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冬季上古卷轴5法术怎么用法术

冬季丝巾的系法和如何搭配图片 - 七丽女性网
冬季丝巾的系法和如何搭配图片
来源:七丽女性网
将一股如水般的丝巾轻轻的绕在颈间,放松心情去感受那种美好的感觉。8款冬季丝巾的系法和如何搭配图片,七夕女性网的小编用心去呵护您的颈间温暖。
冬季的系法和如何搭配图片
如果觉得冬日的天空太灰,如果觉得在冬日里的阳光不够刺眼,那么就为自已系上这款天蓝色的丝巾,让自已找回属于夏日的阳光。
大家都在看
大家都在搜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扫码关注有意思吧微信
欢迎同学们转载但请注明出处及链接,媒体、微信请获得授权,联系QQ:。
11:24:01 发布 丨 66419 人浏览
你可能对以下文章感兴趣
这些回复亮了
每起一次床就像死一次,整个冬天我都翻来覆去的去死……
还是死了算了、起个床跟世界末日似的、
只用手表嘀嘀嘀声音即可起床的路过
表示生物钟很准&每天6点准时睁眼。。
闹铃响他的,我睡我的。。。
其实问题不在于醒不来,而在于起不来。痛苦,求解!
世上最可恶的莫过于冬天把人从被窝叫醒
冬天起床的确很困难。。。。。越冷越难。。呼呼
冬天起床是个大难题~
我是7点就醒了&一醒就睡不着了&因为冷~
表示那个“巴甫洛夫起床法”里没有正强化……要不弄个负强化,要不弄个人在边上准备喂巧克力
冬天起床是个大问题嗷嗷嗷~
笑屎我了.....&尿钟法挺符合实际的,试过这样的情况
哈哈,其实就是咬咬牙的一瞬间的事
现在是睁眼接近九点,赖到十一点左右才起,太老火了。
巴甫洛夫起床法&&&&条件反射迅速关掉闹钟接着睡。。。。我现在就是。。。。
我总是在五月天的《温柔》中醒来,然后温柔地关掉声音,倔强的睡下去…………
“有网友表示一看到这个训练方法就想起了生物课本上条件反射训练小狗的做法,真是悲催。&”哈哈哈,我也觉得。
⊙⊙?我的就是最后一种。。。。一声哨音…一分钟内穿好衣服就下床了…
杀了我吧,起床困难户啊!!!
当条件反射形成了,“听到闹钟不起床反而会觉得别扭”。有网友表示一看到这个训练方法就想起了生物课本上条件反射训练小狗的做法,真是悲催。太残忍了。。。
对我也许有用吧。我和同学讨论,他说最幸福的是一觉睡到自然醒,我说不是,我说是,早上起来,被闹钟叫得半醒,然后继续酣睡~~
如果有事出门,一定会在闹钟前几分钟醒来的飘过,屡试不爽。
自己把被子掀了!做几个俯卧撑,马上穿衣服。
第一招对不管用啊,失眠啊,,,
经常起床失败的我对这类功略已失去信心了最靠谱的办法就是五个闹钟,卧室两个书房一个洗手间一个客厅一个,不醒也得醒
我已经成条件反射了,早晨六点四十准醒。。。
醒容易,起来难
每天七点自然醒,醒了自然起床,从来不用闹钟的。
嘿嘿,我觉着吧,冬天起床最有效的方式,是把被子T开,自然就能冻醒了!
想起去年做的专题&&冬日起床秘笈..
太挑战了!
不就起个床而已,淡定!
此帖甚得我心,一定要转。
这学期一直用的第一种方法,只悲剧过一次,那次,全宿舍都睡过头了……
我基本上建立了生物钟,但是不太准,平时起不来,周末睡不着
还是死了算了、起个床跟世界末日似的。哈哈哈哈哈啊哈
我是超级起床困难户啊。超强的膀胱功能,就算喝很多水都能憋住,除非拉肚子。每次说自己早点睡,早点起,尝试了起码7年上千次,已经习得性无助了
每起一次床就像死一次,整个冬天我都翻来覆去的去死……
起床無能。。
曾经2个闹钟,3个手机闹铃齐响仍死睡不起的某右飘过···
我到有一个起床的方法,想必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吧,死拉硬拽起床后再小睡5-10分钟就会有睡了很长时间的感觉,然后再起床就一身轻松了。不如先把闹钟调到比原定时间更早的时间,然后过一会再起床不就很轻松无鸭梨咯。大家不妨试试~
最重要的其实是意志吧
晚上得早睡,这个得靠断电、断网。早起的话,把屋子弄温暖点,跑起来就去冲个澡。巴甫洛夫起床法,试试吧,够折腾自己的
那种懒人闹钟应该也不错,你必须爬起来完成一件挺挑战的事情,才能关闭闹钟。
我觉得能做到这三种方法的人应该不会赖床吧。
冬风劲吹百花残,被窝暖和外面寒。。。好诗,好诗
以上三种都不好。在睡觉的床头上方吊一桶碎冰,早晨设好闹钟,时间一到,自动倾倒,然后你就清醒了……至于如何自动倾倒,可以装个声控装置,或者把铃声调成震动,然后多米诺骨效应最终碎冰块倾倒,然后马上起来把碎冰块抖掉,然后晒被子就可以了。
越睡越想睡,经常为了多睡那么几分钟,没吃早餐就去上班了.......................
浏览:62081 / 评论:161
你特么怎么还不来哄我?!不怕失去本宝宝吗?
浏览:51552 / 评论:0
最近有一篇文章在Facebook、twitter上频频被转。它的原文是一名叫Bronnie Ware的护士写的。Bronnie Ware专门照顾那些临终病人,所以有机会听到很多人临终前说出他们一生
浏览:98103 / 评论:54
一定是我打开方式不对,俄罗斯军事新闻直播3D特效要逆天 CS里的50种死法,全程高能! 切手指刀子歌比赛Top10,最碉堡前五名和最杯具前五名!
浏览:25350 / 评论:13
461. 忘记房子是什么时候装修的了,也许是小学毕业的那个暑假就装修好了,但也有可能是初一的暑假才开始装。那段时间我确实混沌得厉害,貌似也有点自闭。
浏览:13004 / 评论:30
相信喜欢吉他的人对他都不陌生吧&&郑成河,之前在这里有介绍过他小时候的一些精彩演奏视频,今天又在优酷首页上看到他的视频了,进而发现了好多最新的作品,很值得
浏览:40390 / 评论:39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
≡ 本站荣誉 ≡
主编的马甲之一
本站带宽由
提供,特此鸣谢!
有意思吧版权所有人体的春夏秋冬(四季养生法)_学霸学习网
人体的春夏秋冬(四季养生法)
人体的春夏秋冬(四季养生法)作者:史赞华【本书简介】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人体也有四季,寒热温凉,生长收藏,每个人都需要依据自己的体质找出 “生、长、收、藏”的侧重点否则生发不足、收藏不够都会加重体质的偏颇。人生有四季,年轻时的寒凉 会成为年老时的病痛,年轻时的外放会成为年老时的病邪,一天之内有四季,晨午暮夜脏腑经络都有对应 的活跃时段昼夜颠倒就如同夏冬不分健康养生最重要的就是遵循四时变化生长收藏各有时。 为了身体的健 康,有时生点小病反而有好处,身体的小毛病往往是脏腑病变的预警,如同异常气候打破了生长与收藏的 平衡,人体的自愈系统能够利用阳气的生长收藏,为身体的各种问题找到最佳的调理方案,唤起人体的自 愈能力。第一部分 四季变化与阴阳平衡 序 四季有新解,岂能独养生 四季究竟是什么,四季其实是自然透漏给人们的健康&消息&。 《易经》中最早提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太阳到了中午就要逐渐西斜, 月亮圆满后就要逐渐亏缺, 天地间的事物, 或丰盈或虚弱, 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减滋长。因此,古人将人与自然的一切枯荣、聚散、沉浮、升降、兴 衰、动静、得失等变化都称之为&消息&。中医术语中,&消息&也指人体的调养。 自然究竟告诉了我们什么呢?春夏之际,阳气生发释放,万物萌芽生长,生命的能量活 跃于外;秋冬之时,万物萧索肃杀,生命的能量收藏于内,修养生息。 张仲景告诉我们, 其实人体与自然一样, 随着阳气的变化, 机体内也有两个阀门来控制, 一个是释放阀门,一个是收藏阀门,释放闭藏的就是阳气,是生命的能量。人们应该依据不 同的年龄、季节、异常变化来控制阀门,一旦释放与收藏出了故障,疾病便会出现。 人体本身有一个健康预警系统,如果生长与收藏出了偏差,身体就会发出健康的警示, 而平时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变化, 有时也是我们体内一些病变的外在信号。 如果能敏锐地 观察、解读这些信号包含的健康&消息&,那么就可以防治&未病&。 因此, 春夏秋冬之中, 生长与收藏的正确调节很重要, 人们应该像自然一样学会春养生、 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 而四季不仅仅体现在一年之际,人体也有四季之分,肝对春,应养&生&,心对夏,应养 &长&,肺对秋,应养&收&,肾对冬,应养&藏&,脾为季节交替,应保&化&。 人生也有春夏秋冬,生长壮老,幼时为春,生机勃发,青年为夏,成长成熟,中年为秋, 收获内敛,老年为冬,修藏生息。 每个月份也有春夏秋冬,依据月相变化分为朔弦望晦,女性面临生理期的寒冬,男性也 有月激素的变化。 二十四小时内也有小四季,晨午暮夜,脏腑经络有着对应的活跃时段,昼夜颠倒就如同 夏冬不分,一天的活动休憩应符合阳气的释放与收藏。 无论是一生、一年、一月还是一天,无论是五脏还是六腑,只有释放与收藏协调平衡, 才能保证生命的能量生生不息。 阴阳平衡与生奉于藏 四季有春夏秋冬,阳气有生长收藏。阳气对于人体具有主导作用,阴为阳之镜,是阳气 收藏生息的一种表现。 &生&和&藏&是两种不同时段的生命状态,养&藏&和养&生&同样重要。所以,黄帝才告诉 我们:善养生者,必奉于藏。 中医最核心的理论便是阴阳之道。医生时常对病人讲,阴虚,阳虚,阴阳皆虚,究竟什 么是阴阳呢? 从形态来讲,阳化气,阴成形。阳是无形的精魄,是生命的活力,阴是有形的器官,是 人体的组织。从作用来讲,阳是指自然或体内的温煦、推动、兴奋等作用,阴是指自然或体 内的凉润、宁静、收敛等作用。 阴阳看似是两种不同的东西,但实质是合二为一的。举个形象的例子来看:&阳&中有& 日&,太阳其实是&阳&绝佳的代言人;&阴&中有&月&,同样,月亮也是最能代表&阴&的东西。 现代科学告诉我们,月亮其实是不发光发热的,它只是反射太阳的光芒。因此,阴阳不过是 生命能量的两种不同体现,简单理解,&阳&是太阳照射的时候,&阴&是太阳藏匿的时候。 &养生&一词出自《黄帝内经》 。 《黄帝内经?灵枢》中曾讲到:&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 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避邪不至,长生久视。& 有智慧的人,养生要符合四季的寒暑变化,喜怒节制,随遇而安,要随时随地都能调节 身体的阴阳,刚柔并济,保持身体的健康平衡。如此,病邪便可避开,人也可耳清目明地益 寿延年。 所以,如果将广义的养生有所细分,那么就应该从&生、长、收、藏&四个方面来看。 养&生&,就是像春季一样,借助大自然的生机,去激发人体的活力,让生命的能量活跃 于五脏六腑,让阳气尽快从冬天的藏伏状态中生发出来。五脏之中,肝主生机,也是脏腑之 中最需养&生&的。 养&长&,就是要像夏日一样, 充分调动其生长的优势, 来促进机体的生长功能, 长个头、 长肌肉、长骨骼、长气血。心是人体生长的总泵,所以,只有充分调动起心的气血运行才能 让人体&疯长拔节&。 有放就有收,收放自如,才能延续。