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为什么又是印度人ceo

CEO为什么又是印度人? 
我的图书馆
CEO为什么又是印度人? 
作者:《壹读》 贺梦禹微软选择了印度裔移民萨蒂亚·纳德拉担任公司新的CEO,这不禁让人们提问:为什么印度人总能担任跨国企业的高管呢?为什么要说“又”呢?因为有这么一组数据:针对美国标准普尔500强企业的一次权威调查发现,这些企业的CEO中美国人最多,其次就是印度人,他们领导着其中七家公司,加拿大人只领导着其中的四个。甚至就连标准普尔自己,都选了一位印度后裔当总裁。根据沃顿商学院和中欧国际商学院两位教授的统计,2009年《财富》500强公司的顶级高管中,有两位中国大陆人,两位北美籍华裔,却有13位印度人。看看这一串大名鼎鼎的公司:联合利华、万事达卡、谷歌Android、标准普尔、麦肯锡、百事可乐、西格玛,它们的现任或前任“掌门人”都是印度裔。印度裔在成为管理者方面具备如此强大的竞争力,难怪《时代》周刊曾经发表过这样一篇报道——《CEO:印度最重要的出口“商品”》。究其原因,首当其冲的就是:印度人的英语水平比大多数国家的居民都要高。也许很多人会觉得非常滑稽,印度人那口音极重的英语怎么能算好?事实是,尽管印式英语很难听懂,但毕竟印度曾受到英国数百年的殖民统治,英语也是印度的官方语言之一,许多受过良好教育的印度人不但习惯于使用英语交流,更重要的是,他们懂得用英语来思考。而在欧美跨国公司担任高管的印度后裔们,大多出身于印度社会的上流阶层,很多人连印度语都不会讲,但却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同时思维也非常西化。同时,印度国内特殊的商业环境还让这些印度裔高管具备了一些与生俱来的天赋,这样的能力来自其他国家的移民很难复制。“你必须适应新的地方,不管到哪,都得尽快建立一个圈子。”文迪·邦加——联合利华公司前任CEO这样说。他的弟弟则是万事达卡的现任CEO。兄弟俩都表示,童年在印度的生活为他们在日后成为总裁,面对新挑战和处理种种不确定的状况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印度族群、信仰众多,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语言种类最多的国家,文化具有极强的多样性,这使得印度人接受和融入全新的环境更迅速。众所周知,印度的官僚体系是世界上最腐败、最低效的体系之一,在印度要想拿到一份许可证,可能需要在80个部门拿到80个许可。世界银行进行的经商便利度大评比中,印度列第134位,比中国大陆还低40多位,印度商人长期浸淫在这样的环境里,自然精通“Jugaad”(印度俗语,意为“随机应变,想尽办法达到目标”)的奥义。这一点,即便自诩擅长“厚黑”与“宫斗”的中国人也要自愧不如。&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为什么在美国华人不如印度人成功?--娓娓道美国--凤凰网博客
看美国,看美国生活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为什么在美国华人不如印度人成功?
