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也笨,明知唐僧善恶不分是为原则,观音还教他念紧箍咒害孙悟空。

寒假西游记读后感-名著西游记读后感-西游记读后感范文
寒假西游记读后感,四大名著读后感
寒假西游记读后感
  文字的魅力在于它给了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正如名著《》,当他拍成电视剧时,剧中的主人公性格是编剧、导演所诠释的,并非与每个读者心中主人公形象相吻合。下面是为读者朋友搜集整理的寒假西游记,欢迎阅读。
  寒假西游记读后感(一):200字
  从我懂事开始,我就喜欢听《西游记》的、看《西游记》电视。在我印象中,我至少已看过不少于十遍的《西游记》电视和VCD了。只要电视里播放《西游记》,我甚至可以不吃饭,因为这,我没少挨爸爸的&骂&。小小的我会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高兴、悲伤、着急、气愤。爸爸妈妈知道我喜欢《西游记》就给我买了一套《西游记》的连环画和VCD片,在电视中我第一次看见了《西游记》中师徒四人的形象,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金箍棒、紧箍咒。有时候爸爸妈妈带我出去逛书店,我总要让爸爸妈妈买回一些跟《西游记》有关的东西。
  《西游记》中最迷人的人物是孙悟空,这个神通广大的猴子上天入地,独来独往,无拘无束,成了孩子们理想的象征和寄托。西行路上的八十一难以及一路的神奇怪异、动人心魄的神魔冲突,反映取经过程中遭受的磨难和艰辛。&真经&已成了&成功&和&目标&的象征。每每我碰到困难时,我总会想起孙悟空为帮助师傅唐僧取到真经,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我就会勇敢起来,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
  寒假西游记读后感(二):400字
  西游记师徒四人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长处,哪怕是他们的短处也必须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如果有的话,要努力改正,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西游记》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大家都十分了解。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孙悟空啦!因为他总是聪明过人、助人为乐、能分辨好人与坏人,来守护唐僧和弟兄们()。他就像我们现在的人民警察一样,火眼金睛,抓坏人救好人,时刻保卫着我们。或许由于唐僧遇到麻烦的事情就不动脑筋,盲目地接受别人的帮助的缘故吧,有时才会不听孙悟空的好心劝告,掉入妖怪的手中。这足够说明了遇到麻烦的事情要动脑筋,如果不动脑筋,听了别人不好的意见,反而会更糟糕。不过我还认为唐僧过于善良,哪怕对待坏人也十分好,因为他只看表面,不了解人的本质。
  我也很喜欢猪八戒。我觉得他是个性格单纯但很可爱的人。他不会想出一些好方法,但却有正义感。只要他想做的事,他就一定会去做。他会奋不顾身地保护师傅的安全,而不考虑自己的安危。看上去他有些笨不动脑筋,但是人们觉得他笨的可爱。我们要学习他那种不怕敌人的胆量。不过有些事在做之前要仔细考虑,分清楚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要凭自己的实力去做。
  一部古老的,但却引起了儿童的喜爱,那就是《西游记》。小时候,我只是看动画片与图画书。但现在,我不仅看与读,而且还学会了思考。
  寒假西游记读后感(三):600字
  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书作者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正是这离奇的故事情节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心,致使此书成为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塑造了四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诚心向佛、顽固执著;孙悟空--正义大胆、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猪八戒--贪财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
  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他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与至高无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也是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还有一种叛逆,以及他敢于和强大势力做斗争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赏。
  书中写唐僧师徒经历了八十一次磨难,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著、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惭愧自己当初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就是我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就是一种成功啊!因为我去做了,而且坚持到了最后。
  寒假西游记读后感(四):800字
  对于《西游记》里各个角色的性格和曲折、有趣的情节可以说是耳熟能详。但真正品读整本书,却是在这个暑假。
  《西游记》在我国甚至亚洲国家家喻户晓,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人物形象妇孺皆知。几百年以来,它以其强烈的艺术魁力,吸引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小时候看它,深迷于&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等各类故事,对各路神仙充满了羡慕和感叹,对各种妖魔鬼怪恨之入骨,当时也就仅此而已。实际上,《西游记》所反映的远不止这些,每每重读,都能发现其巨大的艺术魅力!
  《西游记》主要是讲唐僧他们去西天取经。唐僧他们一行四人,是唐僧、孙悟空、沙和尚、猪八戒,唐僧是师傅,孙悟空、沙和尚、猪八戒是唐僧的徒弟。唐僧还骑着一匹白龙马,白龙马是玉龙变的。唐僧他们一路上遇到很多妖精,有黄风怪、红孩儿、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独角犀大王&&
  从小到大,电视剧《西游记》不止看了多少遍,但还是非常热衷。对其中一样的故事,一样的人物,书中比电视剧更精彩更扣人心弦,让人恍若进入了一个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全然忘记了身外的世界。
  故事情节不再细说,但在品读过程中,似乎让我读懂了很多。唐僧师徒四人在前往西天取经的路上,共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道难关。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就好像我们成长道路上布满荆棘,需要我们用同样的精神披荆斩棘一样。
  师徒四人,各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吴老先生在文笔上刻画得细致入微,令人称赞不己。在我们生活中,不是也有同样的人物存在?唐僧心地善良、毫无主见;孙悟空见义勇为、有智有勇;猪八戒好吃懒做、急功近利;沙僧忠厚老实、脚踏实地。虽然他们都有不同的性格,而且在求经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难关,存在着意见的分歧,但他们还是在睿智的孙悟空的带领下,最终创建了一个成功的团队。在我们的工作、学习上,不也是需要这样的一个团队吗?
