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 三 杯, 苦 若 生亦何哀,死亦何苦意思 最 梦 令, 泪 杜 康,,,

腾讯分分彩_腾讯分分彩全天计划_腾讯分分彩开奖记录_腾讯分分彩五星单式
<img src="/images/defaultpic.gif" alt="阿西里西 - 春雷">
阿西里西 - 春雷
<img src="/images/defaultpic.gif" alt="愿做鸳鸯不羡仙 - 赵鑫 龙梅子">
愿做鸳鸯不羡仙 - 赵鑫 龙梅子
<img src="/images/defaultpic.gif" alt="My Own Life - 周笔畅">
My Own Life - 周笔畅
<img src="/images/defaultpic.gif" alt="如果没有她 - 陈瑞">
如果没有她 - 陈瑞
<img src="/images/defaultpic.gif" alt="炫爱 - 香香">
炫爱 - 香香
要得到欢乐就必须能够承受痛苦和挫折。苦难是对人的磨练,也是一个人成长必经的历程。 罗曼、罗兰曾说过;“累累的伤痕就是生命..
鸾凤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千里。由杨文军、谢泽、李才联合执导的女性励志电视剧《扶..
近日,泰安市第六届创业大赛暨山东省第四届创业大赛选拔赛复赛举行。据了解,本次大赛共有33支团队参赛,参赛者有高校毕业生、去..
二手车人在路上 演唱:何松涛 词曲:李冰 和声:李冰 编曲:岑思源 缩混:...
久公主 演唱:邓皓天 作词:邓皓天 作曲:邓皓天 童声:李聪 编曲:顺*音乐...
《城市的夜空》 演唱:杜歌 作词:徐杰 作曲:徐一鸣 编曲:于秋实 混音:周晓明 第二届亚洲国际青年电影节最佳音乐微电影奖 喧...
《城市的夜空》 演唱:杜歌 作词:徐杰 作曲:徐一鸣 编曲:于秋实 混音:周晓明 第二届亚洲国际...
《阿西里西》是一首非常好听,又独具个性的民族歌曲。他的出现又引发了很多关于民歌的话题。关于...
[ti:阴阳极] [ar:苗小青] [al:单曲] [by:杨立峰] [00:03.06]阴阳极 [00:04.24]歌手:苗小青 [00:...
周笔畅 眼镜文本歌词,周笔畅 眼镜lrc歌词下载,眼镜mp3歌曲,i,鱼,光,镜...
6月17日,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2018美国羽毛球公开赛女单决赛中,中国选手李...
6月17日,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2018美国羽毛球公开赛女单决赛中,中国选手李雪芮2比1击败美国选手...
绿驰Venera概念车 一则关于拖欠一家意大利公司I.DE.A 2700万欧元的消息,将原本低调的绿驰汽车推...
(图片来源:南方网) 近期的热搜榜上,“LOL中国代表队”占据突出位置。之前,这款中文名叫英雄...
陶晶莹开唱压力大,向王菲讨教歌唱技巧...
作为机器人领域的“时尚偶像”,一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微软小冰终于公开了...
卡塔尔多哈大型超市商品琳琅满目。据了解,超市里的当地商品在“断交危机”后增多。 去年6月5日...
黄景瑜 在6月17日播出的《放开我北鼻》中,黄景瑜和王嘉尔聊到回家问题时几度哽咽,他表示自己一...
李冰冰与杰森斯坦森合影。 李冰冰与杰森斯坦森合影。 李冰冰与杰森斯坦森合影。 李冰冰与杰森斯...
刘惜君《不期而遇》...
张艺兴《祈愿》MV曝光 原创音乐人实力再受肯定...
刘惜君《不期而遇》...
张艺兴《祈愿》MV曝光 原创音乐人实力再受肯定...
《Hello大叔》MV首发李晓杰揭秘土豪大叔生活...
电子信息技术 生物与新医药技术 航空航天技术 新材料技术 高技术服务业 新...
∥医新⌒?网名是CUREPUNK,从小爱好音乐,5岁开始学钢琴,现在学习计算机,...
赵丽颖法国出席活动。 当地时间日,法国尚蒂伊,众星出席“法国橡树大赛”(Prix de D...
原标题:西安启动唐长安城明德门遗址保护工程 图为6月18日,市民在唐长安城明德门遗址保护工程启...
6月1日一大早,家住山东省长岛县的“兵妈妈”贾平就把自己冷库里的10多条鲅鱼全都取了出来,因为...
《赣南闽西红色歌曲:我们红军》曲谱 来源:中国曲谱网;上传:热爱音乐88;...
《赣南闽西红色歌曲:五更鼓》曲谱 作曲:瑞金民歌;来源:中国曲谱网;上传...
翟天临自拍。 16日晚举行的上海电视节“白玉兰“颁奖典礼可谓是群星荟萃。凭借《白鹿原》、《我...
据《西藏日报》消息,近日,西藏自治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学习会。自治区党委常委刘江等发言...
《华盛顿邮报》此前报道称,美国驻俄大使洪博培正在筹备美国共和党参议员代表团对莫斯科的访问。...包含遗的词语(共100个)_zuciwang.com
包含遗的词语(共100个)
包含遗的词语(共100个):遗逸,遗迹,遗失,遗民,遗缺,遗音,遗书,遗制,拾遗,遗体...
遗逸yí yì亦作「遗佚」。亦作「遗轶」。 1.
遗漏;遗弃而不用。
●《孟子o公孙丑上》:「进不隐贤,必其以道;遗佚而不怨,阨穷而不悯。」
●《列子o黄帝》:「神圣知其如此,故其所教训者,无所遗逸焉。」
●元刘祁《归潜志》卷十:「夫科举本以取天下英才,格律其大约也,或者舍彼取此,使士有遗逸之嗟。」
●清唐孙华《送宫恕堂北上》诗:「况今名俊尽鶱腾,遗佚奇才只一个。」 2.
遗失;散失。
●《北齐书o卢文伟传》:「﹝卢询祖﹞有文集十卷,皆致遗逸。」
●宋苏辙《上皇帝书》:「苟诚以为有遗才焉,则今所谓遗逸之书,有以收之矣。」
●宋苏辙《进御集表》:「臣顷被圣旨编次遗文,始于禁中,次及三省密院,下至文武诸臣之家,凡尺牍寸纸,无所遗轶。」
●明郎锳《七修类稿o辩证八·汉遗文》:「世以柳子编西汉文章,只据《文选》,固多遗轶。」
●清昭梿《啸亭杂录o宗室诗人》:「晚年独居一室,人迹罕至,诗篇不复检阅,故多遗佚。」
●胡朴安《<中国文学史>序》:「牛宏以典籍遗逸,表请开献书之路。」 3.
指散失之物。多指遗文散籍;遗事逸闻。
●《汉书o艺文志》:「武帝时,军政杨仆捃摭遗逸,纪奏兵录,犹未能备。」
●晋干宝《<搜神记>序》:「虽考先志于载籍,收遗逸于当时,盖非一耳一目之所亲闻睹也,又安敢谓无失实者哉。」
●宋晁补之《胡戢秀才效欧阳公集古作琬琰堂》诗:「诏畀千金访遗逸,遗文逸字往往出。」
●宋周辉《清波别志》卷下:「若父祖捐馆日,子孙幼弱,及一旦编摹,岂免小有疏略,当随拾遗佚而为别集可也。」
●元孛术鲁翀《大都路总都管姚公神道碑》:「公扬历四十余年,功名事业,磊磥赫奕。侃访辑遗轶,既久始备。」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七》:「至如《路史》,第博采前人遗逸,务得其说,以傅三妃之名,其是非悉不暇记矣。」
●清龚自珍《城南席上谣》:「一客谈遗佚,目挟十钱入西市,五钱麦糊五钱纸,年年冬望日本使。」 4.
●《汉书o五行志中之下》:「是岁遣博士褚大等六人持节巡行天下,存赐鳏寡,假与乏困,举遗逸独行君子诣行所在。」
●唐柳宗元《贺赦表》:「废金宝之贡,有以彰俭德;搜遗逸之士,有以表至公。」
●清黄宗羲《陈伯美先生七十寿序》:「盖明初之有求于遗逸者,议论之公;而今之不敢信草野者,闻见之陋也。」 5.
隐士;遗才。
●唐方干《题悬溜岩隐者居》诗:「见说公卿访遗逸,逢迎亦是戴乌纱。」
●元刘埙《隐居通议o骈俪一》:「市骏骨而捐金,招来遗轶;闻鸡鸣而起舞,寤寐功名。」
●《明史o麻僖传》:「四十年疏陈纳谏诤、举枚卜、补大僚、登遗佚、速考选数事,不报。」
●明贝琼《送王克让员外赴陕西》诗:「应念东南有遗佚,采芝深谷尚盘桓。」
●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第三节:「圣祖仁皇帝,一开博学鸿词科,再设明史馆,搜罗遗佚,征辟入都,位之以一清秩一空名,而天下帖帖然、戢戢然矣。」
●《社会贤达考》:「隐了几年,跟了几年,名气有了,盛朝圣世是应该征举遗逸的,于是得了‘社会贤达’之名而驰马奔命,赶进京师‘初入朝堂’了。」 6.
指前一朝代留下来的人。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o谈艺五·退谷论经学》:「明初,人犹多经学,皆元时遗逸。」
●胡朴安《<中国文学史>序》:「顺康之世,故老遗逸,越在草莽,承东林气节之盛,为经济有用之学。」
●梁启超《论私德》二:「顺康间,首开博学鸿词,以挚遗逸。」★「遗逸」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遺逸
遗迹yí jì(无)遗迹(2)yí jì 1.
指留下的脚印。
●《晋书o卫恒传》:「邕(蔡邕)作《篆势》曰:‘鸟遗迹,皇颉循。’」
●唐柳宗元《禅堂》诗:「心境本同如,鸟飞无遗迹。」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一章第四节:「周公告诫成王说:‘整顿你的军队,踏着禹的遗迹,走遍天下,直到海外,没有人不降服。’」 2.
指古代或旧时代的人和事物遗留下来的痕迹。
●汉王粲《赠文叔良》诗:「先民遗迹,来世之矩。」
●《三国志o吴志·陆胤传》:「胤天资聪朗,才通行洁,昔历选曹,遗迹可纪。」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o洹水》:「今池林绝灭,略无遗迹矣。」
●宋苏轼《渚宫》诗:「谁能为我访遗迹,草中应有湘东碑。」
●宋苏辙《中秋见月寄子瞻》诗:「黄楼未成河已退,空有遗迹令人看。」
●元虞集《舒城县学明伦堂记》:「昔贤名人遗迹,足以风动其人。」
●明谢肇浙《五杂俎o物部二》:「此木殊方不可知,以余所经他处,未有见之者,亦圣贤之遗迹也。」
●明沈德符《野获编·历法·日圭同异》:「登封县有观象、测景二台,乃周公营洛邑时,手建遗迹,其土圭表漏尚存。」
●清曾国藩《金陵湘军陆师昭忠祠记》:「乃遍行营垒,周视所开地道,览战争之遗迹。」
●杨朔《永定河纪行》:「在翠微峰下,有一处古代遗迹,题做‘冰川擦痕’。」 3.
●《北史o崔宏传》:「﹝崔宏﹞尤善草隶,为世摹楷,行押特尽精巧,而不见遗迹。」
●《南史o陈始兴王伯茂传》:「时军人于丹徒盗发晋郗昙墓,大获晋右军将军王羲之书及诸名贤遗迹。」
●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杜羔﹞忽睹屋柱烟煤之下,见字数行,拂而视之,乃其父遗迹。」
●宋王谠《唐语林o伤逝》作「遗迹」。
●宋苏轼《墨宝堂记》:「毗陵人张君希元,家世好书,所蓄古今人遗迹至多。」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o艺文赏鉴》:「国亡,遗迹悉归上都,流传人间者不过残缣片幅耳。」
●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七:「唐李石《续博物志》:陶隐居书自奇,世传画板帖及焦山《瘗鹤铭》,皆其遗迹。」 4.
