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当初军事工业有多可怕军事消息

当年烏克兰是苏联粮倉和军事工业和核工业基地。如今独立后,烏没銭搞航毌和核武大批专家失业,一些人到中国耒搞本行大受欢迎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图文编辑模式
12:53:12&)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发现信息价值
芦笛:闲话前苏联的军事工业
16:57 原创发表在
闲话傻大黑粗的前苏联军工 芦笛 有人说苏联的航空工业技术强过了美国,真是神来之笔,我等庸众是万万想不出来的。其实苏联的航空工业技术如何,赫鲁晓夫回忆录已经说得清清楚楚了:他们当时没有战略空军,研制能飞往美国实行战略轰炸的远程轰炸机一再受挫,这成了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某日某军头去见赫鲁晓夫,说他想出办法来了,苏联的轰炸机可以单向飞往美国轰炸,然后在墨西哥着陆。赫鲁晓夫哭笑不得,因问道:你以为墨西哥是咱们的什么人?丈母娘?所以我们随时可以去访问而不用预先通知?就是因为这问题解决不了,赫鲁晓夫才提出搞战略火箭军,用导弹取代飞机。 老赫的证词得到了后人的证实。苏联科学家和工程师很聪明,但该国技术基础太差,关键是工艺不过关,因此多靠简单而构思合理的设计去补拙,再以数量对质量,靠sheer quantity去压倒对方的high quality。 最光辉的示范,便是二战中的T-34坦克。它的设计非常简单,但非常合理。例如前壁制成坡形,既使得它的受弹角度利于弹开炮弹,又等于在不增加重量的前提下增加了坦克的装甲厚度。无论是装甲,是大炮的口径和射程,都远远超过德国当时的主战坦克Panzer IV。它的发动机是根据俄国的气候设计的,因此在严寒中也能轻松启动,不会像德国坦克那样冻死。履带较宽,不怕秋雨造出的俄国平原上的无边泥泞,无论哪方面都远远超过了德国坦克。最大的优点,还是它设计简单,不需要复杂的机械传动装置,可以在一般的拖拉机厂内大规模粗制滥造出来。 此前德国人在西欧战场上的大胜,造出了他们的错觉,以为自己的坦克天下无敌。待到入侵苏联后,一开头遇到的都是老式坦克,也没拿苏联当回事。等到逼近莫斯科,第一次与T-34集群交战,德国坦克兵才无限惊骇地发现,发炮命中对方后,那炮弹竟然弹开了,而自己的坦克装甲之薄,根本就无从耐受对方的一炮。 即使如此,德国人仍然靠“人的因素”压倒了对方的“唯武器论”,不过那不是活学活用《我的奋斗》,而是靠精湛的作战技能。早期的T-34中没有装无线电,因此指挥员要协调全队的动作,便只能效法交通警,打开顶盖钻出来挥舞小旗子。德国人的坦克都配置了无线电,很快就发现了敌军这个毛病,于是便专打指挥坦克,擒贼擒王,实行“斩首战术”。无奈Panzer IV的火力太差,因此德国人击毁T-34,靠的主要还是88毫米的FLAK高射炮。 俄国人的问题还不是坦克里没装无线电(这个缺陷很快就给纠正了),而是士兵素质太差。斯大林的残酷无情,表现在他驱使从未受过训练的平民上阵去送死。斯大林的爱将弗拉索夫之所以在被俘后投降德国人并成立 “俄国解放战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目睹政府把从未受过训练、连枪都不会开的农民征来后便直接送往战场。这在当时成了标准实践,以致造成巨大伤亡,据说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一个普通士兵的性命平均不超过24小时。当然这或许极大地夸张了,但苏联解体后发现的档案材料表明,苏联过去极大地报低了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苏方伤亡。 步兵如此,坦克兵竟然也如此。据说坦克兵上阵前,平均受训时间不超过20小时,能把坦克开起来走路就算毕业了,直接就送到战场上去,比在美国考驾照还容易。