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极乐净土真人版舞蹈是真的存在吗 中国佛教净土网

佛而退尔时阿难。广为大众。说如上事。无量诸天龙夜叉闻佛所言。皆大欢喜,礼。
【祖师传记】
【祖师传记】
【祖师传记】
【祖师传记】
【祖师传记】
【祖师传记】
【祖师传记】
【祖师传记】
网友姓名:悟成
网友姓名:hzgws
网友姓名:hzgws西方极乐净土的妙境
西方极乐净土的妙境
原版主按:我们每一个人,不论是善人还是恶人,其实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一定都深藏着一个最美好最安乐最清净如同童话梦幻般一样的理想世界,那里没有纷争、没有饥饿、没有污浊,一切都是最美好,那是每一个人永恒的期盼和梦想!这个藏在心中的理想的童话世界其实正是我们每一个人本有的佛性的体现。
我们内心深处所向往的这个美妙、理想的世界,它是真真实实的存在,这就是西方极乐世界,这也是我们每个人本具有的清净、庄严、纯善本性的反照,更是我们每一个人最终而永恒的归宿。
快快发起您纯善的信愿,努力落实以孝道为根本的净业三福,至诚的念诵世尊南无阿弥陀佛的圣号,此生就必定能够往生到这个真实的童话世界中,享受永恒的安乐。
一、极乐世界的水:
八功德水,清凉甘甜
极乐世界的八功德水有下面的特征:
①澄净——没有污垢和染浊。
②清冷——清澈凉快,使人没有烦热。
③甘美——甘甜美妙,味道绝佳。
④轻软——轻扬柔软,上下自在。
⑤润泽——津润滑泽,而不枯涩。
⑥安和——安静和缓,绝不激暴。
⑦除饥渴——不仅止渴,兼可疗饥,同时又具有殊胜的效力,饮时调适,饮后永无病患。
⑧长养诸根——对于身心诸根,大有俾益。——《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和《大宝积经》的《无量寿如来会》。
浴毕坐莲,心智增长
“既然沐浴完毕后,或各坐于莲花之上。……洗后进益,有的在地上讲经、有的在诵经、自(已练习)说经、授经、听经、念经、思道、一心坐禅、经行。也有在虚空中讲经的,甚至坐禅、经行,各随自己的性向而有所得。未断烦恼的众生,因而断除烦恼;未得不退转的菩萨,因而证得不退转。(所以这水不仅有沐浴的功效,洗完以后又能得大利益。)——《无量寿经》
“极乐世界的众生,在水池中沐浴完毕后,开神悦体,荡除心垢。”——《无量寿经》。
二、极乐世界的建筑
1、七宝楼阁,上覆珠络
“极乐世界的讲堂、精舍、宫殿、楼观,都是庄严的七宝自然化成。又以真珠、明月、摩尼、众宝为交络,覆盖在这些建筑上面。”——《无量寿经》。
2、美轮美奂,远胜天宫
“极乐世界的讲堂、精舍、宫殿和楼阁,都是七宝所成,胜过他化自在天天帝所居住的宫殿百千万倍。菩萨所居住的宫殿建筑,也是如此。”——《大阿弥陀经》。
“《阿弥陀经》只省略地说了七宝,其实净土有无量妙宝。”——《佛地论》。
3、大小随意,自然受用
“如果诸位有情需要宫殿和楼阁等,便可以随意获得,而且宫殿和楼阁的高度、长度、宽度、形状各随人意。(不但如此,连室内装璜也自然现成受用),楼阁中有许多床座,床座铺上了极为美妙高雅的绒布,并且以种种宝物来庄严和修饰,自然出现在众生面前。……”——《大宝积经》的《无量寿如来会》。
4、德行愈厚,楼阁愈美
“有些楼阁能随意高大,浮在空中,宛如云气。也有些不能随意高大,固定在地面上。这是因为求道时,德行有厚薄的缘故。”——《大阿弥陀经》。
5、旁有华幢,乐器庄严
“楼阁的两边,各有华幢,以无量的乐器为庄严。八种清风,鼓吹这些乐器,演说苦、空、无常、无我的法声。”——《观无量寿佛经》。
6、栏上璎珞,皆出妙音
“楼观栏楯,璎珞覆上,皆作五音。”——《大阿弥陀经》。
7、光明成台,百宝楼阁
“黄金地上,每一种宝物,都有五百种颜色和光芒。像花那么美的光芒,构成光明台,成千上万的楼阁,都是百宝所成。”——《观无量寿佛经》。
“天人的一小片指甲,就值一整片阎浮提的土地。”——《杂宝藏经》。
更何况是极乐的净土呢?