养&收&学习金秋时节收获时的低调与收敛,从炎炎 烈日的张扬转入肃降收拢的态势, 让人体的五脏六腑尽快进入收养状态, 让阳气慢慢收起来, 由生长宣发转向内收静匿,人体的收的代言人就是肺。 养&藏&是要像冬天一样,学会藏伏,学会为下一年积蓄能量,让人体在一年的运行之后 进入调整状态,休养生息,以备冬眠之后的再次生发释放。养藏,要藏阳、藏精、藏气、藏 身,五脏之中最需要藏的就是肾。 因此,我们在不同的季节,对不同的脏腑,保养的感觉与侧重都应该是有所区别的,因 为心理的调养往往比生理的调养更为重要。 生长收藏随心记 1、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切要随着生命阳气的变化而调节。 2、一生分春夏秋冬,一年分春夏秋冬,一月分春夏秋冬,一天分春夏秋冬。 3、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季节交替养脾。 4、体质不同有侧重;七情调和不生病;五味融和食均衡;异常四季听警钟。 修养方能生息,&藏&起来养&生& 怎样理解&藏&这个概念呢? 藏有两层含义:一为躲藏,隐藏;二为收藏,储存。 隐藏起来,是为了不被打扰;储存起来,是为了日后所需。 通常什么东西才需要收藏呢?珍宝。 明代著名医学家张介宾曾说过:&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 & 这里的真阳便是我们所说的阳气,生命能量。 生命能量有释放就会有消耗,对于天地间的这个生命能量库来说,库藏不是无限的,如 果一味释放,早晚会被清空,而收藏的目的正是为了补给。 厚积方能薄发,养护好收藏这一环节,才能更好地去生发。虽然秋冬万物萧索肃杀,但 生命的能量却没有衰减, 而是得到了补偿与增加, 如同动物冬眠是为了积蓄生命的活力一样。 只有释放与收藏协调平衡,才能保证生命的能量生生不息。 古人常讲&休养生息&,历朝历代常会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让百姓 安定生活,让国家恢复元气。&修养&的目的就是为了&生息&,如同人疲倦了,需要休息一样, &休&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息&上。 &息&有增加的含义,比如银行利息,总会在一定时间的积累中有所增加。而休息也是通 过&休&的过程来增加&息&,增加人们在工作中消耗掉的生命能量,保持精力的充沛。 以人的一天为例, 阳气的生长收藏就相当于白天的工作与夜晚的休息。 晚上睡觉是为了 第二天有充沛的精力,午休的目的也如此。有午休习惯的人,突然哪一天不午休,那整个下 午都会昏昏沉沉,打不起精神来。 因此,正如晚上休息是为了白天更好的工作一样,阳气之所以要收藏,是为了能够重新 释放。 那么,养&生&与养&藏&有什么实质的区别呢? 生,是一种活力四射,是一种彰显,是一种动态的感觉;藏,是一种请勿打扰,是一种 遮蔽,是一种静态的感觉。 人在白天活力四射,在夜晚安静沉睡。 《黄帝内经?素问》中说&秋冬养阴&要&无扰乎阳 &。 这个&扰&字正体现了&藏&的初衷。 如果一个人正处于很好的睡眠之中, 其他人去贸然打扰, 那么中断睡眠的他第二天的精力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不那么充沛了。因此,&生&时可尽情 释放,&藏&时要切勿打扰。 藏,是一种遮蔽,如同给人体盖上一层东西。如果一个人在一个温度较低的环境里,即 便盖上一层薄薄的被单也好过完全暴露在寒气中。 藏,是一种安静的状态。人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其实这句话不够准确,应该说,生 命在于动静结合。 生是一种张扬释放,藏是一种安静收敛,不论做什么,如果只放不收,则过犹不及。人 如何才能收放自如常保健康呢?人又为何会生病呢? 这正是因为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外在环境,不同的心理情志,会让人体内的阴阳失 衡, 发生如同四季反常天气一样的人体异常变化。 因此依据四季变化来顾护生命的阳气非常 重要。 而如何以变制变,以不变应万变?那就要依据内与外的阴阳变化调整自身机体。 如何了解自己是否阴阳调和呢?如何知道自己是否阴虚或阳虚呢?如何依据阴阳变化 顾护生命的阳气呢?还要回到四季的&生、长、收、藏&这个问题上来。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对于人体来说,适应自然的四季变化,就需要学会像天地一样去生长收藏;人体本身也 会有类似四季的循环更替也有会有种种异常四季变动, 此时更要有不同的侧重点; 随着科技 的发达,人工的环境调节有利也有弊,如何趋利避害,如何取长补短,也需要对生长收藏有 深入的了解。 养藏贴吧 如何才能做到&生奉于藏&呢? 从四季的角度来看,春天的迸发的生机源于冬天的蓄藏累积,因此,冬季是养藏的重要 季节;从一月的角度来看,每个人的生长收藏都有一个月周期,因此月亮隐匿的时段要注意 身体阳气的顾护;从一天的角度来看,夜晚的休息是一日养藏的重点,昼夜颠倒或不规律的 作息是养藏的禁忌。 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气机逆行,血脉受扰。因此,喜怒不节,寒暑 过度,是养生养藏的最大忌讳。 具体来说,如何养藏呢? 由于人体本身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各个系统,各个脏器,各个零部件,只要有一处障 碍,就会影响生命机体的正常运行。 因此,养藏是一个大工程,需要从脏腑、经络、气血、情志等多方面来进行,大家在日 常生活中应该记住十点:顺四时,慎起居,配饮食,节色欲,调情志,动形体,多按摩,药 纠偏,平体质,生奉藏。 生长收藏有开关,张仲景的养生&阀门& 医圣张仲景有部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 ,这是他仔细研读《黄帝内经》 、 《难经》 、 《阴 阳大论》 、 《胎胪药录》 等古代医书之后的创新之作, 也是历代医家十分推崇的一部经典作品。 其实, 张仲景不仅在此书中为医生提供了诊断治病的方法, 也为普通人间接指明了养生和觉 病自察的方法。 为何说这与觉病自察的保健方法密切相关呢? 因为张仲景把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 出现的各种症状都做了总结,并根据病邪入侵经络、脏腑的深浅程度,病人体质的强弱,阳 气的盛衰,以及病势的进退缓急和有无宿疾旧病等情况,加以综合分析,找出了发病的规律 与防治之法。 普通人如果去看 《伤寒杂病论》 会觉得一头雾水、艰涩难懂,什么六经八纲,不知所云。 在这里我给大家用形象的语言讲解一下。 张仲景书中的六经,分别叫做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这六经究竟有什 么功能呢?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沉浮也就是出入与升降,也就是指阳气的出升释放与收藏蓄积,万物的沉浮是表象,究 其实质,是阳气在发生着变化。释放与闭藏,好比机器的打开与关闭,应该有一个控制的阀 门。 张仲景就告诉我们人体本身也有两个阀门来控制,一个是释放阀门,一个是收藏阀门, 即三阳与三阴的开合枢,两个阀门都是双向的,有开有关。释放闭藏的就是阳气,是生命的 能量。 释放阀门打开, 阳气便不断升发,不断释放,随着这个升发,释放,人体同大自然一样, 表现出的便是春夏的变化,万物在这个过程逐渐地升浮起来;当释放阀门关闭,收藏阀门打 开,阳气就会转为入降,转成蓄藏,这个时候秋冬也就开始了,万物则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地 沉寂下来。 释放阀门与收藏阀门需要相互配合,两个阀门不能同时打开或关闭着,该释放的时候, 收藏阀就要处于关闭状态,该收藏的时候,释放阀就要处于关闭状态,否则就会出现阳气出 不敷入或入不敷出的情况,人体的四季变化就会受到扰乱,生命就会发生异常。这也就是为 什么中医讲求阴阳的协调统一。 释放阀门打开,阳气逐渐地升发释放出来,阳气也在人体中充分地发挥作用,但是如果 一直释放,就如同一个人总是工作而不休息,或是无法休息难以入睡,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健 康。 所以阳气的升发释放到一定的程度后, 就要慢慢关闭释放的阀门让阳气从升发转到收降, 从出转到入,从浮转到沉。 如果释放阀门的关闭出现了问题,往往就会出现,该凉的时候凉不下来,如同夏天持续 了很久也不过去,秋主肃降,秋天一直到来不了,那么阳气就一直向上生发着降不下来,那 么人就会出现身体表面热的症状。 同样,如果收藏之门的打开出现了问题,就会影响到阳气的内入与收藏。阳气内入,是 为了阳气本身的休养生息,同时还要温养人体的五脏六腑。 所以,如果收藏之门打不开,阳气就得不到休养,脏腑也得不到温养。人体的能量得不 到贮藏蓄积,阳气便会减少,人也就常常会腹满而吐,感觉食物不消化,还会出现腹痛胸闷 的症状,因为脏腑受寒,尤其是脾胃的功能受到了影响。 收藏阀门的关闭也是十分重要的,当阳气蓄养到一定的时候,收藏阀门必须关闭,从而 结束这个蓄养状态,开始一个新的状态,使阳气再次转入升发。 如果这个闭合的功能有了障碍,那么阳气该出的时候出不去,同样也会产生热。不过, 同释放阀门关闭故障时的热有所不同,此时的这个热不是外热,而是内热,不是气热,而是 血热。释放阀关不上,是阳气在外,当降不降产生热;收藏阀关不上,阳气在里,当出不出 而产生热。 收藏阀门关不上通常是由于什么呢?由于受寒, 因为寒主收引, 就好比冬季如果太冷的 话,阀门往往会被冻住。 一般来说,五脏的阳虚多由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来,久病、受寒、过劳、营养不良都有可 能导致;五脏的阴虚多则多因久病伤阴、七情太过化火致病、过劳、过食辛热等因素导致。 前面说过, 藏在五脏之中最主要体现在肾上, 所以肾的阳虚阴虚一般都比其他脏腑更为 明显。 肾阳虚会有以下症状:腰冷、腰以下发凉、手足发凉,头晕乏力,小便清长、夜尿频多, 男子精冷、女子带凉,舌淡苔白、脉沉无力等。 肾阴虚的主要症状有:腰酸膝软, 头晕耳鸣, 手心足心胸心烦热,咽干腮红,消瘦盗汗, 男子梦遗、女子带下,舌质偏红、脉细数。 心阳虚会有以下症状:平日极易心慌气短, 不耐劳累, 头昏乏力、 前胸自汗,舌淡苔白、 脉弱无力。 心阴虚的主要症状有:失眠多梦,心慌心跳,心烦口干,舌红苔少、脉细数。 肝阳虚的主要症状有:缺乏生机、怕冷乏力,容易疲惫、情绪低沉,面色晦暗,舌淡苔 白、脉弱无力。 肝阴虚会有以下症状:五心烦热、胁肋灼热,头晕目涩、容易眼花,筋脉不舒,口干舌 红苔少、脉弦细数。 脾阳虚会有以下症状:食量较少、容易腹胀,四肢不温、腹部喜温,大便稀溏,舌淡苔 白、脉沉而弱。 脾阴虚的主要症状有:食量少、易饥饿,腹热便干,口唇干裂,舌红唇红、苔少脉细数。 肺阳虚会有以下症状:略一活动就会气喘吁吁,咳嗽乏力,背凉自汗,舌淡苔白。 