这种憨兵驾驶的坦克再优秀,也只会丧生于德国人的炮火之下。正是这个原因,才使得德国人面对优势兵力(无论是论数量还是武器质量)还能在初期取得辉煌胜利,在中期还能对峙甚至一度保持了主动权(initiative),1942年还能在南线几次发动攻势。即使在斯大林格勒大败后,曼施泰因还能在哈尔科夫取得大捷。只是在库尔斯克会战后才耗尽了元气,不得不且战且退,退出俄国。 当然俄国人后来也不再是吴下阿蒙了。坦克兵们“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毫无意义地送掉大量不值钱的性命后,终于受到了充分训练,使先进武器的优势得以发挥出来。Meanwhile,无数T-34从生产线上源源不绝地开出来,据说先后一共生产了7万多辆(一说5万多),形成了对德国坦克的压倒性数量优势。 另一方面,德国人也发现了T-34的优点,赶紧制造出老虎和虎王坦克来。论一对一, T-34绝非老虎坦克的对手,可惜希特勒过分强调炮大甲厚,强调质量,使得老虎无法如T-34一般大规模生产出来,而且机械传动设计太复杂,因而容易出故障,配件供应又紧张,出了故障后常常只能扔掉整辆坦克。因此,如同德国人制造的喷气战斗机一样,它出现的too little, too late,无法改变战争命运,只能被如潮水一般涌来的T-34“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断送在“蚂蚁啃骨头”中。 这就是老毛子军工的特点:设计简单,工艺简单,然而十分管用,毫无不必要的花活,能大量粗制滥造,靠数量压倒质量。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文章很赞,分享给好友
文章很赞,分享给好友
加载下一页跟帖
大家都在看
芦信韵的其他帖文
更多好看内容
不过瘾?!打开凯迪看更多精彩内容苏联拥有1300多万军队,为何不愿意加入对日本作战?苏联军事力量有多可怕 - 常德资讯网
常德资讯网
&&&&&& & 正文 &
苏联拥有1300多万军队,为何不愿意加入对日本作战?
时间: 00:38
点击:490次
来自:网络原创
作者:繁华万里
导读: 1945年8月,苏联出动150多万军队进攻盘踞东北地区的日本关东军。此时已经是二战的尾声,苏联此时加入对日作战,原因非常复杂。其实苏联有更为深远的打算,那就是如何利益最大化。最终在日本即将投降的前夕,苏联加入了对日作战,此时美国人的态度也变了。
一、起初美国希望苏联出兵,但是苏联没有这个…
1945年8月,苏联出动150多万军队进攻盘踞东北地区的日本关东军。此时已经是二战的尾声,苏联此时加入对日作战,原因非常复杂。其实苏联有更为深远的打算,那就是如何利益最大化。最终在日本即将投降的前夕,苏联加入了对日作战,此时美国人的态度也变了。一、起初美国希望苏联出兵,但是苏联没有这个能力1941年12月,日本军队发动了珍珠港事件。随后,日军开始南下东南亚。美英军队准备严重不足,再加上兵力上的问题,最终日军几乎占领了整个东南亚地区。此时美英两国希望苏联出兵缓解自己的压力,但当时苏联正在与德国鏖战,苏联不仅没有力量出兵,与之相反还需要美英的支援。最后,中国派出远征军在缅甸支援英军。整个1942年,美英苏中都是苦战的状态。但是在1943年则出现了转机,苏联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重创了德国南方集团军群。美军也取得了太平洋战争的主动权,日本海军损失很大。美国和苏联都转入了反攻,似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美国依靠自身强大的工业生产力,已经取得了绝对的优势。日本在海战中已经不可能击败美国,因此日本准备利用太平洋地区的岛屿进行层层抵抗。日军的武器虽然不如美军,但利用岛屿有利地形进行抵抗,美军还真要费工夫清理。美军并不擅长岛屿从来作战,结果美军的伤亡开始增大。