  此次品读,让我受益匪浅。
  寒假西游记读后感(五):1000字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烂漫多彩的神魔天下,人们无不在作者富厚而斗胆的艺术想象眼前赞叹不已。然而,任何一部作品都是必然社会糊口的反应,作为神魔小说精巧代表的《西游记》亦不破例。
正如老师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西游记》&嘲讽揶揄则取其时世态,加以虚耗形貌&。又说:&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幻化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情面,精魅亦通调皮。&简直云云。
  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天下,我们随处可以看到实际社会的投影。而作者对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立场也颇可玩味,在《西游记》中,的确找不出一个称职的天子;至于昏聩无能的玉皇大帝、宠任魔鬼的车迟国国王、要将小儿心肝当药引子的比丘国国王,则不是昏君就是暴君。玉皇大帝部下十万天兵天将,竟然抵不外孙猴子一条金箍棒,而让真正的贤才去当不入流的马夫,其统治之暗淡,衰弱,不问可知。如来佛祖所创释教,和尚天然不能以财帛所迷,然则佛祖竟然默许部下人收取行贿,而《西游记》一起上妖妖怪魅,多与神佛有牵涉,如青牛精是太上老君坐骑,金银角大王是太上老君的童子,狮驼岭三魔王均与文殊,普贤菩萨乃至如来佛祖有相关,这反应封建社会官官相护的暗中景象。
  对这些形象的刻画,纵然是信手拈来,也无不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西游记》不只有较深刻的头脑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绩。它以富厚怪异的艺术想象、活跃曲折的故工作节,有声有色的人物形象,诙谐幽默的说话,修建了一座独具特色的
《西游记》艺术宫殿。
  《西游记》在艺术上的最大成绩,是乐成地缔造了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很是了不得的好汉。他有无限的本事,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抵御精力。他有着人道,神性和猴性三重特点。大好汉的稀奇心胸,对师父师弟有情有义,也有爱听阿谀话的弱点,机警大胆又幽默好闹,是为人道,毛脸雷公嘴,山大王则是猴性,而七十二变,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则是神性。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隽誉;与妖妖怪魅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快意金箍棒下决差池妖魔原谅;与统统坚苦敢斗,决不撤退垂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色泽精通的神话好汉。大闹天宫的桀骜不驯,与西天取经对比好像改变很多,着实悟空的本性如故没有变,好比在骗取魔鬼的二件法宝,让玉帝派人装天,威胁道:&若不从,即上灵霄宝殿动起刀兵。&在得知魔鬼是观世音菩萨所派,咒她&该死一世无夫&,对如来佛祖更是以&妖精的外甥称号&,孙悟空,这么一个不&听话&,不为强势屈服的硬夫君,跃然纸上。
  说到猪八戒,他的才干比孙悟空可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耀高峻,但这个形象同样刻画得很是好。
猪八戒是一个笑剧形象,他敦朴诚恳,有实力,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浑身短处,如好吃,好占小自制,好女色,怕坚苦,经常要打退堂鼓,内心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偶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教唆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乃至还藏了点私房钱,塞在耳朵里。
  他的短处其实多,这正是小私有者的恶习。作者对猪八戒弱点的品评是很严肃的,但又是善意的,事实他在西天一起上披荆棘,当开路前锋,不辞辛勤污臭,以是他并不是一个被否认的人物,因此人们并不厌烦猪八戒,相反却感想异常真实可爱。出格是他的许多小智慧比孙行者强,这也是孙行者做梦也不想不到他以为的白痴居然是这么一个&凶险&&狡猾&的家伙,行者化缘的斋饭,八戒吃的最多,行者打败魔鬼,八戒捡自制,没事教唆唐僧念紧箍咒&制裁&一下行者,然则在唐僧眼中,他照旧一个诚恳人,是个好徒弟,这也是行者的智慧不如猪八戒的处所。但猪八戒照旧一个大好人,没有害人之心,而且终于僵持到最后的胜利。写一个瑕玷许多的人能讨人喜好,让人记着,是很不轻易的。
  沙僧的形象写得也不错,但比起孙悟空、猪八戒来,则要逊色得多。沙僧更是穷乏光鲜的性格特点,这不能不说是《西游记》的缺憾。尽量云云,他还是不行或缺的副角,当孙行者和猪八戒闹抵牾的时辰,须由他出来奉劝调整,两位师兄外出时,由他随同师傅。假如没有这一个徒弟,唐僧就伤害了,经也取不成。
  《西游记》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自问世以来在中国及天下各地广为传播,被翻译成多种说话。在中国,以致亚洲部门地域西游记家喻户晓,个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人物和&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等故事尤其为人认识。几百年以来,西游记被改编成了各类处所戏曲,及影戏、电视剧、动画片、漫画,版本繁多。
  在等亚洲国度也呈现了以孙悟空为主角的文艺作品。关于西游记的作者,一样平常以为是明朝的吴承恩。
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基了基本。吴承恩也正是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本上,颠末费力的再缔造,完成了这部令中华民族为之自满的文学巨著!
