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徒可以学习外道典籍吗

在家居士或在家佛弟子可以收弟子吗?
在家居士能收徒弟的条件--
1:何为优婆塞--如何成为真正的佛弟子
优婆塞戒经七卷---
&&善男子。受优婆塞戒。有四恶人常应离之。一者乐说他过。二者乐说邪见。三者口软心恶。四者少作多说。是四恶人汝能离不。是四恶人汝能离不。若言能者。应令是人满六月日。亲近承事出家智者。智者复应至心观其身四威仪。若知是人能如教作。过六月已。和合众僧满二十人作白羯磨。大德僧听。是某甲今于僧中乞受优婆塞戒。已满六月中净四威仪。至心受持净庄严地。是人丈夫具男子身。若僧听者僧皆默然。不听者说。僧若听者。智者复应作如是言。善男子。谛听谛听。僧已和合听汝受持优婆塞戒。是戒即是一切善法之根本也。若有成就如是戒者。当得须陀洹果乃至阿那含果。若破是戒命终当堕三恶道中。善男子。优婆塞戒。不可思议。何以故。受是戒已虽受五欲。而不能障须陀洹果至阿那含果。是故名为不可思议。汝能怜愍诸众生故受是戒不。若言能受。尔时智者次应为说三归依法。第二第三亦如是说。受三归已名优婆塞。尔时智者复应语言。
&&善男子,受优婆塞戒的话,有四种恶人应该尽量远离。1;喜欢老讲别人过失的人。2:喜欢说邪见(外道知见-佛教外的知见)的人3:口里说着好话心里却恶毒的人4:说得多做的少的人。像这样的四种恶人你能远离吗?像这样的四种恶人你能远离吗?若觉得能做到的话,应该令此人在六个月的时间里,到寺庙去亲近有智慧的出家人并为其做事,而这个有智慧的出家人也要用心的观察此人身的四种威仪([出菩萨善戒经]
谓之人。心不放逸。若行若坐。常在调摄其心。成就道业。虽久于行坐。亦当忍其劳苦。不住。不卧。设或住卧之时。常存佛法。如理而住。于此四法。动合规矩。不失律仪。是为也。)若发现此人能做到如教导的去做到,过六个月后,集合清静僧团满20人为此人做白羯磨,大德僧请听,某某人今天于僧中求受优婆塞戒,在求受优婆塞戒的六个月中严守四威仪,至心受持净庄严地,是人丈夫具男子身,若僧人中同意的僧人皆不说话,不同意的说出来,全部僧人若都同意的话,智慧的僧人应该要这样对求戒者说,善男子啊,要用心听要用心听,僧团一致同意你受优婆塞戒,是戒即是一切善法之根本也。若有成就如是戒者。当得须陀洹果乃至阿那含果(一果至三果阿罗汉)。若破是戒命终当堕三恶道中。善男子。优婆塞戒。不可思议。何以故。受是戒已虽受五欲(财、色、名、食、睡)。而不能障须陀洹果(一果阿罗汉)至阿那含果(三果阿罗汉)。是故名为不可思议。你能怜愍各种众生而受此戒吗?若说能受。这时智者则按次序为说三归依法。第二第三亦如是说。在受完三归依后名为优婆塞(在家佛弟子或名在家居士)。尔时智者复应语言。
题外话:在接受完出家人的授予的三皈依后才能叫优婆塞-在家佛弟子。
2;何为在家菩萨?
优婆塞戒经七卷---受戒品第十四
&&善男子。如佛所说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名为比丘。在家菩萨名优婆塞。出家菩萨持出家戒是不为难。在家菩萨持在家戒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
译文:善男子。正如佛所说那样菩萨分为二种,一种是在家人。二种是出家人。在家菩萨名为优婆塞,出家菩萨持出家戒是不太难,而在家居士持在家戒是比较难的,为什么呢?因为在家之人容易被各种世俗的恶因缘所纠缠阿.
题外话:所谓的在家菩萨就是在寺庙出家人那里接受了正规三皈依的在家佛弟子,也就是通常讲的在家居士。
3;何为菩萨?