三、极乐世界的饮食:
民生所需,随念而至
“极乐世界所有的众生,不管是已生、现生或当生,都得到各种美妙的色身,相貌端正,神通自在,福德具足,受用各种宫殿、园林、衣服、饮食、香花、璎珞,随意所须,悉都如愿,譬如他化自在诸天。”——《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和《无量寿经》的上卷。
——不同于世人为饮食生活而奔波劳碌工作。
七宝食器,自然现前
“极乐世界的众生要吃饭时,每人的面前自然呈现七宝的钵器,自然充满百味饮食。”——《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吃饭时,各种宝钵,随意现前。”——《大阿弥陀经》——不必忙于做菜,不用准备碗盘、碟子、筷子、汤匙等餐具。
“这些钵中都充满百味饮食,随意而至,无所从来,也没有供应和制造的人,完全是自然化生。”——《无量清净平等觉经》第二卷
茶几花毡,庄严餐座
“佛和诸位菩萨、罗汉要饮食时,则自然呈现七宝的茶几(餐桌),劫贝树的花絮所织成的毡子和毛毡来做座位,面前自然出现七宝的钵器,钵中充满着各种美味的饮食。”——《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二和《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的上卷
百味饮食,胜过诸天
“这些饮食,不同于世间饮食的口味,甚至也不是天界的饮食所能比美,这些饮食都是自然化生的精品,香美无比。”——《无量清净平等觉经》的第二卷
——世人花钱办筵席,多造杀业,吃时嘴巴痛快,肠胃难受,甚至还可能传染到B型肝炎。
——极乐净土的饮食连天厨妙供都不能比了,满汉全席又算得了什么?
种种美味,各如所愿
“钵中充满百味饮食,酸咸甘淡,各如所愿。”——《大阿弥陀经》“想吃什么的口味,钵器中便呈现什么饮食,甜度或酸度都随心所欲。有的菩萨和罗汉心想得到银钵,有的想要得到金钵、水晶钵、琉璃钵、珊瑚钵、琥珀钵、白玉钵、砗磲钵、玛瑙钵、明月珠钵、摩尼珠钵、紫磨金钵等,都可随心所欲得到。”——《无量清净平等觉经》的第二卷和《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的上卷
食不短缺,亦不过量
“不会有所缺乏,也不会因为美味的饮食,而吃得过量。”——《大阿弥陀经》
——不会吃得不够,以致意犹未尽。
——极乐世界没有肠胃消化不好的人。
“诸位菩萨和罗汉每次都吃得恰到好处,不多也不少。他们从来不挑剔或批评食物的好坏,也不会因为饮食美味而生贪爱。”——《无量清净平等觉经》的第二卷
食物消化,不留遗滓
“吃完以后,不会遗留食物残渣。”——《大阿弥陀经》——因此不必洗碗筷。
“饮食完毕以后,食物自然消化而不会在体内留下遗滓。”——《大阿弥陀经》
——身无粪尿,不必厕所,也没有臭味。
“吃完以后,七宝钵器自然消失,到下次用餐时,才又出现。”——《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的第二卷
“吃完以后,各种饭具、钵器、茶几、宝座都自然化去。等要吃时,又会再变现。”——《无量清净平等觉经》的第二卷
以意为食,闻香心净
“虽然有这么好的食物,其实并没有真的吃,只是看到食物的色、闻到食物的香,以意念来饮食。”——《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看到食物的美色,闻到食物的香气,自然饱足舒适,不贪着美味,身心轻爽便利。”——《大阿弥陀经》
饭食已讫,身心舒泰
“吃了以后,容光焕发,力气增长,没有大小便,身心舒泰柔软,不贪着美味。”——《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诸位菩萨和罗汉的心念都非常清净,而不会慕恋饮食。饮食只用来促进身心的功力,食毕自然完全消化。”——《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的第二卷
