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富豪 婚后 财产独立卷家产设慈善基金是为了转移财产吗?

捐财产就是逃税?该摘下有色眼镜了
网易《热观察》 文|杨宙 编辑|徐至美国当地时间12月1日,31岁的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迎来自己第一个孩子,他与妻子普莉希拉·陈承诺将手中99%的Facebook股份(约合450亿美元)全部捐赠给以自己和太太的姓氏命名的陈-扎克伯格慈善机构(Chan-Zuckerberg Initiative)。这个新闻来到中国有了别样的发酵:扎克伯格是不是为了逃避过半遗产税,把全部资产捐到自己名下的非营利基金,这不等于是为自己的女儿锁定资产吗?事实上,扎克伯格只是众多捐献财产的美国富豪的其中一个。富豪们为什么热衷于捐赠巨额财产,是利己还是利他?是救济情怀还是避交遗产税?一、扎克伯格捐钱不是为了逃税传给下一代这已经不是扎克伯格夫妇第一次捐款了。此前两人就已经向慈善事业投入16亿美元,捐款对象包括公立学校、医疗及移动互联网创新服务项目等。陈-扎克伯格慈善机构创立于2009年,旨在促进人类潜能,提升医疗、教育、科学和能源领域的公平性。从2009年以来,夫妇俩已经捐款给了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儿童医院和总医院,普莉希拉·陈是旧金山总医院的一名儿科医生。2015年全美学校网络情况报告中还显示,扎克伯格夫妇向全美公立学校提供高速网络连接的“教育超级高速公路(Education Super Highway)”捐款2000万美元。此外,气候变化也是该慈善机构关注的议题,一部分基金则用于能源创新与发明。而捐赠与公司独立,并不会轻易影响Facebook的股票市值,扎克伯克在可见的未来仍是Facebook的实际掌控者。投入慈善机构的股票仍然可以产生分红收益,该机构也可以进行合理投资获得收益。科技行业的富豪投身慈善界已有先例。早在2000年,比尔盖茨夫妇就已经成立了“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2008年,比尔·盖茨向该基金会捐赠个人财产580亿美元,并在遗嘱中宣布将捐赠98%的财产,用于研究艾滋病和疟疾的疫苗,并为世界贫穷国家提供援助。陈-扎克伯格慈善机构不是信托基金,也没有遵循比尔·盖茨的老路成立基金会。Facebook发言人在邮件中向美国新闻网站Buzzfeed证实,陈-扎克伯格慈善机构以有限责任公司形式注册,并不是一种信托。在这样一种形式中,他的女儿未来是无法获得财富传承的。发言人表示,这笔捐款的去向除了慈善事业之外,还会投入到与公共利益相关的公共宣传等领域,例如,该慈善机构会进行私人投资,参与到政治辩论中。在这封邮件中,发言人表明,所有投资所得的利润都将会用在建立新的工作上,以加快整体进程。扎克伯格与妻子在写给女儿的信中最后写道:我们爱你,希望能尽力将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二、美国富豪爱捐钱,签署“捐款承诺”保证捐一半以上财产1、美国富豪捐赠财产蔚然成风2015年,3月,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表示,供10岁侄子念完大学后,他将把自己的财富捐给慈善机构。库克现在身家大约7.85亿美元,持有大约1.2亿美元苹果股票,以及大约6.65亿美元苹果限制股。谷歌公司共同创始人拉里·佩奇去年把他在谷歌价值1.77亿美元的股份捐给以他父亲卡尔·维克托·佩奇命名的基金会,用以教育医疗等慈善事业。微软公司创始人盖茨和妻子梅琳达·盖茨去年向夫妇俩创办的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捐款307亿美元。2009年,“股神”巴菲特和盖茨邀请洛克菲勒家族掌门人大卫·洛克菲勒、纽约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黑石集团董事长皮特·彼得森、金融大鳄乔治·绍罗什等全美国最富有的一群人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做慈善?