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通过环境容量分析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指标

您现在的位置: &&&&&&&&&&&&&&&文章内容
快捷导航:
城市规划的调查、分析和研究
来源:考试大&&日&&&【有了考试大,考遍全天下】&&
掌握城市规划中的调查内容和主要方法
熟悉城市规划中的定性定量分析的常用方法
熟悉城市规划中的研究及常用方法
掌握―考生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
熟悉――应当具备的较重要知识
了解―指一般知识
一、调查内容和主要方法
(一)区域环境调查
总体规划阶段,指城市与周边发生相互作用的其它城市和广大
农村腹地所共同组成的地线范图
1、城市化水平
(1)城镇和人口。的数量,常住,流动,非农业
(2)城市化水平的历年变化
(3)农村各行业劳动力、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和发展可能
(4)耕地总量和历年的变化
(5)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流动方向
(6)城镇建设投资
2、城镇体系
――区城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
?城镇职能 ?规模
?地理分布和相互联系,距离、密度、联系
(1)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特征和在其影响范围的作用和地位
(2)资源 (3)经济结构、社会结构
(4)各城镇的地位、社会经济发展,主导产品和产业
(5)市域交通供给水平和利用率 (6)其它基础设施
(二)历史和环境特色
1、体现在两个方面
?社会环境 ?物质环境
(1)自然环境 (2)历史遗迹 (3)城市格局
(4)城市轮廊的地位、社会经济发展,主导产品和产业
(5)建筑风格
(6)其它物质和精神的特色,民俗风情
(三)自然环境调查
1、自然地理
环境,与周边城市或地区在地理特征方面的相互联系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地质构造、地质现象、地震、地基承载力和地下矿藏水文地质,江河流量、水位、水质,地下水,洪水位和洪水法没区
2,自然气象
风象 气温 降雨 太阳辐射
3、自然生态
(四)社会环境
1、人口 2、社会组织和结构,家庭、政府企业和社区
(五)经济环境
1、总量2、产业部门 3、土地市场 4、建设资金
(六)城市土地使用
按照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七)调查主要方法
1、现场踏勘和观测 2、问卷和抽样调查
3、访谈和座谈会 4、文献资料
二、定性定量分析的常用方法
(一)定性分析
1、因果分析 2、比较分析
(二)统计分析
1、频数频率分析 2、集中和离散分析
(三)一元回归
如果存在相互关系,以一个控制变量预测另一个。
(四)模型分析法
1、实体模型 2、概念模型
三、城市想划中的研究工作
(一)城市性质
主导职能,建设的总纲,基本特征和总的发展方向
1、城市类型 2、依据
3、方法,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 4、检验
(三)城市规模
(1)人口预测的简单增长法 (2)比例法
(3)区域分配法 (4)环境容量法
(5)回归分析法
指标级别 用地指标(M2/人) 指标级别 用地指标(m2/人)
1 60.1~7.5 3 90、1~105
2 75.1~90 4 105、1~120
城市用地规模=预测城市人口的规模*人均建设用地标;
(三)城市环境容量
1、自然条件 2、城市现状
3、经济技术条件 4、历史文化
四、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方法
三大类――自然地质,建设条件,经济条件
(一)掌握城市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
地质条件 工程条件 水文条件 气候 太阳 风象 气温 降水 土地的适用性评价
(二)掌握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评价
用地的布局结构 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三)熟悉城市用地的经济评价
城市土地的基本特征 承载性 区位
区位理论的应用 城市土地评价的主要因素
五、城市规划用地构成和空间布局
(一)城市用地构成
掌握大类名称――用地比例 熟悉中类名称了解小类
(二)掌握城市用地布局的主要原则
点面结合,城乡统一安排
功能明确,重点安排城市产业用地(工业、新兴产业、服务业)
兼顾旧区改造与新区建设的发展需要
规划结构清晰、内外交通便捷
阶段配合协调、留有发展余地考试大-全国最大教育类网站(www.Examda。com)
(三)掌握城市用地布局的主要模式
集中式 单中心块聚,多中心组团来源:
分散式 带状、星座状、放射状、环状
(四)熟悉城市空间布局的艺术问题来源:
城市总体布局艺术 城市美学 空间景观组织考试大-全国最大教育类网站(www.Examda。com)
轴线艺术 继承历史传统,突出地方特色
来源:考试大-
责编:xx&&&&&
[在线练习] [
[热门应用] [
暂无跟贴,欢迎您发表意见
城市规划师考试一周评论排行
1.&&评论13条
2.&&评论12条
3.&&评论9条
主讲:杨建伟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总规summary&3&城市用地分类、土地兼容性
城市用地分类
按照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所确定的城市用地分类,对规划区范围的所有用地进行现场踏勘调查,对各类土地使用的范围、界限、用地性质等在地形图上进行标注,在详细规划阶段还应对地上、地下建构筑物等状况进行调查,完成土地使用的现状图和用地平衡表。
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城市用地按大类、中类和小类三级进行划分,以满足不同层次规划的要求。城市用地共分10大类、46中类和73个小类。一般而言,城市总体规划阶段以达到中类为主。
ps:部分对话摘录
——用地分类---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还得慢慢实施研究检验。
——但是你们不觉得现在的用地分类会有很多问题么,比如旅游用地和物流用地,好多都是兼容的,具体的量规划师能拍的出脑袋么?
