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E模式争议不断:是专利运营还是专利流氓的最高境界

如何应对“专利流氓”诉讼围剿
 来源: 
来源:作者:责任编辑:yfs001
“98/485,约20%。”这是bluespike声称持有的美国专利数量与小米已获得授权的中国专利数量之比。单纯从数据来看,两者之间的差距似乎很大,而小米持有的专利规模要远大于bluespike。不过,bluespike却将小米起诉至美国法院,指责小米涉嫌侵犯其专利权。近日,一家名为bluespike在美国东德州联邦地区法院马歇尔分院向小米提起诉讼,一同被列上榜单的还有深圳通拓科技有限公司,后者是一家跨境电商公司,拥有电商品牌tomtop。bluespike指责小米通过tomtop销售的智能通信设备涉嫌侵犯其在美国拥有的专利权。被起诉的产品包括小米的手机产品mi4、mi5、mi5plus以及红米系列产品。另据媒体报道,11月18日bluespike以同一个专利在同一个法院控告了华为侵权。按照过往经验,伴随小米、华为等国产手机布局美国市场的步伐不断提速,自然会有越来越多npe把小米、华为等当作攻击的“靶心”,那么,怀揣“美梦”的小米、华为等国产手机,到底该如何应对来自npe的专利侵权诉讼“围剿”?——缘起——知名公司成为“专利流氓”的靶心众所周知,包括专利在内的各类知识产权保护具有较强的地域或国别属性。简单说,只有产品进入一国市场,才可能发生侵犯该国特定权利人知识产权的可能。而所谓npe,是英文non-practicingentity的缩写,中文名称为“非专利实施实体”或“非生产专利实体”。简单说,npe是指代那些拥有专利但不从事专利产品生产的机构。最常见的npe应该算是科研机构,当然,还有一些npe主要以专利授权许可为其主要盈利模式,同时以发起专利诉讼作为主要促成合作手段。而作为一家npe,bluespike对外宣称拥有98项专利,主要集中在“数据安全、深度检测、软件签名”等诸多领域。美国专利商标局网站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1日,bluespike的专利检索量为47件,小米手机的专利检索量为5件。显然,仅从专利持有数量来看,bluespike并不算一家大型的npe机构。但是,与小米相比,其专利规模优势还是比较领先的。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家npe机构,其以专利许可为核心业务,并不直接从事商品生产,势必增加了小米与其谈判合作的难度。而从发起的专利诉讼来看,bluespike是一家久经沙场的老手。比如,在2012年至2013年间,不到两年时间,bluespike曾以其持有的4项与信号提取(signalabstracting)相关的专利,前后在德州联邦地院提起超过70起的专利侵权诉讼,被告中不乏大众所熟知的google、yahoo、adobe等公司。根据一份哈佛大学的研究显示,从2001年到2011的10年之内,在美国内被npe发起诉讼的企业从11家激增到336家。而patentfreedom2014年所作的统计显示,被npe起诉的对象高达50%以上都是高科技产业。事实上,大多数npe机构多采取“冒头就打”的策略,通常会把知名公司列为靶心,有的会先发送侵权警告函,促使双方谈判,如果对方不予理会则会发起专利侵权诉讼。有的则跳过通知,直接发起专利诉讼。——教训——黑莓手机曾被判赔偿6亿多美金谈及npe与实业公司之间的专利侵权纠纷,最著名的案例应该是发生在2000年—2006年间的黑莓手机被诉无线接收邮件专利侵权案。当时,生产黑莓手机的rim公司(全称“researchinmotion”)被一家名为ntp公司的npe机构诉至美国弗吉尼亚东区联邦地区法院。事实上,ntp公司也是一家小型npe机构,其持有的专利仅有25件。但是,这家公司最终让黑莓支付了高达6.12亿美金的和解费用。那么,这家小公司是如何让当时鼎鼎大名的黑莓手机付出了堪称天价的和解费用呢?究其原因有二,其一,该公司持有的专利含金量高;其二,黑莓历经6年还是无法赢得诉讼。 1
[责任编辑:yfs001]
一周图片排行榜
光明网版权所有跟“专利流氓”死磕到底
跟“专利流氓”死磕到底
发布时间: 10:36:26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网分享到