谓行人遗弃脚印,毫不在意。比喻极端鄙视。
●《国语o楚语下》:「灵不顾于民,一国弃之,如遗迹焉。」韦昭注:「灵王不君,罢弊楚国,三军叛之,如行人之遗弃其迹。」
●《古诗十九首o明月皎夜光》:「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序》:「王侯贵臣,弃象马如脱屣;庶士豪家,舍资财若遗迹。」
●《北史o隋宗室诸王传论》:「变本宗如反掌,弃慈母若遗迹。」 5.
谓忘乎形迹。
●《文选o刘孝标<广绝交论>》:「寄通灵台之下,遗迹江湖之上。」李善注:「《庄子》曰:‘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郭象曰:‘各自足,故相忘也。’今引‘江湖’,唯取‘相忘’之义也。」张铣注:「遗迹,谓心相知而迹相忘也。」一本作「遗迹」。遗迹(3)yí jì(无)★「遗迹」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535页★「遗迹」在《汉语辞海》的解释遗迹yí jì(參見遺跡,遺蹟)
遗失yí shī 1.
丢失;丢弃。
●《楚辞o王逸<九思·怨上>》:「将丧兮玉斗,遗失兮钮枢。」
●注:「钮枢所以校玉斗,玉斗既丧,将失其钮枢。」
●《北齐书o皮景和传》:「属寿阳已陷,狼狈北还,器械军资,大致遗失。」
●陈学昭《工作着是美丽的》二三:「为了便于发现是否有信件遗失,从那个时候起,珊裳和明纯间的通信,都编了号码。」 2.
●《鹖冠子o能天》:「彼虽至人,能以练其精神,修其耳目,整饰其身,若合符节,大小曲制,无所遗失,远近邪直,无所不及。」
●《后汉书o鲁丕传》:「陛下既广纳謇謇以开四聪,无令刍荛以言得罪;既显岩穴以求仁贤,无使幽远独有遗失。」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o草河录下》:「迨甘泉分县修志,得六十六人,而国朝画家不过十四人,皆扬州土著,书家不过三人,则其遗失多矣。」 3.
失误;过失。
●汉荀悦《汉纪·武帝纪四》:「上方幸河东,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后购得本书以相校,无所遗失。」
●三国魏阮籍《大人先生传》:「心若怀冰,战战栗栗;束身修行,日慎一日,择地而行,唯恐遗失。」
●唐杜甫《北征》诗:「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
●清曹寅《闻恢复长沙志喜》诗之一:「庙算无遗失,妖氛快扫除。」 4.
指散失的文章、典籍。
●《汉书o儒林传赞》:「平帝时,又立《左氏春秋》、《毛诗》、逸《礼》、古文《尚书》,所以罔罗遗失,兼而存之,是在其中矣。」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o李贺》:「李藩缀集其歌诗,因托贺表兄访所遗失,并加点窜,付以成本。」
●清冒襄《影梅庵忆语》卷一:「每集细加评选,广搜遗失,成一代大观。」 5.
遗忘;忘记。
●《诗·大雅·假乐》「不愆不忘,率由旧章」汉郑玄笺:「成王之令德不过误、不遗失,循用旧典之文章,谓周公之礼法。」
●孔颖达疏:「又言成王所以蒙天之德,泽及子孙者,以其有光光善德,勤行之,不过误,不遗忘,志唯循用旧典之文章,言能遵用周公礼法,故得福流子孙。」
●《警世通言o桂员外途穷忏悔》:「家人连日疲倦,遗失火烛,厅房楼房烧做一片白地。」 6.
因失禁而排泄。
●《后汉书o张湛传》:「湛至朝堂,遗失溲便,因自陈疾笃,不能复任朝事,遂罢之。」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o禽部二·鸡》:「小便遗失,用鸡膍胵一具,并肠烧存性,酒服。男用雌,女用雄。」★「遗失」在《汉语大词典》第15157页 第10卷 1190★「遗失」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536页参见:遺失
遗民yí mín 1.
亡国之民;前朝留下的老百姓。
●《左传o哀公四年》:「司马致邑,立宗焉,以诱其遗民,而尽俘以归。」杜预注:「楚复诈为蛮子作邑,立其宗主。」
●《史记o周本纪》:「成王既迁殷遗民,周公以王命告,作《多士》、《无佚》。」
●元王逢《钱塘春感》诗之六:「遗民暗忆名都会,尚绕湖唇唱大堤。」
●清唐孙华《读顾亭林集二十四韵》:「胜国遗民在,贞心匪石坚。」
●《论中立》:「﹝秦国﹞害怕六国的遗民反抗,叛乱,在武力控制之下,执行全面的文化杀戮,焚书坑儒。」 2.
指沦陷区的人民。
●宋陆游《感兴》诗:「遗民沦左衽,何由雪烦冤?」 3.
指改朝换代后不仕新朝的人。
●《艺文类聚》卷七引汉杜笃《首阳山赋》:「其二老(指伯夷、叔齐)乃答余曰:吾殷之遗民也。」
●清梁章钜《归田琐记o鼓楼刻漏》:「陈石堂名普……以宋遗民不受元聘,隐居授徒,岿然为后学师表。」
●鲁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 4.
指劫后余留的人民。
●《左传o闵公二年》:「卫之遗民男女七百有三十人。」
●《三国志o魏志·卫觊传》:「当今千里无烟,遗民困苦,陛下不善留意,将遂凋弊不可复振。」 5.
后裔;后代。
●《左传o襄公二十九年》:「为之歌唐,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不然,何忧之远也。非令德之后,谁能若是?’」
●宋梅尧臣《寄题苏子美沧浪亭》诗:「莫与吴俗尚,吴俗多文身。蛟龙刺两股,未变此遗民。」
●清钱谦益《父诰》:「予观于土风,巴之人有好古乐道之诗焉。今其遗民犹有存者。」 6.
●唐张登《招客游寺》诗:「招取遗民赴僧社,竹堂分坐静看心。」
●明李介《天香阁随笔》卷二:「梁溪陈卿茂,字本符,予未识其人,曾于友人处见其诗笺一幅,玩其词意,亦今日之遗民也。」
●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八:「张遗字瑶星,金陵遗民也。居栖霞一小庵,数十年不入城市,著书十余种。」 7.
泛指老百姓。
●宋叶适《再申省状》:「伏乞俯加矜恻,特赐奏闻,许令就今年致仕。渔樵故物,复还山泽之臞;耕凿遗民,永被乾坤之造。」
●宋陈亮《胡夫人吕氏墓碣铭》:「因叹承平遗民,虽妇人犹能如此。」★「遗民」在《汉语大词典》第15158页 第10卷 1191★「遗民」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536页★「遗民」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遺民
遗缺yí quē亦作「遗阙」。 1.
犹言遗漏缺失。
●《六韬o略地》:「如此者,当分军为三军,谨视地形而处,审知敌人别军所在,及其大城别堡,为之置遗缺之道,以利其心,谨备勿失。」
●汉陈琳《应讥文》:「用能使贤智者尽其策,勇敢者竭其身,故举无遗阙,而风烈宿宣也。」
●宋王十朋《郡圃无海棠买数根植之》诗:「少陵诗史有遗阙,海棠名花辄湮没。」
●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下:「而但惟致此事亲从兄一念真诚恻怛之良知以应之,则更无有遗缺渗漏者,正谓其只有此一个良知故也。」
●明夏完淳《<续幸存录>自序》:「余生也晚,所见闻未广,后之人谓余多所遗阙也,敢不受责?」 2.
指书籍的散佚、脱漏。
●晋常璩《华阳国志o后贤志》:「会遇丧乱轧构,华夏颠坠,典籍多缺,族祖武平府君,愍其若斯,乃操简援翰,拾其遗阙。」
●《宋书o谢灵运传》:「使整理秘阁书,补足遗阙。」
●宋董逌《广川书跋o晋姜鼎铭》:「书传虽间有遗缺,不得尽见,然其著者此尔。」
●元赵世延《<南唐书>序》:「《南唐书》,其于文献遗阙,大有所考证。」 3.
指散佚的书籍。
●《宋史o艺文志一》:「高宗移跸临安,乃建秘书省于国史院之右,搜访遗阙,屡优献书之赏,于是四方之藏,稍稍复出。」 4.
缺陷;过失。
●《汉书o刘向传》:「书数十上,以助观览,补遗阙。」
●宋王谠《唐语林o文学》:「魏,大阙,楼观也。人臣将入,至此则思其遗阙。」
●元迺贤《赠张直言南归》诗:「诏下阊阖门,求言补遗缺。」
●明方孝孺《尚友五赞》:「陈书如云,指讦遗阙。」 5.
空额;因原任人员死亡或去职而空缺的职位。
●《三国志o蜀志·马忠传》:「先主东征,败绩猇亭,巴西太守阎芝发诸县兵五千人以补遗阙,遣忠送往。」
●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三:「今职制令,诸县有繁简难易,监司察令之能否,随宜对换,仍不理遗缺。」
●《中国现在记》第五回:「黄梅县冯耀祖禀报丁艰,遗缺轮委候补知县胡安邦署理。」
●吴景洲《故宫盗宝案真相》二七:「十五日,农长刘尚清改任奉天省长离京,国务会议决议改聘新任农长莫德惠递补刘的遗缺。」
●孙犁《澹定集·<善闇室纪年>摘抄》:「他把遗缺留给他的妹夫。」★「遗缺」在《汉语大词典》第15170页 第10卷 1203★「遗缺」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536页参见:遺缺
遗音yí yīn 1.
谓留下声音。
●宋苏轼《雷州》诗之三:「终日数椽间,但闻鸟遗音。」
●宋陈师道《次韵苏公西湖观月听琴并涉颖》之二:「路暗鸟遗音,江清鱼弄姿。」 2.
指留下的声音。
●宋秦观《韩枢密夫人挽词》之一:「旧像瞻揄阙,遗音想佩环。」
●清涂大酉《杂诗》:「飞鸿迟迟来,掉入青烟路。遗音落风中,适与歌声过。」 3.
不绝之余音。形容音乐或诗歌极其美好。
●《礼记o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
●三国魏阮籍《咏怀》之三十:「箫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
●宋苏轼《送俞节推》诗:「吴兴有君子,淡如朱丝琴。一唱三太息,至今有遗音。」
●明唐龙《<大复集>序》:「凡得若干首,洋洋纚纚,一唱一叹而有遗音焉。」 4.
前代留传下来的音乐。
●三国魏嵇康《琴赋》:「情舒放而远览,接轩辕之遗音。」
●戴明扬注引梁章钜曰:「黄帝使伶伦截竹,乐律起于黄帝,故云‘接轩辕之遗音’。」
●唐陈季《湘灵鼓瑟》诗:「遗音如可赏,试奏为君听。」
●郭沫若《今昔集·钓鱼台访古》:「翰笙(阳翰笙)言:花苗人甚忧抑,其音乐亦甚凄凉……我听了这话,联想到《楚辞》,《楚辞》的悲抑或不无苗民的遗音吧?」 5.
●《易·小过》「飞鸟遗之音」唐孔颖达疏:「遗,失也。鸟之失声,必是穷迫未得安处。《论语》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故知遗音即哀声也。」
●唐李商隐《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遗音和蜀魄,易箦对巴猿。」 6.
死者生前所说的话。
●《文选o潘岳<悼亡诗>之二》:「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李善注:「《左氏传》:晋穆嬴曰:今君虽终,言犹在耳。」
●《文选o卢谌<赠刘琨一首并书>诗》:「畴曩伊何,逝者弥疏,温温恭人,慎终如初。览彼遗音,恤此穷孤。」李善注:「遗音,谓谌父之言也。」
●明李东阳《明故资政大夫谥文僖董公墓志铭》:「比有哭子之戚,公屡致吊慰,讣至之后,盖犹有遗音焉。」 7.
留下音信。
●唐刘禹锡《伤往赋》:「龙门风霜苦,别鹤哀鸣夜衔羽;吴江波浪深,雌剑一去无遗音。」★「遗音」在《汉语大词典》第15168页 第10卷 1201参见:遺音
遗书(I)yí shū 1.
指前人的遗著、遗作。
●《书序》:「《春秋左氏传》曰:楚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即谓上世帝王遗书也。」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o风操》:「《礼经》:父之遗书,母之杯圈,感其手口之泽,不忍读用。」
●清王夫之《文学膴原氏墓志铭》:「又四月而忘,哭抱遗书,授余为订定而传之。」 2.