&高娓娓个人微信号:8为什么在美华人不如印度人成功?他们有搞笑的口音,影视剧里常常被模仿;他们吃辛辣的食物,不辣不爽;男人们戴大大的包头;女人们穿着鲜艳的纱丽。虽然印度裔占美国总人口不足1%,但印度裔在大公司的高管的人数仅次于白人,远远超过华裔。印度正在成为一个“盛产”CEO的神奇国家。为什么印度裔比华裔在美国更成功呢?华人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些什么?我们的孩子如何扬长避短迎头赶上呢?印度的主要出口:CEOs谷歌CEO,43岁的桑德?皮采(Sundar Pichai)2011年《时代周刊》刊登文章《印度的主要出口:CEOs》(India's Leading Export: CEOs)。文章说,美国500强公司的CEO中,美国人最多,其次就是印度裔。今年8月,谷歌任命43岁的印度裔美国人桑德?皮采(Sundar Pichai)为首席执行官引起轰动。百事可乐、微软、Mastercard、Adobe Systems、Sandisk等大公司近年来都由印度移民执掌。此外,两个美国最保守州的州长是印度裔,白宫高级顾问以及美国卫生总监也是印度裔。微软CEO,48岁的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收入最高印度裔家庭生孩子的个数较多,三世同堂一起生活的比例高,但这完全没有影响到他们的家庭收入与教育水平。2014年的美国人口调查显示,美国的印度裔是所有种族中收入最高的,家庭收入中位数达到了91,195美元,远超白人的50,740美元,也超过了华裔的84,300美元。印度裔的很多家庭是男主外,女主内,许多女人并不出去工作,丈夫没有后顾之忧。而华裔多数夫妻双双打拼职场。教育水平根据2013年美国联邦劳工部的数据显示,25岁以上就业人口中,印度裔76.1%有大学学位,华裔是56.8%。承担风险在硅谷,印裔占就业人口的6%,但16%的初创公司都有印裔参与创办的足迹。愿意离开印度而移民海外的人往往有冒险精神,具备了企业家的特质。面对歧视万事达卡总裁及CEO,55岁的辛格?邦加(Ajaypal Singh Banga)高娓娓个人微信号:8外国人来到北美,多少都会受到歧视,好比外地人来到上海,也是一样。黑黑的皮肤、蹩脚的口音,印度人也没少受伤。他们曾被直言不讳“你们印度人不可能成为好CEOs”。印度人会被问道“你会迷惑蛇吗?”,就像我们中国人会被问道“你吃狗肉吗?”一样尴尬。他们大部分人把这作为前进的动力,一种挑战。在印度本土,印度人有着各种各样的民族和教派。英国人一度利用他们之间的纷争,统治印度。来到北美,印度人发现不管他们属于哪个民族、教派,甚至来自巴基斯坦、尼泊尔,他们统统被视为印度人,都一样。当一部分印度人认识到这一点,就帮助其他印度人也认识到这一点,于是他们放下了彼此的隔阂。我们华人来到了海外,无论是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同胞等,都被当成“唐人”,应彼此提携。成功土壤2015年,派思咨询(APEX RECRUITER)研究了美国500强企业CEO国籍分布。85%的企业由美国本土人领导,15%为外籍或外裔CEO。这75名外籍或外裔CEO中,印度10名,英国9名,加拿大7名,澳大利亚6名。香港和台湾各1名,中国大陆无人上榜。百事可乐董事长及CEO,60岁的英德拉?努伊(Indra Nooyi)印裔CEO人数超过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因为美国本身就是移民国家,比世界上多数国家对移民的态度更友好,更尊重人的种族、信仰、家庭背景等,这也是印裔在北美成功的土壤。英语水平英语是印度的官方语言,印裔语言占优势,但不是他们职业成功的主因。华裔说英文没问题,但是要走到高层,用英文辩论,阐述观点的时候就会显出弱势。因此,华人家长要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表达与辩论能力。人脉资源印裔精英阶层,很注意帮助本族裔。在招聘、工作安排和培训上都会刻意提携本族裔的人。被提携的人也如法炮制,形成各种团队。反过来又增强了印裔高管的职业竞争力。这种良性循环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印裔中高管。华人精英不在少数,但很少提携本族裔人士,多处于单枪匹马状态。