在这一背景下,“捐款承诺”(The Giving Pledge)项目应运而生,在这份承诺中,全世界许多富豪都将在一生中把超过一半的财富捐赠给慈善事业,签署条约的还有巴菲特和比尔盖茨,他们也均捐献财产、成立慈善基金会。扎克伯格也曾签署这个条约。2、盖茨基金会深谙投资之道,以钱生钱从美国慈善的运行状况来看,当代的富豪慈善事业主要以四种模式来进行,分别是成立基金会、直接捐赠、公益信托基金和公益性投资。盖茨基金会是第一种慈善事业的代表。盖茨基金会虽然属于非营利组织,却深谙投资之道,管理模式与商业公司略有相似。与基金会“投资”的运作机制是:合理投资—高额回报—部分收益用于慈善,剩余收益和成本继续用于投资。于是,慈善资产非但不会减少,反而还逐年增加。据《福布斯》年报统计,该基金会成立的第二年,资本的平均投资报酬率就达到18%,第三年投资收益高达39亿美元,是最初捐款额的三倍之多。2000年,比尔·盖茨夫妇成立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而基于美国税法对慈善事业的鼓励,盖茨基金会每年只要将总资产的5%用于捐款,就可以使整个基金会获得减免税收的好处。为了确保慈善基金运作透明高效,盖茨基金会还确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例如人们长期乐道的“军规15条”,其中包括:工作人员家人不得申请基金会提供的各项奖金;为避免卷入不必要纠纷,基金会不卷入政治事务,不向宗教组织和个人捐款等。公益信托也是一种典型代表。通过公益信托的方式,财产所有者签署合同或立下遗嘱,设立一个期限,将财产转移给慈善机构,由机构受托人对财产进行管理或投资,使之产生效益。在规定的年限内,受益人将按回报比例获得收益,到期后,剩余资产将划归到慈善机构。例如,设立一个3000万美元的慈善年金信托,约定期限为10年,每年捐款300万美元,理论上到了第10年,资产会完全耗尽,但实际上运作过程中财富也在增值,到期后受益人仍然会获得剩余资金。通过这种方式,富豪的后代可以从增值收益中得到资产,但遗产最主要还是投入了慈善机构。2015年4月,阿里巴巴两位创始人马云和蔡崇信宣布,将会成立个人公益信托基金,着力于环境、医疗、教育和文化领域,地域涉及中国内地、香港和海外。&3、美国富人反对废除遗产税,力促社会公平富豪的“裸捐”都难免让人产生质疑,究竟是做慈善,还是为保障下一代的遗产而避税。这关系到美国正式实行将近100年的遗产税。2000年后,美国遗产税规定遗产在65万美元以下的免征遗产税,当时98%的美国人财产都没有超过这一界限。超过的部分以递增的税率征收,当遗产达到300万美元以上时,税率高达55%。美国税法中还有一条规定,遗产受益人在继承遗产之前,必须先缴纳遗产税,才能办理继承手续。例如,如果比尔·盖茨没有捐出580亿美元,他的子女想要继承这笔钱,就必须先筹出319亿美元,同时得缴纳个人所得税,两税之和高达遗产的70%。这种征税方式意在保障社会公平,根据2015年的新规定,遗产税的免征额从2014年的每人534万美元提高到了543万美元,需要交纳遗产税的只占极小的一部分,遗产税主要针对的是富人。那么富人对遗产税所持何种态度?举个例子,小布什上台后铿锵有力地告诉美国人民:“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农场主和每一个商人,都应当自由地将其一生的勤劳所得留给他们所爱的后人。因此,美国应该取消遗产税。”但随后在2002年和2003年的两次参议院表决中,永久取消遗产税的议案都未能通过。反对声音最大的反而是排在富豪榜前面的人,120名美国富豪联合签署,反对取消遗产税,并在《纽约时报》上刊登广告:“Please tax us(请对我们征税)”。巴菲特强烈反对取消遗产税,认为除了经济损失外,更重要的是破坏了美国赖以建国的社会基础,那就是凭个人贡献而不是凭家世致富,“这就像挑选冠军的儿子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一样错误而荒唐”。他们不领小布什的情,认为取消遗产税将会损害慈善事业,影响社会公平。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的一项调查,即使取消遗产税,仍有50%的美国富人打算捐出至少一半财产,只将部分财产留给子孙。这一方面也说明了美国社会中很多富豪是自觉而并非被迫地进行慈善捐赠,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税率对慈善基金会的重要影响。