  寒假西游记读后感(六):1200字
  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书作者罗贯中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正是这离奇的故事情节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心,致使此书成为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塑造了四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诚心向佛、顽固执着,孙悟空-正义大胆、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猪八戒-贪财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经,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还有一种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强大势力做斗争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赏。
  书中写唐僧师徒经理了八十一个磨难有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惭愧自己当初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因为我去做了,而且坚持到了最后。
  那四本厚厚的名著,是每个自诩热爱中国古代文化的人必须修读的。我自然不能免俗,刀光剑影,勾心斗角,爱恨缠绵,都不适合此时阅读,于是再次翻开了《西游记》,进入了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受和启示。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它活泼诙谐的语言;有人干脆把它当作道德修养小说或政治寓言。
  但在我看来,它什么都不是,它只是&之作&,是一个单纯的神话世界。我在读这本小说时常常有一种共鸣感,想必这是我内心深处对于自由的欲望在呼喊吧!一、自由在经历了又一个个性受制约的学期后,孙悟空这个形象完全激发了我内心潜在的,但根深蒂固的向往&&对彻底的自由的向往。孙悟空破土而出,&不优麒麟辖,不优凤凰管,又不优人间王位所拘束&,闯龙宫,闹冥司,在花果山自在称王,可以说已经达到人性摆脱一切束缚,彻底自由的状态。孙悟空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质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终在追求自由,他的一切斗争也都是为了自由。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我一种寻找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
  总之,我觉得现代人对于自己的生存状态,尤其是精神方面较为安于现状,缺乏一种开拓进取,寻找更大自由的精神。二、神话如今也是一个远离神话的时代。日常生活过于现实,使充满幻想的事物遭到排斥。神话绝非幼稚的产物,它有深邃的哲学意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谢林在他的名著《艺术哲学》中说:&神话乃是各种艺术的必要条件的原始质料。《西游记》是中国神话小说的颠峰,也是神话文化的至高境界,然后中国的神话文化渐渐没落了,神话不被人重视,连《西游记》也少有人问津,只有孩子们会被孙悟空征服,于是也只有孩子们抱有对未来浪漫的、梦幻般的希望。&
  三、英雄&英雄&有许多不同解释。《辞海》中说英雄是杰出的人物,曹操说英雄要有包容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胸。我认为,英雄是那些顽强地掌握自己命运,并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的人。孙悟空无疑是英雄的典型,他为了自由,为了自己的尊严,不怕与一切进行斗争。正因为这种对抗的差距悬殊,发自内心而拼尽全力的抗争才显得悲壮。明知不可为而为的勇士才能凸现出其英雄本色。复读《西游记》,让我觉得其不属于一般名著的特点。我相信,也希望它永远向大家展示着&自由、神话、英雄&三个主题,给大家带来激励和源自内心的力量。
  寒假西游记读后感(七):1500字
  光阴在点滴中沉浸,凝聚了那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故事,那艺术殿堂中熠熠生辉的明珠,无论是黎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西游记的故事深入人心,被他们津津乐道;甚至梨园子弟们演绎,成为人们心目中永不退色的鲜明画卷。几百年后的今天,唐僧师徒四人那跋山涉水不畏艰险的精神仍鼓舞着千千万万人们,向着胜利勇往直前。那么为何它又有如此魅力呢?
  我认为其中自然有他的奥秘。于是在冬日的午后,一壶清茶伴我开始了与西游记的邂逅。
  &我这一去,定要捐躯努力,直至西天为陛下取得真经&&&他,便是一心向善的唐僧,漫漫取经路上,甚至连卑贱如草芥者都不忍伤害;也许只是善良,所以他博施济众,尊重卑微,在这钢筋水泥的都市中,又有谁会留意路旁一株葱葱绿草,&脚&下留情呢?但他无时无刻都有着坚定的信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无论是在颠簸的马背还是半夜三更;他的心中始终树立着信念,始终都不忘自己面对天下苍生当年许下的承诺,难道那些半途而废者不感到相形见绌吗?他又视美色如粪土,无论前面是高官厚禄的诱惑还是妖精的威逼。他始终面不改色,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难道不是应为他像千百年来的文人志士一般,守卫了自己的气节吗。然而有时他却因为自己的太过心慈面软而变为了迂腐,甚至善恶不分!他不分青红皂白,屡屡听信猪八戒挑拨离间,一次次误会了法力高强,忠心耿耿的孙悟空;却正中了妖精们的圈套。直到自己身陷囹圉时才&早知今日悔不当初&。然而却又一次次不撞南墙不回头,唉,真是令人为他拘一把同情泪,然而他亦是团队的&主心骨&,作为一个领导者,自己则贤愚混淆,更甚者颠倒黑白,这又何尝不是太过&心慈手软&的缘故。
  令我感动的另一个人物非被毛主席誉为&金猴奋起千钓棒,玉宇澄清那万里埃&的悟空莫属,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曾一度令人闻风丧胆,但最终应为自己的狂妄自大与目中无人而被如来压于五指山下,孟子说:&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五百年是对他的磨砺,不禁一番风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这五百年不但是对他以前惟我独尊、狂妄不羁的威慑;这五百年的修行即使必然也是未然,这既对是对他的一次重新定位,也是对他做出一番成就的基础,古人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若是没有这五百年来的沉淀与积累,又何来以后的战斗圣佛。又有谁知道在这背后付出了多少泪水,汗水甚至血水呢?
  火眼金睛的他每次都识破了妖精的阴谋诡计,为了唐僧的安危,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惜;即使被八戒挑拨的师傅责骂,悟空永远忠心耿耿。在危难关头仍然为了唐僧而不顾一切,无论妖精布下的天罗地网是多么狡诈,他总能化险为夷。
  我静静合上了书,这一切仿佛在眼前浮现:菩萨心肠的唐僧,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搬弄是非的八戒,少言寡语的悟净;他们各有千秋,也许,只有互相取长补短,扬长避短的组织才是成功的,这也是西游记给我所上的一刻吧。
  那桌上的香茗依旧散发着点点醇香。
  附注:
  几度沧桑几度时光,几度风流潇洒,它,连接了古今中外。它,把陌路人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因为有了它,所以我邂逅了你,即使我们隔着几百年的风雨沧桑,即使我们素不相识。
  透着时空,我远远地遥望着你的,太模糊了,隐隐只有那一身青衫兀自着。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你的前世是莲么?不随世俗,洁身自好。
  你是自傲清高的,不堪与当时的人们随波逐流,但却依旧对当时的统治保有着一丝天真的期待&佞人远,古道还。&然而,你还是失望终将绝望了,你胸怀大志,却在世态炎凉中磨灭;那抱负早已成为对腐朽的满腔仇恨。你的青春在官场中消失,此时早已两鬓斑白如霜,十八年少的万丈豪情早与你无缘,只剩下空怀感慨,临风长叹的凄凉;于是,你提起笔,记下这似乎荒诞不经的故事,却在百年后让人拍案叫绝。
  让我再一次在滚滚红尘中寻找,只为再看一眼那青衫依旧,吴承恩。
  推荐阅读:
《西游记》读后感汇编
出国留学网栏目整理
《红楼梦》所讲述的,是一个令人称羡的大家庭,原本荣华富贵,后来因家庭成员获罪以致被抄家,逐渐走向没落,终于繁华成空的大悲剧。下面是留学网小编为您整理的《红楼梦》暑假读后感作文,供您参考!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文学百花园中一朵怒放的齐葩。自问世以来,不胫而走,风靡文坛,故事流传,广及民间,真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雅俗共赏。下面是留学网为您整理的《西游记》暑假读后感作文,供您参考!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烽火连天的世界里,却引发一个又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那正是在罗贯中笔下的著作——三国演义。下面是留学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新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600字。供您参考!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烽火连天的世界里,却引发一个又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那正是在罗贯中笔下的著作——三国演义。下面是留学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新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供您参考!
