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洞朗对峙对中印对峙和中印关系系有哪些影响

习近平会晤莫迪 洞朗对峙后中印关系将如何发展? - 法律法规网
习近平会晤莫迪 洞朗对峙后中印关系将如何发展?
佚名 法律法规网  
15:24:32  评论(/)
原标题:习近平会晤莫迪 洞朗对峙后中印关系将如何发展? 法律法规网综合消息 在厦门举行的金砖会议,习近平会晤莫迪,这是洞朗对峙之后,双方领导人的会晤。洞朗对峙后,中印双方的关系会有改变么? 习近平5日在厦门会见印度总理莫迪,指出:希望印方能够正确、理性看待中国发展。双方&法律法规网综合消息 在厦门举行的金砖会议,习近平会晤莫迪,这是洞朗对峙之后,双方领导人的会晤。洞朗对峙后,中印双方的关系会有改变么?
习近平5日在厦门会见印度总理莫迪,指出:希望印方能够正确、理性看待中国发展。双方应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维护好边境地区的和平安宁。
刘宗义:印度应从洞朗对峙中吸取什么教训?
持续70多天的洞朗对峙以印度军队全部撤出我国洞朗地区为标志而宣告结束。在处理洞朗危机的过程中,中国方面确实像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所讲的那样,做到了仁至义尽。虽已布下堂堂之阵,但一直保持着克制,没有采取武力清场或小规模军事冲突的方式来结束对峙,而是尽量采取了和平手段,不战而屈人之兵,没有让印度人感到灰头土脸,给印方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脸面,为维护金砖国家的团结做出了表率,体现了大国的胸怀和担当。
的确,中方之所以选择以和平方式解决洞朗对峙问题,原因之一是由于厦门金砖峰会,但这并不是根本原因。笔者在前段时间发表的评论中曾经指出,相对于中国,印度更加需要金砖国家组织。印度人特别担心由于洞朗对峙迟迟不能解决,印度总理莫迪将无法体面地来参加厦门金砖峰会,甚至印度将被排除出金砖国家组织。从这个角度来讲,印度甚至比中国更急切地希望早日结束对峙。
但洞朗对峙以和平方式解决,让许多主张这次要狠狠教训一下印度的我国部分学者和广大群众倍感失望。有些人认为我国为了召开一届成功的金砖国家峰会而被迫与印度缔结&城下之盟&,印度实现了其全部战略目标,而中国成为此次对峙的唯一输家;还有人传谣,说中国为了让印度撤军而答应向印度提供200亿美元贴息贷款。同时,中国在这次事件中给印度人留足面子,也让印度官员、学者和媒体忘乎所以,大肆在国际国内宣扬所谓&印度顶住了中国的压力,莫迪总理在金砖峰会前取得重大外交胜利&。印方的宣传,既反映了印度人作为&口的巨人&的一贯民族本性,也充分体现了印度人民党宣传干事出身的莫迪总理的一贯作风:为了选票,为维护其强人形象,随时可以指鹿为马,颠倒黑白。
笔者在此前的分析中曾指出,洞朗对峙是印度高层精心策划的,其目的不仅仅是印方所声称的要保障西里古里走廊的安全,其真正目的在于企图一举阻断中国的&一带一路&,一举扭转中印两国在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战略态势,加强其对南亚和印度洋地区小国的控制。从这些方面来看,洞朗对峙除了确实对中国-不丹两国的边界谈判产生实质性影响外,印度的绝大部分目标没有达到。中方通过与印度长时间的对峙,通过军队和作战物资向边界地区的调动,通过规模不断扩大的陆地和海上军演,向印度和国际社会表明了中方捍卫领土主权及核心发展利益的决心。而印度以帮助不丹为借口越过既定边界与中国对峙,恰恰在国际社会面前暴露了其对周边小国颐指气使,随意违反国际法,侵犯别国领土主权完整的霸权心态,引起包括不丹在内的南亚小国更大的不满。当然,长时间的对峙确实使得巡边公路已不可能在今年完工,但对峙期间中方已大大强化了在整个洞朗及整个边界地区的实际军事存在。
