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的展览 电影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电影进入另一个发展期1,最典型的制片公司有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71周年主题征文【优秀篇】
为深切缅怀抗战先烈,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深刻认识和全面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大力弘扬爱国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激励中小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集安市举办了“弘扬抗战精神暨纪念抗战胜利71周年”主题征文活动。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71周年主题征文一
近年来为数不多的正面描述抗日战争的良心电视剧,没有手撕鬼子,没有过于夸张的民族情结.
我不会忘记我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时的震撼。战争片太多,缅怀活动不断,但我一直不知道如何去看待这段残酷而悲壮的历史。生与死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仿佛是一个相悖的论题,既然结局都是死怎么还能有追求,既然对生有追求为何还要向死而行呢?
这部片子正是在告诉我们,没有人在求死,其实大家都是在求生,在求家园与民族的生。
正是这些热烈追求着的不屈生灵们,造就了民族的生存。
每一个向死而行的生命
真实的战争,是如此残酷。
我想在目前鼓舞人心的抗日片横行的年代,太难找出一部写战争与历史写得如此真实,真实到让人觉得憋屈的片子了。虽然整部片子没有正面地将每场战争罗列出来,但通过人物的命运它很真实地把这八年的历史勾勒了出来,这种真实的程度,甚至经得起我反复翻查历史去学习和考证。
片子定位在长沙确实高明。长沙与斯大林格勒、广岛、长崎并称为二战中损失最惨重的城市,八年的时间,长沙经历了文夕大火、四次长沙会战,有过抗日战争中最光荣的一笔胜仗,也闹出过自烧城门的愚蠢以及沦陷的屈辱。在战长沙中,其实我们透过如此悲壮的长沙,几乎看到的就是整个中国的命运。
这部片子很认真地给我们讲述了这段命运。它较真实地还原了两党的情况,国民党军负责正面战场,而共产党则负责后方游击,它难得地在这部描写长沙正面战场的戏中,真正地做到了只有国军的身影。它也还原了国军的样子,它让我们知道国军的确有腐败有无能,但同时也有太多忠义之士将日军抵抗在长沙外整整七年之久。
战争真正的残酷之处,那就是敌人真正的强大,自身真正的弱小。有军事迷考据过,这部片子对于日军装备精良以及优秀的战斗能力的描写是很符合史实的。全剧只正面写了两场真正意义上的胜利,一场是第三次长沙会战,作为抗日史上最光荣的胜仗,片中展现了军队对前方重创军的放弃式轰炸,展现两位主角的一死一重伤;第二场是最后的湘潭游击战,代价是湘潭乡民几倍于日军的牺牲。除了此二者,几乎只有不断的败仗、内斗、俘虏和沦陷。如此的憋屈,让我想起来姜文的那部《鬼子来了》。
但这就是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战争就是几比一的伤亡率打出来的,就是弱小的人民挣扎过来的。承认这样的历史并不可悲,反而,这样从屈辱中一路努力过来的民族才值得我们去自豪。
平民的视角,是如此悲伤。
虽写战长沙,但其实战斗的戏份并不多,该剧更多地把精力放在长沙一个家族的描写上,从平民的视角,去描写战争的残酷以及人们的抗争。整个叙述是循序渐进的,从一开始一大家子的闹腾、逃避,到战争到来时的痛苦,到最后的绝地挣扎与抗争,可以说,这就是那个年代真实的中国人的命运。
还记得当湘湘无忧无虑地想着嫁人事情的时候,她遇到了从南京大屠杀中逃回来的金凤。金凤说,当父母兄弟的血浸过脸庞,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没有人出生便是英雄,大多数人就像长沙这一家子一样,害怕死亡,喜欢听着的几个小曲,炒着的小菜过着平安小日子,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整整八年,剧中每个人物都在变化着,但让人悲伤的是他们的变化总是伴随着一次次的死亡。