肺阴虚的主要症状有:身体盗汗,午后潮热,咳嗽痰干稠,咽干腮红,五心烦热,舌质 红少苔、脉细数。 有关五脏阳虚阴虚的具体调养方法,我会在后面的章节详细讲述。 四季的无限细分,由一年到一天 人们都知道,四季就是春夏秋冬,而春夏秋冬是由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决定的。地球围 绕太阳转动的轨迹即黄道,古人所谓&黄道吉日&也由此而来。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形成了一 年的春夏秋冬。 生、长、收、藏是一年四季中万物的生长变化规律,人体同样也不例外。春生、夏长、 秋收、冬藏,究其本质就是阳的变化,是生命能量的生长收藏。由此来看,阴阳的合二为一 在此得到了体现,因为阴阳的变化其实就是阳的四季变化。就好比,春夏秋冬也就是太阳状 态的变化体现一样。 中医理解&四季&,不是简单地从太阳与地球的转动这方面来看,而是从&五行&来说的。 有的人一听&五行&便皱眉头,觉得是迷信,是风水先生在胡说八道,殊不知正是这种不屑一 顾的态度让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渐渐失落。 中国古代的四季变化之理,是从五行之理中衍生出的。五行即木火土金水,表述的是事 物的五种状态,是从时间意义上对事物的分析。 每个季节皆为一个从生至灭的小循环, 一年四季为五行的一个大循环。 四季阳气的变化 各有不同,有其阶段性,也有其特殊性。 内经中&阳生阴长,阳杀阴藏&这句话也就告诉了人们应该如果在五行中,在四季变化中 保持身体阴阳的中和平衡,即&生、长、收(杀) 、藏&。 由此可知,养&生&重要,养&藏&也重要,&生&和&藏&之间,还有两点同样重要,即养&长 &和养&收&。 &生长收藏&这四个养,是一个系统的过程。 春季是阳气处于&生&这一状态的时段,春日以后,白天逐渐长了,气温也开始回升,人 们随处可以感受到阳气的生发与生命的活力。 夏是阳气处于&长&这一状态的时段,夏天昼长夜短,白天烈日炎炎,充分释放,高温之 中,万物疯长。 秋是阳气处于&收&这一状态的时段,昼渐短,夜渐长,能量释放的时间逐渐短了,收藏 的时间逐渐长了,繁茂渐被凋零所取代。 冬为阳气处于&藏&这一状态的时段,阳慢慢停止释放,能量渐渐收藏,植物生长趋于停 止,许多动物会冬眠,天地万物都进入了一个休养生息的阶段。 如果用一棵树的动态图画来表示,生长收藏这四个阶段则更为明显。春发芽,夏繁荫, 秋落叶,冬休止。 有人说,四季养生的道理我知道,无非是春夏秋冬分别应该注意什么,该吃什么,该做 什么。其实这仅仅是四季健康之道的一个方面,也是最浅层次的一个方面。 对于人来说, 人的一生是阴阳生命的一个四季大循环; 大循环之中包含着以年为单位的 若干四季小循环; 年四季中又包含着以月为单位的十二个四季月循环; 月四季中则又可细分 为三十个以天为单位的日循环。 一年四季,春季人体应该生发阳气,夏季人体应该让阳气生长,秋季阳气要由长转收, 冬季阳气应该渐渐伏藏。因此,人们需要对应季节与五脏,分别侧重肝、心、肺、肾、脾来 生、长、收、藏、化。 一月的四季,女性可以由生理周期来划分,男性其实每个月也有心理和生理的变化,一 般来说, 如果给自己的情绪、 精力、 生理画一个曲线图的话, 就能找出一月之间的春夏秋冬。 一月之中,也要从情绪、生理、饮食上对应着季节的要求略作调整,健康就体现在这些细微 之处。 一天二十四小时, 每两个小时都对应着脏腑与经络的变化, 人们应该依据这些经络脏腑 的活跃来制定作息与工作, 一天的春夏秋冬对应着一天工作休息的调整, 身体的脏器也会有 各自的活跃时间段,依据一天四时养生法,才能让时间更高效。 脉象的四季趣谈 怎样才能像大自然一样&生长收藏&呢? 《黄帝内经?素问》中讲到&四气调神&,四气,就是指的春、夏、秋、冬之气,春温、 夏热、秋凉、冬寒。 调神便是告诉人们适应自然变化调理身体的方法,即春季应该如何养&生&,夏季应该如 何养&长&,秋季应该如何养&收&,冬季应该如何养&藏&。 下面,我用一个专业而有趣的例子给大家讲讲春夏秋冬四气在人体中的不同体现。 大家都知道中医诊病需要&望闻问切&,望闻问切,合称四诊,是战国时的名医扁鹊即秦 越人最先提出来的。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问症状;切;指摸脉象。 中医古籍中讲解的四时脉,就是春夏秋冬所相应的脉,其中春脉为弦,夏脉为洪,秋脉 为毛, 冬脉为石。 这四种描述看似晦涩, 但如果用春夏秋冬的四季特征来理解就十分形象了。 春弦,依照字面的意思来看,即春天应有的脉象是像用手指按琴弦一样,略略感到有些 紧。春天为什么会有紧的感觉呢? 咱们以四季分明的北方为例,春天阳气开始释放升发,但冬季的寒气还未完全消退,早 春二月依旧会感觉些许寒意。此刻寒气如同阳气的束缚,阳气则有种要突破抵抗的张力,此 刻脉象应该有种适度的紧张感,太紧说明寒气太重,太松说明阳气未升。这里的紧就扣在了 春寒这个点上。 夏洪,洪指大水,暴涨的水流称之为&洪&,夏洪即夏天应有的脉象如同通畅的水流,升 发向上,自在奔流,没有阻滞。夏天见到这个脉, 这叫应时脉。如果其他时间也出现这个脉, 就是非时之脉。如果在春季,正常人的脉象都应该略紧,但有的人的脉搏跳动猛烈,脉象如 湍急的洪流,那此人肯定是身体有疾病了。 秋毛,这里的毛指鸿毛, 《汉书?司马迁传》中《报任少卿书》中记载着司马迁的一句 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因此,秋毛的脉象,就在于一个&轻&字。 也就说秋天的脉象应该如鸿毛般轻虚若浮,浪静波恬,烟清焰息,翩翩如落榆荚。这是阳气 欲敛的象征,如同秋叶慢慢飘落的感觉。 冬石,即冬天的脉象如同石沉水底,慢慢沉下去的感觉,这是阳气下沉的作用。因为冬 日的阳气收藏起来了, 生命的能量不去大量释放作用于阴血之中, 不去将阳气的力量施加于 阴之上,因此脉象向下沉。因为脉象是随同阳气行走的,阳气上升它就浮起来,阳气入里它 就沉下去。 窥一斑而知全豹, 人体脉象随着四季的变化会有不同的表现, 人体的其他器官与系统也 是一样。古人常说,天人合一,正是因为人体会有着同天地一样的季节性变化,不论是正常 的,或是反常的。 这些身体的变化如同人体健康的指示针,如果波动异常,也就说明生病了。为了让身体 健康地随着四季的变化而自我调节,人们便需要向大自然学学&生长收藏&的侧重点了。古人 在这方面其实已经为我们整理了不少素材。 养藏贴吧 正常脉象在指下的感觉是流利圆滑的,就像摸算盘的珠子, 《黄帝内经》形容之为&累累 如连珠。&指下感觉流利圆滑,柔中有刚,刚中有柔,脉壁不硬。如果心脏、血脉出现问题, 那么脉象就会出现异常。因此,要防止心跳不规则,避免脉来过快过强或脉来过缓。 上面咱们说的脉象是指四季应有的正常脉象, 一般如果生病了, 那么医生会通过脉象来 辨别疾病的类型。下面我从疾病的角度来给大家简单讲一下几种日常病症的脉象。 浮脉,脉搏动的部位浅显,浮在皮肤上,有的甚至都能看到搏动,手指轻按即可摸到搏 动,重按稍减,但不空泛无力。摸到浮脉表示病人得的是外感疾病,其病轻浅,因为外邪刚 进入人体,体内阳气正在与病邪抗争,将脉气鼓动于外。 如果浮脉却无力,则说明病人平时体虚,卫气弱;如果病了很长时间了,脉浮而无力, 则说明病情危重,因为阳气由体内浮在表面。 所以, 不论是哪种脉象, 搏动得有力还是无力都是辨别病症是实是虚的依据, 如果是实, 说明阳气盛;如果是虚,说明阳气弱。这就好比打仗时的敌我力量对比。 沉脉,沉浮相对,脉象显现部位较深,轻按不明显或无搏动的感觉,重按才有明显搏动 的感觉。沉脉主里证,沉而有力说明是实证,虽然内脏的病邪旺盛,但阳气也很努力地在抗 争正气也不很弱;沉而无力,表示里虚,体内的阳气比较虚弱。所以,如果脾气虚、肾气虚, 脉象沉而无力。 迟脉,指每一息脉跳动不足四次,即每分钟脉跳在六十次以下。这种跳得很慢的脉,表 示体内有寒邪,因为寒则血凝,血气运行缓慢,脉搏自然跳动得也慢。实寒一般就是寒邪致 病,虚寒则多半由于阳气虚弱,无力推动血液运行,所以要补。 数脉,数与迟相反,指一息脉跳五次以上,即每分钟脉搏在九十次以上。脉搏动快,是 有热的反映。虚热通常源于内脏阴阳失调。 细脉, 是指脉管在指下感觉细小, 有的形容脉细如丝, 但脉起落搏指明显, 能分清次数。 脉细主虚证,阴虚、血虚都会有这种脉象。 濡脉,是指脉显浮细而柔软,好像手按到松软的海绵上一样,所以又叫软脉。濡脉主要 指体内有湿邪,湿邪堵塞,气血被困,所以脉浮细而软。如果脉濡而缓,多为湿邪困脾。 除这几种之外,还有滑脉、涩脉、结脉、代脉、促脉等脉象,一般来说脉象需要医生的 感觉和判断, 因为往往一个人生病时往往同时出现几种脉象, 普通人只需要了解一些简单的 情形就可以了。 向二十四节气学习 生长收藏这四点在很早之前就被古代的劳动人民最先发现了,民以食为天,出于播种、 收获等农事活动的需要,辛勤劳作的百姓摸索出了农业生产的季节规律,即春种、夏长、秋 收、冬藏。春秋时开始用土圭来测日影定节气,西汉时, 《淮南子?天文训》中便开始有完 整的二十四节气的记载了。 节气歌许多人都耳熟能详,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 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是 6、21,下半年在 8、23,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不差一两天。& 在古代虽然也有十二个月份的划分, 但正月曾随着朝代的更换而变化。 商朝曾把夏朝的 十二月定作每年的第一个月,周朝也另有调整,秦统一后,秦始皇把十月定为每年的第一个 月,直到汉武帝时才恢复到夏朝的月份排列,以后的历朝便没再改动。由于皇帝们对月份的 一再调整,加之信息传播慢,月份便显得有些混乱,因此,农民们便将立春雨水节气固定作 为正月,二十四节气也就承担了计时、表征气候、指示劳作的功能。 其实,节气相当于大自然生命的节奏,天人合一,天地在变化,人也要跟着变化,这个 变化的节律应该同步。一年四季的变化,二十四节气的变化,其实就是阳气收藏与释放之间 的变化。 阳气如同能量, 如同热能。 春夏的天气为什么温热?秋冬的天气为什么凉寒?因为寒热 是伴随阳的生长收藏的一个表象,阳气释放了,天气就变热,阳气收藏了,天就变冷。一年 四季二十四节气,天地变化以十五天为单位,人同样也要有一个类似的同步变化。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为: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 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 寒、大寒 。 其中&二分&&二至&是季节转折点,&四立&表示季节的开始;小暑、大暑、处暑、小寒、 大寒、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白露、寒露、霜降以水汽凝结、凝华的现象反映气温 下降的过程与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雨雪的时间和程度;小满、芒种反映农作 物的生长与成熟;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 人体内,负责按自然规律同步变化的部门就是肺,肺主气,处胸中,其外包以肋骨,左 十二,右十二,一共是二十四根,正好与二十四节气相合。