麦海伦解释,业主近年采取两种加租方式,一种是底租,如规定最少交100万;第二种是拆帐,租金和营业额挂钩,比如要交相等约12%营业额的租金。
  位于香港红|的一家面店老板向记者表示,一直做街坊生意,本来并不想加价,即使面对原材料升价也尽量维持原价,但由于租金是算营业额分成和底租,要交更高的租金,所以业主经常让店铺给食物加价。
  但今年以来,香港零售业警钟突响,总销货值连续3个月下挫,创下2009年国际金融海啸以来最差记录。高价租铺近年时有空置,业主们加价的“疯狂”态势不再。
  中原地产研究部董事黄良升表示,如今中介商的生意也不好做,因为不仅生意减少了很多,而且租金的佣金相对减少。
(责编:尹晶晶、孙红丽)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2015香港零售跌声一片 业界忧跌势仍持续
继2014年告别十年黄金增长期、出现小幅下降之后,2015年香港零售业在一片下跌声中收尾。特区政府统计处2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香港零售业总销货价值同比下降3.7%,连跌10个月;跌幅超过了“非典”(SARS,港称沙士)肆虐的2003年。
特区政府统计处公布的统计数据指,去年12月香港零售业总销货价值的临时估计为437亿元(港币,下同),同比下跌8.5%。2015年全年香港零售业总销货价值为4752亿元,同比下跌3.7%。2003年香港零售业总销货价值的跌幅为2.3%。
2015年全年香港零售业20多个分类中,除了面包、糕饼、糖果及饼干,电器及摄影器材等少数几个分类外,其他大多数分类都录得跌幅。其中,珠宝首饰、钟表及名贵礼物的销货价值下跌15.6%,服装下跌7.2%,百货公司货品下跌4.1%,药物及化妆品下跌1.9%。
2015年的最后一个月,上述分类销货价值的跌幅更大。因为圣诞节假期等因素,每年12月往往是香港传统消费旺季。香港零售管理协会主席郑伟雄表示,去年12月以及全年零售业的表现,令人感到失望。零售业的表现与访港旅游业密切相关,访港旅客人数连续7个月下跌,12月下降10.7%,全年下降2.5%。受其影响,零售业12月的跌幅扩大,跌回四年前的水平。12月零售业的表现,对业界造成的影响较大。
特区政府发言人表示,去年12月零售业销售仍然疲弱。除访港旅游业持续放缓外,不明朗的经济前景和资产市场的调整也可能削弱市民消费意欲。
对于即将到来的春节零售行情,郑伟雄同样不感乐观。包括内地旅客在内的访港旅客增减走势,将直接影响香港零售业表现。他担心2015年的跌势还会持续,今后2、3个月零售业的跌幅仍会达到个位数甚至两位数,2016年全年跌幅达到3%甚至更高。面对压力,个别公司会放慢扩张步伐甚至裁员,但不会出现大规模裁员现象。
对于香港零售业今后的走势,特区政府同样不感乐观。特区政府发言人表示,展望未来,零售业销售的前景短期内,预计仍会受制于访港旅游业的疲弱表现。资产市场的整固以及全球经济前景转差和美国利率正常化等外围环境的不利因素,对消费意欲的负面影响亦须密切关注。|||||||||||||||||
&>>&&&&&正文
香港旅发局:“一周一行”对零售业影响会渐显
作者:邰背平
  深圳市户籍居民赴香港签注政策13日开始调整,由“一签多行”改为“一周一行”。香港旅游发展局局长林建岳对此表示,这对访港的过夜旅客数字影响不大,但对零售及饮食业的影响可能在未来几个月逐渐显现。
  林建岳认为,这项关于签注的政策调整,是考虑到香港的旅游承载力而做出的决定。
  受多种因素影响,近阶段以来到港的内地及海外客流放缓甚至出现下降。香港今年1、2两月的零售额总和同比下降2%,出现了自2009年金融海啸以来零售业生意首次倒退的现象。
  对于即将到来的五一黄金周,香港相关业界担忧这个传统旺季会变成“寒冬”。旅游业议会主席胡兆英预期,五一黄金周期间访港内地旅客数字恐无力上升,业界普遍感受到营运压力。
  谈及香港旅游业今后的发展,林建岳重申,旅游业界希望在适当的时候,考虑开放更多个人游城市,以进一步吸引过夜旅客。
责任编辑:张皓俞
48小时点击排行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港零售业的发展情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