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分布在新疆的新疆有多少个少数民族族

新疆喀什地区的民族人口分布&|&发布日期:&|&nbsp浏览()人次&|&&|&&]马戎(回)  内容提要:本文介绍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人口概况、民族人口分布和南疆喀什地区的民族人口分布情况以探求改善维汉民族交流的条件。
  在一个多民族国家或地区中,影响民族关系和相互交往的各个因素当中有两个最基本的因素,或者说是最基本的条件,一是各民族集团的人口相对规模,二是它们的地理分布格局。人口相对比较多的大民族在保持文化与宗教传统、争取经济与政治权利等各个方面,一般具有优势;人口较少的小民族,如果其人口相对聚居在一个或几个地区,也可以在局部地区形成自己的“社区”而维护自己的文化传统和争取自己的权益。所以,文化同化和融合通常都发生在民族杂居地区,而且融合的主流往往倾向于人口较多的族群。
  中国有56个民族,各个民族的人口规模差别很大,按照1990年人口普查的统计数字,中国有人口超过11亿的“汉族”(实际上是在几千年历史中不断融合了其他族群而形成的一个民族共同体。参见马戎,1999),有18个人口超过百万的族群,还有7个人口在1万以下的族群。同时,各个族群的地理分布格局也很不一样,例如回族和满族遍及全国各个省区,而藏族和维吾尔族等则相对集中居住在各自的自治区域内。
  为了深入而系统地研究中国各个民族的交往条件,对各个地区的民族地理分布格局进行分析和比较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我们曾经对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等民族聚居地区进行过有关地理分布特点和城市内民族居住格局的调查与研究(马戎、潘乃谷,1989;马戎1996;王俊敏,1997),研究结果对于我们理解当地民族关系的变迁很有帮助。本文是在1997年新疆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历次人口普查的资料数据,对新疆自治区特别是维吾尔族相对集中的南疆喀什地区的民族分布格局以及变化情况,进行一些最初步的分析。
  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概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面积16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法国、英国、德国和西班牙4国面积的总和。由于属于大陆性干旱气候,因而有大量沙漠和戈壁,仅南疆地区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面积就有33万平方公里。在沙漠周围的绿洲上形成了有人口居住并具有一定特点的农业区。所以新疆虽然地域辽阔,但1997年总人口仅为1718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0.3人,远远低于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的每平方公里135人(新疆自治区统计局,1998:55)。
  根据1990年人口普查统计,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居住着47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俄罗斯族这7个民族在中国仅居住在新疆。这7个民族除维吾尔族外,大多属于跨境民族,与中亚各国有着密切的历史关系。这7个民族以及回族、撒拉族、保安族都信仰伊斯兰教,使新疆自治区成为我国伊斯兰教比较集中的地区。传统上,新疆地区的伊斯兰教属于“逊尼派”,近年来从中东地区传入的原教旨主义“瓦哈比”派也有一定规模的发展,引发一些教派冲突和宗教矛盾。
  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0个主要民族人口规模的变化情况。1949年的统计可能有误差,其他各次统计均是全国人口普查的数字。我们可以归纳出新疆人口变化的几个主要趋势:
  (1)各个少数民族人口自1964年以后都有十分显著的增长,而且在年期间的年增长率要高于年。高生育率是各少数民族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1997年新疆全区少数民族人口出生率为2.31%,汉族为1.4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1998:73)。哈萨克族人口减少是一个例外,原因是在60年代初期,在境外势力的策划鼓励下,有几万哈萨克族人越境前往前苏联的哈萨克加盟共和国。迁往国外也是乌孜别克和其他小族群在50年代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
  (2)汉族人口在年期间迅速增加,主要原因是组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60年代初期内地饥荒造成的人口流动与迁移。在年期间,由于计划生育特别是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迁移,汉族人口增长低于自然增长率(年期间,全国汉族人口增长率为1.31%)。
  (3)回族人口由于迁入和高生育率,在年、年这两个时期均有显著增长,但年期间增长率降到2.26%,年进一步降到1.74%,低于其他少数民族的增长速度。这说明部分城镇回族居民接受了计划生育,同时少数回族居民也有可能迁出了新疆。
  (4)东乡族人口在1949年没有进行独立的统计,可能被计入其他民族。1953年新疆统计的东乡族仅有229人,1964年统计则达到8379人,改变民族成分和迁移是可能用来解释这一变化的两个原因。1998年的《新疆统计年鉴》没有提供东乡族单独的统计数字。
  (5)年期间,汉族人口明显增长,而其他各少数民族的增长率与年期间相比有所下降。由于迁往国外或新疆区外的人数不多,所以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有部分少数民族人口实行了计划生育。
  二、新疆各个地区的民族人口分布
  新疆地域辽阔,平均人口密度低,说明人口的地理分布不可能是均布的。特别是在历史上就已经形成了不同的经济区域和各个民族的传统居住地,汉族的大部分为1953年以后逐步迁入,所以在各个民族的地理分布上必然存在各自的特点。
  从其他少数民族自治地区人口分布情况来看,汉族和非本地原籍的回族主要居住在城镇,他们来到其他民族聚居区主要是从事商业、手工业和近年来的现代工业,从这两个民族的职业结构也可以看到他们的这一特点。
  介绍了1990年人口普查得到的关于新疆自治区各族就业人口的职业构成情况。其中在农业、畜牧业就业人口在总数中低于60%的依次为乌孜别克族、汉族和锡伯族在60%-70%之间的有回族和蒙古族。高于80%的有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和维吾尔族。在工业和运输业就业比例最高的是汉族和乌孜别克族。这样的职业结构与各族的经济活动传统、教育水平密切相关。表中还列出了全国汉族就业人口的职业构成,以便与新疆的汉族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在新疆就业的汉族,由于政府组织迁入的移民比例较大,在行政部门和工矿企业工作的比例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这些部门、企业大多集中于城镇地区。职业结构特点对各族人口的地理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
  新疆各个地区的民族人口分布可以从表3中得到一个概貌。维吾尔族主要集中居住在南疆的喀什地区、和田地区、阿克苏地区和东部的吐鲁番地区,占新疆全区维吾尔族人口的8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概况》,1985:11),也占当地总人口的70%以上。汉族在解放后迅速发展的省会城市乌鲁木齐和另外两个新兴城镇克拉玛依市(石油基地)、石河子市(农垦兵团基地)里占大多数(超过总人口的75%),在昌吉回族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3个地区以及哈密地区、塔城地区、伊犁地区这些历史上传统的中央政府屯垦区域也都占有相当的比例(在总人口的40%以上)。
  哈萨克族主要居住在北疆的阿勒泰地区、塔城地区、伊犁地区。其中伊犁地区的哈萨克族人口占全区哈萨克总人口的7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概况》,1985:11)。其他规模较小的族群分别居住在政府为他们设立的自治州、自治县中,如柯尔克孜族居住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回族居住在昌吉回族自治州,蒙古族居住在新疆中部和东部的两个蒙古族自治州,各个地区和自治州内还有为其他族群设立的自治县。从以上行政区划的设置上也可以看到各个族群在新疆各地相对聚居的特点。