洞朗对峙虽然已经结束,但由于中印边界非常漫长,并且大部分还未划定,因此边界对峙事件仍会发生。下次如果再发生印军越过已定边界进入中国领土的情况,中方可能就不会像这次这样保持克制了。当然,中方并不希望与印度爆发边界冲突,但从近几年发生的边界对峙事件来看,局势的发展和升级往往不是中国单方面所能决定的。因此,印度方面应该从此次洞朗对峙中吸取一些教训:
首先,印度应该放弃建立所谓&科学边界&的幻想,承认传统习惯线。英国殖民者曾希望为英属印度殖民地建立一条他们从来未能达到过的&科学边界&,即以喜马拉雅山分水岭作为中印两国边界。印度统治者继承了英国殖民者这一不切实际的幻想,在民族主义情绪的刺激下,不断实行&前进&政策,尼赫鲁曾因此碰得头破血流。莫迪自认为他已带领印度进入独立以来的第三个强盛期,尼赫鲁实现不了的,他可以实现。现在莫迪到了该反思、该收手的时候了。
其次,印度应放弃对美日等国不切实际的期待。印度高层之所以敢冒险对中国进行战略讹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认为美日等国将在中印冲突中站在印度一边,但现实令他们非常失望。美日等国确实希望看到中印发生冲突和战争,但他们只想把印度作为一枚制衡中国的棋子,让印度为他们火中取栗,而并不想为了印度而陷入与中国的对抗。在整个洞朗对峙过程中,美日等国甚至连一句明确表示支持印度的话都没说过。
再次,印度今后切莫以牺牲经济发展和合作为代价,试探中国领导人捍卫领土主权的意志和决心。中国从未将印度作为敌人和战略对手看待,而是将印度定位为&发展伙伴&,希望与印度开展经济合作,促进两国共同发展和繁荣,共创亚洲世纪。但印度方面老是怀疑中国的真实意图。如果印度今后仍将中国作为主要对手和敌人看待,再在边界挑起事端,中国恐怕也不得不被迫改变对中印关系的定位。
最后,莫迪总理应改组其外交顾问团队。印度在洞朗对峙问题上之所以走到难以下台的地步,主要是由于莫迪总理身边那一群信奉极端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外交顾问们的投机和冒险心理作祟,他们不仅不学无术,不通外交谋略,而且缺乏正常的理性思维。让这些人充当外交高参,莫迪总理今后应该格外小心了。
当然,洞朗对峙并不意味着中印关系必将走下坡路。1988年,正是在桑多河谷事件发生一年之后,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对中国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这算是一次破冰之旅,为中印关系的改善奠定了基础。此次洞朗对峙结束之后,紧接着,印度总理莫迪也将参加厦门金砖峰会。事在人为,中印关系今后如何发展,全在莫迪总理如何表现。 tags:
缅甸政府军持续在若开邦扫荡罗兴亚武装分子,导致大批罗兴亚族人逃往邻国孟加拉避难,十日来已有十二万五千人进入孟加拉。路透社引述孟加拉政府消息指,缅甸在接酿孟加拉边境的缅甸一方,埋下地雷,意图阻止逃难的罗兴亚族人返
随着专员办转型后的工作方式方法不断完善,做好绩效评价工作的条件日趋成熟。福建专员办在中央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绩效评价工作中以“两明确”“三结合”,推动绩效评价工作顺利开展,提高公共财政的监管效益。一、明确工作目
自2017年8月以来,比特币屡次刷新历史最高价,兑人民币一度突破3万大关,半个多月涨幅达58%,比特币暴涨速度着实令人震惊。再来看看比特币今日价格是多少,是涨是跌,很不稳定,那么你还敢投资吗?2017比特币最新消息 比特币今日价格
大西洋历来最强的五级飓风艾尔玛,风眼已经掠过巴布达岛,最大持续风速高达每小时二百九十五公里,打破历来飓风的纪录。安提瓜和巴布达政府警告民众不要外出,并为庇护中心加固及配备后备发电机,有信心能克服风灾。艾尔玛预计
产妇跳楼身亡,真是因为疼痛跳楼么?产妇是否下跪?丈夫是否冷血?谁对谁错?责任在谁?因为事件尚未明朗,且不评说。今天就来说说“手术同意书”的那些事!8月31日20时左右,陕西榆林市第一医院绥德院区住院部5楼,一名待产孕妇从楼上坠
热点 / Hot
站长推荐:评论COMMENTS
当前位置:>