——是。所以说目前规划规范只能作为参考,按理各地应相应的结合国家规范相应有地方标准出来,也不能一棍子打死。
——最终对待资源整合,合理利用,涉及到地方乃至区域经济就不是一个规划师说了算的。
——即使是当地的技术管理规定除了深圳厦门等几个经济发达地区有自己的特色或者说是做的比较细致外,其他地区也都是互相抄袭,毫无特色,与当地情况的结合也未必符合
——现在听说有小小类的用地分类,不知道具体什么时候实施。
——的确如此。这就是规划设计与规划管理脱钩之处。
土地使用兼容性的定义、相关的影响因素
兼容性规划与管理如何进行完善
城市土地使用兼容性规划与管理是我国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建设用地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城市规划确定的每块城市土地的使用性质,是根据城市用地的区位、规划用地布局与结构、交通组织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确定的,受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城市生活活动需求所制约,也受到市场供求调节机制的影响。由于对城市本身及其发展规律认识的局限与城市自身发展受众多外部因素影响而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使得由预先编制的城市规划所确定的某些城市土地使用性质,在之后的建设实施过程中,因某些因素的出现或改变而需要对某些地块的使用性质作出不同程度的改变与调整是完全正常的。为此,在编制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在明确每块土地使用性质的同时,必须提供一种灵活性与宽容度。并要求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在维护规划的原则性与严肃性的同时,要适应这种对规划可能存在缺陷进行合理修正并符合市场调节需求的现实。这是城市土地使用兼容性规划与管理存在的主要原因。
2、概念与相关影响因素
用地兼容性:即城市用地与建筑的适建性。即每地块的使用性质,在某些用地性质下,一些性质的建筑允许建设,对用地及环境没有干扰影响;而另一些性质的建筑在特定情况下才被允许建设。这种特性称为用地的兼容性。
相关的影响因素如下:
2.1城市用地布局与结构
由城市规划确立的城市用地布局结构,从总体上规定了城市用地的环境与特征。合理的城市用地布局结构保证了城市功能活动的高效、经济运转与城市环境的优美、卫生与舒适。因此,维护城市用地布局结构的完整与稳定,自然成为判断城市土地使用兼容与否的重要条件之一。相兼容的土地使用首先必须是规划用地布局所允许的,不能与之相矛盾,更不能因土地使用的变更导致城市用地布局结构的损害与破坏。
2.2公共服务设施与市政设施需求
不同性质的城市用地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市政设施的需求是不同的。居住用地必须有相应数量的儿童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与之配套;大型商业、文化娱乐、体育设施应有足够规模的公共停车场地及相应的周边道路交通集散能力,而工业用地通常对供水、供电、供热等市政设施能力要求较高。按预先制定的城市规划,每个局部地区规划的公共设施、道路交通、市政设施容量是一定的,其弹性也是有限度的。因用地性质更动及开发强度的改变,有可能会导致原规划地段的上述设施的供求失衡。因此,在判断土地使用兼容性时,不能不以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市政设施的供给影响来考虑决策。
2.3用地性质与开发强度
用地性质是考虑土地使用兼容与否最基本的因素。两种不同性质用地能否相容或置换,并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被认为在允许的范围之内,是城市用地适建性表主要考虑的依据。有污染的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不能兼容是最容易理解的例子。土地开发强度的大小对城市设施的负荷影响较大。以高强度开发置换低强度开发规划的用地,即使两者在使用性质上并无明显矛盾,也必须认真对待。尤其是当这种置换到了相当量时,环境质量与交通、设施水平必将明显下降,显然是不允许的。不少城市在旧城改造中,片面考虑就地平衡而进行的高层高强度开发,造成新的无法再改建的“混凝土森林”,使环境恶化,交通拥挤、设施不足,旧城历史文化特色丧失的做法,必须大声疾呼“赶快止步”!因此,为土地使用性质置换导致开发强度的改变也是判断兼容与否的影响因素。
2.4环境质量状况
环境质量状况是指各类用地自身对相容的用地与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以及用地周围的环境质量水平。如两者之间以及与周围环境之间无尖锐矛盾,不影响各自正常的使用功能的,可视为兼容。这里所指的环境质量包括正常生产、生活必需的生理环境与心理环境状况。前者为空气、水、声、光、热、卫生等的质量状况,后者则是指人们心理上对周边相邻环境状况所能否承受的程度。如,住宅与墓地相邻,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是难以接受的。上海市西宝兴路殡仪馆周围的住宅开发极少有人问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2.5城市空间形态与景观
优美和谐的城市空间形态与景观是每一个城市追求的建设目标。城市用地上每个建筑项目的外部形态及其形成的空间景观效果,都是一定区域城市整体形象的组成部分。因用地性质及开发强度的更动有可能使该用地的建筑形态发生明显的变化,导致对所在地域建筑群体空间形态与景观的损害或破坏,是城市设计所不容的。这一点对于城市中心区及重要地区,更显得重要。譬如在风景秀丽的杭州西湖,如果在玲珑秀美的宝俶塔附近,出现一幢高大的板式高层宾馆,宝俶塔就会变成“玩具”。在世界闻名的园林风景城市杭州,对城市景观形象造成的破坏将是不可挽回的。在这种情况下,用地性质及开发强度的兼容与否就必须考虑较大地域城市景观形象是否允许的问题。
3、兼容性规划与管理的完善
由上述分析可见,城市土地使用兼容性规划与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受诸多相关因素所制约,不是可以简单地通过一份“适建性表”来决策的。它应当是一个严密的制定兼容规划与认真细致决策的过程。规划部门需要从城市用地布局结构、环境容量、城市景观等多个角度考虑,提出科学的、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决策原则和控制体系,深入细致的编制兼容性规划;管理部门在其行政权责范围内针对具体的开发性质要求,根据决策原则与相关各控制指标体系来进行土地使用的兼容管理操作。
