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支持沙特还是伊朗伊朗到底有多大仇

一对老冤家:沙特与伊朗之间的仇恨由来已久
腾讯新闻丁隆
撰文/丁隆(对外经贸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 阿拉伯语系教授)新年伊始,沙特高调宣布处决47名恐怖分子,其中包括什叶派领袖尼姆尔在内的4名什叶派人士。此举被视为对什叶派的挑衅,引起多国什叶派抗议浪潮,在德黑兰,愤怒的示威者对沙特驻伊朗使馆纵火,沙特随机宣布与伊朗断绝外交关系,并责令伊朗外交人员48小时内离开沙特。此前,中东地区以沙特为首的逊尼派阵营,与伊朗为首的什叶派阵营之间的冷战已持续多年,“尼姆尔事件”点燃的外交战又给两国添了新仇,沙特与伊朗之间的暗斗转变为明争。一对老冤家沙特与伊朗之间的仇恨由来已久,具有教派、民族和政治等多重维度。●从历史上看:什叶派作为一个政治派别,又称“阿里党”,指的是圣裔家族的阿里及其支持者,其与逊尼大众派的分歧在于先知穆罕默德继承人的合法性问题。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去世后,亲近阿拉伯半岛北部传统部落势力的艾布?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先后被推选为“哈里发”(继承人),直到奥斯曼遇刺后,穆罕默德的堂弟兼女婿,圣裔哈希姆家族的阿里才出任第四任哈里发。公元657年,阿拉伯半岛南北部落之间在隋芬爆发战争。本已获胜的阿里却接受了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提出的以《古兰经》仲裁的建议,导致政治失利,内部分裂。4年后,阿里被哈瓦利吉派刺杀,其子哈桑被迫让位于穆阿维叶,后者建立倭马亚王朝。此后,阿里党人一直企图恢复圣裔统治,却受到倭马亚王朝压制。公元681年,阿里和法蒂玛所生次子、先知穆罕默德硕果仅存的外孙侯赛因在穆阿维叶死后发动叛乱,于今伊拉克卡尔巴拉城战败遇难。伊历1月10日侯赛因殉难日,被视为什叶派的诞生日。侯赛因殉难和卡尔巴拉大屠杀加快了什叶派的传播,在波斯人中传播最广。什叶派建立后,由最初的政治派别,逐渐发展为具有独特教义和教法体系、宗教仪式、文化的派别,但伊斯兰史上最主要的帝国均是正统的逊尼派掌权,除个别地区外,什叶派一直处于被统治地位。在有些地区,虽然什叶派人数占多数(如伊拉克、巴林等地),但掌权者均为逊尼派。什叶派在伊朗、伊拉克、巴林等国成为多数派,在海湾、中亚和南亚多国人口中占有相当比例,其中沙特的什叶派人口约占10%,聚居于石油主产区东部省。●在近代:沙特与伊朗的矛盾起于瓦哈比派在阿拉伯半岛的崛起。瓦哈比派是中世纪出现的萨拉菲派的分支和变体,该派将矛头对准穆斯林中的“叛教者”,拒绝承认什叶派为穆斯林,将其称为“萨法维”(波斯人)、“拉菲达”(忤逆者)。瓦哈比派继承了萨拉菲主义对什叶派的批判,该派创立者伊本?阿卜杜?瓦哈卜曾赴什叶派聚居的巴士拉游学,其间目睹什叶派种种“叛教”行为,并与当地什叶派宗教学者辩论教义。1801年,信奉瓦哈比教义的第一沙特王国大军攻下什叶派圣城卡尔巴拉,随即屠城数日,数十万什叶派穆斯林遇难,什叶派清真寺遭到大规模损毁。1803年,一名什叶派刺客为卡巴拉大屠杀复仇,刺死第一沙特王国的国王。当代沙特王国建立后,对境内什叶派残酷镇压,什叶派被禁止举行该派宗教活动,被剥夺了参军、从政等权利,虽然居于富产石油的东部省,却沦为二等公民。●双方冲突还有民族矛盾的成分:阿拉伯人征服波斯,是低位文明对高位文明的征服。阿拉伯帝国借鉴了波斯帝国的政治制度和文明成果,因此伊朗素有大波斯民族自豪感,看不起来自沙漠的阿拉伯民族。阿拉伯人也对波斯人多有提防,始终将其视为重大威胁。●双方矛盾实质还是权力和利益之争:对海湾和中东霸权的争夺伊朗伊斯兰革命后,逊尼派与什叶派在当代的冲突始于伊朗伊斯兰革命,伊朗在霍梅尼主义意识形态驱动下,表现出强烈的进攻性,这体现在伊朗将投靠美国的海湾君主制阿拉伯国家视为“非法政权”,向其输出革命,支持这些国家的什叶派反对力量。