  编者按:洞朗事件虽然以外交方式和平解决,但作为中国近年来罕见的军事对峙案例,该事件值得继续研究,帮助认识对中印关系和中国周边关系的影响。这里选的两篇文章,第一篇从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视角分析周边国家今后对中国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和策略,有助于中国更好地理解如何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第二篇文章是对中印关系未来的一个展望,认为洞朗事件已经重创两国关系,若要重修旧好,前路漫漫。尽管这样的断言未必准确,中国有必要从此事件中重新审视对印度的政策和战略。
如何对抗中国的强势策略
【作者Oriana Skylar Mastro为美国乔治城大学安全研究助理教授;Arzan Tarapore为美国兰德公司助理研究员和伦敦国王学院在读博士。原文发表于英文网站,War on the Rocks,日。原文标题为:Countering Chinese Coercion: The Case of Doklam.”原文链接:/2017/08/countering-chinese-coercion-the-case-of-doklam/】
两大掌握核武器的国家退下了火线,但只是暂时。
印度和中国昨日同时宣布结束两个月的边境军事对峙,期间几百士兵在中国和不丹的争议地区洞朗僵持不下,更有几千部队在后方随时待命。眼下的危机虽已解除,但这次事件让人得以窥见中国的高压战略并思考如何反制。这不仅对存在边界争议的印度有重要意义,对许多同样受中国扩张战略影响的南亚国家以及美国都值得反思。
洞朗对峙事件背景
中国认为在喜马拉雅边界多修一小段公路能够巩固其在与不丹和印度交界地区的主权。6月中旬中国军方的修路队开始在中国和不丹的争议地区——洞朗加修公路。这条路早在2003年就修进了洞朗,而中国军队经常徒步巡逻至公路的拟延伸地段。但中国一直都知道该地区的争议性质,在年和不丹签订的协议以及2012年和印度签订的协议中都认可了这一事实。延伸公路对中国政府来说是扩大在争议地权益的相对简单的办法。(该争议地区划分的具体细节一直被刻意隐藏,即使是“War on the Rocks”论坛上也没有披露。)
中方修路队一开始动工就遭到印度的突袭干预。在不丹的默许下,印度军队进入洞朗,实地阻止了道路修建。历史上印度一直把不丹当做自己的安全缓冲带,虽然近十年两国有所疏远,但不丹仍是印度的一层安全保障。中国的修路行为让印度感到自身安全和区域影响力受到了威胁。随后,印度政府批评中国的修路行为是企图单方面改变地区现状,违反了两国2012年的协定。
8月28日中印宣布达成协议,结束对峙,恢复争议区原状,这正是印度和不丹所要求的。虽然两国部队均已撤退,但中国声称将保持巡逻活动,坚决维护主权。为了照顾民众情绪,两国的官方声明中都回避了一些细节。最关键的是,中国的声明中仅暗示了而非直接说明中方将放弃引发危机的修路活动。中国政府这次似乎出师不利,但中国为什么会遭遇这次政策失利值得思考。
中国的强势套路
中国这次在洞朗的做法和其处理同越南和菲律宾等国领土争端的方式如出一辙,基本包含四个步骤。首先是在自己已实际控制的地区派驻大量人员和设施,例如在南海建岛和在喜马拉雅山区修路。中国出动部队在洞朗地区建基础设施主要就是为了巩固包括其经常巡查的争议地区在内的西南边界。
这种巩固措施往往伴随着强制性外交政策。在这一步,中国一边对目标国加以威胁或采取一定武力,一边通过外交劝告对方改变当前政策或行为。这样做是为了把造成对峙局面的责任强加给对方,一般是军事实力较弱的国家。其目的就是让对方不敢对抗中国在争议地区的行动,最好是愿意坐下来进行和谈,然后中国再利用自己的大国优势通过谈判达到满意的结果。
这种强制外交不仅被中国用于对付南海的争议国,连对付美国也是如此。2009年的美国海军“无暇”号事件中,中国就采用类似的强制外交手段回应美国的海上监视活动。鉴于中国和不丹一直没有正式建交,此次洞朗事件还为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即和不丹拓展了外交联系,而这同时也可作为施加影响的渠道。
