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南北内战原因内战前南北经济有什么不同简单的说说就行 拒绝粘

当前位置: >>
第18课 美国南北战争教案
美国南北战争》 第 18 课《美国南北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2、课时:1 课时3、学生课前准备: 课前预习了解□小学2,学科:历史二、 教学课题 1、讲述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说出《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 2、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三、 教材分析 美国历史是世界近现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内战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又一重 要事件,它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扫清障碍,使美 国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走上腾飞之路。学生学好本课不仅能够对美国历史进一步深入了解,为 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对美国今天的发展也将有更深刻的认识。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了解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战争的简单过程和战争的结局;认识 战前美国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理解北方在南北战争中取胜的原因及南北战争的性质和 意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对林肯的评价,培养学生科学评 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组织辩论和图解突破难点,理解南北战争的原因;通过情境 设置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和思考,增强对历史的感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残暴野蛮的奴隶制终究会被推下历史 舞台,自由、平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历史绝对不会忘记那些为了国家进步、社会发展 而献身的人物。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林肯在南北战争期间的作用 ;南北战争的性质和意义。 2.难点: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 四 、教学方法 教材整合法:依据课标及教材内容,打破教材现有结构,从学生兴趣出发整合教材 问题教学法:根据内容,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有关资料,培养学生动 口,动脑能力。 分组辩论法:将学生分为两大组进行相关问题的辩论已突破难点 情境教学法:采用多媒体手段创设历史情境,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感悟。教学过程 五、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师:请看大屏幕,这个人是谁? 生:奥巴马 百度搜索奥巴马图片 ( /i?ct=&z=&tn=baiduimagedetail&word=%B0%C2%B0% CD%C2%ED&in=31632&cl=2&lm=-1&st=&pn=16&rn=1&di=&ln=1999&fr=&fm=&fmq=1 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 师:你能用一句话介绍一下他吗? 生: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 师: 黑人成为种族歧视依然存在的美国的总统,受到了世人的极度关注,也证明黑人地位 有了很大的变化。是谁最先给予美国黑人自由并改变了他们的命运呢? 生:林肯。 师:今天就让我们重温由林肯领导的又一次改变美国命运的战争。 1、联邦危机 师: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美国南北战争的原因?先看第一段小字,从殖民地时代开始,美国南 北分别形成了哪两种不同的经济形式? 生:略 教师将全班同学分为两大组:北方组和南方组 设置相关问题并进行辩论:北方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哪些条件? 南方你们会如何经营你们手中的产业,从中赚更多的钱? 请问北方资本家,你们认为你们的发展出路在哪里? 师:请奴隶主代表与资本家代表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师将学生辩论的矛盾做成示意图: 生:会根据示意图清晰的发现北方和南方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原料、市场、劳动力、关税等 方面 师:南北之间的矛盾随着美国的西进运动不断的激化,那么什么是西进运动呢? 百度搜索西进运动(/view/245066.htm) 随着西部领土的扩大,一个又一个新州建立起来,随之又出现了新州实行哪种制度的 问题,南方和北方产生了什么分歧呢?有一幅反映这种矛盾的漫画,请同学们仔细观 察一下,这幅漫画说明了什么? 生:略 师:双方的矛盾不断升温和加剧,终于导致了什么结果? 生:内战。 师:而引燃这场战争的导火线又是什么呢? 生:略 师:为什么林肯当选总统会成为战争的导火线呢?