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地区农历九月天黑是几点初二几点天亮?

许炳锡 搜集 许鸿雁 整理

俗称“过年”。正月初一是农历的元旦,凌晨子时开始,家家户户开门放鞭炮,谓之“开门炮”、“开门红”。继而各家各户以素菜和果品拜天地、祖宗和财神喜神,祈求一年之平安大吉,万事如意。

此日,人人穿新衣,讲吉利话,遇见熟人,亲朋则互相道贺,共祝新正万事如意。这一天早餐,全家便要先食素菜,有的人整天食素,以示清净。春节文娱活动颇热闹,有的乡村组织舞狮队,曲班到邻近村甚至过区演出。到处锣鼓喧天,喜气洋洋。

正月初一忌讳颇多,主要有五不:不讲粗言烂语、不扫地、不泼水于地、不动刀剪、不打破用具。正月初二开始外出拜年、送粿、送大桔。新女婿到岳亲家拜年,对上年有丧事之亲朋则以送甜粿为主,以示慰问。80年代以后,城镇中“送粿”内容有所改变,只带大桔和红包去拜年,很少有人带甜粿。正月初一至初三,一连拜祭祖先三天,以示对祖先虔诚尊敬。

到了正初四弦架开(即年假开)。这一天传说是上天汇报的神明落地的一天。过去迷信的拜神者,都一早就上神庙烧香祝福,希望神明“上天言好事,落地保平安”。

正月初七,湖东城乡家家户户以七样菜煮食,称之“食七样菜“。初七在古代叫“人日”,而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这是因为天地初开时先有六畜后才有人类的传说相沿成俗的缘故,而“七样菜”是指:“大(芥)菜、厚合、芹菜、蒜、春菜、韭菜、芥蓝”等蔬菜同煮,寄寓“新(芹)春发(蒜)大财(大菜),久(韭)合各人(芥蓝)”的吉祥彩语。还有人说:“食了七样菜、令人延年益寿”。

正月初九“天地生”,是日拜天地,全日斋戒。

元宵,即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俗称“元宵灯节”。此节活动实际日期从正月十一日开灯至十六日结束,到处张灯结彩,演戏游神,夜间放花灯焰火,热闹非凡。元宵夜,儿童三五成群,牵着纸制的蛤蛄灯、鲤鱼灯和萝卜灯在街巷游荡嬉戏别一番情趣。

上年生育了男孩的人家要在正月十一至十六日,大摆筵席设“丁桌”大宴宾客,俗称“做丁酒”。上年结婚的亲媳妇,元宵日要盛装到祠堂拜祖公,俗称“落祠堂”。

清明节从农历来说,既无定月也无定日,但可以推算,就是冬至节过了106天就是清明,一般是在阳历4月5日。有人说,时今至此,天气清澈空明,故定名清明。但不尽然,南方北方各异,故“清明时节雨纷纷”,已是较常碰到了。清明,是踏青扫墓之节日。扫墓俗称“过纸”人们在他祖先墓地上,挂纸致祭,填土修坟,用丹朱彩书墓碑,以示儿孙辈不忘先人恩泽,并向土地神致意。

湖东人在清明扫墓的祭品,除了牲礼,糕饼之外,因新麦已收获,故也有用表面制成的酵色粿,拜祭先人。

农历四月初八日,为农家祀牛辰之日。民间于此日中午煮食咸茶。其茶料除米干、花生、油麻之外,还有猪肉丝、虾米、香菇、鱿鱼等,别有滋味。妇女对这习俗更有兴趣。

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阳节。家家做粽粿,处处赛龙舟,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儿童和有些大男人中午到河中洗浴,谓洗“午时水”可以洁身除病。有人还将“午时水”盛存于瓦器“,虽久而不变味,留作合药用。

农历六月初六日称“天贶日”(“贶”音同“况”,赐,赠送的意思)。古人认为此日是天赐之晒物之日,晒物可除潮湿防虫蛀。是日人们忙于晒书籍、字幅、画幅、衣服和谷物等。

旧时多数人家的眠床底下都供奉“阿婆”,谓阿婆是保佑小孩平安成长之女神。农历七月初七日为“婆生”。此日大凡年满十五岁的少男少女都要敬拜“阿婆”,走出“阿婆”的“花园”而自立成人,俗称“出花园”。形式和过程是:在眠床下“阿婆”神前放置一大竹箶,箶中摆上几碗红圆和饭菜,箶边放一双红皮屐。出花园的少年在其母亲或女性长辈陪同下跪拜“阿婆”之后,坐进箶中与“阿婆”分饭。饭毕,该少年步出竹箶穿上红皮屐健步走出去。

盂兰节是传统的节日,又称中元节、鬼节等。湖东盂兰节的节期由农历七月十一日起至廿九日止,镇内及各乡村择日举行“盂兰胜会”,超度无主孤魂,会期一连十九天,情况热闹。盂兰节起源于佛教仪式“盂兰盆会”。“盂兰盆会”为梵语的译者,也译作“乌蓝婆挪”,词义为“救倒悬”。《盂兰盆经》说,有一个叫目连的人,其母死后极苦,如处倒悬,求佛超度。佛令他在僧众夏季安居终了之日(农历七月十五日),备百味饮食,供养十万僧众,即可解脱。从此,每逢这天,佛教徒就举行“盂兰盆会”这宗教仪式,追荐祖先。

此节日民间家家户户烧金银纸钱、衣物、撒米饭,以拜祭祖先和孤魂。据说是过去施孤,各方饿鬼云集,互相抢食,秩序很乱,观音大士想加制止,谁也不理他,结果他只好变成鬼王,展威弹压,处理了一些欺凌的弱者的恶鬼,才恢复秩序。因而每次祭孤,就一定要糊孤王镇坛。

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古人认为此夜月亮最圆,以示团圆之意。从八月初一日开始,亲朋互赠以月饼为主的礼物,称“送饼”。送饼的主要对象是岳父母、外公、外妈、舅父、舅母和老师等,以示敬老尊贤。这天晚饭后,妇女们沐浴更新衣,忙着在能望见月娘的天井、门楼、厅前摆起桌子,把洗干净的水果、月饼摆上去。一切停妥之后,就点上红蜡烛,焚上高香,开始恭侯月娘升上中天。入秋之后,成熟的柚子、青皮梨、红梨、菠萝、香蕉、龙眼、杨桃、红柿等,竞相上市,琳琅满目的水果自然就成了中秋拜月的佳品。因此中秋节又被人们称为“水果节”、“斋节”。

农历九月初九日重阳节。“重阳”名称的由来,是因为中国人把一、三、五、七、九等奇灵敏视为阳数,所以两个“九”就变成了“重阳”。魏文帝写给大臣钟繇曰:“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陶渊明《九日闲居》序文载:“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股九华,寄怀于言。”魏晋以后,重阳节成了中国人的重要节日。这一天里,有人泛酒登高,儿童放风筝为戏。80年代以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于此日吃补品、炖鸡、烹狗、滋养身体,离退休人员则组织外出旅游等。

农历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俗称“十月半”、“五谷母节”(“五谷母”即谷神、传说中的神农民)。时逢秋收刚毕,米谷盈仓,碾制糯米糍、红龟粿、拜谢“五谷母”,以报其教民种五谷之恩,并祝五谷丰登。

冬至日即冬节。也是一个民间传统节日。冬节前,家家户户都要舂糯米粉,到科节前一天,吃过晚饭,家中的主妇就张罗着把一只大箶摆在床上,把糯米搅成团,然后,一家子无论大人小孩就围坐在箶四周,各自捏取粉团搓成弹珠样的冬节圆,放进箶里。冬节圆越搓得大大小小参差不齐越好,这叫“父子公孙”圆,象征着岁薯之际一家子圆圆满满。冬节日天亮之前,主要用红糖煮冬节圆,盛于碗内祭拜祖先、司命帝君。起床之后,大人和小孩,都要先吃上一碗冬节圆,就算增加了一岁。尤其孩子们最盼吃这碗圆,常是半夜里醒来好几回。然而,天好象要与孩子们作对似的,老不亮。其实是到了冬节前这天,夜的时间最长,过了这一天,便开始逐渐变短。农村此日让耕牛休息一天,并在牛的前额,双角、脊背、尾巴五处贴上圆,让它跟主人们一起增寿添福,以及报其一年勤劳之功。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为“小年夜”。入夜祭祀“司命帝君”(灶神),意为送神上天(次日起称“入年假”,来年正月初五日称之“开年假”)。此日多数人家蒸甜粿,此粿是主要而不能缺的年糕,每箶甜粿多的要用上五、六斤糯米粉和五、六斤红糖。是年家有喜事者则不可蒸甜粿,只蒸松粿。

农历一年最后的一天为岁除,晚上称“除夕”。当日凌晨家家以丰盛供品拜谢天地,白天忙于贴春联(实则大多提前一天贴春联)。是晚会家围坐吃团年饭。晚餐宴毕,幼辈拜尊长,称“拜年”,尊长给幼辈红包,称“压岁钱”。是夜待坐达旦,谓之“守岁”。80年代开始,大多合家大小观看电视节目欢度除夕,喜迎新年。

在湖东民间至今还存在互送大桔的风俗。每逢新年,各家各户在厅前桌上摆着一盘大桔,有的还把大桔叠成宝塔形,亲戚朋友来拜年,要一一请吃大桔,互相恭祝“大吉利市”、“万事如意”。客人送来两个大桔,主人接过之后,要换上主人的两个大桔还给客人,祝客人“大吉利市”。

鸡蛋,在湖东人民俗活动中的用场是:探亲访友要带两粒或四粒鸡蛋;祝贺产育要以鸡蛋作礼物;恭喜人乔迁新居要用鸡蛋;远方亲戚来访,要煮两粒鸡蛋甜汤先作接待礼;做生日用四粒、八粒或十二粒鸡蛋煮豆粉加猪肉、猪肝作菜肴;孩子受惊吓要煮一粒带壳的鸡蛋给他(她)吃;讨海遇到危险回来后,要煮带壳的鸡蛋让他吃;为伤病人在路头做“诀术”时,要有几粒熟鸡蛋祭煞……。可见,鸡蛋在湖东人的生活风俗中,用场是广泛的。

宴客办筵席俗称“做桌”。凡喜事称“红事”,红事桌摆设于大厅正堂;丧事称“白事”,白事桌不上厅堂,随便于地上。“做桌”须专聘厨师主持烹调,上桌菜肴都为名贵食物。属喜事的厨师用食物饰以红花、寿桃之状;属丧事的乡俗一定要煮豆干,俗谓之食“豆干桌”。桌席一般菜12样。上桌名贵食物有龙虾、海参、鲍鱼、扇贝,有还出鱼膘、鱼翅。炸类的鱿卷、恰肉、虾卷;清汤类有鱼丸,角螺、肉丸、鱼饺、三仙等;焖炖有南藕鸭、生炊排骨、大白鲳等;甜食类有芋泥、膏烧白果、破璃肉芋条、莲子汤、百合薏米汤等。乡人食桌颇有讲究。主人做桌,桌席一般为双数。家人不上桌,待客宴毕后另与帮工者凑上一桌,谓之“食桌脚”。做桌的床,乡俗一般用大四方桌,俗谓之“八仙桌”。入席者要排座次,座次分上、下、左、右、东一位为大位,一般为最长辈者坐,称“坐大位”。后按东二位依次排列。每桌坐于最次位者为伴客位,负责筛酒、上菜。用筷时必由坐大位者先动筷,散筵时也要由坐大位者起身离席,余者各桌才可散席。乡俗食桌一般男女分开。

今“食桌”例俗已较随便,没有太多的讲究,男女同席也常见之。

待客时农村多用八仙桌(四方桌),按辈份大小座位。以上横左位为大(叫着席位),上横右位为次座位,下横左位为三,下横右位为四。两旁以左为大位,右位为小。按辈份排位,表示尊敬。否则被视为无礼。

请人喝茶,有“先尊后卑”、“先宾后主”、“先老后少”之序;杯满人分,双手奉上,言曰:“请喝茶”。受者,双手接过,回说:“多谢”!或言“莫拘礼”、“莫客气”。在场如有比自己老者、尊者,应“转请”或言“某某先”。

喝酒的礼俗,大体如同喝茶,不同之处,杯应斟满(俗语云:“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因茶是热的,酒是冷的)。不会喝酒的,自称“无量”、“请见谅”、“多谢”,不能说“我不会”。敬人、劝人喝酒,说:“请领情”、“海量”、“尽量”。“祝酒”时,应大家起立,碰杯,然后干杯。俗语云:“食酒莫勉强”。故切勿强令干杯。

敬人吸烟,应抽出送上,说声“请抽烟”。最好给客人点着火。切忌抛烟与人,这样被视为无礼貌;让人自己取烟,被视为无诚意。会抽烟者,接过烟后,说:“多谢!”或说:“莫客气”。不会抽烟者,回说:“多谢,唔曾用”。

给六十岁以上的长者举行隆重的庆寿礼,称为做大生日。人活到六十岁,按甲子算法是活了一周,叫年满花甲,称为上寿。以后每逢十,即七十、八十、九十、一百或逢一、即七十一、八十一、九十一、一百零一都可做大生日,多邀内外亲朋宴会。做大生日视规模大小,或在家里或在公厅祠堂或在宾馆酒楼。旧俗厅堂上接“福禄寿”三星绣帐或挂“寿”字帐、“松鹤”在中堂绿帐,前设八仙桌,摆寿面、寿桃及福寿五果(石榴、佛手(香橼)、香蕉、桂圆、大桔)、红烛高举面不烧。仪式开始,主持赞礼者唱赞词,寿者先拜祖公,后坐中间或夫妇前排而坐,接受子孙家眷跪拜请安。子孙家眷跪拜毕,分立两旁陪寿者接受亲朋贺拜,按内外尊卑先后,亲朋或作揖或鞠躬致礼,口诵祝祠,寿者作揖或鞠躬回礼。礼毕侍茶,准备饮宴。庆贺者均先送寿仪:金银珠玉、字画、镜屏、寿帐、寿轴、酒肉、蛋面,也有送红色寿金、名贵补品等。寿帐寿联一类,多写“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芝兰气味松筠操,龙马精神海鹤姿”一类赞颂之辞,画卷镜屏也多松鹤之图。此类大生日宴会,酒席必盛,娱乐气氛甚浓。旧社会能做大生日者甚为稀罕,今日新富渐多,给父母做大生日者,城镇已逐渐兴起,规模不若旧日之豪,俗套也多省略。食品中增设生日蛋糕,却为新的时尚。

子女称父为爹、爸;称母为姨、妈。俗有迷信者需疏以称谓,故也有子女称父母为伯、姆和叔、婶或丈、姨者。祖辈和父母称儿子小为奴。对男的,外称“浪仔”;对女的,外称“女自 嬷仔”。

子女间相互称呼,男大为兄,小为弟;女大为姐,小为妹。称兄弟之妻为嫂、弟妇。

称父之兄、嫂为伯、姆;称父之弟及弟妇为叔、婶。

称祖父为公、称祖母为妈(奶);称祖父之兄、嫂为伯公、伯婆;称祖父之弟及弟妇为叔公、阿婆。

称父之姐妹为阿姑,称父之姐夫、妹婿为姑丈。

夫妻相称,多直呼名字,也有夫称妻为“老合食”,妻称夫为“X(孩子名)他爸”者。邻里称夫妇为“安”、“嬷”。

称母之父母为外公、外妈;称母之兄弟为阿舅;称母之兄弟之妻为阿妗;称母之姐妹为阿姨;称母之姐妹夫为姨丈。

称夫之父母,农村一般称爹、娘,现城镇一般同夫称爸、妈、姨;称夫之兄及其妻为阿伯、阿姆;称夫之弟及其妻为阿叔、阿婶;称夫之姐妹为阿姑。

称妻之父母,外称丈人、丈姆,面语称岳父、岳母,现也有称呼爸、妈或伯、姆的。岳父母称婿为阿郎,对外曰仔婿,现一般多直呼其名。称妻之兄弟为阿舅(回称阿郎或称兄或直呼其名);称妻之兄弟妇为阿妗(回称阿大);称妻之姐妹为阿姨;称妻之姐妹夫为阿丈,对外俗称同门(回称同)。