中国的第三步是援引法律条文强调自己的合理合法地位,在此基础上要求在解决领土争端中遵守更广义的合法化原则。此次洞朗事件,中国将印度的回应渲染为对自己主权的侵犯,称印度军队中印边境锡金段进入中国领土,“阻碍中国边境部队的活动”。中方宣称修筑公路是为了改善基础建设,方便当地人民生活和边界巡防,是完全合法的行为。中方的政策主张是,该地区的边界自1890年划定以来已多次得到正式确认,并通过常驻的中国部队和牧民得到巩固。这一论断正是基于上文提到的中方惯用思维:通过在洞朗修路长久驻守该地区。
最后,中国将利用政府官方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并对目标国施以威胁。具体说来就是警告对方不要因为中方暂时的克制而低估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捍卫主权完整的决心。例如,这次对峙期间中国媒体就充斥大量文章,警告印度不要“玩火自焚”,不要被民族主义和傲慢思想驱使而错估局势,重蹈1962年的覆辙。不过这些并不是单纯的“口水战”,研究表明中方媒体上不断升级的威胁可能正是其动用武力的先兆。
虽然也有一些国家也企图占据既成领土,如俄罗斯对乌克兰领土的侵占等,但中国一直都沿用这样的套路:通过含糊其辞、操控言论达到不战而胜。虽然之前的大多数争端中国都用非武力手段解决了,但任何时候采用高压政策,不论是施加威胁还是动用武力,都可能升级冲突。未来南海和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将取决于中国如何处理这些区域的领土争端问题。
用拒止手段挫败强势政策
这次洞朗事件中,中国其实并未得偿所愿。中方未曾料想对于修路活动,印度会如此迅速坚决的回击,而不是像美国和东南亚国家对待南海争端那样,简单地口头表示不满或威胁中国停止侵占领土的行为。如果是那样,中国正好可以使用强势策略,迫使对方让步或借机提出更多要求。中国能够屡次受益于这一策略,证明对手国通常都没有足够的实力,尤其是政治决心,敢冒险升级危机。
但是这一次,印度通过拒止行动阻止了中国企图控制争议地区的行为,挫败了中国的强势策略。印度出兵阻止中方改变地区现状的行为,毫不退让,符合其对华战略方针。印度没有默许中国制造既成事实,也没有冒开战的风险坚决和中国一拼高下。它之所以敢这样做是因为印度军队在当地占据优势,而印度也正寻求和中国平起平坐。这样一来中国便无法继续其和平合法发展的说辞,因为要夺取洞朗就必须增派军队施加压力。虽然中国的强势策略没有奏效,但这次的僵局随时都可能恶化局势,引发冲突。
和解后的重重危机
虽然眼下的危机已经解除,但边界争端仍然存在,且中印关系前景仍令人堪忧。首先,虽然中方暂时撤离了洞朗,但已经声明“中国将继续行使主权权力,按照相关边境条约的规定维护领土主权”,说明中国并未改变对三国交界地区的边境政策。在对峙期间就曾有报道称中国企图利诱不丹疏远印度。
其次,中印关系仍然十分紧张,仍有可能出现军事冲突,尤其如果中国在洞朗失利后仍继续寻求扩张。中印实际控制线上的任何进犯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而已经有报道称中国有此类动作。此外,中国也可能进行“跨界”报复,如对印度进行网络攻击或在印度洋施加威胁等。
第三,长远看来,印度应避免曲解此次危机的经验。最近就有分析人士写道,印度一直担心中国(和巴基斯坦)会进犯陆路边界,而洞朗对峙可能让印度认为应将军事建设的重点从印度洋转向陆地,加大投入,巩固陆地边境更为重要。但这种导向反而将成全中国,过于受制于陆路边界的安全只会阻碍印度发展为强硬而有影响力的区域性大国。
反思洞朗事件
此次危机刚刚平息,目前要总结具体的经验教训还为时尚早,但其对政策走向的影响已初见端倪。
首先,相较于用威胁吓止,拒止行动更能有效阻止中国的边界扩张行为。只有直接制止中方的行动才能够打断其后续的强制外交、法律战、和舆论宣传等手段,这次印度正是这样做的。当然其它区域的拒止行动将涉及不同的军事手段,例如在印度洋就可能需要反潜战能力和海上区域态势感知能力。
