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围绕社会主义分为两个阶段核心价值观,两

结合学校实际谈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结合学校实际谈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稿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稿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稿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 c oM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稿
 & 我主要同大家探讨三个问题。  一、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什么是价值观?所谓的价值观就是一种处理事情判断对错、做选择时取舍的标准。是一种深藏于内心的准绳,在面临抉择时的一项依据。价值观会指引一个人去从事某些行为。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归根到底形成了两种价值观。一种是以利己为主的核心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的人在生活上把个人的利益放在首位,想问题、做事情,总是先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另一种是以利他为主的核心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的人在生活中把集体或他人的利益放在首位,想问题、做事情,总是先从集体或他人的利益出发。可以肯定地说,不管是什么人的身上,都存在两种两种价值观,都是在两种价值观的冲突与平行中前进的,只是看哪一种价值观占主导优势,如何处理公与私这两个问题,是每个一生中永恒的主题。我们总在处理公与私的问题中进行中痛苦的选择。  (二)价值观要解决什么问题?  从国家层面讲,是要解决一个民族的凝聚力问题。从社会上讲,是要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问题。从个人讲,是解决自己在社会中的生存发展之道的问题。核心就是要解决一个人是以利己还是利他的方式来生活的问题。  (三)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前面我讲过,价值观就是一种处理事情判断对错、做选择时取舍的标准。社会主义价值观,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们处理事情判断对错、做选择时取舍的标准。因此,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关键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的解释,邓小平作过论述。他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为,消除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一表述非常准确,但也有其局限性,他只是从经济和政治的层面对社会主义进行的界定。但从文化的层面没有作出阐释,也就是从精神层面上没有作出解释,这一解释只能让我们认识到社会主义的目标属性,而无法理解社主义的思想属性,对社全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体现不够直观,导致作为处于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个人,只知道宏观的大目标,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做。因此,我们必须从文化的层面解释清楚社会主义的含义,因为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生活方式,只有每一个人都知道了社会主义的生活方式的价值所在,社会主义才能深入人心。  要搞从文化层面上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首先要搞清主义是什么意思。所谓的主义,就是指人们推崇的理想观点和主张。所谓的社会主义,就是把社会利益放在首位的一种观点和主张。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集体利益、公共利益至上,在国家、社会、人人层面就分别表现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区别?  一是逻辑起点不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逻辑起点是“人性善”,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而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逻辑起点是“人性恶”,认为人之初性本恶,认为人的本性自私自利的。二是实现自己利益所主张的路径不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的是维护集体的利益至上,主张在维护集体利益中实现自身的利益,主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价值实现方式。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个人利益至上,主张在争夺集体利益中实现自身的利益,主张“人为不为己,天株地灭” 。归根到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区别就是在想问题、做事情、作选择时,是公在先还是私在先。把公放在第一位的就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把私放在第一位的就是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什么能在中国开花结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中国是一个崇尚公共利益至上的文明古国。在传统思想中,先责任后权利、先公后私的思想根深 固。如:易家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厚德载体就是一种为公奉献的精神。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大同等思想等都强调社会责。佛家的“普陀众生”。道家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都是一种集体利益、公共利益至上的思想。  二、当代中国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顺应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跟上时代步伐的需要。未来的社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的社会,绝对不是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的社会。生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资料的实性公有,世界的大分工、大联合也成为经济发展趋势,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相互的依存度越来越高,离开社会、离开了合作,谁也无法生存,离开了世界,谁也不能发展,每个国家、每个民族在考虑自身利益的不时,不得不考虑与之密切联系的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和世界人民的利益。公共利至上的理念,越来越成为人类的共识,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最大趋势。不管您信不信?不管您是否能感觉到?以公共利益至上为核心价值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正在悄悄地向我们走来。所以世界上出现了环保组织、动物保护组织、气候保护组织等一大批以公共利益为目标的组织。比如:欧盟、亚太经合组织、非盟等无不是为了共同利益而结合在一起的。  (二)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最大特点就是趋利性,趋利性必然导致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产生。我们在推进社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往往强调市场,却忽视了“社会主义”这个定语。社会主义就是把社会团体利益作为最高的理想和准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本质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利益,有合理差别的公共富裕。但在实际中我们的市场主体并不完全把共同富裕作为终极目标,而把自身的财富作为终极目标。导致社会出现了下列突出问题。