  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红楼梦》读后感的读后感文章,更多文章尽在出国留学网。
  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两篇《西游记》读后感的读后感文章,更多文章尽在出国留学网。
四大名著读后感栏目编辑推荐
西游记读后感
寒假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最新资讯你绝对想不到,唐僧杀了亲生父亲并且逼死了母亲!!观音菩萨有多么无耻奸诈!!!《西游记未解之谜》(上)
我的图书馆
你绝对想不到,唐僧杀了亲生父亲并且逼死了母亲!!观音菩萨有多么无耻奸诈!!!《西游记未解之谜》(上)
西游记未解之谜By:吴闲云
(1)《西游记》讲的是什么故事(2)唐僧为什么要取经(3)唐太宗地府还魂(4)真经究竟有什么作用(5)取经难,传经更难(6)观音菩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7)皇帝是最佳的传经人选(8)唐僧的父母亲(9)《西游记》中最大的秘密(10)殷小姐绣球招亲(11)唐僧的亲爹究竟是谁(12)江流僧复仇报本(13)观音菩萨的黑帐(14)观音选定取经人始末(15)佛道相争(16)大闹天宫的受益者是谁(17)官封弼马温(18)孙悟空究竟有多大本事(19)大闹天宫的背后(20)猪八戒戏嫦娥的真相(21)猪八戒是怎样调戏嫦娥的(22)取经队伍究竟有多少人(23)如来佛送给观音的3个金QQ(24)唐僧究竟有没有凡心(25)《四圣试禅心》的真相(26)唐僧为什么要赶走孙悟空(27)唐僧肉是一种稀有资源(28)神仙的等级是怎样定位的(29)神仙的修炼历程(30)太上老君VS观音菩萨(31)红孩儿(32)取经不是作戏(33)西游记中最牛的神仙(34)五庄观的秘密(35)长生不老之吃人秘方(36)西游记中最厉害的法宝(37)敲诈如来佛的人(38)西游记中最奇特的妖怪(39)真假美猴王之谜(40)孙悟空是怎样成佛的(41)冒充如来佛的人(42)看看老子是哪个(43)孙悟空的师父究竟是谁(44)如来与菩提(45)佛法无边(46)西游记中的国王(47)西游记中最逍遥自在的妖怪(48)是谁迫害的牛魔王(49)铁扇公主的身世之谜(50)土地公公也疯狂(51)牛魔王是怎样屈服的(52)五百年前闹天宫的究竟是谁(53)西游记中的恐怖基地(54)孙悟空VS狮子精(55)妖祖(56)吃唐僧肉的正确方法(57)孙悟空看管蟠桃园真相揭秘(58)金蝉子转世之秘(59)大鹏VS如来(60)唐僧在女儿国结婚了(61)唐僧有没有桃花运(62)沙僧为何不卖力(63)卷帘大将(64)唐僧究竟信不信佛(65)唐僧取的是什么经(66)猪八戒为何老是要散伙(67)取经为何遭勒索(68)猪八戒究竟有多大功劳(69)都是取经的受益者(70)西游记的主旨是什么(71)《西游记》之成功法则
(1)《西游记》讲的是什么故事..《西游记》的故事家喻户晓,表面上看讲的是唐僧取经,师徒四人不畏艰险战胜困难,终成正果。但细看此书,里面有违逻辑,前后矛盾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根本无法用常理解释,比如大闹天宫的孙悟空怎么就斗不过妖怪?妖怪捉了唐僧怎么就不吃?唐僧为什么要取经?取经有什么作用?等等。于是,民间就有这样一句俗语:“看了西游记,说话象放屁。”可是,作者吴承恩老先生会有那么弱智吗?吴承恩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可见,《西游记》中有违逻辑的地方一定是吴老先生刻意留下的“玄机”。那么,《西游记》究竟讲的是什么故事呢?是在传“道”?或是在宏“佛”?我们从《西游记》中看不到道家的清净无为,同样,也看不到佛家的善恶相报。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有斗法,反抗,奋力,挣扎,充满了向目标前进的张力。因此,我们可以十分肯定的说,《西游记》既没有宣传道家,也没有宏扬佛法。而讲的是“造化”的故事,讲的是“造化怎样弄人”的故事。全篇第一回,开宗明义,诗曰: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西游释厄传》即《西游记》。要想知道“造化会元功”,就得看《西游记》。功:指功能,功用,力量,变化,作用,等等。会元:指时间。一元分为12会,一会有一万八百年,一元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年。就像一天有12个时辰,一年有12个月一样。造化:一指自然界的发展繁衍,创造演化,一指命运、运气,造化弄人。命运、造化究竟是怎样弄人的呢?读《西游记》能更好的帮助我们了解人生的命运与造化。