指前人的藏书。
●清昭梿《啸亭杂录o昌龄藏书》:「今日其家式微,其遗书多为余所购。」 3.
指散佚的书。
●《汉书o艺文志》:「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朱竹君学士筠为翰林时,高宗方诏求遗书,公奏言翰林院库藏明《永乐大典》,中多逸书,宜就加采录。」
●孙犁《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乾隆三十八年,根据朱筠的条奏,拟定了采访遗书的章程。」 4.
谓留下书信。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韩凭妻﹞遗书于带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
●洪深《冯大少爷》:「生归己室,悲愤不自聊,竟遗书其妻,挥泪弃家而去。」 5.
死者临死时留下的书信;遗嘱。
●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韩愈好奇,与客登华山绝峰,度不可返,乃作遗书,发狂恸哭。」
●宋桂万荣《棠阴比事原编·司空省书》:「有一女,不贤,其父病,因呼族人为遗书,令悉以财属女。」
●巴金《春天里的秋天》:「妹妹还说哥哥写得有遗书,她整理好就抄一份寄来。」遗书(II)yí shū投书;寄信。
●《史记o吴王濞列传》:「上卒问盎、盎对曰:‘吴楚相遗书,曰:“高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适过诸侯,削夺之地。」故以反为名,西共诛晁错,复故地而罢。’”
●《宋书o张邵传》:「谢晦反,遗书要邵,邵不发函,驰使呈帝。」
●易宗夔《新世说o德行》:「魏名象枢,山西蔚州人,其讲学笃实纯正,与孙夏峰、李二曲及汤陆诸公遗书往复。」★「遗书」在《汉语大词典》第15172页 第10卷 1205★「遗书」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536页★「遗书」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遺書
遗制yí zhì 1.
指前代留传下来的典章制度或成规。
●《孔子家语o观周》:「今孔子将适周,观先王之遗制。」
●唐白居易《二王后》诗:「备威仪,助郊祭,高祖太宗之遗制。」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唐大夫如白居易辈,盖有遇此三斋月,杜门谢客,专延缁流作佛事者。今法至此月亦减去食羊钱,盖其遗制。」
●宋崔伯易《感山赋》:「孰察诸刊剥水火之遗制,孰恤乎竖稚曲直之所宜。」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三篇第二章楔子:「但此遗制若采一夫一妇制的观点则断难说明。」 2.
指前人或死者生前的制作物。
●《陈书o儒林传·张讥》:「讥幼丧母,有错彩经帕,即母之遗制。」
●《南史》作「遗制」。
●唐张九龄《岁除陪王司马登薛公逍遥台序》:「故郡城有荒台焉,虽层宇落构,而遗制岿然。」 3.
指前代制作物的形式。
●《新唐书o礼乐志十二》:「琵琶圆体修劲而小,号曰‘秦汉子’,盖弦鞀之遗制。」
●《辽史o仪卫志一》:「辽国自太宗入晋之后,皇帝与南班汉官用汉服……其汉服即五代、晋之遗制也。」
●元王祯《农书》卷一:「后世言天文之家,如洛下闳、鲜于妄人辈,述其遗制,营之度之,而作浑天仪,历家推步,无越此器。」
●明叶子奇《草木子o杂制》:「官民皆带帽,其檐或圆,或前圆后方,或楼子,盖兜鍪之遗制也。」
●明谢肇浙《五杂俎o人部二》:「唐《玄怪录》载岑顺事,可见当时象棋遗制。」 4.
●《旧唐书o褚遂良传》:「神龙元年,则天遗制复遂良及韩瑗爵位。」
●《新五代史o四夷附录二》:「兀欲宣德光遗制曰:‘永康王,大圣皇帝之嫡孙,人皇王之长子,可于中京即皇帝位。’」
●宋庞元英《文昌杂录》卷六:「正月二日,先帝不豫。二月五日,遽宣遗制。」 5.
指前代遗留下来的著作。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一》:「《汉艺文志》兵书,称《黄帝》、《风后》,不下十余种,安知非先秦遗制,后世易名以为《阴符》乎?」遗制(2)yí zhì(无)遗制(3)yí zhì(无)遗制yí zhì(參見遺制,遺製)
拾遗shí yí 1.
拾取他人的失物。
●《战国策o秦策一》:「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后汉书o列女传·乐羊子妻》:「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
●唐孟郊《饥雪吟》:「下有幸灾儿,拾遗多新争。」
●明梁辰鱼《浣纱记·遣求》:「化治街衢不拾遗,几兴鲁国欲倾齐。」
●章炳麟《东夷诗》之一:「陇首余糇粮,道路无拾遗。」 2.
比喻轻而易举。
●《汉书o梅福传》:「合天下之知,并天下之威,是以举秦如鸿毛,取楚若拾遗,此高明所以亡敌于天下也。」颜师古注:「拾遗,言其易也。」
●唐陈子昂《为乔补阙论突厥表》:「圣人脩备以待时,是以正天下如拾遗。」
●宋司马光《乞罢刺陕西义勇第四札子》:「太宗取两浙,克河东,一统天下,若振槁拾遗。」 3.
采录遗逸的事迹。
●《史记o太史公自序》:「序略,以拾遗补蓺,成一家之言。」
●《南齐书o礼志上》:「吴则太史令丁孚拾遗汉事,蜀则孟光、许慈草建众典。」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剪报一斑>拾遗》:「这篇一发表,我的剪存材料,可以废去不少,唯有一篇,不忍听其湮没,爰附录于后,作为拾遗云。」 4.
补正别人的缺点过失。
●《史记o汲郑列传》:「臣愿为中郎,出入禁闼,补过拾遗,臣之愿也。」
●《后汉书o胡广传》:「臣职在拾遗,忧深责重,是以焦心,冒昧陈闻。」
●晋葛洪《抱朴子·崇教》:「有师友之名,无拾遗之实。」
●《北史o外戚传·贺讷》:「诏泥与元浑等八人拾遗左右。」
●清姚鼐《奉答朱竹君用前韵见赠》:「君方簪笔入承明,努力拾遗供侍从。」 5.
●唐武则天时置左右拾遗,掌供奉讽谏。
●宋改为左右正言。后随设随罢。参阅《续通典o职官三》。★「拾遗」在《汉语大词典》第8550页 第6卷 567★「拾遗」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181页★「拾遗」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拾遺
遗体yí tǐ 1.
旧谓子女的身体为父母所生,因称子女的身体为父母的「遗体」。
●《礼记o祭义》:「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o兄弟》:「爱先人之遗体,惜己身之分气,非兄弟何念哉?」
●《天雨花》第六回:「险将父母遗体,断送妖狐手内。」 2.
即亲生子。
●《汉书o霍光传》:「中孺(霍中孺)趋入拜谒,将军迎拜,因跪曰:‘去病不早自知为大人遗体也。’」
●《太平广记》卷三二一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上郡胡馥之,娶妇李氏,十余年无子而妇卒,哭之恸:‘汝竟无遗体,怨酷何深!’」
●宋周密《齐东野语o朱墨史》:「及梁师成用事,自谓苏氏遗体,颇招延元佑诸家子孙,若范温、秦湛之徒。」
●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六:「冯祭酒具区《跋孙觌尚书尺牍》云:‘阳羡孙老得东坡弃婢而生尚书,实坡公遗体。’予跋《鸿庆集》既辩之矣。」 3.
●晋葛洪《抱朴子·逸民》:「或有乘危冒险,投死忘生,弃遗体于万仞之下,邀荣华于一朝之间,比夫轻四海爱胫毛之士,何其缅然邪!」
●宋梅尧臣《道旁虎迹行》:「伤哉此遗体,冒险轻百金。」
●《西游记》第七九回:「沙僧道:‘朝士休怪丑陋,我等乃是生成的遗体。若我师父,来见了我师兄,他就俊了。’」 4.
指所尊敬的人的尸体。
●唐李商隐《为王侍御瓘谢宣吊并赙赠表》:「降悯恻于上公,厚赙礼于遗体。」
●元虞集《考思亭记》:「墓也者,遗体之所藏也。」
●《说唐》第四二回:「柴绍放声大哭,只得殓了元霸遗体,连同他的遗物和玉玺降表,回转长安。」
●魏巍《东方》第四部第十七章:「不一时,又找到了四位烈士的遗体。」 5.
指以前遗留下来的形体、式样。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o练字》:「《仓颉》者,李斯之所辑,而鸟籀之遗体也。」★「遗体」在《汉语大词典》第15177页 第10卷 1210★「遗体」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536页★「遗体」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遺體
遗风yí fēng 1.
前代或前人遗留下来的风教。
●《楚辞o九章·哀郢》:「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
●《史记o货殖列传》:「故其民犹有先王之遗风。」
●《南史o袁湛传》:「性孝履顺,栖冲业简,有舜之遗风。」
●宋陈亮《胡夫人吕氏墓碣铭》:「吾叙次夫人,以存其大母之遗风。」
●清刘廷玑《结交行》:「羊左遗风邈莫攀,管鲍高情亦乌有。」
●郭沫若《牧羊哀话》四:「朝鲜人席地而坐,席地而寝,还存在着我国古代的遗风。」 2.
前代遗留下来的音乐。
●《淮南子o原道训》:「扬郑卫之浩乐,结激楚之遗风。」高诱注:「遗风,犹余声也。」
●《汉书o董仲舒传》:「夫虞氏之不为政久矣,然而乐颂遗风犹有存者,是以孔子在齐而闻《韶》也。」
●宋黄庭坚《听崇德君鼓琴》诗:「古人已矣古乐在,髣佛《雅》《颂》之遗风。」 3.
●《文选o王褒<圣主得贤臣颂>》:「纵骋驰骛,忽如影靡。遇都越国,蹶如历块。追奔电,逐遗风。」李善注:「遗风,风之疾者也。」
●汉扬雄《甘泉赋》:「声骈隐以陆离兮,轻先疾雷而馺遗风。」
●元马臻《题画海南入贡天马图》诗:「雄姿挺挺浴海气,一刷万里追遗风。」 4.
特指骏马。
●《吕氏春秋o本味》:「马之美者,青龙之匹,遗风之乘。」高诱注:「匹、乘皆马名。《周礼》七尺以上为龙,行迅谓之遗风。」
●《汉书o司马相如传上》:「乘遗风,射游骐。」
●颜师古注引张揖曰:「遗风,千里马也。」
●南朝梁沈约《三日侍林光殿曲水宴应制》诗:「将御遗风轸,远侍瑶台会。」★「遗风」在《汉语大词典》第15167页 第10卷 1200★「遗风」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535页★「遗风」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遺風
遗老yí lǎo 1.
指年老历练之人。
●《史记o樊郦滕灌列传论》:「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
●唐柳宗元《贺诛淄青逆贼李师道状》:「遂使垂白遗老,再逢大宝之安。」
●清孙枝蔚《客金陵一月将归维扬留别周雪客兼怀尊公栎园先生》诗:「座客皆遗老,德器比瑚琏。」 2.
指前朝老人或旧臣。
●《吕氏春秋o慎大》:「武王乃恐惧太息流涕,命周公旦进殷之遗老,而问殷之亡故。」
●《晋书o徐广传》:「君为宋朝佐命,吾乃晋室遗老,忧喜之事固不同时。」 3.
指先帝旧臣。
●汉荀悦《汉纪·成帝纪四》:「故追先父之志,录遗老之策。」
●晋陆机《辨亡论上》:「武烈既没,长沙桓王,逸才命世,弱冠秀发,招揽遗老,与之述业。」
●《北史o周惠达冯景等传论》:「历事二帝,三十余年,虽废黜当时,终称遗老。」 4.
指改朝换代后仍然效忠前朝的老年人。
●《北齐书o王琳传》:「故典午将灭,徐广为晋家遗老;当涂已谢,马孚称魏室忠臣。」
●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九:「顾亭林、王船山,皆明之遗老而卒于清朝。」
●鲁迅《华盖集续编的续编·关于三藏取经记等》:「例如我们民国已至十五年了,而遗老们所刻的书,‘仪’字还‘敬缺末笔’。」 5.