伊朗咄咄逼人的攻势,引发沙特等逊尼派阿拉伯国家的恐惧。它们通过两个战略应对伊朗的攻势,一是支持萨达姆政权与伊朗对抗,二是6个海湾君主制国家采取联合自保的策略,成立海湾合作委员会,共同应对伊朗的攻势。在伊拉克战争前,这两个策略达到了预期目的,伊朗被拖入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实力折损不少。海湾君主制国家不仅保持了国内政治稳定,为应对伊朗威胁而成立的海合会,在区域整合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什叶派与逊尼派矛盾的再次激化,由伊拉克战争和伊朗核计划引发。伊拉克战争不仅改变了伊拉克本国的政治生态,其直接后果便是伊朗的崛起,它导致海湾乃至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环境变化,原有的均势被打破。伊朗客观上成为美国发动的反恐战争最大受益者,塔利班政权倒台,为伊朗扫除了南部的敌对政权。萨达姆政权被推翻,伊朗最强劲的对手不复存在。伊拉克战后,什叶派在伊拉克执政,伊朗获得对伊拉克内政的空前影响力。伊朗利用有利的地缘政治环境,谋求在中东,特别是海湾称霸。伊朗对阿拉伯世界的渗透将主要通过什叶派扩张,以及“伊朗—真主党—哈马斯”三角关系和伊朗与叙利亚联盟实现。逊尼派阿拉伯国家对伊朗的恐惧还源于其核计划。伊朗顶住国际社会压力,继续其核研发活动,使逊尼派阿拉伯国家感到自身安全受到威胁。阿拉伯剧变浪潮爆发后,沙特与伊朗之间的争夺加剧,两国将这场危机视为维护和拓展自身利益的机会,沙特出于维护自身政权稳定,避免被革命浪潮波及,率海合会大军出兵巴林,镇压了什叶派抗议浪潮。在叙利亚和也门,双方更是针锋相对,打代理人战争。去年沙特权力传承完成后,新的领导层对伊朗的政策更加激进,甚至不惜亲自上阵,组建逊尼派国家组成的军事联盟,出兵干涉也门,打击据称受到伊朗支持的什叶派胡赛武装。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enxinpu]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伊朗和沙特:两个中东大国关系微妙_网易新闻
伊朗和沙特:两个中东大国关系微妙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新华网北京7月28日电 据新华社“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伊朗外长扎里夫26日晚对卡塔尔进行了数小时的访问,卡塔尔埃米尔(国家元首)塔米姆会见扎里夫,双方就双边关系、地区局势等交互了意见。巧合的是,沙特外交大臣朱拜尔前一天也短暂访问卡塔尔。
分析人士认为,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达成之后,伊朗表示愿与海湾国家改善关系,伊朗和沙特两国外交高层相继访问卡塔尔传递的信息耐人寻味,似有通过卡塔尔协调立场的意图,伊朗与沙特关系或因此出现微妙变化。目前看,也门危机、石油问题及如何应对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成为双方关注焦点。
  【也门:挥之不去的阴影】
也门问题是影响沙特与伊朗关系发展过程中一道绕不开的坎。中东专家认为,两国外交官员先后造访卡塔尔,有意在也门问题上讨价还价、协调立场,争取达成一些共识。
为防止也门投向伊朗,沙特率包括海湾阿拉伯国家在内的多国空袭也门,阻止亲伊朗的也门胡塞武装和支持前总统萨利赫的军队占领也门南部城市亚丁,帮助避居在利雅得的也门总统哈迪重回也门执政。
但经过数月的密集空袭,胡塞武装等不仅没有屈服,反而几乎控制了也门全境,致使沙特处于欲战不能、欲和不甘的尴尬境地,且沙特靠近也门边境的城镇不时遭胡塞武装袭击,安全状况堪忧。由于陷入也门“泥潭”难以自拔,沙特流露出从也门脱身的想法。