最地痞流氓坏事做尽的薛君山,打尽了生命的子弹,壮烈死在战场;最怕事懦弱的父亲,敢于在日本人面前唱着抗日的戏曲走向生命尽头;最刚烈坚强的奶奶,为了不连累子孙,自缢于屋中;最不懂事的小满,临死前挣扎着将最后一颗子弹送给了那位日本的高级军官……
我心疼这样的变化。因为这些人,跟我们都一样,不完美,有着各种小心思,但是在战争面前,他们都只能选择了同样的结局。这样个体的牺牲在历史长河上来说,不过是一个数字,但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都是一切。全剧我唯一哭了的地方,是湘湘得知全家牺牲的真相时,崩溃地冲出去说要回家。但家已不在,战争使人再也回不到过去。
顾清明说,什么是战争,战争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灭顶之灾。
生命都在热烈地生长
坚强的顾清明第一次退却,是害怕湘湘成为寡妇。如果预知到这样痛苦的结局,那何必还要努力在一起呢?没有曾经的快乐,就会少一分将来的痛苦。
但是虽然向死而行,生命也要热烈生长,这是湘湘给出的答案。她说,我们都不知道谁能活到明天,但只要活着的一天,她就要活得痛快。
因为有着后面的半句,所以在这描写残酷战争的片子中,多了温暖而明亮的色彩。所有的人,都在活着的一刻努力追求着幸福,努力保护他们的爱情、亲情和友情。
但是纵然命运会有这样的悲伤,希望永远都在。
最后的最后,我以为湘湘含泪推开家门的那刻会看到破壁残垣,会感到物是人非,但是竟然没有。迎面而来的是五彩缤纷的染布,院子里的原来枯死的树重新长得翠绿,秀秀挺着肚子走来,肚子里又是一个小满。在家破人亡后的结局,竟然是这样的生意盎然。
逝者已矣,新的生命也正在茁壮成长,这就是人的韧性。
每一个向死而行的生命都在热烈地生长。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71周年主题征文二
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红了,中国作家跻身世界诺奖行列,中国红了,正如前段时间宁泽涛在喀山世锦赛上卫冕游泳冠军。
此书以红高粱命名,原因颇多。首先,作者莫言是山东高密人,此地盛产红高粱,作者对他的家乡比较熟悉,有浓浓的乡情。其次,高粱秆较粗壮,直立,基部节上具支撑根,极具鲜明巨大的象征性,代表中国人民挺直的腰杆,在艰苦的环境下有着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代表民族英魂与历史灵魂、原始生命的蓬勃向上与狂野在高粱身上聚合。高粱红了四字韵味极深,表面上看是农民辛苦劳动下的结晶,实际是表明的是中国人凭借顽强不屈的精神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其实《红高粱家族》源自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莫言所住的村庄的邻村。“当时日本鬼子为了报复某个村庄对他们的攻击,准备对这个村庄进行报复。在路上,因为一个人指错了方向,使得另一个村庄的一百多个百姓惨遭杀害。”
生存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喜食高粱,每年都大量种植。八月深秋,无边无际的高粱红成汪洋的血海。高粱地里命运凄婉可人,高粱地里爱情激荡。秋风苍凉,阳光很旺,瓦蓝的天上游荡着一朵朵丰满的白云,高粱上滑动着一朵朵丰满的白云的紫红色影子。一队队暗红色的人在高粱棵子里穿梭拉网,几十年如一日。高粱地英雄杀人越货,精忠报国,他们演出过一幕幕英勇悲壮的舞剧,使我们这些活着的子孙相形见绌。昔日的抗日英雄,正义与邪恶的化身,这群独特的,特属于红高粱的英雄,有着鲜活的生命与人性,在红高粱地里演绎一段精彩人生。
在那个残忍、野蛮时代,山东弥漫着恐怖。日本兵命当地有名的杀猪匠在众百姓的睽睽目光下活剥罗汉爷爷的一幕,其恐怖程度比得上任何有文献记载的暴行。可以说,这是一部用血写成的小说,弥漫着屠杀、硝烟、血腥与、死亡和恸哭。
在每一个作家笔下,几乎都有一个深入骨髓的“故乡”,正如莫言的高密,鲁迅的绍兴,沈从文的湘西,托马斯的“威塞克斯”,福克纳的美国南部的约克纳帕塔法县。莫言在高密生活了近二十年,没有离开家乡之前,他觉得这是个令人厌烦的地方,千方百计地想要离开家乡。后来莫言应征入伍,三年后获得一次回家探亲的机会。汽车已进入高密的领地,看到高密的河流草木,听到熟悉的乡音,莫言就激动万分。进了村子,看到母亲从胡同口走来时,他热泪盈眶。这就是故乡情结。莫言深深地爱着他的故乡高密,他的一些小说人物或事件可以在高密找到原型。