(教师出示林肯竞选演说词请学生分析) 生:林肯反对并希望逐渐废除野蛮的奴隶制度。 师:这段直率简洁的讲词,深深打动了人民的心灵,林肯终于击败所有对手当选为美国第 十六任总统。然而,林肯当选为总统后南方奴隶主感到自己的利益将无法得到保障,因 此他们作出了怎样的决定? 生:略 师:思考一下南方另建了一个政府,发动了叛乱,这是什么行为? 生:分裂祖国统一的叛乱行为。 师:1861 年 4 月,南方不宣而战,向北方挑起战争。林肯政府被迫迎战,内战由此爆发。 2、捍卫联邦 师: 我们一起看看老师帮大家收集的材料然后再分析战争初期的形式如何? 请看美国内战初期南北双方力量对比表格!从表格中我们能看出哪方的实力更强?有哪 些优势? 生:略 师:战争初期是不是北方就节节胜利呢 ? 生:不,北方屡遭失败。 师:现在同学们请思考下,内战初期实力雄厚的北方为什么屡次失败? 生:略 师:补充南方奴隶主蓄谋已久,准备充分,而北方林肯政府幻想妥协,战备松懈。同时,南 方还得到了英国的支持。 战争初期北方节节败退,林肯政府该怎么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呢?打出思考题设置情境请学生 帮助林肯出主意。 生:发表见解,教师分析引导 : 师:总结学生发言引出 1862 年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 我们先看大屏幕上老师帮大家搜集的《宅地法》内容, 《宅地法》的颁布满足了人民对什 么的需求?会使人们更加拥护哪一方? 百度搜索《宅地法》 (/view/720193.htm) 生:分析 师:然后我们再来看《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内容,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对给战争形 势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那些黑人奴隶会怎样做? 百度搜索《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view/2043250.htm) 生:分析 师: 那么这两部法令会对战争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生: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答出这两部文件的颁布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使形势开始有利于 北方。 师:1863 年葛底斯堡战役之后,南方一蹶不振,历史上把葛底斯堡看做内战的转折点。 最终北方取得了胜利. 百度搜索葛底斯堡战役 (/programs/view/D6qm4zeCkX0/) 师: 那么同学们现在请思考北方为什么能反败为胜呢? 生: (1) 、北方实力远远超过南方 (2) 、林肯政府的正确领导 (3) 、正义之战,更得民心 (4) 、广大人民群众和黑奴的支持 3.联邦新生 师:出示多媒体资料: “有人说美国内战是一次洗礼, 经过这次洗礼, 联邦获得了新生。 设问: ” 你从哪些方面看出联邦获得了新生? 生: 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使资产阶级掌握了全部政权,为美国资本 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开辟了道路。 师: 为什么说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性质) 生:在教师引导下回顾美国独立战争、、 、 师:林肯总统曾经说过,团结,胜利;分裂,失败。现在我们来畅想一下,假如这场战争没 有爆发,南方政府建立了他们自己的国家,今天的美国将是什么样子? 联系到我国国情 你有什么看法? 生: 自由发表看法,教师引导到台湾问题 师: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国家的统一与稳定至关重要,我们要竭力维护国家统一与安定 北方虽然胜利了,但是南方奴隶主却对他恨之入骨.那么南方对林肯采取了怎样的报复行 动呢? 生: 略 师:一位巨人倒下了。 美国人民以各种形式表达对他的怀念, 让我们与美国人民一起再次缅怀 伟人。教师出示多媒体:展示对林肯纪念的经典图片包括林肯纪念堂、纪念币、总统山等 配《昨日重现》音乐同时配列夫托尔斯泰、马克思等伟人对其评价循环播放,营造庄严氛 围使学生从中感受美国人民对林肯的尊敬与缅怀之情。 百度搜索林肯纪念堂 ( /i?ct=&z=3&tn=baiduimagedetail&word=%C1%D6%BF%C F%BC%CD%C4%EE%CC%C3&in=13064&cl=2&lm=-1&st=-1&pn=14&rn=1&di=&ln=710&fr= &fm=detail&fmq=5_R&ic=0&s=&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 &istype=2#pn17&-1&di&objURLhttp%3A%2F%2Fa4.%2F47%2F07%2 F55085.jpg&fromURLhttp%3A%2F%%2Fa4_47 _07_55085_jpg.html&W&T&TPjpg) 百度搜索林肯纪念币 ( /i?ct=&z=3&tn=baiduimagedetail&word=%C1%D6%BF%C F%BC%CD%C4%EE%B1%D2&in=5300&cl=2&lm=-1&st=-1&pn=15&rn=1&di=&ln=107&fr =&fm=detail&fmq=5_R&ic=0&s=&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 =&istype=2#pn15&-1&di&objURLhttp%3A%2F%%2Ftt%2F2%2F2 %2F5%2F7%2Fbdf0fb1784edfa83ad.jpg&fromURLhttp%3A%2F%% 2Fhtm%2Fshop%2Fview.cgi%3Fgid%3D6&H&S160&TPjpg) 百度搜索总统山 (/i?ct=&z=&tn=baiduimagedetail&word=%D7%DC%CD%B3% C9%BD&in=11287&cl=2&lm=-1&st=-1&pn=1&rn=1&di=&ln=1698&fr=&fm=detail&f mq=5_R&ic=0&s=&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 1&-1&di&objURLhttp%3A%2F%%2FF601 094_2.jpg&fromURLhttp%3A%2F%%2Fshow%2F1%2F73%2F580d82dddf693b0c.h tml&W&T&TPjpg) 百度搜索对林肯的评价 (/question/.html?an=0&si=9) 百度搜索《昨日重现》音乐 (/song/2158779) 提问:林肯到底为美国历史作出了什么贡献得到人民的尊敬? 