另一方面,伊朗也不愿在也门问题上牵扯过多精力。伊核协议达成后,发展自身实力、改善同海湾国家关系成为伊朗要务,如何摆脱也门危机造成的困境,成为伊朗需认真考虑的问题。
本文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沙特伊朗断交之后
扫描到手机
扫描到手机,随时[继续看!]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扫描左侧二维码,就能在手机继续浏览本文,还能分享到微信或微博。
02:20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沙特和伊朗之间的矛盾核心是在以宗教派别为主的意识形态差异和对地区霸权的争夺] 当地时间1月3日晚,沙特宣布与伊朗断绝外交关系,并责令伊朗外交人员48小时内离境。专家认为,中东乱局之下,沙伊关系趋向紧张存在必然性。 在沙特宣布与伊朗断交之后,巴林、苏丹也随即宣布与伊断交。阿联酋召回了驻伊大使。 1月2日,沙特内政部宣布处决了包括什叶派宗教人士尼米尔在内的47名被指控犯有恐怖主义罪行的囚犯,该消息引发伊朗乃至中东什叶派穆斯林的抗议。当晚,伊朗示威者冲击沙特驻德黑兰大使馆,打砸使馆门窗,并向使馆部分楼体纵火焚烧。 沙特因为其驻伊朗使领馆遭受攻击,出于保护本国外交人员的安全而撤回外交人员,宣布与伊朗断交。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殷罡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指出,此次断交体现出沙特趁机夸大伊朗民众攻击沙特外交机构的错误。 尼米尔是谁 被沙特逮捕并处决的尼米尔是沙特著名的什叶派宗教领袖,现年57岁,曾多次参与沙特的示威游行,公开批评沙特政府,领导了沙特境内的什叶派政治运动。 尼米尔的家乡位于沙特东部什叶派聚居区盖提夫省的阿瓦米亚市。1979年,尼米尔曾赴伊朗研读宗教学,并在那居住了十年之久,此后还曾前往叙利亚学习。1994年,尼米尔以伊斯兰法律专家的身份回到沙特。 由于批评沙特政府的言论并呼吁示威者抵抗警察等政治活动,尼米尔曾多次被沙特拘捕调查。2012年,尼米尔因为2011年在盖提夫的示威活动再次被捕,2014年被利雅得判处死刑,罪名包括煽动教派冲突和叛乱、寻求外部介入等。 殷罡表示,沙特是在2012年的阿拉伯地区动荡中沙特局势非常紧张的时期拘捕的尼米尔,利雅得认为他在沙特境内的政治活动得到了伊朗的支持,对其拘捕是“顺理成章”的事。 “但罔顾尼米尔在什叶派中的影响力而将其处决,按国际标准来讲,的确做得很过分。因此,伊朗官方及民众反应强烈也可以理解。”殷罡称。 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安萨里承诺,伊朗会根据国际公约确保在伊外交人员的安全,包括沙特外交官,但同时指责沙特利用其驻德黑兰大使馆遭攻击为借口,加剧地区的紧张局势。 沙伊对立是常态 沙特与伊朗是中东地区长期对立的两个大国。 沙特人口约3000万,其中逊尼派约占85%,什叶派占15%。伊朗人口约7730万,伊斯兰教为国教,什叶派占91%,逊尼派占7.8%。 殷罡告诉本报记者,沙特与伊朗的关系,有时候比较平稳,甚至还有互访活动。他们之间的矛盾是激化还是缓和,一般不需要外力的干扰。 沙特过去一直大量购买武器,也是为了同伊朗保持平衡。可以说,沙特武装力量的建设就是为了同伊朗抗衡。 殷罡表示,沙特与伊朗的对立,阿拉伯人与波斯人的对立,逊尼派与什叶派的对立,是中东政治的常态,也是中东社会的原生态,不可能不对立,而且这种对立也不会消除。只不过时而激烈,时而平缓,地区局势促使他们的关系一定会趋向紧张。 三件大事加剧对立 殷罡认为,刚刚结束的2015年发生了三件大事促使沙特与伊朗的关系必然走向紧张。 一是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肆虐。在打击“伊斯兰国”的乱仗中,伊朗对保卫叙利亚巴沙尔政权作出了最主要的贡献,而沙特又是中东最想推翻巴沙尔政府的国家。