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结构主义经济学经济学有助于改造世界吗

共赴一场新结构经济学的学术盛宴-中华读书报-光明网
您想去哪里?
16版:书评周刊·财经
往期回顾 & && &
共赴一场新结构经济学的学术盛宴
中华读书报
《新结构经济学新在何处》,林毅夫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3月第一版,定价:58.00元
&&&&2016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什么定为6.5%-7%?这会给今年的房价、就业带来什么影响?对于环境污染,政府会有什么新举措?未来哪些产业会有大发展,哪些产业会逐渐衰落?所有这些,都可以在《新结构经济学新在何处》这本书中找到答案。&&&&何谓“新结构经济学”?曾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的林毅夫教授是这样解释其内涵的:“我主张从每一个经济体在每个时点的要素禀赋及其结构作为观察的切入点。每个经济体在每个时点上所拥有的资本、劳动和自然资源是给定不变的,但是,随着时间是可以变化的。”世界银行一直致力于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摆脱低收入或中等收入陷阱,但是效果不佳。新结构经济学正是基于对之前理论的反思,给出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药方”,即按照要素禀赋结构决定的比较优势来发展经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较之结构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等理论,新结构经济学真正做到了“改造世界”,不再止步于“认识世界”。&&&&或许国际学术界对新结构经济学的赞誉已经无数,因为该理论已在非洲的多个发展中国家得以实践和验证。那么对于中国来说,新结构经济学能起到什么作用呢?山东大学的黄凯南教授就其对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指导意义给出了一些见解。“当前,随着中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中国正在致力于加快推动发展模式的成功转型,增长动力尝试从要素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模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中国经济正在驶入结构转型升级的快速通道中。”按照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建议,第一,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不能脱离自身的禀赋结构约束,在增长动力机制和产业选择上不能盲目模仿发达国家;第二,中国经济结构转型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协同发力,两者都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第三,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许多领域还必须立足自身比较优势,在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的同时,深化制度改革,降低总成本,构建动态比较优势,推动产业升级。&&&&虽然新结构经济学已经提出了自己的概念、问题,构建了初步的研究框架,但是目前仍然处于一个理论学派发展的初步阶段,需要大量新的理论、实证的研究跟进。换句话说,新结构经济学未来的发展需要各个研究领域的学者加入进来,回答该理论如何解决经济中的实际问题。不同领域的学者各抒己见,各尽其能,这才是本书的主要目的,也是书名中“头脑风暴”题中应有之义。&&&&新结构经济学夏令营和冬令营是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面向全球学子推广和深化新结构经济学的两项常规教学研讨活动。夏令营主要以上课和调研的形式推广新结构经济学和中国经验;冬令营则采取专题研讨会的形式深化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本书选编了-19日第一届冬令营头脑风暴的精彩内容,主要包括笔谈和会议讨论两部分内容。&&&&书中从经济增长领域、产业经济领域、金融经济领域、劳动经济领域、区域经济领域、国际经济领域、环境经济领域、转型经济领域、周期理论领域、国际发展领域等十一个角度给出了新结构经济学的新视角和新应用。可以说,参加冬令营的学者们都已经开始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应用新结构经济学。有了研究成果的或解决了实际问题的,可以在会上分享一下经验;研究中有疑惑的或遇到瓶颈的,可以向其他领域取取经。几十位不同领域的中国学者共同呈现新结构经济学的应用前景,共同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建言献策,不由得让人感叹“团结就是力量”,拧成一股绳的中国经济学家们必能推动新结构经济学的繁荣发展,为中国经济发展乃至世界经济繁荣贡献一份力量。&&&&书中涉及的经济研究领域众多,学者的精彩之语更是不计其数。在这里仅以新结构经济学在产业经济和环境经济领域的新视角和新应用为例,摘录学者们的理论成果及评论问答,以飨读者。&&&&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华秀萍教授以“产业政策的旷世之争论”为题,介绍了产业政策的一些历史发展。“产业政策这个词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争议比较大。”支持产业政策的一派认为市场本身存在缺陷,产业也有新旧更替,为了提高效率,政府应该干预;反对的一派从理论角度分析,认为政府到底选择哪一个产业去支持,以及筛选的标准确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此,新结构经济学给出了明确的观点。林毅夫教授说:“按照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在有效的市场中,政府必须发挥有为的作用,来克服在经济转型升级中的外部性和协调的问题。”在政府资源有限和执行能力有限的前提下,优先发展的产业应符合比较优势。&&&&新结构经济学不仅提出了产业政策的理论建议,还给出了确定产业潜在比较优势的具体方法。以中国为例,将产业分为五大类:追赶型产业、领先型产业、退出型产业、弯道超车型产业和国防安全产业。这五大类产业所需要的产业政策是不一样的。对于追赶型产业,新机构经济学提出了“增长甄别和因势利导”的两轨六步法,首先甄别什么是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然后通过因势利导让企业进入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步骤之详尽,堪称政府产业政策的实用手册。&&&&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的王坤宇博士以“新结构环境经济学理论与实证研究探讨”为题,提出了关于新结构环境经济学的构想。其从三个角度讨论了新结构经济学是如何与环境经济学结合起来的:第一个是环境经济增长模型;第二个是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第三个是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具体的分析过程让外行人读来略觉枯燥,但是结论却是简单易懂的:在增长模型中,我们应该考虑结构要素对环境的影响,在研究生产结构的基础上研究最优的能源生产结构;政府应该调整能源结构,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政府应该利用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来发展经济。&&&&对于环境,不管是不是学者,估计都有很多话说。基于王坤宇博士的报告,参会者的评论也不乏精辟之语。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张翼飞教授说:“北京的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对于整个新经济的一个规划,已经提出了以气定型:就是以大气环流的情况,其实主要是雾霾的情况,来定城市规划。”看来,近期讲“北京研究6条城市风道吹雾霾”是有理论依据的。虽然基于发达国家治理污染的经验估计北京的雾霾持续时间,结果让人绝望,但是说不准中国的环境治理也能和经济发展一样,实现弯道超车,早日还北京一个蓝天。&&&&近来,“一带一路”“供给侧改革”“转型升级”等热词频频见诸报端。被这股探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热浪环绕,作为生活在这一关键期的普通大众,也常对以下问题有所思考:2016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什么定为6.5%-7%?这会给今年的房价、就业带来什么影响?对于环境污染,政府会有什么新举措?未来哪些产业会有大发展,哪些产业会逐渐衰落?所有这些,都可以在《新结构经济学新在何处》这本书中找到答案。或许它不会直接揭示答案,但是它会教给人们一套方法,让人去思考,去独立判断。结构无处不在,说不定有一天,我们也可以用新结构经济学的方法,来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光明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学的结构 pdf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