我们先回顾一下林肯的一生。林肯具有怎样不平凡的出身经历呢? 百度搜索林肯(/view/2063.html) 生:略 师:从中你发现林肯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生:他虽然出身贫寒,但志向高远,同情黑人,有很强的使命感和正义感。 师:这是同学们对林肯品质的评价。哪位同学还可以从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作用及对美国的 影响来谈谈你对林肯的评价? 生: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林肯在内战最危急的关头,顺应了广大人民的要求, 以革命的方式摧毁了奴隶制,解决了人民对土地的要求.领导美国人民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促进了美国历史的发展,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杰出的资产阶 级政治家.六.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美国南北战争》一课的重点是要体现林肯在南北战争期间的作用,而难点则在于分析南 北战争的起因。针对重点问题的解决在教材的处理上,选择将南北战争的经过内容淡化,重 点突出林肯在战争形势发展的转折过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为此引导学生讨论为扭转战争 形势发布的重要文件《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体会林肯政府的英明;欣赏《葛底 斯堡》演说,了解评价林肯及观看制作的美国人民对林肯的纪念动画短片从中感悟林肯为美 国做出的贡献。 针对难点本人采用分组讨论法解决。交代一定的时代背景并设置有效的讨论 点,在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体验有感而发,通过争论发现矛盾,教师制作矛盾图使难点 得以突破。 重点难点解决之后, 设计了一个历史与现实联系的环节。 林肯总统曾经说过, 团结, 胜利; 分裂,失败。由此带领学生联系我们国家一直悬而不决的台湾问题。使所学知识得到升华, 也使历史课堂得到延伸和拓展。 本人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建构与整合, 使国家统一这条主线贯穿始终体现了知识的内在联 系。 在学习本课时尽量让每一位同学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兴趣盎然,气氛活跃。由 于本人的教学经验不足,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说对于学生的回答, 评议和总结比较单一;,还需进一步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 积极性。
更多搜索: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美国南北战争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 武林网
>> > 美国南北战争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是怎么回事南北战争是一场发生在1861年的美国内战,这长战争一共持续了五年的时间。南北战争的参战双方都是美国的军队,分别是美国北方的军队和南方的军队。那么到底南北战争是怎么回事呢?南北战争图片关于南北战争是怎么回事还要从这场战争的原因说起,之所以发生这场战争是因为在当时南北方所追求的利益是不同的,北方军队因为,使得当地的经济有了快速的发展,这时北方军队想要连并南方地区,占领更多的土地来壮大实力,可是并没有那么容易,当时南方有许多奴隶主,他们的目的是让更多的洲发展奴隶制,因为南方实力较强,曾多次取胜。于是在一定程度下,激起了北方军队的不满,于是南北战争就在1861年爆发了。在战争中,双方各有优势,对于北方军队而言,他们因为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实力超过南方,而且人口也是南方的两倍多。而南方唯一的优势就是他们在之前参加过美墨战争,他们的军队有足够战斗经验,而且指挥官经验也是很丰富的,在战场中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能及时的调整策略。这场南北战争一共进行了多次会战,其中有马那萨斯会战,这场会场北军因为经验不足,训练不到位败给了南方。半岛会战几乎是打平手了。在之后的革命战争阶段,北军也在前期学到了许多经验,不断调整策略,军队直逼南方,把当地的奴隶都驱散了,南方经济便趋于瓦解,最后南方军队的指挥官投降,南北战争以北方军队胜利而结束。南北战争火炮在日,美国由于工业革命后残留下来了许多问题,南北地区实行的政策不同,南方为奴隶制,北方为资本主义政策,所以美国南北两方渐渐的由于资本主义实行原因,以及他们所信仰的宗教都有些不同,所以矛盾很深,再者,由于各自的利益,北方人想让南方废除奴隶制,从而还黑人一个自由,但是南方奴隶主为了自己的利益根本不同意,从而在矛盾的激化下,美国发动了南北战争。美国南北战争火炮美国南北战争是非常具有历史性的,正如南北战争中使用的火炮,那么,美国南北战争中使用的火炮到底是如何的呢?