  在年期间,汉族人口在各个地区的比例发生一些变化,在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石河子这3个主要城市和大多数地区的比例在下降,但在博尔塔拉州、巴音郭楞州、克孜勒苏州这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和阿克苏地区、吐鲁番地区、喀什地区这3个地区有一定增长,特别是在喀什地区的增长比较明显。这个变化与这些地区经济近年来的发展(特别是石油开采)有一定的关系。
  三、南疆喀什地区的民族地理分布
  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位于南疆的喀什与和田是维吾尔族人口最为集中的两个地区,也是汉族人口最少的地区。我们以上的考察都是以地区或自治州为单位的,其实在各个地区的地域内,族群仍可能以县、乡、村这些不同层次的基层社区为单位,在居住和交往上彼此隔离。如在美国的大城市中也存在着以街区为单位的族群“居住隔离”(马戎,)。对喀什地区下属的各个县的民族居住格局进行更深一步的考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在最基层的社区里,各族居民相互接触的实际条件。
  喀什地区下辖1个市和11个县(表4),1990年总人口为285.5万,其中汉族占7.1%。除了喀什市以外,汉族在其中3个县的总人口中占10%以上,而在其他县则在1%到6%之间,可以说居住得相对集中。塔什库尔干是塔吉克自治县,以塔吉克族为人口主体。在其他各县中,维吾尔族都占人口的绝大多数。以县为单位,汉族人口可以分为具有一定规模(占总人口10%以上)和规模很小(7%甚至5%以下)两大类情况。
  在一个县内,可以进一步分出四类基层行政区划组织。第一类是县镇城关区,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商贸、医疗、交通、通讯中心。我们从表5中可以看出,喀什市4个城区街道办事处所辖人口中,汉族占29.2%,其他4个县的县城镇区的总人口中,汉族也在17%到36%之间。如疏勒县总人口中汉族占6.3%,但在县城人口中汉族占36.8%。英吉沙县的总人口中汉族占1.7%,但在该县县城人口中汉族占17%,也即是说该县汉族人口中很大比例的人居住在县城。
  第二类是乡或县镇以外的其他建制镇(在1982年为公社),这是各县的基层农业社区,是占各县人口85%以上的农民所居住的地方。从表5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在这一类社区中,汉族人口仅占0.3%到2%。一个例外是泽普县,在它的一个乡里有一个汉族大队(1869人),使全县乡级单位的汉族人口比例达到8.5%。
  第三类是国营农牧场、种畜场、园艺场等基层组织,直接由县里部门领导,技术要求比较高,产品商品率也比较高。在这类经济组织中,汉族人口一般比例在10%-40%左右。凡是带有较高技术要求的,汉族比例也就比较高,如疏附县的种畜场有1115名职工,其中汉族553人;疏勒县的食品厂有职工1919人,其中汉族1027人;而英吉沙县的国营牧场中汉族较少。
  第四类是由自治区甚至中央部门直接管辖的石油基地、兵团等机构。许多职工从内地调来,有的定期轮换。这类机构也从当地招收部分少数民族职工,但总的来说汉族比例较高,如泽普县的石油基地,汉族比例为66.4%,疏勒县的兵团汉族比例为91.7%。
  在1982年至1990年期间,各类组织的汉族人口比例也有一些变化。第一类组织(县城)的汉族人口比例总的来说在减少;第二类组织(公社—乡)的汉族人口比例有少量增加,有些大队从内地招收了一些汉族农民来开荒;第三类组织(农牧林场)根据各县每个机构的具体情况,汉族人口或有增加,或有减少;第四类组织(直辖经济组织)逐步在增加少数民族职工的数量,汉族人口比例有所下降。
  四、喀什地区民族之间的交往形式与特点
  1997年我们在喀什地区的4个县进行了实地考察。由于时间较短,难以开展系统的深入调查,不过从观察和访问中得到的各种具体情况中,仍然可以对当地维吾尔族与汉族之间的关系和交往有一些感性的了解。
  1. 在基层农村,不同族群往往在行政建制上组成独立的单位