此外,人的四肢大关节一共有十 二个,每一个关节由两个关节面组成,合起来还是二十四个面。四肢应四时,每一肢有六个 关节面,正好应&六气为一时&。 关节与节气相关,与天气变化有关。一些上年纪的人,特别是一些关节有毛病的人对天 气变化的敏感程度往往超过气象仪器。 唐朝有位亲王王李守礼, 此人是武则天时以&瓜蔓抄&留名的章怀太子李贤的第二个儿 子。玄宗时,李守礼以旁系的身份已贵为亲王,当时亲王们常常欢宴闲聊。有时虽然天气阴 暗,阴雨绵绵,但李守礼却告诉众人:&快要放晴了。&不久果然放晴。 有时一连十几天都处在酷热中,李守礼会断言:&要下雨了。&果然就会下起一阵及时大 雨。另一亲王李范将这件事禀报玄宗说:&王对天候很有研究。&玄宗问起原因,李守礼苦 言:&臣对天候哪有什么研究,当初天后掌政,父亲获罪,臣被幽禁在宫中长达十几年,每 年都被杖击好几回,伤痕累累。如今只要快下雨时,臣的背脊就会感到郁结沉闷;快放晴时 则轻健舒适。正因如此,才能预知晴雨。&说完,涕泗沾襟,玄宗也颇为感伤。 由此可见,人的关节以及身体的各个部分与天气的变化是十分相符的,因此,关节可以 看做是人体对天气变化的一个感应器, 而这个感应器是由肺来掌管的。 为什么是由肺来掌管 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会在人体脏腑的四季中详细讲解,这里先提个引子。 现代医学明确地将肺的功能确定为呼吸功能,对此中医很早之前便有所深究了。 《黄帝 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里在讲肺的功能前,借黄帝与岐伯的对话首先探讨了气的概念。 黄帝问曰:&愿闻何谓气?请夫子发蒙解惑焉。岐伯曰:此上帝所秘,先师传之也。帝 曰:请遂闻之。岐伯曰: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而各从其主 治焉。& 黄帝对岐伯说他很想知道究竟什么是气,岐伯说,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也就是十 五天,这个十五天的周期就叫做气。一年有二十四个气。其实岐伯这里说的这个气指的就是 节气。 根据人一生之中阳气的变化,可以找到每个年龄段对应的节气。婴幼儿时期对应立春、 雨水;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对应着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成年人年轻人对应着夏季节气; 中年人对应秋季节气;老年人则对应冬季节气。 以立春以后的第三个节气&惊蛰&为例,惊蛰天暖地气开,冬眠蛰虫苏醒来,春雷一声一 下子将蛰藏的万物从沉睡中惊醒过来,如同打开阳气的开关,让收藏的阳气全面启动释放。 因此,从节气中可以对生长收藏有系统的了解与认识。 药王孙思邈的&治病&与&收藏& 孙思邈出生于西魏时代,卒于 682 年,对于其具体年龄,说法不一,莫衷一是,不过都 逾百岁。作为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被尊称为&药王&。 《新唐书?孙思邈传》中记录了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与孙思邈的一段对话,有关治病 与保养。 孙思邈在卢照邻询问名医治疗疾病之道时,是这样说的。 天地之间有四季变化和五行之道,寒暑交替,冬夏循环。天地之气和为雨,怒为风,凝 结为霜雪,发散为霓虹,这是自然的规律。对于人来说,人有四肢五脏,要活动要休息,要 呼吸吐纳,人身之气流注周身而成营气、卫气;彰显于志则显现于气色精神;发于外则为音 声,这是人的生命规律。 自然与人是一样的。如果阴阳失去平衡,偏于一方,那么蒸腾则发热,闭塞则生寒,纠 结为肿瘤,下陷为痈疽;狂奔时会气喘吁吁,阴液枯竭则上火。各种征候都有明显的表现, 天地也是如此。 养藏贴吧 药王这里特别强调&慎&和&畏&,也有其特别的用意。 这里畏惧其实便是&藏&的一种理解,有畏,才会低,低头才见水中天,才不张扬,才不 会释放太过,这是&藏&在心理方面的特点。中医中说,七情致病,喜怒忧思悲惊恐是人的情 绪变化,有时情绪需要宣泄,为了缓解压力,有时情绪必须收敛,因为七情伤身。 识自然,调情志,是准确把握养&生&与养&藏&理念的两把钥匙。 药王不仅留给后人养生治病的理念,还留下了许多具体的养生养藏之法。 第一,发常梳。将手掌互搓 36 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 部,早晚各做 10 次,可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第二, 齿常叩。口微微合上, 上下排牙齿互叩,无需太用力, 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响, 做 36 下。可以通上下颚经络,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骨退化。 第三,漱玉津。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一共 12 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之后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做 12 圈。 第三,耳常鼓。手掌掩双耳,用力向内压,放手,会有&噗&的一声,重复 10 次,然后 双手掩耳,将耳朵反折,双手食指扣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弹后脑风池穴 10 下,每晚临睡前 做,可以增强记忆和听觉。 第四,膝常扭。双脚并排,膝部紧贴,人微微下蹲,双手按膝,向左右扭动,各做 20 下,可以强化膝关节,预防衰老。 第五, 脚常搓。右手擦左脚, 左手擦右脚。由脚跟向上至脚趾,再向下擦回脚跟为一下, 共做 36 下;两手大拇指轮流擦脚心涌泉穴,共做 100 下。 此外,还有运睛、摆腰、揉腹、提肛等简明运动法,我将在下面的章节结合日常病痛再 做进一步详实介绍。 上医不治已病治未病 求医不如求己,对吗? 身体是最好的医生,对吗? 不完全。这类说法都需要加一个限定的前提,即是否生病。 没生病时, 健康或亚健康状态, 求医不如求己, 因为身体是最好的医生, 可以自我调节; 一旦生病了,处在病理状态,仅仅依靠身体自身的调节与自愈恐怕就会让病邪愈演愈烈。 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从未病到已病,从未成形到已成形。在未病与已病的这一观点中, 西医与中医有相通之处。西医说,任何一个器质性的病变都是从非器质性的阶段发展而来。 非器质性阶段的治疗通常比较容易的,一旦进入器质性的阶段,治疗就会变得困难,因此, 许多已到晚期的癌症想要治愈都十分困难。 西医目前的科研水平与诊断技术依旧处于诊断已病的水平阶段, 对于未病, 对于尚未成 形的病,现代的诊断还无能为力。当然,随着科学的进步与基因研究,未病也会慢慢被诊断 预防。其实,这一先瞻的方向,中医在几千年前就已了解了。 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提到:&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盖疾成 而后药者,徒劳而已。是故已病而后治,所以为国家之法;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 夫如是,则思患而预防之者,何患之哉!此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之意也。& 与其在疾病形成后再治疗,不如事先就调养身体;如果疾病已经形成再医治,不过是徒 劳。未病而先治对于医生是一种治疗理念,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种健康理念。 朱丹溪所说的 &圣人&又是谁呢?是谁在这位滋阴派鼻祖之前提出这种科学的理念呢? 其实还是《黄帝内经》 。 《黄帝内经》里将医生划分为两个等级,即上工与下工。上工指医术高明的医生;下工 指普通的医生。 二者如何区分呢?很简单,&上工守神,下工守形&。 高明的医生在病还未成形的时候,就能发现预治;普通的医生只能在病已成形的时候, 亡羊补牢。 所以,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 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 乎! 人体内的健康预警系统 为什么有的人小病不断, 大病不犯?而有的人却一直无事, 得病便要命?其实这就与自 身识别系统的灵敏度有关。 机体本身有一套疾病识别系统,如同健康的警报器,一旦疾病开始萌发,身体就会出现 细微的征兆。这其实就是身体在进行识别与预警。身体识别疾病之后,会进行自我调整,这 也就是人体的自愈功能。 人体的自治系统能够为身体问题找到最佳的调理方案, 这种自我的调理依然是利用阳气 的生长收藏来进行的,&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有火则动水,缺火则动能。 不过, 一旦系统的应对能力或识别敏感度出现障碍, 无法将体内尚未成形的病邪化于无 形,那么便需要外力来调节了。 中医的药物其实就是利用药食的寒热温凉来影响人体, 帮助其系统恢复自治的能力。 对 于亚健康的人们更应该注重地调节机体, 让这一系统保持敏感度, 能够精确识别身体的细微 变化。如果识别系统出现障碍,那么机体的异常便无法识别,就会酿成大患。 国外曾经有这样一个案例: 一个小孩子从生下来便感受不到痛觉, 因此身上一直伤痕累 累,因为感受不到疼痛,便不知道躲避危险。最终这个小孩子死于阑尾炎,同样是因为没有 疼痛的提醒,他的身体完全感受不到病情的发展与恶化。 古话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身体疼痛是体内壅塞的表现,不知疼痛,其实也就是 无法了解体内的&交通&情况,等&塞车&得过于严重了,就会产生更多的连锁反应。 身体的各种感觉,比如疼痛、酸麻、肿胀等,各种细节,口气、肤色、头发、指甲等, 各种表现,怕冷、怕热、怕风,各种喜好,冷饮、热食等,还有身体器官、生活习性等等, 都透露着身体的健康信息。 有的人身体识别系统十分敏锐,一有些风吹草动,身体就会做出反应,这些常年小病不 断的人,通常倒不会有什么大病;有的人身体识别系统比较迟钝,体内的健康警报器很不灵 敏,常常有了隐患却无法做出反应,这些人就常常在疾病已经恶化时才后知后觉。 