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区与吴语区经济济这么强势为什么没什么地位 全国

比如苏锡常富裕就不用说了,上海、浙江等区域。跑到江北,比如南通,就是启东海门人比较厉害,南通的民营经济为什么这么强,就是靠启东海门人撑着。比如泰州的靖江,以前被称为江北小上海,很富裕。在往北,比如扬州这样的纯非吴语区,民营经济就不够发达了。
做人不能太扬州网友,今夜我们又都是扬州人~
发表于:14-08-31 12:10
怎么解释杨中比金坛、溧阳富裕?
发表于:14-08-31 13:07
常州(实际是镇江)、南通本来就处在吴淮的过渡地带。
大致上常州也有淮语区(金坛溧阳的一部分),南通也有吴语区(启海)。
金坛溧阳都是80年代从镇江划到常州的。特别是金坛,本是纯吴语区,因英勇抵抗长毛遭遇屠城,重新从苏北迁入的人口,方言都变了。
吴语区的通性就是不怎么好政治只好经商,总体与时代变迁关系不大。县域改革开放后的发展依靠的都是原来保留下来的的社会、经济、人文基础,与市域关系不大,市域本来就是代管县域,未来谁也不知道,那么远的地方不会花多大的精力和财力投入。
发表于:14-08-31 13:49
但是吴语区确实有地方相对衰落了,苏锡常杭嘉湖,后两者衰落有点多,特别是湖州。但是跟朱八当年的拆分没有关系,吴语区向来是越拆分越显活力的。湖州到民国更是富甲天下。
现在嘉湖地区的百姓,更多把衰落的原因归咎于杭州的一心打压。所以,反过来说,其实苏州应该感谢南京。一方面苏州与经济不匹配的政治地位确实不是南京所能决定的;另一方面南京从来没有成为苏州经济发展的畔脚石。真的,以一个定居南京的吴人角度来说,跳出庐山的牵A,对这些看得更清楚一些。
发表于:14-08-31 14:13
除了上海,没发现哪个吴地比南京富
发表于:14-08-31 18:07
以下是引用 第2楼 @陈活宝 的话:
怎么解释杨中比金坛、溧阳富裕?...
扬中的确不错。
做人不能太扬州网友,今夜我们又都是扬州人~
发表于:14-08-31 18:31
吴语和湘语都来源于古楚语,湖南也有潜力成为发达地区.&
发表于:14-08-31 18:54
江阴常熟的民营企业都是绣花枕头、血汗工厂,更别谈靖江海门。
1楼所言纯属意淫。
发表于:14-09-01 00:51
回复 第7楼 的 @佩霆:
湖南人在珠三角发迹的挺多的,农村风格也和江南地区有点类似,吴湘确实有很深的渊源!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发表于:14-09-01 13:07
江西上饶也说吴语,浙西也说吴语&& 富裕吗?富个鬼,还要等着接济&
如果语言能带来富裕,为什么广东同是广东话的广 深 东等地富的流油,而粤北地区穷的流屎呢?
发表于:14-09-01 13:11
还有南京的高淳也说吴语,富裕吗?还有湖州下辖的安吉 长兴等地,还不是不死不活的。浙西的 丽水 衢州等地,还不是烂糟糟的
发表于:14-09-01 13:35
楼上举的这些大部分都是山区,和平原地区不好比,要比也应该和山区非吴语区比才合适。
发表于:14-09-01 18:59
英雄所见略同,其实这个观点一直存在,毛泽东是湖南人,蒋中正是浙江人,哈哈。回复 第9楼 的 @宁南100:
发表于:14-09-01 19:00
你认为深圳是广东人的功劳吗?广州都不是广东人的功劳!我曾经在广州的时候,广东的公司特别喜欢招湖南人,就是看中了湖南人的聪明、勤奋和上进!回复
第10楼 的 @爱在那个秋天:
发表于:14-09-01 22:05
以下是引用 第11楼 @爱在那个秋天 的话:
还有南京的高淳也说吴语,富裕吗?还有湖州下辖的安吉 长兴等地,还不是不死不活的。浙西的 丽水 衢州等地,还不是烂糟糟的...