犹言延年却老。
●汉傅毅《舞赋》:「娱神遗老,永年之术,优哉游哉,聊以永日。」
●晋陆云《陆题》诗:「踯躅山阿,玩此芳草,愿餐其颖,庶以遗老。」
●唐岑参《太一石鳖崖口潭旧庐招王学士》诗:「此地可遗老,劝君来考槃。」★「遗老」在《汉语大词典》第15158页 第10卷 1191★「遗老」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536页★「遗老」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遺老
遗传yí chuán 1.
●《史记o扁鹊仓公列传》:「庆有古先道遗传黄帝、扁鹊之脉书,五色诊病,知人生死。」
●宋林逋《伤白积殿丞》诗:「遗传得谁脩阙下,孤坟应祇客江边。」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这迷而不悟,却是为何?只因制造之药,其方未尝不是仙家的遗传。」
●罗家伦《是爱情还是苦痛》:「他说:‘我听得长辈说,女子总是靠丈夫的。’我好容易收来一点爱情,把他这一句遗传的话,又吓走了一大半。」 2.
指遗留下来的传闻。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o易水》:「余按遗传,旧迹多在武阳,似不饯此也。」
●明李诩《戒庵老人漫笔o陈同父<中兴遗传>》:「自是始欲纂集异闻,为《中兴遗传》,然犹恨闻见单寡,欲从先生故老详求其事。」 3.
谓生物体的构造和生理机能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
●艾思奇《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第四章:「在自然界中,吸引和排斥,阴电和阳电,化合和分解,遗传和变异等对立面的互相作用,也同样包含着斗争。」如:任何一种植物的后代与它的亲代总是基本相似的,这种现象叫做遗传。 4.
谓人的气质、品德、能力等后天的东西受上代的影响而在后代身上体现出来。
●洪深《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四章:「即以气质而论,决不是一个人遗传有好的或坏的气质。」
●郁达夫《出奔》:「结婚之后的董婉珍,处处都流露了她的这一种自父祖遗传下来的小节的伶俐。」
●陈学昭《工作着是美丽的》上卷二四:「在精明能干这一点上,她的三个孩子都得了母亲的优良遗传。」★「遗传」在《汉语大词典》第15180页 第10卷 1213★「遗传」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535页★「遗传」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遺傳
遗爱yí ài 1.
谓遗留仁爱于后世。
●《国语o晋语二》:「死必遗爱,死民之思,不亦可乎?」
●《汉书o叙传下》:「淑人君子,时同功异。没世遗爱,民有余思。」
●唐王维《故右豹韬卫长史赐丹州刺史任君神道碑》:「一门而凫舄,皆为政以德,遗爱在人。」
●明何景明《送石令之广济》诗:「知君忠孝志,遗爱楚人间。」 2.
指留于后世而被人追怀的德行、恩惠、贡献等。
●《后汉书o西南夷传·邛都》:「天子以张翕有遗爱,乃拜其子湍为太守。」
●晋陶潜《影答形》诗:「立善有遗爱,胡可不自竭。」
●陈毅《哭彭雪枫同志》诗:「壮哉身殉国,遗爱万人怀。」 3.
指有古人高尚德行、被人敬爱的人。
●《左传o昭公二十年》:「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杜预注:「子产见爱,有古人之遗风。」
●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孔明﹞治国以体,民无怨声,刑罚不滥,没有余泣。虽古之遗爱,何以加兹。」
●《新唐书o崔琳传》:「﹝崔琳﹞天宝二年卒,秘书监潘肃闻之,泫然曰:‘古遗爱也!’」 4.
爱未遍及;偏爱。
●《后汉书o宦者传·张让》:「扶风人孟佗,资产饶赡,与奴朋结,倾竭馈问,无所遗爱。奴咸德之。」 5.
谓抛弃亲爱之人。
●《宋书o氐胡传·胡大且渠蒙逊》:「臣伏寻头元嘉以来,实有忠诚于国,弃亲遗爱,诚在可嘉。」 6.
指死者遗留下的所爱的人或物。
●《西湖佳话o六桥才迹》:「太后因不悦道:‘先帝遗爱之人,官家如何不惜?’神宗受命,就有个释放之意。」★「遗爱」在《汉语大词典》第15180页 第10卷 1213★「遗爱」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遺愛
遗弃yí qì 1.
三国魏阮籍《咏怀》之四十:「离麾玉山下,遗弃毁与誉。」
●宋欧阳修《和刘原父澄心纸》:「当时百物尽精好,往往遗弃沦蒿莱。」一本作「遗弃」。
●明谢肇浙《五杂俎o事部一》:「钩索奇僻,而遗弃经史,二病也。」
●魏巍《东方》第六部第九章:「与这种情景成鲜明对照的,是敌人被打翻的车辆、狼藉的尸体和遗弃的枪枝、弹药、军衣、军毯、水壶等各种军用物品。」亦指抛弃之物。
●《旧五代史o汉书·史弘肇传》:「路有遗弃,人不敢取。」 2.
抛弃;丢弃。
●三国魏阮籍《咏怀》之四十:「离麾玉山下,遗弃毁与誉。」
●宋欧阳修《和刘原父澄心纸》:「当时百物尽精好,往往遗弃沦蒿莱。」一本作「遗弃」。
●明谢肇浙《五杂俎o事部一》:「钩索奇僻,而遗弃经史,二病也。」
●魏巍《东方》第六部第九章:「与这种情景成鲜明对照的,是敌人被打翻的车辆、狼藉的尸体和遗弃的枪枝、弹药、军衣、军毯、水壶等各种军用物品。」亦指抛弃之物。
●《旧五代史o汉书·史弘肇传》:「路有遗弃,人不敢取。」 3.
谓对自己应该赡养或抚养的亲属抛开不管。
●清王士禛《分甘余话》卷下:「然《北梦琐言》载频遗弃糟糠,别婚士族。」
●周克芹《勿忘草》:「她再也不会遭受旧时代妇女那种被践踏、被遗弃的命运了。」 4.
死的婉词。
●唐元稹《告赠皇考皇妣文》:「慈训备至,不肖乃立,积初一命,稹始奉朝,供养未遑,奄尔遗弃。」★「遗弃」在《汉语大词典》第15178页 第10卷 1211★「遗弃」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536页★「遗弃」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遺棄
遗形yí xíng 1.
超脱形骸,精神进入忘我境界。
●《文选o贾谊<鵩鸟赋>》:「真人恬漠兮,独与道息。释智遗形兮,超然自丧。」李善注:「《庄子》云:仲尼问于颜回曰:‘何谓坐忘?’回曰:‘堕支体,黜聪明,离形去智,同于大道,此谓坐忘。’司马彪曰:‘坐而自忘其身。’」
●晋陆机《王子乔赞》:「遗形灵岳,顾景忘归。」
●明袁宏道《答梅客生书》:「朋友则有一二小官,斋郎典客之类,绝口不谈朝事者,其胸中又无一段先入意见为主,仆遂得遗形纵古,不相妨碍。」 2.
道教指尸解登仙。
●晋陆云《登遐颂》:「梅公指景,有皇遗形。」
●唐岑文本《京师至德观法王孟法师碑铭序》:「以贞观十二年七月十二日,遗形而化,春秋九十有七。」
●宋梅尧臣《长歌行》:「遗形得极乐,升仙上玉京。」 3.
遗体,遗骸。
●《宋书o夷蛮传·呵罗单国》:「是名如来,应供正觉,遗形舍利,造诸塔象。」
●宋赞宁等《宋高僧传o译经二·唐洛京圣善寺善无畏》:「今观畏之遗形,渐加缩小。」 4.
指遗留下来的形貌。形体、形式。
●三国魏曹植《叙愁赋》:「观图像之遗形,窃庶几乎英皇。」
●晋潘岳《杨仲武诔》:「临穴永诀,抚榇尽哀。遗形莫绍,增恸余怀。」
●唐高适《还京次睢阳祭张巡许远文》:「思壮志于冥寞,问遗形于荆杞。」
●金元好问《大室同希颜赋》诗:「壮哉崧维岳,盘盘上窈冥。中天瞻巨镇,元气有遗形。」
●朱自清《中国歌谣·歌谣的分类》:「最早的叙事歌是最古的民歌的遗形。」★「遗形」在《汉语大词典》第15160页 第10卷 1193参见:遺形
遗照yí zhào(无)遗照(2)yí zhào 1.
谓遗漏未遍照。
●唐孟郊《答韩愈李观别因献张徐州》诗:「高情无遗照,朗抱开晓月。」
●明张居正《答应天巡抚孙小溪书》:「愿公虚心秉公,密加体访,毋使覆盆之下,致有遗照。」
●明袁宏道《乞改稿三》:「然日月之明,理无遗照。」 2.
指未发现的景物。
●唐王昌龄《观江淮名胜图》诗:「而我高其风,披图得遗照。援毫无逃境,遂展千里眺。」 3.
谓舍弃众生相,进入忘我的精神境界。
●唐玄宗《答皇帝上尊号诰》:「予志每集虚,心尝遗照,方契真宗之旨,岂云称号之荣。」
●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序》:「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自然虚室生白,吉祥至止,坐忘遗照,精义入神。」
●宋王禹偁《复其见天地之心赋》:「是知运行者,天地之时;寂静者,天地之基,心亦在其中也,物莫得而见之。坐忘遗照之人,于兹得矣。」
●宋楼钥《谢湖山居士示和陶诗》:「堕体黜聪明,坐忘乐遗照。」 4.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o槐西杂志二》:「故题其遗照有曰:‘几分相似几分非,可是香魂月下归。’」
●《花月痕》第五一回:「傍晚秃头将痴珠、秋痕两幅遗照,检奉小珠。」
●周立波《苏联红军博物馆》:「大家在这位被俘之后忠贞不屈的英雄的遗照之前肃静地凝望了一会。」遗照(3)yí zhào(无)★「遗照」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536页遗照yí zhào(參見遺炤,遺照)
遗金(I)wèi jīn 1.
遗落的金子。
●《后汉书o列女传·乐羊子妻》:「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
●唐方干《处州献卢员外》诗:「落地遗金终日在,经年滞狱当时空。」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孟沂见了丫鬟叙述道:‘昨日多蒙娘子美情,拾还遗金,今日特来造谢。’」 2.
《韩诗外传》卷十:「吴延陵季子游于齐,见遗金,呼牧者取之。牧者曰:‘何子居之高,视之下,貌之君子,而言之野也。吾有君不臣,有友不友,当暑衣裘,吾岂取金者乎?’」后人常以「遗金」赞叹吴季子其事。
●北周庾信《五月披裘负薪赞》:「虽逢季子,不拾遗金。」
●南朝陈张正见《行经季子庙》诗:「地绝遗金路,松悲悬剑枝。」 3.
谓留给子孙以黄金。语本《汉书o韦贤传》:「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
●宋梅尧臣《次韵答黄介夫七十韵》:「未若归教子,遗金徒满籯。」
●宋黄庭坚《题胡逸老致虚庵》诗:「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籯常作灾。」 4.
指遗产中的金钱。
●清严榑《纪王备五事》诗:「君不见富家子弟争遗金,阋墙祸起干戈寻。」遗金(II)wèi jīn赠送金钱。
●《前汉书平话》卷中:「遗金收赵,修书赫燕。」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一回:「只知道看街上卖的那三五文一小本的淫词俚曲,闹得他满肚皮的佳人才子,赠帕遗金的故事。」★「遗金」在《汉语大词典》第15164页 第10卷 1197参见:遺金
遗法yí fǎ 1.
前代遗留下来的典章法则。
●《汉书o艺文志》:「周衰俱坏,乐尤微眇,以音律为节,又为郑卫所乱,故无遗法。」
●唐柳宗元《涂山铭》:「是以周穆遐追遗法,复会于是山,声垂天下,亦绍前轨,用此道也。」
●明刘基《公朝于王所仲孙羯会晋韩不信云云城成周》:「至于天子之守,则有先王之遗法焉。」 2.