优婆塞戒经七卷---解脱品第四
&&以何义故名为菩萨。能常觉悟众生心故。如是菩萨虽知外典。自不受持亦不教人。如是菩萨不名人天非五道摄。是名修行无障碍道。
译文:那么该如何定义呢,怎么样的人能称其为菩萨呢?能时常以佛正法觉悟众生心,这样的菩萨虽然懂得佛教以外其他宗教的经文,典籍相关的义理,但是菩萨自己是不会去学习也不会教人去学习这些佛教外的经文,典籍(外道知见)的,菩萨自己不去读诵受持这些外道典籍也不教导别人去读诵受持这些外道典籍(外道知见)。这样的菩萨不能说其为修人天道了,非(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人道,天道)这五道能够吸引的了,是名修行无障碍道。
题外话:这里对菩萨的解释也只是一小部分,在其他各种经文有更多的说明,此处不再多讲。一般而言菩萨不会让别人脱离正规佛法去搞其他外道法门,又说是度人的方便法,或如此这般,因为菩萨通达佛法跟世间种种法,但也知道只有正规佛法才能使众生解脱,很多菩萨以前也修外道法的,但只有修回佛法才能解脱。所以我们不要去弘扬佛教外的知见,比如儒家,道家,基督教,伊斯兰教的知识,会严重影响我们佛弟子的解脱知见,因为当下很多人都在问,佛教基础是什么?很多弟子不是说佛教基础是小乘佛法,而直接说佛教基础是儒家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安全士书,或佛弟子写的了凡死训等等等等,很多人认为这些外道知识能教我们佛弟子如何做人,出世,生活,我只想说,佛教八万四千法门,十二部经浩如烟海,其中的小乘经法中比比皆是能教导世人成为佛弟子后怎么为人处世,怎么养家糊口,怎么对待父母眷属,怎么教育孩子,怎么在家修行解脱,这些知识多数都包含在小乘佛法中尤其其中的四阿含。奈何我们自己不学习经文,不弘扬经法,却认为我们佛教没有基础?佛法也没有这些能教世人为人处世的方法?很多兼弘外道法的弘法者跟兼学外道法的佛弟子都认为这些外道法也是学习佛法的方便法,也是劝人向善没什么问题的,问题就在于很多学习了外道知识的佛弟子不是把佛教经文作为日课读诵受持,而是把弟子规或其他外道典籍作为日课读诵受持,一个佛弟子不修佛法却修这些外道法这样做对我们的修行跟解脱知见造成很严重的影响,虽然各种善教宗旨都是劝人向善,但是各种宗教有各种宗教的主修方向,修行方法,跟所谓的解脱问题。不能随意参合在一起,如果弘法者常年弘扬外道法,久而久之外道法都变成了佛法的一部分甚至是基础,正法将被扰乱甚至被代替覆盖,正规佛法将无人问津(而这些弘扬读诵受持外道知识的弘扬者跟受持者却成为弘扬外道知识的生力军,不在把小乘正法作为基础了,而是带动更多人以外道知识为佛教基础,这是很可怕的。),从而导致佛教基础知识走向覆灭-解脱正知见也被覆盖,外道法大行其道-外道知见掩盖真实的佛法解脱知见。这是我们弘法者该做的事情吗?这是所谓菩萨该做的事情吗?----当我们佛教的基础都变成了儒家典籍,道家典籍,基督教典籍,伊斯兰教典籍的时候,我们还是在学佛法?还能通过正法解脱吗?希望大家用心思考这个重要的问题。
4:作为在家菩萨想要收弟子所需要达到的条件有哪些?
(1)优婆塞戒经七卷---摄取品第十三
 善生言。世尊。菩萨具足二庄严已。云何得畜徒众弟子。善男子。应以四摄而摄取之。令离诸恶增诸善法。至心教诏犹如一子。不求恩报。不为名称。不为利养。不求自乐。善男子。菩萨若无如是等事畜弟子者。名弊恶人。假名菩萨非义菩萨。名旃陀罗臭秽不净破坏佛法。是人不为十方诸佛之所怜念。善男子菩萨若能随时教戒。所言时者。贪恚痴时。起贪结时。当为种种说对治法令得除贪。余二亦尔。次当教学十二部经。禅定三昧分别深义调其身心。令修六念不放逸法。瞻养病苦不生厌心。能忍恶口诽谤骂辱。苦加身心亦当堪忍。设其有苦能为救解。除其弊恶疑网之心。善知利根中根钝根。教钝根人令生信心。中根之人能令纯淑。利根之人令得解脱。若能如是勤教诏者。名义菩萨。是名善人。分陀利花。人中香象。调御丈夫。名大船师。善男子。宁受恶戒一日中断无量命根。终不养畜弊恶弟子不能调伏。何以故。善男子。是恶律仪殃齐自身。畜恶弟子不能教诲。乃令无量众生作恶。能谤无量善妙之法破和合僧。令多众生作五无间。是故剧于恶律仪罪。善男子。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有二弟子。一者出家。二者在家。在家菩萨有一弟子。所谓在家。出家菩萨教出家者十二部经。随所犯罪谕令忏悔。教习八智。何等为八。一者法智。二者义智。三者时智。四者知足智。五者自智。六者众智。七者根智。八者分别智。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若能如是教诏调伏出家弟子。是师弟子二人俱得无量利益。如是师徒能增三宝。何以故。如是弟子知八智已。能勤供养师长和上耆旧有德。能受善语能勤读诵。兼为法施心不放逸调伏众生。能瞻病苦给施贫乏。善男子。出家菩萨若有在家弟子。亦当先教不放逸法。