由于兼容性规划管理在实质上放宽了土地规划管理的决策幅度,并且要实行动态管理与考虑区域平衡,从而增加了决策的难度。兼容规划管理将规划管理人员从一张规划用地平面图的执行者身份中解脱出来,成为土地使用规划主动的控制者,使他们的工作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土地使用管理。这就需要一个科学的可操作的兼容决策规则和具有良好素质的管理人才队伍以及有法律保障的行政执行体系。没有上述条件,土地使用兼容规划管理就会落空,很可能会成为市场竞争中经济利益的牺牲品。
基于上述分析,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兼容性规划与管理工作,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
3.1深化充实土地使用兼容规划与管理的内容
3.2实行动态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与管理机制
3.3提高城市规划与管理人员素质,规范城市土地使用兼容规划管理的法规制度
————郑正;扈媛《试论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兼容性规划与管理的完善》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导读:编制技术方案的目的有二,一是确定评价的技术路线和重点内容,二是过滤明显不可行的规划方案,实现规划与评价间的互动,(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导则针对城市总体规划环评的特点,在满足《关于进一步做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中提出的规划环评报告书、篇章和,对城市总体规划环评文件的编写提出了具体的要求,(1)附录A对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图件及其比例进行了规定,(2)附录B对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可能编制技术方案的目的有二,一是确定评价的技术路线和重点内容;二是过滤明显不可行的规划方案,实现规划与评价间的互动。 (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导则针对城市总体规划环评的特点,在满足《关于进一步做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中提出的规划环评报告书、篇章和说明的编制内容要求的前提下,对城市总体规划环评文件的编写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6.4.12 关于附录 (1)附录A对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图件及其比例进行了规定。 (2)附录B对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可能影响到的环境要素进行了总结与说明,明确了可能产生影响的规划内容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用以指导此类规划环评进行环境影响识别、确定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等具体工作。 (3)附录C推荐了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 (4)附录 D对生态适宜性分析因子加权评分法进行了说明,包括基于GIS的因子加权评分法的计算公式、评价因子的选取原则、评价因子的分级量化方法、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方法、土地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性等级的划分等。 7 与同类标准的水平对比分析 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始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1978年后,美国联邦政府有关部门开始考虑将环境评价结合到部门的发展规划中,尤其是房屋与城市开发部,并于1981年编制了《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指南》,旨在帮助评价在大城市范围内的开发或再开发及其可选方案的环境影响。同时,美国的一些州政府也开展了城市规划的环境评价,如加利福尼亚开展的城市规划的战略环境评价(Strategic Impact Assessment, SEA),从城市用地、交通、环境质量、自然资源、公共健康安全、公共服务等规划方案进行评价,在规划环评报告中对相关指标进行预测,并对规划实施产生的环境影响提出了减缓措施,同时明确了SEA的宏观定位。并要求,由于规划层面的不同,在许多总体规划环评中没有充分考虑的影响要素要在详细规划评价中充分考虑其环境影响。 英国在1999年制定《村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法则》时,将城镇规划与环境评价直接联系起来,并根据《村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导则》指导规划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展。英国的Hertford shire地区,在土地利用规划中提出SEA应该在城镇土地规划开展的初期就 14介入的原则,并对城市总体规划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进行了合理性分析,将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原则和城市规划原理结合起来。英国ODPM(Office of the Deputy Prime Minister)在2003年到2005年公布的有关战略环境评价和城市总体规划环境评价的执行导则中,规定了城市总体规划环评的对象和工作程序。