留传下来的方式、方法。
●晋崔豹《古今注o舆服》:「汉末丧乱,其法中绝,马先生绍而作焉。今指南车,马先生之遗法也。」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齐民要术》有咸杭子法,用杭木皮渍鸭卵。今吴人用虎杖根渍之,亦古遗法。」
●金元好问《蒲桃酒赋》:「意天以美酿而饱予,出遗法于湮埋。」
●杨树达《古书疑义举例续补·据古人当时语气直述例》:「据此,则史公所述固古史记言之遗法也。」 3.
指前代传下的法书和书法艺术准则。
●宋苏舜钦《丹阳子高得逸少<瘗鹤铭>于焦山之下作长句以寄》:「我久临池无所得,愿观遗法快沈冥。」
●明文征明《龙茶录考》:「晦庵评蔡书,谓岁有蚤暮,力有深浅,公书至是盖无遗法矣。」 4.
指前代传下的佛法。
●《隋书o经籍志四》:「每佛灭度,遗法相传,有正、象、末三等淳醇之异。」
●吕澄《中国佛学源流略讲·华严宗》:「这个贤者很留意《华严经》,能够无师自悟,绍隆遗法。」★「遗法」在《汉语大词典》第15165页 第10卷 1198参见:遺法
遗人(I)yí rén 1.
劫后幸存者。
●《后汉书o刘盆子传》:「时三辅大饥,人相食,城郭皆空,白骨蔽野,遗人往往聚为营保,各坚守不下。」
●唐元结《舂陵行》:「州小经乱亡,遗人实困疲。」
●宋曾巩《楚泽》诗:「虫虫旱气连年有,寂寂遗人几户存。」 2.
●唐游芳《桥亭记》:「任,风姓之国也,谣俗古远,其太昊氏之遗人。」 3.
遗世之人;隐士。
●唐戴叔伦《酬袁太祝长卿小湖村山居书怀见寄》诗:「背江居隙地,辞职作遗人。耕凿资余力,樵渔逐四邻。」
●宋曾巩《麻姑山送南城尉罗君》诗:「上有锦绣百顷之平田,山中遗人耕紫烟。」 4.
改朝换代后仍然效忠前朝的人。
●明杨慎《升庵诗话o刘须溪》:「他如闽中之谢皋羽,徽州之胡余学,慈溪之黄东发,自以中国遗人,不屈夷狄者,不知其几。」遗人(II)yí rén周代官名。地官之属。掌管救济、接待之事。
●《周礼o地官·遗人》:「掌邦之委积,以待施惠。乡里之委积,以恤民之艰阨;门关之委积,以养老孤;郊里之委积,以待宾客;野鄙之委积,以待羁旅;县都之委积,以待凶荒。」
●《晋书o地理志上》:「遗人则十里有庐,庐有饮食。」
●明唐顺之《镇江丹徒县洲田碑记》:「古有遗人,掌客道路委积、宾旅廪饩之奉,其费一出于官。」★「遗人」在《汉语大词典》第15154页 第10卷 1187参见:遺人
遗芳yí fāng 1.
指寒冬季节百花凋谢后遗留下来的香花芳草,如兰花、菊花、梅花等。
●《楚辞o远游》:「谁可与玩斯遗芳兮,晨乡风而舒情。」王逸注:「‘斯遗芳’一本作‘此芳草’。」
●晋陆云《九愍》:「握遗芳而自玩,挹浩露于兰林。」
●宋王十朋《州宅即事》诗:「泉南古州宅,草木有遗芳。」
●《红楼梦》第八七回:「犹记‘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之句,未尝不叹冷节遗芳,如吾两人也。」 2.
遗留的芳香。
●《文选o曹植<七启>》:「紫兰丹椒,施和必节,滋味既殊,遗芳射越。」李善注:「《上林赋》曰:‘众香发越。’郭璞曰:‘香气射散也。’」
●晋张华《游猎篇》:「燔炙播遗芳,金觞浮素蚁。」
●宋朱熹《社后一日作》诗:「尚论千载前,简编有遗芳。」 3.
比喻前人留下的盛德美名。
●晋葛洪《抱朴子·正郭》:「林宗存为一世之所式,没则遗芳永播。」
●唐李商隐《题道靖院》诗:「独坐遗芳成故事,褰帷旧貌似元君。」
●明宋濂《双桂轩记》:「今逢圣时,复嗜学不厌,思学趾前人遗芳。」 4.
●唐柳宗元《柳常侍行状》:「传信克备其遗芳,考行敢征于故事。」
●清吴定《祭何生文》:「侧望子榻,遗芳静嘉,诗书肆好,尘垢新加。」★「遗芳」在《汉语大词典》第15161页 第10卷 1194参见:遺芳
遗物yí wù 1.
谓超脱于世物之外。
●《文选o贾谊<鵩鸟赋>》:「至人遗物兮,独与道俱。」李善注:「《鹖冠子》曰:圣人捐物。」
●汉傅毅《舞赋》:「启泰真之否隔兮,超遗物而度俗。」
●宋苏轼《海月辩公真赞》:「故高举远引、山栖绝俗之士,不屑为之,惟清通端雅、外涉世而中遗物者,乃任其事。」 2.
指古代或死者留下来的物件。
●三国魏曹丕《悼夭赋》:「感遗物之如故,痛尔身之独亡。」
●《宋书o张敷传》:「至十岁许,求母遗物,而散施已尽,唯得一扇,乃缄录之。」
●明叶子奇《草木子o克谨》:「至正初,扬子江一夕忽竭,舟楫皆阁于涂中,露有钱货无数,盖是累覆舟之遗物也。」
●吴组缃《山洪》一:「他的身体粗大,穿着泛成灰黄色的黑布棉袍--这是分得的阿爸的遗物。」
●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一章第二节:「这个地点地层清楚,遗物集中,动物化石也相当丰富。」 3.
指他人遗失的物件。
●《南齐书o王敬则传》:「郡旧多剽掠,有十数岁小儿于路取遗物,杀之以徇,自此道不拾遗,郡无劫盗。」
●《宋史o李穆传》:「穆幼能属文,有至行。行路得遗物,必访主归之。」★「遗物」在《汉语大词典》第15163页 第10卷 1196★「遗物」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536页★「遗物」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遺物
遗尘yí chén 1.
指前人行动所留的痕迹。
●《后汉书o党锢传序》:「盖前哲之遗尘,有足求者。」
●晋左思《魏都赋》:「且魏地者,毕昴之所应,虞夏之余人,先王之桑梓,列圣之遗尘。」
●唐宋之问《过史正议宅》诗:「旧交此零落,雨泣访遗尘。」
●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三章:「听离鸾别鹄之音,睹月缺花飞之惨,遗尘在簟,破镜闇然,仰视双翔,能无泪下。」 2.
指残留的灰尘。比喻未尽去除的尘思俗念。
●《文选o孙绰<游天台山赋>》:「荡遗尘于旋流,发五盖之游蒙。」李善注:「虽遣而未能尽,故曰遗。《中论》曰: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3.
指遗弃的灰尘。形容轻微之极。
●唐李白《陈情赠友人》诗:「薄德中见捐,忽之如遗尘。」
●元无名氏《冻苏秦》第四摺:「觑朋友若遗尘,没半点话温存。」
●明李东阳《读唐史》之十二:「其所言者旋已弃如遗尘,过如飘风。」 4.
谓遗弃尘俗;抛弃尘念。
●唐张乔《题玄哲禅师影堂》诗:「吾师视化身,一念即遗尘。」
●明屠隆《彩毫记·仙官列奏》:「荡景神宇澄,遗尘太霄迥。」
●清王夫之《牧万先生暨吴太恭人合祔墓表》:「先生孝自天丰,文因通胜,遗尘云迥,抗志霜清。」★「遗尘」在《汉语大词典》第15183页 第10卷 1216参见:遺塵
孑遗jié yí 1.
遗留;残存。
●《诗·大雅·云汉》:「周余黎民,靡有孑遗。」
●毛传:「孑然遗失也。」
●陈奂传疏:「《方言》《广雅》皆云:孑,余也。靡孑遗,即无余遗。」
●《后汉书o应劭传》:「逆臣董卓,荡覆王室,典宪焚燎,靡有孑遗,开辟以来,莫或兹酷。」
●唐白居易《寓意诗》之一:「一朝为灰烬,柯叶无孑遗。」
●《明史o黄凤翔传》:「与其要福于冥漠之鬼神,孰若广施于孑遗之赤子。」
●郭沫若《星空·洪水时代》诗:「那时节,鱼在山腰游戏,树在水中飘摇,孑遗的人类全都逃避在山椒。」 2.
残存者;遗民。
●《明史o忠义传四·徐世淳》:「三陷之后,城中几无孑遗。」
●鲁迅《花边文学·北人与南人》:「孑遗自然还是投降的,然而为奴隶的资格因此就最浅。」 3.
●郭沫若《洪波曲》第一章二:「那三两个堆积在一段高地上的庞大的顽石,说不定会是冰河时代的孑遗。」
●郭沫若《奴隶制时代·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彩陶上的那些刻划记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孑遗」在《汉语大词典》第5245页 第4卷 177★「孑遗」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60页★「孑遗」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孑遺
慭遗yìn yí 1.
愿意留下。
●《诗·小雅·十月之交》:「不整遗一老,俾守我王。」
●《左传o哀公十六年》:「孔丘卒,公诔之曰:‘旻天不吊,不整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
●《史记o孔子世家》作「整遗」。后以「整遗」或「天不整遗」作为哀悼老臣之辞。
●《旧唐书o方伎传·叶法善》:「叹徽音之未泯,悲形解之俄留。曾莫慭遗,歼良奄及。」
●宋秦观《曾子固哀词》:「天不慭遗一老兮,固缙绅之所伤。」
●清黄宗羲《祭冯韡卿文》:「天不慭遗,彤轩遂扃。」 2.
特指前代留下的元老。
●宋王谠《唐语林o补遗一》:「乘之周麾,遍劳慭遗。」 3.
泛指遗弃;遗留。
●清潘耒《戴南枝传》:「先师既慭遗孤孙,族党无相关者。」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地方自治之亟》:「然亦盍思夫吾族自治之能力,绵绵延延,经二千余年专制政体之摧残剥蚀,而慭遗一线者,固重赖此宗法之制也乎?」
●章炳麟《文学总略》:「有韵文中既录汉祖《大风》之曲,即《古诗十九首》亦皆入选,而汉晋乐府,反有慭遗,是其于韵文也,亦予以节奏低卬为主,独取文采斐然,足燿观览,又失韵文之本矣。」★「慭遗」在《汉语大词典》第10322页 第7卷 720参见:憖遺
遗才yí cái 1.
谓荐举、科举遗漏人才;埋没人才。
●三国魏曹植《七启》:「举不遗才,进各异方。」
●唐贾岛《送沈秀才下第东归》诗:「下第子不耻,遗才人耻之。」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五:「谁遣文章太惊俗,何缘场屋不遗才。」 2.
未被发现或未受重视的人才。
●《晋书o忠义传·嵇绍》:「尚书左仆射裴頠亦深器之,每曰:‘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矣。’」
●唐梁锽《天长节》诗:「愿持金殿镜,处处照遗才。」
●宋苏轼《荐布衣陈师道状》:「﹝陈师道﹞文词高古,度越流辈,安贫守道,若将终身,苟非其人,义不往见,过壮未仕,实为遗才。」
●《宋史o选举志一》:「是年及端拱初,礼部试已,帝虑有遗才,取不中格者再试之,于是由再试得官者数百人。」 3.
秀才参加乡试,先要经过学道的科考录送,临时添补核准的,称为「遗才」。
●《警世通言o唐解元一笑姻缘》:「虽然免祸,却不放他科举,直至临场,曹公再三苦求,附一名于遗才之末。」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o胡四娘》:「明年,学使科试士,而公适薨,桯缞哀如子,未得与试。既离苫块,四娘赠以金,使趋入遗才籍。」★「遗才」在《汉语大词典》第15154页 第10卷 1187参见:遺才
遗策yí cè亦作「遗筴」。 1.