不放逸者即是法行。供养父母诸师和上耆旧有德施于安乐。至心受戒不妄毁犯。受寄不抵。见恚能忍。恶口恶语及无义语终不为之。怜愍众生于诸国王长者大臣。恒生恭敬怖畏之心。能自调伏妻子眷属。分别怨亲不轻众生。除去憍慢不亲恶友。节食除贪少欲知足。斗诤之处身不往中。乃至戏笑不说恶语。是则名为不放逸法。出家菩萨若畜在家弟子。先当教造不放逸法。受苦乐时常当共俱。设在穷乏有所须者。六物之外有不应惜。病时当为求觅所须。瞻病之时不应生厌。若自无物应四出求。求不能得贷三宝物。差已依俗十倍偿之。如波斯匿王国之正法。若不能偿。复当教言。汝今多负三宝之物不能得偿。应当勤修得须陀洹果至阿罗汉果。若能至心发菩提心。若教千人于佛法中生清净信。若坏一人殷重邪见。出家菩萨能教在家如是等事。是师弟子二人俱得无量利益。善男子。在家菩萨若畜在家弟子。亦当先教不放逸法。不放逸者。供养父母师长和上耆旧有德。复当供给兄弟妻子亲友眷属。欲行之人及远至者。所有僮仆作使之人。先给饮食。然后自用。又复教令信向三宝。苦乐共俱终不偏独。随时赏赐不令饥寒。终不打骂鞭挞苦楚。应当软言敦谕教诏。设有病者应当瞻疗。随所乏少当为求索。世间之事悉以教之。婚姻求对无求卑下。教以如来五部经典。见离坏者能为和合。既和合已令增善心。一切出家内外诸道。随意供养终不选择。何以故。先以施摄后当调故。以六和敬而教诏之。若求财物商贾农作奉事王者。常当至心如法而作。既得财已如法守护乐为福德。见他作时心生欢喜。是则名为不放逸法。在家菩萨若能教诲在家菩萨如是事者。是师弟子二人俱得无量利益。善男子。在家菩萨若得自在为大国主。拥护民庶犹如一子。教离诸恶修行善法。见作恶者挝打骂辱终不断命。财物六分税取其一。见嗔恶者教修忍辱及不放逸。经言柔软。又能分别善恶之人。见有罪者忍而不问。随有财物常行慧施。任力读诵五部经典。善能守护身命财物。能化众生不令作恶。见贫穷者生大怜愍。自于国土常修知足。恶人谗谤终不信受。不以非法求觅财物。如法护国远七种恶。一者不乐樗蒲围棋六博。二者不乐射猎。三者不乐饮酒。四者不乐欲心。五者不乐恶口。六者不乐两舌。七者不乐非法取财。常乐供养出家之人。能令国人常于王所生父母想信因信果。见有胜己不生嫉妒。见己胜他不生憍慢。知恩报恩小恩大报。能伏诸根净于三业。赞叹善人呵责恶人。先意发言言则柔软。自无力势如法属他。取他国时不举四兵。众生恐怖能为救解。常以四摄而摄取之。善能分别种种法相。不受法者软言调之。善男子。菩萨有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畜二弟子是不为难。在家菩萨畜一弟子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
&&善生说。佛陀阿。在菩萨具足二庄严后。怎么做才有资格收徒很多弟子呢?。善男子。(若想收弟子的话)应以四摄(布施摄。爱语摄。利益摄。同事摄)来引导弟子。令弟子远离各种恶业而修各种善法。至心教导训戒各位所收弟子犹如教导自己而儿子一般不失偏颇。不求众子弟恩报。不为自己名声远播。不求众弟子财利供养。不求自己享乐。善男子。菩萨若然做不到前面说的这些条件就去收弟子的话。名恶劣的人。假名菩萨非义菩萨。名旃陀罗臭秽不净破坏佛法。这样的人不被十方诸佛之所怜念。善男子菩萨若能应机教戒。所谓应机就是在弟子出现情况的时候。出现贪心恚心痴心的时候。当弟子起贪结时。应该为弟子说种种对治法令其得以除去贪念。当出现其余二种情况恚心痴心时也是这样去教导。其次要教导弟子学习十二部经(佛教全体经法分为12种类型-十二部经)。教导禅定三昧的道理然后用来调整其身心。令其修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不放逸法。在瞻养(援助)病苦的人时不生厌恶心。能够忍受被人恶毒的谩骂,诽谤以及责备、羞辱。即使将痛苦加在身心中亦能忍受。假设弟子有苦难能够解救其出离困厄。能够除去其往昔不好的心态以及疑惑之心。善知利根中根钝根(善知别人属于何种根器)。教导钝根之人令其对正法生起信心。教导中根之人能令其修行更加娴熟正知见正信愿更加坚固。利根的人则教导令其能够解脱。若能这样常常教导训诫弟子的人。名为义菩萨。是名善人。分陀利花。人中香象。调御丈夫。名大船师。善男子。宁愿受恶戒(奉行不善的戒规、禁忌的恶律仪)一日中断无量命根。始终不收教戒不了的恶劣弟子。为什么呢?。善男子。而受持这样的恶律仪也仅仅是损害自身而已。但是收那些教导不了的恶劣弟子。会令到无量众生跟着一起作恶。然后就会诽谤无量善妙的佛法并破坏僧团团结。会令到许多众生去造作这样的五无间罪行。所以收恶劣弟子所带来的严重危害会大大超过自己受恶律仪所受的罪过。善男子。菩萨二种。一种为在家人。二种为出家人。出家人菩萨有二种弟子。一种出家人弟子。二种为在家人弟子。在家人菩萨只有一种弟子。那就是在家人。出家菩萨教出家人十二部经(此处是说出家师父有义务教导出家人弟子去学习佛所说的所有经文,即十二部经的内容)。假使出家弟子犯了罪则指示使其诚心忏悔。教学八智。何等为八。