第二,拒止策略尽管有效,但也有局限性,因为内在风险较大。对抗中国的一系列扩张手段意味着随时可能导致危机升级,这是很多弱小国家,甚至美国都不愿造成的。另外,拒止行动只能制止对手当前行动,并不能将局面恢复至原状。例如洞朗事件中,印度能够让中国停止修路,但中国并没有宣布放弃或退出该区域。拒止行动本身并不利于危机的政治解决。
第三,中印能够达成撤兵协议说明中国政府处理危机的态度是灵活的,若遭到坚决反击很可能将顺势而为。国内民众一般也希望政府能够审时度势而不是蛮干到底。洞朗局势曾一度岌岌可危,一旦交火,若中国不能取得决定性胜利将有损政府和军队颜面。但即便如此,中国国内媒体也可以通过减少报道淡化此事,政府可以将撤兵协议渲染为国力强大的证明。中国较印度强大,即使暂时接受共同撤兵,今后也可以再次伺机而行。
最后,洞朗事件能够达成和解,即使只是暂时的,也说明中国和不丹这样实力悬殊的弱国对峙时,必须由一个更强大的第三国出动才能制止。此次如果印度没有行动,中国很可能就成功占据了洞朗地区。但这一次若不是印度在不丹的特殊地位,第三方干预一般很难实现。且这一做法也可能造成严重的二阶效应,在短期内恶化局势。例如中国认为印度无权干涉中国和不丹的双边争议,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随时采取措施升级危机。从宏观上看,如果其它国家,如美国和印度企图斡旋于中国和别国的冲突,这种第三方干预可能会加剧中国和斡旋国的地缘政治竞赛。对于美国来说,洞朗事件说明要抗衡中国在东亚的扩张,仅靠武装小国和投入边际成本还不够,还要做好冒一定风险实施直接干预的准备。
中印修好,道阻且长——洞朗事件后的中印关系
【作者Jayadeva Ranade曾任印度政府内阁秘书处秘书,现为印度的中国分析和战略研究中心(Centre for China Analysis and Strategy)主席。本文发与印度时报日。原文标题为:“Doklam Defused: Why It Will Take a lot of Effort for India, China to Rebuild Ties.”】
今年8月28日,结束长达三个月的军事对峙后,中印两国政府宣布同时从洞朗地区撤兵,迈出了和解的第一步。此前三个月内,中国一直坚持有争议的89平方公里的洞朗高原实为中国领土,并对印度施加各种威胁,严厉程度为四十年来罕见。中国起初的声明暗示撤兵的仅为印度,后才说明两国均已撤兵。印度宣布中方已经撤走推土挖掘设备,显然将停止开挖经洞朗高原至吉姆马珍山的道路,这也是印方此次反对中国的主要原因。
中国和亲华派分析人士就此认为两国应摒弃前嫌,重修旧好。但中国持续三个月的政治宣传其实已经重创两国关系,中印的相互信任已消耗殆尽,若要重修旧好,恐怕前路漫漫。尤为重要的是中国应转变对印度的态度,这一点印度总理莫迪2015年四月在北大演讲时就强调过。
&中国一直未曾充分执行各项中印边界协定。例如,中国本已签订协议,认同锡金为印度联邦国成员,但不到三年又于2008年予以否认。而不干扰已定居的阿鲁纳恰尔邦人民的协定也遭中方违反。最近一次则是中国违反2012年定下的“维持洞朗高原现状,停止修筑经由该地区的道路”协议。不仅是对印度,中国也经常违反和其它国家订立的协议。
洞朗对峙事件影响深远,它明显不同于历次哪怕持续更久的对峙。这一次,中国政府政宣部门表达了四十多年来从未有过的强硬态度,正反映出中共根本无意改善中印关系也毫不顾忌印方感受。中方的威胁将成为挥之不去的阴影,引得全世界都将目光投向洞朗。此次对峙事件在印度国内也引起发了负面效应,本就为520亿的贸易赤字恼火的印度政府,现在正好借机审查中国在印度的商业活动。
巴基斯坦和尼泊尔等印度邻国都密切关注着洞朗事件的动态,但都刻意保持沉默。两国都借机重估对印政策,而巴基斯坦更可以进一步考察中国朋友的可靠性。中国政府认为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期关于阿富汗和恐怖主义的声明给巴基斯坦施加了压力,因此呼吁统一地区地缘政治政策。巴基斯坦一定也了解到中方的这一意向。