高淳其实很富裕的,你根本不懂,金陵首富村就在高淳,人均资产超过华西村,吴人比江北人优秀是无疑的!浙江的湖州丽水等地虽然GDP不高,但是老百姓也很富有,农村住房都是3层以上的小洋楼,这和苏北皖北的穷是不一样的。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发表于:14-09-01 23:34
有个基本概念要搞清楚,很多地方其实都算不上是吴区了,吴人已经很少早就不占主导地位了。
根源在太平天国,吴人抵抗最激烈,人口损失也最为惨重,外来人口大幅迁入。
环太湖带、浙江、皖南都是重灾区。太平天国之前,吴语区人口占全国13.6%,到1987年仅占8%(还没算填充人口,太多了,已经没办法算了)。
皖南原来基本都是吴语片区,现在成了马赛克方言片区。
浙江杭嘉湖等吴语区人口太平天国后只剩原来的大几分之一(网上有详细资料,曹树基著“太平天国战争对浙江人口的影响)。
江苏也是一样,我是常州吴人,说吴语,但却是湖北人的后裔,数代之前祖辈就是过来填人口的。
发表于:14-09-01 23:45
看了此贴,建议苏北人赶紧说吴侬软语(太监语)还来得及,哈哈,我也搞不懂 多少财富算富有!!
&&&&&&&&&&&&&&&&&&&&&太阳当空照,僵尸对我笑,
&&&&&&&&&&&  &骷髅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
&&&&&&      &我要炸学校,心情特别好,
&&&     &&一拉弦,赶快跑,轰的一声学校不见了。&
&&&&&&&&&     上学真苦恼,书包压弯腰,
&&&      &&睡得迟,起得早,功课多得没完没了。&
&&&&&&&&&&&&&&&&&&&&&&&&&&&&&&炸学校唠&
发表于:14-09-01 23:47
常州的金坛和溧阳就是典型(原属镇江),
溧阳咸丰元年丁数36.6万,到同治四年仅存4万,损失89%,金坛更被屠城。
之后不得不从其它地区引进人丁。
有资料说,现今溧阳说淮语的大约占60%,金坛大约占80%。
发表于:14-09-02 00:34
山西煤老板表述不服
漂啊漂,何时是个头
发表于:14-09-02 09:36
浙南经商比浙北厉害的多
发表于:14-09-02 09:53
富裕的吴语地区自古就是鱼米之乡,
进入工业社会,又都处于国家骨干交通线上,
与语言基本无涉。
扬州盐商富可敌国,
根本原因是古代扬州处于中国交通咽喉位置,
与扬州话无关。
发表于:14-09-02 09:53
让江北人,三年之内,全部学说一口吴语,我就不信就能富裕的起来!狗P
所谓富裕一是国家定位,给你政策,想不发展都困难&& 二是周糟环境的影响& 如果你周边全是自已创业的,就你一个人你好意思在圈子里混的下去?如果你再聪明,落得整个大环境不行,大家都是得过且过,小富既安的心态,还有什么动力去影响你有创业的精神,这个最典型的比如湖北人,安徽人在整个中国地区人的聪明才智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都是靠前的(出过的人才可见一斑)但周边没有这种创业氛围和创业环境没有这个平台有什么用呢?&
所以一是靠国家政策,二是靠周边环境影响力很大,所谓人们常说的“圈子” 人的智力什么的,我看全国也是大差不差的& 除了那种思想和民智极度落后的地区。。。比如陕甘宁云贵一带
发表于:14-09-02 09:59
但凡落后地区都有以下几个共同点
1& 国家抛弃你,给你定位就是好好种地,好好挖煤,提供资源
2&& 没有地区中心型城市,比如计划单列,副省级,没有保税区& 没有国家极开发区域
3&& 交通落后,铁路,水路,航运极度落后
4&& 周边创业环境差,民众无创业思维和感染力 很难出现创业致富带头人!