这种观念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在遗产税制度下,建立基金会或捐助善款可以获得税收减免,一笔巨款财产如不用于慈善,则可能有一半都用于缴税。合法避税作为一种可能的目的,使得美国的富豪们通过公益信托、基金会和慈善捐赠等方式对财产做好安排,这也成为了慈善事业的主要捐赠来源。而与此同时,慈善也有助于富豪们树立形象和产生模范效益,“捐款文化”已蔚然成风。三、美国政府保障富人通过捐献财产避税对于富豪避税做慈善,难道美国政府“视而不见”么?其实不是的,慈善机构与政府之间在功能上有深层的互补关系。《美国税法典》、《非营利组织注册统一规定》等法律对家族慈善基金会的设立、免税资格获取运营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美国国家税务局的有效监管也作为一种推动力,保证了慈善基金会的正常运行和良好的公信力。美国市场经济本身存在不足,在三权分立制度下,美国政府可支配资源有限,只能顾及维持社会秩序等基本领域,在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领域通常投入不足。而美国慈善基金会数量庞大,覆盖面广,涉及文化、艺术、教育、环境等11个领域。因此,慈善事业作为调节力量,成为了政府组织的有力补充,共同维持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在另一方面,慈善组织又作为一种社会力量,对政府权力进行分散和制衡,它们实际上局部地替代政府在公共职能上的角色,从而限制政府扩大规模与职能,限制成为难以驾驭的“利维坦”。此外,美国慈善机构等非营利组织发展源于美国文化崇尚“小政府、大社会”,从立国起便对政府权力严加限制,传承至今,美国遇到社会问题首先是通过发展非营利组织解决这些问题,形成了民间主导的慈善事业。除了高额的遗产税促进了慈善捐款外,政府还将大量的社会服务外包给非营利组织,20%的非营利组织收入来源于政府。因此,美国政府与慈善事业的优势互补和相互渗透,政府以税收减免的方式作为支持,也从另一方面鼓励了富豪们将原本交给政府的遗产税交由慈善领域。四、结语总的来说,很难一分为二地说富豪的“裸捐”究竟是出于避税目的还是慈善意识,但美国的税收制度确实为美国的慈善捐款提供了外在的激励机制,对慈善基金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不能说扎克伯格捐出自己99%股份不含“私利”,但也是一种对人类的福利。更多时候,不理解源于对慈善态度的差异:我们对慈善抱以道德评判,而在扎克伯格、盖茨等西方世界里,更多的可能是一种权利、义务观念,既没有为这是一种“避税”而可耻,也没有因为做慈善而觉得有多崇高伟大。因为慈善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
去伪存真,普及常识
读图探真相
作家,媒体人
财经媒体人,著有《递罪》
广东宝慧律师事务所律师
扫一扫关注微信《财富的归宿》:富人的钱该往哪里去?
11:16:34 来源: (广州) 
《财富的归宿:美国现代公益基金会述评》,资中筠箸,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版,36.00元。
富人的钱该往哪里去?
美国现代公益基金会反映了慈善事业的生长形态
林经济(特约书评人)
6月25日,世界第二大富豪、美国投资家巴菲特宣布把自己的大部分财产捐赠给慈善基金,市值370亿美元。这是美国历史上收到的最大一宗个人慈善捐款。在此之前,纪录由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保持,他已经捐赠了260亿美元,并于日前表示将退出微软公司,全力投身慈善事业。今年年初,中国的富豪榜和慈善榜同时推出,关于慈善捐款的讨论曾经在媒体上喧嚣了一段时间。而在美国,慈善基金的运作已经成熟,富翁捐款也屡见不鲜。据1999年统计,美国共有各种类型的慈善基金会46000家,总资金3000亿美元。人们在赞叹美国富豪捐款之巨的同时,自然会提出问题:他们为什么捐款?他们的捐款都干了些什么?中国学者资中筠的《财富的归宿:美国现代公益基金会述评》,比较清晰地回答了后一个问题,尽管它对前一个问题的解释失之简略。
他们为什么捐款?