实际上,莫言笔下的高密绝不是一般意义的“故乡”,它早已上升到了历史与文化的层面。他说“高密东北乡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一方面,原生态的吃喝、婚嫁、情爱、生育与高粱地一起长养着;另一方面,民族精魂与生命意识在高粱地里蓬勃生长。这是一个偏僻、落后的村庄,蛮荒、贫穷、苦难与代表着民族精魂的坚韧、勇敢、抗争意识相互碰撞、糅合。让作品超越一般的战争题材和上升到了文化与生命意识的层次。
每一穗红高粱都是一个深红的成熟的面孔。所有的高粱合成一个壮大的集体,形成一个大度的思想。红高粱象征的精魂在人物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我爷爷”余占鳌不仅是红高粱的精神的化身,还是传统的民族文化的寄寓。他是个十足的匪徒,手上沾满了血腥,他粗野、强悍、无赖;他杀人抢妻,能爱能恨,与日本人作着持久的抗争。这是个“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的人物形象。
“罗汉大爷凄厉地叫着,瘦骨嶙峋的身体在拴马桩上激烈扭动所有的人在大爷的骂声中昂起了头”“人群里的女人们全都跪倒地上,哭声阵野。当天夜里,天降大雨,把骡马场上的血迹冲洗得干干净净,罗汉大爷的尸体和皮肤无影无踪。村里流传着罗汉大爷尸体失踪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一代传一代,竟成了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刘罗汉在罪恶的日本兵面前将“红高粱”精神悲壮地演绎了一遍。他的每一寸肌肤,每一滴血液都随着雨水渗进了高粱地里,高粱魂在人们的传说中一代代流传下来。
无论是莫言的小说还是张艺谋的电影,红高粱带给人的是惊天动地的震撼。
“纯种的红高粱”正是纯粹的高粱魂的象征。莫言曾说过“他们让我们这些活着的子孙相形见绌,有进步的同时,我真切地感到种的退化。”到了今天,红高粱精神依然长存。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71周年主题征文三
甲午之秋,菊序之晦,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烈士纪念日”,以悼国殇,追思烈士。
――――题记
独立仲夏,远望,橘子洲头,目之所及皆为高楼大厦,吊塔夜以继日的运作,建造起一座座大楼,一座座大楼形成了一个个庞大的城市。长沙会战的遗迹没有存留,日寇兽蹄侵踏的废墟也已不再。能够用来缅怀的这段历史被别有用心的导演们拍成了“抗日神剧”,丝毫没有对历史的谨慎,而不少观众还乐此不疲。人们收获着物质,却忘记了灵魂;不少人享受着当下,却忘记了过往;不少人已“不知道”我们富强的祖国是怎样来的了!
栉风沐雨的过往我们怎能忘却,富强了的现代社会怎能缺少悼念国殇的情怀。不计其数的先烈为了我们的新中国奉献了生命。没有他们,处于水深火热的中国怎能得以解放,在三座大山的夹缝中艰难生存的底层人物,又怎么会解决温饱,过上小康。所以我们不能忘却我们拥有的一切是来自于何人。我们更不能忘却我们祖国这一片热土是由谁的鲜血浇筑。
我们需要记得这样一个身影:面对敌人的酷刑,她依然昂首挺胸,毫不软弱,毫不退缩。即使皮鞭抽打在她的身上溅起阵阵血雾,尽管敌人也用丑恶的嘴脸“奉上” 甜蜜的糖衣炮弹。她却毫不动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她就是临死的时刻任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女英雄――赵一曼。赵一曼在慷慨就义时,她的儿子任在襁褓,“母亲未能对你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的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希望你,宁儿呀!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了国家牺牲的!”这段话道出了这位女英雄就义前的慷慨凛然,即使她对幼子任然有太多的不舍,任对于未能看到侵略者失败的下场有太多的的遗憾,但是既然已入敌手,便没有打算委曲求全,更不会卖国求荣!这就是烈士的大义,这就是我们中华儿女的精神!是我们华夏民族巍然屹立与世界的坚固基石!我们不能忘,我们不能忘呀!