5&& 民智未开
发表于:14-09-02 10:05
以下是引用 第15楼 @宁南100 的话:
以下是引用 第11楼 @爱在那个秋天 的话:还有南京的高淳也说吴语,富裕吗?还有湖州下辖的安吉 长兴等地,还不是不死不活的。浙西的
丽水 衢州等地,还不是烂糟糟的...高淳其实很富裕的,你根本不懂,金陵首富村就在高淳,人均资产超过华西村,吴人比江北人优秀是无疑的!浙江的湖州丽水等地虽然GDP不高,但是老百姓也很富有,农村住房都是3层以上的小洋楼,这和苏北皖北的穷是不一样的。
长兴安吉等地,富裕个鬼&& 垃圾的要死,走过沪渝高速的人都知道,前些年但凡坐大巴从这条高速路过的人知道,长兴安吉就是典型的路匪路霸,在高速盘边拦过往车辆下车吃饭,如果不吃者,都不准走。每人强交30块钱,而且不吃还不准下车上厕所,总是就是不吃也得交钱,报警都没有用!全是30多岁的一般男人个个像黑社会一样,一大般在那里凶神恶煞!
那些来往两地的过路游客敢怒不敢言!
发表于:14-09-02 12:35
以下是引用 第7楼 @佩霆 的话:
吴语和湘语都来源于古楚语,湖南也有潜力成为发达地区. ...
吴与楚不相干,曾经楚占吴越时间很短,吴也占过楚地,伍子胥就是领吴兵鞭尸的。
吴与楚无论是语系还是生活习性都是相差太远,思维方式就存在较大的区别,吴细腻,楚蛮狠。历史上楚有强兵吴有富商。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楚人好胜,吴人谦让。
发表于:14-09-02 12:48
回复 第23楼 的 @爱在那个秋天:
发表于:14-09-02 12:57
无聊之极!
发表于:14-09-02 13:04
以下是引用 第18楼 @龙城加文 的话:
常州的金坛和溧阳就是典型(原属镇江), 溧阳咸丰元年丁数36.6万,到同治四年仅存4万,损失89%,金坛更被屠城。
之后不得不从其它地区引进人丁。 有资料说,现今溧阳说淮语的大约占60%,金坛大约占80%。...
溧阳少数地方内部说河南话,极个别地方内部说淮语,但他们对外基本说吴语。因此,溧阳人基本上说的是吴语。
发表于:14-09-02 13:42
以下是引用 第24楼 @爱在那个秋天 的话:
以下是引用 第15楼 @宁南100 的话: 以下是引用 第11楼 @爱在那个秋天 的话:还有南京的高淳也说吴语,富裕吗?还有湖州下辖的安吉
长兴等地,还不是不死不活的。浙西的 丽水 衢州等地,还不是烂糟糟的...高淳其实很富裕的,你根本不懂,金陵首富村就在高淳,人均资产超过华西村,吴人比江北人优秀是无疑的!浙江的湖州丽水等地虽然GDP不高,但是老百姓也很富有,农村住房都是3层以上的小洋楼,这和苏北...
你到那边看看就知道了 多说没用 眼见为实 湖州地区其实很富裕的 比江苏好多了。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发表于:14-09-02 14:05
以下是引用 第22楼 @爱在那个秋天 的话:
让江北人,三年之内,全部学说一口吴语,我就不信就能富裕的起来!狗P
发贴者是难通人,因该让难通人全部学吴语,这样难通就富可敌国了。
发表于:14-09-02 19:36
&&[第2版 09-02 19:36]
再富,也被棒子秒杀。
你尚未登录或可能已退出账号:(请先或者您(@)目前可用积分:3370055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微信扫一扫
分享此帖文
[转帖]太平天国祸乱吴语 上海话后来居上
65072 次点击
257 个回复
16:37:45 发布在
&&&&来源:澎湃网 作者:郑子宁&&&&1851年,广东花县的落魄书生洪秀全纠集了一帮客家乡勇,太平天国运动开始。这时,在数千里之外的吴语区,生活一切照旧。虽然盛清的光辉已经渐渐过去,鸦片战争中中国惨败,上海在列强逼迫下被迫开埠。&&&&不过对于多数江南居民来说,日常生活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农民和市民仍旧各司其职,富裕的士绅阶层仍然努力在随着人口增长越来越困难的科举考试中试图出人头地。而官府则忙于应付日常事务,譬如如何对付日趋流行的滩簧之类。&&&&&&&&苏州永禁滩簧碑,乡民热衷滩簧,不喜昆曲一向令地方官极为头疼。&&&&没有人会想到,在接下去的十几年,这场看似不值一提的运动会席卷整个江南,对吴语的发展造成了不可逆的影响。