和比尔·盖茨一样,巴菲特从来没有考虑过把亿万财产留给子女。他在《财富》杂志上表示:“在这个每个人都渴望成为精英的社会里……百万家产将使这一竞争变得不公平,我们应该努力保持机会平等。”这句话的核心是“竞争”和“平等”。早在2001年,巴菲特就表达过类似的看法。2001年,奉行“新保守主义”的小布什上台,削减福利开支,准备逐步取消遗产税。方案一出台,比尔·盖茨的父亲联合索罗斯、大卫·洛克菲勒等150位富豪签名,表示反对,理由为取消遗产税会对美国的慈善事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巴菲特也属于这一“反对阵营”,并且把问题看得更加严重:取消遗产税不仅损害公益事业,而且破坏了美国赖以立国的社会基础,那就是凭个人能力而不是凭家世致富。
巴菲特是一个白手起家的富豪,同时也是“美国精神”的坚定信仰者和实践者。在他看来,“美国精神”意味着个人奋斗的自由,美国在保障个人通过奋斗聚敛财富的权利同时,还需要尽量保障个人奋斗的平等的权利。这直接继承了美国建国元勋杰弗逊在“独立宣言”中所阐述的“人人生而平等”理念。固然,由于人的长相有美丑、智力有高下、出生环境不同等等,实际上不可能整齐划一地处于“绝对平等”。“美国精神”所谓的平等,指的是人格的平等、身份的平等、机会的平等,不仅在法律面前,而且在高于法律的“自然律”面前(法律是变动的,历史上的“恶法”前仆后继,比如美国的种族隔离政策)。1971年,美国哲学家罗尔斯发表了著名的《正义论》,提出“作为公平的正义”理论,其核心就是人的“平等”:“每个人都拥有……最广泛的基本自由的平等”。对“正义”的这一理解,几乎贯穿于美国的慈善事业发展史——尽管不同时代的理解角度略有偏差,实施对象随时代热点而不同。美国慈善业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塞奇基金会(成立于1907年),其会徽上的格言就是“真理使你自由——正义”。
罗尔斯的理论和巴菲特对“美国精神”的理解,遥遥呼应于本杰明·富兰克林(美国建国元勋之一,美国慈善事业和慈善基金会的开创者,他所捐赠的费城基金会至今仍在活动)。富兰克林的理想是建设一个“为所有人提供自力更生的机会”的社会。在当时,富兰克林的理想仅仅是空中楼阁。美国300年的发展史,在社会经济层面,实际上是一部不断促进“自力更生的机会”得到保障的历史,尽管它也曾有过不光彩的过去。在这一过程中,慈善基金会起到了相当的作用。比如卡内基基金会,于1925年开始针对新移民、黑人和犯人的教育项目,直接赞助反种族主义运动和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努力“消除机会平等的障碍”。它资助的两个研究成果,一个是出版于1944年的巨著《美国的两难处境:黑人问题与现代民主》,至今仍是研究黑人问题的经典著作;另一本的名字就叫《不平等》,在美国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洛克菲勒基金会为了促进社会正义,专门设有“机会平等部”,针对贫困社区设项,努力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创造就业机会、改善学校条件、反对种族歧视。
为什么不把钱留给子女?
在美国的慈善事业排行榜上,无论是如今的巴菲特、比尔·盖茨,还是过往的卡内基、老洛克菲勒,都是白手起家的企业家,是个人奋斗而成功的典型代表。在他们看来,通过个人奋斗聚集财富,是“天赋人权”,但紧接着而来的,便是对财富的去向的思考。美国社会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来源于亚当·斯密,他在《国富论》中阐释的“自然自由的制度”,就是如今俗称的资本主义制度。他将经济从道德哲学中剥离开,秉持“自由的资本市场会对全社会带来好处”理念。在这同时,他从来没有否定过经济理论的道德层面。每个人的生活所需品是有限的,富人的多余财富只会应用到奢侈消费,而这为斯密所不齿,他的《道德情操论》强调人的内在克制,主张通过道德来调节社会矛盾。
20世纪初期,正是美国经济迅猛发展时期,也是富豪大量产生的时期。根据粗略统计,1880年,美国的百万富豪不到100人,而到1916年,这一数字已经突飞猛进到4万人。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激化。卡内基看到并且承认,美国当时的最大问题就是财富分配的问题,但他认为,贫富悬殊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果,问题的关键在于富人如何处理自己的财产。在他看来,富人的财富只是被“临时托管”,最终要归还给社会。当时的经济巨头老洛克菲勒也持有同样的观点:“我受上帝的信任托管他人的财富。”同样的话,在100年后被比尔·盖茨重复:“我将把全部财富用于捐赠,而不是留给自己的3个孩子……我只是这笔财富的看管人,我需要找到最好的使用方式。”
比尔·盖茨、巴菲特、卡内基等人,尽管拥有富可敌国的财富,个人生活却相对简单,甚至“穷酸”。在他们看来,聚敛财富的过程,是实现个人价值、使社会财富增值的过程,而不是为了个人私欲的拥有和传之后代子孙。甚至是出于“保护”后人的考虑,促使他们将自己的大部分财产捐赠给社会,仅给子女留下适当的份额(比尔·盖茨决定给每个孩子留下2000万美元以供他们创业)。老洛克菲勒的好友和顾问弗雷德里克·盖茨曾经告诫老洛克菲勒,如果不在生前以高于聚财的速度散财,他的庞大财产将产生雪崩,祸及子孙。1892年,老洛克菲勒捐资创办芝加哥大学,1913年设立洛克菲勒基金会。
慈善捐款怎么花?
