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重疾险和终身重疾险是什么,有什么区别

松九束束:一年期重疾险有必要买吗?怎么买比较好?没有赔付的话返保额吗?


按保障期限分:定期和终身
定期重疾险是保障到一定期限,比如20年/25年/30年等,或者保到固定年龄,至60岁/70岁/80岁等,保障到期没出险,保险合同随即作废;
终身重疾险则保障终身,即只要被保险人生存一天,就保障一天。由于终身重疾险保障的时间比定期重疾险长,因此,保费会比定期重疾险高。至于是否选择终身重疾还是定期重疾,关键也要结合家庭的经济收入来做决定。


按赔付次数分:单次赔付和多次赔付
在赔付次数上,重疾险又分为单次赔付和多次赔付,罹患一次重疾赔偿后合同终止的即为单次赔付重疾险,而可赔付两次甚至两次以上的,我们通常称为多次赔付重疾险。
多次赔付的重疾险增加了赔付次数,相比单次重疾险承保的风险更大、保障更全,所以保费也会更高。


如何选择适合的重疾险?
一个家庭中,每个成员都有可能会生病,无论是谁,都会对家庭财务造成影响,因此,重疾险在商业保险的地位上举足轻重。但由于经济预算等原因,很多家庭是无法一次性将整个家庭都配置上的,这时,一定要根据轻重缓急,按顺序投保:先大人,后小孩和老人。一定要先给家里的经济支柱和大人配置足够的保障,牢记一个原则:谁承担家庭责任,谁就要优先投保;谁的家庭责任大,谁的保额就要高!


清楚了家庭人员配置保险的顺序,接下来我们从以下几点分析怎样购买适合的重疾险:
买保险就是买保额,保额一定要充足。投保重疾险,首先清楚的是:买重疾险是为了作为患病后的收入损失补偿。有一个保额设定的参考标准,即以年收入的3-5倍作为一个衡量。因为一旦患上重疾,收入减少是对整个家庭现金流的巨大影响;不只是医疗费用,还有后续康复的费用,重疾险作为收入损失的补偿,可以继续来维持家庭的基本开销、父母的赡养、子女的教育、房贷车贷等。因此建议购买重疾险时尽量选择30万至50万保额,预算充足的可以购买50万以上保额的重疾险。


如果预算充足,还怕麻烦,那就直接买保额充足的终身重疾险;如果预算有限,投保定期重疾险,或者选择部分终身重疾险+部分定期重疾险,用足额的终身重疾险来保证保障期限的完善,切不可为了追求保障期限降低保额。


重疾险里,除了重疾保障外,一般还额外附加轻症、中症,轻症治疗费用虽然没有重疾花费的那么高,但也要花费几万到十几万不等。而目前市场上几乎所有的产品轻症都会赔付20%-30%的保额,有些产品还会更高。如果预算完全足够,在重疾保障基础上,附加轻症,可以大大的降低理赔的门槛,加大保险的杠杆作用。

④要不要多次赔付功能?
多次赔付的重疾险可以提供2次甚至多次的重疾保障。
如果预算充足的话,可以给自己和家人选择更加充足的保障。多次赔付的重疾险,能提供的保障更全面一些,毕竟得过重疾之后,(尤其是恶性肿瘤)转移、复发的概率还是很高的。但如果预算有限,还是先以单次重疾、保额充足为主。


重疾险,一定是越早买越合适!

重疾险的保费和年龄成正比,年龄越小购买保费越低。一般来说孩子出生之后就应该购买,保费低、健康告知还容易通过,但不是每个家庭都能在当时树立这个意识,并有相应的经济能力。
所以,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就是10年前或者现在。
对于没有重疾险的人来说,现在买就是最佳年龄。不论是哪个年龄层的,风险的存在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同比例的,早买早划算!(提醒:对于年龄已经超过50左右的人群来说,或许不太适用,先买高保额,可能被限制,保费还很贵极易倒挂)。