从更大印度太平洋地区来看,印度将被视为唯一能抗衡中国扩展的国家,日本和美国都先后支持印度的这一地位。而印度在洞朗挑战中国,阻碍了中国扩张战略空间和战略区域的势头,确实有损中国政府的形象。
军事和政治考量也很重要。中国军队在洞朗的位置并不占优势,印度迅速有力的反击也让中方措手不及。决定公开洞朗事件前的十天里,解放军和共产党高层一定经过深思熟虑,希望以这种方式迫使印度投降,为此甚至不惜动用武力。根据以往的经验,中国推测印度可能拒绝让步或希望采用折中的办法处理,双方进而有机会缓解危机。
最后,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召开在即,习近平正面临政治上的不确定性。意识形态和民族主义一直是他巩固共产党政权和提高个人威信的两大法宝,而他也正着手对解放军进行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改革,因此万一双方交战而中方却不能获得决定性胜利,后果不堪设想。
发布时间:日
来源时间:日
网友留言为中美印象网网友个人的看法和感受,不代表本站观点
热点新闻News
专题TOPICS
杂志MAGAZINE
美国有反华阴谋吗?《研究报告》 VOL3.
一带一路与中国国际关系《研究报告》 VOL2.
中美关系的临界点已近在眼前《研究报告》 VOL1.
总第2期US-CHINA PERCEPTION MONITOR .
2013年8月 总第1期US-CHINA PERCEPTION MONITOR .中印关系对峙的原因-印为什么对峙
中印关系对峙的原因
&&&&& 投稿日期:
中印关系对峙的原因
英国殖民主义者炮制了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中国历届中央政府都不予承认。1947年印度独立后,印根据其改画过的地图线正式对中国新疆阿克赛钦地区提出领土要求。1960年4月,周恩来总理前往新德里与尼赫鲁总理举行会谈。1962年10月,印在边境向中国发动全面武装进攻,企图用武力攫取领土,中国被迫进行自卫还击,不仅继承了英国对中国部分领土的侵占,并要求印撤回所有越线设点的军事人员,双方未达成协议,而且进一步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双方一致认为边界问题不应成为两国发展其他双边领域关系的障碍。此后,两国边境地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基本保持平静,印按其侵占和无理主张单方面在地图上将中印“未定界”改画为“已定界”,而应通过和平谈判加以解决。1993年,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并成立了专家小组,于1953年扩展到“麦线”。1988年12月,印总理拉·甘地访华,双方表示在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边界问题办法的同时,应积极发展其他方面的关系中印边界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1995年11月,双方撤除了两军在边境东段旺东地区过于接近的哨所,使边境局势更趋稳定。1996年11月底江泽民主席访印期间,努力创造有利于解决边界问题的气氛和条件,绝不承认非法的“麦线”和所谓的“阿邦”。1914年。1959年。随后举行的两国官员会晤也无结果,讨论制定协定的实施办法并已取得一些积极进展。1954年。双方同意建立关于边界问题的副外长级联合工作小组,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控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这是中印在建立相互信任方面采取的重要举措,由于印坚持无理立场。1987年2月。迄今,两国副外长级边界问题联合工作小组已举行了十几轮轮会谈,印在非法侵占“麦线”以南的中国领土上建立所谓“阿鲁纳恰尔邦”。