所以有些平常看似十分健康的人通常会在病来如山倒时, 一发不可收拾, 那并不是因为 疾病突如其来, 并非身体一直处于健康的生理状态, 而是对于疾病的萌发身体没有识别出来, 所以一直没有察觉。因此,平时健康的人,也应该提高警惕,不要由于识别系统的麻痹而埋 下健康的隐患。 平时滥用抗生素,会破坏身体自身的免疫力,有时小毛病让身体自己去调节,是有利增 强抵抗力的,但要把握这种自愈的时间和效果。以感冒为例,如果有炎症且越来越严重,那 么一定要消炎,不然就会有引发肺炎的危险。 如今西医的种种数据与指标都是明确反馈了&已病&的信息,但这些生理、物化信息只能 表达健康信息的一部分,不能被机器探明的那部分,就要靠人体的自我识别与应激反应了。 不要等到病恶化到&心包&才去医治才想改变,我们平常应该对自己的身体有所了解,对 于一些细枝末节应该引起重视,对于身体给出的健康信息要及时捕捉。 比如有的人在一段时间内发现自己的指甲容易易劈, 这本是一件小事, 但要知道指为筋 之余,而肝主筋,这个不起眼的现象其实反映了肝脏或许有些潜在的隐患。 除了指甲, 身体的各个部分都能透漏出健康的信息。 咱们以嘴唇和皱纹为例分别看一下。 正常人的嘴唇红润,干湿适度,润滑有光。 如果嘴唇内红赤或紫绛,加之平常脾气暴躁,胁下胀痛,不下饮食,那么就有可能是肝 火旺;如果嘴唇发黄,那么要检查一下是否是肝炎;如果唇色火红如赤,觉得像在发烧,那 么说明心火旺,要小心呼吸道有炎症;如果唇色暗黑而浊,平时还有便秘或腹泻等症状,那 么要调理一些消化系统了; 嘴唇发白一般为血虚; 嘴唇黄燥, 有可能是脾脏的分泌有点问题。 皱纹不仅仅是衰老的标志,也与性格和习惯有关,年轻人尤其要注意。 如果眼睛下面有半月形皱纹,那么要多关注下是肾和心;鼻梁有明显十字形皱纹,说明 脊柱或肾脏有可能有病变;一般鼻梁上前额有皱纹的人多半从事常需苦思冥想的脑力劳动, 要注意劳逸结合;右脸皱纹比左脸深,要多调养肝脏;若从鼻子到唇边出现的长皱纹呈斜线 要多关&心&哦。 总之, 身体平时留给我们的信息有很多, 建议大家平时对照镜子观察一下自己的气色和 表面各器官的颜色等,结合自己日常的生活习惯,提出健康改善计划。第二部分 人体也有春夏秋冬 西医的五脏与中医的五藏 人体也有春夏秋冬,人体的四季变化主要体现在五脏之中。 肝为春,重养&生&,心为夏,重养&长&,肺为秋,重养&收&,肾为冬,重养藏,脾为季 节交替过渡之时,是生长收藏的运化媒介。 身体的小毛病往往是脏腑的预警,如同异常气候打破了生长与收藏的平衡。 天地有四季变化,人体也有春夏秋冬,人体的春夏秋冬可以从脏腑的功能特性上来看。 如何在相应的季节养护对应的脏腑器官, 如何让心肝脾肺肾也得到应时的生长收藏?首 先要对五脏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中医和西医对于五脏的理解是不同的。 西医的五脏是解剖学意义上的, 中医的五脏是从 功能特性上来看的。 西医中的五脏就是单纯的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因为西医是先通过解剖得到一 个器官,然后研究它的功能。随着研究的深入,与器官功能的复杂,发现之前的简单总结有 时会成为进一步研究的瓶颈。 中医的五脏是人体内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的合称。脏,古称&藏&,有藏于体内 的含义。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是生化和储藏精、气、神以及血和津,故又名五神脏。 中医讲&五脏六腑&,&脏&是指实心有机构的脏器,&腑&是指空心的容器,即小肠、胆、 胃、大肠、膀胱等分别和心、肝、脾、肺、肾五个脏相对应的五个腑,又另外将人体的胸腔 和腹腔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为三焦, 是第六个腑。六腑是水谷出入转输、 受清泌浊的通路, 属阳属表,它配合五脏而活动。 中医中,阴为实,阳为虚,阴为体,阳为用,因此,简单形象地理解,实心五脏为阴, 空心六腑为阳。 中医将有关脏腑的理论称为&藏象&学说。也就是说,内脏虽存于体内,但其生理、病理 方面的变化,都有征象表现在外。中医的脏腑学说,是通过观察人体外部征象来研究内脏的 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本书中强调的养&藏&,也有调养脏腑的一层涵义。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 人们逐步了解了人体内某一脏器的功能, 于是就把功能相近的脏 器用对应名字命名。因此,人们通常一听到&心、肝、脾、肺、肾&就会想到那个具体的器官, 例如,心是供血器官,肝和脾是消化器官,肺是呼吸器官,肾是泌尿器官。这样简单具体的 认识也就使得人们对于中医的藏象学说有了误解与疑惑。 中医的五脏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的功能作用远远超过了西医的心脏、肝脏、肾脏等解 剖学中的各脏器的功能。简单来说,中医的五脏包含了心肝脾肺肾器官,但心肝脾肺肾器官 并不是中医五脏的全部。 从中医角度来说,五脏是人体的核心,与六腑相表里,并通过经脉的连络与皮毛筋骨、 四肢百髓相联系。 心的主要功能是藏神,主血脉,负责血液的运行,所以凡是那种&六神无主&和血脉运行 不利的情况都是心的基本病理变化, 也就是有关神志思维活动的异常和血脉运行的障碍都要 去心上找病因。 肝主疏泄而又藏血,其性升发,所以肝的病变主要体现在疏泄失职、血失所藏和升发异 常方面。此外,中医还说,肝藏魂,也就是肝与某些情志活动的调节也有关系,比如,人们 常说的&大动肝火&,郁闷愤怒会得肝病,都是源于此理。肝为木,有句话说,&木秀于林, 风必摧之&,情志的波动相当于内风妄动,会破坏肝这棵树木的内里。 脾主运化升清而统血, 其运化功能包括运化饮食水谷及体内的水湿, 所以人体一旦出现 出现消化功能障碍,体内水液潴留,脏气下陷及各种出血,就说明脾有些不适了。脾有个特 性,喜欢燥讨厌湿,所以湿邪最易伤脾,脾虚最易生湿。 肺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相当于水的源头,肺的功能是通过肺气的宣发肃降来完成 的,如果肺宣发肃降的功能出现了故障,就会引起通调作用受阻,所以,一些哮喘、小便不 利等病症都要从肺找病根。 肾藏精,主生殖,负责开阖,主水,主纳气,是&藏&的关键,一旦出现藏精不足,能量 虚耗,或者封藏失职,开阖失度与不能纳气等问题,人体就会生病了。 因此,我后面提到的心肝脾肺肾也是中医定义的,大家不要简单理解为单个的器官,至 于身体各器官各部分分别属于五脏的哪个范畴,我将会在讲解具体的养生、养长、养收、养 藏内容时为大家详细点明。 五脏的春夏秋冬 其实,中医五脏也对应着五行,同样也对应着四季,因此也有春夏秋冬的划分。 肝对应木,因为其主要功能是运输、生发、疏泄,顺应春季草木欣欣向荣、萌芽生发的 特性,因此,肝最忌郁滞。木生火,草木是火焰的燃料,所以,肝如同人体能源之火的燃料。 木与春天相呼应,肝就是人体的春天,相应的,春季就尤其要注重养肝。 心,对应火。这是因为心是人体的动力来源,心脏有泵血的功能,是血液循环系统的动 力枢纽。心阳有温煦之功, 心脏一停止跳动,生命便终止, 人体便冰冷了。 火与夏天相呼应, 心火上炎,炎炎夏日也对应着人体的夏季,这时要多关关&心&。 肺,对应金,金性清肃、收敛,肺本身也具清肃之性,以肃降为顺。此外,因为肺主气, 空气流动就是风,风就是一种动能,而作为导体的金能够传导、收散能量,肺主皮毛,即全 身肌肤,人的皮肤毛孔的呼吸排汗也起着散热、吸热、传热的功能,以来调节体温。金与秋 天相呼应,因此秋季应该注重养肺。 肾,对应水,因为肾在人体的下焦,与膀胱相表里,其功能与排泄、滋润有关,有藏精、 过滤尿液和主一身水液代谢的作用,而水性润下,滋养万物,可使草木茁壮成长。水与冬天 相呼应,肾是人体冬季的代表,而寒冬季节最应该调养的就是肾脏。 对于剩下的脾, 《素问?太阴阳明论》中说&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藏,各十 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脾无法对应春夏秋冬四个正时,但春夏秋 冬四季之末即第三个月的最后十八天都对应着脾。 因为金木水火不因土不能成, 春夏秋冬不 因土不能成就。 土生万物,大地土壤为万物能够了养料,如同脾胃消化食物作为人体的饮食营养一样。 因此, 脾对应土, 而呼应的是每个季节的最后十八日这一过渡到下一个季节的关键时段。 所以,季节交替过渡的时段即四季的末尾应该注重养脾。 五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从五行的属性来看,钻木可以取火,木生火;物质燃烧化灰成土,火生土;矿物金属大 多埋藏于土中,土生金;古语说&金生丽水&,即泉水都是在含有矿藏的地方产生的;植物草 木都需要水的滋养才能存活,水生木。 植树造林可防止水土流失,木克土;洪水泛滥需要建筑堤坝巩固河床,土克水;火可以 被水熄灭,水克火;兵刃打造需要将金属淬火煅烧,火克金;乔木如遇到斧刃工具的削击便 会死去,金克木。 五行相生相克,因此,对于五脏,对于人体,中医都讲求生克制化。五脏中一方功能不 良,就有可能在相应的季节影响另一种脏器。 &藏&起来的精气神 平常人们老说,精气神,三个字儿。精气神,追根溯源,也是《黄帝内经》中提出来的。 究竟什么是精,什么是气,什么是神呢? 前面我提到&阳&,生长收藏也是针对阳气而讲的。 阳的作用则是直接与人体的健康有关,身体是否能够抵御外邪的侵袭,固若金汤,阳的 护卫作用十分重要。古人的阳寿一说,其实很有道理,阳用现代的话讲,就是生命的能量, 当能量耗尽,生命便结束了。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阴仿佛一种容器,精蕴藏其中。&精&指的是阳气的蓄积状态,是一种聚集的状态,阴的作用 就体现在如何帮助精的聚集,如何让阳气由释放转入蓄积。 那么&精&究竟蓄积在那个容器中呢? 《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蛰是藏伏的 意思,肾在五藏属阴,为阴中之阴,在一年里属冬,为封藏之本,是最需要养藏的。精即聚 集态的阳气就被封藏在肾的领地里。 因此阳气的蓄养过程,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肾的封藏积 蓄功能。只有蓄养好了,释放才好,精力才会旺盛。所以,人的精力如何,很重要的方面就 是看肾。 一身之精又分先天之精与水谷之精, 通俗地解释, 就是先天的身体底子与后天的营养发 育。每个个体是不同的,当一个精子与卵子结合成受精卵的那刻起,先天之精便注定了,这 也是生命的遗传特征;后天的成长、发育以及环境影响,又会在先天的底子上形成不同的体 质。 什么是气? 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精微物质,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 一。