一者法智。二者义智。三者时智。四者知足智。五者自智。六者众智。七者根智。八者分别智。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若能这样教导训戒引导出家弟子。这样师傅与弟子二人皆得无量利益。这样的师徒能发扬光大三宝。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弟子已经明白八智了。又能勤快供养师长,和尚,德高望重或修行深厚的长辈。能接受有益的建议,能勤快的读诵经文。并且做法布施,心不放逸,同时能调伏众生。能看望病苦的人并布施其所需要的物质。善男子。出家菩萨若收有在家弟子。亦当先教弟子不放逸法。不放逸者即是法行。供养父母诸师,和尚,德高望重或修行深厚的长辈给予他们安乐。至心受持戒律不随意毁犯戒律。受寄不抵。遇见愤怒的事情能忍。恶口恶语及无义语终不为之。怜愍众生,对各位国王,长者,大臣。恒生恭敬怖畏之心。能够管教妻子跟子女。能够分辩什么人会害我跟什么人是爱我的同时不轻视众生。除去自己傲慢的心态,不要去亲近恶友(不良的友人、交往无益的朋友、恶知识)。节制饮食除去贪欲少欲知足。看到有斗诤的话不要过去。甚至在戏笑时也不说恶语。是则名为不放逸法。出家菩萨若收在家弟子。先当教弟子实行此不放逸法。与弟子同甘共苦。假如弟子贫穷有所须求。师傅除了六物(三衣-复衣,上衣,内衣,钵,坐卧具,滤水囊。)之外其他所拥有的不应吝啬。若弟子生病时应该为其求觅所须治疗药物。探望病情之时不应生出厌恶之心。若自己无相关救治药物应四出求助。若然苦求不能得则可先向三宝借钱。待弟子医治好了后依世俗价格的十倍偿还之。如波斯匿王国之正法。若不能偿还十倍之价格。就这样跟其说。你今负了很多三宝的钱财而不能偿还。一定要勤奋修行,努力去证得须陀洹果(一果)至阿罗汉果(四果)之间的果位。若能至心发菩提心(成佛的心,度众生的心)。若能教导一千人对佛正法生起清净信心。若能破坏哪怕只有一个人的深重邪见。出家菩萨如果能教在家弟子按以上所说的去做。这样师傅与弟子二人皆得无量利益。善男子。在家菩萨若要收在家弟子。亦当先教其不放逸法。不放逸的人。先供养父母,师长,和尚,德高望重或修行深厚的长辈。然后在照顾兄弟,妻子,亲友,眷属。欲走之人以及从远方来的客人。所有奴仆作为办事的人员。先给他们饮食。然后在让他们为自己工作。然后在教令他们信向三宝。苦乐与共终不偏独某一个或某些人。随个人的业绩进行赏赐不令饥寒。终不打骂鞭挞令其苦楚。应该用好的语言教导之。假如有人生病了应该去看望帮助其治疗。看看其有什么是缺少的然后为其找到。世间上各种事情都悉数教之使其明白世间上的各种处世道理。婚姻上找对象的话找适合自己的同时不要找品德低下的人。教其学习如来所说其中的五部经典。见到有人遭受分裂或挑拨离间的话能为其调合。在其调和稳定后在令其增长善心。一切佛教内出家人或者佛教外的出家人(这里是指善良的外道出家人)。随自己的意愿去供养佛教内或佛教外的出家人始终不区别这些出家人。为什么会允许供养(已经出家了)的外道呢。首先以供养做布施来调动他向佛法靠拢。然后以六和敬(身和同敬、口和同敬、意和同敬、戒和同敬、见和同敬、利和同敬)对外道出家人进行教导。若为求的财富,并通过经商,务农,(或打工)服务于权贵阶层来谋求财富的话,时常要记得君子取财,取之有道,也要符合国家法制。通过合法并努力得到财富后,也要合理的守护好财富,并且很乐意把财富用于行善积德中。若见他人行善积德时也心生欢喜。这样就叫做不放逸法。在家菩萨若能教诲在家菩萨这样去做的话。这样师傅跟弟子二人俱得无量利益。善男子。在家菩萨若得自在成为大国之主的话。要保护民众犹如保护自己的孩子一样。教化人民不要做各种恶事而要修行善法。如有人作恶的话使用邢法进行抽打惩戒或严厉斥责使其感受到这样做不对,但始终不取其性命。若向人民收税的话只收日常收益的六分之一。见到容易发脾气的人教其修忍辱及不放逸。平常说话要柔和。又能明白何为好人跟坏人。如知道有人犯过罪的话要忍住而不问其往昔罪过。随着自己实际经济能力经常进行布施。尽自己能力去读诵学习到的五部经典。善于守护身命及财物。能教化众生令其不作恶。见到贫穷的人生起大怜愍心。自己对于现有的国土要经常心怀满足。对于恶人的谗言跟诽谤言词始终不信任与接受。不以非法的手段求得财物。依照国家法制守护国家要远离这七种不好的事情。一者不喜欢-樗蒲-围棋-六博(这些赌博的行为)。二者不喜欢射猎(射杀动物)。三者不喜欢饮酒。四者不喜欢贪心及骄奢淫逸。五者不喜欢说恶毒的语言。六者不喜欢挑拨离间。七者不喜欢使用非法手段聚敛财富。常常喜欢供养出家之人(和尚)。能够做到令国家人民常常把国家元首当成自己再生父母一样,让人民信因信果。见到有人超过自己而不生嫉妒的心。见到自己超过别人而不生骄慢。知恩报恩小恩则大报。能够调整六根净化身口意三业。赞叹善人斥责恶人。说话前要深思熟虑说话则要柔和。自无力势如法属他。取他国时不举四兵。若众生生命受到威胁或因某些原因引起的恐惧恐怖能够予以援助,使脱离危险或困难。时常以四摄(四摄”即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而摄取众生。善于识别种种法的本质。不接受佛法的人要用软和言语来引导他。善男子。菩萨有二种。一种是在家人(三皈依弟子-三宝弟子-在家居士)。二种是出家人(和尚-比丘-比丘尼)。出家菩萨(出家人)收出家人跟在家人这二种弟子是比较好办的。在家菩萨(已受三皈依的在家居士)哪怕只是收在家人这一种弟子也是难以应付的。为什么呢?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