  --访RPX公司首席执行官和联合创始人约翰&阿姆斯特
  当&专利流氓&肆意横行,越来越多的企业被突如其来的恶意诉讼搅得心烦意乱、对这种行为痛恨不已却又束手无策时,一家专门对付&专利流氓&的公司诞生了,它就是美国RPX公司。
  &专利流氓&通过收购专利恶意起诉他人。RPX公司也大量收购专利,但不主动发起诉讼,而是利用这些专利来帮助企业降低来自非专利实施主体 (NPE) 的诉讼风险以及与其达成专利许可所需要的巨额费用。同为NPE,经营理念和方式却截然不同。&专利流氓&臭名昭著,而RPX公司作为企业和NPE之间的&调解者&,既赚了钱,还能赢得声誉,可谓风光占尽。那么,RPX公司是如何运作的?其又有着怎样独特的专利观?日前, RPX公司首席执行官和联合创始人约翰&阿姆斯特(John Amster)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为对付&专利流氓&而生
  近年来,美国NPE数量不断增多。RPX公司统计数据显示,NPE每年让美国产业界花费的专利诉讼费用以及和解金高达数十亿美元,涉及企业超过2600家。NPE不制造或销售任何产品,主要通过向某个特定技术领域的公司发起专利诉讼以获利,而这类诉讼最终多数都由被告支付合解金以获得专利许可告终。
  &事实上,很多专利许可无需通过费时费力且成本昂贵的诉讼手段获得,通过其他相对高效和低廉的方式也可以获得专利许可。&约翰&阿姆斯特介绍,在深入分析了NPE的运营模式及专利市场后,成立于2008年的RPX公司将自身定位为:通过市场机制,进行防御性专利收购,帮助客户降低来自NPE的专利风险及相关成本。&这远比在法庭争讼中获得专利许可更经济实惠和迅速有效。&约翰&阿姆斯特说。
  但RPX公司本身并不创造专利,其如何帮助企业应对来自NPE的专利诉讼?
  &RPX公司会通过市场分析,提前、主动购买一些具有潜在诉讼风险的专利,以避免NPE获得该专利并提起诉讼。& 约翰&阿姆斯特表示。
  购买专利需要大量的资金,RPX公司解决资金的方式是会员付费。会员只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就可使用RPX公司的专利。目前,RPX公司有250多家会员企业,包括苹果、三星、谷歌、微软、亚马逊、索尼等众多国际知名企业。通过会员聚集的资金,RPX公司可以以较高的价格买下客户认为具有高风险的专利。据悉,RPX公司每年平均花在购买专利上的费用高达1.25亿美元。截至2015年年底,RPX公司收购了超过1.5万件专利,帮助客户避免并节省超过32亿美元的法律费用支出及和解金支出。
  但即便如此,RPX公司也无法买下市场上所有具有风险的专利。在这种情况下,RPX公司就会和&专利流氓&展开斡旋,最大限度帮助客户减少损失。
  与&专利流氓&展开竞跑
  RPX公司和NPE都需要通过购买专利来增强自身实力,因此,两者势必产生竞争。
  &在公开市场购买专利时, RPX公司和&专利流氓&的竞争有时很激烈。尽管会有专利卖家希望避免&专利流氓&主张权利而给其他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PX公司会因此以较低的价格中标,但这种情形相对较少,更多的时候,是高价者中标。&约翰&阿姆斯特告诉本报记者。
  RPX公司也会组织并促成大规模的专利收购。这些大规模专利收购案的标的通常是一些高质量的专利包,但也隐含着相对较高的专利风险。参与专利收购的企业包括RPX公司的会员企业,他们会在年费之外额外贡献一些资金;也有想要加入此巨型交易的非RPX公司会员企业。RPX公司自成立以来,已完成了30笔以上的巨型联合专利交易,资产总价值将近20亿美元。
  全球每年都会有大量专利产生,如何在这些海量的信息中发现那些具有潜在诉讼风险和巨大价值的专利?&RPX公司会动态监控和搜集大量与专利相关的信息。每个月,RPX公司都会审核80件以上可能存在收购价值的专利包,通过深度了解、分析专利市场,来积累深厚的专业知识,增强对市场趋势的洞悉能力。&约翰&阿姆斯特介绍,RPX公司建立了独具特色的专利市场信息数据库, 数据内容涵盖5.5万件诉讼案,1300万件专利转让案,4000组待售的专利包以及6万项专利分析,以帮助RPX公司及用户作出决策。