(2)唐僧为什么要取经《西游记》讲的是唐僧取经。那么,唐僧为什么要取经?取的是什么经?取来经干什么用?这个经到底有什么作用?这些曾是儿时看《西游记》时留下的种种疑问。到如来佛那儿,当然取的是佛经,这个应该很好理解。可唐僧为什么要去取?有何目的,有何动机,这就值得研究一番了。俗话说:“人无利,不早起。”人,一个正常的人,做任何一件事,都是要经过考虑,抉择的。凡考虑,抉择都是遵循“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的。唐僧去西天取经,既然他已经做出了这样的抉择,我们就可以认定:这是他的最佳选择!可是,他的这个最佳选择却是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做出的。不知道各位看出来没有。唐太宗办水陆法会,要选举一名有大德行的人来作坛主主持人,众人选举出了陈玄奘法师。玄奘法师的父亲陈光蕊中状元,官拜文渊殿大学士,母亲更牛,是开国原勋殷开山丞相的女儿,标准的高干子弟,太宗皇帝查得他“根源又好,德行又高”。于是太宗喜道:“果然举之不错,诚为有德行,有禅心的和尚。朕赐你左僧纲、右僧纲、天下大阐都僧纲之职。”玄奘顿首谢恩,受了大阐官爵。“根源又好”,这是真的。“德行又高”,这从哪儿说起呢?看不出来,作者只说“这个人自幼为僧,出娘胎,就持斋受戒。”可以看出来的是:陈玄奘这个人很单纯,很单纯。我不知道用什么词来形容了。菩萨送来两件宝物“锦阑袈裟,九环锡杖”,袈裟卖五千两,锡杖卖二千两,我们看有钱的愚僧是怎么说的:是疯子,是傻子!这两件粗物,就卖得七千两银子?穿上身就是长生不老,成佛作祖,也值不得这许多!就是皇帝唐太宗也问:“有何好处,就值许多?”可见挺贵的,合人民币约700000元了。尽管贵,唐太宗还是说“朕买你这两件宝物,赐他(玄奘)受用。”太宗宣玄奘入朝:“求证善事,有劳法师,无物酬谢。愿送锦阑异宝袈裟一件,九环锡杖一条。今特召法师领去受用。”玄奘叩头谢恩。太宗道:“法师如不弃,可穿上与朕看看。”玄奘遂将袈裟抖开,披在身上,手持锡杖,侍立阶前。君臣个个欣然,文武人人喝采。待玄奘穿了袈裟,持了宝杖,太宗又赐他两队仪从,着多官送出朝门,教他上大街行道,往寺里去,就如中状元夸官的一般。这位玄奘再拜谢恩,在那大街上,烈烈轰轰,摇摇摆摆。你看那长安城里,行商坐贾、公子王孙、墨客文人、大男小女,无不争看夸奖。俱道:“好个法师,真是个活罗汉下降,活菩萨临凡!”玄奘直至寺里,僧人下榻来迎。一见他披此袈裟,执此锡杖,都道是地藏王来了,各各归依,侍于左右。玄奘上殿,炷香礼佛,又对众感述圣恩不已。最后,菩萨对太宗皇帝说,你办的这个水陆法会跟本就不行!你请的法师只会讲小乘教法,不起作用的。我有大乘佛法三藏才是真经,可以度亡脱苦,寿身无坏。太宗正色喜问道:“你那大乘佛法,在于何处?”菩萨道:“在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太宗马上叫法会暂停,待朕差人取得大乘经来,再重做法事。当时在寺中问曰:“谁肯领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经?”这下好了!玄奘是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软,推也推不掉的,躲也躲不脱了,只得上前施礼道:“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注意,他说的是“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可见,玄奘法师压根都没有取经的愿望与念头。谈不上什么修行,也谈不上什么觉悟,更谈不上什么普度众生,仅仅只是因为我贪了你的小便宜,不得已要还你一个人情,那就只有替你卖一回命了!唐王大喜:“法师果能尽此忠贤,不怕程途遥远,跋涉山川,朕情愿与你拜为兄弟。”玄奘顿首谢恩。唐王果是十分贤德,就去那寺里佛前,与玄奘拜了四拜,口称“御弟圣僧”。玄奘感谢不尽道:“陛下,贫僧有何德何能,敢蒙天恩眷顾如此?我这一去,定要捐躯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经,即死也不敢回国,永堕沉沦地狱。”唐王果真是十分贤德,把个玄奘师傅感动的连毒誓都发了。玄奘回到寺里。几个徒弟早闻取经之事,都来相见,因问:“发誓愿上西天,实否?”玄奘道:“是实。”他徒弟道:“师父呵,尝闻人言,西天路远,更多虎豹妖魔。只怕有去无回,难保身命。”玄奘道:“我已发了弘誓大愿,不取真经,永堕沉沦地狱。大抵是受王恩宠,不得不尽忠以报国耳。我此去真是渺渺茫茫,吉凶难定。”不得不啊。我现在已经没有选择了。拿了人家的手软,不得不为人家卖命啊!
(3)唐太宗地府还魂上回说了,不是唐僧要取这个经,而是唐太宗要取这个经。唐太宗要这个“经”究竟想干什么用?还得从“唐太宗地府还魂”说起。我们知道,普通人死了,都是由钩魂使者,黑白无常,牛头马面之类的角色拿脚燎手铐把你强拉硬扯去的。而皇帝唐太宗死了则不同,是阎罗殿的大管家崔判官亲自跑来接的!只见他跪拜路旁,口称:“陛下,赦臣失误远迎之罪!”二人正说间,只见一对青衣童子,执幢幡宝盖,高叫道:“阎王有请,有请。”看样子,是阎王有请在先,崔判官是在得到消息后抢了先。到了阴曹地府,首先遇到的是他的老头子李渊,哥李建成,弟李元吉,叫道:“世民来了,世民来了!”那建成、元吉上来就揪打索命。太宗躲闪不及,被他扯住。幸有崔判官唤一青面獠牙鬼使,喝退了建成、元吉,太宗方得脱身而去。阎王,共计有十殿阎王: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阎罗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转轮王。这十殿阎王全部都出了森罗宝殿,控背躬身迎迓太宗。十王道:“陛下是阳间人王,我等是阴间鬼王,分所当然,何须过让?”十殿阎王对杀人如麻的唐太宗,真是客气啊!秦广王道:“急取簿子来,看陛下阳寿天禄该有几何?”