买重疾险最该了解的避坑指南

①返还型看着美好,实则藏着“坑”
很多人在买重疾险的时候都会纠结买返还型还是消费型?
返还型价格高,比消费型重疾险多交许多保费,保障却不一定充足;而消费型重疾险价格便宜,杠杆高,但保障期间没有出险,保障期后不返还保费。许多传统消费者对于保险的顾虑就在这里,总想着“如果我没出事,这钱不就白花了吗”。要知道“保险姓保”,保险的作用就是保障,而不是什么储蓄、理财投资。


②过分关注保障的疾病种类
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统一规定了25种最高发的重大疾病。

这25种疾病覆盖了高发重疾的90%左右,所以你买的重疾多一点、少一点真的不是那么重要,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注:对于一些特定的人群,可适当关注重疾的病种。比如小孩子,需要重点关注是否含少儿高发重疾;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需要关注是否含有特定遗传病等。


很多人在买重疾险的时候,会受到一些附加险的诱惑,一份保险这也保,那也保,最后呢?殊不知这里隐藏着致命的缺点:保额共享,理赔时保障互相影响。
“全家桶式” 的保单,看起来保障内容多,如果多个保险责任放在一张保单里,风险发生后,可能会使保障责任互相影响。一方面捆绑了理财功能,另一方面各个单项保障责任价格过高,整体性价比偏低,导致有限的保险预算很难买到足够的保额。


没有任何一款保险是完美的,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家庭状况,不同的保障目的,最终选择的产品也是有差异的。但明确的一点是重疾险保额一定要足够;至于保障期多久、要不要多次赔付,还是要看自身的需要和预算行事:预算有限,就先以单次的定期消费型重疾险为主,预算充足,可考虑终身重疾险或多次赔付重疾险,让保障更全面。


八月份全国刚刚实行完重疾新定义标准,为了执行这个新标准,所有保险公司无一例外的在7月31日前停售了过去的老款重疾险,在八月一日执行新标准之下的重疾险。正是因为此,保险市场关于重疾的投保又呈现出一轮新的波澜。

昨天我的一位上海MM同仁在谈到销售重疾险时遇到一个让她颇为头痛的问题,面对各种各样的重疾险,例如两全险捆绑重疾,附加重疾险、附加提前给付重疾险、定期重疾险,还有各种各样的缴费方式,例如自然费率、均衡费率等等,以及是投保重疾主险还是投保附加重疾险,这都让她不知所措。

关于这个问题,我一直以来就有想法把有关问题拿出来和大家进行磋商,但因为重疾险从去年9月1日起发生国家强制性的变革以来,一直到今天完成所有变革,最终才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所以期间一直没有起笔。今天看来是条件成熟了,该是让消费者明白重疾保险的一些属性的时候了。

在侯耀文突发心梗去世后的几天里,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耀文走了,生命如此脆弱,有多少笑可以重来?!》/_/newshtml/.cn/GB///2727060_d.html这篇文章,而且非常有必要)

绝大多数人是没有风险意识,在此就不多讨论了。也有很多考虑重疾风险的人却被品种繁多的重疾险种类所困惑,这也是不争的事实。那么重疾险到底有那些种类,而这些重疾又有那些功能呢?

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重疾的另外两个问题,一个是主险和附加险的区别,一个是自然费率和均衡费率的区别。

1、主险和附加险的区别

保险分为主险和附加险两种形式。

所谓主险是指可以单独投保的保险险种,绝大多数是返还的,所以保费较贵。

所谓附加险是不能单独投保,只能附加于主险投保的险种。附加险只有发生理赔时才有现金利益,没有理赔时就只能算消费掉了,所以附加险还有一个名词就是消费型保险。由于是消费险,所以非常便宜,一个十万保额附加重疾险在三十岁大约只需要300元,是典型的以小博大。

同样一个投保额,主险和附加险的费率在年轻时相差在十倍左右。

2、自然费率和均衡费率的区别

重疾险分为自然费率和均衡费率,所谓费率,就是某个年龄、某个性别下,投保一定额度的保险所需要缴纳一年的保费。

由于重疾险是跟人体生命特征紧密相关的一个保险,所以身体健康程度直接涉及到风险程度的大小,其规律是年龄越小,重疾风险也越小,保费越便宜;年龄越大,疾病风险程度也越大,保费也越贵。