称儿媳之父母为亲家、亲姆(回称同),称子之姻兄弟为阿舅(回称亲家、亲姆);称子之姻兄弟妇为阿妗(回称阿公、阿妈)。

学徒称授以技艺者为师父或师傅(回称师仔)。结拜兄弟者称同年兄、弟;称同年兄弟之父为同年伯、同年叔;称同年兄弟之祖父为同年公;世交相好之间常以义兄弟相称,称义兄弟之父为世伯、世叔。

孩子出生必先报告亲友,12天后,亲友往贺,谓之“过腊”。孩子出生满月,设宴邀请亲友庆贺,谓之“做月”。如是生男婴,是日外婆必备孩子衣、帽、鞋、兜帕、红背带等物,另外将猪肉煮芝麻姜蛋挑往女婿家庆贺。生子之家满月时,有的要送红卵一粒与亲邻,称剃头卵;次年元宵,还要做“丁桌”,大操大办。此俗今已简化,一般是孩子出生满月亲友备猪肉、鸡蛋相贺。

湖东人认为孩子如同生活社花园里一般,满15岁便为其举行“出花园”礼仪。此俗与古之男子行冠礼迁似。“出花园”一般于农历七夕举行。是日备礼品谢别“床脚婆”、炒猪肚猪肠等让“出花园”的子女吃,同时邀请小伙伴围着坐椅仔同进食,意即从此换上成人肠肚,与童年告别。“出花园”这一天,“出花园”者不能走出家门外,以示从这一天起不再贪玩,做个规矩的成年人之意。

小孩入学吃“聪明蛋”、“聪明粥”

农村的小孩一般都选择7岁或9岁入学,8按当地的说法是“傻王八”,多数人不择用。小孩上学的第一学期(即第一次上学),外婆家都要给外甥或外甥女买书包,父母亲要给上学子女煮“聪明粥”和“聪明蛋”、“聪明粥”要有葱(聪)、蒜(算)、猪肉;“聪明蛋”用鸡蛋带蛋壳煮熟染上红色。要取双数。“聪明粥”和“聪明蛋”,是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聪明。

湖东旧俗婚嫁,多论门风相对,嫁娶礼仪,贫富有别,繁简殊异。通常程序有:

提亲——亦称求婚,即由媒人到男方提亲,或由媒人先到男方介绍女方情况,男方认可再到女方提亲。

合婚——双方提亲认可后,即由媒人把女方生辰庚贴送到男方,男方便将议婚男女双方重压请星家合婚,经推算后认为双方生肖不会“相冲”,并三天内双方家庭没有发生意外不吉祥的事,如父母兄弟突发病、死了牲畜、打破碗碟等,便可认为吉祥可相合,否则将女方庚贴送回。

定亲——合婚认可之后,即由男方备礼物到女方定下亲事。礼物通常是一双银手镯或一对金耳环,还有糖色等,这是表示订婚的信物。定亲之日,女方要写“喜约”,喜约上面写明聘金多少、衣服、布料、金银首饰多少及茶仪糖料若干斤等,这种“开聘”。男家接到满意的“喜约”,可以择日完婚。现代的聘礼包括实物和现金。

纳采(请期)——即是男家送礼,根据“喜约”男方必须项项做到,女方才没有意见。同时,把择取结婚的日期,转告女方,包括通知女方什么时候剪裁结婚礼服,什么时候挽面,什么时辰迎娶等。纳采男方必须写“拜贴”,村众、祖父母、岳父母、妻舅、礼物、请人章新娘上轿等贴,都必须写对,“拜拜贴”不能奇数、务必偶数。

上头——成亲的前三天,男的要去剃头,女的则洗髻、挽面毛,这称为“上头”,即是去掉阴晦气迎来好运。这三天男女双方都呆在家里,不敢出门以免撞上阴晦之气。

迎娶——是整个婚礼中最主要的程序。迎娶有二种:一种是新郎亲迎,一种是男方请“好命人”代迎。旧时新娘出嫁要生轿,有钱的豪绅、富户,不但坐大花轿,还配八音锣鼓,一般家庭坐红轿子。家贫设钱清轿,就由打伞代替。新娘上轿后,母亲连忙以碗水泼于轿顶说好话:“碗水泼上轿,女儿变做夫人阿奶样”。现在结婚,城乡有钱的人,结婚坐小轿车,一般的用摩托车代轿。新娘到达,媒人先行通报。男家满门避开,以免“相撞”,日后不和睦。新郎先用脚踢轿,然后用纸扇在轿前扣三下,意在给新娘一个下马威,今后一切如夫意。这是妇女出嫁从夫的一个暗示。新娘入门,门坎点燃草团,新娘由伴娘搀扶大出跨进,叫做“跨火烟”。跨火烟要做好句,四句依各人的水平不同而异,最简单的有:“新娘牵入来,添丁又添财”!“跨火烟,生男孙”。较好的有:“新娘入新房,成对又成双。夫妻永相爱,偕老到百年”。“良辰吉日跨火烟,金童玉女结婚,天长地久永相爱,五男二女介乾坤”。进门后,夫妻双双先拜“天地父母”,后拜祖先,礼成新娘入洞房。

迎娶这天,男家挂灯盏,贴对联。对联有“同心永结幸福果,并蒂莲开富贵花”、“良辰吉日娶新妇,一杯薄酒敬亲朋”等人间最美佳问。中午,大摆筵席宴请亲朋乡亲,摆酒席注意桌位不可编错,否则,脾气大的人不入席,甚至大叫大闹。喝酒时要相当小心,不可打碎器皿、盘碗不可相叠。酒后,新娘向家庭中上辈亲属及姻亲来宾由外到内,从长辈到晚辈依次奉茶。被敬者赠新娘红色或金银首饰,俗谓之“垫茶金”。花烛夜新娘要与新郎吃“合房圆”。完婚当晚,左邻右舍、男男女女、说说笑笑,食喜糖、看新娘、闹洞房。

迎娶前出嫁女则要与兄弟共吃“姐妹饭”,要分“姐妹钱”。迎娶前天晚上,不能睡床铺,要睡地面。相传古代有一女子出嫁,继母不把她当人看待,把铺床抽掉让她睡地板。送子观音娘娘知道了非常同情她,送她一胎二子,后来二子皆中状元。为求女儿日后富贵,这习俗就一直沿下来。新娘出嫁之际,还要“哭别”。实在哭不出来的,母亲还得发狠宁她一把,好让她疼得直哭。哭本是新娘离别情绪的流露,后来发展成这个样子,意在让夫家的人知道新娘“长安虽乐不如古居”,要加倍疼爱她。现在“哭别”时没有过去那儿“痛哭流涕”了,有的仅仅是象征性地表示一下而已。新娘走后,家人要即刻关闭大门,以期今后不会因夫家发生意外或夫妻闹翻而离异回转娘家。

新娘出嫁满月,家婆行贴请“亲姆”做出月。四个月后,新娘要举行“归宁”礼,即回娘家。连续三次,俗称“头返厝”、“二返厝”、“二返厝”、“三返厝”。第一、二次新娘在娘家吃过了午饭,亲娘家炊烟之前就得返回。只有第三次才能在娘家住上几天,与亲人团聚,倾吐怀念之情,诉说小夫妻的恩爱,好让娘家放心。现代的“归宁”礼,有的地方把四个月改为四十天。

湖东民俗男人死了妻子,再次结婚称作续弦,亦称“娶接枝”新娘称为“接枝”。结婚那天,新娘进门要到丈夫亡妻灵位之前喊一声“XX姐,我来了”或“先氏姐,我来了”,并叩首祭奠,以示尊敬。新婚第一夜,床底下要多添一双女绣花鞋,床上要在夫妻的枕头中间,再加一个枕头,临睡前,丈夫和新娘要喊亡妻的名字,“请”她上床入睡。妻子“头返厝”时,要先回“先氏姐”的娘家,拜见她的双亲,并认作父母,然后方可回自己的娘家。生了孩子,孩子要称“先氏姐”为“先氏妈”,称她的双亲为外公外婆。而亡妻的娘家,今后更要以自己的亲生女儿、外孙相待。

湖东人称“入赘”为“入舍”,意即进入女家屋舍,成为女家的人。“入舍”的方式不同,如有的人只生女儿,为了继承“香丁”,可以招女婿。招入的女婿,可享受与男儿同样的待遇,有继承岳父母遗产的权利,也有奉养岳父母的责任。但只要婚前双方协商同意,将来孩子的姓氏,可全部姓女方的姓氏,也可部分姓男方的姓氏,没有分例规定非姓女方姓氏不可。有的年青妇女,丈夫死了,公公婆婆怕她改嫁,也可以允许招继夫。宗族习俗中,对招入婚婿与继夫的看待稍有不同,前者是一女配一夫,丈夫虽不是本族后代,但招夫的女子是本族儿女,而女婿招入本族之后也成为本族的继承人;而后者,招入的继夫不是本宗族人,而原丧夫的妇女也不是本宗族儿女,关系上比前者疏了一层,虽也与其亡夫同样有父母遗产继承权和奉养亡夫父母的责任,但人们还是认为他是亡夫的“替代”,谈话中对这样的继夫常说为“替代某某”(某某即其亡夫原名),被招入为继夫的人的姓也必须改为亡夫的姓。招女婿的婚礼可为嫁女娶新娘同样隆重,而招继夫的婚礼则很简单,不讲排场,认为这是不大光彩的事。

建国后,有了《婚姻法》,招女婿与招继夫比前多,但已不受姓氏的限制了。

又叫“新妇仔”,这种婚姻大部分出在农村,从前因为农村盛行买卖婚姻,有些父母怕儿子长大之后,交不出聘礼、聘金,找不到老婆,便走养童养媳这一条路。甘愿将女儿给人家做童养媳的,皆因日食难度,无法养活过多的孩子。所以,童养媳的年龄愈小愈容易得到。许多父母生下男孩子,就四处找刚出世的女婴接奶,因为这时抱回来的童养媳花钱最少。童养媳,虽说两小无猜、亲如兄妹,长至稍懂事年龄,由于常遭嘲弄,多有双方见面不好意思说话或双方见面如仇敌者。因而从小在双方心灵上就投下了阴影,尤其是女方,心灵的创伤所产生的自卑感,更使她抬不起头。童养媳长至十五、六岁时,就要给他们成亲。时间是大年三十。到了这一天父母从家中临时腾出一间房子,草草收拾一下,没有任何仪式,也没有看新娘、闹洞房的,父母只给双方说声“从今晚起,你们俩睡在一起。”双方不拒绝的,房门一关,从此成了夫妻,开始生儿育女。倘若男方不喜欢女方,再说劝说无效,父母只得想方设法另给他找老婆,把方当作女儿,嫁到别家去;反过来如果女方不喜欢男方,或是偷偷爱上别人,那是徒劳的,不成亲也得成亲,拒绝与男方同房和逃跑换来的只有毒打。唯一反抗的办法只有上吊、投江。食毒药,酿成一场家庭悲剧。婚后的童养媳,在家庭中的地位不单没有改善,反而继续下降,丈夫对她稍有感情者,尚能得到些微慰籍;丈夫没良心的,晚上是他的妻子,白天是全家人的奴隶。洗衫、喂猪、割山草、下田、繁重的劳动全由她承担。平时吃饭,逢年过节,只有等家人吃完之后她才能以残羹剩饭果腹。上至公婆下至小姑都可以使她。稍不如意便会遭到责骂以至拳打脚踢。

当然也有成恩爱夫妻者,但也只有共负生活的重担,在人生坎坷的旅途上,艰难地挣扎下去。

是指姐姐死了之后,由妹妹续弦“接枝”的婚姻形式。民间旧俗,当媳妇死了,须报知她娘家,让娘家的人验过尸并认可之后,方能收殓入棺,要是“不明死”那就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娘家的人势必有一场大闹,可以是吵架、动武打人、砸家具炉灶,以至捅烂屋顶。借此机会显示一下女子在夫家做人的尊严。如果媳妇死因能取得娘家的谅解,为了后代,通情达理的娘家愿意将还未出嫁的妻姨给姐夫续弦作“接枝”。转房婚学术上又称逆缘婚。

人一生的礼仪主要有诞生礼、冠礼、婚礼、寿礼、葬礼。五大人生礼仪,在湖东除冠礼外至今还颇盛行。诞生是人生的开端,诞生礼也是人生的开端礼。早在怀孕期间,就有许多习俗,如把怀孕称作“有喜”、“有身份”;孕妇还有许多保胎的禁忌,如:忌浆洗蚊帐被褥时淋开水,忌裁布、漂染、缝补衣服,忌拆床挪动箱柜,更禁修葺房屋,避讳丧事等等。认为轻者将来孩子出生时身上会带伤疤、色斑,重者会导致残缺、死胎流产。临产前,有的地方娘家要行“催生礼”,叫“使房”,祈望顺产、平安。诞生礼的过渡期有许多礼仪。婴儿出生三朝内要严格护理,产房不能透风,不能高声喧嚷,更不能搬动产房家具。再者,从前多土法接生,接生婆使用没经消毒的剪刀断脐带,容易染上破伤风菌,一般它的潜伏期为一周,所以,这算作一个危险期,若不严格护理会招惹不测。出生第十二天要举行“开荤”仪式,产妇开始由吃素转入吃荤。十二日后,邻里、亲朋要送猪肉、鸡蛋等礼物表示祝贺。满月时设宴请客庆贺一番,婴儿至此方能由产房出客厅。满四个月时还要举行“帕兴”仪式,外婆送来新衣服、新腰兜、新襁褓。从此,孩子方可穿新衣服、戴金挂银。

湖东农村旧俗,男婴出生要庆周岁,且第一胎男孩子要隆重。庆周岁不是在满周岁时举行,而是在元宵前后。礼俗繁多,除拜祖先神明外,有设酒席宴请同宗长辈家长,称为做丁桌的,还有食丁茶的。庆周岁做丁桌的这些旧习,花费甚巨,穷家不胜负担,若于风俗不可违拗,致有“生阿弟卖阿兄”的事发生。

旧时,老人死去,男的称“正寝”,女的称“内寝”。其丧礼非常繁琐。[送终]病人弥留之际,亲属都应在其周围服侍、送别、俗称“送终”。病人断气后,都应啼哭,并给死者点上脚尾灯,烧脚尾纸。[下祭]将尸体移落至厅内左边的地上,覆以被单,挂上蚊帐,妇女在其旁放声嚎哭,并烧纸锭,谓之“下祭”。之后,子孙应日夜轮流看守,以防蛇、鼠,尤勿让猫接近。[报丧]遣专人将死讯告知亲戚,报丧人不得走进亲戚家里,只能站在门外诉说,亲戚应给他一束多色丝线和几个铜钱或少许钞票。[戴孝]儿子按五等孝服的分别披麻戴孝,族亲挂黄麻手圈于左臂,亲戚以白布系头腰,朋友则于左手臂上挂一黑色手圈。亲朋仅限于登堂出殡时系挂。[入殓]将死者殓入棺内,称“入殓”。入棺前,长子手捧水钵带领亲属赴水边,用几个铜钱抛于水下,盛回一些清水,俗称“买水”,继而,用买回之清水为死者“浴尸”。然后按择定时辰盖棺下钉。[守灵]死者灵柩停放在厅堂上,俗称“企厅”。出殡前彩设灵堂,孝子孙要守灵。首六晚举行家奠,亲友前来吊孝,登堂。亲友吊孝或登堂时,孝子孝媳应跪谢。[做道场]俗称“做功德”。传说宋末元番入侵中原,大肆屠杀汉人。后来,被杀的汉人后代子孙为了纪念被惨杀的先人,就依照佛教的盂兰盆会目莲祭母的故事形式,聚众念经,祈求佛祖忏悔先人灵魂,为死者消除孽障,祈望佛祖接到亡灵往西方乐土。这种形式后来逐渐演变,形成了民间做功德的风俗。做功德一般在首六(死者死后第六天)请道士或和尚设坛为死者超度。[出殡]一般首七(死者死后第七天)出殡,俗称“出山”。出殡前要祭祀天地等。送葬行列次序是:灯笼彩旗——引路幡——五至七桌祭品——排子锣鼓——花圈轴联——八音锣鼓——挽联——相亭——神主——灵柩——孝子孝孙——族亲——亲戚朋友——妇女。妇女队伍送了一段路折回,等回灵时重新出队迎接;至亲者送至墓地,戚友送至半途扳回时,孝子孝孙行跪礼叩谢。