美国的慈善基金会所赞助的项目,涵盖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关注的问题,则随着时代的变化而略有变化。
洛克菲勒基金会的早期,主要用于公共医疗卫生领域,1913年设立国际卫生部,自创设之日起就在世界62个国家进行防治钩虫病、疟疾、伤寒等流行病的工作。1940年,它成功缓解了全世界流行的伤寒。同时,它还重点赞助医学研究和教育事业,科研成果不计其数,青霉素的发明得益于它的支持,洛克菲勒医学院在成立之初的几年时间内,就在流行性脑膜炎、小儿麻痹、黄热病和梅毒的研究方面取得突破进展。洛克菲勒基金会和卡内基基金会联合资助的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代表着美国最高的医学教育水平,并将这一模式推广到世界10多个国家。1948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成立,逐渐接管了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全球工作。致力于全球的医疗卫生事业,是美国慈善基金会的一个传统,如今的盖茨基金会,其主要方向之一就是对艾滋病的研究和防治。
盖茨基金会的另一大方向,则是教育事业,这也是美国慈善基金会的传统捐助项目。除了捐资兴办大学、研究所之外,主要资金大多集中在弱势群体的教育上,比如洛克菲勒基金会和卡内基金会联合成立的“联合黑人高校基金”,项目持续30年,几乎所有南方黑人高校的校长都出自该学校;卡内基基金会在黑人社区设立实验中学,专门收容失学少年;洛克菲勒基金会的“教育总会”早在1912年(该慈善机构成立于1903年,后归入洛克菲勒基金会)就拨专款改善美国黑人学校,鼓励建立黑人中学。而卡内基基金会的教育项目则更为广泛,1925年开始针对弱势群体的成人教育项目,1930年开始针对大学本科课程改革的资助(一直持续到现在),1986年开始赞助青少年教育和学前教育的研究和改革。
除了这些相对普通的项目之外,慈善基金会还从事着出于“全人类福祉”的特殊赞助项目,比如卡内基基金会在“避免核战争、防止核扩散”领域的研究和工作。1994年,该基金会的“国际安全”项目改名为“防止致命冲突”,着力于种族、民族和宗教冲突的研究和防止。设立于1910年的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则是世界上第一个致力于“加速消灭国际战争”、促进国际和解的慈善机构,该机构捐赠了如今的海牙国际法院,创办了海牙国际法学院。洛克菲勒基金会则长期致力于农业改良项目,20世纪60年代帮助墨西哥进行玉米和小麦改良,资助印度“绿色革命”,设立世界稻米研究所,该所在全世界建有16个国际农业中心。福特基金会则长期资助美国的人权保护活动和研究:1953年,在麦卡锡主义猖獗之时捐资1500万美元用于维护公民自由权;上世纪60年代中期,建立“社区改革中心”,以提高“穷人决定自己命运的呼声”。仅2000年,福特基金会给“和平与社会正义”的拨款就达8000万美元,赞助项目包括少数族群的权利、难民和移民权利、妇女权利等各方面。
它们在中国干了什么?