四、极乐世界的衣服:
庄严妙衣,随念而至
“极乐世界的众生,想要穿着,则美妙庄严的衣服随念而至。”——《无量寿经》的上卷。
——不必上街购买。
自然在身,不假裁制
“衣服自然穿在身上,而不必裁缝。”——《无量寿经》的上卷。
——不需钮扣。
——省去做衣和量制服装的麻烦。
不退原色,不沾尘垢
“不必染色,不必洗濯。”——《无量寿经》的上卷。
——没有漂骗子和荧光剂的污染!又不必耽心衣服会退色。
——不必耽心洗衣机会故障,洗衣粉会伤害玉手和导致贫血。
种类特多,饰物庄严
“极乐世界有无量(种类特多)高尚美妙衣服、宝冠、环钏、耳珰、璎珞、华鬘、带锁及各种庄严的珍宝(饰物),百千种颜色美妙的衣服和饰物,自然穿戴在身上。”——《大阿弥陀经》。
——多采多姿。
——不必费力穿戴和扣钮扣。
相貌尊贵,好配衣裳
“所有往生极乐世界的众生,都具有像佛陀那样庄严、美妙而且圆满的色身。出生到极乐佛国以後,就失去本来在三恶道的形体,而成就像佛陀那样尊贵和庄严的相貌。”——《大阿弥陀经》。
——身材好,容易配衣服。
——不同于这娑婆世界以衣裳来掩盖和遮蔽身形的缺陷和丑陋。
&&& 转自:
我的更多文章:
( 12:40:56)( 11:51:52)( 14:05:50)( 09:16:11)( 11:49:41)( 13:17:06)( 14:18:41)( 19:36:57)( 12:41:56)( 14:38:33)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玄奘法师往生的弥勒净土与极乐净土有何区别?
弥勒菩萨(资料图)文:星云大师玄奘十三岁皈依佛门,二十八岁只身一人远赴西天求法,经历过无数艰难险阻,终于求得真经返回祖国。十九年的留学生涯,十九年的译经弘法,玄奘终于求得正果。玄奘西行取经的最大目的就是《瑜伽师地论》,据说这是一部由弥勒菩萨说的经论。玄奘晚年临终时,是发愿往生兜率内院弥勒菩萨处的。这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有记载。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二月初五,相传是玄奘法师的圆寂日,全国各地的信众们都自发地纪念这位伟大的高僧。而这位传奇一生的唐代高僧在人世最后的日子里,又发生了哪些奇异的事情呢?冥冥之中,又有哪些征兆预示着他的往生呢?“玄奘此毒身深可厌患,所做事毕,无宜久住。愿以所修福慧回施有情,共诸有情同生睹史多天弥勒内眷属中奉事慈尊,佛下生时亦愿随下广作佛事,乃至无上菩提。”上面是玄奘大师的最后遗言,表明他发愿往生弥勒菩萨身边。据经载,弥勒菩萨是与释迦牟尼佛同时代的人物,释迦牟尼佛授记弥勒菩萨将来将会接替释迦佛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现居兜率天宫内院。将在(有说56亿年)后降生人间成佛。根据玄奘大师的发愿,那时玄奘大师也会跟随弥勒佛下生,广作佛事。那么玄奘法师一生向往的弥勒净土与我们众人所熟知的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究竟有何区别呢?首先,弥勒净土是回真向俗的世界。从《弥勒下生经》及《弥勒大成佛经》可知,弥勒菩萨与释迦牟尼佛当初是同时修行,释迦牟尼佛先于弥勒菩萨成佛,而弥勒菩萨仍然在兜率内院为诸天演说佛法。在佛灭后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兜率天一天是地球的400年),由兜率内院下生人间,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正觉,普度娑婆世界众生。我们都知道观世音被人称为大慈大悲的菩萨,这是因为观音菩萨具有慈悲之心,常常寻声救苦拔济众生出离苦海。与观音菩萨一样,弥勒菩萨也是一位大慈大悲的菩萨。