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工资发放花名册多大年岭发工资

2016互联网创业失败_新口碑
当前位置: &
& 2016互联网创业失败
2016互联网创业失败
声明:本文由平台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涉及专业知识,仅供参考。
《生活大爆炸》需凭密码 举报违重点投资六大领域
  开封城墙地表部分为清代建筑,在开封,认知城墙,心系城墙,维护城墙,成为人们的普遍行动。
  奚康生,河南洛阳人。《魏书》《北史》皆有传。北魏后期,关陇一带农民起义频频发生。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正月,泾州沙门刘慧汪聚众造反,起义规模很大,震撼了北魏王朝。率部镇压这次起义的正是战功显赫的奚康生。平叛以后,他担任了三年的泾州刺史,在这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奚康生几乎动用了全泾州的人力和财力,经过千百名能工巧匠穷年累月的劳动,终于造就了南、北石窟寺这两座佛教艺术的殿堂。
  培养孩子阅读习惯最重要的因素是家长。如果家长整天玩手机,就很难让孩子去热爱读书。事实上,人们往往忽视了阅读对孩子内在学习能力的激发和推动作用。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不可能是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让孩子爱上阅读,对提高他们成绩将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甚至会超过整天刷题所起到的作用。
“美丽广州”为第行驶路上突然自燃持 最高达50万元
保存在桌面
放入收藏夹
  杨梅开胃祛暑 杨梅的10个食疗养生方法
  杨梅开...
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2015中国农民工最新情况调查报告
2015中国农民工最新情况调查报告
  摘 要:《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实施1年以来,农民工的状况得到有效的改善,特别是工资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月均工资比2004年增加625元,拖欠问题有所缓解,政府给农民工提供的服务有所加强。但是农民工收入低、处境困难等基本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尤其是农民工比较强烈的市民化愿望也远远没有实现。所以必须在进一步落实各项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政策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制度创新,加大相关投入,逐步消除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障碍和资金困难,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问题。
  关键词:农民工;市民化;最新情况;调查
  农民工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与农村人口非农化没有同步发展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1]。根据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2]的估算,2004年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数量为1.2亿,加上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工,全国农民工总数大约为2亿多人,成为仅次于农民而多于城市工人的第二大劳动力群体。尽管农民工群体为城市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一直受到不合理的待遇,存在各种问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弱势群体&。为了解决农民工问题,政府在近几年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规定、方针政策,设立了维护农民工权益和改善农民工生存状况的组织和机构,加强了对农民工问题的治理。2006年3月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务院意见》),这是国务院首份关于农民工问题的综合性文件。《国务院意见》将解决农民工问题提升到&事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的高度,明确了做好农民工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比较全面地提出了解决农民工诸问题的思路、任务和具体措施。一年来,《国务院意见》的实施效果如何?农民工的生存状况发生了哪些变化?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怎样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月,武汉大学农民工问题研究课题组在武汉、广州、深圳、东莞和湖北省、河南省等部分农村进行了一次农民工最新情况的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1 000份,收回问卷812份,有效问卷765份,接受调查的农民工的就业地分布在19个省市、输出地分布在28个省市,涉及农民工的各种问题81个。以期通过调查获得的数据与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中的调查数据和《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以及武汉大学经济研究所2005年的调查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农民工的生存状况及其变化,以及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对《国务院意见》的实施效果做出评价,并提出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和政策建议。
  1 农民工群体的基本状况及其变化
  1.1 农民工的平均年龄略有增加,仍以青壮年为主
  在763个样本中,平均年龄为33岁,其中16~25岁的占28.8%,26~30岁的占12.3%,31~40岁的占31.4%,41岁以上的占27.5%。与2004年相比[2],农民工的平均年龄提高了4岁,30岁以下的农民工比重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而40岁以上的农民工比重增加了近12个百分点。从性别结构看,女性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低于男性。女性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31岁,30岁以下的占53.8%;男性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34岁,30岁以下的占38.5%。
  1.2 农民工的文化程度有所提高,但仍然偏低