一是拜金主义风气盛行。官员权钱交易,商人唯得试图,专家为钱是理。二奢靡享乐主义盛行。比享受、比阔气、讲排场的社会风气盛行,资源浪费严重。三是诚信缺失,社会道德滑坡。 “豆腐渣”工程、三鹿“毒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染色馒头”事件、学历“造假门”等诚信缺失现象愈演愈烈。各种媒体的“炒作”、网络“水军”的“灌水”、不良大V的无良言论、“公知”的虚假道德批判,无不在兴风作浪中愚弄和欺骗着每一个善良的国民。四是社会浮躁,个人理性不足。群众无理上访,恶意报复社会,极端恐怖行为等。  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对人们的冲击,人们在利益的诱惑下忘记了人生的价值所在,错误的把手段当成了目标。创造财富是手段,而不是目标,人生的目标是为了获得生存、健康、安全、幸福。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本末倒置,我们为了财富不惜一切代价,甚至是用生命去换取自己根本无法享受的财富。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创造活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强调公共利益至上、主张先利他后利己,正是解决当前中国社会存在突出问题的灵丹妙药。  (三)打牢党的思想基础,巩固党长期执政的需要  党的,归根到底是思想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思想理论体系的高度认可,只有广大人民群众真正理解党的思想理论、认同党的思想理论、遵从党的思想理论,思想与党保持一致,我们党才能长期执政下却。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史,每次朝代的更换、每一个执政党的轮替,没有哪一个不从思想领域开始的,因为思想决定行动,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每一次改朝换代的本质是一种思想占胜了另一种思想。思想的核心就是价值观,也就是说改朝换代是一种价值观占胜了另一种价值观。我们党要长期执政,就必须用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去战胜非社会主义的价值观。  三、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国家和社会层面。  1、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  2、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  努力构建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政策导向、利益机制和社会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和现实利益密切相关的具体政策措施,要注重经济行为和价值导向有机统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实现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良性互动。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实践中,落实到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和依法治理各个方面,用法律的权威来增强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要求上升为具体法律规定,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引导、保障、促进作用,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法治环境。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融入制度建设和治理工作中,形成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  3、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  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不断增强人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全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意志和决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纳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纳入各级党委讲师团经常性宣讲内容。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深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为实践发展提供学理支撑。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发挥国家社科基金的导向带动作用,推出更多有分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加强社会思潮动态分析,强化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正面引导,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日常形势宣传、成就宣传、主题宣传、典型宣传、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不断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网络宣传、网络文化、网络服务中,用正面声音和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发挥精神文化产品育人化人的重要功能。一切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活动,都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积极人生追求、高尚思想境界和健康生活情趣。加大对优秀文化产品的推广力度,开展优秀文化产品展演展映展播活动、经典作品阅读观看活动。完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坚持文艺评论评奖的正确价值取向。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均等优质的文化产品,开展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4、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  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大力宣传先进典型,评选表彰道德模范,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风气。深化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组织道德论坛、道德讲堂、道德修身等活动。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的约束和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把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与培育廉洁价值理念相结合,营造崇尚廉洁、鄙弃贪腐的良好社会风尚。  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学雷锋实践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以城乡社区为重点,以相互关爱、服务社会为主题,围绕扶贫济困、应急救援、大型活动、环境保护等方面,围绕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困难职工、残疾人等群体,组织开展各类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气。把学雷锋和志愿服务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和政策法规保障机制,把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做到基层、做到社区、做进家庭。  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在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上求实效。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不断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广泛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宣传教育。