除了对美国的慈善基金会的全面介绍,《财富的归宿》最有特色的一章是“与中国的关系”,叙述了洛克菲勒基金会、福特基金会等机构在中国从事的项目。尤其是他们在20世纪上半期的活动,不为中国民众所知。
关心全球医疗卫生事业的老洛克菲勒,早在1909年——洛克菲勒基金会尚未成立,就向中国派出了一个小组,考察中国在医疗卫生方面的需要,五年之后又派出了两个考察组,随后决定成立中华医学基金会,开展以公共医疗卫生为核心的在华工作。1921年落成的协和医院,历时四年建造,集教学、临床和科研为一体,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医院之一,很快成为亚洲医学的最高标准。该基金会在以后的10年时间里,以协和医院为中心,建立了中国最早、最完整的公共医疗卫生系统,覆盖整个北京。1946年,抗日战争结束不久,洛克菲勒基金会就拨款1000万美元,用于协和医院的重建和招生工作。
中国20世纪早期的科学研究,更是得益于洛克菲勒基金会。该基金会的赞助项目几乎涵盖了所有学科,并且在中国开创了遗传学、社会学等学科,还有一些具体项目比如建立燕京大学医学预科、资助周口店北京猿人的挖掘。20世纪30年代,洛克菲勒基金会为了提高中国农村的经济水平,赞助晏阳初发起的“乡村建设计划”,资助中国大学里的农业系科,比如南京大学农业经济系、中央大学畜牧兽医系。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洛克菲勒基金会重新在中国开展工作,关注的重点依旧集中在农业、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上,比如帮助中国研制避孕药。
遗憾的是,对基金会在中国的工作,《财富的归宿》的介绍失之简略,因为它毕竟是一本简介类型的书,不是专门的历史研究。同样,该书对美国基金会的运作方式也没有太多深入,而是把笔墨集中在分类和简介。这并不能减少该书对中国的意义所在。在中国,慈善捐款事业刚刚起步,关于富豪身份的讨论甚嚣尘上,甚至有人创作出了一个“仇富”的词语。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民众的“仇富”与否,而在于富豪财产的“正义性”。美国哲学家、罗尔斯的同事诺齐克曾经阐述过财富“正义”的原则,其中两条为:获得的正义,着眼于财富获取的过程;另一条是转移的正义,着眼于财富的流动。美国早期的慈善家,比如卡内基、老洛克菲勒,都有着“强盗贵族”、“吸血鬼”的称号,财富获得的过程备受质疑,他们转移财富的方式却成为典范。无论是比尔·盖茨还是巴菲特,其从事慈善事业的理念和操作模式,依旧继承自卡内基们。
网易商业,更多精彩在首页,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这些世界级富豪们的财产都去哪了?
稿源:搜狐理财
捐给可以改变世界的人
谷歌CEO和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富豪,在去年《福布斯》评选的美国前400名富豪中,他以249亿美元的身价位居第13位,在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中,他排第二十位。这位有钱人的想法很特别,他希望离世后可以将全部财产捐献给可以改变世界的人。
佩奇的谷歌多么强悍,我们想知道什么,不用再翻书、问人,点点手指就如愿以偿,从这个角度看,佩奇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但在他眼中,可以改变世界的人是特斯拉汽车公司和Space X CEO以及SolarCity董事长埃隆&马斯克。马斯克开发了巨大的太阳能电池阵列、电动跑车、火箭飞船,确实能为工业革命思想带来重大改变。不过,马斯克也是大富豪,在去年福布斯的美国富豪榜中,他以67亿美元位居61位。获得佩奇馈赠时,马斯克会怎么处置自己的财产呢?