题外话:这里被很多人忽略了,就是想收弟子的人要能先庄严自己,然后才来谈收弟子的资格。所以收弟子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是非常严肃的事情,要非常有责任心才行,而且一般都不轻易收弟子的。能够收弟子的人自身品德条件跟知识面要求都很高的。
(2)优婆塞戒经七卷---二庄严品第十二
善生问:“佛陀,菩萨如何做才能自己他人同时庄严?”佛言:“善男子,菩萨具备着两样条件,即能自他皆庄严:一者福德,二者智慧。”“世尊,何因缘故,得二庄严?”“善男子,菩萨修集六波罗蜜,便得如是二种庄严。施、戒、精进,名福庄严;忍、定、智慧,名智庄严。复有六法,二庄严因,所谓六念:念佛、法、僧,名智庄严;念戒、施、天,名福庄严。”“善男子,菩萨具足是二庄严,能自他利,为诸众生,受三恶苦,而其内心,不生忧悔。若能具足是二庄严,则得微妙善巧方便,了知世法,及出世法。”“善男子,福德庄严,即智庄严;智慧庄严,即福庄严。何以故?夫智慧者,能修善法,具足十善,获得财富,及大自在。得是二故,故能自利,及利益他。有智之人,所学世法,于学中胜,以是因缘,便得财富,及大自在。菩萨具足如是二法,则能二世自他利益。智者若能分别世法,及出世法,世间法者,一切世论、一切世定;出世法者,知阴、入、界。菩萨知是二法因缘,故能二世自他利益。”“善男子,菩萨虽知世间之乐,虚妄非真,而亦能造世乐因缘,何以故?为欲利益诸众生故。”“善男子,是二庄严,有二正因:一者慈心,二者悲心。修是二因,虽复流转生死苦海,心不生悔。复次,菩萨具足二法,而能庄严无上菩提:一者不乐生死,二者深观解脱。是故亦能二世利益,了知法相,得大智慧,能令自他财命增长。”“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二法:一切施时,不生忧悔;见众恶事,而能堪忍。菩萨施时,观二种田:一者福田,二贫穷田。菩萨为欲增福德故,施于贫苦;为增无上妙智慧故,施于福田。为报恩故,施于福田;生怜愍故,给施贫穷。舍烦恼故,施于福田;成功德故,施于贫穷。增长一切乐因缘故,施于福田;欲舍一切苦因缘故,施于贫穷。菩萨若施所亲爱处,为报恩故;若施怨仇,为除恶故。菩萨摩诃萨见来求者,生一子想,是故任力,多少施之,是则名为施波罗蜜。菩萨施时,离于悭心,名尸波罗蜜。能忍一切求者之言,名忍波罗蜜。所施之物,手自授与,名精进波罗蜜。至心系念,观于解脱,名禅波罗蜜。不择一切怨亲之相,名般若波罗蜜。”
“善男子,如诸众生贪心杀时,一念具足十二因缘;菩萨施时,亦复如是,一念具足如是六事,是名功德智慧庄严。”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造作不共法之因缘,名福庄严;教化众生,悉令获得三种菩提,名智庄严。”
“复次,善男子,菩萨若能调伏众生,名智庄严;同于众生受诸苦恼,名福庄严。菩萨能令一切众生离于恶见,名智庄严;能教一切众生住信、施、戒、多闻、智慧,名福庄严。”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五法,则能庄严无上菩提。何等为五?一者信心,二者悲心,三者勇健,四者读诵世论,不生疲厌,五者学诸世业,亦不厌之。”
“善男子,菩萨具足二种庄严,则有七相。何等为七?一者自知罪过,二者不说他过,三者乐瞻病人,四者乐施贫人,五者获菩提心,六者心不放逸,七者一切时中,常至心修六波罗蜜。”
“善男子,复有七相。何等为七?一者乐化怨仇,二者化时不厌,三者要令成熟解脱,四者尽己所知世语、世事,以化众生,心不贪著,五者能忍一切恶事,六者终不宣说他人所不喜事,七者见破戒者,及弊恶人,心不嗔恚,常生怜愍。善男子,菩萨摩诃萨知是七相,则能自利,及利益他。”
“善男子,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为二庄严,是不为难,在家修集,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多有诸恶因缘所缠绕故。”
&&善生问:“佛陀,菩萨如何做才能使自己他人同时庄严?”佛说:“善男子,假如菩萨具备这两样条件,即能自他皆庄严:一是具备福德,二是具备智慧。”“佛陀请问,应该怎样做才能得到此二庄严呢?”