开展礼节礼仪教育,在重要场所和重要活动中升挂国旗、奏唱国歌,在学校开学、学生毕业时举行庄重简朴的典礼,完善重大灾难哀悼纪念活动,使礼节礼仪成为培育社会主流价值的重要方式。加强对公民文明旅游的宣传教育、规范约束和社会监督,增强公民旅游的文明意识。  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大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梳理和萃取中华文化中的思想精华,作出通俗易懂的当代表达,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发扬光大。重视民族传统节日的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丰富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培育特色鲜明、气氛浓郁的节日文化。增加国民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分阶段有序推进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移风易俗,创新民俗文化样式,形成与历史文化传统相承接、与时代发展相一致的新民俗。  发挥重要节庆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独特优势。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加强对革命传统文化时代价值的阐发,发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挖掘各种重要节庆日、纪念日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利用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政治性节日,三八、五一、六一等国际性节日,党史国史上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纪念日等,举办庄严庄重、内涵丰富的群众性庆祝和纪念活动。利用党和国家成功举办大事、妥善应对难事的时机,因势利导地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形成实体展馆与网上展馆相结合、涵盖各个历史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体系。推进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等免费开放,积极发展红色旅游。  运用公益广告传播社会主流价值、引领文明风尚。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益广告的选题规划和内容创意,形成公益广告传播先进文化、传扬新风正气的强大声势。加大公益广告刊播力度,广播电视、报纸期刊要拿出黄金时段、重要版面和显著位置,持续刊播公益广告。互联网和手机媒体要发挥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优势,运用多种方式扩大公益广告的影响力。社会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要在适当位置悬挂张贴公益广告。各类公益广告要注重导向鲜明、富有内涵、引人向上,注重形式多样、品位高雅、创意新颖,体现时代感厚重感,增强传播力感染力。  (二)个人层面  1、坚定理想信念民,增强三个自信(是前提)  2、拥护党的领导(政治保障)  3、坚持改革开放(物质基础)  4、坚持党的宗旨(具体的体现)  5、坚持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仁(仁爱)、义(正派、公正)、礼(守法)、智(讲科学)、信(诚信)。忠(国家、事业、家庭)、孝、勇(积极进取)、和(包容)、顺(顺应规律)。  今天讲了这么多,概括起来我们只需要记住三句就行了。第一句话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是公共利益至上。第二句话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的立身之本、处事之道、成事之机。第三句话是: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是,在生活、工作和为人处事中做到“先人后己,先公后私,在奉献社国家、民族、社会、他人的过程去实现人生的价值”。文 章来源 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 c oM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 ? ? ? ? ? ? ? ?||||||||||
最新播报:
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点思考
在“五四”运动95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到北京大学考察时指出,青年的价值观形成时,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从青少年抓起,从群众工作入手,把基础工作做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由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组成。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就是24个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这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次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建和谐文化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凝聚人心。只有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做,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家的重要课题。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必将创造出比以往社会形态条件下更为发达的物质文明和高度的精神文明,为迈向共产主义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根本要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我们党的基本主张。在当代中国,实现国家昌盛、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符合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寻求民族复兴的共同愿景,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美好前景,始终是一个鼓舞人心、振奋精神的价值理想,是一个能够凝聚起亿万人民群众智慧和力量的宏伟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奉行的核心价值理念。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我们党从成立之初就将其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为之做出不懈奋斗,在实践上极大发展了人民的自由和平等,极大发展了社会的公正和法治。十七大以来,我们党的重要会议和重要文件,多次强调这一价值目标。可以说,我们党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执政为民,坚持依法治国,最终的目标都是服务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崇高理念。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应当树立的基本价值追求和应当遵循的根本道德准则,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核心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和公民道德行为的本质属性。2001年党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来,中央在多次重要会议和重要文件中论及公民道德规范方面的内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涵盖了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行为各个环节,贯穿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各方面,集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新时期道德的精华,具有很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如何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给大学生提出的“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四点要求,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好宣传和践行活动。当前,各级宣传部门正在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宣传方式上还要采取一些更具体的创新举措。