失策;失算。
●《庄子o外物》:「知能七十二钻而无遗筴。」
●成玄英疏:「筭计前后钻之凡经七十二,筭计吉凶曾不失中。」
●《吕氏春秋o贵当》:「荆有善相人者,所言无遗策。」高诱注:「遗,犹失也。」
●北周庾信《周柱国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虏青犊之兵,甚有秘计;烧乌巢之米,本无遗策。」
●《续资治通鉴o宋神宗元丰元年》:「向善商财,计算无遗策。」 2.
指前人遗留下来的策略计划。
●汉贾谊《过秦论上》:「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王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元杨维桢《易水歌》:「沧海君犹祖遗筴,孰与千金买方士。」
●元杨载《东山诗为叶子实赋》:「轩冕有遗策,高举谢世纷。悠悠阻林莽,长与麋鹿群。」
●清顾炎武《自大同至西口》诗之二:「武灵遗策在,犹可制秦人。」 3.
指古代的典籍。
●《后汉书o班固传下》:「故夫显定三才昭登之绩,匪尧不兴;铺闻遗策在下之训,匪汉不弘。」李贤注:「遗策,尧之余策,谓《尧典》也。」★「遗策」在《汉语大词典》第15177页 第10卷 1210★「遗策」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遺策
遗尿yí niào亦作「遗溺」。 1.
不自主的排尿。三岁以前的遗尿是生理性的。三岁以后的遗尿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
●《史记o扁鹊仓公列传》:「病气疝,客于膀胱,难于前后溲,而溺赤。病见寒气则遗溺,使人腹肿。」
●《灵枢经o九针论》:「膀胱不约为遗溺,下焦溢为水。」
●《医宗金鉴o杂要心法要诀·小便闭癃遗尿不禁总括》:「膀胱热结为癃闭,寒虚遗尿与不禁。」
●注:「膀胱寒虚,轻者为遗尿,重者为不禁……不知而尿出,谓之遗尿。」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o禽二·鸡》:「﹝屎白﹞:主治消渴伤寒寒热,破石淋及转筋,利小便,止遗尿。……产后遗溺不禁,鸡矢烧灰,酒服方寸匕。」
●清朱彭《楼居吟》:「一女襁褓泣呱呱,中宵遗溺相叫呼。」 2.
撒尿;解小便。
●宋方勺《泊宅编》卷九:「虞经臣作帅,宴客楼下,蟒忽遗溺,正中一武臣之肩,须臾,皮肉溃烂成疮,得妙药治之方愈。」
●清钱泳《履园丛话o报应·孽报》:「无赖犹讪谤不已,且对神像遗溺。」亦指排泄的便尿。
●《扫迷帚》第二一回:「至则门外遗尿满地,臭气冲天。」★「遗尿」在《汉语大词典》第15162页 第10卷 1195★「遗尿」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536页参见:遺尿
遗黎yí lí亦作「遗黧」。 1.
亡国之民。
●《晋书o地理志下》:「自中原乱离,遗黎南渡,并侨置牧司,在广陵丹徒南城,非旧土也。」
●唐唐彦谦《邓艾庙》诗:「昭烈遗黎死尚羞,挥刀斫石恨谯周。」
●清方文《宋遗民咏·吴子昭雯》:「是时草莽间,尚有遗黎在。」 2.
指沦陷区的人民。
●宋苏辙《送李诚之知瀛州》诗:「往事安足惩,遗黎待公保。」 3.
劫后残留的人民。
●《旧唐书o裴度传》:「度乃约法,唯盗贼斗杀外,余尽除之,其往来者,不复以昼夜为限,于是蔡之遗黎始知有生人之乐。」
●金王若虚《王氏先茔之碑》:「时甫离兵火,遗黎反侧未安。」
●清杨潮观《汲长孺矫诏发仓》:「难得大人肯援之以手,只是等你事毕回来,方去陈奏,此间残喘遗黎,早都饿死,还救得甚来?」 4.
后世百姓。
●三国魏曹植《玄畅赋》:「逸千载而流声,超遗黎而度俗。」
●明张居正《神母授图万年永赖颂》:「无留巨浸,痛我遗黧。」
●明魏时亮《平壤拜箕子墓并访井田遗迹》诗:「旧井存殷画,遗黎尚古风。」
●章炳麟《沈荩哀辞》:「哀我遗黎,不绝如系。」★「遗黎」在《汉语大词典》第15186页 第10卷 1219参见:遺黎
遗言yí yán 1.
临终的话。
●《左传o襄公十四年》:「楚子囊还自伐吴,卒。将死,遗言谓子庚:‘必城郢。’」
●《新唐书o高俭传》:「长孙无忌伏马前,陈士廉遗言,乞不临丧。」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今染病危急,万一不好,有甚遗言回覆父母?」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一章二:「死时留下几句哀切的遗言:‘如此国家,如此社会,如此自身,无能为力矣。’」 2.
●《荀子o劝学》:「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汉王粲《公宴》诗:「古人有遗言,君子福所绥。」
●清朱仕琇《送叶蔚文南归序》:「今通政雷先生服孔子遗言,能自得其志。」 3.
遗漏之语,不尽之言。
●汉赵晔《吴越春秋o勾践阴谋外传》:「道要在斯,无有遗言。」 4.
留传下来的说法;古词语。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四:「故今世或谓蚕为女儿者,是古之遗言也。」
●章炳麟《文学说例》:「语有恶其冗长,而施用遗言,则一二字可了者,于势固最为径便。」★「遗言」在《汉语大词典》第15162页 第10卷 1195★「遗言」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536页★「遗言」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遺言
遗孽yí niè 1.
指残余的坏分子或恶势力。
●南朝陈徐陵《为贞阳侯与陈司空书》:「虽复摇荡谷,驱电乘雷,残厥凶渠,曾靡遗孽。」
●唐徐彦伯《比干墓》诗:「锋剑剿遗孽,报复一何迅。」
●宋田锡《论军国机要朝廷大体》:「先帝恢张皇业,开辟天下,平吴取蜀,易如破竹,唯河东遗孽,终不能平。」
●清姚鼐《孙忠愍祠记》:「﹝孙兴祖﹞始以雄杰之材,从高祖于淮上,渡江开国,数立战功,终奋伐元遗孽,深入失援,身没沙漠。」
●杨玉如《辛亥革命先着记》第八章第二节:「乃民国新造,反弃此权利,恐满清遗孽,亦当笑人矣。」 2.
后代;后裔。
●《明史o云南土司传三·孟养》:「思陆发者,思任发之遗孽也。」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o典礼·旌表节孝》:「有老奴辅遗孽,而竭力兴家;有义仆婴贼锋,而舍身救主。」
●闻一多《死水·祈祷》:「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谁的心里有尧舜的心,谁的血是荆轲、聂政的血,谁是神农、黄帝的遗孽。」 3.
留下的罪孽。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今日死了无可怨怅,只得护丧南还。单苦了朱氏下半世,亦是满生之遗孽也。」★「遗孽」在《汉语大词典》第15191页 第10卷 1224参见:遺孽
遗像yí xiàng亦作「遗象」。 1.
指死者的画像、塑像或照片。
●《三国志o魏志·仓慈传》:「数年卒官,吏民悲感如丧亲戚,图画其形,思其遗像。」
●《文选o潘岳<怀旧赋>》:「上瞻兮遗象,下临兮泉壤。」李善注:「象,谓形像也。以其已化,故谓之遗也。」
●宋苏辙《杨惠之塑维摩像》诗:「谁人好道塑遗像,鲐皮束骨筋扶咽。」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九回:「越想越疑心,不住的踱出寿堂观看,越看越像自己老婆的遗象。」
●丁玲《母亲》一:「﹝医生﹞每回去看脉时走过堂屋,都看到那死去的朋友的遗像。」 2.
前代事物留传下来的形状、式样。
●晋王嘉《拾遗记o唐尧》:「今人每岁元日,或刻木铸金,或图画为鸡于牖上,此之遗像也。」
●晋干宝《搜神记》卷七:「为车乘者,苟贵轻细,又数变易其形,皆以白篾为纯,盖古丧车之遗象。」
●宋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二:「卤簿内皂纛,盖旄头之遗象。」
●明李诩《戒庵老人漫笔o赑屃等名不同》:「囚牛龙种,平生好音乐,今胡琴头上刻兽,是其遗像。」★「遗像」在《汉语大词典》第15180页 第10卷 1213★「遗像」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536页参见:遺像
遗弓yí gōng 1.
《史记o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后以「遗弓」指黄帝骑龙升天时坠落的弓。
●《宋史o乐志十六》:「鼎湖龙去遗弓堕,冠剑锁深宫。」
●清顾炎武《登岱》诗:「何人得升仙,遗弓名乌号。」 2.
据《史记o封禅书》载,传说黄帝骑龙升天时,「堕黄帝之弓」。后以「遗弓」为帝王死亡的委婉语。
●南朝梁沈约《齐武帝谥议》:「慕切遗弓,哀同遏密。」
●《旧唐书o哀帝纪》:「朕祗荷丕图,仰惟先训,方迫遗弓之痛,俯临同轨之期。」
●明唐顺之《朝谒长陵》诗:「遗弓仙驭远,上食穗帷张。」 3.
《吕氏春秋o贵公》:「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后以「遗弓」指丢失而为他人得到对他人也有益处的事物。
●唐李商隐《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一韵》:「悲哉堕世网,去之若遗弓。」★「遗弓」在《汉语大词典》第15155页 第10卷 1188参见:遺弓
遗育yí yù 1.
遗胄;后裔。
●《书·盘庚中》:「乃有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暂遇奸宄,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新邑。」
●王引之《经义述闻·尚书上》:「今案‘育’读为‘胄’,《尧典》‘教胄子’,《说文》及《周官·大司乐》注并引作‘教育子’。《周官》:《释文》曰:‘育音胄。’是古‘育’‘胄’同声而通用。《说文》曰:‘胄,胤也。’‘无遗育’即无遗胄。《周语》曰:‘晋怀公无胄。’是其证也。」
●清戴名世《谢烈妇传》:「俟妹举子,吾当杀之,以绝谢氏遗育。」 2.
犹言遗延生长。语本《书·盘庚中》:「无遗育。」
●孔传:「育,长也。言不吉之人当割绝灭之,无遗长。」。
●《后汉书o臧洪传》:「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
●《三国志o魏志·高柔传》:「晃及妻子叛逆之类,诚应枭县,勿使遗育。」
●元程钜夫《平云南碑》:「夫以大理之昏迷旅拒,虐我使人,若奋其武怒,俾无遗育可也。」 3.
谓遗弃不育。 4.
指残存的生物。
●明叶子奇《草木子o克谨》:「兼之中原连年旱蝗,野无遗育,人无食,捕蝗为粮。」★「遗育」在《汉语大词典》第15164页 第10卷 1197参见:遺育
遗稿yí gǎo指前人遗留下的手稿,后专指未刊者。
●南朝梁沈约《<梁武帝集>序》:「虽密奏忠规,遗槁必削,而国谟藩政,存者犹多。」一本作「遗蒿」。
●《陈书o儒林传·沈文阿》:「文阿父峻,梁武世尝掌朝仪,颇有遗槁。」
●唐黄滔《<颍川陈先生集>序》:「先生下世后二十五年而忝登甲第,东归之,求遗槁。」
●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又其(指林逋)临终为句云:‘茂陵他日求遗槁,犹喜曾无《封禅书》。’尤为人称诵。」
●宋曾巩《<王容季文集>序》:「而容季之兄固子坚,又集容季之遗稿,属予序之。」一本作「遗槁」。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先人有遗稿满箧,皆诸经训解,字画极难辨,惟某一人识之。」
●元丁鹤年《悼湖心寺壁东文上人》诗:「几上残经尘已暗,箧中遗蒿墨犹香。」
●清刘大櫆《<江若度文>序》:「友人方君巨川求得其平生遗槁,镂板以行于世。」一本作「遗蒿」。
●巴金《灭亡》第二二章:「根据同志们底讨论和决定,朱乐无把杜大心底遗稿编成一厚册,出版了。」★「遗稿」在《汉语大词典》第15186页 第10卷 1219★「遗稿」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535页参见:遺稿
【养虎遗患】成语解释:遗:留下;患:祸患。留着老虎不除掉,就会成为后患。比喻纵容坏人坏事,留下后患。【养虎遗患】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遗患也。”【养虎遗患】成语故事:秦朝末期,由于秦国统治十分残暴,激起了天下民众的反抗。其中刘邦和项羽是起义军的代表。刘邦比项羽先攻下秦的都城咸阳,项羽很不服气,决定攻打刘邦。当时项羽的势力很强大,刘邦不敢应战,只得退守到汉中。后来,刘邦任用贤臣,广施仁政,势力逐渐强大起来。而项羽却相反,一天天被孤立。这时,刘邦并没有攻打项羽,而是派人去和项羽商量,愿意以鸿沟作为界线,两人各占领一边,并签订互不侵犯的和约。项羽明白以自己的力量很难打败刘邦,只好接受这个建议。双方签下合约后,项羽带兵往东去了,刘邦感到很满意,打算撤兵往西回到自己的地方去。但大臣张良等人却对他说:“您已占领天下大部分的土地,诸侯又都投靠了你。项羽的军队已经不堪一击,如果不趁现在消灭他,将会留下后患,真是养虎遗患呀!”刘邦也觉得他们说的很有道理,于是发兵消灭了项羽,建立了西汉王朝。【养虎遗患】成语标签:四字成语,紧缩式成语,虎的成语,史记的成语,小学常考易错成语
遗意yí yì 1.