将遗产交给信托机构
2011年.神一般的乔布斯真的成了神,给世界留下咬了一口的苹果。根据当年福布斯的统计,其身家大约83亿美元,主要来源于这个苹果和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及迪斯尼的股票,而《纽约时报》则指出,他身后应该留下了不低于65亿美元的财产。他生前行事低调,除了已经公开的财富外,其他各种动产、不动产、金融资产等各种财产到底有多少,外界始终无法确切了解。
他能始终保持神秘的一大原因,可能是他已经作了遗产信托。据外媒报道,乔布斯过世后大约有70亿美元遗产很可能已经归于信托机构的名下。遗产信托是指委托人预先以立遗嘱的方式,将财产的规划内容,包括交付信托后遗产的管理、分配、运用及给付等,详细写在遗嘱中。等到遗嘱生效时,再将信托财产转移给受托人,由受托人依据信托的内容,管理信托财产。
遗产信托由于采用委托第三方进行管理,能够很好地起到防争端、防侵占、防挥霍、防风险的四防功能,加上可以很好地规避遗产税,受到了国外特别是富裕阶层的欢迎,成为首选遗产继承方式。国际巨星迈克尔&杰克逊就是采用这种方式保护自己约5亿美元的庞大遗产。他生前于2002年立了遗嘱,将遗产交给信托机构,对于身后财产有明确规划,确保他的3名未成年子女能够衣食无忧地长大成人,也保证母亲凯萨琳老有所依。也是因为作了遗产信托,尽管有不少人对这份遗产虎视眈眈,包括其父亲老杰克逊,但迈克尔遗嘱所写明的四位遗产受益人外的其他人都未能分得一杯羹。
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
成立慈善基金
佩奇怎么不捐钱给比尔&盖茨呢?话说他也为改变世界作出巨大贡献了。或许是因为盖茨恨不得要把自己的钱全捐给和太太梅琳达一起设立的&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吧?据统计,盖茨的财产高达720亿美元,早在2008年,他就向自己的基金会捐了580亿美元个人财产,用于研究艾滋病和疟疾的疫苗,并为世界贫穷国家提供援助。他在遗嘱中宣布把98%的遗产都捐到基金会中。
其实,很多世界级富豪同时也是世界级慈善家。著名的股神巴菲特在处理自己庞大财产时采用了跟盖茨一样的美式做法&&捐出去,他宣布将个人财产捐出99%给慈善事业。2006年,他给五个慈善基金会捐出了375亿美元,这是世界历史上最大一笔慈善捐款,其中约300亿美元捐给了盖茨基金会,让盖茨基金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慈善基金,比全球第二大基金会福特基金要多5倍。按照约定,自2006年开始,盖茨基金会将在每年7月份收到全部款项的5%,即15亿美元。
做慈善是美国富人圈的一大潮流,在盖茨和巴菲特的呼吁下,40位亿万富翁或家庭承诺,将把自己的过半财产捐献给慈善事业。这40位亿万富翁主要为白手起家的大亨,除了盖茨夫妇及巴菲特外,还包括微软创始人之一保罗&艾伦、甲骨文公司创始人拉里&埃里森、纽约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华裔生物制药大亨陈颂雄夫妇、洛克菲勒家族族长戴维&洛克菲勒、希尔顿家族的巴伦&希尔顿等大家族继承人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创始人特德&特纳等。
美国的富豪之所以如此热衷于把钱捐给社会,原因之一是遗产税太高,1万美元以下遗产征收的税率就高达18%,300万美元及以上遗产的税率则是55%。去世前,富豪若想把财产送给后代,美国政府还要征收赠与税,唯一免税途径就是做慈善。对于很多富豪来说,与其把大半身家交给政府,还不如由自己主导,做一些想为社会做的事。在中国也不乏这种豪迈的大富豪,明星周润发就承诺将10亿财产全部捐给慈善机构。
财产转移给子孙
台湾的遗产税率也很高,为了避免毕生心血外流,很多富豪都会在生前作出合理的安排。比如2004年9月去世的台湾首富蔡万霖,生前早已通过各种途径将财产转移到子女名下。蔡万霖在生前中规中矩地通过投资子公司的名义,逐步把财产转移给子孙。此外,早年增资股票发行时,蔡万霖也按面值转让给子女认购。因此,他的后人在他去世时仅仅缴纳了1亿多元新台币的遗产税。据《福布斯》报道,蔡万霖的财产高达46亿美元,约合1564亿元新台币,按照台湾现行50%的最高遗产税率来算,蔡家后人本应缴纳的遗产税为782亿元新台币。
有好的文章希望站长之家帮助分享推广,猛戳这里
本网页浏览已超过3分钟,点击关闭或灰色背景,即可回到网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富豪 婚后 财产独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