弥勒菩萨有一个名号叫慈氏,这是因为弥勒菩萨值佛世修得的慈心三昧。慈氏的名号表明弥勒菩萨是一位大慈大悲的尊者。现代发愿往生兜率净土的慈航菩萨在汐止创建弥勒内院,自称慈氏,就是发愿要学习弥勒菩萨的大慈大悲之心,救拔娑婆世界众生的痛苦。所以,弥勒菩萨具有悲心愿力,对娑婆世界的众生,特别护念摄受。弥勒菩萨所居的兜率内院,是在欲界第四层天里。离我们这个世界不远,要往生到弥勒净土,不必像求生其他的净土那样,要具备非常艰苦的修行才能往生。往生兜率净土的条件比较简单。只要我们至诚恳切地皈依三宝,清净持戒,如法布施,发愿往生即可成就。弥勒菩萨的慈悲之心与善巧方便的度化众生的行愿,是为了度尽娑婆世界的苦难众生。这种回真向俗的行愿,使这个世界的众生更容易得度。直白一点说,弥勒菩萨的这种发愿,就像我们世间一位大学教授,他发心到一个小学里去教书,他本身学问很好,他的教法也很好,但是他愿意为这些小学生教书,这就是回真向俗的精神。近代提倡革新佛教的领袖——太虚大师,曾因中国有四大佛教名山,分由四大菩萨统摄,但缺少一座弥勒山来弘扬弥勒菩萨的慈心悲愿。在他的构想中,曾将浙江雪窦寺改为大慈弥勒菩萨的弥勒山,另加大悲观世音菩萨的普陀山,大愿地藏菩萨的九华山,大行普贤菩萨的峨嵋山,大智文殊菩萨的五台山,可合称佛教的五大名山。以上五位菩萨,各有他们的世界,各有他们的净土。有了弥勒名山,就为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找到了现世可依托的弥勒道场。弥勒菩萨的净土世界,有他的特色,因为在他的世界里,终日欢欢喜喜,到处随缘随众,不是慈悲为众,就是布施众生,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将来下生娑婆世界度化众生。所以,娑婆世界就是回真向俗的世界。其次,弥勒净土是近易普及的世界。星云大师认为,我们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必须念佛念到一心不乱方可成功。要念佛念到这种程度,需要一定的念佛定力,一般人并不容易做到,但是往生弥勒净土就比往生西方极乐净土要方便、容易得多,不必达到一心不乱,就可以往生。再者说,娑婆众生往生极乐世界必须断欲,才能莲华化生,但弥勒净土是不必断欲就可往生;念佛求生到极乐世界需要经过十万亿佛土,但弥勒世界就不必那么远。弥勒净土,和我们这个世界一样,同在欲界,离我们很近,给我们以亲切的感觉,因此往生这个净土也就比较容易,所以星云大师说它是一个离我们最近,修行非常容易,而又能够普及一切众生的世界。第三,弥勒净土是见佛闻法的世界。星云大师认为弥勒净土是见佛闻法的世界。大师之所以这样说,是有一定的事实根据的。我们都知道,古往今来有许多大德高僧,都曾到过《弥勒上生经》中所说的弥勒净土中听闻弥勒说法,例如东晋道安大师,与他的弟子法遇等八人都曾往生弥勒净土;唐朝的玄奘大师及祺弟子窥基大师,也都发愿往生弥勒净土,聆听弥勒菩萨说法。智晞大师是天台宗智者大师之门徒。智晞大师临往生时,其弟子问:“未审和上当生何所”答云:“如吾见梦,报在兜率,宫殿青色,居天西北,见智者大师,左右有诸天人皆坐宝座,唯一座独空,吾问所以,答云:灌顶(智晞的同学)却后六年当来升此说法。”而灌顶大师临命终,蒙慈尊降迎。如传所记,智者大师是生在兜率内院弥勒菩萨处。既然生兜率内院,那都是有无愿而得往生的范例。现代高僧虚云和尚,在一百一十二岁的时候,因被军警殴打,七窍出血,昏死过去,隔了八天,虚云和尚又微微呻吟,并睁开眼睛。侍者见他复苏,告知虚云和尚已经过了八天,虚云和尚答道:“我觉才数分钟而已。”令侍者法云速执笔为他记录,乃从容叙说神游兜率天之事。师言曰:“余顷梦至兜率内院,庄严瑰丽,非世间有。见弥勒菩萨在座上说法,听者至众。其中有十余人系宿识者——即江西海会寺志善和尚、天台山融镜法师、歧山恒志公、百岁宫宝悟和尚、宝华山圣心和尚、读体律师、金山观心和尚,及紫柏尊者等。余合掌致敬,彼等指余坐东边头序第三空位。阿难尊者当维那,与余座靠近。听弥勒菩萨讲‘唯心识定’未竟,弥勒指谓余曰:‘你回去。’