&&&&苏州的风光:川人称“洋气”为“苏气”&&&&1851年,经过盛清时期人口的大规模扩张,全国人口大约为4.336亿。而江南地区人口尤其稠密。江南诸多市镇体系顶端的则是苏州城。&&&&据估计,当时苏州府城的人口达到200万左右,超过了首都北京,是当之无愧的全国性大城市。而苏州文化的影响更是趋于巅峰,一地的状元、进士人数可以和西部许多省份相匹敌。而苏州制作的工艺品更是远销五湖四海,各种流行风潮也从苏州扩向四方,“苏州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而雅之;俗者,则随而俗之”,以至至今四川地区仍然把“洋气”称作“苏气”。甚至连苏州人都成了被公开收买哄抢的紧俏商品――其时苏州一大产业正是贩男鬻女供远地人作姬妾或伶人等用。&&&&当时苏州风光到什么程度呢?&&&&在远离吴语区的北京,1761年乾隆皇帝为了给母亲祝贺七十大寿,特意仿造苏州的街景,从万寿寺到海淀镇修建了一条长达数里的商业街。该条商业街效仿江南风格,五步一乐亭,十步一戏台,并从苏州选来一批商人在此经营店铺,一时之间吴侬软语响彻该街,这条街也就是现在北京海淀苏州街的前身。&&&&&&&&北京颐和园也有苏州街,近年得到修缮复原,可惜似乎和苏州并不像。&&&&苏州极高的经济文化地位为苏州话在吴语区乃至全国的流行创下了极为良好的基础。据记载,苏州旁边的松江府在明朝时尚是“府城视上海为轻,视嘉兴为重”。到了清朝则演变为“府城视上海为轻,视苏州为重”。&&&&在戏曲行当,苏州话的地位则更加崇高,本就有“四方歌者必宗吴门”。虽然昆曲自始至终是一种用官话的戏曲,但丑角念白大量使用苏白,遍布全国的文人曲家也在传唱昆曲时多多少少带上了苏腔。&&&&其时,吴语人口在全国仅次于官话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14%,远远超过其他南方方言,以苏州话为代表的部分吴语文化地位更是远非其他南方方言可比。不过,灾难已经在酝酿当中了。&&&&太平军来袭:吴语区龟缩&&&&太平军自两广起兵后逐渐北上。1852年,太平军占领湖北湖南两省。由于两湖地区位于江南上游,顺江而下自然就成了太平军的下一个目标。1853年,沿江东进的太平军攻克安庆,并占领南京。&&&&南京虽然并不在吴语区范围之内,但是作为东南重镇一直是江浙西部的屏障。南京的陷落让整个江浙人心惶惶。&&&&自此太平军时时袭扰江浙地区。江南各地纷纷组织团练试图阻止太平军进犯。因此在一段时间内,江南腹地并未遭受毁灭性打击。不过,事情终究朝着坏的方向发展了。&&&&1860年,李秀成率军东进,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李秀成部陆续攻克常州、无锡、苏州。其中攻打苏州时,时任江苏巡抚徐有壬采取坚壁清野策略,纵火烧毁了苏州繁华已久的阊门外商业街,永久性地毁灭了苏州作为主要商业中心的地位。1861年,太平军又攻占杭州。战事几乎让杭州全城居民死光。宁波、台州等浙东都市也先后陷落。&&&&旷日持久的兵燹之祸对江南吴语区的人口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据统计,1851年,江苏省总人口4430.3万,苏南、苏北分别为3269.6万和1160.7万。战后苏南人口减少1830.9万,苏北增加了208.9万。自此吴语失去了江苏省第一大方言的地位。几乎全境都是吴语的浙江则由3127万死剩1497万。浙江所有州府除温州府外人口统统剧烈下滑,其中湖州府更是由近300万跌至不足10万。&&&&&&&&浙江太平天国时期分府人口损失图&&&&那这么一场大祸对吴语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吴语区除了人口骤减外,地盘也缩小了不少――由于战后江南地区赤地千里,官府组织了不少移民以填充损失的人口。这些移民往往原籍非吴语区,在一些人口损失特别严重,移民数量特别多的地方,出现了“喧宾夺主”的现象。吴语在日常交际中的地位让位给了移民的方言。&&&&这种现象在皖南各地特别明显。太平天国战后皖南大片吴语区龟缩,今天吴语还有一定使用的只限于泾县等少数几个县。而本来地处江浙腹地的金坛由于人口灭杀严重,今天县城和西半个县已经多说江淮官话,只是东半部仍然说吴语。