  喀什全地区共有291个乡镇,其中6个乡有汉族大队,一般为40-50户,120-200人左右。在60年代和70年代,汉族大队和小队在南疆地区的乡镇中比较普遍,在80年代后,一些乡镇撤消了汉族大队。有的县(如叶城县和泽普县)由于政府比较注意做汉族农民的工作,至今每个乡镇仍然保留了一个规模不等的汉族农场。
  叶城县夏合甫乡设有一个园艺场,有两个维族小队和1个汉族小队。该乡有209名汉族,主要是60年代初期内地自然灾害时迁来的,大多集中在园艺场。这个乡的39户(176人)塔吉克族和32户(150多人)回族,也都在行政上建立了独立的生产小队。回族农民还建造了独立于当地维吾尔族的清真寺。所以在南疆基层农村,不同的族群在行政建制上相对独立是比较普遍的情况。
  2. 农村的汉族常住人口减少,但是出现了承包经营的“流动人口”。
  我们调查的莎车县荒地乡总人口为2.45万人,曾经也设有汉族大队,到了80年代由于汉族农民返回原籍而撤消,现在该乡拥有本地常住户口的汉族只有十几人。随着各县汉族人口的减少,维汉群众之间的交往和相互学习语言的情况,与50年代和60年代相比,应当说是倒退了。
  另外,随着改革开放的进展,属于“流动人口”的内地季节性汉族农民在荒地乡约有200多人,主要从事盖房子、修路或承包菜地,春天来,秋天走。常住汉族农民减少,而根据承包合同来到本地打工的汉族手艺人、菜农增加,这在喀什各县是普遍的情况。本地的绿洲农业,最重要的是水源,在绿洲边缘的一些荒地,土质差,浇水困难,本地的维吾尔农民不愿耕种,大队或村委会就托人到内地(甘肃、四川)招引汉族农民来承包,承包条件比对本地人要苛刻些,但这些在原籍缺少耕地的汉族农民凭着自己的勤劳,在交纳了承包金后仍有一定收入,而这些承包金也就成为本地大队、村委会的重要收入来源。由于这些承包的汉族农民并没有长期打算,在日常生活中与维吾尔族农民的交往并不多,因文化宗教和生活习俗的差异,有时还常常产生误解。
  叶城县夏合甫乡有200多汉族人口,另外办理了“暂住证”的来自内地搞承包的汉族菜农有30多人。其他各乡的情况也大致如此,都有一定数量来自内地的短期承包农民。
  3. 在国营农场、园艺场等经济组织中,维汉关系仍然比较密切
  我们调查的叶城县园艺场约有职工500人,分为“国营队”(汉族职工占80%,维族职工20%)和“本地队”(均为维族职工)两部分。据该场的维族负责人介绍,在创建这个园艺场时,从当地招收了部分维族职工,又从内地招收了30名汉族农民,通过不断发展,现汉族职工已经有200多人。在汉族职工中,有20%的老职工会说维吾尔语,维族职工中有30%的人可以讲汉语。园艺场在安排职工住房和责任田时,把汉族和维吾尔族职工交叉分配,他们认为这样可以加强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相互交往,有利于民族团结。这个场子的领导没有学过社会学,出于直觉感觉到了“居住隔离”可能带来的问题,并主动地通过行政手段来加以克服。
  我们在叶城县夏合甫乡了解民族通婚的情况,但没有找到维汉通婚的家庭。在这个相邻的园艺场中却发现了3户维汉通婚的家庭。我们访问的1个是原籍四川的农民,1961年来叶城开荒种地,1966年与一个维族妇女结婚,生了3个女儿,两个嫁给汉族,小女儿仍在读书。他生病在家,可以看到他的维族妻子对他照顾得十分周到。
  园艺场中有维族小学和汉族小学,但是有3家维族职工送自己的孩子到汉族小学读书。我们访问的一家维族职工,他们的维族女婿就是汉文学校毕业的,自己的孩子也在汉文学校读书。他们表示懂得两种语言有很多好处,特别是学会汉语后做生意方便。在汉文高中毕业的维族学生考大学,如果父母都是维族,加200分,如果父母中有一个是维族,加100分。这样的优惠政策,也鼓励维族学生到汉文学校就学。泽普县有一所汉族中学,来这所学校读书的维族学生有几十名。
  4. 兵团等独立建制的组织仍以汉族人口为主体,民族关系以单位关系的形式来体现。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独立行政建制,下设10个农业师、1个建筑工程师以及独立核算的农业工业企业322个,1997年总人口为238万。其中1个农业师(11个团场)设在喀什地区。在疏勒县的就是这个师下属的一个团场,当地人介绍有4100人,其中3758人为汉族。
  泽普县的石油基地是直属于中央管理的油田,1990年有14512人,其中汉族9635人。1979年中央油田联系附近土地建设炼油基地,叶城县不肯给,泽普县划出了13平方公里的戈壁滩,现在县政府每年可收税5000多万元,带动了当地的建筑业、制造业、服务业的发展。