崔判官急转司房,将天下万国国王天禄总簿,逐一检阅,只见大唐太宗皇帝注定贞观一十三年。崔判官急取浓墨大笔,将“一”字上添了两画,将簿子呈上。十王看时,见太宗名下注定三十三年,阎王惊问:“陛下登基多少年了?”太宗道:“朕即位,今一十三年了。”阎王道:“陛下宽心勿虑,还有二十年阳寿。此一来已是对案明白,请返本还阳。”十阎王差崔判官、朱太尉二人,送太宗还魂。崔判官顺便做了一次导游,带着唐太宗参观了一次地府。到了十八层地狱,处处俱是悲声振耳,恶怪惊心。一个个被紧绑牢栓,赤发鬼、黑脸鬼,长枪短剑;牛头鬼、马面鬼,铁简铜锤。只打得皱眉苦面血淋淋,叫地叫天无救应。太宗心中惊惨。过了奈河桥,又到枉死城,只听哄哄人嚷:“李世民来了,李世民来了!”太宗听叫,心惊胆战。见一伙拖腰折臂、有足无头的鬼魅,上前拦住,都叫道:“还我命来,还我命来!”慌得那太宗藏藏躲躲,判官道:陛下,那些人都是那六十四处烟尘,七十二处草寇,众王子、众头目的鬼魂;尽是枉死的冤业,无收无管,不得超生,又无钱钞盘缠,都是孤寒饿鬼。陛下得些钱钞与他,才能救你。太宗空身到此,那里有钱?便立一约,借得金银一库,着太尉尽行给散。判官复吩咐道:“这些金银,汝等可均分用度,放你大唐爷爷过去,他的阳寿还早哩。我领了十王钧语,送他还魂,教他到阳间做一个水陆大会,度汝等超生,再休生事。”众鬼闻言,得了金银,俱唯唯而退。判官送唐王直到超生贵道门,判官道:“陛下到阳间,千万做个水陆大会,超度那无主的冤魂,切勿忘了。若是阴司里无报怨之声,阳世间方得享太平之庆。凡百不善之处,俱可一一改过,普谕世人为善,管教你后代绵长,江山永固。”唐王一一准奏,辞了判官,脱了阴司,回到阳间。开始出榜招僧,修建水陆大会,超度冥府孤魂。由此可见,崔判官叫唐太宗办的这个水陆法会,有两大好处:1.凡以前的种种不善之处,俱可一一改过。不善,就是恶,以前所行的种种恶,弑父,杀兄,害弟,荡平六十四处烟尘,剿灭七十二处草寇,南征北伐,杀人无数,以至无数枉死冤魂叫冤报怨,这些都是可以改的,只要办了这个水陆法会,也就改了,这些无数枉死的孤魂野鬼便可得到超度,不再追究你的责任了。2.普谕世人为善,管教你后代绵长,江山永固。办了这个水陆法会,还可以以身作则,带头行善,劝化全天下的人都来行善,不要作恶。这样,管教你后代绵长,江山永固。既然能有这两大好处(最揪心的),唐太宗何乐而不为呢?所以一回到阳间,就着手大办这个水陆法会。
(4)真经究竟有什么作用唐太宗办水陆法会,从本意上讲,并不是要宏扬佛法,而是要达到他个人的两个目的:1.超度以前枉死在他手上的无数孤魂野鬼,通过办这个水陆法会,以前所行的种种恶,就改了,就没有了。2.以身作则,带头行善,劝化全天下的人都来行善,不要作恶。办了这个水陆法会,就能保后代绵长,江山永固。这场水陆法会,从全国各地海选出一千二百名高僧,聚集到长安化生寺,打造禅榻,装修功德,整理音乐,分派上中下三堂。诸所佛前,物件皆齐,头头有次。选定本年九月初三,黄道良辰,开启做七七四十九日水陆大会。由陈玄奘大阐法师,开演诸品妙经。太宗及文武皇亲国戚,俱至期赴会,拈香听讲。我见过大场面的佛事活动,可从没见过有国家领导人参与的一千二百个和尚连做七七四十九天的法!相信各位也没有见到过。这么大的场面,能不能超度以前枉死的孤魂野鬼?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以身作则,带头行善,劝化全天下的人都来信佛行善不作恶不危害大唐,这个目的,是百分之百的可以达到嘀!这一点,唐太宗的心里是有数的,因为他完全有能力支配这场水陆法会在民间的影响力!可第一点,唐太宗的心里就没有数了,你们这些和尚到底有多少道行?你们念的经究竟有多大的法力?能不能超度孤魂野鬼?唐太宗绝对是半信半疑的。此时,他最关心的就是:枉死的孤魂野鬼能不能被超度。超度,指诵经等佛事活动使鬼魂脱离苦难,重新超生,投胎转世。那么,什么样的人死后不能超生呢?在我们这一群善良的人的印象中,都是坏事做绝的人永世不得超生。我今天讲西游记,可不是大话、戏说之类,而是十分尊重原作者的意思来讲解的。原作者可没有说是坏事做绝的人不得超生。而是这样说的:又到枉死城,只听哄哄人嚷,分明说:“李世民来了,李世民来了!”......都叫道:“还我命来,还我命来!”......判官道:“陛下,那些人都是那六十四处烟尘,七十二处草寇,众王子、众头目的鬼魂;尽是枉死的冤业,无收无管,不得超生。......”注意:是枉死的不得超生。这些人,按生死簿,死期到都没到,就被唐太宗杀了,(比孙悟空还直接,还厉害)所以是枉死。这些枉死的孤魂野鬼,他不超生,他就守这儿,他天天蹲点,他赖在这个鬼地方不走了专等你来,嘿嘿,总有一天,你李世民是要从这走的,叫你也莫想投胎享荣华。你说李世民他想了怕不怕?所以,究竟能不能把这些枉死的孤魂野鬼都弄走,就成了他内心深处最大的隐痛!你们这些和尚到底行不行啊?!究竟能不能把这些孤魂野鬼都弄走啊?!就在唐太宗半信半疑的时候,菩萨跳出来说:“你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浑俗和光而已。”你办这的个水陆法会,根本就不能把这些枉死的孤魂野鬼都弄走!仅仅只能做做样子,给天下的老百姓看看而已。你说,菩萨这句话是不是说到唐太宗的心坎里去了?菩萨又说:“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脱苦。”此言一出,唐太宗心里的疑虑尽释,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连忙问道:“你那大乘佛法,在于何处?”