所谓自然费率是投保重疾险后,每年缴纳的保费根据年龄递增而递增(或者说根据风险的递增而递增)。年轻和年老时保费差距可以达到十倍以上。所以很多年轻人在投保附加重疾险时,看到自己第一年缴费只需要三四百元,就以为以后永远就是这个数,其实不然,事实是他每长一岁,下一年保费就贵一点,一年一个价,上年和次年的涨幅在8-10%左右(复利计算的哦)。例如自然费率中,如果某人30岁这一年投保十万附加重疾需要缴纳277元,那么到他60岁的时候,这一年则要缴纳5800元。

自然费率的优点就是,年龄越低,风险越小,保费越低,不必在年轻时缴纳昂贵保费。

所谓均衡费率(也叫保证保费)就是保险公司把风险估算后,把各年龄段的保费平衡后,每年给出一个保费均值,从一个年龄开始投保后,以后每年的保费都是一样的。

由于各保险公司在均衡费率上都惯有保障年限,年限不同,均衡费率也就不同,不一一举例,但是原理是一样的。一个10斤的包袱不会因为我们抱着就是10斤,背着就是8斤,无论我们的姿势怎么不同,但重量都是一样的,这就是所谓抱着或背着都一样沉的道理,只是我们感觉会不同。如果我们背着真的只有8斤,那么你一定要记住,一定是这个包袱减少了内容。(有些保险公司在8月1日后执行的新重大疾病,号称费率没有增加而是减少了,说实话,那是以牺牲保险责任为代价的,也就是减少了包袱的重量)

搞清楚这些基本观念后,我们再来探讨各种重疾险的属性。

1、定期重大疾病保险:

以重疾保障为主险,在一定期限内给于保障,一般采用均衡保费。这类重疾险最多保障期限是30年,20岁买就只能保障到50岁,30岁买就只能保障到60岁,多一天都不行。需要说明的是,这种保险虽然是主险,但是也属于消费型的,没有理赔则不能返还保费。

2、附加重大疾病保险:

需要同时购买其它主险,例如同时投保终身寿或者养老保险,属于消费型险种,自然费率设计比较多见。也就是三十岁这一年只需要三、四百元,缴费至60岁后每年都要超过几千,且不发生理赔时保费不能返还。身故给付现金是按照主险的保额进行理赔的。

3、附加提前给付重大疾病保险:

需要同时购买其它主险,多数限定在同时投保终身寿保险(被保险人活着是拿不到钱的那种保险就叫终身寿险),属于消费型险种。身故给付现金同样是按照主险保额进行理赔的。

在这里,凡是看见有“提前给付”(一定要念成jifu,不能念成geifu)字样的附加重疾,需要了解它有个极为显著的特征――附加的重疾一旦发生理赔,主险的保额要相应减去理赔数额。例如投保20万终身寿附加提前给付重疾10万,如果发生重疾理赔得到10万,终身寿则要减去已理赔的10万,由20万变为10万。如果终身寿和附加提前给付各投保10万,一旦发生重疾理赔,主险减后为零,保险合同就会终止的哦。

(至于为什叫提前给付,据说某公司的条款是只要确诊就会先支付50%的保额理赔,说实话,我至今不知道如果不提前给付的重疾保险是什么样子的。)

4、两全主险捆绑附加重疾:

多以生死两全保险为主险,捆绑附加重大疾病险。所谓两全险就是保障期限内身故保险公司要给钱,保障期限后没有身故保险公司也要给钱的那种保险。这类保险的保险期限一般都在80岁期满,附加上重疾后就成为过去最常见的有病赔病,无病返钱的那种保险。在这种保险中,附加险是不标明费率的,已经计入两全主险费率中。但可以肯定的是,附加重疾是均衡费率,而且附加的重疾险保障期等于两全险的期限,一般都在八十岁左右。