我们需要记得这样一个声音:为了新中国!冲呀!发出这振聋发聩的呐喊的人就是烈士――董存瑞!年仅十九岁的他为了掩护部队用身体为载体炸掉了碉堡。为国勇捐躯,万代颂英雄!这样的英雄我们怎能忘却,尽管我们在不少地方修建了董存瑞的纪念碑,但是如果我们的心中没有董存瑞的纪念碑,那么又有什么用呢?斯人已逝,气息长存。这气息是我们民族魂的组成部分,有了它我们的民族就不会在前进道路因物质的侵蚀而噬魂!我们不能忘,我们不能忘呀!
我们不能忘的还有“一腔热血沸腾时,万里汪洋起波澜”的传奇将军――张自忠;我们不能忘记“坚如玄武铁骨铮铮果是烈火出金刚,魂归凯江英名荡荡理当全民奉祠记”的烈火烈士――黄继光;我们不能忘记“怕死就不当共产党”刘胡兰……这些我们都应当铭记,民族要铭记,每个人也当铭记!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英雄纪念碑巍然耸立于天安门广场中央,每年都有数以亿计的人在此旅游。但是如果每个华夏儿女的心中都能树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岂不更好?
附拙作《满江红》以悼国殇,缅英烈:
怒发冲冠,凭栏处,疆土残缺。拭泪眼,兽蹄踏处,同胞骨血。千年楼阁成尘土,万里疆域笼灰烟。莫等闲,失去江南北,亡国奴!
甲午仇,犹未雪,侵华寇,豪杰灭。持神兵,捍我华夏疆界。武穆壮志今犹在,笑谈渴饮倭奴血。持降书,成立新中国,兴国业!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71周年主题征文四
前几天,我在网上看了《我的母亲赵一曼》。
影片从一个儿子回忆母亲的视角出发,辅以儿子的旁白,讲述了一个侠骨柔情的奇女子-赵一曼的英勇事迹,表现了女英雄另一种悲壮和凄美。
少女时代的你[人称转换突兀。而且,评论文章应该采取比较冷静的第三人称叙述,尽量少用主观性和抒情性的表达。],巧笑嫣然,是美丽清纯、气质高雅的;战场上的你,红衣白马,是机智勇敢、不畏生死的;被俘虏后的你,面对敌人,是铮铮铁骨、坚贞不屈的。在那黑云压城、风吹雨打的日子里,在那北风卷地的冰天雪地里,在那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的年代里,无论是你坚毅地微笑,还是哀伤地蹙眉,痛苦地呻吟无不让我泪流满面。
一个日本军官曾说过,她是少有的。日,为掩护主力部队突围,你主动要求留下掩护。不幸的是,你因腿部受到重伤而被捕。为了从你口中了解抗联的活动情报,日本鬼子对你进行了残酷的拷打。被捕后初次受审时对日军军官的提问俱实以对,对汉奸严辞讥讽,这让我不得不佩服你的勇敢;在日本人侵占的东三省,你敢公然在日本军官面前大声宣称自己是中国人,让麻木于日军统治的东北人开始反思,让我震惊。
据史料记载:“严刑拷打和人格侮辱,甚至剥光全身进行羞辱,最后供大伙轮奸。”“用了很多种手法,进行了各种尝试,甚至不顾她的伤势,施加残酷的拷打,可是她一直没有改变态度。”一个特务科的日本宪兵说。轮番折磨,让你长时间疼痛难忍、汗如雨下却不昏迷。以此来逼迫你开口,但得到的却是你对日本侵略罪行的控诉和誓死抗敌的决心,每次审讯,你都坚定地说:“我没有什么共党身份,强迫一个人说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未免太蛮横了吧?你说我是共产党员,你把证据拿出来!”如此的坚忍,如此的勇敢。恐怕一个男人也无法做到吧。当时千千万万强壮的男子,不都是默默地做了日本的顺民吗?