余曰:‘弟子业障深重。不愿回去了。’弥勒曰:‘你业缘未了。必须回去。以后再来。’”虚云老和尚是开悟的祖师,他绝不会妄语诳人。他在定中亲见弥勒说法,不仅坚定了自己往生弥勒净土的信心,而且,还对后来发愿往生弥勒净土的人以莫大的鼓舞。星云大师为取信于信徒,举例说,如果翻开《高僧传》,我们会发现有许多祖师大德往生弥勒净土的事情。如已经往生西方的慧远大师,也曾到过弥勒净土,可能是到兜率内院去看望道安大师吧!星云大师告诫信徒,祖师大德修持的功力,要往生那个净土,是随心所欲,来去自如的。所以,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若是往生弥勒净土,在兜率内院之中,时常听闻佛法,就不必担忧再堕落了。第四,弥勒净土是回智向悲的世界。弥勒菩萨现在所住的弥勒净土,是十分殊胜的,但弥勒菩萨并不贪恋兜率内院的富丽华贵,而是要回入娑婆世界度化众生。《弥勒下生经》中说,弥勒菩萨在释迦佛入灭之后经过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将下生人间,履行释迦牟尼佛住世时度化众生的职责,在娑婆世界度化众生。弥勒净土的殊胜,完全是因为弥勒菩萨慈心度众所致,他宁可不住于常寂光土,不住于净智庄严的世界,反而在欲界天中建立净土,广度有情众生。这是因为欲界众生沉沦欲海太深,一时不易超脱。说到修行,大家总是畏难;谈到离欲,大家总认为会失落所有。弥勒菩萨不愧是一位慈氏圣者,他以他的无边智慧,回向悲愍娑婆世界上的众生,给大家一个容易得度的机会,这不仅是弥勒净土的最明显的表现,这是弥勒净土的最大特色。因为弥勒菩萨在弥勒兜率内院为大众说法,将来还会下生人间,接替释迦牟尼佛教化娑婆世界众生。所以弥勒菩萨与娑婆众生最有缘分。上微信搜【腾讯佛学】轻松关注佛学微信公众号。或下载【腾讯新闻】客户端, 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点击关注“腾讯佛学 ”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佛学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佛学”,获取更多佛学资讯。
[责任编辑:airyzhan]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诺奖科学家潘宗光眼中的净土世界:原来真的存在呀!
编者按:净土法门真的像很多人误解的那样是迷信吗?在一个获得诺贝尔奖提名的科学家眼里,净土法门到底有哪些科学理性的依据?11月17日至20日,由中国佛教协会和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主办,陕西省组委会承办,北京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协办的“汉传佛教祖庭文化国家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与会大德专家围绕会议主题“祖德流芳,共续胜缘”,深入研讨汉传佛教祖庭文化的发展、继承和弘扬。推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对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香港理工大学荣休校长潘宗光教授出席研讨会并提交了题为《净土法门的科学观》的主题论文,潘宗光教授在论文中从科学的角度廓清了修行净土时的四大疑问!凤凰佛教选编潘宗光教授论文主要观点如下。
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很多人对净土法门有一误解,认为单靠念佛往生是迷信。感觉上净土似是知识水平不高或年长佛教徒的修行方法。很多朋友问我,你是科学家,亦是大学校长,为什么信佛?更为什么去修净土?