  让约翰&阿姆斯特颇为感慨的是,目前,美国多数专利交易都几无透明度可言。&除了专利交易的买卖双方,很多对待售专利资产有兴趣的企业,常因信息不透明而没有机会提出竞标。&约翰&阿姆斯特告诉本报记者,为了促成专利销售的透明化,RPX公司推出了免费的OPEN平台,参与者必须至少提前45天公告即将销售的专利资产,这为参与者在专利许可买卖上创造了一个公平、透明的机制。
  新举措难撼 &专利流氓&
  近年来,美国立法、司法、行政部门采取了一些新举措,尤其是美国发明法案(AIA)和Alice案,不少专家认为,这会对美国&专利流氓&起到抑制作用。但在约翰&阿姆斯特看来,新措施难以从根本上撼动&专利流氓&。
  美国发明法案允许利害关系人通过多方复审程序(IPR)来挑战专利的有效性。相较于美国地方法院费时、冗长的判决程序,申请多方复审程序时间约需18个月,这提供了一种较快速又合乎经济效益的挑战专利有效性的方式。&但多方复审程序实施以来,仅有极少数的多方复审程序请求达到最终决定,当中被裁定专利无效的更是少之又少。&约翰&阿姆斯特介绍,截至日,针对2800件专利所提出的4300多件多方复审请求以及涉及商业方法复审程序请求中, 目前仅有600件专利最终被判定无效。
  美国最高法院审理Alice公司与CLS银行案件 (Alice Corp vs CLS Bank) 所做的决议,使得部分软件专利的有效性标准更趋严格。基于这些新判例及准则,美国地方法院裁定许多系争专利无效,并驳回许多现有的诉讼案件,&专利流氓&也因此减少了有关软件专利的购买与诉讼活动。
  &但这两大趋势对NPE的整体冲击非常有限。真正受影响的是质量相对较低的专利,以及所谓&骚扰形态之诉讼&,这种专利及诉讼仅占每年所有&专利流氓&活动的很小部分。更重要的是,低质量专利诉讼多半会迅速以低价和解,专利许可费和法律支出相对较小。&约翰&阿姆斯特告诉记者,更多企业的巨额耗费,是在应对&专利流氓&所持有的高质量专利上。这些高质量专利不会因多方复审程序或Alice案的判决而被无效。目前,仍有许多高风险专利每年由NPE买下并主张权利。因此,企业面对的来自NPE的专利诉讼风险仍然不小。(本报记者& 吴 艳)
国务院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 版权所有 承办单位:中国知识产权报社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6号 邮编:100088 电话:010-5 邮箱:nipso@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号&&专业,敬业,公平正义,诚信守信
您当前的位置:→ 专利
专利运营的五种方式和十大因素
日期: 浏览:1660次
颠覆IP微分享第三季
分享嘉宾:李银惠(最热门的IP文章《知识产权界的甲乙丙丁》作者、专利神教掌门、律师、专利代理人)
主持人:杨燕
参与者:【颠覆IP】微信群
时间:日 星期四20:30-22:00
嘉宾分享环节一、职业生涯几个阶段
大家好我一直从事专利代理人和律师的工作,专利运营我没有具体做过,所讲的内容也是纸上谈兵,希望大家听着有用。
刚入行时我会给客户讲各种规矩,让客户了解很多内容,有一种助人为乐的感觉。入行后就急转直下,陷入垃圾专利泥潭。简单的说代理机构、客户都不在乎专利的质量,因为都是政府资助。这也使我严重的怀疑自己的职业价值,后来偶然接触到专利战略专利运营的事情,发现很多企业专利做的很好,尤其美国的专利运营做的很好。那时讲课的PPT标准配置高通、朗科、IBM、华为这些基本都在说专利战略如何好,但这些讲完了就没有后续了。因为这些老板听不懂,当时老板听的挺好,但是后面不知道怎么操作。后来我逐渐意识到,专利战略就是唬人的东西,向我处的环境哪有专利战略的需求。向高通、朗科、中兴、华为是我们一般企业能学的吗? 他们条件都不同。
另外一个阶段从业时间久了专利诉讼方面纠纷较多,很多愿意打官司的企业作为专利的原告一般会占一点便宜,这时我就讲专利侵权,专利侵权作为原告很有优势,对市场宣传、营销比被告有优势。但还没有企业愿意打官司,后来遇到个娇滴滴的老板娘,我说你们同行是竞争对手可以打下专利官司,老板娘回答同行都是朋友,关系还很好的。回去之后我深刻的思考了这个问题,专利对企业到底有用还是没用?专利对高通、朗科这样的公司是有用的,但是对很多企业不一定是很重要的,甚至是没用的,专利要想成为一种大杀器,需要很多条件才能完成。
以上也就是我的基本职业背景,长期以垃圾专利为生,对专利运营这个高端产物,不一定有很多经验,但是至少根据实践经验我认为这更适合普通企业学习。