  像兵团和石油基地这样独立建制的经济组织,与当地的乡镇政府和村民经常容易在地界、水源、基础设施(道路桥梁)的修建与维护、税收等方面发生矛盾,一旦发生纠纷,只有采取请上级部门裁决的办法来解决。由于这些单位以内地调来的汉族职工为主,与在本地社区生活过一段时间的汉族农民相比,他们在文化观念上与本地维族群众的差距更大,这些在自然资源和经济利益上面的纠纷,有时双方都可能连带着民族情绪。正因为如此,这些单位特别注重对职工的民族政策教育,尽可能避免职工与农民之间的冲突。
  结束语
  综上所述,喀什地区作为维吾尔族人口集中的地区,对于研究新疆的维汉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南疆喀什地区的短期实地考察仅仅了解了当地人口地理分布的基本情况,访问了4个县和下属的乡镇、园艺场。从我们在考察中得到的资料和印象来看,南疆喀什地区的民族人口分布是具有自己的特点的。作为常住居民的汉族人口集中在县城和国营经济单位,近年来的流动承包经营的汉族农民则散见于各个乡镇的农村,这样的居住格局限制了维汉居民的日常交往与文化语言交流。只是在少数国营经济单位(园艺场)保留了比较融洽的民族关系。而像兵团和石油基地这样的大型国有企业单位,以汉族人口为绝大多数,实际上也限制了职工进行民族交往的客观条件。维吾尔族信仰的伊斯兰教与汉族的儒家文化传统之间的差别非常大,目前这样的地理分布和居住格局对于维汉民众之间的交流无疑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今后如何改善维汉民族交流的条件,还需要从经济管理体制、人口流动、教育体制的改革等许多方面进行探讨。
  [1] 国家统计局编,1993,《中国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第一册),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 马戎,1996,《西藏的人口与社会》,北京:同心出版社。
  [3] 马戎,1999,“关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研究”,《民族社会学研究通讯》第15期。
  [4] 马戎、潘乃谷,1989,“居住形式、社会交往与蒙汉关系”,《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3期。
  [5] 马戎编,1997,《西方民族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6] 王俊敏,1997,“呼和浩特市区民族关系研究”,北京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普查办公室编,199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上),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1998,《新疆统计年鉴》(1998),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概况》编写组,198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概况》,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10] 周崇经主编,1990,《中国人口》(新疆分册),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编辑:程红)[字号:
]前一则: 后一则: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
电子邮箱: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热点理论新闻
推荐理论新闻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一)分布地域辽阔.少数民族在全国县级行政区域都有居住,绝大多数县都有两个以上民族成分.(二)分布极不平衡.西北、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分别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30.1%和29.4%,而华东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只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1.9%.