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金融和绿色信贷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已有热门问题)

  2021年年初,国家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纳入“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的重点任务,利好因素很快在资本市场传导开来,在二级市场上,“碳中和”概念股早已成为耀眼的明星,某股票因“碳中和”概念,甚至被连拉21个涨停板,光伏、氢能、新能源等均从中受益,而一级市场,据亿欧智库统计,仅半年的投资规模就达到历史新高(及时修正或删除。谢谢!

益阳广播电视在线版权与免费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湖南省益阳市广播电视台"、"益阳广播电视在线"、"益阳电视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如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益阳广播电视在线,任何媒体、网站或 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②本网书面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是必须注明稿件来源:"益阳广播电视在线",违者追究责任 ③本网转帖的文章均转载自国家的正规网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跟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如本网转载稿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新闻纠错:

我国碳金融体系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理想经济发展形态,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降低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碳金融是指所有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金融活动,包括直接投融资、银行贷款和碳指标交易等。碳金融是在国际环境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体来讲就是两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公约,即《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以下简称《框架公约》和《议定书》)。

《议定书》主要是设定发达国家的具体减排目标,提出三种利用经济原理建立的碳配额贸易机制,其中前两种机制主要涉及发达国家,本文重点分析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它是根据《京都议定书》建立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减排温室气体的灵活机制。其作用有二:一是促进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向更环保的方向改造升级,二是降低发达国家实现减排义务的成本,因而cdm是一种双赢的合作机制。这些灵活履行排放义务的方式催生出了一个以二氧化碳排放权为主的碳交易市场,而它则构成了碳金融发展的基础。

碳排放交易已经起步。我国碳金融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其中以cdm交易为主要内容。中国清洁发展机制网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3月,我国已经在联合国成功注册了1250个清洁发展机制计划,预计年减排二氧化碳2.68亿吨,注册的计划数量和年减排量均占世界第一。发达国家为了达到其在《议定书》中的承诺,在2012年之前每年要通过cdm项目购买大量的'减排量,据估计大约每年2亿到4亿吨。基于这个前提条件,我国巨大的碳交易潜力就得以显现,从而使得当前cdm交易成为促进我国碳金融发展的主要动力。

碳排放交易平台初步建立。如表1所示,目前,我国已经在上海、北京、天津、深圳、山西吕梁、武汉、杭州、昆明建立了几个碳排放权交易所,这些交易所构成了我国碳排放交易平台。除此之外,江西、广东、四川、河北等地也在筹建碳交易平台。

表1 我国已经建立的碳交易所

绿色信贷发展迅速。所谓绿色信贷是指2017年7月30日由中国环保总局、人民银行、银监会三部门联合提出的一项全新的信贷政策,目的是为了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盲目扩张,这标志着信贷全面进入节能减排的主战场。国内有些银行已经开展了绿色信贷,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低碳银行逐步兴起。所谓低碳银行是指接受了赤道原则,并将其纳入自己业务原则的银行。当前的低碳银行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在我国,由兴业银行开始,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接受赤道原则。

我国碳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碳金融业务虽已起步,但相对于全球碳金融的发展依然较为落后,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环境风险管理尚不完善。发展碳金融过程中,环境风险控制是重要一环。在国际上,一些先进的银行已经把环境风险管理嵌入信贷管理体系中。虽然我国大部分银行都接受了绿色信贷的概念,但是在项目融资上的环境风险控制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一般只是对于企业的环境污染指标进行是否合法合规的简单调查,不能把环境风险管理嵌入到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中去,不利于我国碳金融的发展。

我国碳金融发展缺乏主动权。首先是中介市场的缺失。在cdm机制下,首先需要第三方核准机构对项目能否切实减少碳排放进行评估核准,然后还需要专业中介机构媒介境内项目持有者和境外项目购买者。目前联合国委任的第三方机构总共有52家,其中中国大陆只有3家。其次是碳交易定价权缺失。由于没有自己的交易体系,所以没有相应的定价权。