二、专利权当成请求权而不是财产权
例:加拿大北电公司破产,北电公司破产固定资产一文不值,它的专利权6000多件,以苹果为首的企业集团花了45亿美元买掉,这超出初期评估的两倍。诺基亚也要破产了,现在联想也想收购他的专利,这很大程度给中国人一种错觉专利就是值钱的产品,所以做专利运营就发财了,专利运营真的能发财吗?这就涉及第二个问题,专利就是财产权吗?包括各种教科书将商标、专利归属于无形财产上,所以说专利是值钱的,我认为这是不对的。专利之所以值钱是有请求国家机关强制性干掉竞争对手的可能性,有专利既有权利提出这种要求,专利要做申请、撰写、授权、提出请求等一系列工作,并不是所有专利在手里都是有用的,专利放在不同国家、不同企业、不同行业的强制力也完全不同。财产权应该是有使用价值、有效用,专利根本不能。专利权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坏账、转让的债权问题,有一批律师专门干这个活,银行里很多不良贷款,债务人还不了这些贷款,所以这些律师就要低价收购银行的坏账,然后通过各种手段讨回这些欠款。其实我认为专利运营就是把专利权拿在手里,然后让别人不得不花钱在你这买回专利,以实现债权的转让,同时达到赚钱的目的。
意识到专利是一种请求权,我觉得比较靠谱,实现一个请求权和实现一个财产权是不太一样的。因为请求权是不明显的,它究竟有多大的作用,不像财产权一样可以直接看出来的,而且请求权能否变成现金是需要很多条件的,这些条件也是比实物(楼房、机械)价值,多了很多手续,这些手续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影响到专利权的变现问题。有个环节出问题,这个钱将无法赚回。我讲专利运营就是在讲那些因素可能对专利变现造成影响。
三、专利运营的定义
专利运营定义包括广义的定义和狭义的定义,广义的定义我认为就是专利的运用。在商业实践中把专利用起来,获得一个相应的效果,包括促进了企业的市场销量和营业利润。这是专利的根本目的,因为专利就是促进企业的盈利,可以说这是个根本问题。
狭义的专利运营,类似地产中介一种中间商。我们一般所说专利运营是指专利权人和专利买家的中间商,以收取中介费或是低买高卖的模式。狭义的专利运营概念与具体的产品市场无关,是单纯的把专利当做一种独立产品买卖,做这个卖场的中间方就是专利运营,也叫专利运营商。周延鹏出的《智慧财产:全球营销获利圣经》一书指出,要把知识产权当做一种独立财产卖出,同时讲了实施中注意哪些问题及采用哪些环节。而我讲的专利运营实际是广义的专利运营,广义的专利运营具体如下主题:
四、专利运营的五大玩法和十大因素
1、第一大玩法---专利流氓
我刚开始接触专利流氓时,我认为这是我该做的,他能快速变现。但在接触更多的时候发现,专利流氓在中国根本行不通,中国专利流氓只会被打击或者被关起来。下面讲下专利流氓的定义,专利流氓一般指的NPE叫实施实体,实施实体会拿到专利权,但是它不会靠这个专利技术造产品去卖,它是通过诉讼手段,让实际生产产品的企业提供专利许可费。在美国专利诉讼平均赔偿额为500万美元,律师费在100万美元。美国这种诉讼玩法在中国无法实现的,中国的专利诉讼平均赔偿额是美国的1/500,也就是1万美元。因此根本无法玩专利流氓,从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上根本不值得做专利流氓。同时中国的法院、行政机关、媒体、氛围对专利流氓的持不认可的态度,这样专利流氓在中国的发展就会受到各种打压。中国零几年做普通手机时就已经有开始尝试专利流氓,当时谢文武用自己的专利告海尔生产的一种手机,最后的结果谢文武败诉;2012年蔡耀华起诉苹果,最终也以败诉而告终。这些案例表明,法院对非运营实体的运营是不支持的。同时告诉大家,做专利流氓第一会挨骂;第二是不一定赢;第三是即使赢了也就赔偿8万元;第四是很有可能复审委系统、法院系统直接把你专利干掉。因此我认为专利流氓在中国是玩不了。
2、第二大玩法---产业中介
第一种模式产业中介就是把专利权人手里闲置的专利转让给需要专利的企业,然后收取中介费用。目前很多公司已经开始做这个事情,这种现在毕竟也有了一些成功案例。
第二种模式是我们专利运营的正常模式。以美国高智为主,其模式是在全世界范围内筛选发明家,寻找好技术,然后以自己的名义和自己的人员,将技术申请专利,申请专利前会找些专利买家评价技术需求。在买家有需求时,将严格要求专利质量,同时进行专利布局,最后将专利卖给买家。这种模式下限定这个技术是否好,是否会有买家买,关于专利运营的因素我会在十大因素中讲。