然而,组合捆绑重疾险在期满无理赔的情况下,两全险的现金返还也是五花八门的,其中有:

A、期满返还保费:无论我们多少年缴多少保费,有病按照保额或约定保额的金额进行理赔,无病期满就只退还我们所缴纳的保费,在很多人看来这是最无聊的一种。

B、期满返还保额:这类捆绑型的重疾险稍好一些,有病按照附加重疾保额或者约定保额的金额进行理赔,无病期满退还我们两全险的保额现金。(至于期满那个时候十万元是否还值十万元,那您自己考虑)

C、期满返还保额+红利:有病按照保额的金额+当期红利进行理赔,无病期满退还我们两全险的保额金额+红利。

上述各种附加重大疾病保险,除了定期重大疾病保险和两全险捆绑附加重大疾病之外,其它附加重疾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保证续保问题,这可是一个有点毛骨悚然的大问题!

由于传统意义上的附加险是当年缴费,当年给于保障,那么就会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假如某年我们万一罹患一个所有保险公司重疾险都不理赔的原位癌(国家新定义的恶性肿瘤,原位癌也做除外),那么当年我们是得不到一文钱理赔的。但是我们在次年就可能会遭到保险公司在附加重疾上的拒保,因为次年我们已经是非常危险的高危体了,保险公司一旦拒保,那么即使以后原位癌扩散到晚期癌症,我们都是处在非重疾保障的状态下。

这是一个绝对需要警惕的问题!

即便有些保险公司有三年保证续保的条款,那么依然存在第三年患原位癌,第四年受保还是拒保的投保风险。

上述各种重疾险孰是孰非,需要靠各位的理解。但这正是重疾险名目繁多,让消费者云里雾里折腾的原因。

既然我们国人最终身故的人里十个人中有九个人必然要死于重疾,重疾险必然成为投保时的首要考虑,那么面对如此繁杂的重疾险,我们该如何投保呢?

1、经济型的考虑:如果我们年轻且没有为,我们只有年缴5000元以下的预算,建议大家投保养老险+附加重大疾病+意外伤害,这样万一中的万一发生了不幸,有各种保障保全我们的经济,但是尤其要注意的是,一旦我们经济能力加强后,一定要取消附加重疾,单独买一个两全险捆绑重疾。

2、富裕型的考虑:如果我们缴费能力每年大于一万元,毫无疑问,至少10万元的两全险捆绑重疾保障是首要考虑的,情况允许的话可以投保20万元,剩余的全部投保其它养老险或者理财险。(不要听别人投保五十万的忽悠,那样很浪费)

3.超富裕型考虑:如果你还有多得用不完的闲置资产,那么你拿出不大于1-2%资产的现金,用来买保险,其余的你爱干嘛去干嘛,找个凉快的地方把钱烧着取暖也行。

其实本来这是十分清晰的一个思路,为何保险行业会弄得跟雾里看花一样朦胧呢?

道理很简单,上述各种各样的保险,绝大多数的保险公司只有一种可以销售,于是代理人能强调的,就只有自己代理公司的那一枝花。

于是,只能销售“主险附加重疾险”的保险公司代理人,一定会强调保障是最重要的;而只能销售“定期重疾保险”的代理人会强调保费的经济性是最重要的,那些只能销售“两全险捆绑附加重疾”的代理人则会强调专款专用是主要的。我除了没有听说车险也可以治病以外,其余的全听到了。

众说纷纭!那么到底哪一种投保方式更适合被保险人?

我自开天辟地做保险以来就有先辈教训我:买保险没有对与错,只有合适与不合适。

这句话的确不错,但至少我们要搞清楚哪一种方式更适合我们。那么我们首先需要明白这样一个事实:

根据本文开头官方的统计和专家的调研,身故中因重疾的发生率是90.4%,而且年龄在65岁以后呈现重疾罹患高峰,那么我们需要的遵循一个原则就是――

罹患重疾时,我们是否有资金可以调用这样一个原则。至于这笔资金来源何处是次要的。(有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疾险保终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