碳金融业务缺乏创新。我国目前碳金融业务主要是cdm交易方面,在直接融资和碳衍生品交易方面还较为落后。首先是直接融资。在我国,无论是通过a股市场募集还是发型企业债券,拥有节能减排概念的上市企业很少,直接融资对低碳经济的支持力度是严重不足。其次是碳衍生品发展缓慢。碳衍生产品包括掉期交易、证券、期货和基金等形式,目前碳衍生品创新是由发达国家领导的,其主要交平台也在发达国家,我国碳衍生产品发展比较缓慢。

信贷结构不合理。在碳金融领域,银行主要是为节能减排的企业提供贷款,但是我国银行都面临着信贷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而调整信贷结构又是非常难的,各地需要把信贷重点从两高一资行业真正转变到节能减排行业上来。我国信贷资源投入呈现区域和行业的严重不平衡。一方面各银行偏好支持有实物形态资产的行业;另一方面现代服务业和新兴工业都明显呈现技术聚集的特点,相对来说实物资产比较少。加之金融危机的影响,各行都提高了放贷的门槛,严格控制贷款。这无形之中增加了信贷成本和难度,使节能减排企业申请贷款难上加难。

促进我国碳金融发展的对策

制定发展战略规划,健全监管和法律框架。政府首先要认识到发展碳金融的重要性,即发展碳金融才能有效推进我国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次是要看到我国面临的碳风险和机遇。一方面,欧盟希望自2017年起发展中国家的工业部门也要达到发达国家的效率标准;同时美国主张“大国减排”,即所有大国都应该承受义务减排,而不是只有发达国家,并有可能在未来实施碳关税政策;加之国内低碳政策的实施和国际低碳政策的压力,会给中国企业带来巨大的碳风险。另一方面,作为经济飞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这也是一次绝佳的发展碳金融的机会。碳金融体系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问题,政府应该通过对相关产业进行规划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来统筹和导向碳金融的发展,除此之外,迅速建立一套行之有效,且有利于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准则是当务之急。从金融监管的角度来讲,面对碳金融这类新鲜事务,监管当局也应该创新监管思路,包括服务理念的转变,监管方式的更新。需要多借鉴外国的先进监管经验,针对我国的碳风险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标准。

建立银行环境风险业务管理体系。为适应当前发展碳金融的需要,银行应尽快建立自己的完善的环境风险管理体系。首先是要对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培养一批对我国相关政策理解清晰,对环境风险控制方法掌握熟练,能够胜任并适应我国当前发展碳金融需要的人才。其次要在银行内部建立完善的环境风险管理制度,向国际先进银行学习,建立包括环境风险评估、项目风险分类、项目风险决策和全面审查监督项目等环节。

完善碳金融中介服务,掌握碳交易定价权。要打造碳金融市场,就需要有金融中介机构。可以通过鼓励民间机构和金融机构作为资金中介和交易中介,允许其向项目买卖双方提供相关服务,如项目融资和顾问。另一方面也应该积极加强同联合国的合作,争取在中国建立更多的第三方授权核准机构,这也是为接下来获得国家碳交易定价权打下基础。国内目前交易所比较多,这样即不利于执行统一的标准,也会形成互相竞争压价的情况。为了获得国际碳交易定价权,需要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首先要形成区域性的交易和信息平台,再将它们统一起来,最终形成统一的市场。

创新和发展多样化的碳金融工具。由于碳金融产品相对于传统金融产品来讲更加复杂,所涉及的因素比较多。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国家宏观政策、环境因素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建立一个与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产业升级相适应的碳金融创新机制。首先要充分利用期货、期权交易的基础设施、交易结算系统上的互补性,开展碳金融衍生品交易,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透明度和流动性,实现交易的规模效应;其次要加强对进行碳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相关机构的资金支持,建立生态环保等产业投资基金,也可开发针对绿色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环保汽车等项目的信贷业务和保险产品;再次要通过协同银行、保险公司以及机构投资者等方面,共同努力,创新碳证券、碳期货、碳掉期交易等多种碳金融衍生产品。

【我国碳金融体系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相关文章:


随着各国政府接连推出碳中和或净零排放的目标与时间表,投资者越来越多地参与可再生能源项目。在此情况下,油气行业急需改变其业务模式,除了在投资组合中添加可再生能源,油气行业还需要通过金融渠道,吸引私人资本推动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投资。

这需要开发新的融资工具,推动潜在投资者在符合绿色融资的基础上筹集资金。绿色债券是绿色融资工具的一种。简而言之,绿色债券可以将投资者与新兴国家的项目联系起来。

它通常比非绿色融资工具便宜,因为其绿色属性意味着较低的投资风险,尤其是投资组合中的低环境风险。

目前,绿色债券的收益主要集中于能源、建筑和运输领域。2019年,绿色债券在这些领域的发行量占发行总量的80%以上。油气行业、交通运输业和采矿业所发行的绿色债券对实现碳中和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果一家石油公司通过发行债券减少碳排放,这算是绿色金融吗?答案是肯定的。绿色金融针对的是资产,而不是发行人。尽管油气行业并不属于可再生能源或者包含节能建筑的“传统绿色”行业,但只要融资工具所针对的资产用于“绿色”途径,则该融资工具可以视作绿色金融的一种。

虽然目前油气公司发行的绿色债券金额有限,但越来越多的公司正在陆续涉足这一领域。气候债券倡议组织在一次采访中表示,该组织支持油气公司参与绿色金融,投资绿色资产,为低碳经济转型提速。

该组织也曾经支持石油公司通过绿色债券筹集资金发展太阳能项目,并支持化石能源公司发行过渡债券。通常来说,如果油气公司发行绿色债券,表明它正在努力改善其投资组合,向绿色领域转移资产。在欧洲一些市场,投资者认为发行绿色债券的公司具备更完整的投资组合。

不过,绿色债券也存在争议。市场开始监控绿色债券的用途以及其发行过程,避免绿色债券的发行反过来增加环境污染。许多投资者和环保主义者批评绿色债券是一种投机行为,他们对大型石油公司发行绿色债券来支持其化石燃料业务的做法表示质疑。

例如,在2017年,西班牙油气公司雷普索尔公司发行了5亿欧元绿色债券,为提升炼厂效率提供相应的资金。尽管该债券的部分收益被指定用于削减120万吨碳排放的项目,但当时有不少声音质疑它发行的债券是否是真正“绿色”。

在雷普索尔公司之前,泰国石油公司Bangchak Petroleum也曾发行了9000多万美元的绿色债券,来促进能源转型和支持净零排放战略。

绿色债券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上述两家公司的炼厂的碳排放,但同时也延长了其化石燃料设备的使用寿命,间接增加其总体碳排放量。因而,雷普索尔发行的绿色债券在西班牙主要的绿色环保投资市场里反响不佳。

过渡债券或将成为石油公司转型更合适的融资工具

为了解决绿色债券在终端销售市场的质疑,石油公司发行的绿色债券在一些市场并不受欢迎。因此,石油公司采取了发行过渡债券的策略。过渡债券是一种新型的绿色金融工具,主要针对天然气债券设计,其原本意图在于出售难以被界定为绿色债券的债券。

今年第一季度,意大利天然气营运商SNAM发行了两期共计7.5亿欧元的过渡债券,用于可再生能源。碳减排等符合条件的项目的融资。首期债券的发行额为5亿欧元,于2025年8月到期。第二期债券的金额为2.5亿欧元,于2030年6月到期。

SNAM的目标是在2040年达到碳中和,低碳转型也是该公司运营策略的重要部分,因此该公司将过渡债券视为其可持续融资战略的关键工具,并计划在2024年前,将过渡债券的份额由40%增加到60%以上。道达尔也计划推出大规模的过渡债券,为天然气项目融资。

参考欧洲经验,欧盟的分类标准明确界定了什么项目才是绿色的,同时也指出推动可持续发展所需的投资类型。

2019年,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根据绿色债券原则发行了5年期绿色过渡债券,首期5亿欧元,以帮助依赖化石燃料的行业(例如化工、水泥、钢铁和运输等)融资并推动低碳转型。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过渡债券是更具有潜力的绿色融资方法,但它需要制定严格目标、衡量指标和审查制度,以免发生滥发或其他风险。