第三种模式是上海盛知华做的是比较成功的,盛知华的模式与以上模式基本相似,其根本是涉及特定产业,同时其总经理在美国做过大学技术转移,在美国这种模式已经成熟。美国专利运营做的好在于其技术转移市场非常完善,美国几乎每一所大学都设置有技术授权办公室(Office of Technology Licensing,简称OTL),用来转自己学校的专利技术产业化卖给外面公司。这也使得盛知华模式设置上受的很大启发。现阶段中国大专院校专利属于国有资产,所以中国大专院校专利很难实现运营。这种体制的限制最后肯定是会被打破的,这种专利运营肯定是会有人运营成功的。
第四种模式是七星天,虽然他们没有过多成功案例,但他们的根基很好。他们主要合伙人是美国的专利律师,对专利撰写、申请、有效性、侵权诉讼方面水平较高。而专利代理人、专利律师、专利权人做专利运营是不靠谱的,因为他们更注重某一个环节,而且他们在市面和人脉上没有那么广泛。七星天的模式就是通过好的技术点,进行全球专利布局,这些业务与专利代理机构所做业务都有雷同。
3、第三大玩法---资本运作、股权增值
把专利当做一种股权的附加值进行运营。例如华南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它们与广东的新四板合作,加入运营中心将专利权和股权打包,用专利权定价机制给专利进行评分,这样有更多专利的企业,其股价将更高。把专利权当做股权的一部分来卖,可能会有更大的可能让专利增值。以往专利以独立产品出现没有人愿意买,但是将专利打包结合股权,用户买的就不是专利本身,而是整个公司的股权和公司所有的经运营情况捆绑。
4、第四大玩法---竞争手段
以邱则有为代表,邱则有将空心楼盖板的各种模具,申请专利最后授权专利2000多件,然后进行诉讼,在100多个诉讼中90%胜诉。这种模式中制造出这些能够授权的专利也是一种能力,做出这些专利后就更容易去打官司,因为在竞争对手的产品中总有一种落入2000多个授权专利保护中。这种专利布局就会涉及到专利的等同原则的规避,要做好这一点也很难把握。
5、第五大玩法---产业保障
产业保障以我的自身的优势,拥有很多客户,我肯定不会拿几个专利去卖给别人,也不可能去诉讼别人,我会选择和客户合作,对客户的专利进行完善的布局,然后选择入股客户公司或者选择专利权共有,客户只需要出技术,我们出专利申请的人力、物力、和提高专利申请的可能性,双方共赢这个专利的利益。主要以产品在市场的销量赚多少钱来布局,专利来控制市场。这就是专利对产业保障的作用,这种模式的期限较长,涉及的方面较多。但好处是成本较低,成功率较高。因此在专利运营我们只能参与一个环节,而不要妄想全过程参与,毕竟存在诸多壁垒。我认为做产业保障是专利运营最有可能成功的模式。
6、专利运营的三大基本因素
首先技术创新程度,了解行业内这个技术是否是有用的技术,大部分专利申请是一个很小的改进,而不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发明,专利是否创新要以行业内的专家为准。其次专利布局的完善程度就不说了。最后专利产品的市场接受程度的预估,这是一个比较难做的点,因为很难预估产品的火爆程度,我认为只能通过销售人员或者行业内的一些老板进行市场评估。如果产品没有市场,在专利布局在完善的情况下也是无用功。
7、专利运营的三大内部因素
内部因素主要对于企业的,企业本身申请专利就是使用的,因此专利运营的内部因素就很重要。首先看企业对专利运营投入多少钱;然后看老板对专利的重视程度;最后看有没有真正懂专利的人来做专利运营。
8、专利运营的四大司法因素
第一个司法保护程度,主要指的是等同原则的执行范围问题;第二产品体积有多大和产品的单价有多大,例如大型机械需要购置一台机械做证据保全,从而提高专利诉讼的成本,这种大型机械既不值得做专利运营,而药、手机、网络更适合做专利运营;第三是方法专利还是产品专利,对专利代理人来讲写专利尽量写产品专利,少些方法专利,因为在侵权取证中方法专利很难取证;第四取证和鉴定难度与成本。
总结:希望大家注意到中国和美国的不同,千万不要照搬美国的情况,美国能实现的专利运营,在中国是实现不了的。
群友互动环节
@管理员王帅 提问:专利运营既然存在诸多壁垒,在现阶段先,专利运营炒的很火,您认为是以结合实体运营才能真正实现专利价值,但专利代理行业属于服务行业,如何能和企业较好的结合?