死者生前或临终时的意见、愿望。
●《后汉书o刘恺传》:「故居巢侯刘般嗣子恺,当袭般爵,而称父遗意,致国弟宪,遁亡七年,所守弥笃。」
●《三国志o魏志·东海定王霖传》:「明帝即位,以先帝遗意,爱宠霖异于诸国。」
●《陈书o袁泌传》:「其子述泌遗意,表请之,朝廷不许,赠金紫光禄大夫,谥曰质。」 2.
指前人的心愿、意见。
●宋宋祁《籍田颂》:「躬接妥侑,加祠官之一等;礼重沿袭,且祖宗之遗意。」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o谈故一·起居注》:「江陵相定议,以修撰、编、检、史官充日讲者,日轮一员,记注起居,兼录圣谕诏册等。今日之制,即本江陵遗意也。」 3.
前人或古代事物留下的意味、旨趣。
●宋梅尧臣《省符上人》诗:「独闻依旧坐焚香,尚把残编讨遗意。」
●清梁章钜《浪迹续谈o玉皇山》:「《杭州府志》云:龙山者,钱氏郊天之所,释老之谈,或云阿育王,或云玉皇,皆祀天遗意也。」
●郁达夫《过去》:「所以这港市的建筑,还带着些当时的时代性,很有一点中古的遗意。」★「遗意」在《汉语大词典》第15181页 第10卷 1214参见:遺意
遗簪yí zān 1.
指失落的簪子。
●《史记o滑稽列传》:「前有堕珥,后有遗簪。」
●《西湖游览志余o熙朝乐事》引刘邦彦《上元十五夜观灯诗》:「归迟不属金吾禁,争觅遗簪与坠钿。」
●清钱谦益《房海客侍御初度赋长句十四韵为寿》:「去国味如初下第,挂冠情比旧遗簪。」 2.
孔子出游,遇一妇人失落簪子而哀哭。
●孔子弟子劝慰她。妇人曰:「非伤亡簪也,吾所以悲者,盖不忘故也。」
●事见《韩诗外传》卷九。后以「遗簪」比喻旧物或故情。
●唐李峤《答李清河书》:「兄仁及遗簪,礼缛追赙,千古之下,凛然而高。」
●唐朱放《九日陪刘中丞宴昌乐寺送梁廷评》诗:「不弃遗簪旧,宁辞落帽还。」
●明冯梦龙《万事足·刑厅叩信》:「岂不念遗簪,奈胭脂虎视眈,背生有子今无憾。」
●清王夫之《雪赋》:「有似去国之臣,裴徊赐玦;下山之妇,怅惘遗簪。」参见「遗簪坠屦」。 3.
卸去簪缨。谓挂冠辞官。
●元袁桷《次韵杂诗》之五:「遗簪隐世德,忍垢躬灌园。」★「遗簪」在《汉语大词典》第15190页 第10卷 1223参见:遺簪
遗嘱yí zhǔ 1.
谓人在生前或临终时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嘱咐身后各事应如何处理。
●《敦煌变文集·前汉刘家太子传》:「汉帝忽是患疾,颇有不安,似当不免,乃遗嘱其太子。」
●宋洪迈《夷坚志补·张客浮沤》:「李归绐厥妻曰:‘使主病,死于村庙中,临终遗嘱,教你嫁我。’」
●秦牧《长河浪花集·深情注视壁上人……》:「五十年代初,美国女作家艾格妮丝·史沫特莱在英国病逝,遗嘱把骨灰交给朱总司令处理。」 2.
指人在生前或临终时嘱咐处理身后各事的话或字据。
●《八琼室金石补正·唐慈润寺灵琛灰身塔铭》:「又原存遗嘱,依经□林。」
●《朱子语类》卷一三○:「刘不畏曰:‘君命死即死,自死奚为?’写遗嘱之类讫,曰:‘今死无难矣!’」
●清昭梿《啸亭续录o佛典属》:「病革时,呼子孙环列榻前,众以为有遗嘱。」
●巴金《秋》四五:「爹不愿意我们一家人就这样地分散,他的遗嘱上就说得明白,无论怎样不可以卖掉房子。」★「遗嘱」在《汉语大词典》第15194页 第10卷 1227★「遗嘱」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536页★「遗嘱」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遺囑
遗落yí luò 1.
遗失;散失。
●《汉武帝内传》:「乃诵伏羲以来群圣所录阴阳诊候及龙图龟策数万言,无一字遗落。」
●唐陆龟蒙《读<襄阳耆旧传>因作诗五百言寄皮袭美》:「幽埋力须掘,遗落赀心购。」
●宋司马光《河间献王赞》:「唯献王厉节治身,爱古博雅,专以圣人法度遗落为忧,聚残补缺,校实取正。」
●《红楼梦》第三一回:「湘云听了,方知是他(指宝玉)遗落的,便笑问道:‘你几时又有了麒麟了?’」
●阿英《关于瞿秋白的文学遗著》:「在编者已经搜集到的杂志上,换了另一署名的文稿,也被遗落了。」 2.
遗漏;漏掉。
●《魏书o库莫奚传》:「初为慕容元真所破,遗落者窜匿松漠之间。」
●《玉娇梨》第九回:「想小姐十年待字,何等怜才,偏偏遗落我多情多恨的苏友白。」
●杨朔《雪花飘在满洲》:「他才从魔鬼的指缝间遗落下来,直到轮船驶出大沽口,才大胆地吸进一口自由的空气。」 3.
犹言散失流落。
●唐元稹《桐花》诗:「舜没苍梧野,凤归丹穴岑。遗落在人世,光华那复深。」★「遗落」在《汉语大词典》第15176页 第10卷 1209参见:遺落
遗子yí zǐ 1.
留给子孙。
●《汉书o韦贤传》:「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
●北周庾信《周陇右总管长史赠太子少保豆卢公神道碑》:「立身则十世可宥,遗子则一经而已。」
●宋陈师道《观兖文忠公家六一堂图书》诗:「插架一万轴,遗子以固穷。」
●明汤显祖《遂昌新作土城碑》:「衣食无所余,至不能遗子嫁女。」 2.
产子;产卵。
●宋梅尧臣《离芜湖至观头桥》诗:「争雏洲鹊斗,遗子浦鱼跳。」
●《元典章·户部九·劝农立社事理》:「若自虫蝗遗子去处,委各州县正官一员,于十月内专一巡视本管地面。」
●明谢肇浙《五杂俎o物部一》:「相传蝗为鱼子所化,故当大水之岁,鱼遗子于陆地,翌岁不得水,则变而为蝗矣。」 3.
遗落的种子。
●明李诩《戒庵老人漫笔o经山晋杏》:「丹阳经山寺大银杏,相传晋物也,树围连抱七人,半枯中空,遗子所出小株,从中挺上,亦已盈斗矣。」 4.
●清沈覆《浮生六记o坎坷记愁》:「愿君另续德容兼备者,以奉双亲,抚我遗子,妾亦瞑目矣!」★「遗子」在《汉语大词典》第15155页 第10卷 1188参见:遺子
遗文yí wén 1.
古人或死者留下的诗文。
●《史记o太史公自序》:「猎儒墨之遗文,明礼义之统纪,绝惠王利端,列往世兴衰,作《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
●晋葛洪《抱朴子·尚博》:「虽有益世之书,犹谓之不及前代之遗文也。」
●唐元结《<箧中集>序》:「已长逝者遗文散失,方祖师者不见近作。」
●宋苏轼《林子中以诗寄文与可及余与可既没追和其韵》:「遗文付来哲,后事待诸友。」
●鲁迅《南腔北调集·<两地书>序言》:「﹝韦素园﹞病殁于北平同仁医院了,大家想搜集他的遗文,为他出一本纪念册。」 2.
散逸的诗文。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文宗时,郑覃侍讲禁中,以经籍道丧,屡以为言。诏令秘阁,搜访遗文。」 3.
前代留下的法令条文、礼乐制度。
●宋曾巩《太祖皇帝总序》:「至于举贤良,崇孝弟,明考课,虽宇内初辑,然庶政大体,弥纶备具,遗文故事,施于后世,皆可为法。」
●宋蔡襄《明礼》:「冠婚丧葬,礼之大者,冠礼今不复议,婚礼无复有古之遗文。」★「遗文」在《汉语大词典》第15155页 第10卷 1188参见:遺文
遗憾yí hàn 1.
●唐杜甫《敬赠郑谏议十韵》:「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仇兆鳌注:「《文赋》:恒遗恨以终篇。」
●元姚云文《摸鱼儿·艮岳》词:「便乞与娲皇,化成精卫,填不尽遗憾。」
●清孙鼎臣《与郭筠仙书》:「徒使忠臣荩士魂魄,遗憾千古耳。」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八章:「王瞎子毕生最大的遗憾,是他到蛤蟆滩以后,拾便宜‘买’得女人不够精明,生下的拴拴,没有他十分之一的机灵。」 2.
不称心;大可惋惜。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序》:「然时有古今,述有详略,则夫节目之间,未为明备,而去取之际,颇欠精审,不无遗憾。」
●明叶盛《水东日记o杨文贞公遗嘱》:「吾在世已久,逾越分愿,无所遗憾。」
●清管同《余霞阁记》:「自余霞之阁成,而登陟憩息者,始两得而无遗憾。」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章:「道静,我很遗憾,没有来得及多和你谈谈工作。」★「遗憾」在《汉语大词典》第15189页 第10卷 1222★「遗憾」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535页★「遗憾」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遺憾
遗剑yí jiàn 1.
谓遗失宝剑。
●《后汉书o独行传·王烈》:「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
●《新唐书o张九龄传》:「臣以谓始造簿书,备遗忘耳。今反求精于案牍,而忽于人才,是所谓遗剑中流,契舟以记者也。」 2.
指遗失的剑。
●晋葛洪《抱朴子·用刑》:「所谓刻舟以摸遗剑,参天而射五步。」 3.
晋张华观天象,言丰城有剑,补雷焕为丰城令以寻剑。
●雷掘地得两剑,以一遗华。
●华以为剑当有二,他日终当合。后华死,剑失所在。
●雷死,子持剑过延平津,剑忽跃入水,但见二龙各长数丈,光彩照水。见《晋书o张华传》。后遂以「遗剑」指此典实。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o方外玄踪》:「石室秘书愁摄电,星池遗剑已成龙。」 4.
指死者遗留下来的剑。
●唐张景毓《大唐朝散大夫行润州句容县令岑君德政碑》:「抚遗剑而空存,想游冠而无及。」
●宋王珪《冬节起居南京鸿庆宫等处神御殿表》之三:「奉容衣于别寝,悼遗剑于昔游。」★「遗剑」在《汉语大词典》第15187页 第10卷 1220参见:遺劍
遗滞yí zhì 1.
谓遗漏弃置。
●《三国志o魏志·武帝纪》:「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
●宋范仲淹《奏策试方略等人各与缘边差遣事》:「虽程试之下,偶不及等,或晓习边事,经历艰苦,或乡曲有誉,年未衰退,若只假以虚名,实恐多有遗滞。」 2.