其中工作程序包括:规划的环境影响分析,规划实施的弊端,设计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评价方案,分析规划要达到的目标,规划的可持续性分析,环境质量的预测分析,累积,协同效应的影响预测,跟踪评价工作,公众参与决策及专家咨询,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等;在评价对象方面包括:人口规模的合理性,规划实施的生态、土壤、水、气等的影响,气候及自然资源的影响,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及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等。另外,在评价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的合理性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时,将GIS应用到分析城市空间布局上,对居住区,商业区及工业区的区域进行合理分配,用来协调社会经济体系与城市用地单元之间的关系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意大利在对城市规划的要求中指出:“城市规划不同于其他规划,具有特殊的性质,是连接城市各个部门的基础。因此,城市规划中要求公众广泛参与决策,同时要对区域的环境容量进行分析。”而瑞士对Sollentuna和Karlskoga城市总体规划的SEA是在规划编制后期才开展,主要是进行了人口规模适宜度分析。 我国在城市规划的SEA方面,近年来有学者在建设项目环评工作程序和方法的基础上,从理论方面,探讨了城市规划环评的时机、环境保护目标、评价范围、评价原则和评价因子的选取、评价重点、评价方法和技术、基本程序等。提出通过专业分析和多学科综合分析,对城镇规划实施的环境支持和制约因素、城镇综合环境保护功能进行评价,重点评价产业结构和规模、建设布局、城镇污染综合防治工程等规划内容的环境影响;建议将各种规划、决策的技术引进环评工作。 在实践中,我国在编制开发区建设规划、城市新区建设规划和旧区改建规划等区域性开发建设规划时,大多开展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国的部分大城市近年来也开展了城市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如天津、大连等;在中小城市中,河北的邢台市,上海的嘉定新城、松江新城、临港新城等总体规划都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并编制了报告书。上述工作的开展,为城市规划环评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是,城市规划的SEA在我国仍处于刚刚起步和探索阶段,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现状与《环评法》的要求及国外的同类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
15《导则》(征求意见稿)就是在总结相关规划环评工作的基础上,征求了多个从事规划环评的单位和专家的建议,对已开展的有关城市规划环评工作的基本模式和一般技术路线进行改进和深化后编制而成的。在内容上,该《导则》以修订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为依据,充分体现城市总体规划的特点,关注城市发展的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并将“城市规划环境影响因素”、“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推荐指标”和“生态适宜性分析因子加权评分法”等作为附件,提高了城市规划环评的工作深度。在方法上,本导则充分借鉴其他环境要素的评价导则,并强调此类环评的宏观特征。总体而言,该《导则》实现了此类专项规划环评导则从无到有的突破,评价内容全面,指标体系完整,并充分体现了城市总体规划的特征,对于完善我国的城市规划,推动城市规划环评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8 实施本标准的管理和技术措施 8.1
管理措施建议 (1)标准编制单位应重视该导则征求意见阶段的各种建议,分析汇总后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完善。 (2)本《导则》应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T130-2003)修订稿完成后,按照修订后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的工作程序、内容和要求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再报批。 (3)环评单位可开始试用本《导则》(征求意见稿),发现问题应及时反馈,以利于本导则的修改完善。 8.2
技术措施建议 (1)积极推进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研究,特别不同技术方法在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促进评价准确性和可靠性的不断提高。 (2)本《导则》颁布实施后,应及时开展对环评单位的专业培训,使其能够准确掌握和应用本导则解决实际问题。 (3)重视《导则》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及时组织从事城市规划和环评技术研究的专家、学者进行研讨,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以指导评价单位开展工作。
16包含总结汇报、文档下载、教学研究、考试资料、办公文档、旅游景点、教学教材、IT计算机、出国留学以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体规划―编制说明等内容。本文共4页
相关内容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建设用地规模指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