根据美国历史记载,美国南北战争中的火炮是非常先进的,而使用最多的南北战争火炮就是“炮”。因为拿破仑火炮制造过程简单,而且需要的原材料也非常普通化,并且机动性比普通的火炮强大,火力也非常凶猛,所以美国在南北战争期间就大面积的使用拿破仑火炮。并且拿破仑火炮还具有着很多火炮都达不到的优点,比如,拿破仑火炮能发射空心炮弹还有爆破炸弹等。故而,根据以上就可以看出,拿破仑火炮在19世纪的时候还是非常先进的,而且对于这种大面积的战争来说,是非常具有实用性的,所以,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拿破仑火炮成为了战争中最流行的火炮。由此,根据以上可以看出一场战争中火炮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而南北战争火炮的运用也说明了当时美国军事力量的强大。南北战争地图南北战争指的就是美国发生的国内战争的事情,也是美国至今为止发生的唯一一次内部战争,而战争的双方则是北方地区的美利坚合众国以及南方地区的联盟国,战争最终还是让联邦取得了胜利,开始的时候这场战争只不过是为了国家的统一而进行的,可是发展到后来已经转变为为了解放黑奴而进行的战争。这次战争造成了七十多万人死亡,还有四十多万人受伤,可以说过程是非常激烈的。
南北战争地图关于这次战争的相关形势可以在南北战争地图上看出一些信息。从上面这幅南北战争地图上可以看出在1861年进入战争之后,战争双方都不断的争夺着对方的首都地区,南方地区的军队开始进行以攻为守的战略,主要还是打击北方的主力军队,让北方军队不得不签订盟约。而北方的军队则因为准备的不充分而不断的受挫。在马那萨斯会战的过程中,战争的过程也十分的残酷,战场上曾经一度陷入混乱之中,而北军的损失也是大于南军的。但是在南北战争地图上也可以看出自从1863年开始南军就呈现出溃败的迹象,在葛底斯堡进行了战争后南军失去了二万八千人,这个巨大的损失让形势上出现了一些转折,而北方军队也逐渐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后来格兰特又在西线上逐渐包围了南军的要塞通道维克斯堡,很快南军就宣布投降,而北军则得到了哈得逊港口,从此后南军也分为了不同的两个部分。最终让北军取得了胜利而终止了战争。
/ / / / / / / / / / / / / / / / / / / /美国内战前.南北方矛盾的实质是 A.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 B.两个剥削阶级的对立——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9、美国内战前,南北方矛盾的实质是&&&&&&&&&&&&&&&&&&&&&&&&&&&&&&&&&&&&&&&&&&&&&&&&&&&&&&&&&&&&&&&&&&&&&&&&&
A.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
B.两个剥削阶级的对立
C.地方与中央对抗&&&&&&&&&&&&&&&&&&&&&&&&&&&&&&&&
D.两种经济形式的矛盾
科目:高中历史
美国内战前,南北方矛盾的实质是&&&&&&&&&&&&&&&&&&&&&&&&&&&&&&&&&&&&&&&&&&&&&&&&&&&&&&&&&&&&&&&&&&&&&&&&& (&&& ) &&&&&& A.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 B.两个剥削阶级的对立 &&&&&& C.地方与中央对抗&&&&&&&&&&&&&&&&&&&&&&&&&&&&&&&& D.两种经济形式的矛盾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桂壮红皮书·高中同步系列·活题巧解巧练·高二历史(上)
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内战可称得上美国历史上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铺平了道路。据此回答1~8题。
1.以下对美国“西进运动”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驱赶和屠杀印第安人的过程
B.是排斥英法在北美势力的过程
C.是开发西部为美国发展经济提供市场的过程
D.是使美国两种经济形式矛盾激化的过程
2.1848年,恩格斯对美国领土扩张作如下评价:“合众国兼并加利福尼亚而获得太平洋的统治权,这符合整个美洲发展的利益。”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A.成功地驱逐了英法的殖民势力
B.在北美迅速发展了资本主义
C.美国人民获得了渴望已久的土地
D.美国西进运动有了进一步发展
3.林肯在美国南北战争初期说:“我在这一斗争中的首要目标就是拯救联邦,而不是拯救或摧毁奴隶制。如果我能够不解放任何奴隶而拯救联邦,我愿意这样做;……假如我对奴隶制度或有色人种做什么事情的话,我之所以做,是因为我相信它有助于拯救联邦,而假如我忍耐着不做什么事情,是因为我不相信它有助于拯救联邦。”对林肯这段话认识正确的是:
①林肯把美国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
②林肯对奴隶制不持反对态度
③林肯的态度对战局产生了不利影响   ④表明林肯资产阶级政治家的本质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4.下列有关美国黑人奴隶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内战前林肯坚决主张废除奴隶制
B.内战由南方15个“蓄奴州”挑起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自1863年元旦起美国各州的奴隶获得自由
D.美国内战废除了奴隶制,但黑人仍受到不平等的待遇
5.《宅地法》的实施,对当时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最主要的作用是
A.种植园经济被小农经济取代
B.加速了西部开发,扩大了国内市场
C.使美国经济重心转移到了西部
D.推动了农业机械化