&&&&皖南如今斑驳的方言分布即拜太平天国所赐。同时,苏州在太平天国时期遭受的祸害尤其剧烈,其经济虽然后来有所恢复,但是那个引领全国风雅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吴语区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尴尬局面,各地方言也纷纷发生了重大嬗变。如宁波话早期记录和二十世纪初的记录就已经相差不少。&&&&上海话的崛起&&&&如果说太平天国运动在江南有一个受益者,那非上海莫属。战争期间大量江浙两省的富裕绅民和平头百姓纷纷涌向相对安全的上海租界避难。虽然太平军一度也试图进攻上海,但是终究没能抵挡得过洋枪大炮。&&&&上海开埠早期的租界内有大量闽粤移民,大批迁来的江浙移民重新巩固了上海当地的吴语,同时让本就有一定基础的上海得到迅速发展。终于,上海取代了苏州和杭州,成为江南地区的经济中心。很快,上海的商贸超过了千年商都广州。&&&&&&&&闽粤移民一度占到上海人口相当部分,1853年小刀会起义后清廷禁止了闽粤人移居上海。&&&&大批迁徙而来的江浙移民对上海方言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上海本属松江府,其当地的吴语和其他松江府吴语一样,由于地处偏僻,一向较为保守。但是大批移民的迁入改变了上海话和周围松江府吴语的连续性。移民在学习和自己方言比较相近的另外一种吴语时往往会带上自己的口音。又由于苏州历史上的文化地位,虽然已然衰落,但是苏州口音仍然有着较高的语言权威。新形成的城市方言上海话也受到了苏州话的强烈影响。&&&&上海话中最能体现苏州话影响的是“南”、“贪”等字,这类字的韵母在松江府的吴语中本来是读作e的。1853年上海开埠不久后,传教士记载的资料也是如此。但到了20世纪初期,上海话中出现了两派并行的状况,一些人读苏州的oe,一些人仍然读上海本来的e,两派人互相说对方上海话不地道,带有“苏州腔”或“浦东腔”。现如今经过20世纪的演变,oe派大获全胜,市区的上海话已经很难听到e的读法了。&&&&江浙移民融合形成的上海话发音相对简单易学,又由于上海的急速发展,到了20世纪初,已经具有江浙一带“普通话”的地位。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就曾提到,当时一个常州人和一个无锡人见面时往往都说上海话,尽管常州话和无锡话本就能够互通。&&&&不过,上海话的强势终究是昙花一现。现代以来江浙地区始终没能出现如香港之于粤语那样的文化生产中心。老上海电影虽然也一度兴盛,但是拍摄始终采用普通话。吴语更是从教育领域全面撤出,以至于如今一些人甚至看不惯写“上海人”而偏要写“上海宁”。在南方主要方言中,吴语的前景实在不妙。&&&&从乐观的角度看,虽然吴语未来可能会被普通话取代,但江南仍将是人文荟萃,千载繁华的江南――只是那时“吴侬软语”只能依靠人们自行想象了。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7:23:39 &&
不是说吴语是阿尔泰语汉化的结果吗?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1:56:12 &&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14:06 &&
这文章吹捧苏州的,清代那个扬州、杭州不也很牛鼻么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3:23:44 &&
17:23:39&&的原帖:不是说吴语是阿尔泰语汉化的结果吗?应该是南岛语系的一部分,不过已经被深度汉化了,就跟日语一样,会使用大量的汉字,但是还是不能用汉字完整的表达吴语的精髓。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3:30:15 &&
17:23:39&&的原帖:不是说吴语是阿尔泰语汉化的结果吗?第 5 楼
23:23:44&&的原帖:应该是南岛语系的一部分,不过已经被深度汉化了,就跟日语一样,会使用大量的汉字,但是还是不能用汉字完整的表达吴语的精髓。上海话听起来很像日语,不知有人研究过没有,还有广东话听起来与泰国话很像,,,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3:47:02 &&