有些人想要提携本族裔人士,却发现对方在关键时刻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墙头草,随风倒”不得罪人的态度,不但不互相帮助,连说句公道话,讲出事实的勇气都没有。我们常有的戒心、嫉妒心、斗争哲学阻碍了我们在海外的职业发展。&高娓娓个人微信号:8&(博主高娓娓以前去参加印度人的豪华婚礼,和新郎新娘合影)参加美国印度人婚礼,高娓娓个人微信号:8提携后辈印裔成功者注重提携下一代。1992年,当时的硅谷印度裔成功人士聚集一起,筹办印度企业家协会,来帮助和培养下一代硅谷印裔创业者。他们每人每年交会费1500美元,明文规定必须帮助后来者,并不要求回报。你不求回报地帮助了我,我再不求回报地帮助后来者。他们没有被“少数人力量有限”的观念阻挡。几十人的协会,发展到在13个国家,54个分支机构,13,000多名会员。其影响力早已走出硅谷,成为企业家和投资者间的平台。这个协会使得印裔形成了一股风气,这种风气由小变大,由几十人开始,从硅谷,到美国,至世界,进而影响和推动了印度本土的发展。可谓蝴蝶振翅,非同凡响。&参加美国印度人婚礼时和新娘103岁的奶奶一起,奶奶十分喜欢我,邀我坐在她旁边,俨然我成了主嘉宾(邀请我去参加婚礼的那位朋友是主嘉宾,其实,到现在为止我都不知道新郎新娘的名字,是混在他们当中看热闹,白吃白喝的,看来,只要有人的地方,在哪里都有混混的..说明:本文来源于侨报网&&美高美团队为您办理投资移民、留学、购房,美国投资咨询&&&联系方式:&&010- &&(北京)&&&&&微信:&&&021-&&& (上海)&&&&微信:&&001-8(纽约)&&&高娓娓个人微信号:8
有不一样的发现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下一篇&&&&
高娓娓,美籍华人,出生于重庆,后移民美国,定居纽约。一直从事传媒工作,做过记者、电视制片人、广告,拥有自己的传媒公司,投资移民留学公司。做电视节目多年,有个坏习惯,喜欢用图片说话,为了“人证物证”的现场感和真实性,也常把自己加入故事中。还有原因是有了图片少写字,好偷懒。已出版图书《高看美国》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微信号:callme_hr
扫码加一览职业生涯导师微信好友
深圳市一览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833680)
版权所有 &海外华人不如印度人混得好?看这些事就明白了_网易教育
海外华人不如印度人混得好?看这些事就明白了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当我们为华人企业家在硅谷站稳脚跟而欢欣鼓舞时,Google CEO桑达尔 皮查伊、微软CEO萨蒂亚 纳德拉、Adobe公司总裁山塔努纳拉延等一大票印度(印度裔)高管已经在科技界呼风唤雨。
海外华人不如印度人混得好?除了不服,还有更重要的事!在美国硅谷有个段子,讲的是“集成电路(integrate circuit)”的英文缩写IC,代表着印度(India)与中国(China)两个国家的英文首字母,有人用它来形容硅谷的现状:1/2的工程师来自亚洲,中国、印度各占一半。然而,人数上的接近掩盖不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二者在成就上的差距。当我们为华人企业家在硅谷站稳脚跟而欢欣鼓舞时,Google CEO桑达尔 皮查伊、微软CEO萨蒂亚 纳德拉、Adobe公司总裁山塔努 纳拉延等一大票印度(印度裔)高管已经在科技界呼风唤雨。Google CEO桑达尔 皮查伊类似的情形也发生在政界。当我们还在为谭耕成为首位具有中国大陆移民背景的加拿大联邦议员而激动不已时,印度裔部长已悄悄占据了加拿大内阁中的4席,书写了新的纪录。华人的勤劳和聪明有目共睹,然而在很多西方国家的舞台上,印度裔却经常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当不少海外华人仍在抱怨不能融入主流社会时,印度裔却已默默开花结果、四处蔓延。海外华人真的不如印度人混得好?对于这个问题,无论您是表示认同,还是压根不服,小侨(qiaowangzhongguo)请您不妨先看看下面的内容,看看印度人(裔)和海外的华人群体比起来,究竟有哪些优势。看完之后,说不定您还会产生一些新想法呢!语言有优势看过美剧《生活大爆炸》的人,想必都对主角之一—印度人Rajesh Koothrappali那一口地道的“印度式”英语发音印象深刻,并且常常以此吐槽。