建国后,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殡葬改革逐步深入,新风尚逐渐形成,如丧礼从简,开追悼会,实行深埋、火葬等。

“修孤骨”又叫“收孤骨”。在漫长历史年代中,因种种原因,常有为人孤骨或无人承受之瓮抛于旷野——这些通称孤骨。民国元年,湖东人居于善心,成立善堂,举宋大峰祖师旗,遍收孤骨合葬之墓称“仙人地”,又名“公坟”。修公坟家经济来源是向社会热心人士劝捐来的,对出钱者叫做修好心、修来世。祭公坟时间,定于农历三月初三日。除此,每年“春分”、“秋分”,群众纷纷也自觉自备菜饭祭拜公坟。农民在开茺挖地时,常有挖到孤骨者,在未入仙人墓前,当事人应郑重其事,用瓮(金盅)盛了寄放于山岗,清明节应如祖先一般去祭拜,直至修孤骨时入葬合墓为止,这样才了却心愿,心安理得。

清末和民国初期,民间衣服大多数是自裁,自用针线缝缀。男人多穿“唐装”,俗称“对面襟”,即对开胸、布纽扣,裤子揩腰阔裆。女人大多穿“大裾衫”,即从左上胸向右肋开襟,其衣胸前弯带或加花边,布纽扣,裤子与男子大同小异。幼儿穿开档裤,掩襟衣。富人民穿多是丝罗绸缎。穷人则穿粗布料,一套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40年代以后,农村男人还是多穿“对面襟”,女人多穿“大裾衫”。城镇则有部分男人开始着中山装、列宁装、青年装、学生装、西装等。部分女人穿的有大反领、小反领、小西装、旗袍等。60年代后期男女穿着几乎清一色军干服、军便服,颜色为草绿色或深灰色。80年代男女服装布质以呢、羽、尼龙、的确良、乔奇、丝绸等为主,款色新颖。有西装、猎装、茄克衫、恤衫、喇叭裤、牛仔裤、直筒裤;太空褛、中褛、长褛;运动服等等。女青年还有各式连衣裙、折裙、西装套裙、旗袍、蝶式衣等,五颜六色,争奇斗艳。唯老年人衣服变化不大。现代,女人戴耳环、戒指、项链的,已习以为常,成为风尚。

薯莨衫是湖东渔民的一种传统劳动服,为斜襟布钮大筒衫。因衫用白棉纱布为料,红薯莨肢汗染成褐色,故称薯莨衫。薯莨衫不渗水,又能抵挡阳光辐射,而且耐用易干,又因是斜襟布钮,钮扣不易为网绳刮脱。薯莨衫既安全又方便,适应于渔民下海捕捞。清代李调元《南越笔记》载:“薯莨,产江北者良。其白者不中用,用必以红。红都多胶液,渔人以染罛罾,使苎麻爽劲,既利水,又耐咸潮,不易腐”。因此,清代中期以前岭南沿海渔民已穿着薯莨衫,并用薯莨胶液染制网具。

冬节丸是湖东地区冬至节必备的一种食和祭品。冬至是中国农历每年24个节候之一。地处地球北半球的中国,这一天是全年白昼时间最短,黑夜最长的一日。冬至在历史上曾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宋代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说:“冬至,朝庭大朝会,庆贺排当,并如元正、正月初一)仪。……店肆皆罢市,垂帘饮博,谓工做节”。

冬节日,陈三牲果品祭拜祖宗外,家家户户清晨都要食冬节丸。湖东人说“食了冬节丸增一岁”。冬节丸是用糯米粉搓成的糯米汤丸,制丸的米粉还要部分留着节后月内翻丸根或以待外出亲回来时食用,以庆团圆。冬节俗称“团冬”,又叫“补肚”。民间还流传着“冬至羊,夏至狗,吃了满山走”的民谚,因此,冬至日各家各户都要买些羊肉“补冬”。古语说:“冬至不过不寒”。即是说严寒的季节到了。

迎春节,蒸甜粿,这已是湖东民间的一种习俗。每到临近春节那几天,城乡街巷就称漫着一种浓浓的甜香。人们闻着,就会感慨地说“又蒸甜粿了,一年过去啦。”

迎春蒸甜粿,也成为人们祈求新一个家庭生活幸福甜蜜的象征。因此,蒸甜粿那天,老辈人常要吩咐小孩勿讲不吉利的话。甜粿制作过程是这样的:把红糖煮沸,滤出“糖清”,倒进糯米粉中,加入适量花生油搅和后用力继续搅拌,使糖与米粉结合至理想程度,继而装进粿盆,下锅用文火慢慢蒸熟。一般蒸一天便成。春节期间,人们常将甜粿切成片,蘸鸡蛋葱花油煎,撒以白糖待客。其实,即使不过煎,也蛮好吃的。不过,现在物质生活提高了,人们嫌甜粿太甜不利健康,不见得家家都蒸甜粿了,有者的也不蒸那么多。

民间流传着许多新年风俗,其中要算年初一吃素最为普遍。新初一早,以青菜、腐竹、木耳、粉丝……为食,禁食荤腥和动物油类。从卫生角度来看,这对身体大有盖处。因为,除夕之夜,合家围台吃“团圆饭”、大鱼大肉,鸡、鸭、鹅样样俱全,老少妇孺痛吃豪饮,酒是饭饱之后,尚要坐更守岁,熬夜耗神,势必给消化道增加很大的额外负担,若其不能将食物进行彻底的消化处理,就会造成消化道功能紊乱,引起消化不良或急性胃肠炎等消化道疾病。因此说:“初一早吃素有益健康”。

湖东人称年初二为“开年”,初二那天吃的那顿饭便称为“开年饭”。开年饭比团年饭要热闹得多,因它不但可以全家欢聚,还可以邀请至亲好友同桌联欢。出嫁女这天也携儿带女回娘家探望父母或兄嫂。开年饭有三种菜是必备的,一是生菜;二是鲤鱼;三是芹菜。取其生气勃勃、大吉大利,新年勤劳之意,寄托着人们对新的一年充满期望。

湖东城乡的居民、农民有吃咸茶的习惯。咸茶的泡制方法是:将绿茶、芝麻、熟花生同时放进特制的内有牙纹的陶钵里,用“茶槌”(木棍)来回搅拌捣碎成稀糊状,放入适量的食盐,然后冲进沸水,即成咸茶。热情好客的湖东人,每逢宾客来访,家庭主妇便立即动手泡制成咸茶招待。吃咸茶时,一般要加上经过小炒的芹菜、葱、蒜和虾米等配料并拌入一些炒米花一起吃。这是作点心用的一种吃法。另外,还有把煮熟的大米饭泡在咸茶里,加上各种香菜当作家常便饭吃的。大暑天吃咸茶,既解暑又清心,提神醒脑;寒冬季节吃咸茶,顿觉浑身暖和,兴致倍增,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除了招待客人外,遇到吉庆喜事,也用咸茶。按照习俗,谁家嫁女,男方送日那天,女方家便煮咸茶请亲戚、朋友和邻居,这称为“送日茶”;新娘弥月时,新郎家又煮“出月茶”;还有生男孩,要请“灯茶”;入新厝,要请“新居茶”。如远行归来,病痛痊愈、消炎匿祸、化险为夷等,都要请茶,回敬关心过他的亲邻戚友。还有在新正期间,家家户户要轮流请吃“正月头茶”等等,名目众多,不胜枚举。可见,湖东人吃咸茶,除因其风味独特外,更重要的是图个热闹,图个吉利和热情、纯朴的礼俗。

多为群体式院落,为潮汕传统民居样式。房屋多为土木结构。外墙用厚达8寸以上的三合土坭砖,外墙下部一般不开窗,屋顶盖上薄瓦。大型院落如“四点金”、“下山虎”宅名的建筑格句。“四点金”的构筑:外围一般有围墙,围墙内打阳埕、凿水井;大门左右两侧有“壁肚”;一进门就是前厅,两边房间叫前房;进而是空旷的天井,两边各有一房间,一为厨房称“八尺房”。一为柴草房,俗称“厝手房”;天井后边为大厅,两边各有一个大房。这种建筑,旧时只有殷富显达之家能建。“下山虎”房屋的建筑社农村中较为普遍。建筑格句比“四点金”略次,较之“四点金”略次,较之“四点金”少了两个前房,其余俱同。“下山虎”因其门路出入不同,故有开正门和边门之分。通常中间无大门开两边门的称“龙花门”。80年代,村居已有钢筋混凝土楼房建筑,因节省建筑用地,为政府所大力提倡。

木屐的制作工艺比较精巧、讲究,其形式有:椭圆形,前略宽,后略窄,为只适应男人穿的“龙船屐”;分左右脚,前趾略低、中呈弓形、后跟略高的“认脚屐”;原色木的“白胚屐”;上红、橙、黑、棕等颜色,供女人穿的还绘上花卉、图索的“油彩屐”;晚上在家穿的“高脚屐”;白天出门或劳动穿的“低脚屐”。木屐前部钉上一片屐皮,属棕织的称“棕屐”,属帆布的称“帆布屐”,用红、黑等橡皮的称“橡皮屐”,比较高贵的木屐用坚韧的木材制成并上漆,称为“漆屐”等等。

湖东人还有以穿红皮屐为好兆头的民俗。男女少年十五岁“出花园”时,便要沐浴穿红皮屐,以祈成人后行好运。木屐作为本俗传统的生活用品,从古代一直延用至今。现大多被各种鞋类所取代。但仍有一些人喜欢使用它。偶见有人穿木屐,也不视为奇象。

旧时末有机动车辆,外出经商或做客的人多系步行,也每有乘轿者,但为数不多,一般为富者或所谓身份高贵的人所乘坐。轿有竹轿、花轿、大轿之分。50年代后,轿渐为各种现代车辆所取代。竹轿——骨架多以竹制,中间有靠背,外围套上油布供遮阳挡雨;两边用两支大竹杠把轿牢牢夹住,竹杠两头用布条系连;乘轿者坐上,即可抬着走路。此类竹轿较普通。旧时城镇有专门开轿铺的,有轿出租并配上轿夫,殷富之家则有自备的竹轿,外出时以长工当轿夫。花轿——专供新娘出嫁时乘坐的轿。多用松木为骨架,做成方型。轿如周用布涂上油彩装饰,若为雅致精巧,两边各开一小窗作通风之用。这种轿重量大,一般要几个人轮着抬。大轿——为达官显贵者所乘坐。骨架多用松木所制,成大方型。四周饰以丝绸锦缎;两边开窗较大,可作通风之用,也可观赏外边景物。轿两边各用一根小杉木条牢牢捆住,需很多人才抬得动。有四人抬、八人抬之分,称为抬大轿、八抬大轿。

在湖东镇的乡村,每逢正月初一至廿,有虎狮班到各地表演。“虎狮”的造型:狮头是一件精致的工艺品,用薄纸在模上多次贴制成坯,上给各种花纹、眼睛、耳朵能晃动,大嘴巴开合自如。并绕上一条兽皮在头上。狮身为黄皮绘制,狮尾是一蓬大红丝。一人执头,一人执尾,配合默契,演出千姿百态。舞狮之后是武术表演。先是单人徒手,单人带械,再是双人徒手。双人带械,最后是群打及特技表演,如冲火圈之类。舞狮至此结束。

湖东渔歌是水上渔民的传统民歌。据传水上渔民是蛋族的后裔。他们的祖先是蒙古族的遗民。元末,蒙族人的政权被推翻,他们纷纷南逃,生活在沿海一带的海上,以捕鱼为生,四处漂泊。他们在生产斗争和艰苦的生活中创造出优美的渔歌,用渔歌代替语言,表达思想感情。

建国前,渔民世世代代栖身于小木船上,风里生浪里长,四海为家,漂到那里,那里就是家,“出海三分命,上岸低头行”。如《渔工泪》:

正月桃花红,想起前情泪汪汪;

天下穷人都有苦,无人苦过俺渔工。

二月二月寒,世上渔工最艰难;

一日三餐无顿饱,一夜五更身湿通。

三月是清明,细雨纷纷泪零零;

祖上世代受压迫,渔霸欺俺太无情。

四月新鱼生,大涝大汛惊鱼虾;

拼到腰痛脚手软,欠柱当俺无母生。

五月是端阳,龙船鼓仔响连天;

龙船扒欠会上水,做人渔工苦无边。

六月日头红,渔工掠鱼在海中;

一尾鱼虾一滴汁,滴滴血汗饲别人。

七月初七夜,牛郎织女两颗星;

天河虽阔能相会,独俺渔工无个家。

八月是中秋,天上月圆人不圆;

冤家有头债有主,渔霸迫俺把家离。

九月小乌阴,天下恶霸同条心;

拱行霸道唔讲玲,双手伸出血淋淋。

十月掠鱼冬,大鱼小鱼淹仓房;

财主腰包鉴鉴滴,劳苦渔工米瓮空。

十一月冬节边,家家厝厝嚷做丸;

财主做丸罐罐满,渔工所食臭酸丸。

十二月近年边,起算盘算工钱;

算了三夜连四日,财主讲俺倒欠伊。

湖东流行的传统渔歌有《情歌》、《娶新娘歌》、《织网歌》、《斗歌》、《猜迷歌》、《类舵与徐二娘》等等。

渔歌表现形式简单,有清唱、对唱和斗唱几种。曲式简短,一般由二个乐句组成一曲,属于唱五调式的民歌。曲调优美,旋律婉转动听。由于音域较小,没有高亢的音调,易于一般人演唱,因此,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不论男女老少均能哼唱。渔歌艺人有徐笑、徐十九。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赛龙舟,是我国南方水乡一项传统的民间活动。湖东港内宽敞的溪面,是赛龙舟的好地方。龙舟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一说是因为当时人们为了拯救投江的屈子,竞相把龙船划到屈原投江的地方,久而久之,演变成民间竞渡龙舟的习俗。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吴越民族以龙为图腾,他们在原始时代就盛行竞渡风俗,他们举行成套的图腾祭,划着刻画成龙形的木舟在水中竞渡比赛,比强化自己和龙的关系。还有一种看法认为,竞渡的宗教意味浓于悼念忠臣屈原,竞渡原是驱遣瘟神的一种行为(见近人黄石的《端午礼俗史》)。

龙舟赛,既隆重又热闹,既增添节日气氛,又是一项需要团结、齐心协力、斗志斗勇的体育竞赛。竞赛活动通常在渔区进行。

赛龙舟作为一项传统的民间集体竞赛活动,吸引着众多的湖东镇民,参赛人数也是数百,那热烈的场面,显示出这种活动的广泛的群众基础。

1958年的端午节,长湖村举行龙舟赛事,指挥船屹立渡口溪心,时辰一到,8艘龙舟扣在一起,严阵待命。号炮一响“放龙”绳索即砍断,百桡齐发,顿时锣鼓震天,鞭炮齐鸣,龙船疾飞争驰,桡手们随着鼓声的急缓轻重桡击水。龙船划经之处,岸上溪坪人群欢呼雀跃,呐喊助威。船上呼号,岸上呐喊,混成一片;桡起桡落,白浪翻滚,水花飞溅。那场面气氛,壮观激烈,扣人心弦,催人奋发。这样斗上三、四个来回,五六里水程,才能决出名次。可见赛龙舟是一项群众十分喜爱的民间体育活动了。