当下沙特对美俄之间达成不武力推翻巴沙尔政权也非常不满。 二是沙特介入也门局势,攻打伊朗支持的也门胡塞武装。沙特同时与埃及等逊尼派阿拉伯国家的海军联手在红海稽查伊朗的军火运输船,有证据显示伊朗对胡塞武装提供军火。 三是伊朗核协议的签署。沙特认为,这实际上是认可伊朗完整保留现有的核技术,伊朗事实上已经成为一个骑在核门槛上的国家,这让沙特非常恐惧,并对伊核协议非常不满。 殷罡认为,宣布与伊朗断交是沙特做出的一种强硬表现,不管理智与否,不管后果如何,都表现出了伊朗和沙特长期积累的对立态势的加剧。 对于沙特与伊朗断交是否会影响伊核协议的实施,殷罡认为,沙特的表现会给美国在伊朗问题上增加压力,毕竟沙特代表了很大一部分阿拉伯世界。 “没有最乱,只有更乱” 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研究院院长、中东问题专家李绍先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指出,目前中东正处在一个“三期叠加”的大乱局时期,至少在未来5到10年内,中东“没有最乱,只有更乱”。 李绍先提出的“三期叠加”是指,中东现在正处于地区政治秩序崩溃后的重建期、地缘政治力量均衡的重构期和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转型期。 李绍先认为,伊核协议的达成,让伊朗成为中东最重要的国家。伊朗是未来至少5到10年内中东最重要的地区力量,没有一个地区其他国家可比,这是现实。 第一,地区政治秩序崩溃后的重建期。由于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出现及其不断壮大,中东地区政治秩序陷入坍塌状态。而随着美、俄、沙特等国打击“伊斯兰国”行动的展开,各方正就重建中东政治秩序进行博弈。 第二,地区地缘政治力量均衡的重构期。“9·11”事件后,美国先后发起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严重颠覆了中东地缘政治力量平衡,导致伊朗在中东做大做强,使得对手逊尼派产生了恐惧,形成了以沙特为代表的逊尼派集团和以伊朗为代表的什叶派集团的对立。 李绍先指出,严重失衡的中东地区地缘政治,未来将在两大地缘政治力量间重构平衡。 第三,阿拉伯国家政治经济社会转型期。李绍先认为,2012年阿拉伯地区的动荡实际上是阿拉伯世界内在政治经济社会各种矛盾积累的总爆发,阿拉伯世界进入了将持续时间很长并呈现动荡常态的政治经济社会转型期。
每日精彩好文,尽在好买财富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收听好买财富官方微信
微信号:howbuy
0.60% 1.5%
0.60% 1.5%
0.60% 1.5%
0.60% 1.5%
0.60% 1.5%
0.60% 1.5%
1.50% 1.5%
0.60% 1.5%
0.60% 1.5%
1.50% 1.5%
0.60% 1.2%
0.60% 1.2%
0.60% 1.2%
0.60% 1.2%
0.60% 0.8%
0.60% 0.8%
0.60% 1.5%
0.60% 1.5%
0.60% 1.5%
0.64% 1.6%
0.60% 1.2%
0.60% 1.2%
0.60% 1.5%
证监会首批独立基金销售机构
银行级加密,保障安全
好买获得腾讯B轮投资,全面提升客户金融服务体验...
掌上基金人人都是基金经理
行情、资讯、热点,一手掌握
精选牛基,抓住每一次赚钱机会
7X24小时,随时随地买卖基金
2.扫描下载到手机
注册领红包
扫一扫,立即下载领取
新手专享新手适合买什么基金?
第一次,安全最重要
货币基金七日年化:
3.92%(10-09)
买的少一点,试试水
看看大家都在买什么
本周热销基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沙特和伊朗历史矛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