能源转型不可一蹴而就,路径也大有不同。具体而言,有一些企业或者投资者仅投资风能和光伏,或他们认为完全是绿色的项目。

但也有能源企业会针对内部所需,制定兼容化石和非化石能源的投资组合,并且调整合适的转型速度。同时,石油公司也在逐步转型成为能源公司。在这个转型过程中,石油公司也将发行更多的过渡债券,使其投资组合更加多元化,朝着低碳方向发展。

低碳转型是社会责任,但并非慈善行为。任何能源企业转型的本质都是在试图找出一个平衡可持续发展趋势和持续运营能力的方案。(作者余家豪为Verisk Maplecroft高级亚太分析师,兼伦敦国王大学欧洲气候能源与资源安全中心研究员)

碳中和成为大趋势 绿色债券成为清洁发展重要抓手

4月6日,路孚特公司发布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发行了规模约157亿美元的绿色债券,为清洁和可再生能源项目融资,总金额约为去年同期的4倍,发行规模超过美国,引领全球绿色债券销售热潮。

此前,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绿色债券发行量可达4000亿—4500亿美元。业内人士表示,在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共识的背景下,合理利用绿色债券、气候债券等绿色金融工具,将有助于我国石油企业优化投资组合,推进自身低碳化进程。

绿色债券是指募集资金最终投向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项目的债券债务凭证,自2007年第一只绿色债券在欧洲问世以来,全球绿色债券市场快速发展,其收益主要用于能源行业投资,其次是低碳建筑物和低碳运输。欧洲经验表明,能源公司通过发行这种债券可以得到市场的认可,改善投资组合,获得溢价。

相较于国际,国内绿色债券起步时间较晚,但进展较快。央行披露,截至2020年末,我国累计发行绿色债券约1.2万亿元,募集资金用途集中在清洁能源、交通、建筑及水资源。

在“双碳”目标下,我国绿色债券支持项目标准也有所提升,也更为规范。2020年版《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对国内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的范围和领域进行了统一,删除了化石能源清洁利用的相关类别,逐步实现了与国际通行标准的接轨。

早在2018年,中国石油集团昆仑银行就发行了第一期绿色金融债,在募集资金用途上,聚焦支持新疆绿色项目库企业,专项用于节能、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适应气候变化等领域。

今年以来,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投、华能集团、中核集团、三峡集团、国家电网等多家央企发布了碳中和债券,这是绿色债券的“升级版”,与普通绿色债券相比,资金用途更加聚焦低碳领域。

虽然绿色债券对发行主体没有限制,但从全球经验来看,高碳能源企业发行绿色债券时,仍面临质疑和更加苛刻的资金募集约束条件。对石油行业而言,炼厂改造、在油气田发展CCUS技术等能为碳减排发挥重大作用的项目却不符合绿色债券的支持要求。

于是,气候转型债券便应运而生。这种融资工具涵盖了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改善、资源节约高效利用3个绿色金融标准目录中的指标,提高了对石油企业等碳密集型企业的友好程度和社会认可度,降低了其转型融资门槛。

意大利天然气运营商Snam在2019年初发行的气候行动债券,英国天然气分销公司Cadent Gas去年发行的转型债券,这些债券都旨在为碳减排项目融资,助力净零排放。

绿色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获得融资的难易程度,以及融资成本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绿色产业的发展速度。在投资组合和营运模式中添加可再生能源和绿色金融产品,是油气行业在低碳转型道路上的一个重要战略转变。

石油企业应积极参与绿色金融市场的建设,充分利用绿色债券、气候债券等绿色金融市场工具提升融资能力,为绿色业务的发展筹集充足的、尽可能低成本的资金,推动自身转型和“双碳”目标的实现。(董宣)

2016—2021年2月我国绿色债券募集资金用途

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

狭义的绿色金融内涵主要涉及对金融手段是否为绿色的判定,及金融产品是否使用了绿色标准。广义的绿色金融内涵更看重金融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持作用,包括资金需求端的项目类型和资金供给端的流转方式(金融产品+风险管理标准+指数等系列工具)。