民间有一句谵语:“九月九,风筝仔满天走”。因为,金秋九月,雨水少,南风调,秋高气爽,风和日丽,正是放风筝的好季节。

风筝俗称“纸鸢”,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春秋战国时,公输般就曾制作木鸢以窥宋城。五代时李邺在纸鸢上系了竹哨,风吹时,声如筝鸣,故称“风筝”。西汉的韩仗曾制作一个大风筝,称作“铁鸟”。据说上面还可站人放飞。梁武帝大清三年京城被围。也曾放风筝以求援军。直到北宋,风筝始传入民间。到了清代,风筝才真正成了人民喜爱的工艺美术品。曹雪芹在《南鹞壮鸢考工志》中,把风筝制作的“扎、糊、绘、放”四艺样样都作了记载,并辑录了民间风筝歌诀40多首,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史料。湖东什么时候开始有风筝的风尚待查考,但民间很早已流传着一句俗话,意思是:“八月小婆娘(疯女人),九月小大甫(疯男人)。”八月里女人着迷于形形色色的“观三姑”;而九月,男人们则热衷于风筝。湖东的风筝造型繁多,工艺流程从扎架,裱糊到绘画都极为精致。风筝一般有双锚、三锚。

解放祀期,湖东镇内和长湖村在扎作和放飞风筝活动中,不但有像郑桂河,石姑伴等一批能工巧匠,并且富有普遍性和群众性。当时,每年逢农历八、九月,长湖村前沙埧顶和村后“龙船埔”旷地,每天傍晚至黄昏,如天无雨,就有大群老少男儿带着各式各样纸鸢不约而同来放飞。纸鸢竞相争飞,碧空一时间出现了八卦,墨鱼、大鲎、燕子、蜻蜓、红的旬或并驾齐驱或互相追逐,高的飞旋打转,低的亦步亦趋。简直成了神奇的动物世界,逗得人们笑声阵阵,啧啧赞叹。真个是天上地下同乐。

湖东,几乎家家户户敬神,村村社社设庙,敬神的最高形式就是演戏(凡演戏必奉神),并且形成习俗,一年四季无月不有神诞要演戏,如二月十八日三忠祠的孝尚书老爷生,三月初三的佛祖生,十五日的吴爷生,廿三日的妈祖生,五月十三日的关帝君生,廿八日的城隍爷生,七月十一日起至廿九日各村庄的祭孤(盂兰盆会),九月初九佛祖、妈祖飞陞日,十月初十日的水仙爷生,十月至十一月各村庄完年酬神等等,都要在“应日”(神诞日)前后演祭祀戏,所以民间有谚语云:“老爷(神明)勿死有戏看”;梨园弟子则说:“老爷勿死有戏做”。

先早,猜谜都在元宵夜,花灯上贴上书写的谜面,任猜射人围猜。随着猜谜活动的日趋普及,除了元宵之外地渐渐增至中秋节、春节;悬挂谜灯,也改为张贴谜笺。到时候搭起灯谜台。谜的体裁除了文学谜,还有实物谜、画谜等。湖东的猜谜。采用口头报猜。报猜的要先报谜笺列号和谜面,再报谜底,并作解释。

猜谜时,谜作者要亲临谜台。当猜射人报过谜号时,作者务必主鼓,善作谜者也善以鼓导猜。闻报谜号、谜面,仅以“咚”一声击鼓应这,欢迎你猜他的谜,请你赐教。若猜众报了谜底,鼓槌悄然敲打一下鼓沾,则暗示猜错。若闻有力的一声“咚”响,则是肯定你猜中了谜底,因为猜中谜底而解释不正确的,也不等射中。当解释很贴切时,作者会喜形于鼓,奋臂连击三声,仿佛是“中!中!中!”马上揭下谜笺,包起奖品掷赠与你。中猜者,一般不以奖品为重,倒是为自己以智慧的金钥匙打开一座知识迷宫而感到自豪和欢欣。

麺塑作品是湖东中秋节的一项主要艺术活动。

麺塑,又名彩塑。麺塑制作用麺粉团塑成模型后,再作精雕细塑,开面彩色,旋即成为一个个、一盘盘五彩纷呈的海洋动物塑像。其作品有《龙虾》、《赤蟹》、《鲳鱼》、《海螺》、《虾杯头》等。1999年、2000年,镇内艺人许木辉制作的麺塑海洋动物塑像,惟妙惟肖、神态逼真、栩栩如生,摆在古园寺展览,观后令人称绝。

潮音大旗锣鼓队,源远流长,早在清末民国时期,它就以祈丰年、避邪趋吉的意识演绎而来。

大旗锣鼓游队,以大旗作前导,大旗一般长达4.5米,宽约2米,均用绸缎作底,绣上“国泰民安”、“百业兴旺”、“四海升平”、“合境平安”、“年丰人乐”、“振兴中华”等大字,旗边还饰以五彩花边,缤纷耀眼。扛大旗者,均是经过挑选的俊俏女郎。扛旗者有穿旗袍的,有穿连衣裙的,有穿时髦服装的,加上浓妆艳抹,戴上色眼镜,令人眼花缭乱。这种大旗通常共有16支,庙会活动时,还配上10支三角形的“蜈蚣旗”,这类旗的边缘由无数棱角组成,以竹竿串之,独成一格,俗称“龙旗”,由女郎人人手执着。

大旗后面是“花篮担”、“宫灯担”和拖“蟾蜍”,花篮、宫灯由30各6至8岁的儿童桃着,扁担一颤一颤的,极具童趣味。拖“蟾蜍”是3名5、6岁的儿童,一人在前面拖,二人跟后,手执火炮匙。蟾蜍之后是锣鼓队,由2名男儿童吹螺号和16名一色衣着的黄花少女敲锣开道;锣槌统一结上红绸,敲锣时有章有节;铜锣后面是大钹、小钹各两副,加上小锣、钦仔、“深波”(一种厚重大铜锣)和“马头锣”(俗称苏锣),锣后是指挥全套鼓乐的景钟大鼓,运载大鼓的鼓亭由一人拖着;大鼓声如雷鸣,擂起来更添雄伟气氛,总称“武畔”。“武畔之后是“文畔”包括二弦统、提胡、椰胡、扬琴、月秦大椰弦、唢呐、横笛、直萧等近20伴乐器。

锣鼓队后面是屏景(标色),以人物和景物为主,由乘巧伶俐的男女少年,精装打扮成“梁山伯与祝英台”、“梁红玉击鼓”、“白蛇传”、“宝莲灯”等屏戏,供人们观赏。

这种民间文娱活动,经世代沿袭,不断丰富完善,深受群众喜爱。

湖东“山龙船”是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传统游艺节目。因龙船是在旱地上划行,故名“山龙船”,亦叫“旱龙船”。相传始于清代末,由湖东镇内群众始创。

山龙船做工考究,采用竹片、纸料制成龙船头和龙船尾,中间左右船板用2条绘上龙鳞,下部绘画水浪的长布连接头尾而成。龙船长15至20米,30至45人表演,演员分成两排 ,站立于船中。表演时,用腰带系着船体,以步代舟,带动龙舟前进。在船内锣鼓声和指挥者的指挥下,执挠者有节奏的口呼号子作起落整齐的划桡动作,集体操作划行,掌龙头和舵尾者也做相应的配合动作,观之恰似船行水上,场面热烈,构成一幅力争上游,赛龙夺锦的动人画图,丝毫不逊在港池内溪上龙舟竞渡的情景。特别是,当桡手们随着嘹亮的哨音唱起优美的渔歌时,更造成了一个迷人的境界,山龙船仿佛成了一个吉祥的象征,预兆着又一个渔粮满仓的好年景。

“山龙船”承传至今,得到各级党政领导和文化主管部门的重视和关心,湖东镇各社区居委向来也很关心支持该项目的活动。湖东镇中小学校还专门提供场地,方便舞队训练,安排音乐老师教唱渔歌,力使训练不间断,湖东山龙船是本地群众喜爱的游艺表演项目。1993年、《人民日报海外版》、《南方日报》和《汕尾报》先后有过报道。

屏景,亦称飘色。湖东屏景是游行式表演,似演戏但不唱戏。每一板色都以一个色柜为小舞台。台面上坐立的人物造型称“屏”凌空而起的人物造型称“飘”。屏和飘靠经过伪装的色梗(精心锻造的钢筋)连在一起。表现某一故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景致十分逼真。建国后,屏景改进了靠人抬着游行的形式,装上轮子,可推着前进,表演者也改由男女青年扮演。屏飘的扮演者要经过严格的挑选,只有重量适中、长相俊俏的方能入选。屏景的内容多数是爱国惩奸、歌颂国泰民安、升平盛世、锄暴除恶、美满姻缘等,通过理想化的人物造型,表达人民扬善贬恶的理想、感情和意愿。

湖东屏景长期在民间流传,是群众喜闻乐见节目,至于屏景始于何时尚不明。

踩高跷俗称“行紫脚”。 踩高跷,为表演者用2根长约1.5米的木棒系在两腿上,直立作来回行动。队列一般由几十人组成,表演多扮演《西游记》、《八仙过海》等戏剧中人物角色以及“公”背“婆”,大头和尚柳翠娘。队列在大唢呐鼓乐的伴奏下,以扭秧歌的舞步表演,甚为风趣。湖东踩高跷常在庆典中表演。

英歌舞是大型集体民间舞蹈。英歌舞表现的是梁山泊107名好汉营救卢俊义的故事。表演者腰间分别带有梁山泊英雄名字的小牌子,人物规定脸谱粉墨登场。旧时英歌有前棚和后棚之分。英歌前棚表演的道具为圆形短槌和手鼓,表演者没有固定人数,一般是一半舞槌,一半击鼓。表演时由弄蛇者引路。通过背槌、排槌、削槌、掺槌、勾脚、过跨等舞蹈动作的变化,带动分行、合拢、穿单龙、穿龙等队列变化,在锣鼓队的伴奏下和表演者的阵阵呟喝声,气氛热烈激越,场面威武壮观。英歌表演一些折子戏和小舞蹈。湖东义顺兴英歌队常在庆典时节表演,深受群众欢迎。

湖东人很喜欢器乐,而最普通的乐器是椰胡。制作椰胡用椰壳去皮磨光,切去三分之一,盖上簿桐木板;用漆布条将椰壳四周沾紧,后面刻一蛋大的通花,成为一个共鸣管;装上一把长弦杆,杆上装上两把纽线的弦绞,装上子母纺线,配上马尾弦弓,并以一个蚶壳阴覆在拇板上顶住子母线作“弦马”制成。椰壳上左边弦弓拉过地方滴上小片松香,把弦线绞紧并成为洞子音阶,便可拉奏。椰壳坚实,桐板较松,发出的共鸣声音雄浑,似在瓮中发出的声音一样,所以人们称椰胡为“嗡弦”。湖东民间演奏椰胡,多是独奏。无论是在“闲间”里、榕树下、塘边,还是在寮棚内,常有人拉着椰胡自乐。

椰胡用的是“工尺谱”。所谓“工尺谱”,就是以“凡工尺上二五六”7个字作为7个音阶,即音乐简谱的4321765”。音乐的简谱为:

这一普通入门曲,既简单又好拉,可快可慢,第一句常被潮剧潮曲用作过门弦套。建国后,潮东弦诗改用音乐简谱,但群众中还有不少人拉弦依然按习惯使用“工尺谱”。每当闲暇时,爱好音乐的群众各人自动拿出一件乐器,有的拉二弦(檀木弦)有的拉二胡,有的弹瑶琴或秦琴,有的敲板打拍,再加上一把椰胡就合奏起来,自奏自娱,非常开心和热闹。因此,椰胡是湖东群众最喜爱、最普遍的民间乐器。

湖东渔民长期在海上同风浪作伴,与船只相依,总祈求“吉祥如意”、“顺风得利”。因而,从船上到海上,帆桅舵桨处处有规,衣食住行头头是道,其乡情习俗尤有一番风趣。

建造新船前,要先择好日子;在安槽母之际(机动船安龙骨,即船的中心骨架),要用妇女头上戴的银制高鬃(插上金红绫)放在槽母(龙骨)上,称“压槽母”,象征新船出海年年头棕(海利第一的意思)。现在已没有妇女的银制高鬃了,便改用红布、五色金丝线、榕、竹。或用银元、一元镍币代替,象征新船出海便可见钱。船下水后,要用猪头、大果祭拜船头公、烧化银锭纸钱、燃放鞭炮驱邪。船上渔具、渔网不准妇女跨踏,船主(或其他船员)家中如有产育者及婚丧红白事,要用抹草技蘸符水啧洒船、渔具和渔网,丧事的要用一对金花、香烛及一条红棱结于船头。金纸则在船头化,开船出海并燃放鞭炮。

渔民出海喜欢穿褂筒衫,褂筒衫的纽扣在身胳边,避免衫纽掛上绫网被拖下海。用餐时不论老少均是蹲着吃,更忌坐于舱口晃足吃饭,因为地方上的“坐”字有“沉积”之意,“坐下”便是“沉下”。凡中蹲在饭锅边的都得替众人舀饭,此意为“同舟共济”。

船上吃鱼也有个规矩,吃时忌先吃鱼尾,更忌一筷子将鱼的尾部叉断,因为渔民们喻鱼为船,而船的尾部通常为操舵驾驶的重要部位,倘或船在海上遇难坏了船头,船尚能继续驾驶,尤有可救;若是尾部被挫断了,船便会立即下沉,人的生命也就有危险了。因此,船上吃鱼,通常是筷子先动鱼头,然后循由表及里的顺序叉吃。为了表示对舵公的尊重,也有留鱼头让舵公吃的。

渔民们都很崇敬“妈祖”。人们视“妈祖”为“海上女神”、“平安圣母”。湖东镇内建有“妈祖庙”(又叫“天后宫”):船上也都请“妈祖”香火入舱镇宅;渔民每次出海,先在“妈祖”面前烧香膜拜,祈求“妈祖”保佑平安;农历三月廿三“妈生”(“妈祖”的诞辰),人们都备好三牲果品等祭祀纪念。“妈祖”生前“行善济人”的传说在沿海一带十为传闻。人们崇尚“妈祖”的美德,同时也把发扬“妈祖”美德作为海上的行动规则。因此,渔民们无论谁在海上看到遇难船只,都会尽力相救;网到海龟、海鳖等珍奇海生动物,总是予以放生;遇到尸体(海上称“水流神”),都会义不容辞地将其捞起,或带到陆上安葬,或向沿海各地通报认领。

“相契”,俗称“结契家”自古已有,是人们“六亲”之一。契父称谊父,契母称谊母,相契者自称谊男、女,亲谊比生父母仅次一筹。湖东相契俗有如下几种情形:

1、不论富贵贫苦之家,因怕婴儿夭折,将儿女契给别人希望儿女长大成人。2、有的数代单传的人,生了儿子后,将儿子契给子女成群之人,希望借别人福荫,使自己的儿子长大成人,娶妻传后。3、有的因儿女生病或认为被鬼邪所侵,便将他契与神佛,以求保佑平安。4、有的因无生媳嬷仔,便相契一个女儿,日后百年,就有一个媳嬷仔来烧脚尾饭。

凡无男孩的人家,选取一外甥承嗣,以舅为父,从舅姓,称姑子归宗。自古以来,在湖东地区都有这俗,多数是兄妹姑嫂间的亲情较好者。甥子进舅家改跟舅姓,亲族与邻里都与之认可。