我决定修净土法门,是经过长时间思考及体验后的决定。最近我经常与大众分享“佛教与科学”这个专题,同时发现净土法门与现在的科学理论没有任何抵触。我现在尝试从科学角度探讨净土法门。
一般凡夫对净土法门常常有以下几个疑点。净土真的是阿弥陀佛从零创建出来?真的那么殊胜?如果净土不停接引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净土可容纳那么多众生?单念阿弥陀佛名号就可以往生?净土离开我们十万亿佛土那么遥远,可以去到吗?
我认为这些问题都不可能有直接的答案,除非阿弥陀佛在我们面前,告诉我们,并用他的神通,展示净土给我们看。所以接受净土法门与否,最主要是信心的问题。
作为佛教徒,我絶对相信佛陀不会说假话。他在《净土三经》很详细介绍极乐净土的各种殊胜。如果不是真有极乐世界,他怎会这样详细地介绍?净土法门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大力推荐而由阿弥陀佛迎接的不可思议法门,是两尊佛非常罕有地合作,一推一拉的成果。
我只能说凡夫的智慧与佛的智慧相差太远,凡夫是井底之蛙,又怎可以理解井外的世界?又或石器时代的人怎可想象及理解现在的科学发展?
事实上,科学家对宇宙的认识越来越接近佛陀2500多年前的教诲。我尝试从现在所掌握的最新科学知识,去探讨凡夫对净土的四大疑点:
疑问一:净土真的是阿弥陀佛从零创建出来?真的那么殊胜?
现在一门非常热门的科学话题是人类意识与宇宙的关系。宇宙不是独立客观的存在,而是会受到人类意识所影响;没有生命,没有意识,便没有真实的世界。
这类思维主要是跟据“量子力学”的理论。
一切事物均由分子组成,而分子是由极细小的粒子,如电子,夸克等组成。在二十世纪初中期,量子力学成功地解释微观世界的一切现象。量子力学指出在空间里的任何基本粒子,都没有一个固定的状态,它可以是占有空间的粒点,也可以是不占有空间的微小能量波动。但一被干扰,例如当粒子被观测(人类意识所引发的动作),它就只会出现某一种确定的状态(例如以某个形态在某确定的地方出现)。干扰过后一切又回复自由状态。量子力学让我们了解到人类(观测者)意识的重要性,意识和事实不可随意切割开来,就好像杰出物理学家霍金所讲的模型所依实在论:事物真相端赖于观测者的意识。
当两粒或以上有密切关系的粒子(如原子内的各电子),无论被分隔多远或多长时间,它们仍会维持密切关系而互相影响,如果它们都没有受到干扰,便会各自处于各种可能的自由状态。若其中一粒被观察而突然出现某一确定的状态,其他有关系的粒子,便会立即调整自己的状态与之相应,如同他们本身亦被干扰一样。这种关系被称为量子纠缠。
如果分开在两地互有纠缠关系的两个物质,无论距离多远或相隔多久,只要一方接收到一些信息,另一方便立即感受到并作出相应的确定状态,这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发生。例如一对孖生姐妹,无论他们相隔多远,他们很多时都能感应到对方的一些突发事情。
杰出物理学家惠勒(John Wheeler)及林德(Andrei
Linde)均相信人类的意识会影响我们所认识及感受到的现实世界。人类的意识是参与发展真实世界的重要元素。意识深深影响我们生活的每一方面,不断在改写自己的命运及身处的世界。
意识是一种能量,它有自己的振动频率。当意识能量强大的时候,它可以引起宇宙其他事物(能量),尤其是与它有纠缠关系的事物,产生共鸣。共同愿望的强烈群体意识,影响更大。
“弦论”(String
Theory)认为当很多相关的基本粒子(例如电子、质子等)
在依从着一股强大的指挥动力下,可以和谐共振,整合为一种更大的能量。从爱因斯坦的能量(E)与质量(M)的互变关系(E=MC2
,C=光速),这一大能量可以展现为一种物质或现象。
阿弥陀佛经过漫长的修行历程,累积了难以量计的功德,其意识和愿力是无可量计的强大。故此,他从零开始建立一个理想世界是完全有可能的,并不违背现代的科学理论。《阿弥陀经》说“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本师释迦牟尼佛已清楚指出阿弥陀佛可以从零变化出种种奇妙杂色之鸟。加上诸大菩萨及大善人不停往生到极乐世界,共同的意识及愿力会越来越强大。美好意识结集,极乐世界不断地变得更殊胜!