6.林肯《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限定的范围是
A.解放叛乱各州奴隶B.解放所有奴隶
C.解放南方各州的奴隶D.解放参加革命的奴隶
7.从独立战争到内战爆发其根本原因是
A.独立后形成的旧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B.北方资产阶级与南方种植园奴隶主争夺领导权
C.英国殖民势力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D.受19世纪中期革命浪潮的影响
8.两次战争对美国历史最重要的影响
A.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
B.彻底废除了奴隶制
C.美国民主政治制度完善和发展
D.促使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江苏卷)2009年高考试题-历史
题型:材料阅读
&&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题评分。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 &北宋年间,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在范仲淹“精贡举”的基础上,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就如何选拔、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进士,……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四十三&&& 材料二 (苏轼)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 (王安石)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 (司马光)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但安石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及科场程式,同己者取,异己者黜。&&&——[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十一谙回答:(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内容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丰张?(4分)(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司马光所说“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指的是什么?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4分)(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兴学校、变科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甘地始终是一个谜:他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印度民族独立事业,却多次支持英帝国主义的不义战争;他受过西方现代教育,却诅咒西方现代文明;在一些人看来,他是“民族之父”,而在另一些人看来,他无异于“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叛徒”。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英国把印度拖入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印度民族主义力量绝大部分持支持态度,希望在英国困难时候给予帮助,以换取它允诺战后给予印度自治。”…形势的演变把甘地进一步推向前进,…_他得出结论说,英国当局行动如此“不谨慎、不道德、不正义”,再不配享有印度人民的好感……——林承节《印度史》材料二 我们在经济和工业生活中严重地背离了经济自给自足。假如我们不曾引进外国的产品,那么今天,印度将满地流淌着牛奶和蜂蜜。……西方民众正在唯物(物质)主义这个魔鬼和怪物的铁蹄下呻吟。他们道德的发展已经落后。今天,他们用英镑、先令和便士来衡量他们的进步。——1916年12月甘地在阿拉哈巴德“经济学协会”上的演说材料三 甘地还把纺车当做印度摆脱对英国纺织业依赖的工具。他认为,印度可以放弃大多数进口产品。……因此对甘地而言,恰尔卡(纺车)是自治的象征。&&&——海默·劳《甘地传》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甘地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态度发生了什么根本性变化?促成这一根本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4分)(2)据材料二、三,甘地为什么要“诅咒西方文明”?(3分)&&& (3 )人们对甘地毁誉不一,为何有人称甘地为“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叛徒”?解开甘地之谜的关键之处何在?(3分)&&&&&C【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 历史的奥秘常常隐藏在多种历史的记录中,非洲大津巴布韦文明的确凿记录呈现了它曾经的辉煌。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历史为人类进化的记录。……最初是由考古学者从埋没地中的石器、土器、铜器等种种遗物或在洞窟内的壁画,而读着历史的记录;还有人类学者从现在的蛮人生活里.,而见着活活的历史的记录;再有历史家从古代荒唐的传说与神话中,窥破了赤裸裸的历史的事实。