当鞭子一鞭一鞭地抽打在你身上时,当掺了盐水的水一桶一桶淋在身上时,当种种酷刑一一尝遍时,即使被摧残得痛不欲生,你也总是坚毅地说:“我的主义是抗日,把你们这些禽兽不如的东洋鬼子赶出中国!”我在想,你的确是一个坚强,不屈不挠的女性,但是再怎么坚强,你也是个对疼痛有感觉的正常人啊,你是怎么忍受着这锥心的苦痛呢?在《滨江述怀》中,你写到:
誓不为人不为家,
跨江渡海走天涯。
男儿若是全都好,
女子缘何分外差?
未惜头颅新故国,
甘将热血沃中华。
白山黑水除敌寇,
笑看旌旗红似花。
我终于明白了你的中国心,一颗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中国心。
“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牺牲的!”“亲爱的我可怜的孩子!母亲的死不足惜,可怜的是我的孩子,没有能给我养育的人。母亲死后,我的孩子要替代母亲继续斗争,自己壮大成人,来安慰九泉之下的母亲!我的孩子,亲爱的可怜的我的孩子啊!母亲也没有可说的了,我的孩子自己好好学习,就是母亲最后的一线希望。”这是日,赵一曼在赴刑场的车上留给儿子宁儿的两封遗书 。虽然短小,但字里行间,却有催人泪下的力量。
“许多年以后,包括当年行刑的日本人都在说,我的母亲赵一曼在整个受刑过程中始终没吭一声。可是,作为儿子,我知道母亲的疼痛,我多么希望妈妈能够撕心裂肺地喊出来,喊一嗓子……” 这是电影中儿子的旁白,听了无端令人落泪,令人心疼。
为赞美你,朱德题词:“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为赞美你,董必武题词:“革命潮声杂鼓鼙,宜宾儿女动深闺。焉能照旧营生活?奋起从军弁易笄。北伐旗开胜未终,叛徒决策反工农。招来日寇山东阻,民族危机迫再逢。北去南来党命御,不因负病卸仔肩。工农解放须参与,抗日矛头应在先。抗倭未胜竟成俘,不屈严刑骂寇仇。自是中华好儿女,珠河血迹史千秋。”随着几声枪响,一代巾帼英雄赵一曼从容就义,鲜血染红了洁白的雪地,也融化了我的泪水,感动了我的心。
看完这部影片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为赵一曼这一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女的牺牲感到惋惜,更为赵一曼钢铁般的意志感到震惊!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71周年主题征文五
“南京,南京”,反应的是1937年日本进驻中国南京进行大屠杀的真实写照,惨绝人寰,让我们了解历史,让我们体验当时处于战争悲惨的生活,战争的本质说到底是精神的折磨,它是一种文化在你的废墟上舞蹈。
影片的开头出现了这样的一幕:日军枕戈待旦,全身凝住,而城里是到处逃跑的百姓,挹江门下是仅剩不多的战士们在堵住城门,陆剑雄带着弟兄们对着冲过来的散兵游勇大声疾呼:“不准逃跑!不准弃城!”但是得到的回应是:“当官的都跑了!”于是胆小而无知的士兵向英勇正义的战士扑去,踩踏了他们的脊梁,蹂躏了他们的心脏!南京的街道上一个日军小队,5个人左右,小心翼翼的挪动着,路两旁是被绑缚或是吊死的人,赤裸裸的女性尸体,还有触目惊心的人头群。在一个破教堂也就是所谓的避难场所,成百上千的中国人面对几个手持武器的日本兵的反应竟然是选择投降!想象不到当时人的对战争是怎样的心态!教堂里是越来越多的举起了双手,当坐在父亲肩头的小女孩在看到他周围的同胞,他的亲人,他的叔叔阿姨都举起手来时,她做了人生第一个选择,慢慢的举起双手,高过头顶!这就是他先辈们教会他的!这就是他学到的第一堂课!没有抵抗,当敌人来临时,放弃抵抗,放弃挣扎,举起双手。是的,等待着的是,更多的屠杀与嘲笑与对待牲畜般的行为。或许这也就是为什么日本十几个人就能控制几千人的原因了吧!但是想想我们现在呢?在面对困难和危险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又是什么呢?冷静?镇定?全都不是!更多的是选择逃避,放弃!要是我们处于当时的情景又会怎么样呢?会不会选择自杀?