如果净土不停接引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净土可容纳那么多众生?
我们凡夫生活在四维时空(长、阔、高及时间)的世界。我们看到、触摸到及感觉到的,都是在四维时空内,我们的思维也被这四维时空所局限。很多科学家认为,宇宙间每一点,无论多大或多小,都是相对的概念,比如说我们地球看起来很庞大,但从整个宇宙来看地球只像微尘一般的渺小。同一原理,我们看一粒微尘,如果将它放大来看,也是一个世界。现在很多科学家相信宇宙超越三维空间,从数学观点来看,宇宙每一点都可以有九维空间,即长、宽、高及6维互相卷曲的微小空间。所以,每一个小点,看上去是微尘,其实每一点都可能有自己的多维时空,多维时空可容纳各类适当众生的数量,不可思议。
《无量寿经》中,阿难问:“世尊,若彼国土,无须弥山,其四天王、及忉利天,依何而住?”佛语:“第三炎天,乃至色究竟天,皆依何住?”阿难言:“行业果报,不可思议”。佛语:“行业果报,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亦不可思议。其诸众生,功德善力,住行业之地,故能尔耳。”
时间与空间的伸缩性不是我们凡夫的智慧可以理解。
阿弥陀佛要不停的扩大极乐净土及善用这多维空间,亦不违背现代的科学理论。
疑问三:单念阿弥陀佛名号,就可以往生吗?
我会作以下比喻。电视机如何收看到某电视台?电视台将画面和声音,转化为在某一特定频率规限内的能量,播放在空气中,只要调校电视机的吸收频率与某电视台的频率接轨,便能接收到该电视台的讯息。
假设极乐世界是一个超级电视台,阿弥陀佛的无尽能量,穿越时空,到我们的地球。我认为本师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这股能量的频率就是“阿弥陀佛”四字声音,无论是任何语文,普通话,英文等等,它们都是古印度文的翻译语,频率是很接近的。声音是一种能量,我们念阿弥陀佛时便能与这极乐世界能量接轨,产生感应。
我们念阿弥陀佛,就等于在潜意识或佛教的第八识播下一粒种子。只要我们多念,就会加大自己的接收能力。到临终时,储存在第八识的阿弥陀佛接收种子,便会离开身体与空间里的阿弥陀佛产生感应,帮助我们到西方极乐净土。
又例如我们需要以密码开启一部计算机,密码可以是一组数字或声音,念“阿弥陀佛”就可被视为打开通往极乐世界的密码。
在研究意识与宇宙互动的范畴上,发现念“六字大明咒”能产生一些不可思议的感应。即表示念咒能与宇宙某些能量场接轨,念“阿弥陀佛”这咒语能与极乐世界的能量场接轨并不为奇。
疑问四:净土离开我们有十万亿佛土,可以去到吗?
从凡夫的角度,无论我们坐多快的交通工具都去不到。但爱因斯坦指出,时间与空间是人的错误理解,例如,空间可以被扭曲。爱因斯坦提出Einstein&Rosen
bridge (ER桥)而惠勒称之为虫洞(
Wormhole),可穿越时空,拉近及连接时空相隔甚远的两点。
透过量子纠缠的关系,意识的传递亦可以超越时空。往生净土的基本要求是:“信”、“愿”、“行”具足。从科学角度理解:“信”是极度的专注,“愿”是强烈的动机,这样“行”的念佛意识便很强大,更容易穿越时空与有关的能量场产生感应。
现代科学对宇宙的理解越来越接近佛陀的教法,净土法门看似迷信,但亦与现代科学全无抵触!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极乐净土真人版舞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