——[日]上田茂树《世界史纲》材料二 人类学反对某些人的观点,他们认为只有他们自己可以代表人类,只有他们最进步,他们是神或历史选择出来按照自己的面貌改造世界的。&& ——『美]马文·哈里斯《文化人类学》请回答:(1)据材料一,探索历史奥秘所能依据的主要史料类型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以其中的一种史料说明大津巴布韦社会的生产、贸易以及生活艺术状况。&&& .(2)在大津巴布韦文明创造者问题上,我们需要反对西方某些人的什么观点?揭示这种观点所反映的价值观。&&&&&D【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递、宏村这两个传统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那些在上个世纪已经消失或改变了的乡村的面貌。布迭拉宫自公元17世纪起就成为达赖喇嘛的冬宫,象征着西藏佛教和历代行政统治的中心&&——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材料二 徽州古村落(是)徽商文化的产物。……徽州一府六县的方志中,常会对徽商巨贾的资本投向有如下记载:在家乡修祠堂、建园第,重楼宏丽。&&&&&&&&&&&&&——王星明、罗刚《徽州古村落》材料三 徽州古村落在选址布局上受着风水观念的强烈制约。“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是他们基本的原则;但从风水学角度来看,具有完满的物质条件及合理功能的环境,并不意味着就是一个理想环境。人类有着自己的希冀、渴求和恐惧,而只有将这些情感,通过在创造自己的生活环境中表达出来,才构成一真正的理想环境。……徽州民居的天井营造有一个很动听的名儿,叫“四水归堂”,言天降雨露、财气,落到自家房顶,流入宅院。&&&——摘编自余治淮《桃花源里人家》请回答:(1)据材料一,皖南古村落与布达拉宫是哪两类社会群体活动的历史承载?(2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徽州古村落是徽商文化的产物?古村落突出反映了徽商怎样的心态?(3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古村落营造中的风水观念在徽州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什么功能?体现了怎样的环境理念?(3分)(4)有学者称:“文化遗产的完整样态必须在其存活的情境中才能把握。”据此,你认为皖南古村落的“完整样态”应该是什么?。&&&&&&&&25.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基础。 &&&&&& 材料一&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 &&(1)当地某中学的地理老师带领学生进行野外考察活动,给学生介绍当地的自然地理状况,一个学生所做的笔记是:其中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土壤为红壤,土壤剖面从上到下依次看见的是枯枝落叶层、淋滤层、腐殖质层、淀积层、母质层等。请你帮这个同学改正错误的地方。
&& &(2)简述丘陵山区的治理对流域生态环境的作用。 && &(3)请结合该地区自然环境特征,提出该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 材料二& 1961年,全国一些地方的农民为了渡过困难,自发地搞起包产到户。安徽在1962年的年中,包产到户发展到了占农户的80%,川、甘、浙等省农村达70%,全国农村平均起来已经超过20%。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在全省实验推行包产到队、到户的责任田,1961年3月毛泽东含糊地批准他进行实验,这使得安徽的粮食迅速增产,并有余粮支援河南、江苏等地。但随即毛泽东严厉批判了安徽的做法,曾希圣因此被撤职。在此前后,浙江、山东等地,也有小规模的包产到户的尝试,最终都无疾而终,所有参与其中的干部,全部被整肃,无一幸免。“包产到户”被当作资本主义、修正主义的东西,受到长期批判。 &&& 材料三& 1978年秋天,安徽发生大旱灾,为了使秋种(种麦子)能顺利进行,有的地方干部就采取了把生产队的土地直接包给农户种的办法,搞“包产到户”。……安徽省委书记万里对此采取了支持的态度,万里说:“包产到户的问题,过去批了几十年,许多干部被批怕了,但过去批判过的东西,不一定是错误的;过去提倡的东西,不一定就是正确的,要靠实践来检验。”&……日的冬夜,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户村民又做出了一个革命性的决定——“分田单干,包干到户”。……“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一字之差,性质完全不同。包干到户,农村土地真正实现了两权分离,土地所有权归集体,农民通过承包获得对土地的经营权,农民成了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农民用和平的方式夺了集体的生产经营权。 && &(4)依据材料4、5,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60年代开始及70年代末,农村搞“包产到户”的共同原因是什么?结局有何不同? & &&(5)依据材料,分析“小岗模式”与60年代“包产到户”有什么区别?“小岗模式”的推行有什么作用? 材料四& 法国大革命以后,法国农业发展的缓慢,大大制约了法国工业革命。二战后,法国开始改造小农经济。法国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1945年,法国政府通过国家农业信贷银行发行五年期债券募集、1947年开始的马歇尔计划,共为法国农业提供90亿法郎的资金支持……其次,力促土地的集中经营,实现农业机械化。鼓励年长农民“退休”,政府为其颁发“离农终身补贴”;各地政府收购农民的零散土地,整合后转卖给农业资本家;对于自行合并经营的农场减免税收;对农民购买农机给予优惠和贷款,农场主购买农机可享受国家银行的长期、低息贷款。