但不知您是否注意到,无论Raj的口音多么奇特,在和他的美国朋友沟通交流时,从来没有出现过对方理解错误的情况。英语是印度的官方语言。从小到大都接受英语教学,听说读写自然不存在障碍,这是印度人(裔)融入西方社会的一大优势。不过更重要的是,印度人说英语时总是充满自信、声音洪亮。虽然他们“吧啦吧啦”的发音总是被嘲笑,人家自己全不介意——“听不懂?那是你的听力问题,不怪我的发音。”事实证明,这是一种可贵的精神,毕竟,沟通是融入的一大前提。不敢张嘴、不敢表达,即使发音再标准也没用。这一点尤其值得海外华人注意。一直以来,我们都过于“内秀”了,很多想法没有得到很好的表达。试想,如果你连主动沟通的意愿都没有,老板如何敢把重任委托给你?投资人又如何敢为你的企业下注?你所在社区的居民们,又怎么可能在选举时投你一票?适应能力强讲一个小故事来说明这个问题。硅谷一家公司招了三名实习生,分别是中国人、美国人和印度人。美国实习生做事只求完成就好,一到下班立刻走人;中国实习生干活最多,但不爱说话;印度实习生做的没中国实习生多,但也不差,而且最爱提问,善于表达自己。最后的实习评价是,学到东西最多的是中国实习生,但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让大家都记住的,却是印度实习生。这说明,印度裔的思维方式更西化、适应能力更强,能够迅速融入不同的环境。其实,海外华人想做到这一点也不难,有两个方面要格外注意:一是要注意沟通时的技巧。 最基本的是面带微笑、多寒暄、互致问候,在交流中多肯定对方,同时也表扬自己,不要太自谦,更不要抱怨;二是别被面子牵着走,该拒绝就拒绝。 有的华人特别任劳任怨,集体主义精神爆棚,无论是不是自己份内的,碍于情面都会接受,慢慢成了其他同事的“使唤丫头”,这样就会在职场中处于很被动的位置。“抱团”意识浓有人说,海外华人也很“抱团”啊,在华人圈子里大家都很活跃,为啥说印度裔就连这一点都比我们强?真正的“抱团”,不是指在自己族裔的小圈子里闭门造车,而是步调一致地、将这辆“车”上的所有华人成员,一起带到主流社会的大马路上,齐头并进向前走。在这一点上,印度裔表现得尤为抢眼。一个人移民,整个家族都能被移过来;公司招进一个印度裔,过不了多久就能再来一大帮;在一个行业站稳脚跟,很快就能批量发展,甚至形成垄断。如果一个印度裔和其他人起了冲突,公司里的其他印度裔绝对会无条件地站在他背后;一旦有了人事权,招聘时对自己的族裔也是处处“高抬贵手”。于是,在很短的时间内,一个个印度裔团体陆续诞生;无论在公司内部还是更广泛的社会领域内,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比单打独斗更强。“扎根”意愿强印度裔的家族观念很浓,故土意识反而却没那么强,似乎也很少听说印度人“回流”的情况。有人说,这是因为印度太穷,实在是“心无可恋”,或者说无路可退。事实并不尽然。有不少移居海外的印度裔,在故乡的生活并不差,甚至还能养得起仆人。或许在他们的观念里,“此心安处,即是故乡”;只要来了这个国家,就把这里当作故乡来建设、当作故乡来“爱”,并以这个国家为傲。反观海外华人群体,似乎意识里总为自己留了一招“后手”;万一混得不好,至少还有“落叶归根”这条路可走。也许,就是在有意无意间,受了这种想法的影响,做事情难以百分之百投入、对于融入的意愿总也达不到强烈的程度。日久天长,同样是作为少数族裔的两个群体,在定居国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的差距就这样慢慢出现了。
有人总认为,海外华人难以真正融入定居国的主流社会,或许,抱有这种想法的人,应该好好看看印度裔这个例子。当然,并不是说海外华人处处都比不上印度裔,只是在很多方面,他们做得确实更加出色。可能看到这里,仍然有人心里“不服”,不想承认印度裔在某些方面更胜一筹的现实。小侨想说的是,三人行必有我师,与其嘴上嚷嚷着“不服”,不如想想如何 “化不服为动力”,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努力前进赶超对手。用事实证明自己的优秀,这才是海外华人应该为之奋斗的目标。
本文来源:环球网留学
责任编辑:刘静_NQ4362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印度人为什么那么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