李银惠 回答:专利代理机构与企业接触较多,从经验讲应该为企业做更多的专利布局,也就是先筛选一些较好的企业,做更细致的服务,与技术人员沟通做一个产品的整体布局,然后策划一批案子如何申请保护。
@考试群群友鹰小 提问:高校的专利如何运营?专利的出口最多还是报高新,可惜编出来的专利太多,怎么破&
李银惠 回答:高校的专利运营,首先要筛选专利是否有产业化的可能性,然后在筛选技术布局的完善程度,有力基本的前提后才能考虑专利运营问题。
(本文整理自嘉宾在&颠覆IP&分享,文字、语音版权所有人颠覆IP微信群管理者,整理人王帅,转载须注明文章来源)微信号:Dianfuip
上一篇: 下一篇:当前位置 & &
& 美专利流氓公司收入惊人
美专利流氓公司收入惊人
17:22:39&&出处:&&
编辑:万俟雨休 &&)
让小伙伴们也看看:
文章观点支持
当前平均分:0(0 次打分)
[10-10][10-08][09-23][09-10][09-01][08-15][08-08][08-06][08-05][07-29]
登录驱动之家
没有帐号?
用合作网站帐户直接登录中国技术市场报数字报-“非执业实体模式”引争议
当前版: 03版
是专利运营还是专利流氓
“非执业实体模式”引争议
  据《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报道,“伴随着‘互联网+’战略的实施,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正呈现出跨界融合的发展态势。一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力促知识产权优势切实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在日前举行的第四届ICT产业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卢希表示。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知识产权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近年来,专利大战在唤醒各国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同时,也炒热了一种叫做NPE的专利经营模式。  业界尚存争议  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在悄无声息中寻找机会,伺机向着意向目标出手,并在不经意间,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攫取高额利润。这些非专利实施主体运用专利价值的能力丝毫不亚于许多科技巨头,只是这种“坐收渔翁之利”的营利方式备受质疑。这就是NPE,英文全称为Non-practisingentities(非执业实体)。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将NPE称为“专利流氓”、“专利蟑螂”,即本身并不制造专利产品或者提供专利服务,而是从其他公司、研究机构或个体发明人手中购买专利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然后专门通过专利诉讼赚取巨额利润的公司或团体。  “一些专门从事专利经营行业的NPE机构会伺机以很低的价格购买中小企业的专利,然后寻找市面上运用此项技术的企业进行赔偿诉讼。”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国有单位专利中心工作人员介绍,通常情况下,NPE并不是实体企业,不搞生产研发,一般是购买自己所看好方向的专利,然后寻找市场上运用该技术成果的企业,通过诉讼或者跟对方谈判的方式加以解决。期间,市面上很多所谓的“侵权”企业往往并不想涉足诉讼的泥潭,而是选择采取与NPE机构“私了”的方式,赔偿一笔高额的专利赔偿款。这也圆了这部分NPE的初衷。由此看来,这种乘人之危的专利经营模式,是牺牲一部分中小企业为代价的。“更有甚者,这样的专利商战经常接二连三,扰乱了正常的企业经营,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从这个角度来讲,NPE无疑是充满歧义的。  但是这样的解释在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科院知识产权研究与培训中心副主任宋河发看来并不贴切:专利流氓,英文叫做PatentTroll,含有收费的意  思。为这种模式贴上“专利流氓”、“专利海盗”的标签,是不准确的。  “有人会指责这些NPE机构不做研发、不做生产经营,只是通过买卖专利、集中专利的方式起诉获利。实际上,根据专利法的规定,专利权公民拥有行使制造、使用、销售、许可等或者禁止他人制造、使用、销售、进口等行为的合法权利,社会不应该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这种行为。”