菩萨道:“在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太宗大喜道:“教法师引去,请上台开讲。”菩萨便现出真身(进一步取信唐太宗),点化道:礼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程途十万八千里,大乘进殷勤。此经回上国,能超鬼出群。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注意:这真经只有一个功能作用,很简单,就是“能超鬼出群”。怎样“超”呢?能解能消,能和解的和解,不能和解的消灭。太宗即命众僧:“且收胜会,待我差人取得大乘经来,再秉丹诚,重修善果。”好了!水陆法会也不做了,取真经要紧,待取来真经,再重做这场法会。唐太宗办这个水陆法会,如果仅仅只是做给天下人看的,劝化全天下人都来行善这一个目的,那么他的目的就已经圆满的达到了,也就不会稀罕什么西天的真经了,可事实是他非常的、迫切的想要得到这个真经,那么,就只有一种解释:他要彻底地把这些枉死的孤魂野鬼都弄走!至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唐太宗之所以要到西天求取大乘真经的真正目的,1.不是为了宏扬佛法佛教。2.不是为了普度天下众生。3.是为了消除自己以前所行的恶,做的孽,犯的罪,扫清心中的鬼。
(5)取经难,传经更难《西游记》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云:一日,如来佛祖唤聚诸佛、众弟子,对大众说: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我待要送上东土,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远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谁肯去走一遭来?观音菩萨道:“弟子不才,愿上东土寻一个取经人来也。”如来见了,心中大喜道:“别个是也去不得,须是观音尊者,神通广大,方可去得。”凡作一部大书,必有提纲挈领之处,然后线索在手,丝丝不乱。此一回为取经故事千头万绪之总纲,不明此,则极易被后面取经过程中的精彩故事所迷惑。从这个总纲可以看出:取经的最初缘由,是如来佛祖要传经,而不是唐僧师徒要取经,甚至没有任何人想要取他的经。这段提纲挈领的文字,数百年来竟无人读破,国人啊,太善良了,误把传经作取经。如来佛祖要传他的经,要把他的经永传东土,难度其实是挺大的。怎见得?是万水千山,路途遥远吗?不是,是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旨要,怠慢正宗。这是从正面描述的“传经难”。那么,我堂堂中华真的很愚蠢吗?以至让佛法无边的如来佛祖都感到传经难,我们来看《西游记》是怎么讲的:1.福陵山云栈洞的猪八戒同志,此时扮演的角色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匪类”。猪八戒同志因为没有个赡身的勾当,只是依本等吃人度日。猪八戒在为匪的时候,是靠“吃人”来过生活的,而且还是“依本等吃人”的。可见猪八戒同志为匪是有“几不杀”,“几不抢”原则的,说明他仅仅只是为了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问题。菩萨点化他道:“古人云,若要有前程,莫做没前程。你既上界违法,今又不改凶心,伤生造孽,却不是二罪俱罚?”猪八戒同志道:“前程前程,若依你,教我嗑风!常言道,依着官法打杀,依着佛法饿杀。去也,去也!还不如捉个行人,肥腻腻的吃他家娘!管什么二罪三罪,千罪万罪!”猪八戒同志非常的直率,他根本不信佛,他只相信填饱肚子比犯多少罪都强。2.菩萨将袈裟、锡杖拿到长安城里卖。遇到几个水陆法会主持人落选的愚僧,倒有几贯村钞。愚僧问道:“你的袈裟要卖多少价钱?”菩萨道:“袈裟价值五千两,锡杖价值二千两。”那愚僧笑道:“这两个癞和尚是疯子,是傻子!这两件粗物,就卖得七千两银子?只是除非穿上身长生不老,就得成佛作祖,也值不得这许多!拿了去,卖不成!”愚僧,倒有几贯村钞。这是小富小康这一阶层的代表,手上有几个钱的人。更是佛教内部会员的代表,而且还是级别很高的会员,因为是水陆法会主持人落选的。他们虽然披着佛教的外衣,其实心里压根都不信佛,他们非常的现实,就是对长生不老,成佛作祖都明确的表了态:没有兴趣。3.我们再看皇宫贵族这一阶层,太史丞傅奕大胆的上疏皇帝“谤”佛:西域之法,无君臣父子,以三途六道,蒙诱愚蠢,追既往之罪,窥将来之福,口诵梵言,以图偷免。自五帝三王,未有佛法,至汉明帝始立胡神。然西域桑门,自传其教,实乃夷犯中国。言礼本应事亲事君,而佛背亲出家,以匹夫抗天子,以继体悖所亲,若遵无父无君之教,正所谓非孝者无亲。太史丞傅奕,不仅不信佛,还“谤”佛,专拣佛的坏处说,直接了当的提出“佛教有害”论。由此可见:说我中华众生愚蠢,非真。我看这做恶的,势利的,权贵的,一个个的既不愚,也不蠢。说毁谤真言,这倒不假。几乎是人人诋毁,个个诽谤。无量无边的佛法在我中华大唐社会最底层的尚未解决最基本生存问题的人员中,没有市场。在小富小康,手上有几个钱的人员中,也没有市场。在上层贵族官僚中,更没有市场。要到一个没有市场的地方去推广自己的产品,真是难啊!