气的运行推动和调控着人体的新陈代谢。气的运动停止,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一身之 气,分布到五脏,又各分阴阳。 气由精化生,肾将先天之精化为先天之气,这就是所谓的肾气,脾将后天之精化为水谷 之气,即后天吸收的饮食营养之气,肺将呼吸之气化为清气。 水谷之气与清气又共同称之为宗气,宗气积于胸中,以贯心脉而行呼吸,行血气,资先 天,一般中医说某人气虚,就是指宗气虚弱。人体的膻中穴(两乳连线正中)又称&气海&, 元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由肾中精气、脾胃水谷之气及肺中清气所组成,分布于全身 各处。 营气是谷气之精专部分,行在脉中,属阴,有化生血液、营养全身的功能,血虚的人一 般营气不足。运行路径有两条,一是十二经脉,二是武侠小说中常提到的练武之人需打通的 任督二脉。 卫气是水谷之悍气,行在脉外,属阳,作用是防御外邪,温阳全身,调控腠理。 脏腑经络之气也和全身的气一样,由精气、清气、水谷之气经肺、脾、肾共同作用而化 生,可转化为推动和维持脏腑经络进行生理活动的能量,更新充实脏府经络的组织结构。 气的运动,称作&气机&,有升、降、出、入四种基本形式,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之间的协 调平衡,称作气机调畅;升降出入的平衡失调,就会出现身体的不适。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受 到阻碍,称作气机不畅;在某些局部发生阻滞不通时,称作气滞;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 时,称作气逆,气的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时,称作气陷;气外出太过而不能内守时,称作气 脱;气不能外达而郁结于内时,称作气结。 从五脏的方面看,心气即心火,应该下降,肾气即肾阴、肾水,应上升,已达到心肾之 气的调和;脾气上升,胃气下降,脾胃之气调和,才能更好地完成脾胃枢纽的作用;肺气下 降,肝气上升,才能实现气血的平衡。 什么是神呢?我们可以从一个现代人经常说的词着手--&精神&。 中医学认为,神是人的生命活动现象的总称,包含精神意识、知觉、运动等在内,由心 所主宰,因此有&心神&一词之说。 《养老奉亲书》中说:&主身者神&,人的形体运动,受精 神意识支配;人的精神状态,与形体功能密切相关。 《黄帝内经》里说:&神者,血气也。&气血是化生精神的基础物质,气血的多少,与人 的精神状态息息相关。气血充盛,则神志精明;气血不足,则精神萎靡。所以,气血虚弱的 人常常没有精神。 神与五脏有什么关系呢? 《黄帝内经》中这样讲:&肝藏血,血舍魂&;&心藏脉,脉舍神&;&肺藏气,气舍魄&;& 肾藏精,精舍志&;&脾藏营,营舍意&。神、魂、魄、意、志,都是属于人的精神活动范畴, 它们分别有赖于五脏所藏的物质基础,即血、气、脉、营、精,如果五脏功能正常,精气充 足,那么人就会精神充沛。 因此,要想有&精气神&,就要从五脏入手,从五脏的季节对应入手,从五脏的生长收藏 开始。 肝养&生&,口苦的健康信号 《黄帝内经》中说&肝为将军之官,谋略出焉。& 肝在人体里是将军,攘外安内,平定 诸乱,出谋画策。 肝为血海,藏血,因此它所统帅的这支部队就是血,什么红血球、白血 球都是它的兵马,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则是它的军需。 肝主谋略,在肝上面的胆,则是专管决断的中正之官,肝胆相表里。 《黄帝内经》还说& 气以壮胆&,胆气足,则气壮山河,胆气虚,则怯懦如鼠,因此,胆气与肝气必须相互协调, 胆气足肝气生,才能身心有力。 在各个社区会诊时, 常常遇到许多人来咨询一些小问题, 大多都是有关于身体的不起眼 的小毛病,困扰很久,却又不知道究竟是何原因。有位六十多岁的咨询者就向我诉说了这样 一个难题:她常年觉得口苦,已经持续了十二年了。虽然没有其他明显的病症表现,但嘴里 的口味让她很不舒服。 经过仔细的询问, 我又了解到其实还有一些隐藏的细节没有引起她的重视, 那就是她经 常感到肚子胀,时不时打嗝,偶尔会头晕,睡眠状况也不是很好。这些并不严重的症状以及 她的常年口苦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其实, 这是肝在向她的身体发出信号: 肝需要调养了。 因为胆汁是苦的, 肝胆有些毛病, 肝气不舒,就会出现口苦的感觉。 肝气不舒的病人可以服用柴胡舒肝散来纾解, 如果病尚未成形或者肝气不舒的其他症状 都有好转,只是口苦这个问题没能解决,那么,我告诉大家一个简单的茶饮方法,取茵陈 30 克泡饮代茶即可,当然煎汤服用效果是一样的。 中医理论中, 药食是不分的, 因为任何一种可以食用引用的东西都具有一定的特性和属 性,有一定的偏向,而中医正是利用食物的偏来调理身体的偏。因此,在中医理论中,许多 食物都可以当做药物来运用, 这也是食疗的理论根源。 这一点我将在药食五味话平衡中详细 讲述。 前面我们说过,五脏中的肝对应春季,因为春天属木,木主肝。春天气候温暖,人的活 动量也比冬天增加了不少,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身体内部所需营养供应增加,这时尤其要 注意保持肝脏旺盛的生理机能。 那么,肝要如何养&生&呢? 《黄帝内经》 中说春天是生长的时候, 身体的各个脏器以及心境都要打开, 晚上早点睡, 早晨早点起。违反了春的自然法则,肝会出问题。人们发脾气、忧郁的、内向的、受委屈的 种种情绪都会伤肝。 生长的时候最怕什么呢?怕受束缚,怕被抑制。因此,心情舒畅、七情调达,才有助于 肝的疏泄。如果心情不快就容易导致气郁,气郁又易引起肝郁,反过来肝郁而疏泄失职又会 加重心情抑郁,于是心理与生理之间的良性循环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此外,肝藏血,主司人体各部分的血量分配。如果肝藏血失职,就会致血调配失常,从 而引起人体内脏缺血、充血或失血等情况。 所以,养&生&的时候,要保持一个稳定,不要过于高亢,变为夏&长&的态势,那样容易 肝气过旺而使得分往大脑的血量骤然增多,突发脑出血、中风等症状。当然,如果过于悲伤 使肝气过于低下,也容易有虚弱的感觉。 心养&长&,生脉得气的养心茶 《黄帝内经》中说:&心为君主之官,君主宁,群臣则安。&君主只要没有什么问题,其 它脏腑就都没多大问题,如果君主先乱,那么就群臣无首,乱成一团了。 如何保持脏腑君主的健康呢?重在养&长&,要让心脏有能量。心对应着夏季,因此夏季 是养心养长的最佳时节。 心律不齐是现代人亚健康的普遍症状,有的人心动过速,有的人心动过缓,尤其是常坐 办公室、运动量小的年轻一族通常心脏都会有些小毛病。 前面我们说过,心是人体的动力来源,心脏是整个供血供气的中心,如同一个泵血的水 泵,因此,心脏的搏动状况也就反映了人体的动力状况。 心律失常有诸多表现,例如:心慌,胸闷,脉搏或快或慢,总是不自觉地叹气,浑身无 力,劳累或情绪激动后不适感会加重等。 心脏的搏动是一收一放,收时发出&咚&的声音,放时发出&嗒&的声音,咚-嗒-咚-嗒,才 是心脏的正常节奏,这也是生命的节奏。咚-嗒-嗒,咚-咚-嗒,或者其他不和谐的节奏都是 心脏的异常。这说明这台生命的血泵,收缩舒张不完全,泵血功能弱,光跳动不做功。 如果某人心脏搏动无力,那么中医称之为心气虚,因为气不足;如果心脏搏动得快而无 力,则是心阴虚,因为阳气释放过多却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如果心脏搏动得缓而无力,则是 心阳虚,阳气释放不够致使心脏跳动缓慢。 还有的心脏功能不好是则由于脾气不足,肌肉无力,比如早搏、间歇等。中医说&脾主 肉&,脾气足,肉气才足,否则心脏这块肌肉就会有气无力,跳动不起来。 西药中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的最大弊病在于它们均能导致心律失常。 这是因为, 西药是利 用化学药品的特性去影响传导,其调节的原理是,过快的让它慢下来,过缓的让它快起来, 即过速的,用药物去阻止,过缓的,用药物去刺激。这种单项调节很容易引起反向异常,对 人体的损害也较大。 中医的调节是则用药性去影响人体, 让器官机能完善, 让心脏系统中虚弱的部分强健起 来,养气补虚,让人体自身去调理治愈。在这里我向大家介绍一种简单的药茶--生脉饮。 这种不苦的养心茶组成很简单,人参、麦冬、五味子,其中,人参 3 克,麦冬 9 克,五 味子 2 克。五味子如果放多了,药茶会比较酸。如果从经济方面考虑,也可以用党参来代替 人参,这样价格更便宜,同样有效。 生脉饮是古代名方,又称生脉散,是补土派名医李东垣在《内外伤辨惑论》中留下的。 《医方考》中说:&人参补肺气,麦冬清肺气,五味子敛肺气,一补,一清,一敛,养气之 道毕矣。名曰生脉者,以脉得气则充,失气则弱,故名之。& 炎炎夏日,生脉饮代茶,将三种药材放入杯中,喝上一天,不苦又养心,对心脏有双向 的调节作用,心动过速与过缓,用之均有效,可调节各种原因导致的心律失常。 说到这里,我们还要多说些人参的注意事项,如今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参也由原来的 富贵人家走入寻常家庭,但人参并不是人人都适宜的,这点我将在后面以《红楼梦》中的人 物为例来分析。 这里我只讲一下人参的禁忌与种类,人参反藜芦,畏五灵脂,忌茶,恶莱菔子。 藜芦与五灵脂都是中药,茶则是人们需要尤其关注的,饮用人参饮片时不要喝茶,莱菔 其实就是水萝卜,莱菔子就是水萝卜籽。有句俗语很多人都知道:人参补气,萝卜泄气。 现代人们服用的人参一般分野山参和园参两种,野山参野外生长,药劲大,补力较大, 用得不妥,容易上火;园参为人工培植,药劲轻,价廉易得,药性较野山参也更为平和,如 果重症用时不如野山参效果好。 肺养&收&,宰相与节气 《黄帝内经》中说,肺为&相傅之官&,也就是说,肺是人体里的宰相。 宰相的职责如同总理,需要协调万机。在人体之中,肺则主管&气节&,管理着人全身上 下的气息调节,如同咱们前面说过的天地间二十四个节气的转换一样。 肺对应着五行中的金,对应着秋季,而金有金属工具的意思,金克木,木生火,就如同 要利用工具砍伐下树木来燃火一样,肺还具有协助其他脏器的功能。 因为肺是调节各个脏腑之间矛盾的宰相,那么,它的正常运转就十分重要,肺怕寒,如 果平时你在感觉到热的时候, 千万不要脱外衣, 因为一旦已经有热感觉, 说明热已经出来了, 如果一脱外衣,寒就乘虚交换进去了,这个时候感冒就开始了。所以,我们平时要对温度的 变化敏感些,慎重些,因为你的调节会影响肺的功能。 肺主宣发,主肃降,宣发是指肺气具有向上、向外、升宣、发散的功能,宣发可以排出 浊气,还可将营养布散周身,充养身体,滋润皮肤毛发;肃降,是清肃、洁净和下降的意思, 指肺吸入清气,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以保持呼吸道的洁净,保证水液的运行并下达于 膀胱而使小便通利。 