第三,加强农业合作组织的建设。组织各级农业公会和农业交流协会,传达和解释政府的农业政策,组织农业交流活动等;鼓励农民自行组织各种农业合作社,通过与农户签订合同的方式引导农户进行生产,建立起农户与外界市场的联系。第四是加强农业科研和农村职业教育的建设,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农业就业人员的素质。战后,法国政府共设立了33所全国性的高等农业学院和农业工程学校,各省普遍设立了各种农业技术学校。政府规定,凡是独立经营农场的人必须要具备“农业技师”证书。短短的二十几年时间,法国农业实现了全面的机械化、电气化和化学化。法国成为20世纪中后期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李世安《欧美资本主义发展史》) && &(6)战后,法国对落后小农经济的改造,对今天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与转变有哪些可借鉴之处? 材料五: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2010年要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衡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继续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新的贡献。 && &(7)运用政治学的有关知识,说明党和政府为什么要把改善农村民生,发展现代农业等作为当前“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 材料六& 201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对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全面优化农业农村发展环境进行了深刻阐述,强调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的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必须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目标任务、本质要求,牢牢把握加强“三农”这个根本立足点,牢牢把握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这个重要着力点,牢牢把握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这个战略着眼点,牢牢把握城乡改革联动这个关键切入点,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安排、扎实推进。会议强调,明年中央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文件,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为主题,这是中央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真研判“三农”形势,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经过慎重考虑作出的重大决策。 &&& (8)材料二是如何体现矛盾分析法的?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各种力量从自身利益出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一种结构形态。它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变化发展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美苏矛盾的激化,“三八线”由美苏对日投降分界线逐渐变成了朝鲜两大政 治力量的分界线。日南部成立了大韩民国政府。9月9日,朝鲜民主主义 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 ——宋晓芹《苏联与朝鲜战争》 材料二&& 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保 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 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日益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材料三&& 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是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 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 事超级大国, 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 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很多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 ——据基辛格1993年的讲话整理 材料四&& 近年来朝韩关系发展回顾
朝鲜政务院总理延亨默率领代表团参加在汉城举行的朝鲜北南方第一次总理会议。这是朝鲜半岛分裂45年后南北双方举行的最高级别会谈。
韩国李明博政府推行“对朝政策三原则”,放弃了前两任总统的“阳光政策”,导致朝韩关系不断恶化。
朝鲜领导人金正日会见了韩国现代集团会长玄贞恩。随后,朝韩两国联合发表了关于组织离散家属团聚、尽快重开金刚山旅游、恢复开城旅游并搞活开城工业园区等5项交流事业的协议。