在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中,美国总统罗斯福就要去苏联加入对日作战。但苏联与德国的大决战正在进行中,苏联实在无力在东方开辟第二战线。在硫磺岛、塞班岛等战役中,美军的伤亡越来越大。在1944年年底召开的雅尔塔会议中,罗斯福再次提出要求苏联加入对日作战的问题。而苏联则提出了很多附加条件,美国为了换取苏联出兵,最终牺牲了自己东方盟友的利益。苏联表示在战胜德国三个月以后,加入对日作战。二、美国掌握了原子弹,苏联迫不及待的出兵在雅尔塔会议结束以后,美军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美军占领了菲律宾等地,直接切断了日本本土与东南亚地区的联系。日本很多物资都依赖东南亚提供,换句话说,即使不打困也能困死日本。更重要的是美军可以利用这地区直接轰炸日本本土,这是对日本的直接震慑。与此同时,苏联军队也是节节胜利,1945年5月,苏联军队攻克了柏林。希特勒在绝望中自杀,随后德国宣布投降。在对德战争结束以后,苏联立刻通过铁路、公路等方式向远东地区调运部队。对日作战何时开始,还需要看具体情况。这年7月,美英苏三国元首在德国的波茨坦举行了二战中的最后一次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就是如何处理日本,最终确定了美英中苏四大国共同占领的方针。就在波茨坦会议期间,美国的原子弹试爆成功。新任总统杜鲁门先是在会议上炫耀一番,然后在回国的途中命令对日本实施核打击。日,美国轰炸机飞临日本第八大城市广岛,并投下了原子弹。原子弹的威力巨大,广岛几乎被夷为平地。这次核打击对日本高层震慑很大,日本高层部分成员确实开始提出投降事宜。在这样的情况下,苏联在8月9日便出兵夹击盘踞东北的关东军。当时苏联军队还没有完全部署到位,但是日本随时可能投降,苏联必须在日本投降之前加入战争。只有这样才能拥有与美国划分亚洲势力范围的筹码,这是一次以军事实力为后盾的政治行动。巅峰苏联到底有多可怕?一个星期就可以攻占欧洲
几乎整个冷战期间,北约都生活在一种苏联坦克恐惧症中,冷战苏联的强大可以援引欧洲战略家们的话“如果苏联军队星期天开始进攻欧洲,星期一就能占领德国慕 尼黑,星期三就能占领法国巴黎,星期五就能占领西班牙马德里和希腊雅典,不等美国盟军从大洋彼岸刚来,欧洲就沦陷在了红色铁蹄之下”。
下面我就来看看苏联和美国当时的地面装甲部队数量之比:
苏联:主战坦克55200辆(包括海军陆战队),各型压制火炮/火箭炮51700门/辆,共有坦克和机械化步兵师190个,炮兵师10多个,机械化空降师7个,战术攻击机:4900架。
美国:主战坦克11920辆(包括海军陆战队),各型压制火炮/火箭炮9130门,共有重装师(装甲师和机械化步兵师)9个,步兵师3个,空降/空降突击师2个,海军陆战师3个,战术攻击机:3210架
可以说,在80年代初期,苏联的坦克部队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大大优于美军和整个北约军队,北约当时最先进的,火力最强的坦克是刚刚投产的德国豹-2坦克,仅仅1000辆上下。而苏联125毫米炮的T-64/72/80此时已经装备了2万辆左右了。
而且别忘了,当时苏联的重装师除了没有美军的师属航空旅之外,在坦克/步兵战车/火炮上都跟美军的重装师相当甚至还略多,由此也不难想象为什么美国当初拉拢中国,搞“联合反霸”,中国当时的160多个师对苏联起到重要的牵制作用的,是常规力量处于全面劣势的北约所急需的。
不过这种恐惧是暂时的,日,庞大的苏联轰然倒塌。这些曾经的钢铁洪流变成了一对对垃圾,有的甚至被改装成农用机械。不过,苏联巅峰时的军力,尤其是那个庞大无解的装甲军团,或许至今都让美国心悸。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可怕军事消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