宋河发认为,关于NPE专利经营模式,国内并没有明确禁止NPE的法律条文,只要从事的不是《反不正当竞争法》内规范的范畴,市场上的NPE机构包括买卖专利、集中经营等行为,都应该是被允许的。但是,如果有些机构利用专利集中的优势地位去抬高专利许可价格,谋取不正当经济利益,就会成为反不正当竞争法规避整治的对象。  趋利避害是趋势  即便如此,对NPE这种商业模式业内并不缺乏支持者。他们认为,NPE的介入,激活了专利技术交易市场的内在潜力,促进了知识产  权应用多元化的发展,对于推动专利技术转化、交易有着深远的意义。  “从现有的NPE运营模式来看,我们可以通过其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经营方式来分辨它的角色定位”,同样从事专利工作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NPE的角色定位具有双面性,市场上存在着一种是类似于中介的NPE机构,他们最核心的工作是把市场上的专利分门别类地进行搜集,为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牵线搭桥。因为在庞大的专利群中,企业往往难以找到适合自己需要的专利,他们会联系一些NPE机构寻求相关服务。也有甚者,会利用这些NPE机构提供的服务,为打击同行业竞争者提供便利。这样的NPE主要盈利来源是收取中介费用。”  七星天(北京)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总裁龙翔认为,事实上,很多生产型企业也会使用诉讼手段,只是他们的着眼点不是获得赔偿,而是为了争夺市场份额或者打击竞争对手。因此,如果仅仅把对抗“专利流氓”的行动集中在少数不良NPE身上,可能会漏掉一些“大鱼”。  “现在我国正在寻求通过市场进行科技资源的配置整合,而在知识产权市场上NPE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市场参与者。这些持有专利但并不投入实际生产的NPE,扮演着知识产权市场上的价值发现者、供需匹配者以及价值实现和维护者的角色,他们的作用类似金融市场之中的‘做市商’,是知识产权市场上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功能上保证了知识产权这种特殊的商品能在市场上进行有效的交易和运营。”龙翔表示,我们不能因为存在少数从事“专利流氓”行为的NPE,而全盘否定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对于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的作用。如何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当下利弊之间寻求权衡,需要我们对此问题有着更深刻的认识。  专利运用实体方兴未艾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知识产权地位的日益攀升,各种知识产权特别是以专利为主要经营业务的运用实体发展方兴未艾。具体表现在:一是高校、科研院所设立大量专利技术转移服务组织,如高校技术转移办公室、科研院所技  术转移中心;二是在各级政府扶持下,各地设立或将要设立一大批具有服务平台性质、不针对特定服务对象的技术交易、专利开发服务或信息服务组织等;三是民营知识产权运营企业,提供专利咨询及专利资本化服务业务;四是产业联盟成立专利运营公司。  伴随着新兴专利运作实体的兴盛,滥用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问题势必会受到反垄断执法机构的关注。据了解,2015年4月,国家工商总局深入开展调研,系统研究国内外有关实践和法律规定,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禁止滥用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定》,规定明确禁止经营者之间利用行使知识产权的方式达成垄断协议。  “我国高校、科研机构是属于公益性质的,科研人员拿着国家拨款的科研经费所完成的科技成果,应当支持制度创新、支持相关产业发展。如果把转化不出去的科技成果变相卖给相关的私人机构,最终沦为攻击同行企业发展、谋取不正当收益的工具,就违背了科研工作公益性。这就需要加强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内部的知识产权管理。”宋河发表示,国内的高校、科研机构以转让、许可、投资入股的方式把科技成果转化给企业进行产业化,这是一个常用的技术转移的方法。我国并不限制以这样的方式从事国际间的技术转移,但是,目前国内存在的很大一个问题在于,我国在国外的专利布局较少,且普遍没有获得国外专利权的保护,技术转移工作就会很难实现其价值。       郑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专利流氓的最高境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