  从文化程度看,2007年初,文盲/半文盲占3.3%,小学文化程度占16.6%,初中文化程度占59.6%,高中/中专文化程度占18.8%,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0.7%。与2004年国家统计局农调队的调查数据相比,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所占比重由83%下降到80.5%,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重由17%上升到19.5%。农民工的文化程度虽然有所提高,但仍然偏低。在本次调查中,农民工的平均文化程度为8.7年,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比重仍高达80&5%。在对&阻碍你外出打工的主要原因&的回答中,16&4%的农民工认为&文化程度太低&是最主要的障碍,这在所有选项中是最高的。
  1.3 农民工从事的行业部门有所扩大,但仍以制造业、建筑业为主
  调查显示,农民工的就业部门分布于国民经济的几乎所有部门,但是农民工的就业部门仍然比较集中。在720个样本中,从事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农民工人数最多,分别占42.1%和36.7%,二者共占78.8%,其次依次是社会服务业占6.4%,批发零售业占4.4%,住宿餐饮业占3.8%,采矿业占2.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0.8%,其他行业占2.4%。与2004年国家统计局农调队的调查数据相比,从事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农民工比重逐年上升,且上升幅度也逐年加大。从事制造业的农民工2002年占22%,2003年占25.2%,2004年占30.3%,2007年初达到42.1%;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2002年占16.6%,2003年占16.8%,2004年占22.9%,2007年初达到36.7%。
  1.4 农民工家庭务工收入增加,经济状况得到改善,但大部分农民工认为他们在打工地的经济地位仍然不高
  调查显示,2007年初农民工家庭平均年收入18 588元,人均收入4 408元,其中人均务工收入3 314元,人均农业纯收入1 094元,务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76.7%。根据武汉大学经济研究所2005年的调查,2004年,农民工家庭平均年收入16 065元,人均收入3 587元,其中人均务工收入2 681元,务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74.9%。与2004年相比,农民工家庭务工收入有了较快的增长,在总收入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成为农民工家庭收入增长的最重要的源泉。虽然,农民工家庭的经济状况得到改善,并有68&2%的农民工家庭的经济情况在当地农村居于中等以上,但65.7%的农民工认为其家庭经济状况在打工地居于中下等以下,这种反差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仍然较大。
  1.5 东部地区仍然是农民工的主要输入地,但在中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数量增加,跨省、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比重下降
  调查表明,中部和西部地区仍然是农民工的主要流出地,而东部地区仍然是主要的输入地。在本次调查中,中西部地区输出的农民工比例为71.4%,比2004年高出4.4个百分点;[2]57.9%的农民工在东部地区就业。虽然农民工的输出输入地基本格局没有改变,但出现了两个显著的变化:一是农民工在中部地区就业的比重有所提高。2007年初在东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比重比2004年的70%下降了12个百分点,而在中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比重则较2004年的14%上升了13个百分点,达到27%。二是跨省、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比重下降。2004年跨省和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占全部外出农民工的50%和35%,2007年初,这一比重分别为48.6%和32.4%,分别下降了1.4和2.6个百分点。
  2 农民工生存状况的积极变化和存在问题
  2.1 农民工的工资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工资水平仍然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年,农民工月均工资由659元上升到780元,增长18.4%。而在2007年初,农民工月均工资超过1 300元,达到1 305元,比2004年增加了625元,增长80&1%,可见2004年以来,农民工工资增长速度加快。从各月均收入组看,2007年初月均800元以下的低收入组的农民工的比重大幅度下降,如月均收入在300~500元的农民工占2&9%,比2004年下降了14&9个百分点;月均收入在500~800元的农民工占15&6%,比2004年下降了21&4个百分点。月均800元以上的较高收入组的农民工的比重则大幅度增加,如月均收入在800~1 000元的农民工占32&0%,比2004年提高了15&6个百分点;月均收入在1 000~1 200元的农民工占13&1%,月均收入在1 200~1 500元的农民工占17&2%,1 500元以上的的农民工占19&2%,三者合计,即1 000元以上的农民工达到49&5%,比2004年提高了28&3个百分点。
  虽然农民工的工资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仍显著低于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农民工2007年初的月均工资仅相当于2005年11月全国职工月均工资的85&4%。此外,2007年初农民工平均每周工作65 h,大大超过了城镇职工的平均工作时间。如果按2005年城镇职工每周工作47&8 h计算,则2007年初农民工小时工资仅为2005年全国职工小时工资的62&8%,农民工的相对工资水平就更低了(2005年的数据来源于《中国劳动统计年鉴》)。
  2.2 工资拖欠问题有所缓解,但一些行业和地区工资拖欠问题依然严峻