17:23:39&&的原帖:不是说吴语是阿尔泰语汉化的结果吗?第 5 楼
23:23:44&&的原帖:应该是南岛语系的一部分,不过已经被深度汉化了,就跟日语一样,会使用大量的汉字,但是还是不能用汉字完整的表达吴语的精髓。第 6 楼
23:30:15&&的原帖:上海话听起来很像日语,不知有人研究过没有,还有广东话听起来与泰国话很像,,,确切的说,应该是日语像上海话,上海话属于吴语的一种,在唐朝时期大量的影响了日本语言,属于日语中三大语音的一部分。而粤语则是南岛语系的一个分支,从南中国到台湾,到新西兰毛利人,再到马达加斯加,都是这个语系的一部分。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0:47:54 &&
&&广府话成为粤语地区当然标准,形成粤语书面,岭南粤语文化中心。北京话成为官话地区当然标准,形成国语白话文书面,国语文化中心。占全国地理人口优势。以上都无争议,无犹豫,无选择近代,五四运动以来上海话,苏州话,杭州话...都是龙,群龙无首,都未成吴语地区当然标准,形成吴语书面,吴语文化中心未形成,至少未完全,完善,完成 。但是1930年代以来上海成为了全国文化中心。书刊报章影视唱片......左派左联,右派鸳鸯蝴蝶都是以上海为中心,连文化古都北京都边沿化了。至到罢官文,样板戏也都是上海发源。要领导全国潮流,国语就是不二选。 &&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0:29 &&
17:23:39&&的原帖:不是说吴语是阿尔泰语汉化的结果吗?第 5 楼
23:23:44&&的原帖:应该是南岛语系的一部分,不过已经被深度汉化了,就跟日语一样,会使用大量的汉字,但是还是不能用汉字完整的表达吴语的精髓。第 6 楼
23:30:15&&的原帖:上海话听起来很像日语,不知有人研究过没有,还有广东话听起来与泰国话很像,,,第 7 楼
23:47:01&&的原帖:确切的说,应该是日语像上海话,上海话属于吴语的一种,在唐朝时期大量的影响了日本语言,属于日语中三大语音的一部分。而粤语则是南岛语系的一个分支,从南中国到台湾,到新西兰毛利人,再到马达加斯加,都是这个语系的一部分。吴语与晋语相通,据说达到70%。吴语来源于晋语。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4:02 &&
粤文化大体是以粤语为载体官话文化大体是以国语为载体但海派文化不能理解为以吴语为载体1930年代以来上海文化产品“领导全国新潮流”,左联,鸳鸯蝴蝶,夜半歌声,麒派京剧......都是广义海派文化产品,大多数用 国语,用吴语的是少数(评弹,越剧,滑稽...)。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8:43 &&
17:23:39&&的原帖:不是说吴语是阿尔泰语汉化的结果吗?第 5 楼
23:23:44&&的原帖:应该是南岛语系的一部分,不过已经被深度汉化了,就跟日语一样,会使用大量的汉字,但是还是不能用汉字完整的表达吴语的精髓。第 6 楼
23:30:15&&的原帖:上海话听起来很像日语,不知有人研究过没有,还有广东话听起来与泰国话很像,,,  蒙古语听起来更像日本语韩国语。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20:46 &&
17:23:39&&的原帖:不是说吴语是阿尔泰语汉化的结果吗?第 5 楼
23:23:44&&的原帖:应该是南岛语系的一部分,不过已经被深度汉化了,就跟日语一样,会使用大量的汉字,但是还是不能用汉字完整的表达吴语的精髓。已隐藏重复盖楼 [点击展开]第 6 楼
23:30:15&&的原帖:上海话听起来很像日语,不知有人研究过没有,还有广东话听起来与泰国话很像,,,第 7 楼
23:47:01&&的原帖:确切的说,应该是日语像上海话,上海话属于吴语的一种,在唐朝时期大量的影响了日本语言,属于日语中三大语音的一部分。而粤语则是南岛语系的一个分支,从南中国到台湾,到新西兰毛利人,再到马达加斯加,都是这个语系的一部分。第 9 楼