因为肺是金脏,本性燥,与天之燥气相应,燥气通于肺,所以肺本燥。因为火克金,火 应季于盛夏、日中,所以盛夏及日中火盛之时,要注意少食生火燥热之品,这就要提到辛辣 之物了。 饮食之中,辣味是入肺的,食物过苦则会抑制肺,而微酸是补肺的,因为酸有收敛的作 用,所以平时的膳食如果要侧重养肺的话,菜里面最好稍微放点醋。 &收&还体现在哪里呢?肺主肃降, 因此养&收&, 要注重肺气的向下, 怎样能收得更好呢? 学会深呼吸是一个简单的养&收&法。因为肺主气,肺司呼吸,天气通于肺,全身的呼吸全靠 肺,所以中医十分注意吐纳导引。 只有肺气肃降,通畅了,五脏才能协调。中医认为肺与肾之间关系密切,即肺气的通畅 与肾水流畅息息相关。 我可以给大家举个形象的例子,每个家庭都有茶壶,茶壶盖上都有个小孔,正是因为有 了这个小孔,茶壶倒水才时会通畅。如果你用手指按住小孔,就会发现水根本倒不出来。这 个小孔就好比开肺气,肺气不通,则流水不畅,肾的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此外,肺与大肠相表里,互为络属,并开窍于鼻,因此,肺为水之上源,开肺气有助于 通大便利小便。所以,有的时候人想大便却拉不出来时,如果碰巧一连打了几个喷嚏,就会 发现可以大便似乎比较容易出来了。 肾养&藏&:神奇的激素为何不能滥用? 肾最重要的就是养&藏&,因为肾藏精,精化为气,肾气可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 人从幼年开始,随着肾中精气的逐渐充盛,而出现牙齿更换头发生长等生理变化,自中年开 始,由于肾中精气开始虚弱,便渐渐出现衰老的迹象。 肾中贮藏的其实是生命最重要的能量, 犹如一个国家财政中的黄金储备, 轻易不要肆意 动用消耗。 然而,现代人对肾的养&藏&普遍认识不深,有一些不负责任的医生为了获得短期疗效, 经常轻易动用这一人体最重要的能量储备,即滥用激素。在那些庸医眼中,激素是一种特效 药,慢性肾炎的病人一用激素,肿也消了,蛋白尿也消了;哮喘发作的病人一用激素,哮喘 很快就能止住;高烧病人用什么都不退烧,可是一上激素,立马见效。 激素果真如此神奇吗?果真像传说中的&九转还阳丹&一样能力挽狂澜吗? 从中医的角度看,激素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将肾所封藏的阳气释放出来。肾中的阳气, 是人体最宝贵的真阳,是精,是用来温养生气的,是用以养命的。如果轻易动用,虽然立竿 见影,但如同擅自打开了生命真阳的大门,动用了最宝贵的能量。 西医中解释,激素是由肾上腺分泌的,其作用点是在肾里,滥用激素必伤肾。国外对激 素的使用是十分慎重的,但目前国内激素的使用却一直没有得到重视。 曾经有这样一个病例, 一位家境殷实的农民带着自己十四岁的儿子来看病, 孩子已经确 诊是慢性肾炎。慢性肾炎这种病,根据具体情况病情有所不同,因为人的年龄、身体状况是 不同的影响基数。人生是一个生长衰老的过程,阶段性的身体特点有各自的优势和隐患。如 果老年人得了慢性肾炎, 或许喝些&双草&茶就能痊愈; 如果这病出现在十几岁的男孩子身上, 就是十分严重的了,因为很容易转化成尿毒症。 这位父亲是在偶然间向我咨询的, 那时孩子刚刚进入某家医院就治, 我婉转说明了孩子 的病情,但由于孩子之前一直在武术学校习武,身体一直很好,所以这位父亲有着自己笃定 的&乐观&。 住院不久,这位父亲还曾经来找过我,他很高兴地告诉我,孩子病情有了很大好转,听 了他的描述, 我知道那时医院已经使用了激素来控制病情, 因为孩子短时间像吹起来似的胖 了很多,这是激素使用的副作用之一。 父亲那时坚信孩子很快就能痊愈了, 对于我之前的诊断与保养方法不置可否, 我感到十 分无奈,也想起明代著名医学家李中梓对于&医者之情&与&病人之情&的一番深刻解读。几个 月后,我得知孩子已经不治身亡了,父亲那时才悔不当初。 这位父亲其实也情有可原, 他不知道孩子病情的显著好转并非治疗康复的转折, 他不知 道激素动用的是生命最重要的能量, 在没有明确进一步的后续治疗方案的时候, 滥用激素只 会产生一个&回光返照&的健康假象。 因此,激素可用,必要的时候也必须使用它来调节人体,但决不能擅用更不能滥用。因 为激素的滥用相当于将本应用在紧要关头的最重要的贮藏储备轻易地拿了出来。 治疗慢性肾炎的双草茶 上一节说到年轻男孩与老年人得慢性肾炎后严重程度大有不同,为什么呢? 在阶段养生中,年轻人犹如人生的春天,身体各个脏器的生命力都很旺盛,老年人如同 迈入了人生的寒冬,身体各部分都开始衰弱。 形象地想,春天是生发的季节,冬季是闭藏的季节,春天万物勃发,无论是对人体有益 的,还是对人体有害的,在这段时间都会相对活跃,而冬天严寒肃杀,万物皆收,即便是一 些对人体有害的东西也会相对休止。 很多人可能都知道, 如果一个年轻人得了癌症通常会比老年人病情恶化得快, 因为肿瘤 细胞同人体其他细胞一样,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生发态势。 我遇到一位七十岁的得了慢性肾炎的老人,他之前一直在服用西药,但效果不好。因为 西药和中药的原理是不同的, 中药是用药性去影响人体机能, 西药是用药性去直接对抗病原, 这就使得西药在治疗慢性肾炎的同时也在加重肾的负担。 我给了这位老人一个简单的药茶方,两种常用又便宜的中药草,代茶浸泡饮用,一个多 月,老人的病症就有了明显的改善。 是哪两种草药呢? 西汉时,一位名叫马武的将领在一次戍边征战中被敌军围困。时值酷暑,炙热无雨,困 境之中缺食少水,人马饥渴交加,许多士兵和马匹都肚子胀疼,小便困难,点滴艰涩,还有 尿血的症状,随军郎中苦于无药束手无策。 一名马夫某日忽然发现他喂养的三匹马都不尿血了, 精神也大为好转。 他便细心观察马 的活动,原来马啃食了附近地面上生长的牛耳形的野草。此事给了他启发,心想估计马就是 吃了这种草才纾解了病情。于是,他抱着尝试的心理拔了一些草,煎煮后一连喝了几天,果 然小便通畅了,通体舒泰。 马夫赶忙把件事禀告了将军。马武大喜,立即号令全军煎煮这种&牛耳草&服用,几天之 后,全军人马都恢复了健康。因为绿铺原野的牛耳草多生在车马经过的路边,因此,又被称 之&车前草&,又名&观世音草&。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田间地头路边旷野都长有车前草,将新鲜的车前草洗净煎汁当茶饮, 或在药店购买晒制好的车前草直接泡饮, 对治疗尿路感染、 水肿、 高血压, 都有很好的效果, 并且没有毒副作用,不会加重肾脏的负担。 我让老人喝的双草茶中其中一味便是车前草, 另一味则是女性都很熟悉的益母草。 益母 草用如其名,原本是妇科用药,其性微寒,味苦辛,可去瘀生新,活血调经,南方人常用益 母草来煮药膳。这味药用于此处却另有妙用,可以活血利尿消肿,改善微循环。 补土派名医,补的是什么 脾在人体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 《黄帝内经》中说,&脾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 谏议之官向君主提意见的,进行谏言的,它相当于人体内的一个预警机制,如果这个预警机 制不灵敏了,那么人体的运行机制就如同少了一个参照。 金元四大家,是指中国古代金元时期的四大医学流派。 刘完素认为疾病多因火热而起,在治疗上多运用寒凉药物,固此称之为&寒凉派&。对于 病因&火&起的相关内容,我将在体质&上火&一节分类讲解。 张从正认为治病应着重驱邪,&邪去而正安。&在治疗方面丰富和发展了汗、吐、下三法, 世称&攻下派。&其实,中医的平衡治疗体系中有八种调节人体偏颇的方法,后面我会将中医 &八法&与人体&四通&结合起来讲。 朱震亨认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善用&滋阴降火&的治则,世称&养阴派&。提起朱丹 溪,很多女性都有所耳闻,桃红四物汤甚至被广告成了美容滋补的佳品,借用《红楼梦》里 的一句话:&药岂是浑吃的?& 李杲认为&人的胃气为本&,在治疗上长于温补脾胃,因而称之为&补土派&。这里我们就 讲讲这一派别的理论观点。 补土派,补的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前面说了,脾对应的是土,补土其实也就是补脾。 《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云:&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 如果一年一直 是夏季的话,那么烈日炎炎,就要生亢,害也便随之而生。夏秋转承,炎热烦闷转为秋高气 爽,亢得到了制约,也就不生害了。 土对于四季起到了一个承接转换的作用,亢害承制,其要在土。中医讲究生克制化,因 此脾在人身上也显得十分重要。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 中谈到白术这味中药时, 引用了张锐 《鸡峰备急方》 的一则案例: &察见牙齿日长,渐至难食,名曰髓溢病。用白术煎汤,漱服即愈。& 人的牙齿的确是一直都在生长的,只不过在基本定型后,生长缓慢细微,与此同时,每 日进食的磨损, 也使得牙齿保持在一定程度。 但这则病例中的人却是牙齿每日的生长远远超 出正常情况,以致吃东西都受到了影响。这种病,中医称之为&髓溢病&。 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 前面我们说了,中医中的五脏不是单独的器官,而是一个系统,包含了许多部分,每个 身体部分都有着它的主导脏器。以牙齿为例,牙为骨之余,由肾所主。肾主骨生髓,肾对应 水,水满则溢,牙齿日长,就好像是髓满了向往外溢一样,所以,叫髓溢病。 以河水为例,河水为何会泛滥?是因为限制住水的河床太低太不牢靠了。江河两岸,如 果乱砍滥伐,水土流失严重,便容易洪水泛滥。因此,若要克制髓满而溢,就需要完善这个 约束制约骨、髓的系统,就需要补土。白术正是一味补土补脾的中药,将白术熬制后,漱口 便可健脾补土,河床巩固了,水自然也就不会四溢了。 在我家社区有位老人, 脚后跟长了骨刺, 异常疼痛, 甚至走路的时候, 脚跟都不敢踏地, 只能小心翼翼地踮起脚来走路。一开始,她觉得老年人骨质增生在所难免,后来实在影响平 时的日常起居,就来向我询问,有没有简单易行的保健方法。 其实,骨刺即骨质增生,同牙是一样的,都是骨之余。骨钙流失到骨面,形成的骨性赘 生物就是骨刺。生骨刺的人大多是中老年人,他们相较年轻人来说,脏器虚弱,骨质疏松, 再加上年轻时的劳损伤痛, 一旦遭遇风寒湿邪, 就如同朽木在潮湿环境容易长出&蘑菇&一样, 容易&增生&。 因此,我让老人将白术煎汤,浸泡脚后跟,一早一晚各一次,每次二十分钟左右,晚上 可以多泡会儿,就当每日泡脚了。过了一周,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坚持泡了一个月,骨刺便 愈合了。 这个保健方法简单便捷,对于骨质增生的老年人十分适用。 对于补土养脾来说,无论在任何季节,调理脾胃都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而定,胃热者以 清降为主,脾虚脾寒者当温补,无论是药补还是食补,都要以服用之后感觉身体舒泰为宜。 