在战争时期,人的求生欲望显得更加的明显,但是总有那么一些人为了中华民族,为了人民用自己的生命在搏斗着:陆剑雄――国民党军官,典型的中国军人本色,视死如归,面对南京失守后带着剩余的士兵与日本鬼子对抗,最后还是英勇牺牲。姜淑云――一个勇敢的中国女性形象,和拉贝先生在一起,与日本军作抗争,她尽全力去保护难民营的人,当她知道日本人要选一百名女人做慰安妇的时候,她的心比谁都还要痛,为了救更多的人她只有亲眼看着小江被拉走。在最后为了多救一个中国人,被日本士兵抓走,她知道她将失去尊严--被强奸,她对着角川说:杀了我。士可杀不可辱,宁愿牺牲也不能没有尊严。江香君――小江,本来为了女人的形象,就算是被日本人认出来也无所谓的角色。后来被日军强奸,知道身为女人之痛,当姜淑云讲出日军需要一百名慰安妇的时候,她是第一个站出来的,她的恿气是为了能够让所有人换取更多的食物,带来生命,最后回眸的瞬间有可能知道一去不复返了。她是一个很悲惨的角色,不堪凌辱,最后赤裸裸地死去。小豆子――很有小红军的感觉,从头到尾,只有他奇迹的生还,从陆剑雄出现,江淑云带着,到和老赵一齐,他是被角川放走的。最后笑到灿烂的小豆子让人感觉那么美好。唐天祥――拉贝的秘书,懂一点点日语。成为拉贝秘书后算是替德国做事,可另一方面却是保护着家人;原来帮助着可怜的人民,可是后来为了生存下来却背叛了人民。到最后,出卖了人民并没有换来全家人过新生活,相反女儿死了,小姨子被逼做慰安妇也死了,唯有能保住的就是妻子和妻子肚子里的孩子,结果他放弃了跟拉贝先生走,而是以死来赎罪,是一个血肉鲜明的人物。最后临死的时候拒绝蒙住眼睛。直视死亡。仍微笑着告诉日本人:我老婆说她又怀孕了。唐周氏――作为唐先生的太太,多多少少生活与感情有了很大的落差,本来是不愁衣食,最后却只有她能逃出死亡,人生是多么的悲哀,不过幸好肚子里还有一个存活的小生命,使她一定要有活下来的勇气。角川――过去类似的影片,日本人全都是被人扔鸡蛋的角色,可是他却不一样,导演通过他来描述南京大屠杀,使我们认为有那样一个日本人并不十分可恨,这也是人性的表现。他作为日本军人不能不杀人,而面对自己杀过人,使他内心充满不安,从他的眼神里有时会看出作为士兵的茫然。他喜欢百合子,明知她是为了满足日本人需要而来到了中国,可他并没有嫌弃她,相反,从她那里还得到了些许的安慰。他看着小江被凌辱最后死去,他的内心可能更加挣扎。明明看到了姜淑云多救了中国人他却装作不知,当姜淑云被拉走时,望着他的眼神,叫他去杀死她时,他果然一枪杀死了,使她能有尊严地死去。最后他放走了小豆子和老赵,并对着同伴说了一句:活着比死更艰难吧!在他心里,看到的事实,不能承受,作为一个人不能没有了良知,看着这样的一切,心里的冲激比海水还多,比海还大,活着真的比死更难受,所以他一枪毙了自己。
整部影片都围绕着几个重要的人物来体现,“南京,南京”,血淋淋的披露了当时旧中国人民悲惨寂寥的生活。生命,人格,尊严,亲人……连生存的空间都没有更谈不上这些“奢侈”的东西了。一大片一大片的中国人在枪弹雨林中倒下,一群一群的中国人被埋在堆填坑,善良美丽的中国女性被强奸被欺辱致死!在那个年代,活着真的比死更艰难!这样的场面或许是历史上最悲惨的局面了,这样的场面怎么能叫人不动容,怎么叫人不伤心,但是伤心的同时我们又在做些什么?浪费时间,每天上网,抱怨上天的不公平,抱怨生活的困难,自杀,离家出走……好多好多的不满。或许真的该好好反思一下,好好的给自己的人生定个目标!