1:10:29&&的原帖:吴语与晋语相通,据说达到70%。吴语来源于晋语。  别据说了。除了都有些娘娘腔外,山西晋语跟吴语吊弦不沾。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24:21 &&
17:23:39&&的原帖:不是说吴语是阿尔泰语汉化的结果吗?第 5 楼
23:23:44&&的原帖:应该是南岛语系的一部分,不过已经被深度汉化了,就跟日语一样,会使用大量的汉字,但是还是不能用汉字完整的表达吴语的精髓。已隐藏重复盖楼 [点击展开]第 6 楼
23:30:15&&的原帖:上海话听起来很像日语,不知有人研究过没有,还有广东话听起来与泰国话很像,,,第 7 楼
23:47:01&&的原帖:确切的说,应该是日语像上海话,上海话属于吴语的一种,在唐朝时期大量的影响了日本语言,属于日语中三大语音的一部分。而粤语则是南岛语系的一个分支,从南中国到台湾,到新西兰毛利人,再到马达加斯加,都是这个语系的一部分。第 9 楼
1:10:29&&的原帖:吴语与晋语相通,据说达到70%。吴语来源于晋语。第 12 楼
01:20:46&&的原帖:  别据说了。除了都有些娘娘腔外,山西晋语跟吴语吊弦不沾。与东晋士人南渡相关。北方蛮族入侵,为避战乱,当时大批晋人南渡到江南一带。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29:01 &&
1:14:02&&的原帖:粤文化大体是以粤语为载体官话文化大体是以国语为载体但海派文化不能理解为以吴语为载体1930年代以来上海文化产品“领导全国新潮流”,左联,鸳鸯蝴蝶,夜半歌声,麒派京剧......都是广义海派文化产品,大多数用 国语,用吴语的是少数(评弹,越剧,滑稽...)。  越剧已经国语化了,所以我们大体上能听懂。  越剧发源于绍兴嵊州,最初用嵊州话演唱,原汁原叶的越剧连其它绍兴人都听不懂,很早以前越剧传到上海后,被上海人进行了改造,国语化了,所以我们才能够大体上听懂越剧。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29:11 &&
所谓的¨上海话¨其实与上海¨本地话¨基本上不搭界,也就是所谓¨上海人¨与上海¨本地人¨一样,其实是泾渭分明。&&&&上海原住民说的才是吴语系列,比如第一人称的¨我¨发音同苏州话完全相同读作¨伲¨,而真正上海话其实是一种融汇江浙沪及各地来沪人员在从事商业时创造绲睦嗨啤Ш诨啊У奶刂钟镅裕艿乩砘肪秤跋焱晃笞魇巧虾1镜鼗啊I虾;暗氖褂梅段Ш苄〗鲈谑星行牟盘赜校鹚瞪虾8飨刂两穸疾换崴瞪虾;岸换崴当镜鼗埃涫瞪虾;暗谋曜冀鱿抻诙镣馓病⑽髦辆舶菜隆⒛现粮葱寺贰⒈敝了罩莺印R虼嘶嵊缯庵行姆段У亩汲谱鳌轮唤恰У乃捣ǎ涫瞪虾;暗钠鹪词且恢稚桃怠Ш诨啊б簿褪撬降摹锌凇АU嬲崴档娜似涫导伲懿淮窖运缯嬲虾;暗幕旧现挥姓庵行姆段У娜饲宜孀攀姓ǘ嚼丛缴佟U庵稚虾;白畲蟮奶氐闶遣欢系拇丛缧碌摹锌凇В獯蟛糠萆虾H艘彩怯醚暗姆绞绞视φ庵帧虾;啊В话阋材芩闶恰д凇У纳虾;傲恕&&&& 提下;如今媒体在教学的所谓¨上海话¨听起来就是¨阿富根¨式的笑话。&& 本人谈的深了些不能理解很正常,权当听个闲话吧。
共 65072 次点击,257 个回复& 1
本版块主题总数:3298304 / 帖子总数:
今日论坛共发帖:1249 / 昨日发帖:22739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以案说法&&├股市泛舟&&├会员阅读&&├舆情观察&&├史海钩沉╋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吃喝玩乐&&├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娱乐八卦&&├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海口会馆&&├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长三角&&├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转帖]太平天国祸乱吴语 上海话后来居上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 文化强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