  在此次调查中,65&4%的被调查对象从未被拖欠过工资,18&8%的偶尔被拖欠过工资,15&8%的经常被拖欠工资,人均拖欠工资384元,而且大多数农民工通过与雇主协商等方式已经追回其中的85%。与武汉大学经济研究所2005年的调查数据相比较,偶尔或经常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比重降低了13&7个百分点,人均拖欠工资也下降了近600元,追回的工资比例则上升了12&4个百分点。由此可见,近两年来,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从行业和地区的工资拖欠情况看,工资拖欠的行业结构基本保持不变,而地区结构则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农民工就业比较集中的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中,建筑业的工资拖欠问题仍然最为严重,制造业次之,服务业最好。在工资拖欠问题最为严重,政府集中治理力度最大的建筑业,工资拖欠的比重虽然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但是在本次调查中,经常或偶尔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仍达到44&5%,比全国平均值高出9&7个百分点。在服务业,经常或偶尔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占19&4%,比全国低15&2个百分点。从农民工输入地的地区结构看,作为农民工最为集中的东部地区,是拖欠农民工工资最严重的地区,因而也一直是政府治理的重点地区。从本次调查的结果看,这种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西部地区已经超过东部成为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最为严重的地区,东部地区则成为程度最轻的地区。在西部地区,经常或偶尔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达到58&3%,比全国平均高出23&7个百分点;而在东部地区,经常或偶尔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比重比全国低2&9个百分点;中部地区的情况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经常或偶尔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比重比全国高出2&3个百分点。
  2.3 政府提供的就业服务有所改善,但大部分农民工获取工作信息和工作的途径仍然以非正式途径为主
  调查显示,有17&4%的农民工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使用过政府组织,7&0%的农民工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使用过职业介绍机构,而这一比例在2004年分别为1&9%和12&6%,两者合计共提高了9&9个百分点。表明农民工就业的组织化程度有所提高,政府提供的就业服务有所改善。但是农民工的非正式信息渠道和就业途径仍然居于主导地位。2007年初,75&6%的农民工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没有使用过政府组织和职业介绍机构,85&4%的农民工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使用过亲戚、熟人和老乡等个人关系,82&3%的农民工获取工作信息的主要渠道是依靠亲朋好友等个人关系,只有4&2%的农民工获取工作信息的主要渠道是通过职业介绍机构和政府组织,5&8%的农民工则是将街上张贴的招工广告作为获取工作信息的主要渠道。而上述对农民工找到工作最有帮助的信息渠道与农民工获取工作信息的主要渠道基本上一致。由于缺乏亲朋好友等个人关系的帮助和政府与职业介绍机构的依靠,仍有11&6%的农民工认为找工作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没有就业信息和没有人帮助。
  调查显示,使用亲戚、熟人和老乡等个人关系找到工作的时间,81&6%的是在1周以内,11&7%的是在1个月内,6&6%的是在1个月以上,而未使用过亲戚、熟人和老乡等个人关系找到工作的时间,这一比例分别为70&4%、17&6%和12&0%。虽然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使用亲戚、熟人和老乡等个人关系比不使用个人关系能够更快地找到工作,但是通过政府组织、职业介绍机构、报纸电视等媒体以及人才市场等正式渠道获取工作信息或找到工作的农民工的平均工资,要高于通过亲朋好友等个人关系和街上张贴的招工广告等非正式渠道获取工作信息或找到工作的农民工。在本次调查中,前者的月均工资为1 348元,后者的月均工资为1 267元,前者比后者高出81元。国家统计局农调队的调查数据也显示了类似的结论[2]。那么以提高收入和生活水平为打工主要目的农民工,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为什么不愿意选择能够给他们带来较高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政府组织或职业介绍机构呢?主要原因是相关组织机构宣传、服务的不到位以及这两种方式本身的不规范、不完善,导致农民工不得已而选择其他的非正式途径。在本次调查中,6&8%的农民工认为以上两种途径费用太高,26&6%的农民工对以上两种途径缺乏信任,害怕被骗,13&0%的农民工仍然不知道利用以上两种途径,53&6%是由于有了亲朋好友等个人关系的介绍等原因而放弃使用以上两种途径。
  2.4 农民工超时加班现象依然严重,大部分农民工享受不到法定休息日
  调查显示,2007年初农民工的劳动时间,每周平均6&5天,每天平均10&0 h,比2005年3月的每周平均6&6天和每天平均10&01 h略有下降,但大大高于城镇职工的平均劳动时间。在这种情况下,超时加班就成为农民工工作的常态。60&9%的农民工表示他们要经常加班,54&1%的农民工表示在节假日不能得到休息。由于大部分农民工是在制造业和建筑业就业,很多工种岗位具有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的特点,超时加班工作严重损害了农民工的身心健康。虽然农民工要经常加班,以牺牲健康权和休息权为代价,但是很多农民工却得不到应有的补偿。在经常加班的农民工中,有40&6%的没有加班费。在节假日的加班中,更有60&1%的没有加班费。
  2.5 虽然农民工对企业和工种岗位的满意度较高,但农民工的社会满意度较低
  2007年初,农民工对目前打工的企业和工种岗位的评价较好,满意度较高。在农民工对打工单位的评价中,对打工单位&很满意&的占5&2%,&较满意&的占25&3%,&一般&的占52&5%,&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仅占14&6%和2&4%。农民工对目前的工种岗位感到&很理想&的占5&4%,&较好&的占29&7%,&一般&的占49&5%,&较差&和&很差&的仅占12&8%和2&6%。与2005年相比,农民工对企业和工种岗位的满意度都有所提高。从社会地位方面看,65&7%的农民工认为其家庭经济状况在打工地居于中下等以下,47&6%的农民工认为他们的社会地位一般,20&3%的被访者感觉社会地位不高,个人尊严方面曾经受到过伤害,9&6%的农民工担心受城里人的歧视。
  2.6 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障的意愿和实际参保率有所提高,但仍存在许多制约因素
  与2005年相比,2007年初,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障的意愿和实际参保率均有所提高。2007年初,有66&5%的农民工表示愿意参加社会保障,比2005年的参保意愿提高了11&5个百分点;实际参加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的农民工分别占总人数的26&2%,8&0%,13&0%和4&8%,比2005年分别提高了19&8,6&2,11&2和4&1个百分点。说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程度依然很低,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障的意愿和实际参保率都有待提高。
下页更精彩: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民工工资发放制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