韩国“天安”号警戒舰在韩国西部海域因发生爆炸而沉没。韩国要求朝鲜就“天安”号事件道歉,表示将禁止朝鲜船只进入韩国领海,中断朝韩经贸合作和交流。
(1)根据材料一指出,朝鲜“三八线”最初出现的原因。朝鲜半岛的分裂状态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新的国际格局的主要因素。 (3)材料三反映出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面对这种变化,中国外交上是如何应对的? (4)根据材料四指出,近年来朝韩关系发展呈现出怎样的态势?折射出当今世界形势具有什么特点?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河南省模拟题
题型:材料题
制度创新是人类文明演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之世,灭人之国者,固已为县矣。
——《日知录》卷二十二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左传》哀公二年(前493年)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县。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元行省辖区广袤,权力空前,但我们较少看到双方发生矛盾冲突的材料,元灭亡也并非亡于地方的分裂割据……(行省)“不得承制署置属吏”;“诸行省用及千定(锭),必咨都省”;“决大狱,质疑事,皆中书报可而后行”。行省内部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官员的任用上实行种族交参的原则,这样就在行省官员内部形成互相牵制、分权制衡的状态。在地方区域设置上,这一制度人为的使自然区域隔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如“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材料三:富兰克林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画了一幅卡通漫画,主题是“JOIN OR DIE”(要么联合,要么死亡),流传很广,并在不同时期被人们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回答:(1)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得知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哪些重要信息?据材料二分析元朝行省制度有哪些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体现了当时的美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针对这一问题,1787年宪法是怎样解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模拟题
题型:材料题
制度创新是人类文明演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之世,灭人之国者,国已为县矣。
——《日知录》卷二十二
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左传》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
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县。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元行省辖区广袤,权力空前,但我们较少看到双方发生矛盾冲突的材料,元灭亡也并非亡于地方的分裂割据……(行省)“不得承制署置属吏…诸行省用及千定(锭),必咨都省”“决大狱,质疑事,皆中书报可而后行”。行省内部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官员的任用上实行种族交参的原则,这样就在行省官员内部形成互相牵制、分权制衡的状态。在地方区域设置上,这一制度人为的使自然区域隔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如“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
材料三 下图是富兰克林在独立战争时期画的一幅卡通画,流传很广,并在不同时期被人们赋予了不同的含义。
要么联合,要么死亡。
1947年,乌兰夫当选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第一任主席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
(1)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得知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哪些重要信息?据材料二分析元朝行省制度没有导致地方割据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三体现了美国中央政府与地方的关系如何?为此,1787年宪法作出怎样的明确规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材料四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都具有中国特色。运用所学知识,比较它们的主要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以上材料,对我国当代加强地方行政制度建设有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南北内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