湖东和其他地方一样,每个家族到了一定时期,兄弟就要分家。正常的分家是在姐妹大部分出嫁,兄弟大部分完婚以后进行。

分家前父母道德把兄弟召集在一起,充分协商,议定分配方案,按兄弟人数家产分成若干份。但兄弟之间第一个诞生的儿子,即父母的长孙则可获得半分家产。家产包括房屋、田地、财物。但分得的房屋只准居住,不得转让或出卖给别人,它的产权仍属父母所有。分房时,长子分一座房子中最大的一间,即第二进或第三进大厅左侧的大房,长子以外依次分配,往往幼子就只好住“边角料”,故有“尾仔弟企厝耳”之说。但有一条,房子是交错分配的,即每人东一间西一片,不能连在一起,那是分成若干小家庭之后,预防各人把原来完整的一座房子分割得支离破碎,闹不团结。财物则先分成若干份,长幼兄弟逐人依次挑选。但往往是长子分配父母当年结婚成家时使用的旧家具,意味着长子继承父母的“衣钵”。长子以外的获新家具居多。幼子还未结婚的,分家时则要另外留出与娶老婆的费用同等价值的财产,或向已婚的兄弟摊派现金,俗称“老婆本”。父母自己也分一份财产。

家产是由父母主持分配的,但分配家产那天,务必请来舅父、伯父、叔父当监督人,防止父母偏心或兄弟仗势多占强分。财产的分配情况,仅由父母写在分家书上并由父母签名或盖指模,眷写一式若干份交兄弟保管。

分好财产之后,就要选择吉日“分灶”,兄弟各人的岳父家,在这一天就要送来盘、碗、筷、锅、脸盆、水桶等日常用品。东西一般由舅子挑来,箩筐绳子以及扁担都要染上红色,表示喜庆。

分家之后,父母以及未成年弟妹的瞻养,有的是轮流到兄弟各家吃饭“食伙头”,有的则自己另起炉灶,兄弟按各人的经济情况逐月派钱交给父母。无论什么形式一般都在商议分家时协商妥当的。至于家中尚未出嫁的姐妹,除了特殊情况,无财产分配权,但出嫁时,兄弟们要分赠钱物作嫁妆。

放粟青是一种买卖青苗的形式,也是以青苗作抵押的贷款形式。旧社会,乡村的分期农民若遇天灾人祸或青黄不接,急于用钱,家中又无长物可以典卖的,便用卖青苗方式向富户求贷度荒,富户则乘机压价买青苗。买稻谷青苗的称为放粟青,约定收成时应还多少稻谷或按收成时稻谷的价格折算还钱。现在民间尚有借高利贷的形式。

旧社会,人们认为少女的三寸金莲最能令人神驰,所以被视为最高贵的体质,于是出现妇女缠足现象。对于“天足”(不缠足的人)不论哪个阶级和阶层的妇女都被认为是下贱的。富贵之家则不娶非缠足之女子,怕失了门风和体面,故他们也将女儿足自小缠起来。所以富贵家庭的夫人和小姐多是缠足的,而婢女仆妇们多是“天足”。在这种不良风俗的渲染下,贫穷之家的父母也将女儿自幼缠起来,希望女儿长大后嫁得富贵人家的儿子,将来终身有依靠。在这种攀高门的妄想下,害了不少女子一生的幸福。

民国成立后,虽有禁止妇女缠足,但无严厉执行,未能杜绝,赶到建国后,缠足的陋俗才根本清除。

湖东乡村村民发生纠纷,不轻易通过衙门打官司解决。“官司可打,狗屎好食”,这句话说明:长期以来农民是不愿因打官司破了家。所以多数还是按原始办法由族权、神权来解决民事纠纷。

民间发生纠纷,无非是利益、道德两项引起,当事者打“茶包”(礼物)投老大(即族长),族长按乡规民约处理。偷东西的赔款、罚钱,对人失礼的,赔金花红绸(一种祭神物),打纸炮(鞭炮)道歉。

如相持不下,则当天烧香咒旨(发誓),民怕鬼神,怕绝子孙,迫着认错,如不敢当天起咒,也就算了事。此风俗经久不衰,现仍存在。

湖东镇的水上渔民,以船艇为家,以渔业为生,日夕飘浮港湾水面,被人称为“疍民”或“疍家”。传说他们祖先是由北方南下避难而来的。汉族分支说,说“他们初头祖先,因避干戈之扰,潜居水中,子孙习惯,所以永滞水上”。湖东地处沿海,且有天然海港,港内风平浪静,正是疍民生息的好地方。清代及民国时期,少壮疍民出海捕鱼,老年则在港内网鱼、装虾生活,老弱妇女则以织网为生。

疍民长居水上,很少住在陆地。并有水陆人不通婚的习俗。此外,还有很深的迷信鬼神思想,见人堕水任由溺毙而不救,恐怕得罪水鬼招致灾祸。建国后,人民政府建设了水上渔民新村,他们才登陆居住,结束了祖祖辈辈漂泊江海的浪迹生涯。居住条件的变化,不得不与陆上居住的人民接触,互相往来,因而他们的风俗也不知不觉的被陆上居民所国化。

父母会是湖东民间办理丧事的互助组织,是有年老父母的亲邻的一种自由组合。凡入会者,家中父母逝世了,会立即按入会股数交钱物,并派人参加出殡、抬棺、掩埋等事。2000年代初期,彭湃在海陆丰搞农民运动时,曾农民组织父母会,团结互助。今农村仍有父母会组织。

月兰会是湖东地区建国前后群众自由组合的一种集资和储金形式。今农村、镇城内仍有。因集资和储金目的不同,组织方法方式也有所不同。旧时,在农村常见的是参加者派款买猪苗并轮流饲养,名曰“饲公猪”。猪长大后出售或屠宰作祭品,均按股分配。另一种是按时按额交款,以入会人数多少为期,每月以投标方式轮流取款。做月兰头的可享受第一个月的免息金额。次月开始,中标者只得领取扣除利息总额后的余款。比如18个会员,每月定额300元,18个人凑起来总额共5400元,当月中标利息假设20元,中标者的所得款是:5400元减去本人300元后,再减去17人的利息总额340元,剩下4760元。此后,凡中标者就得逐月按定额300元交款,其他会员只交减去当月利息的款。收尾者金额领取。

农历正月初一,湖东城乡有很多的禁忌

是日清早起来,人们见面,要互相说“恭喜发财”、“新年添福寿”“新年好”等吉利话。最忌言语中带有“悲哀、生病、死亡、破财”和“无、绝、哀、穷”等话语。

年初一这天,家家焚香,户户敬神,人们以吃飞龙菜、豆腐、豆干、花生仁为主,许多人不但戒杀牲口,而且家中剩下的鸡鸭鱼肉等好菜,都要留到年初二才吃。故有“初一早吃素,初二开腥”之说。

这天不管谁家地上堆积多少灰尘和垃圾,都不去动扫把,且不会有人见怪。同时早晨起来洗过脸的洗脸水不可倒入污沟、地上。

个别人如需讨债借钱,一般都在年底前索取;如欠人家的帐,大都自觉清还。实在拿不出来,也只能双方商定节后归还,绝不允许初一上门讨钱借钱,否则会遭到主人的拒绝和众人的指责。

这天无论家中发生什么不幸的事,都要强行控制感情,不在人前唉声叹气。

新年第一天,是岁首的开始,人们讲究和气生财,如果出现争吵,将意味着一年之内都不顺心。

这天使用各种生活用具,人们注意轻手轻放,倍加小心,生怕摔撞落地,尤其是碗盘碟等物,更忌摔落地上,否则被认为是不好兆头,甚至担心会有什么不幸出现。

早上出门,忌见老鼠、蛇、青蛙之类死在地上。无论节日和平时,若遇乌鸦半空叫,眼皮上下跳,公鸡对人啼,皆被看成为不祥之兆。

年初一早,忌未下床打喷嚏,若出现,即口念:“大吉利是,无禁无忌”。

大年初一禁忌劳动,否则不吉祥。

平时禁忌用红色水写信封字及信内正文。

探病忌日:忌在以下六天探望病人:壬寅、壬午、庚午、甲寅、乙卯、己卯。除禁忌上面六天之外,还禁忌下午或夜间去探病,因犯着“日落西山唔久时”俗谚。

亡故者亲属守灵时,严禁让猫走近死尸,俗称古人妲妃被狐狸精所藏魂,而猫是狐狸属,走近死尸,死尸会“还魂”起来走动杀人。

婚筳席上,禁忌动吃席上三鸟的“四点金”即头、尾、两翅。

贺礼的现金,鸡蛋切忌奇数。

正月初一不能举行婚礼。姑娘出嫁、梳妆、冠戴时犯三相,不准所犯三个属相的人接近。娘家不留己婚的女儿过冬节。

人在屋外死后,不能再抬回家里。家中死了人,向亲朋报丧时,只能站在门外,不能进入屋里。

女人的裤子尤其裤钗不能晾晒在人家常走的路上。女人不能从人家的头上跨过。怀孕的妇女不能拖人家的孩子。

请客人时,饭桌如无铺红布,桌要摆成横床(即木材的纹路要横向),若摆了直床就是不尊重人家,因为祭祀才摆直床。

留客人用餐,汤菜要双,禁忌用三道菜,因为三道菜通常是死囚伏法前吃的,若这样,就是诲辱人家。

家族儿 辈不能提长辈的名字,生活中遇到与长辈名字相同或谐音的物、事要绕开,或称别称,儿辈取名更不能取与长辈的名字有相同的字。

父母死丧,过年时,门上不贴对联。

忌正对屋门口栽木。迷信说门口里有木成“困”,不吉利。

产妇产后忌生客入房,致婴孩啼声不止。产妇坐月子期间睡床不能乱移动,不乱敲打;被、席、蚊帐不乱洗,特别不用沸水烫,怕伤了“胎神”。

怀孕期间不可中专过牛绳,因为牛的怀胎期是12个月,如果跨过牛绳就会使自己的怀胎期也延长至12个月,并且难产。

孕妇房间内外周围不许乱动土,墙壁不能乱“钉钉”,怕震动伤及“胎神”,引起流产或钉伤“胎神”的眼睛,引起婴儿出生后双眼或单眼失明。

婴孩出生要请卜算先生定时(出生时辰八字),时间需在满月前,卜算先生根据生辰八字,推算孩子一生运情和寿命,俗称“批命”。尤其是婴孩推算五行相属(金、木、水、火、土)紧记相冲相克的禁忌,如水命不能配火令,因水火相克。婴孩起名也要按五行相属,如欠金,则名字之呈定要有金字或金字作偏旁的字作名,否则一生不利。

男女议亲忌于正月,当地风俗,正月是议亲忌日,十议九不成,也禁忌在正月提亲。近亲结婚犯了血统之忌,生育后代大多畸形,不是聋哑便是比目拐脚。

妇女“月内”,禁忌参加祭神、祭祖活动,祭品也禁忌接触。否则会触犯神灵。

妇女“月内”禁忌食“生冷”食物。食了会引起身体虚弱。

抱小孩,禁忌说“重”,反射孩子生病变瘦。

数字在湖东居民中的宜与忌

受潮俗影响,湖东居民对于数字,一般以偶数为最好,奇数为忌,如:二、四、八、十、十二等,都是好数字,二是或双成对;如是两对更好,八是两个两对,是四方加上四个角更周全;十二象征十二个月,一年的月数,象征终年平安。六这个数字一般,不好也不坏,但也有人认为这数字与盖棺的六个钉子同数,不大好。一、三、七、九、十一等奇数,被视为不好,因为一是孤独的,三则有欠缺,十一也是有欠缺,而九在潮语中与狗同音,更不好;最忌的是七,因为本俗人死了第七天要做佛事祭拜,人们忌这个数字;而五虽奇数,则不忌,因为五个果子,四个在下面成双成对,一个突出在上面,很好看,数钱也是从一五、一十、十五、二十数上去的,所以不忌。

湖东人信奉的神佛很多,城乡处处都有自己所奉祀的神。最普遍信奉的庙神有:“玄天上帝”、“天后圣母”(即妈祖)、“关爷”(即关羽)“三仁爷”(即周有德、王来任、李尚书)君大帝(即吴爷)、“三山国王”(各乡社都建庙供奉,是管保本乡本社境的地头神)、“天地父母”、“观音娘娘”、“七圣夫人”、“土地爷”、“公婆母”(各户床下置香炉祭拜)、“孔子爷”(镇内建有孔子庙)、“城隍爷、”“谭公爷”、“水仙爷”、“福德老爷”、“冯师爷”(镇内有建庙)、“财神爷”(是商店普遍设炉供奉的神)、“田元帅”(戏班供奉的神)、“祖师公”(即宋大峰、吕纯阳、善堂供奉的神)、“司命帝君”(灶神)。除此之外,井有“井公井妈”、米缸粮食有“五谷母”神、门有“门神”,有些村社还搭案供奉“姜尚太公”,还有大神庙中大神殿旁不知名的侏儒小神,称为老爷仔,即“罗隐”。

以上这些,都是湖东人自古以来普遍信奉的神。祭拜时间或是每天烧香,或是初一、十五烧香祭拜,或是定下某一神的生日时间祭拜,这些神也各有其“管理范围”,有的是某一城乡或某一地段境内的人畜平安,有的为某一行业或一类事的保护神。

始建于清代乾隆丙辰年间(公元1736年),位于镇城区大园街东头。建国后,原有寺宇被作它用,佛像文物等均受捣毁,遗失殆尽。改革开放的春风,使古园寺迎来了再度重光的历史机遇,1994年10月,寺宇修复重建工作全部告终,1995年7月25日,经政府宗教部门批准,寺宇作为佛教徒学习活动场所。

位于镇城区东南角溪边,座北向南。相传明清之际,福建莆田湄洲一带由于战乱,时有丁、关、唐三姓人家迁徙到湖东,同时也带来了妈祖崇拜的习俗。明万历十四年间(1586),湖东埠乡民出于感神恩覃,便建了一小亩,先民把从福建莆田湄洲带来的妈祖铜像供奉出来,供乡人奉祀,湖东妈祖庙因此而诞生。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将小庙重建,定名为“天后宫”,乾隆五十八年(1793),又进行扩建为二进院为四合院布局的宫殿式造体,富丽堂皇,奉祀的妈祖是青铜铸的塑像金碧辉煌,还有“大妈”、“二妈”塑像,俗称“三妃庙”,并有陪神“千里眼”、“顺风耳”以及“水阙仙班总管”等。由于“文革”期间受到大面积破坏,残破不堪,1987年又对天后宫进行重新修建。它是湖东较早建筑的一座庙宇,距今已有400余年。2002年4月1日,天后宫被陆丰市文化局指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妈后指的是一位传说中保佑海航的神女。原为福建省莆田湄洲岛人,北宋时期巡栓林愿的女儿林默娘,幼谈休咎多中,被人称为“神女”。年轻而亡,乡祀之。宣和五年(1123)给事出使高丽(今朝鲜),中流震嚣,“神降于樯”而无恙(实是偶然免于海难),奏皇帝赐号为“顺济”。后历加封号,赐额“灵济”。明永乐年间封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天妃”。清代改封“天后”。雍正十年(1732)赐额“锡福安澜”。时至今日,她仍是闽、粤、台湾,甚至东南亚国家海上航行者和渔人最敬仰之神。

又叫宝石庵,在天后宫左侧,祀观音娘娘和注生娘娘。

在镇城区高地,建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开始称双仁祠,祀清代广东巡抚王来任,两广总督周有德,乾隆以后,又祀入钦善“李尚书”,改为三忠祠。三忠祠午座子向,独字无兼。民敬三忠,香火绵年甚盛。她不仅是一处文物古迹,而且是清初沿海迁界政策重大历史事件的实物佐证。二○○四年九月十四日被陆丰市文化局指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在镇城区南面渡头,祀真君大帝(吴真人),古代神医。据旧志载,吴真人乃道教传人,精通医术,救死扶伤黎庶。宋景佑三年(公元1036年)为救垂危病人,攀悬崖绝壁,寻草药跌落浑涧,羽化登仙,享年五十八岁,留下医书文献、秘方、验方,德泽惠布祖国东南沿海、台湾。宋、元、明、清,历代皇帝都给吴真人封曰:真人吴天御医真灵真君。万寿无极保生大帝,真君大帝。