中方多次严正声明。协定的签署和实施有助于进一步维护中印边境实控线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而后孟加拉国并入印度。因为宗教,印度又是一个宗教国家,一般宗教国家都比较自我。印度人的人种和喜马拉雅山背面的人种血缘关系不大、他认为他更像白人,再者印度同属系新兴市场因为巴基斯坦是中国在南亚次大陆最大的战略合作伙伴,所以自下而上的对黄皮肤的中国人没好感、他认为他是最好的,所以印度宁愿与中国交恶,也是中国面向印度洋的战略支撑。印度是起义与巴基斯坦的血腥残酷统治,以前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等三个主要地区构成了巴基斯坦一个国家。在劳动力资源和市场抢占方面两个是竞争对手。再者印度属于英联邦国家长期受欧美西方政治文化影响、名族巴基斯坦和印度水火不容、就像中国和日本
我的看法是因为近几年试过各种针对中国想挑起的战争对中国都不太适用 而印度和中国两人口大国可以打给他们好戏看 印度就是一当了枪使的傻缺
中印关系对峙的原因:
中印边界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1914年,英国殖民主义者炮制了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中国历届中央政府...
我现在写一个论文,题目是中印关系对峙的原因,我现在需要一份提纲我该怎么写:
提纲就是对你论文的概括,就是你打算写哪几个方面。比如你可以写:1.中印矛盾的根源。 2.中印在领土上...
中印对峙起因到底是什么,印度帮助不丹又是怎么回事?:
起因就是中国在中印不丹三国交界附近修建公路,印度觉得中国威胁到了它的战略路线,派边防部队来骚扰中国修...
中印边界对峙,印度要达到什么目的:
中印军方在洞朗地区的对峙已近一个月,印度从声称“中国入侵领土”到改口“未遭入侵”令人大跌眼镜,掩盖真...
中印为什么对峙:
中印边界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1914年,英国殖民主义者炮制了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中国历届中央政府...
为什么很多人都不知道最近的中印对峙:
首先,这是印度一次有组织的预谋。借着中印管控协议,任何情况下不得对士兵开枪的条款。印度军队进入我洞朗...
中印洞朗对峙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中印洞朗对峙的根本原因是领土争端,印度崛起后野心膨胀。
为什么中印边境对峙的时候。双方的人员都要录像?:
留证据!不过印度理亏!因为是在中国领土上对峙!
起因是中国在洞朗地区修路施工,然后印军越过中印边界锡金段,阻挠中国在自己的领土上建设道路。 中国外交...
起因就是中国在中印不丹三国交界附近修建公路,印度觉得中国威胁到了它的战略路线,派边防部队来骚扰中国修...
就是美国把印度当成了炮灰,想让中印爆发战争,美国再来个一箭双雕,就这么简单。
没什么战略考量,这样做对印度没有任何好处,只是给美国买命而已,帮美国试试中国的底气,外国士兵越界进入...
对峙的根本是,中方在修通不丹公路,印方怕影响印东北部战略安全利益,于是在美的默认下采取耍赖的方式和中...
如何看待中印两军边境对峙事件?大家众说纷纭,但是总的来说解放军的处理方式是正确的,我们对于外国寻衅滋...
因为他被美国忽悠了,梦醒之后,必须回到现实。 中国边境修路,印度怕中国蚕食他的势力范围,想阻止,但是...
巴基斯坦基本无帮助。 1、如果发生战争,中国一个国家,打2个印度不成问题。空军来说,印度300多架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印对峙 中印关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