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青海、四川、贵州、甘肃、湖南、湖北、河北、海南、重庆等省、自治区、直辖市.(三)大杂居、小聚居.中国各民族经过几千年的不断相互交往,形成了各民族既杂居又聚居,互相交错的居住状况.有些少数民族既聚居在一个地区或几个地区,又散居在其他地区.(四)民族地区人口密度较小.据1998年人口年报数,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口为1661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7577.5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3.7%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27人,仅相当于全国平均密度126人的1/5.我国有少数民族55个,约占全国总人口的6.7%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新疆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人口比例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
有没有比如说说汉族因为计划生育、年轻一代向内地发展造成人口下降,其他民族人口数量正常或者加速发展的情况?或者情况是正好相反的,由于移民方向和移民规模等原因形成的趋势又是怎样的?还有通婚的影响等。
这两天工作休闲之余,都在读《西北边疆社会研究》这本书,结合一下刚刚看到的东西现学现卖一下吧。
从历史上来说最早的时候新疆大概没什么汉族。有史料可查最早的汉代,刚刚开始经略新疆的时候汉人一度只有一个屯田校尉外加若干士卒。到东汉的耿恭和班超时代,低谷时期除了几十个人使节之类的就没别人了。(不然班超何必带着三十六个人就跑去匈奴人驻地开无双?) 后来班超经略西域三十余年,这期间汉族人口的峰值大胆假设也不会过万,毕竟西域当时的意义就是战略而非发展。(只不过这个时候本地的其他民族人数也不会太多就是了。)
唐代可能是西域历史上的一个汉族人口巅峰时期,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外加若干当时的军事基地,以及疏勒等四个军镇,汉族人口简直爆炸。而且唐代和汉代的时断时续不一样(汉代的时候文官一不高兴就喜欢辩论西域到底该不该要)
,人家是真心实意经营西域想要好好发展控制周边的。有无数唐代的猛将,诸如高仙芝、李嗣业(这哥们玩陌刀猛到了史料描述“人马立碎”的境界。)有两个事实可以侧面说明安西都护府当时汉族人口的数量。 1, 怛罗斯之战失败后,当时安西都护府的两万精锐折损近半(葛逻禄雇佣军反水从背后捅刀子,导致惨败。高仙芝一度想要自杀,为李嗣业等副将劝阻。只不过黑衣大食也是惨胜,震慑于唐军的战斗力,再没有敢东侵。)仅仅两年后,安西都护府出兵攻下了依附吐蕃的小勃律国。四年后,安西精锐全部开拔内地,参与平定安史之乱。(两年大体恢复,四年完全恢复。如果不是安史之乱,那么黑衣大食就要还债了。)2,安史之乱以后吐蕃断绝了河西走廊,安西四军镇在没有任何后援的情况下和吐蕃硬抗了五十多年。如果没有一定的人口作为后盾,这是不太可能的。我知道唐军的数量并不能完全说明唐代西域汉人的数量。然而,军中汉人毕竟是大多数,乃至于绝大多数。这些当地驻军完全生活在本地,即使按照10%(这种数据已经是极限了,正常的话也就是5%)推算,唐代汉人也应该在二十万左右。(黑衣大食甚至从俘虏中找到了炼糖和造纸的工匠,侧面说明了唐代西域汉人的多样性)
现代基因研究表明W族有13%的O3基因(汉人的标签),基本可以说都是来自唐代西域驻军及其家属。唐代以后吐蕃占据了西域很久,这一时期新疆的汉人因为没有和内地的沟通交流,逐渐胡化并被通化了。