在湖东港口北侧临海处,祀三国名将关羽。

在湖东一德善堂内,祀宋大峰及吕纯阳祖师。

俗称“放焰口”与盂兰盆胜会相似,是超度七魂的。佛经中有一故事:佛陀弟子阿难尊者,在树林中修习禅定。有一天,看见一个饿鬼,形容枯瘦,面貌丑恶,头发散乱,爪甲长利,腹大如鼓,喉细如针,嘴里不停地喷出火来……。阿难尊者目睹这副形象,内心有点骇怕!立即问道“你是什么呀?”对方回应说:“我是饿鬼,我叫‘面然’”。阿难尊者诧异地又问道:“怎么叫做饿鬼?”饿鬼回答说:“我因为生前做人,居心悭吝,贫不足知,所以死后堕入饿鬼道中,现在变了这副丑态模样!一切饮食,到了口边,化为火炭,不能咽下去,长年受饿,苦不堪言!”阿难尊者听了这番话后,顿起同情心说道:“可怜,可怜啊!这也是前世作孽,所以今世受报哟!”饿鬼说:“不错,不错!但是,你三日之后,亦当命尽,堕饿鬼道!与我同受此苦啦!”阿难尊者听了之后,大觉大惊,投大觉慈尊,请救苦之法。佛便说诵《陀罗尼经》(即《焰口饿鬼经》),给百千饿鬼得食,果然奏效。此后便有此佛事,以便让死者得到佛的接行,往生净土。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二日,古园寺要举行放焰口,称为盂兰胜会、佛祖欢喜日、众生自恣日(在佛前求忏悔)。而俗间此日也进行“施孤”,祭拜。焰口仪规,主要为念经咒。

庙会活动是湖东民间民俗文化活动。近年来,规模较大的庙会活动是天后宫妈祖重光大庆。“重光”,即神像装金之后再行开眼。人们认为,这位尊神重光后,会神光焕发,神威更火,能够更有效地驱邪镇煞,造福于他的炉前弟子,所以千家万户都把“重光”作为欢庆的最大的节目。“重光”开始于天后宫重新修建的1991年。此后,每隔十年举行一次。“重光大庆一连三天,白天要举行妈祖出游,并有潮间大旗锣鼓队等游艺表演随行;晚上戏班演出。举办“重光”大庆,湖东百姓认为不仅可以表示对妈祖的虔诚,以求得到尊神的保佑,还可以借此展示湖东民俗风采,增添热闹气氛。

农历七月初七日,民间称为“七巧节”、“牛郎织女相会日”。然而,湖东跟邻县惠来地区一样,只称此日为“阿婆生(生日)”,并加以祭拜。相传古时候该地区有一位妇女,因其在哺儿育女和调教孩子方面很有一套本领,且非常喜爱四邻婴幼,而深受大家的爱戴。相传,当时宫中有一皇子日夜啼哭吵闹不止,以不肯进食,小生命危在旦夕。众大臣及御医们都没了办法。皇帝老子慌了手脚。于是便张贴皇榜招募民间贤妇进宫调教医治皇子。结果应者寥寥。后来消息传到这位潮汕妇女的耳中,她便决定上京试一试,认为皇太子也是人,并没有什么难调教之理,婴幼儿疾病也并非不能医。说来也巧。皇子让她的悉心护理和调教下病也好了,人也规规矩矩,不再吵闹啼哭了。皇帝甚为高兴,一时龙颜大悦,便御驾亲临,想加封于她。正在喂哺护理皇子的她,不知皇帝驾到,一时慌乱了手脚,情急之下,便一头躲进皇子的眠床下“避驾”,谁知用力过猛,头部撞在床脚上,顿即昏了过去,等到皇帝知晓,她已气绝了,皇帝深为痛惜,遂封她为少年儿童的保护神,尊称她为“阿婆”。

相传“阿婆”是七月初七日死的,但民间却称此日为阿婆神的生日。这一天,有孩子的家庭,便将阿婆的神灵“请”至家中供奉祭拜,一直供奉到孩子15岁,于这一天(七月初七日)举行冠筓仪式(俗称为“出花园”)时为止。出了“花园”也就不再拜阿婆了。阿婆的神位一般供在孩子睡觉的眼床下,神位旁边放一颗象征胆子的鹅卵石和一些孩子喜欢的玩具。据说,孩子的“胆子”在这位阿婆的调教和照护下,其胆量便会与日俱增,当孩子长大之后,到外边的广阔天地中去,就不胆小怕事了。

因此,“阿婆”在当地人尤其是孩子的心目中并不是神,而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夫人。

湖东原名“大箖投”。据说,明朝后朝,此地初置居之时,人烟稀少,定居点周围杂草丛生,其中尤以一种俗叫“箖投城”,故有此称。后来,由于集市扩展,“箖投”才逐渐被除掉。

“湖东”的出处,据称是由于该地位于“十二湖”东畔而名。清乾隆十年(公元1744年)王之正总辑的《陆丰县志》就有“湖东”地名记载。当时此地归碣石管辖。清政府为了巩固海防,还在此设置湖东汛等。

位于湖东港口南端长湖村临海山岗上。系洽土夯筑而成,为四方楼台,高6米,宽5米。据清乾隆年《陆丰县志》记事篇载,明崇祯七年(1034年)“增设海滨望墩”,或指此事。但一般认为清初实行“禁海”和“迁界”政策为防御郑成功抗清义军而建。

海甲山,旧称铁甲山,位于陆丰县东南部沿海湖东镇与甲西镇分界处。北与人头山连接,南临南海。因该山从西北向东南倾斜,延伸6公里,陡峭入海,故称海甲山。山体由花岗岩组成。主峰海拔214米。表层为红壤,无植被 ,乱石林立,山峦起伏,地势险要。次峰海拔163米。在主峰山麓有岩洞,名曰“金花洞”,洞穴可容纳几百人。地理位置重要,有简易公路通山腰。

由于山岭自西北向东南蜿蜒入海,正因如此,浪涛汹涌而来时,受山势所阻,与入海处陡峭群石相撞,便发出闷雷般的响声,有如万马奔腾。气势磅薄,“陆丰八景”名曰“甲石吞湖”,山岭上还有一个入石三分的硕大的脚印——“仙人脚印”。据说,这只脚是“仙人”的左脚,而另一只脚——右脚则踩在数公里外的后海“象鼻头”石上。登上顶峰,俯瞰湖东湾,蔚蓝的海水,洁净的沙滩,翠绿的林带,浑然天成。近海处分布着草屿岛、东白礁岛、赤礁东岛、大屿岛、羊仔岛、北屿岛等奇礁怪石,美不胜收。

“十二湖”位于湖东镇西3公里的滨海处,此地带上点缀着大小不一的十二个天然小湖泊。故称十二湖。与湖东之名密切相关。由于受山移水改,这“十二湖”有些已经先后被流沙淹没。现存6个湖。各湖大小不均,最大面积0.12平方公里,最小面积0.0015平方公里,总面积达1.5平方公里。据《陆丰县志》载:“在邑南八十里湖大小一十有二,上自大箖投,下至滴水村联络二十余里,四水相通,深不可测。湖上绵亘雪浪山高,从狭獈入水由湖口入海”“大箖投”原为湖东旧名,宋之前湖东至十二湖原是一条狭窄港,也许是大自然的变化,致使水土流失淤积,而与大海分隔,终形成十二湖,是否属实,有待考证。当地群众长期以来对它充满神秘感甚至带有恐惧感。因为十二湖无论天气如何干旱,湖水却从不干涸,甚至还看不出水位有所下降。另外,传言湖里有许多“水鬼”(指在湖里溺死的人)等着拉人去顶替,以得“超升”;还传说“四湖”深不见底,与海相通;凡是有人到该湖投水寻短见的,几乎没有一个生还。当地老百姓说在旧社会时,这个湖每年要吞食几个人;只是解放之后,靠共产党的威,才多年不见有人死在湖里了。

1963年,老天苦旱不雨。为了春耕用水办田插秧,公社党委组织西片樟田、深田湖、横山、南田、霞埔、新洲七个村子,联合在“四湖”车水抗旱。在车子过程中,奇异的现象出现了,而“四湖”的谜,也由此解开。人们发现每天虽抽大量的水,而湖水下降甚少,一些人疑惑地说:“四湖真的与海相通?车了这么多水,为什么湖水下降很少?”对这一奇异现象,人们经过仔细观察,发现原来是四湖周围大片的沼泽和沙滩里面蕴藏着大量的水,当湖水下降时,便通过沙层渗进湖里,致使湖水长年不干。1963年,四湖水终于给车干了,与海相通的传说,有史以来,第一次现出了原形。原来这湖里生长着大量的藻类植物,腐烂了的就沉积在下面,日子久了,底层沉积了约二米多厚的糊状腐烂物,上面又生长着深密的小球藻,人一下去,就是会游水的,只要落到了那层糊状体,手脚都难以伸动,难怪投湖寻短见的人,没有一个生还。共产党领导的抗旱斗争,终于揭开了“十二湖”神秘面纱,破除了当地长期存在的迷信思想和恐惧感。

十二湖的水质经调查分析不中性软水,各项指标符合国家关于生活饮用水质标准,可供开发利用。最奇的是十二湖近海处不过数十米之遥,且是浮沙相隔,可任凭海水使尽浑身解数,总是渗透不进来。怪不得有些游客流连忘返。

天后宫和关帝庙——湖东港最早的开埠标志

天后妈祖宫及关帝君庙可算是湖东港最早的开埠标志。在陆丰居民(商人、盐民)和海上居民中,南人信仰关帝君,渔民信仰妈祖,因此,在明末清初时,不有了关帝庙和妈祖(天后)宫。

湖东天后宫,始建于明万历十四年间(公元1586年),清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重建,清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又进行扩建。“文革”期间,天后宫曾受到破坏,加之年久失修,残破不堪。1987年,为保留天后宫文物古迹,由天后宫理事会热心发起,经社会各界人和妈祖信众乐意捐资献物,对天后宫再度重修。1993年当地群众和社会各界热心人士,港澳台同胞乐意捐资,重修了古戏台。2002年4月1日,陆丰市文化局指定湖东天后宫为文物保护单位。5月4日(即农历三月廿二日)天后宫隆重举行庆典活动,陆丰市文化局领导及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各村(居)、机关企事单位领导、港澳台嘉宾、各界有识之士参加了庆典仪式。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著名书法教育家林少明为天后宫题写了“母仪称圣”、“后德齐天”楹联。天后宫建筑面积192.2平方米,是一座二进院落四合院而已的宫殿式古庙,硬山顶斗拱以石木柱结合、土桓盖结构,朱楹绿角、雕梁画栋、石刻、木雕、古色古香、风采多姿,别有风格。

关帝庙,俗称“关爷宫”。建于明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庙址位于湖东港口北侧,民国时期有过修葺,“文革”期间,古庙被毁。1985年,社区民众慷慨解囊,古迹依旧修复。2005年农历8月又重修扩建,建筑为三进前后殿对称琉璃硬山顶,抬梁式、梁架结构,“双龙戏珠”嵌饰屋脊中。由于关帝群被说成具有司命禄、佑科举、治病除灾、驱邪避恶、诛罚叛逆、巡察冥司,乃至招财进宝、庇护商贾等“全能”法力,所以,民间各行各业,妇孺老幼,对“万能之神”关帝顶礼膜拜。

我说点实在的吧,你们家那肯定很潮湿,大工离海边不远,所以气候也比较潮湿,晾衣服有时也不爱干
夏天也热,但没有你们家那热,但我估计你也会经常洗澡
夏天雨也会很多,毛毛雨很少
冬天你带羽绒服就可以了,大连不是很冷,(相对其他东北城市)但比你们家那肯定冷很多
屋子里一般很暖和,因为有暖气,不想你们那,有时在屋里比在外面冷
春秋季节的风有时会很大,带些抗风的衣服就可以
(我在大连念书时,我的一个好朋友是浙江人,女的,她一般就是这种感受)

如果你是属于比较怕冷的,建议戴帽子和围脖,特别是刮北风的时候。帽子什么的在这买就行,根本不贵
大连的商场很多,青泥瓦桥的商业街,大商,胜利地下广场,和平广场,西安路商业街,奥林匹克广场,等等,高中低档都有
一般来说百年城的麦凯乐的东西会偏贵,大商 百盛等是中等价位,胜利大菜市的东西都能侃价,特别是大菜市,很便宜
在大连看电影很便宜,学生半价,一般的电影十元左右就能下来,如果是学校有代理的(比如奥纳,大连最好的电影院,在和平广场)会更便宜,五六块就行
玩的地方有圣亚海洋世界,老虎滩,森林动物园,等等,记住带学生证,还有就是,学校一般都有代理这些门票的,会很便宜,这些景点我就不多说了,上网都能查到
大连的饮食现在是全国各地的美食都有,四川的火锅,云南的米线,上海的生煎小吃 大馅混沌,南方偏甜口味的菜,东北的地方菜,等等,在学校的食堂都有,毕竟全国哪的人都有,路片的饭店品种也很全,       推荐新疆的“大盘鸡”

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给我留言 ,愿意帮助
我在大连呆了3年,大连真的很令人向往,是很好的地方,看完下面你会有更深刻的了解
大连属于海洋性气候,但是冬天也是很冷的,虽然比不上哈尔滨,但是也要穿棉衣的,夏季不是很热,春秋穿单衣就行了
大连市的公交车四通八达,目前市内公交运营线路已发展到90余条,一般首班车时间为早4:00或4:30,末班车时间为22:00或23:00,每3-5分钟发车一班,夜间有夜班车服务。大连的出租车发展迅速,约有出租汽车1.1万多辆,人均占有量位居全国前列。在大连,机场、火车站、各宾馆酒店、旅游景点等地出租车随处可见,只要您招手示意,即可乘车。

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现已开通54条航线(其中海外航线9条),每周可开通495个航班,从大连乘飞机可到全国各主要城市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城市。机场距市中心10余公里,乘出租车10多分钟即可抵达,并有532、516、701、710等公交线路直达市内。

大连铁路与东北、华北等铁路网相联结,每天由大连始发北京、沈阳、哈尔滨等地的旅游列车50多列,并专设了大连至沈阳的“辽东半岛号”、“金石滩号”旅游特快列车和大连至北京、大连至长春、大连至哈尔滨的全空调旅游专线高速列车。大连火车站位于市中心,并设有送票服务。

大连的公路建设位居全国领先地位,境内有国道公路3条,省级公路3条。沈大高速公路纵贯辽东半岛,与沈阳、辽阳、鞍山、营口、大连五大工业城市和大连港、营口港相接,全长375公里。大连至沈阳日发班车近30班,市内开发区每5分钟发车一班,至旅顺每20分钟发车一班。

驰名中外的大连港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有航运往来,海上客运开通大连到上海、天津、青岛、秦皇岛、烟台等航线的客货班轮、高速客轮。海港位于大连东侧,紧邻市中心,有801路、13路等公交车通往市内。

对虾是一种味道鲜美且营养高的高档水产品,是国内外市场的畅销品种。
大连是对虾的盛产地和重点捕捞作业区,这里的对虾体长大而侧扁,雄性体长13-17厘米,雌性体长18-24厘米;甲壳薄,光滑透明,雄性个体呈棕黄色,雌性个体呈青蓝色。

红灯樱桃为早熟大果型樱桃新品,是大连市农科所于60年代选用世界著名中晚熟优良品种“那翁”与风味品质好的“黄玉”杂交而成。红灯樱桃填补了国内樱桃育种空白,在早熟兼果个大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皱纹盘鲍俗称四孔鲍和鲍鱼,是鲍科中的优质品种,素称海味之冠。大连是中国皱纹盘鲍的主产地,大连鲍鱼资源量占中国70%以上。
皱纹盘鲍属底栖性动物,喜欢生活在水质透明度较高、底层营养丰富的岩礁带,具有昼伏夜出的特点,主食褐藻类和绿藻类。其营养价值很高,肉为著名的珍味佳肴,壳称石决明,入中药可清热明目。