“善男子,菩萨修集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及智慧),便能得到这二种庄严。其中施、戒、精进,名福庄严;忍、定、智慧,名智庄严。再有六法,也是二种庄严的因缘,所谓六念:念佛、法、僧,名智庄严;念戒、施、天,名福庄严。”
((一)梵语s!ad! anusmr!tayah!,巴利语cha
anussati-t!t!ha^na^ni。又作六随念、六念处、六念法。即:(一)念佛,念佛之大慈大悲无量功德。(二)念法,念如来所说三藏十二部经能利益大地众生。(三)念僧,念僧具足戒、定、慧,能为世间众生作良福田。(四)念戒,念戒行有大势力,能除众生之诸恶烦恼。(五)念施,念布施有大功德,能除众生之悭贪。(六)念天,念三界诸天皆因往昔修持净戒、布施、闻慧等之善根,而得此乐报。大小乘对于念天之解释不同。大乘依涅盘经之说,天有三种,即:(一)生天,谓三界之诸天。(二)净天,一切三乘之贤圣。(三)第一义天,即涅盘。又于此三种天之中,大乘之人仅念第一义天。[杂阿含经卷三十三、北本大般涅盘经卷十八、卷二十五、观佛三昧海经卷六、大智度论卷二十二、大乘义章卷十二])
“善男子,只要菩萨具足了这二种庄严,则能利益自他为诸众生受三恶苦,而其内心却不生忧愁懊悔。若能具足这二种庄严,则能得到微妙的善巧方便,明白世法(世间的事物)及出世法(佛法)。”
“善男子,福德庄严即是智庄严;智慧庄严即是福庄严。为什么呢?作为一个有智慧的人,能够修善法具足十善(业),从而获得财富及大自在。因为得到了财富及大自在这两种方便
,所以能够自利及利益他人。有智慧的人,若学世间的事物,便能在其所学的世间事物中超群绝伦,因为能这样优秀所以能得到财富及大自在。菩萨具足如是(财富及大自在)二法,则能在二世(世间及出世间)中做自他皆利益的事情。有智慧的人要能够区分开世法及出世法,所谓世间法,即是一切世间的言论、一切世间的规定;所谓出世法,即是知阴、入、界(构成众生生命要素的五阴、十二入、十八界。)。菩萨知道这二法(世法及出世间法)的前因后果,所以能够在二世(世间及出世间)中利益自己及他人。”
“善男子,菩萨虽然知道人世间的各种快乐及安乐。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乐,但是有办法令自他去拥有世间的各种快乐及安乐。为什么呢?就是希望能够利益各种众生阿。”
“善男子,这二种庄严(福德及智慧),有二种正因:一种是慈心,二种是悲心。在修这二种因的时候,虽然会因此流转生死苦海(在六道中轮回)而心中却不会后悔怨恨。再有就是菩萨具备这二种条件(不乐生死及深观解脱),则能庄严无上菩提:一种是不喜欢在六道中轮回生死,二种是很明白怎样做才能脱离六道轮回。所以能够对众生做世间及出世间的利益,明白世间法跟出世间法的本质而得到大智慧,所以能令自己他人的钱财及寿命皆增长。”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二法(不乐生死及深观解脱):在任何情况下做布施也不会忧愁懊悔;遇到各种恶事而能忍耐。菩萨在布施的时候注意理解这二种田:一种是福田(佛,法,僧,证果之人如罗汉及菩萨,父母,师长,佛塔,庙。),二种是贫穷田(贫苦的人)。菩萨若想增长福德的话,则布施贫苦的众生;若想增长无上妙智慧的话则供养佛。若想报(父母恩,师长恩,法师恩)恩而为他们供养佛;心怀慈悲所以会布施贫穷的人。想离开烦恼所以供养佛;想成就功德所以布施贫穷的人。想增长一切乐的因果所以供养佛;不想在受一切苦的果报所以布施贫穷的人。菩萨若帮助或供养亲爱的人则是为了报恩;若帮助怨恨仇视自己的人,则是为了化解怨仇。菩萨摩诃萨若遇到来求助的人,把其当成自己孩子一样对待,按自己实际能力给予相应的帮助,这样就叫作布施波罗蜜。菩萨在布施的时候,不要小气跟吝啬,这样就叫做持戒波罗蜜。能耐心倾听一切求助者的请求,名忍辱波罗蜜。想要布施的物品要亲手交给对方,名精进波罗蜜。专心修习禅定努力证得四种阿罗汉果位从而脱离六道轮回,这样就叫作禅波罗蜜。不取一切冤亲这样的分别之相,名般若波罗蜜。”
“善男子,如若各众生起贪心而杀生时,这一念具足十二因缘(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菩萨作布施的时候也是一样,这一念具足这样的六事(六波罗蜜),是名功德智慧庄严。”