指弃置未用的人才。
●晋傅玄《答程晓》诗:「下罔遗滞,焦朽斯华。」
●《旧唐书o赵憬传》:「议举遗滞,则曰:‘官司既广,必委宰辅以举之。’」
●宋苏辙《乞擢任刘攽状》:「陛下方网罗遗滞,以助大化,如攽之贤,不可多得。」 3.
延误,滞留。
●《魏书o广陵王羽传》:「卿等自任集书,合省逋堕,致使王言遗滞,起居不修,如此之咎,责在于卿。」
●宋曾巩《舍弟南源刈稻》诗:「昼务诫遗滞,夜工督舂牏。」
●清昭梿《啸亭杂录o木兰行围制度》:「其行围所有奏章,皆俟上还营后,披览发出,毫无遗滞。」 4.
●清蒋知庸《江北妇女叹》:「秉穗无遗滞,馌饷还相将。」★「遗滞」在《汉语大词典》第15184页 第10卷 1217参见:遺滯
遗生yí shēng 1.
忘却自我的存在。
●《庄子o达生》:「弃事则形不劳,遗生则精不亏。」
●成玄英疏:「故弃世事则形逸而不劳,遗生涯则神凝而不损也。」
●三国魏嵇康《养生论》:「忘欢而后乐足,遗生而后身存。」 2.
捐躯;献身。
●《吕氏春秋o士节》:「二曰士之为人,当理不避其难,临患忘利,遗生行义,视死如归。」高诱注:「惟意所在,不必生也,故曰遗生也。」
●晋陶潜《读史述九章·程杵》诗:「遗生良难,士为知己,望义如归,允伊二子。」泛指去世。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六:「谦怪语曰:‘何不进耶?’对曰:‘遗生已久,无宜干突。’始悟是鬼。」 3.
余生;残留的生命。
●《宋书o周朗传》:「自华夷争杀,戎夏竞威,破国则积尸竟邑,屠将则覆军满野,海内遗生,盖不余半。」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o淄水》:「昔齐懿公游申池,邴歜、阎职二人害公于竹中,今池无复髣佛,然水侧尚有小小竹木,以时遗生也。」★「遗生」在《汉语大词典》第15156页 第10卷 1189参见:遺生
遗贤yí xián 1.
指弃置未用的贤才。
●《书·大禹谟》:「野无遗贤,万邦咸宁。」
●唐张九龄《奉和圣制早发三乡山行》:「遗贤一一皆羁致,犹欲高深访隐沦。」
●明沈榜《宛署杂记o志遗八》:「即古圣帝明王之世,必有遗贤。」
●康有为《大同书》戊部第一章:「以言野无遗贤,则所遗无量;以言取士必得,则所得仅半。」 2.
谓弃置贤才。
●《商君书o禁使》:「民之蔽主而不害于盖,贤者不能益,不肖者不能损,故遗贤去智,治之数也。」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二:「以三才子怨望,即知绹之遗贤也。」
●宋柳永《鹤冲天》词:「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3.
●《后汉书o循吏传赞》:「一夫得情,千室鸣弦。怀我风爱,永载遗贤。」
●三国魏曹操《善哉行》:「伯夷叔齐,古之遗贤。」
●唐苗晋卿《寿州刺史郭公神道碑》:「继代者未知先德,行路者过想遗贤。」★「遗贤」在《汉语大词典》第15185页 第10卷 1218参见:遺賢
遗行yí xíng 1.
失检之行为;品德有缺点。
●《文选o宋玉<对楚王问>》:「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李善注:「遗行,可遗弃之行也。」
●《史记o滑稽列传》:「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意者尚有遗行邪?其故何也?」
●《魏书o文苑传·温子升》:「杨遵彦作《文德论》,以为古今辞人皆负才遗行,浇薄险忌,唯邢子才、王元景、温子升彬彬有德素。」
●明汤显祖《丘节母墓表》:「汝母无遗行以辱子,子亦无遗行以自辱。」 2.
前人传下的品行。
●《晏子春秋o外篇下十八》:「君子曰:‘弦章之廉,晏子之遗行也。’」 3.
指死者生前的品行。
●明袁宏道《余大家祔葬墓石记》:「先世阙记载,大王父至遗其字,其遗行逸事,惟王母余大姑能道其略。」
●王闿运《祖考适斋府君碑》:「况我祖父遗行懿美,犹在人口。」★「遗行」在《汉语大词典》第15159页 第10卷 1192★「遗行」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遺行
遗蜕yí tuì 1.
●《花月痕》第五二回:「故人麟阁千秋重,遗蜕蝉吟一壳轻。」 2.
遗弃形骸。指尸解;仙逝。 3.
僧、道认为死是遗其形骸而化去,故称其尸体为「遗蜕」。
●明宋濂《万寿宫住持提点张公碑铭》:「后三日,奉遗蜕焚于石子冈,执绋从者至数千人。」
●清黄宗羲《吴山益然大师塔铭》:「尝过武林石屋寺,毗卢阁中有僧遗蜕,师谓寺僧曰:‘此我前身也。’」
●鲁迅《二心集·张资平氏的小说学》:「但作者一转方向,则一人得道,鸡犬飞升,何况神仙的遗蜕呢,《张资平全集》还应该看的。」 4.
遗迹;遗留物。
●郭沫若《潮集·游里加湖》:「湖尚在群山之中,盖是死火山口之遗蜕。」 5.
●严复《天演论o察变》按语:「而矿事日辟,掘地开山,多得古禽兽遗蜕,其种已灭,为今所无。」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夫石灰为动物之遗蜕,石墨为植物之槁株,设无生物存,何得有是?」★「遗蜕」在《汉语大词典》第15179页 第10卷 1212参见:遺蛻
遗利yí lì 1.
未尽其用的利益。
●《管子o版法解》:「不私近亲,不孽疏远,则无遗利,无隐治。无遗利,无隐治,则事无不举,地无遗者。」
●《汉书o食货志上》:「地有遗利,民有余力。」
●康有为《大同书》庚部第七章:「分业愈多则愈专而愈精,地无遗利,人无重业。」 2.
犹言留下好处。
●《淮南子o修务训》:「彼非轻身而乐死,务在于前,遗利于后。」
●唐柳宗元《兴州江运记》:「西门遗利,史起兴叹。」 3.
余利;剩余的好处。
●宋张方平《论国计》:「自尔时及今二十年,但闻比校督责,不闻有所宽减也,如此浚取,天下岂复有遗利。」
●清王省山《吴中吟》:「持筹者何人,搜括无遗利。」 4.
犹拉稀。利,通「痢」。
●《新唐书o儒学传上·陆元朗》:「王世充僭号,封子玄恕为汉王,以德明为师,即其庐行束脩礼。德明耻之,服巴豆剂,僵偃东壁下。玄恕入拜床垂,德明对之遗利,不复开口,遂移病成皋。」★「遗利」在《汉语大词典》第15161页 第10卷 1194参见:遺利
亦作「慗遗」。1.愿意留下。《诗·小雅·十月之交》:「不愸遗一老,俾守我王。」《左传o哀公十六年》:「 孔丘 卒,公誄之曰:‘旻天不弔,不愸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史记o孔子世家》作「愸遗」。后以「愸遗」或「天不愸遗」作为哀悼老臣之辞。《旧唐书o方伎传·叶法善》:「叹徽音之未泯,悲形解之俄留。曾莫憗遗,歼良奄及。」 宋 秦观 《曾子固哀词》:「天不憖遗一老兮,固縉绅之所伤。」 清 黄宗羲 《祭冯韡卿文》:「天不憖遗,彤轩遂扃。」2.特指前代留下的元老。 宋 王谠 《唐语林o补遗一》:「乘之周麾,徧劳憖遗。」3.泛指遗弃;遗留。 清 潘耒 《戴南枝传》:「先师既憗遗孤孙,族党无相关者。」《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地方自治之亟》:「然亦盍思夫吾族自治之能力,绵绵延延,经二千餘年专制政体之摧残剥蚀,而憖遗一线者,固重赖此宗法之制也乎?」 章炳麟 《文学总略》:「有韵文中既録 汉祖 《大风》之曲,即《古诗十九首》亦皆入选,而 汉 晋 乐府,反有憖遗,是其于韵文也,亦予以节奏低卬为主,独取文采斐然,足燿观览,又失韵文之本矣。」
遗声yí shēng 1.
指过去留下的乐曲。
●《礼记o乐记》:「故《商》者,五帝之遗声也。」
●晋潘岳《河阳县作》诗之一:「齐都无遗声,桐乡有余谣。」
●《宋史o乐志十七》:「此谱,相传即开元遗声也。」 2.
●三国魏繁钦《与魏文帝笺》:「而此孺子遗声抑扬,不可胜穷,优游转化,余弄未尽。」
●南朝宋鲍照《乐府·升天行》:「凤台无还驾,箫管有遗声。」
●宋苏轼《张安道见示近诗》:「云见浮丘伯,吹箫明月岑。遗声落淮泗,蛟鼍为悲吟。」
●明汪廷讷《广陵月》第四出:「人人侧耳,尽息喧嚣,真个是遗声振木,游响停云。」 3.
泛指留下声音。
●金元好问《秋望赋》:「菊鲜鲜而散花,雁杳杳而遗声。」 4.
谓留下好名声。
●三国魏曹植《任城王诔》:「王虽薨徂,功着丹青。人谁不没,贵有遗声。」
●《宋书o颜延之传》:「若不能遗声,欲人出己,知柄在虚求,不可校得。」★「遗声」在《汉语大词典》第15189页 第10卷 1222参见:遺聲
遗踪yí zōng 1.
晋潘岳《西征赋》:「眺华岳之阴崖,觌高掌之遗踪。」
●《宋书o傅亮传》:「钻光灯而散帙,温圣哲之遗踪。」
●唐李群玉《秋怨》诗:「岁暮空太息,年华逐遗踪。」
●明冯梦龙《量江记·月夜量江》:「六朝旧恨寒山碧,三国遗踪晚树苍。」
●鲁迅《集外集·<奔流>编校后记》:「我们自然并不是要继《新青年》的遗踪,不过为追怀这曾经震动一时的巨人起见,也翻了几篇短文,聊算一个纪念。」 2.
●晋潘岳《西征赋》:「眺华岳之阴崖,觌高掌之遗踪。」
●《宋书o傅亮传》:「钻光灯而散帙,温圣哲之遗踪。」
●唐李群玉《秋怨》诗:「岁暮空太息,年华逐遗踪。」
●明冯梦龙《量江记·月夜量江》:「六朝旧恨寒山碧,三国遗踪晚树苍。」
●鲁迅《集外集·<奔流>编校后记》:「我们自然并不是要继《新青年》的遗踪,不过为追怀这曾经震动一时的巨人起见,也翻了几篇短文,聊算一个纪念。」★「遗踪」在《汉语大词典》第15185页 第10卷 1218参见:遺蹤
【道不拾遗】成语解释:遗:失物。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道不拾遗】成语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国无盗贼,道不拾遗。”《战国策·秦策一》:“道不拾遗,民不妄取。”【道不拾遗】成语故事:商鞅,原名卫鞅,卫国人,战国时期政治家。他在秦孝公时任秦国的宰相,因功劳显赫而封赐商地十五邑,故称商鞅。他制定了一系列新法,废除了维护贵族特权的旧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商鞅变法。  他坚决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是什么人,只要对国家有功,就应该予以奖励。他鼓励耕织,生产多的可免去徭役,他认为,贵族世袭的制度应该废除,应当按军功的大小给予不同的爵位等级,执法应该严明,不讲私情,以法为准。商鞅的变法遭到了贵族势力的反对,但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变法很快就推行开了。  一年以后,由于商鞅积极地推行变法,老百姓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军队纪律严明,民风也变得纯朴起来,人们不随意拿取,夜不闭户,道不拾遗,秦国一天天强大了起来,别的诸侯都对秦国心存畏惧。【道不拾遗】成语标签:四字成语,紧缩式成语,风的成语,战国成语,D开头的成语
遗族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亦何哀死亦何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