开始融入本土民族。宋代基本放任自流,只是加速了汉人被同化的过程。(这一时期不要说西域了,就连熙河一代的西凉汉人都羌化了。)元代基本上是蒙古人在新疆折腾,没汉人啥事。明代的哈密卫更多的时候是象征性的,而且明代对于关防比较严格,并不鼓励汉人出关。我估计这个时候三代以来的汉人基本被同化融合殆尽了。(我是说除了被屠戮的以外)清代又是一个有趣的转折点。本来满清想把西域当成后花园,只迁入自家的蒙满贵族。汉人入疆当时并不多,估计加起来都没有几万。然而谁也没想到,同治回乱时期,蒙满二族在新疆被回回杀的尸积如山,反而是汉人因为结社抱团所以自保了。(请查询人名:徐学功)之后不得以,从内地开始大量迁移汉人入疆开发。这些人口,在后来的一系列动乱里损失了不少。“根据英国人沙敖的统计,大约4万汉族人因不愿意接受伊斯兰教而被阿古柏杀戮。哈萨克、蒙古、汉等族的儿童,被作为幼奴贩卖到“费尔干纳、浩罕(今乌兹别克斯坦)、巴达克山(今阿富汗)、突厥斯坦,以及遥远的土耳其”。”左宗棠带入的湘军成为了清代大规模进入新疆的一批汉族移民。然而数量大概也不会太多。这一时期我没有现成资料,根据阿古柏的四万杀戮记录和清末明初的新疆总督杨增新自己所记录的,新疆人口约200万,其中汉人十分之一左右。也就是说民国初年的时候新疆汉人差不多20万。这一期时期发生的同期事件是蒙哈和俄哈逃疆。(蒙古的哈萨克族及沙俄的哈萨克族)。他们不堪压迫纷纷从外国逃亡新疆。尤其是当时还不属于新疆管辖的阿勒泰、塔城、伊犁中转进入新疆其他地方。在清末明初的时候,哈族人口达到了20万。民国到1949年,是新疆汉族人口数量下降最快的时候。这中间出现了大量的动乱,以及针对汉族的血腥屠杀。
出于防和谐的目的,我只能给大家一个专有名词,大家可以自行查证。“你忘记伊犁河水的颜色了吗?” 大量的汉人被杀,或者由此逃离新疆。伊宁有条街叫“汉人街”,却并没有什么汉人。官方宣传是“融入本地民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嗯,说得对,只不过当时的杨柳青汉人是被人用屠刀和砍刀融合的。这之后汉族大量进入新疆的高潮是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时期,50-60年代。当时开垦边疆吸引和很多热血青年,这片天高皇帝远的乐土也成为了很多受到文革迫害的人最好的选择。 60年代饥荒的时候新疆还能有口饭吃,吸引了很多人。同时期对比。“清朝初期维族只有25万人口左右。从乾隆到光绪年间,人口开始快速增长。1887年光绪十三年,维族人口已经达到113万人,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短短21年中,维族人口大道157万,21年人口净增44万。从清末到1949年,维族人口增长超过1.1倍,达到329万。 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维吾尔族总人口为839.94万人,其中:男性427.29万人,女性412.65万人;性别比为103.55。与10年前的'四普'相比,维吾尔族人口增加了119.24万人2005年末,“全区人口中,汉族人口8746148人,占总人口的40.1%,各少数民族人口人,占总人口的59.9%。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1256229人,增长了16.77%;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2097594人,增长了19.12%。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汉族占新疆总人口的40.1%,但在0到5岁中仅21.1%,在新生儿中降至仅17.4%。””考虑到新疆汉族目前18%的出生率和大量的外迁,我可以说,嗯,很快就可以看到质的变化了。人口数据并没有说明的是,本地汉族还有多少?很多候鸟一样来疆发财然后又飞回去的,是否增加了大量水分呢?毫无疑问,即使有迁移汉族人口入疆,在目前的情况下也是绝对少数。人家四五个,你一家一个。这结局,呵呵呵。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匿名用户链接:来源:知乎年份───维族────汉族─新疆历年总人口─维族占总人口百分比─汉族占总人口百分比
1998──813.950──674.11──1747.35────────46.58──────────38.58
1999──825.030──687.15──1775.00────────46.48──────────38.71
2000──852.330──725.08──1849.41────────46.08──────────39.20-
2001──860.560──742.20──1876.19────────45.87──────────39.56
2002──869.230──759.57──1905.19────────45.62──────────39.87
2003──882.350──771.10──1933.95────────45.62──────────39.87
2004──897.670──780.25──1963.11────────45.72──────────39.74