“其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行持不共法的过程(自宝雨经卷四;云何菩萨十八不共法。一诸菩萨行施不随他教。二持戒不随他教。三修忍不随他教。四精进不随他教。五静虑不随他教。六般若不随他教。七行于摄事能摄一切有情。八能解回向。九方便善巧为主自在。令一切有情有所修行。复能示现于最上乘而得出离。十不退大乘。十一善能示现。于生死涅槃而得安乐。言音善巧能随世俗文同义异。十二智为前导。虽现前起种种受生。而无所作离诸过失。十三具足十善身语意业。十四为摄诸有情恒不舍离。常能忍受一切苦蕴。十五能为示现一切世间之所爱乐。十六虽于众多苦恼愚夫及声闻中住。而不忘失一切智心。如宝坚固清净庄严。十七若受一切法王位时。以缯及水系灌其顶。十八能不舍离诸佛正法示现悕求。是名菩萨十八不共之法。),名福庄严;教化众生令其获得这三种菩提中之一种(声闻菩提,缘觉菩提,诸佛菩提-声闻,缘觉,大乘),名智庄严。”
“其次,善男子,菩萨若能调伏众生(一是依不同众生的根基教导其学习修习相应的解脱之法以令其解脱,二是遇到刚强难化之众生使用得力的佛法进行降服然后在教化),名智庄严;能跟众生一起忍受各种苦恼,名福庄严。菩萨能令一切众生离于恶见(违背佛法的知见),名智庄严;能教一切众生在信心、布施、持戒、多闻、智慧,这几方面不再退转,名福庄严。”
“其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五法,则能庄严无上菩提。究竟是哪五种法呢?一者对佛陀正法的信心坚定不移,二者能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心,三者勇敢强健,四者时常了解当代世俗言论,五者时常学习各种世间知识。”
“善男子,菩萨具足(福德及智慧)二种庄严,则有七相。何等为七?一者知道自己有何罪过,二者不说他人过失,三者乐于看望病人,四者乐于布施贫穷的人,五者获的菩提心,六者心不放逸,七者一切时中,常常至心修六波罗蜜。”
“善男子,再有七相。何等为七?一者乐于化解怨仇,二者化时不会厌倦,三者要令众生建立起的信心,正知见,智慧,修行的正法成熟然后得以解脱于六道轮回,四者尽自己所知到当下的世俗言论、当下的时事,以此为善巧来教化众生心不贪著,五者能忍一切恶事,六者始终不到处宣说他人所不高兴的事,七者遇到破戒的人及恶劣的人,心不恼怒而对其常生怜愍之心。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懂得这七相,则能自利及利益他。”
“善男子,菩萨有二种:一种在家,二种出家。出家菩萨修(福德及智慧)二庄严,这个不难,在家修此二庄严,这就比较难了,为什么呢?在家时常会遇到各种恶因缘所缠绕。”
题外话;在谈论能收弟子的资格前,首先要有能庄严自己这个前提,而这个庄严是很严整的,不是那么轻描淡写的在庙里受了三皈依就能收弟子了。
5;在家菩萨符合收弟子的条件后,要教导弟子做哪些事情呢?
优婆塞戒经七卷---摄取品第十三
&&善男子。在家菩萨若畜在家弟子。亦当先教不放逸法。不放逸者。供养父母师长和上耆旧有德。复当供给兄弟妻子亲友眷属。欲行之人及远至者。所有僮仆作使之人。先给饮食。然后自用。又复教令信向三宝。苦乐共俱终不偏独。随时赏赐不令饥寒。终不打骂鞭挞苦楚。应当软言敦谕教诏。设有病者应当瞻疗。随所乏少当为求索。世间之事悉以教之。婚姻求对无求卑下。教以如来五部经典。见离坏者能为和合。既和合已令增善心。一切出家内外诸道。随意供养终不选择。何以故。先以施摄后当调故。以六和敬而教诏之。若求财物商贾农作奉事王者。常当至心如法而作。既得财已如法守护乐为福德。见他作时心生欢喜。是则名为不放逸法。在家菩萨若能教诲在家菩萨如是事者。是师弟子二人俱得无量利益。
&&善男子。在家菩萨若要收在家弟子。亦当先教其不放逸法。不放逸的人。先供养父母,师长,和尚,德高望重或修行深厚的长辈。然后在照顾兄弟,妻子,亲友,眷属。欲走之人以及从远方来的客人。所有奴仆作为办事的人员。先给他们饮食。然后在让他们为自己工作。然后在教令他们信向三宝。苦乐与共终不偏独某一个或某些人。随个人的业绩进行赏赐不令饥寒。终不打骂鞭挞令其苦楚。应该用好的语言教导之。假如有人生病了应该去看望帮助其治疗。看看其有什么是缺少的然后为其找到。世间上各种事情都悉数教之使其明白世间上的各种处世道理。婚姻上找对象的话找适合自己的同时不要找品德低下的人。教其学习如来所说其中的五部经典。见到有人遭受分裂或挑拨离间的话能为其调合。在其调和稳定后在令其增长善心。一切佛教内出家人或者佛教外的出家人(这里是指善良的外道出家人)。随自己的意愿去供养佛教内或佛教外的出家人始终不区别这些出家人。为什么会允许供养(已经出家了)的外道呢。首先以供养做布施来调动他向佛法靠拢。然后以六和敬(身和同敬、口和同敬、意和同敬、戒和同敬、见和同敬、利和同敬)对外道出家人进行教导。若为求的财富,并通过经商,务农,(或打工)服务于权贵阶层来谋求财富的话,时常要记得君子取财,取之有道,也要符合国家法制。通过合法并努力得到财富后,也要合理的守护好财富,并且很乐意把财富用于行善积德中。若见他人行善积德时也心生欢喜。这样就叫做不放逸法。在家菩萨若能教诲在家菩萨这样去做的话。这样师傅跟弟子二人俱得无量利益。
6:作为在家菩萨的弟子是否有资格为其他在家人传授三皈依及五戒及赐予法名呢?