刚开场的时候,被枪声、炮声吓怕了。惨不忍睹的杀戮,血流成河,生灵涂炭。南京城成了一个死城,这个,深深震撼了我。
我想改编莎士比亚的名句:举手,还是不举手?这是个问题。这里说的举手,不是指对南京侵略者日本人的投降,而是在这部历史灾难大片《南京!南京!》里上百名妇女举手自愿牺牲自己做慰安妇,为安全区的民众换取过冬的物资那个震撼人心的场面。每一只上扬的手,都像一支灼灼扑动的火炬,放射出民族尊严的光辉。每一个举手的妇女,燃烧自我,救助他人,令70多年后的我们动容、惊心、泪流满面。她们的牺牲与毅然走入刑场、高喊“中国不会亡”的中国士兵的牺牲一般高贵而沉重,像两记重锤捶打在历史的鼓面,动人心魄,回音荡荡。教堂妇女举手一幕是《南京!南京!》继中国军人江边就义后的第二个高潮。令这部灾难电影,回肠荡气,渐入佳境。
很多人跟我有同样的质疑:姜淑云居然没有举手?尽管她声音颤抖,泪落双颊,但是如果她也能举手,是不是能和妓女小江一起携手走进那片神圣的光辉里去,是不是能给角色一个更加完美的收场,举手,还是不举手?牺牲,还是苟活?电影继续在进行。我的问题也终于有了答案。在教堂百名妇女举手时,姜淑云已经做出了选择。在我们的文化里,更容易被牺牲的壮烈感染,而对“理性的拯救”感到陌生。在教堂小江等妇女选择“牺牲拯救”时,姜淑云选择的是另一种“拯救”,尽管她最后的牺牲同样令人黯然神伤。我们应该感谢电影《南京!南京!》,她让我们对历史的解读了一种可能。
我不会再去看第二次,不是不想,而是不忍。《南京!南京!》里透露死亡讯息的场景之多,尤其黑白画面的处理更让每一种形式的死亡都让人身临其境,这种真实的氛围已经让你觉得内心超出了对残酷的负荷,因为每个中国人都曾看过那些触目惊心的老照片。但最可怕的还是那些没有直观画面的死亡讯息。女儿被日本鬼子从窗口扔下去,观众看到的只有唐先生奔去窗口的崩溃呼喊,还有一车车从军营运出去的女子裸体。日本士兵杀人时的表情,走向死亡的人群的眼神,在黑白不见血的银幕上,你只能读到两个字,绝望――这是地狱最底层的绝望。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个穿长褂戴瓜帽的男人被推到土坑活埋的那一刻,他紧紧闭着眼睛,没有反抗,也没有歇斯底里。如果看过那些老照片,你会相信这就是真实的地狱。
唐先生一句:“我老婆怀孕了!我老婆又怀孕了!”之后,英勇就义了。这句话,透露了生命的气息,还让那些侵略者知道“中国人杀不尽!中过国人的生命是顽强的!”我深深感动了!
铭记国耻很重要,比铭记国耻更重要地是认识你自己。最后我还想说,它就是一部电影,因为只有电影才会以那样的方式结尾,留一点阳光与希望,并且浓妆重彩地将小豆子的照片放那么大,题注下他还活着。这静止的画面远比那句中国不会亡来得更有力量。
作为中国人,我们要自立更生,勇往直前,不忘国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24小时阅读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