从小抓起,实施全教育链管理
润物细无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全方位的工作。一方面要覆盖到各个年龄段,另一方面要抓好整个教育链上的每一个环节。
从娃娃抓起,发挥校园文化作用。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孩子的思想最纯洁。从孩子一踏进校园,就要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加强学校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培育和周边环境整治,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从小到大,实施全程教育。活到老,学到老。从小抓起,从不间断;从小孩开始,到各个年龄段,都要加强教育宣传,并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不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从源头入手,形成长效机制。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名师才能出高徒。因此,应从教育者入手,从源头起步,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坚持师德为上,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健全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形成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全局规划,完善教育体系。要有全局意识,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加强对新型文化业态、文化样式的引导,让不同类型文化产品都成为弘扬社会主流价值的生动载体。加大对优秀文化产品的推广力度,开展优秀文化产品展演展映展播活动、经典作品阅读观看活动。完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坚持文艺评论评奖的正确价值取向。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均等优质的文化产品,开展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和践行,落地的基础在群众,因此要走好群众路线。24个字包含三个层面,要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群众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多倾听群众呼声,尊重群众首创,在群众创造的基础上,在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上求实效。积极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不断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走到群众身旁。在百姓出入最多的场所,如写字楼、社区单位、住宅区等出入口,在显著位置以简明扼要的方式进行宣传。可直接采用24个字宣传,也可以按照一组8字的方式,还可以围绕这个中心根据场合细化成其他内容,如在小区道路上张贴“礼让出行、方便你我”,小区电梯里“友善互助、平安回家”,楼道里张贴“邻里和睦、胜于亲人”等。
渗透到各个环节。社区宣传栏、马路边宣传牌、广告牌等都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领地。细化对24字内容的宣传:城市道路口显著位置在进行商业宣传广告的同时,留出时间和空间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限制、减少电梯里的频繁的噪音广告和垃圾广告,尤其是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负面广告,并规定电梯内商业广告不能多于2处(2项),取而代之以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这样既正面宣传了核心价值观,又抑制了负面的广告,起到双重效果。
媒体引导,增强正能量
应充分运用公益广告传播社会主流价值、引领文明风尚。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益广告的选题规划和内容创意,形成公益广告传播先进文化、传扬新风正气的强大声势。
广播电视、报纸期刊要拿出黄金时段、重要版面和显著位置,持续刊播公益广告。
互联网和手机媒体要发挥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优势,运用多种方式扩大公益广告的影响力。
社会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要在适当位置悬挂张贴公益广告。各类公益广告要注重导向鲜明、富有内涵、引人向上,注重形式多样、品位高雅、创意新颖,体现时代感厚重感,增强传播力感染力。
做大做强重点新闻网站,发挥主要商业网站建设性作用,形成良好的网上舆论环境,集聚网上舆论引导合力。
要积极传播正能量,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内容健康向上刚,加强正面宣传引导,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日常形势宣传、成就宣传、主题宣传、典型宣传、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不断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强化传播媒介管理,不为错误观点提供传播渠道。要善于运用网络传播规律,用正面声音和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
领导带头践行,上下同欲者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践行,既要采取多种形式,更要注重具体实效。既要加强理论指导,更要注重实现检验。更重要的是,领导带了好头,以身作则。
理论引导,实践检验。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纳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纳入各级党委讲师团经常性宣讲内容。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深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为实践发展提供学理支撑。反过来还要通过实践检验实施的效果。
入脑入心,心行合一。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着力铸牢人们的精神支柱,入脑入心;坚持联系实际,加强分类指导,找准思想的共鸣点、群众利益的交汇点,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做到心动还要行动,心与行合一;坚持改进创新,搭建群众便于参与的平台,开辟群众乐于参与的渠道,积极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增强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
领导带头,树立标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习总书记在不同场合(考察、调研以及各类活动)带头践行,是所有其他领导学习的榜样。各级领导没有任何理由不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领导人的一言一行是对年轻人最好的教育。在北大,习总书记讲起15岁时从北京到陕北插队,和同去插队的知青换书看的经历,以及“30里借书30里还书”的故事让“90后”们颇为震动。谈到当年面临出国、工作的选择,但最终“想做点事”的想法让他留在了国内工作,习总书记说,“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这些都为年轻人树立了榜样。其他的还有,如何当好秘书、如何当好县委书记等具体事例,既是年轻人学习的榜样,也是所有各级干部的人生标杆。(童昌华)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两个围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