优婆塞戒经七卷---
&&善男子。受优婆塞戒。有四恶人常应离之。一者乐说他过。二者乐说邪见。三者口软心恶。四者少作多说。是四恶人汝能离不。若言能者。应令是人满六月日。亲近承事出家智者。智者复应至心观其身四威仪。若知是人能如教作。过六月已。和合众僧满二十人作白羯磨。大德僧听。是某甲今于僧中乞受优婆塞戒。已满六月中净四威仪。至心受持净庄严地。是人丈夫具男子身。若僧听者僧皆默然。不听者说。僧若听者。智者复应作如是言。善男子。谛听谛听。僧已和合听汝受持优婆塞戒。是戒即是一切善法之根本也。
&&善男子,受优婆塞戒的话,有四种恶人应该尽量远离。1;喜欢老讲别人过失的人。2:喜欢说邪见(外道知见-佛教外的知见)的人3:口里说着好话心里却恶毒的人4:说得多做的少的人。像这样的四种恶人你能远离吗?像这样的四种恶人你能远离吗?若觉得能做到的话,应该令此人在六个月的时间里,到寺庙去亲近有智慧的出家人并为其做事,而这个有智慧的出家人也要用心的观察此人身的四种威仪([出菩萨善戒经]
谓之人。心不放逸。若行若坐。常在调摄其心。成就道业。虽久于行坐。亦当忍其劳苦。不住。不卧。设或住卧之时。常存佛法。如理而住。于此四法。动合规矩。不失律仪。是为也。)若发现此人能做到如教导的去做到,过六个月后,集合清静僧团满20人为此人做白羯磨,各位大德僧请听,某某人今天于僧中求受优婆塞戒,在求受优婆塞戒的六个月中严守四威仪,至心受持净庄严地,是人丈夫具男子身,若僧人中同意的僧人皆不说话,不同意的说出来,全部僧人若都同意的话,智慧的僧人应该要这样对求戒者说,善男子啊,要用心听要用心听,僧团一致同意你受优婆塞戒,是戒即是一切善法之根本也。
题外话:上面很清楚说道,能为普通人授三皈依的只能是出家人,那些已经受了三皈依的在家佛弟子,即使能收其他普通人为弟子,也没资格为普通人传授三皈依让其成为真正的佛弟子,更没资格为普通人赐法名。(因为现在社会上很多收在家弟子的所谓在家菩萨拿这本经文作为依据,作为在家居士就敢于为普通人传授三皈依,跟赐法名,并广收弟子,而且这些被收弟子都认为是合理的。如果所谓的在家菩萨不劝所收的在家弟子去寺庙找出家人做真实三皈依,那么这些被在家菩萨所收的弟子也不过是普通人,非为真实佛弟子,因为得不到真实的三皈依戒戒体,跟三皈依的身份。
7;普通人成为在家菩萨的弟子后,是否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佛弟子呢?是否就可以无视佛法僧三宝,也不正式到寺庙皈依也不学习正统佛经,全听在家居士一个人说呢?
上面已经给出了很多经文的观点给大家认识,无论是谁,想成为真正的佛弟子,就一定要到寺庙出家人那里求受三皈依戒,我们是皈依佛
法 僧 三宝,并非皈依某一个高僧或在家大德居士,即使是在家菩萨要收弟子应该更加明白道理,更应该劝说所收弟子去寺庙找出家人求受皈依,这才是在家菩萨该做的事。这些被收在家弟子更加要重视三宝,学习正统佛法,更应该依法不依人。而不是只依某个所谓在家菩萨的言辞而自己不研究经文不明白道理。
8:在家居士能够有资格收弟子的具体条件?
这个问题在6中已经给出答案,而且被很多人利用,不过确实可以收弟子,只要是三皈依弟子,在符合资格为前提的条件下是可以的,不过不会像社会上有些在家居士那样容易,有些在家人往往只取经文说可以收徒弟,不关心收徒弟的资格条件,到头来恐怕这个在家菩萨会很麻烦的。连带他的弟子也会很麻烦。也会影响三宝的形象。大家要注意啊!
9;作为正统佛弟子应该学习的正统的佛教三皈依知识?--
作为佛弟子,首先要学习正规的佛教基础知识,跟三皈依知识,明白何为佛弟子,怎样才是一个真正的佛弟子,成为佛弟子后应该怎样在社会生活,修行,怎样养家,怎么对待父母家人眷属朋友。怎么把佛法运用到生活中。怎么才能生活不离佛法,佛法不违背日常生活,互相圆融,不相矛盾。
这里给出一些现实中不达收徒资格却盲目收弟子带来危害的例子给在家虔诚的学佛人一个警示,佛弟子也要懂得保护自己,明辨是非,不要麻木崇拜:
好些是佛弟子或根本就不是佛弟子的人,因为根本就没能做到收徒的标准就大量收弟子导致所谓的师傅跟弟子都出问题的,甚至对弟子造成严重伤害的,还有影响佛教形象的,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广东珠海的华藏宗门,所谓香港白玛奥色法王。
这些事情发人省思,只有懂得佛法正理,拥有辨别正邪是非对错的智慧,才能让我们这些虔诚的在家佛弟子避免这些不好的甚至悲惨的状况。从而不易仍人摆布,造成更多不好的后果。同时我们要使用佛法知识擦亮我们的眼睛,不要轻易被人蒙蔽!不管遇到多出名的人,首先要记得依法不依人这样对在家佛弟子才会比较稳妥。
南无释迦牟尼如来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正法明如来
南无不动如来
南无无量寿如来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