当前全球绿色金融市场主要产品包括: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ETF基金和共同基金、碳金融产品与服务。

根据2020年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证监会三部委《关于印发〈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0年版)〉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绿色债券是指将募集资金专门用于支持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产业、绿色项目或绿色经济活动,依照法定程序发行并按约定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绿色”属性的认证是绿色债券与一般债券的最大区别。

全球第一只绿色债券于2007年由欧洲投资银行发行,而中国第一只绿色债券则是由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5年7月16日在香港联交所发行。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绿色债券发行量达到了创纪录的2695亿美元。2020年,美国发行的绿色债券最多,总价值为511亿美元,中国发行绿色债券总价值为172亿美元。

绿色贷款是金融机构对具有环境正效益的项目提供优惠利率与贷款支持的行为。

绿色ETF基金和共同基金

目前,国际绿色股权投资者多为机构投资者,其主要通过绿色股票指数型基金进行投资。绿色股票指数及投资产品:一是欧美资本市场中具有代表性的绿色股票指数。

二是特色指数及其投资基金的开发。三是纽约泛欧交易所、美国美林银行、瑞士联合银行集团、英国维珍金融公司等国际金融机构现已开始参与降低环境风险的投资产品的开发工作。

包括交易工具、融资工具/服务以及支持工具。

交易工具:除碳配额及项目减排量等碳资产外,主要包括碳远期、碳期货、碳掉期、碳期权以及碳资产证券化和指数化的碳交易产品。

融资工具/服务:主要包括碳债券、碳资产质押、碳资产回购、碳资产租赁、碳资产托管等。

支持工具:主要包括碳指数和碳保险等。

中国石油绿色金融业务发展案例集纳

2018年,昆仑银行发行了第一期绿色金融债,在募集资金用途上,聚焦支持新疆绿色项目库企业,专项用于节能、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适应气候变化等领域。

2020年,中油财务发行绿色信贷,为昆仑能源LNG产业、亚马尔LNG项目开发以及乌兹别克斯坦卡拉库里天然气田开发等多个项目建设提供融资支持。

2020年,昆仑信托向青海省绿色发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流动资金贷款,用于其旗下光伏电站项目公司日常运营需求。昆仑气候产业投资基金(简称气候基金)正积极参与OGCI-CNPC新疆CCUSHUB产业中心项目、集团公司甲烷排放管控行动以及助力打造绿色油田等工作。

2020年,昆仑金融租赁为绿色交通、风电场、水资源管理等项目提供金融租赁服务。

能源央企绿色债券发行情况汇总

中国三峡集团3月3日发行首批碳中和绿色公司债券10亿元,期限3年,用于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项目建设。

国家电网2021年第一期绿色中期票据(碳中和债)3月24日发行,期限2年,募集资金50亿元。

国家能源集团发行2021年度第一期绿色公司债券(专项用于碳中和),金额不超过500亿元,期限3年。用于具有碳减排效益的绿色项目建设、运营、收购或偿还碳中和项目的贷款。

中国华能公开发行2021年度第一期绿色债券(专项用于碳中和),金额不超过400亿元,期限为2年。募集资金将用于光伏发电、风电、水电等,以及具有碳减排效益的绿色产业项目建设。

中核集团公开发行2021年度第一期绿色债券(专项用于碳中和),金额不超过200亿,期限为3年。用于徐大堡核电项目前期工程建设的资金需求以及偿还风电和光伏发电绿色低碳项目前期金融机构借款。

国家电投公开发行2021年度第一期绿色债券(专项用于碳中和),金额不超过300亿元,债券期限2年。募集资金拟全部用于偿还公司山东海阳核电一期工程项目前期金融机构借款。此外,国家电投此前还发行过用于集团所属吉电股份的光伏、风电等具有碳减排效益的绿色清洁能源项目的碳中和债。

中国石化4月2日发行权益出资型碳中和债,发行规模11亿元,发行期限3年,募集资金将用于公司光伏、风电、地热等绿色项目。(文字整理董宣)

来源: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注:文章内的所有配图皆为网络转载图片,侵权即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绿色信贷十二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