神医华佗的五脏调养法 神医华佗大家都很熟悉,他是东汉末年的著名医学家, 《后汉书 o 华佗传》说他&兼通数 经,晓养性之术&,尤其&精于方药&。 华佗曾把自己丰富的医疗经验整理成一部医学著作,名为《青囊经》 。不过,由于历史 原因这本著作并没有流传下来, 后人都是通过史书的医案记载以及华佗诸多弟子的医学传承 来整理其医学精华的。以针灸出名的樊阿,著有《吴普本草》的吴普,著有《本草经》的李 当之等都是华佗的学生。 《三国志?华佗传》中记载,华佗曾对吴普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乐尔,动 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臂犹户枢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吾 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并利蹄足, 以当导引。体中不快,起作禽之戏,沾濡汗出,因上著粉,身体轻便,腹中欲食。& 吴普施 行这种方法锻炼,活到九十多岁时,听力和视力都很好,牙齿也完整牢固。 这段话的意思是:人的身体应该得到运动,但不应当过度。运动后饮食的营养才能充分 消化,血脉才能流通顺畅,人也就不会生病了,这正如转动着的门轴不会腐朽的道理是一样 的。因此,古时修仙养道的人常做气功、导引之类的锻炼。我有一种锻炼方法,叫做&五禽 戏&,一叫虎戏,二叫鹿戏,三叫熊戏,四叫猿戏,五叫鸟戏,既可以用来防治疾病,同时 也可使腿脚轻便利索,可以将其当作&气功&来锻炼。身体不舒服时,就起来做上一戏,汗流 浃背浸湿衣服后,接着在上面搽上爽身粉,身体便觉得轻松便捷,也就有食欲了。& 的确,如华佗所说,古人时常摹仿熊攀挂树枝和鸱鹰转颈顾盼,舒腰展体,活动关节, 以求得延年益寿。 而华佗这套&五禽戏&正是根据古代导引、吐纳、熊经、鸟伸之术,结合虎、鹿、熊、猿、 鸟五种动物的活动特点,结合人体脏腑、经络和气血的功能,创编的一套对应五脏的医疗保 健体操。 虎、鹿、熊、猿、鸟这五种动物的生活习性不同,活动的方式也各有特点,或雄劲豪迈, 或轻捷灵敏,或沉稳厚重,或变幻无端,或独立高飞。人们模仿它们的姿态进行运动,间接 起到了锻炼关节肌肉、调养脏腑的作用,运用仿生的肢体运动使得全身气血流畅。 五禽戏中, 华佗把肢体的运动和呼吸吐纳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 通过气功导引使体内逆 乱的气血恢复正常状态,以促进人体健康。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五脏相辅相成,五禽戏中 任何一戏的演练,既能主治一脏的疾患,又可兼顾其他各脏,互为调养。 五禽对应五脏,对应五行,适应四季变化。虎戏主肝,能舒肝理气,舒筋活络,春节尤 其应该多练;猿戏主心,能养心补脑,开窍益智,对应炎炎夏日;鸟戏主肺,能补肺宽胸, 调畅气机, 秋季习练能够开肺气;鹿戏主肾,能益气补肾, 壮腰健胃, 冬季学鹿有利于养藏; 熊戏主脾,能调理脾胃,充实两肢,季节交替之时练习有利于适应寒暑变化。 如今, 传统五禽戏的内容尚不准确完整, 但我们从中可以获得一个科学而简单的锻炼理 念,即调摄呼吸,在改胸式呼吸为腹式呼吸的同时,经常模仿动物的动作,如虎之威猛、熊 之沉稳、鹿之温驯、猿之轻灵,鸟之轻翔舒展,皆当刻意模仿,向大自然的生灵学习保养之 道。 第三部分 身体的底子与生长收藏《黄帝内经》中的体质谈 身体的底子也就是每个人的体质,体质不同相当于人体四季变化的小环境有所差异。 为什么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季节喜好?这种喜好与阳气的生长收藏有何关系呢? 每个人都需要依据自己的体质找出&生、长、收、藏&的侧重点,否则生发不足、收藏不 够都会加重体质的偏颇。 为什么有人喜欢春天,有人喜欢夏天,有人喜欢秋天,有人喜欢冬天?其实,这是由人 们不同的体质特点与四季阳气的生长收藏决定的。 在国外,到目前为止已有三十多种体质类型学说,古希腊西波克拉底的气质学说,曾被 公认为世界最早的体质学说, 其气质学说认为人体有四种不同的体液, 其比例决定了人的气 质,并依此把人分为多血质型、胆汁质型、粘液质型、忧郁质型。 西医看体质讲求酸碱平衡, 健康体质应该是呈弱碱性的, 此外便是不同气质性格对于健 康的影响了, 而中国传统医学却是从几千年前就通过人体实践检验根据不同的症候表现、 脉 象、舌苔等身体信息对体质进行了分类。 中医治病养生讲究因人而异、量体裁衣、因人制宜,人体分先天的底子和后天的调理。 体质分共性与个性,时间、空间、地域、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都是形成不同体质的影响因 素。因此说,不同个体在生理上的身心特性,通过人体形态、机能、心理等各个方面的差异 性表现出来,便称之为体质。 《黄帝内经》中的五行体质分类,在现代人眼中或许过于遥远而玄妙了,在这里我们从 中医的十一种体质分类中来具体讲述不同体质的生长收藏。 这十一种体质分别为平和体质、 阳虚体质、 气虚体质、 阴虚体质、 偏阳体质、气郁体质、 血瘀体质、血虚体质、湿热体质、痰湿体质、特禀体质。 不同的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体质呢?体质究竟是由什么决定的? 这个问题与中医的医理相关。 中医之本在于, 持中守一而医百病。 使身体常保中和之气, 使人体的阴阳保持中和,既不阴虚,又不阳亢。 五脏之阳是五脏之气中具有温煦、推动、兴奋等作用的部分;五脏之阴是五脏之气中具 有凉润、宁静、收敛等作用的部分。两者协调平衡,五脏之气才能冲和畅达、运动有序,各 自发挥应有的作用。如果五脏之阴虚衰,那么容易有虚热的病症出现;如果五脏之阳虚衰, 那么容易有虚寒的病症出现。 所以说,中和包涵着平衡与和谐两层含义。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阴阳相对平衡协调, 这是健康的生理状态,一旦这种相对平衡被打破,出现阴阳失衡,那么人体的生理状态便转 变为病理状态。 因此,体质和疾病并不是一回事。不要一根据体质的描述,你发现自己不是平和体质, 就觉得大病临头了,其实体质是一种正常的表现,一旦得了热证、阴证,或是阳盛则阴衰、 阴盛则阳衰,并超过了正常的尺度,那就是病态了。 每个人的生、老、病、死都带有自己的个体特异性。因此,无论是保健养生还是防治疾 病都应该要充分考虑不同个体的体质差异。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即便不是医生,也要了解 自己的身体状况和体质特点,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医生,某种程度上说,自身其实也能成为自 己最好的保健师。 人体的寒底子,冰凉也有大不同 人体有寒底子和热底子之分,简单来说,热底子的人通常怕热喜凉,寒底子的人则喜暖 惧冷,当然不冷不热的身体底子是最好的,这也就是健康的平和体质。 平和体质的人通常性格开朗,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强,精力充沛,&身体 倍儿棒,吃嘛嘛香&。身体匀称健壮,面色肤色发色润泽,睡眠好,耐受寒热,这种体质的 人也不容易生病。 平和体质的人要注意的是,平时吃饭要适量,不要过饱,也不要刻意控制。饮食注意冷 热,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对过于油腻及辛辣之物要酌量控制。起居作息要科学而有规 律,根据年龄和性别,进行适度的运动,同时要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情感平和莫偏激,对 于生活中一些突发事件要平心而待。 不过,随着如今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环境受到了很大的人为影响,健康的平和体质的 人恐怕达不到三分之一了,人们或多或少总有些体质上的偏颇。 寒底子也有分类,因为怕冷喜暖的因素有很多,在此,我主要讲一下阳虚体质与气虚体 质。 阳虚,是指人体阳气不足,&火力不足&,缺乏生命的能量,因此身体机能会有所衰减, 是代谢热量不足的一种体能状态。 热量不足,身体底子自然偏寒,因此,阳虚体质的人一般肌肉不壮,形体白胖,面色淡 白少光泽, 平时总是手脚发凉, 腹部、 腰部或膝部怕冷,衣服比别人穿得多,冬天不耐寒冷, 夏天不受冷气。不太敢吃凉的东西,喜进热烫饮食。大便溏薄,小便色清量多。发病多为寒 症,易感湿邪,易患痰饮、肿胀、泄泻、阳痿。 阳虚体质的人的性格一般也多沉静内向,精神不振,有些嗜睡。 之所以将阳虚与气虚两种体质结合起来讲, 是因为气虚严重了就有可能导致阳虚, 阳虚 是气虚的进一步发展。 故而阳气不足者常表现出情绪不佳, 容易悲哀, 因此调节心情很重要。 气虚体质是指人的气力不足,体力和精力都感到缺乏,稍微劳作便有疲劳之感。因此, 气虚体质的人大多不爱说话,好静易惊,讲话声音低弱,性格偏内向,情绪容易有起伏,保 守不爱冒险。 这种体质的人有的形体消瘦,有的体形偏胖但肌肉会有些软弱。常出虚汗,同样的活动 量,气虚质的人容易气喘吁吁,常感疲乏无力,面色萎黄,食欲不振。 这类人寒热耐受力差,尤其不耐风寒,容易劳累,在寒冷、多风、暑热季节容易感冒, 生病后抗病能力弱且难以痊愈,还容易有胃下垂等内脏下垂、眼睑或肢体浮肿等症状。 体质也根据地理环境与职业特点有所偏重,我国西部、东部地区的人,没有工作的人、 学生和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比较容易气虚。 气虚质的成因和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等有关,或因孕育时父母体弱、早产、人工喂 养不当、偏食、厌食,或因病后气亏、年老气弱等,对于女性来说,不科学的减肥极有可能 导致气虚,如果爱美的女孩在减肥中发现有上面所讲的症状,就要赶紧调整减肥计划了。 总之,气虚体质的人要注意补气调养,不要让气虚进一步转化为阳虚,这样身体的底子 便会越来越凉了。 人体的热底子,火越烧越旺 有寒底子,自然就有热底子。热底子的人往往喜欢冬季,不喜夏天的暑热,因为体内有 火,火上浇油的感觉让人心烦火燎。 火,其实也分真假虚实,有的火是实火,有的火却是虚火,关于这个问题,后面我会用 日常具体的病例来解释。这里咱们只说一下热底子的两种体质,即偏阳体质和阴虚体质。 偏阳体质的人大多都形体壮实,脸色发红,心情时常烦燥,说话声高气粗,喜凉怕热, 口渴时爱喝冷饮,小便短而热,大便熏臭。 这类人的脉象都洪数有力,咱们在第一章讲过,人的脉象也有四季变化,如果不管春夏 秋冬寒暑变化,脉象一直都像夏季的洪水一般热浪滔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黑暗之魂3怎么用法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