紫海胆俗称刺锅子,大连是中国紫海胆的主产地,产量占全国同类产量的95%以上。
紫海胆体呈球形,直径一般6-8厘米,高3-5厘米。大棘坚硬端尖,棘黑紫色,生活于低潮区岩石、海藻丛生或石缝中。紫海胆的生殖腺营养价值极为丰富,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且还具有药用价值,是预防心血管病等疾病的有效药物。

丰黄桃为适于加工成灌制品的黄桃新品种,由大连市农科所60年代选用“早生黄金”自然杂交实生苗,经多年培育选择而成。
丰黄桃具有优良的农艺性状,香味浓郁,品质优良,超过美国“地门”和日本“罐五”名牌产品,具有国际同类罐藏黄桃品种先进水平。

大骨鸡产于庄河市,是卵、肉兼用型地方良种鸡。大骨鸡在山东寿光鸡与庄河当地鸡杂交基础上,经选育而成,具有体大、蛋大、肉质鲜美、适应性强等特点。大骨鸡平均每年产蛋160.5枚,蛋重63.7克,公鸡体重3.0千克,母鸡2.4千克。

刺参是海参的一种,主要分布在黄渤海区,大连是我国刺参的主要产地。刺参的营养价值极高,作为一种珍贵的海味被列为“八珍”之一,是宴请中外贵宾的专用品。据《本草纲目拾遗》中的记载,因其药性温补,足敌人参,故名海参。

苹果是大连地区栽培的主导水果,全市的苹果园面积7.6万顷,产量80.9万吨,占本市水果总产量的84.8%。瓦房店市是国家的“苹果生产基地县”,苹果个大形美、色艳味佳,先后有15个样品被评为国家优质苹果。

牡蛎俗称海蛎子,大连是中国太平洋牡蛎主产区之一。牡蛎味美肉细,营养价值很高,鲜牡蛎汤素有“海中牛奶”的美誉。牡蛎干肉中含有蛋白质45-57%,脂肪7-11%,肝糖19-38%,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碘。

大连菜以海鲜为主要原料,兼蓄中外菜系之长,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到大连不吃海鲜,为人生一大憾事。大连餐馆主要经营本地的海味名菜,有600多个品种,其中大部以本地沿海特产的海参、扇贝、鲍鱼、对虾、加吉鱼等海珍品为主料,经过精心烹调,色、香、味、型俱佳,独具“鲜嫩清脆,以鲜为主”特殊风味。名菜有“红烤全虾”、“清蒸珍壳灯笼鲍鱼”、“通天海参”、“八仙(鲜)过海”、“珍珠海胆”、“清蒸扇贝”、“清蒸加吉鱼”、“五彩雪花扇贝”、“灯笼海参”、“彩蝶虾”、“鱿鱼戏龙螺”、“群鸭抱海参”、“海螺大虾”、“原壳鲍鱼”等。体现了中国烹饪艺术和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已成为大连一绝。
大连的海鲜餐馆随处可见:天天渔港二部,各种南北海鲜应有尽有;新东方美食城的螃蟹,鲜香酥脆,值得一尝;富丽华大酒店22楼的醉仙阁上海菜餐厅,可品尝正宗的香糟凤爪等糟类精美食品,年糕炒毛蟹等。还有东来顺的涮羊肉,具有调料香、糖蒜脆、选料嫩、火锅旺四个特色;大连金山龟蛇岛,以龟、鳖、蛇滋补营养美食为主要特色,提供品种多样、营养丰富的龟蛇美食;大连海王府,有号称“天上龙肉,地下驴肉”的全驴宴供应等。
您若想换换口味,还有当地市民的日常饭菜,如咸鱼玉米饼子、大白菜土豆炖排骨、小鸡蘑菇炖粉皮、韭菜盒、茄盒,甚至还有农村的“杂炖”等。

大连是蓝色的,蓝蓝的海洋,蓝蓝的天空

大连是绿色的,满城的茵绿,勃勃的生机

大连是五色的,红男绿女,流光溢彩

大连,简直就是梦幻的世界

大连这个依山傍水的海滨城市,三面临海,形成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每年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度假。

百年城雕 大连中山广场 大连友好广场
大连人民广场 大连希望广场 大连奥林匹克广场
星海广场 海之韵广场 大连胜利广场
傅家庄浴场 仙浴湾浴场 星海湾浴场
夏家河子浴场 黄金山浴场 大连森林动物园
大连自然博物馆 虎滩乐园 星海公园
圣亚海洋世界 大连劳动公园 旅顺博物馆
滨海路 北大桥 棒棰岛
旅顺火车站 蛇岛 金石滩-神力雕塑公园
电岩炮台 俄罗斯风情街 大连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
军港 群虎雕塑 中苏友谊塔
长山群岛省级风景名胜区 三山岛旅游度假区

大连的气候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秋不冷不热,气温适中,夏季凉爽,是有名的避暑胜地,所以4、5、6、7、8、9、10月是全年最好的旅游月份。现在,向您推荐几种适合大连的特种旅游项目:

19世纪末,由美国人发明并风行世界的交通工具——有轨电车,1909年就在大连投入运行,大连还是中国唯一的有轨电车生产基地。目前大连保留了3条有轨电车线路,运营车辆近百辆,是我国目前拥有有轨电车的仅有3个城市中营运线路最长的。您以游客的身份买一份绿色电车票,乘车游览这座至今仍保留着许多近代建筑的城市,相信会有一种特别的感觉。

大连沿海礁密滩平,适合生长黄、黑鳝等鱼类,加之投放了大量人工鱼礁,是钓鱼的理想场所。自入夏至十月末,钓鱼爱好者纷纷至此,有的踏礁石垂钓海滨,有的乘船出海布线,每次收获颇丰。如在岸边和岛上支锅烹调刚钓上来的活鱼和制作生鱼片,更是野趣无穷。钓具可自备,各大浴场及礁石旁可自选场地,也有海滨可出租钓具、野炊用锅。

大连盛产苹果、桃、李、葡萄等十几种水果,每年五月至十一月,各类水果相继成熟,源源上市。同时果园开放,游人可以到果园随意选购尝鲜,还可以参加人们欢庆丰收的苹果节。

马车把我们带回已逝去的久远年代,客人想体验和领略过去年代的生活风情,可以乘坐秦汉或明清时代的古马车,也可乘坐欧洲中世纪的皇家马车。

大连地区早在六、七千年前就有了人类足迹,由于有汉、满、鲜等多民族群众,各自有独特的习俗、节日和民间艺术,又由于这里靠海,这里的民俗还和海息息相关,如海灯会、海戏、海秧歌等,表现了粗犷豪放的北方风格及渔民生活。
我的祖籍是大连,以下是个人看法
1.大连整体气候不错,比较湿润,春天一件薄的衬衫或者短袖均可,裤子位较薄长裤;夏天大连比华北地区要凉爽,由于靠海所以湿润,短袖短裤即可(纯棉长裤也行),但一定要透气;秋冬两季均为长裤长衣,冬天较冷多雪,风很冷,一定要有围巾,如果您是南方人,棉帽必不可少,北方人则无所谓。
2.星海公园,会展中心,海洋世界,极地馆(星海和老虎滩均有),森林动物园,劳动公园,旅顺,老虎滩,金石滩,还有市中心的一些游乐设施如迈凯乐商场顶层,每年夏天有啤酒节,春节有烟花爆竹节
3.饮食方面,大连的蔬菜比较贵(因地处丘陵),饮食与其它地方无异,海鲜也不便宜,在食堂吃估计就是天下乌鸦一般黑了 我在大连住了20年,还没有一个在大连呆了3年的人了解大连?!
 中国有三个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辽东半岛。辽东半岛指的就是这里。因为是半岛城市,所以具有海洋气候特点。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尤其是夏天,大连成了令人向往的避暑胜地。
  2001年6月5日联合国授予大连为中国唯一、亚洲第二个“世界环境500佳”城市。江泽民称大连为“北方明珠”,国家旅游局局长给大连定位“浪漫之都”。
   如果阁下乘飞机来连在飞机抵达大连上空的时候俯瞰城市在南恻大连与大海之间飘逸绵长的一条锦带就是滨海路是滨城的一条绝佳观景线是游客来连不可不会的地方即使只有一天的行程。

大连海岸线长 19O6公里滨海路沿途串起的数十个景区点和十几个海水浴场共同组成南部海滨风景名胜区是大连绚丽海滨的精华 1988年,该景区被国务院划为国家重点名胜区。

  大连是以港建市、U港兴市的城市大连港是港闭水深、不淤不冻的天然良港是中国南北水陆交通运输枢纽和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同世界上 16O多个国家和地【有船运往来大连一烟台间的海上通道是国内最繁忙的海上客运航线。ZOOI年大连港口总货运吞吐量首次突破1亿万吨其中的大部分是由大连港承担的。港内的”大连一号”豪华游船是”海上看大连”的上佳选择。

  “山伯海趣一路车”——一滨海路东起海之韵广场,西至黑石礁全长 42 5公里。欣赏滨海路胜景您可在春日的清晨,迎着初起的朝阳与家人朋友结伴去踏青春游道路一侧百草吐绿山花烂漫一边的大海好象积蓄了一冬的能量映现出一片翠蓝让人忍不住产生一种纵身入海的渴望可在夏日的午后驱车独往路下的海里畅游累了口到岸边躺下任细沙摩拿着脚掌海浪拍打着身体心旷神怕不亦乐能清秋的黄昏来这里品位天高云淡山上层林尽染海面小岛蟀蟀轻舟点点波光抓制天海相连,漫步海边将于脚浸入水中,清凉的海水刹那间为你涤荡尽心头的最后一丝尘埃使你豁然开朗,心境清明起来;亦或在秋日的沥沥细雨中踏自行车行上一程红叶在股股的雨雾中闪着新鲜的光亮海岸陡峭的奇峰,磷峋的怪石在雾中意发得影姿绰绰,怦然一副股助迷离的水墨山水——一于一片苍茫之中独自体验自然的凄美寒冬的夜晚如果正好驾车驶过千万记得要下车小驻凛冽的北风掠过银装素裹的山林吹到紫气氨息升腾的海面,自然天地的萧子冷瑟在这里神骸毕现一览无余。
  由滨海路北段的山海共同组成,现代的海之韵广场、原始的丛林、路边的野槐树(如在春季花开季节)、巨幅的海岸岩壁、神奇的“怪坡”、曲折的“十八盘”、还有沿路两侧幽默精巧、匠心独具的雕塑小品,皆令人过目难忘,久久回味。
  “怪坡”位于“十八盘”的上部地段。“十八盘”是对滨海路一段”S”形弯度极大的陡峭山路的通俗称呼。“怪坡”一段长约60米,宽4米,看起来显然是东高西低的坡度,但驾车到此停住不动汽车会被一股神秘力量牵引住坡上方向驱动,而且速度不是慢腾腾勉强感觉而是相当明显的那种。骑自行车来这里则上坡不蹬,下坡用力,感觉绝妙,有机会前来至此不妨一试。“怪坡”名字在路边山坡上有标明。

 传统的“虎滩三绝”牵系着不少游客的心,一绝:孔雀东南飞——在方圆1.8万平方米中国第一家生态鸟园(鸟语林)内,游客不仅可以一睹黑天鹅、丹顶鹤等珍禽的芳颜,还可欣赏由80余只孔雀为您合力演出的“孔雀东南飞”绝景,去水下世界看从童话世界中走出的“美人鱼”表演是为二绝;海洋动物表演馆内的海狮、海豚空中顶球、环他跳跃,“水上芭蕾”等特色SHOW。是为三绝。

  由极地馆和海兽馆两部分组成,2002年建成营业。在极地馆,游客可在一年的365天身处冰雪世界与北极熊、企鹅、极地白鲸和海象等动物为伴,欣赏它们精彩绝伦的演出。全馆共引进极地海洋动物11大类、153头(只),其中多种是第一次登陆中国,来自南极和北极的“客人”们在这里做了邻居,当真是“天涯若比邻”。此外还有3000多尾海洋鱼,游人置身360度的水中通道中,鱼儿好像伸手可及;对鲨鱼的全面展示也令人叫绝—一有几十个品种300余条千姿百态的鲨鱼供欣赏,有幸的话还能看到“人鲨共舞”的惊险场面。

  在海兽馆,游客可身处透明的海底世界中与海狗、海豹及分别来自南美、加洲和非洲的海狮等“热情相拥”。

  在世界范围内同类展馆中、大连极地海洋动物馆建筑规模最大、展示极地动物品种最全、数量最多由此获得大世界吉尼斯认证;国家海洋局授予其“国家极地科普教育基地”称号;白鲸更成为大连旅游的吉祥物。

  为纪念大连与日本北九州市结为友好城市而建的三跨悬索桥全长230米。滨海路也是一条浪漫情人路。滨城多数“终成眷属”的有情人婚礼当日都来此下车携手一游,如两对新人于桥上相遇,则互赠手帕。

  燕南岭一带时常飞来一些黑燕,并在沿岸的悬崖峭壁上做窝,故而得名。如刀削斧劈般的一截岸壁巨石直插海底场面壮观。这里也是春日赏花(杜鹃)和休闲垂钓的理想场所。

  秀月峰区内的海水浴场规模不大,相对临近的付家庄而言要清静的多。秀月山庄是滨城不多的”卧枕听涛”式酒店。

  傅家庄是市区海水浴场之一,市内大连人“上海”的主要地方。度假村、酒店和疗养院林立。

  白云山景区内的西山海拔259.6米为滨海路第一峰“西山览胜”是传统大连一景,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在景区西北部还发现了“莲花山”的地质构造奇观。

  典型的城市滨海公园,由占地15万平方米的陆域园林和长达800多米的弓形海水浴场组成。草坪绿树和鲜花、卵石小道、喷泉水池、叠水阶台,高超的绿化水准创造出一派浓浓的诗情画意。有维也纳皇家园林的气象意境,不过这里却是为平民所开。近年来在西部还新建了大型嬉水池,成为大连市最大的“消暑乐园”。

大连地区有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等宗教。道教、 佛教传入已有千余年历史,天主教和基督教是在明清之际传入大连地区的。解放前,大连地区共有寺观教堂400余座,至解放初期存有230余座。 新中国成立后, 大连(旅大)市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尊重教徒信仰自由,允许诸教合法存在。“文化大革命”中,庙宇道观多处被拆除。中共十一 届三中全会后,重申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正当的宗教活动受到法律保护。宗教界人士在“文化大革命”及其历次政治运动中的冤假错案,全部 得到平凡、纠正;恢复了市天主教爱国会、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建立了市佛教协会、市伊斯兰教协会,调动了宗教界人士参加社会 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至1997年,全市有宗教活动场所72处,市级爱国宗教团体6个,宗教信徒约5.5万人。全市有宗教教职 人员110人。

  1、 大连图书馆馆舍面积30245平方米,1990年投入使用,为国家一级图书馆。现有藏书210万册,持证读者7万人,年接待读者80万人次.1999年,改造了“中日文献资料馆”,新建了“青少年工分馆”。
  2、 大连少年儿童图书馆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1997年投入使用,为国家一级图书馆。现有藏书31万册,持证读者1.7万人,年接待读者50万人次.
  3、 大连艺术展览馆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1997年投入使用,每年举办十几次展览,已成为大连的艺术殿堂.
  4、 人民文化俱乐部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1950年投入使用,1995年进行了全面改造。改造后,功能更强,设施更完善,曾接待许多国内外重要领导人及著名艺术团体。