2005──923.500──795.66──2010.35────────45.93──────────39.57
2006──941.380──812.16──2050.00────────45.92──────────39.62
2007──965.060──823.93──2095.19────────46.06──────────39.32
2008──983.180──836.33──2130.81────────46.14──────────39.25
2009──1001.98──841.69──2158.63────────46.42──────────38.99
2010──1017.15──832.29──2181.58────────46.62──────────38.15
2011──1037.04──844.42──2208.71────────46.95──────────38.23
2012──1052.86──847.29──2232.78────────47.15──────────37.95
2013──1074.41──860.06──2264.30────────47.45──────────37.98人口单位(万人)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官网转个数据。最后,汉族是新疆的世居民族。我对于某族在历史上造孽,将新疆本地汉族残杀殆尽,然后又厚颜无耻的表示汉族是外来的这种做法,表示唾弃。-------------------------------------------PS: 已经第三次更新,反和谐版本同步更新完成。 收工,睡觉。
乌鲁木齐除了东南部是维族聚集区,其余都是汉族为主,哈密城区汉族有80%,吐鲁番城区汉族有30%,北疆的昌吉,呼图壁,玛纳斯都是汉族和少数回族为主,兵团城市石河子汉族占95%,石油城克拉玛依汉族有80%,其余有百分之十几是维族,伊犁州的奎屯市汉族比例高达96%,是新疆汉族比例最高的城市,伊宁市汉维各半,下面的县里汉维哈回混居,比例差不多,塔城地区汉族为主,维族不多;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有51%,汉族百分之四十多,维族只有1%,是新疆维族最少的地方。南疆重镇库尔勒市区汉族有80%,下面的县城有的维族多,有的汉族多,总体越往西维族越多,阿克苏地区汉族在市里还有60%多的比例,农村和县城就是维族为主了,喀什市里汉族比例30%,还在减少中;和田市区汉族比例很少,只有市中心一小部分是有汉族的,其他地方基本上除了一些官员就看不到汉族了。流动而来的内地汉族大部分都在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伊宁,奎屯,哈密,库尔勒这几个城市。
二胎政策放开了,这是利于新疆稳定发展的一项好政策。
新疆世居汉族中的人才,在内地求学后基本上能呆在内地就不会回去。外来汉族人口引入量很大,基本上都是知识层面非常低的民工阶层。你去乌鲁木齐周边一些集中安置区基本听到的都是他们的乡音。
要不是生活各方面都有点麻烦,我也想留在江南地区不想回家乡来着。既然汉族年轻人都没什么障碍,留在内地当然是他们的最佳选择。
整天操心着这些大体的事情你们也是蛮辛苦。有时非常庆幸新疆政治决策等的决定权没有握在任何知乎侠客手里,庆幸啊,庆幸很多人只能在网上生气,诅咒,悲愤的不行而不能实现任何“理想”的样子。
看图:够历史了么?够历史了么?
历史重要,现实更重要,2010年6普新疆0-4岁的人口中,汉族低于回族和哈族~~维族更别提了~
在大城市的汉族人是比较多的。像乌鲁木齐 克拉玛依,而且新疆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南疆,阿克苏 喀什 和田等地,北疆相对来说比较少。
其实新疆相对内地生活压力小的多,像题主说得大量年轻人涌入内地,我认为这只是少数,倒是有很多年轻人来新疆发展的。
少数民族对于汉族的生育优势,很难完全克服.比较现实的办法是通过行政手段阻止少数民族移居到汉族地盘,如卡就业,卡汉语水平,卡暂住证,卡安检.少数民族在南疆的基本盘由于人口承载能力有限,人口不可能无限增长,如果汉族通过各种卡的方法,使拒绝汉化的少数民族无法在汉族地盘立足,那么可以基本上控制汉族生育方面的劣势.
刚来新疆 发现道路上几乎没有汉人 这如果不乱就没道理了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疆的少数民族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