  近年来专业剧团年平均演出近700场。创作演出的剧目在国内外赛事中连续取得好成绩。先后有5人获得戏剧“梅花奖”。1993年以来专业剧团获国际奖3项、国家级奖12项,省部级奖60余项;对外文化交流不断发展,接待国外来访演出团组40余批,出访演出1700余场。
  我市群众文化创作和演出空前活跃,精品不断涌现,创建文化先进县区和乡镇活动取得可喜成绩。1993年以来,获国际奖2项、国家级奖60项,省部级奖100余项。我市有6个区(县)被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区)和文化模范地区;有一个村被文化部命名为“蒲公英”国家级农村儿童文化园;10个区(市)被省命名为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基地;3个乡为国家级民间绘画和曲艺之乡。以广场文化活动为龙头的群众文化活动异彩纷呈,每年5月至10月,全市百余个广场举办活动4000多场,观众达50多万人次。图书馆事业蓬勃发展。 全市共有图书馆12个,馆舍面积59083平方米,藏书350万册。
  1998年,在文化部组织的第二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中,市图书馆、少年儿童图书馆均获副省级城市第一名,并被评为一级馆。电影发行放映逐年上升,市电影公司1995年被国家人事部、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集体称号;1996年被广电部授予先进集体称号。

  大连市位于辽东半岛南端,介于北纬38度43分--40度10分、东经120度58分--123度31分之间。西北濒临渤海,东南面向黄海,与山东半岛隔海相对,共扼渤海湾,素有“京津门户” 之称;北面背依东北大陆,腹地辽阔,堪称“东北之窗”。海、陆、空交通四通八达,十分便利。大连港与世界上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和航运,是欧亚“陆桥 ”运输的理想中转港;沈大铁路和沈大高速公路、爱大(大连至黑龙江省爱辉县)、鹤大(大连至黑 龙江省鹤岗市)、庄林(庄河市至内蒙古林西县)等4条国家级公路以及各级公路联通,构成密集的铁路、公路网,沟通着东北三疆及内蒙东域;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是全国4个国际机场 之一,开通国际航线2条,国内航线26条。大连市已成为海、陆、空联运的枢纽。大连地区土地面积12573.83平方公里,其中市内6区为2414.96平方公里,市辖3市(县 级)、1县为10158.89平方公里。大连全地区海岸线长 1906公里,占辽宁省海岸线总长度的73%,其中陆地海岸线1288公里,海岛岸线618公里。

  1993年,全市耕地面积为28.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2.8%,其中水田3.3万公顷,旱田25.4万公顷。全地区林业用地42.4万公顷(据1985年大连市农业资源区划调查统计),占土地总面积的33.1%,其中有林地34.4万公顷,未成林造林地3万公顷,宜林荒山3.3万公顷。 可利用草地面积26.7万公顷(据1985年大连市农业资源区划调查统计),土壤共有6个土类,地带性土壤为棕壤,约90.7万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81.5%;草甸土、水稻土、风沙土、盐土和沼泽土合计占18.5%。有滩涂资源6.6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2%,其中黄海海岸4.2 万公顷,渤海海岸2.4万公顷。

  大连地区已发现金属、非金属矿产及地热矿泉水资源等近30种、500余处。其中非金属矿产中的石灰石、硅石、金刚石、石棉、菱镁矿、滑石等价值较大。金刚石探明储量为全国总储量的54%左右,在瓦房店市境内发现4个大型原生矿和1个砂矿。石灰石矿集中分布于甘井子区和瓦房店市一带,探明储量为全省的1/3左右,已发现大型矿床十几个,矿点百余处。金属矿产资源储量不大,矿体小,主要分布于庄河、普兰店二市,已发现铁矿点70处、铜矿点40多处、铅锌矿点20余处和少量的铂(镍)、金、钼等贵重金属矿点。 [港口资源] 大连地区拥有众多优良港湾,港湾的基岩岸段长950公里。其中,适宜开辟为商港和渔港的岸段,在南部沿岸有14处,总长29公里;北部沿岸有6处,总长8公里。已建港(含在建港) 11处。大连湾三面环山,并有三山岛作为天然屏障,水深湾阔,风平浪静,不淤不冻,建有大连港(大连港、香炉礁杂货港、和尚岛煤港和大连新港)以及大窑湾港(新建),构成巨大的港口群。大连港年吞吐量达7600万吨。

  大连地区气候温和,自然生态环境优越,适宜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生物资源较为丰富。陆生野生维管素植物共152科、666属、1747种,其中油脂植物110种,药用植物120多种,土农药类植物50多种,可提取淀粉或做酿酒原料的植物50多种。全地区盛产苹果,山楂、葡萄和黄桃的产量也较大,近年来开展了草莓种植。沿海藻类共150多种,分属绿藻、褐藻和红藻门,其中50多种具有经济价值,海带、裙带菜人工养殖大面积开展。沿海有机碳的年生产能力平均每公顷1.4吨。全地区有无脊椎动物约4850种,野生脊椎动物约765种。其中,具有经济价值或常见的无脊椎动物有132种,野生脊椎动物有442种。沿海盛产鱼虾,鲍鱼、刺参、 扇贝、紫海胆、螺类等海珍品资源丰富,海湾大面积放养贻贝、扇贝等。北部山区开展了野鸡等野生动物家养。

  大连是我国著名的避暑胜地和旅游热点城市,不仅有"半个中国近代史天然博物馆"的人文历史旅游资源,还有许多风景奇秀的自然旅游资源。98年荣获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南部沿海风景区、旅顺口风景区、金石滩风景区和冰峪沟风景区是大连四大名胜风景区。 大连每年举行已蜚声海内外的国际服装节、商品进出口交易会、烟花爆竹迎春会、赏槐会、国际马拉松赛、冰峪冰灯会等大型活动,还成功举办了 97中国旅游交易会和第二届中国花卉交易会。大连市在旅游资源开发上加大了投入,进一步完善以市区南部海滨为中心,金石滩和旅顺为两翼的旅游发展格局。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有:18个标准球道的高尔夫球场、别墅休闲中心、国际游艇俱乐部、狩猎俱乐部等各种娱乐中心。市内旅游资源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森林动物园、 星海广场、 虎滩乐园、滨海路、棒棰岛等。旅顺旅游资源有白玉山、东鸡冠山、203高地、黄金山海水浴场等。

大连烟花爆竹迎春会,每年正月初二在大连星海广场举办。主要内容有大型烟花爆竹晚会、全国名小吃一条街、手工艺制作一条街以及旅游商贸等娱乐活动,每年都吸引大批中外朋友参加。

大连素有“东方槐城”之誉,每年五月二十日左右,当槐花盛开之际,大连市政府举办以赏槐花为主,融经贸、文体活动和旅游为一体的赏槐会。
该会每年初夏举行一次,届时,外经贸部、全国各省市的有关领导以及国内外各类经贸团体,企业界人士共聚大连,广泛开展进出口洽谈、国际贸易订货、经济技术合作等丰富的经贸活动。   

大连国际服装节是具有文化色彩和经济内涵的综合性大型社会经济文化活动。主要内容有大型广场艺术晚会、文艺演出、技艺比赛、时装表演、服装博览会以及旅游观光等十几项活动,大连国际服装节已成为中国大型的节日活动之一。

由大连市体委、旅游局共同举办的国际性体育比赛,每年十一月初举行。该比赛的特点是参加者不分国别,不分男女老少。因此,参赛人数多、规模大、是真正体现群众性的体育活动。

为了繁荣大连冬季商业,激发新的商业契机,由大连市政府牵头,由大连几十家商场、酒店联合参与此项活动,每年十一月至次年一月在大连举行。除了各个商家的大幅度打折酬宾活动外,还有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冬季购物到大连”为银装的大连添几分盎然的春意,同时也为大连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早在6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发了大连地区。秦汉时期,大连地区属辽东郡辖区。唐朝初期,大连地区属安东都护府积利州的辖区。辽代时大连地区属东京通辽阳府的辖区。大连地区在魏晋时称三山,唐朝时称三山浦,明清时称三山海口、青泥洼口。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清朝于今大连湾北岸建海港栈桥、筑炮台、设水雷营,一时成为小镇。沙俄侵占后,曾用青泥洼。1899年始称大连市。第一、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对大连地区进行了侵扰。作为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主要战场,大连在近代史上曾遭受两次大的战争劫难,沦为俄、日殖民地近半个世纪,其中日本的殖民统治达40年。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大连从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获得解放,结束了殖民统治。同年9月,大连市职工总会筹委会组成。10月,中共中央东北局派韩光同志到大连任市委书记,组成了中共大连市委员会,并成立了大连市政府。1946年7月,改为旅大地委。1949年至1956年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1957年至1966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66年至1976年经历了“文化大革命”;1976年之后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84年,国务院批准大连为沿海开放城市。1985年,大连市被国务院确定为计划单列市,享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

  大连港始建于1899年,是中国第三大港和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之一。港口有原油、成品油、煤炭、钢材、木材、粮食、集装箱和干杂货泊位65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35个,年吞吐能力8000多万吨。大连港同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运输往来。正在建设中的大窑湾港是中国最大的国际集装箱中转深水港,规划建设100个深水泊位,设计吞吐能力8000万吨,一期工程已有4个集装箱泊位、2个通用泊位正式营运,其余泊位已经开工建设。
  空港 被国家批准的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位于市区西北部,可起降波音747等大型客机。已开通航线49条,连结国内外47个城市。
  铁路 大连铁路与东北、华北铁路网相连接。以长大干线为主干,旅顺、金庄、南甘、田五、白老等支线为分支,呈树枝状延伸至东西海岸,将海陆交通联系起来。线路延展总长度1383.7公里,其中长大线境内段162公里。客货运站43个。正在规划进行的大连至哈尔滨铁路的电气化改造工程,将成为中国新干线的开端。

  大连市现有公路总里程4091公里,其中四级以上公路4089公里,公路桥梁1710座,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32.5公里。市区公交营运线路62条,总长度625.3公里。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18.8标准台,日客流量297.3万人次。   大连邮电业务 (国际函件、国际电话、国际电报等) 可通达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移动通信、无线寻呼、分组交换、DDN、CHINANET、声讯信息、特快专递等近50项服务项目。城乡通信均实现了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000年将达到150万门。

  大连地区现有5万千瓦以上发电厂5座,共有发电机组12台,装机总容量105万千瓦。全地区有35千伏以上送电线路172条,总亘长2692.8公里。全地区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所128座。大连华能电厂二期工程的2台35万千瓦燃煤汽轮发电机组已并网发电。   大连地区淡水资源总量49.4亿立方米/年,其中,地表水资源为36.1亿立方米/年,地下水资源13.3 亿立方米/年。最大的河流碧流河是市区跨流域引水的水源河流。大连市现有供水水库10座,总库容量10亿立方米。现有净水厂9座,高位配水池51座,供水管网总长3343公里。城市自来水普及率达100%。

  现有煤气生产厂2座,日生产能力达66万立方米。煤气管网总长度1627公里。液化气供气能力21000吨/年。1998年底,全市气化普及率达94.7%。   大连市内四区总供热面积4256万平方米,城市住宅供热普及率88.19%。市内现拥有热电厂7座,7兆瓦及以上区域锅炉房32座,集中供热面积1542万平方米。目前,香海、台山两座热电厂正在筹建中,预计2000年可投入使用。

  大连市拥有富丽华酒店、丽景大酒店、国际酒店、九州饭店、大连宾馆、香格里拉大饭店、瑞士酒店等星级以上宾馆30多家。老市区和开发区分别建成的大连桃源山庄和海滨花园外国人生活区,为来连旅游、工作的国外友人提供了十分便利的生活服务设施。

  1998年,大连市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率先跨入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行列。全市安排各类科技计划266项,取得重大科技成果300项,371项专利技术被国家授予专利权。引进国外专家4000多人次,派出国(境)外培训人员619人次。良种选育与工厂化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初见成效,引进农业新品种98个。实施计算机软件产业工程,大连软件园正式启动建设。2000余家民营科技企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5亿元。技术市场成交额6.2亿元,比上年增长12.8%。举办第十届“科普之冬”活动,积极推进农村科学普及。完成“金桥工程”项目105项,提供科技咨询2502项。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幼儿入园率77%,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6%,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9.3%。有8240名高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等学校,有8872名在职职工和社会青年考入成人高等学校,市地方大学在校生为8642人。新建、扩建中小学校舍26.8万平方米,改造危旧校舍13.9万平方米,建成大连育明高级中学第一批标准较高的新学校。新建教工住宅5.4万平方米,中小学教师家庭人均住房面积达到9.7平方米。

  总人口543.20万人,男女结构275.60:267.60,自然增长率265.60‰ ,其中:非农业人口1.11万人。

  城乡从业人员总数281.20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占27.30%,第二产业占34.80%,第三产业占37.90%。

  后备人才:现有职工131.2万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5万人。外商投资企业现有职工20万人。每年全市新增1.3万名大中专毕业生、1.2万名经过专业培训的后备工人和6.2万人的其他劳动力投入人才市场。

  大连是足球城,1992年成为全国第一个足球特区,大连万达足球队曾四次荣获全国足球职业联赛甲A冠军,在1998年全国青少年足球比赛中,大连队以九战全胜战绩获得冠军。大连是“田径之乡”,其中“马家军”训练基地设在大连,大多数主力队员是大连人,大连姑娘“东方神鹿”王军霞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获5千米金牌。在全国八运会上,大连的体育健儿一举夺得22枚金牌,15枚银牌、6枚铜牌,泳坛新秀陈妍创两项世界纪录、两项亚洲纪录。近5年,大连籍运动员共获16项世界冠军,24次破世界纪录。仅1998年,在全国和国际级竞赛中,大连籍运动员共获49枚金牌,其中国际级14枚。大连是承办第四届全国残运会、大连国际马拉松赛和世界沙滩排球赛,并取得圆满成功。大连全面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连续多年被评为国家群众性体育工作先进市。
  大连市医疗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已成为一座"健康的城市"。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卫生医疗机构1655个,医院、卫生院床位26183张,卫生技术人员32543人,每千人口拥有医院床位4。82张、医生2。53人。医疗机构接受患者诊疗2126.6万人次,进行健康体检42.3万人次。全市传染病发病率比上年下降24.7%,儿童计划免疫“四苗”接种率达到98.9%,居国内先进水平。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5.75岁(其中男性73.47岁,女性77.96岁),计划生育率为99.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23%。卫生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全国大中城市中率先推行医疗保险制度。在第四次城市卫生检查中被国家爱卫会确定为"免检城市"。 1.春天:气温比较适宜,你可以穿长袖的衣服(全身),一般在大连,想要过春天不感冒(依我看来)应该穿3件(一件薄,两件厚)
2.夏天:今年夏天反常,不像以往那么热了,明年应该正常吧.至于夏天的衣服,短一些挺好的,要是长了会满身大汗的,按你自己的意愿搭配自己喜欢的夏季衣服。另外提醒一点,大连夏季多(也不是太多)雨,随身带把雨伞也是很好的选择。一方面可以抵挡如火骄阳,另一方面也能做雨伞用。
3.秋天,穿毛衣就可以了,要和春天差不多就可以了
4.冬天:比较冷,南方人可能不适应。衣着方面嘛,应该是穿棉衣戴围巾围住耳朵,或者是用一种耳罩也行。

景点列表(COPY一下):
百年城雕 大连中山广场 大连友好广场
大连人民广场 大连希望广场 大连奥林匹克广场
星海广场 海之韵广场 大连胜利广场
傅家庄浴场 仙浴湾浴场 星海湾浴场
夏家河子浴场 黄金山浴场 大连森林动物园
大连自然博物馆 虎滩乐园 星海公园
圣亚海洋世界 大连劳动公园 旅顺博物馆
滨海路 北大桥 棒棰岛
旅顺火车站 蛇岛 金石滩-神力雕塑公园
电岩炮台 俄罗斯风情街 大连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
军港 群虎雕塑 中苏友谊塔
长山群岛省级风景名胜区 三山岛旅游度假区

到了大连是应该吃一顿海鲜的,大连有名的特产嘛!
另外还有火锅啦,农家菜啦……你要是在公交车上可以看到有介绍,也可以看大连2套。只不过都挺贵的,初来乍到撮一顿还可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历九月天黑是几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