(6)观音菩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经过一番市场调查,在我中华大唐社会的各个阶层,均不信佛,并没有对佛法产生需求关系,这里根本就没有市场。而供给却十分巨大!出货量为:《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这三藏经书合计为三十五部,共有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之多!吾观天下,各行各业,万般皆不难,唯“出货”为最难!卖不出去等于零。即使身为如来佛祖者,也不能例外,要想把到自己的产品,三藏经书,推广到一个没有市场的地方去,这真的是个难难难!所以如来寻思着,要想办成这件事,“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才行。观音菩萨当即表态:愿意去。如来见了,心中大喜道:“别个是也去不得,须是观音尊者,神通广大,方可去得。”那么,观音菩萨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究竟是何德何能?有何种法力?何等神通?唯她能完成如此大任?如果能用民间的传说来评价她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话,那么,也一定有人会引用封神榜,说他是专施毒计的慈航道人,手里拿个清净琉璃瓶,将人畜吸入瓶中,身皮肉化成脓,后来又欺师悖祖,叛经离道,割了雀雀,变了性,改了名,投到西天如来佛门下。这样就说不清白了,我们还是从《西游记》原著中找答案比较客观公正。观音菩萨最初的出场是在孙悟空偷蟠桃反天宫后的第六回。这个时候,是她向玉皇大帝举荐的二郎神,导致孙悟空第一次被捉。菩萨开口对老君说:“贫僧所举二郎神如何?”又说:“我将那净瓶杨柳抛下去,打那猴头;即不能打死,也打个一跌,教二郎小圣好去拿他。”而事实却是:菩萨自己仅仅只是说说而已,并没有动手,又问老君道:“你有什么兵器?”老君道:“有,有,有。”捋起衣袖,取下个金钢圈,自天门上往下一掼,可可的着猴王头上一下。打中了天灵,立不稳脚,跌了一跤。由此可见,菩萨对自己的“用人之道”颇为自得。而后面说的那句话,躲在背后使阴招,唆使他人下暗手,就绝对不是光明之举。菩萨第一次出场,未见行一善,也未见行一恶,未施展任何法术,也未使用任何法器,只是如如不动,空口说了几句白话而已。足见:高深莫测!现在,传经业务中,如来佛对看她的看法是:有法力,神通广大。如来座下的四菩萨、八金刚、五百罗汉、三千揭谛、众比丘僧尼、优婆塞夷、大小尊者圣僧,除她之外,没有一个人能办得成这件事。菩萨此时的表现是:那菩萨闻言,踊跃作礼而退。即唤惠岸行者随行。那惠岸使一条浑铁棍,重有千斤,只在菩萨左右,作一个降魔的大力士。看样子,菩萨接到这笔大单,对筹建新的分公司,显得非常兴奋。她身边的惠岸行者大概是个狠人,不好惹的。这是菩萨在《西游记》中的第二次出场。至此,仍未见菩萨做一事,还是如如不动。不过,她两次出场的环境却是交代的清清楚楚,前一次是天宫大变之际,这一次是如来大愁之时,她总在关键时候出场,真可谓: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菩萨。菩萨在前往长安的路上,遇到沙僧八戒悟空,可以看出菩萨惯用的三招:1.数落对方的罪孽,2.入我门下可脱罪,3.劝人行善。看完《西游记》全书,菩萨也仅只是“理论”学的好,劝别人行善而已,她自己勉强行了一善,即救了小白龙一命,可她的目的却是要弄一匹马。菩萨到了长安大唐国。行至大市街旁,见一座土地神祠,二人径入,唬得那土地心慌,鬼兵胆战,知是菩萨,叩头接入。那土地又急跑报与城隍、社令,及满长安各庙神祗,都知是菩萨,参见告道:“菩萨,恕众神接迟之罪。”菩萨道:“汝等切不可走漏一毫消息,我奉佛旨,特来此处寻访取经人。借你庙宇,权住几日,待访着真僧即回。”众神各归本处,把个土地赶在城隍庙里暂住。土地佬儿,是仙界天庭玉皇大帝设在人间最基层的干部。他怕菩萨作什么?菩萨会来检查他的工作么?不会,菩萨既不是上司,更不是干部,一出家人而已。据我所知,基层干部对付在大街上乱摆摊设点卖衣服卖拐棍的人,唉...还是不说了。怎么这位基层干部怕她就怕成了这个样子呢?怕的蹊跷,怕的离谱,而且,把办公室都让出来了。可见,在土地佬儿这位基层干部眼里,观音菩萨是个极厉害、极恐怖的角色!《西游记》中的恶人可多啦,观音菩萨未见行一恶,却叫人如此惧怕,由此可知,恶人并不可怕,比恶人还恶人的善人才叫可怕。菩萨道:“汝等切不可走漏一毫消息。”这么神秘!她想干什么?到底有什么见不得光的事怕走漏了?书中没有直接交代。这是《西游记》第八回的事,但后面紧接着的五回,自从观音菩萨到了长安之后,长安城里就发生了三大怪事!
(7)皇帝是最佳的传经人选自从观音菩萨到了长安,长安城里就发生了三大怪事!先是状元陈光蕊赴任逢灾留下一子,接着是唐太宗死而复生要办水陆法会,最后是陈玄奘当选法会主持菩萨当众显象点化。这三大怪事难道仅仅只是巧合吗?不是,这三大怪事都与取经有着最直接的关系,任缺一件,则取经不能成立!观音菩萨来到这块没有市场的地方,底层不信佛,中产不信佛,贵族不信佛,那究竟从哪儿开展业务呢?前面有交代:观音菩萨深谙“用人之道”,又善“背后使阴招”。既然你们都不信佛,那就干脆直接找皇帝!只要皇帝一人信奉受行,则全国信奉受行,市场大着呢!于是,就有了唐太宗地府还魂这一幕。观音菩萨为总导演,证据非常充分。我们来看孙悟空是怎么到阴司里的:两个人拿一张批文,上有“孙悟空”三字,走近身,不容分说,套上绳就把美猴王的魂灵儿索了去,踉踉跄跄,那两个勾死人只管扯扯拉拉,定要拖他进去。而唐太宗死的时候,是阎王有请,判官来接,自上而下,完全不符合阴司的程序,很明显,是受人指使的。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就是,阴司阎罗殿本属仙界天庭玉皇大帝管辖,经猴子大闹一场后,启表上天奏闻玉帝,可是玉皇大帝也拿猴子没有办法,还是如来佛收拾了猴子,这阎王自然会掂量着倒向哪边,所以本属仙界天庭管辖的阴司被西方极乐世界收编了!收编的时候,经过整顿,重新挂牌开张。这阴司,在猴王去的时候,那城上有一铁牌,牌上有三个大字,乃“幽冥界”。而唐太宗去的时候,招牌都换了!城门上挂着一面大牌,上写着“幽冥地府鬼门关”七个大金字。三换七,道变佛。所以,观音菩萨在这阴司里要指使安排几个人,简直太容易了。唐太宗在遍游地府之后,点头叹曰:善哉真善哉,作善果无灾!善心常切切,善道大开开。莫教兴恶念,是必少刁乖。休言不报应,神鬼有安排。唐太宗大概是想明白了。善哉真善哉,这一切都是神鬼有安排。唐太宗还阳的时候,判官送唐王直至那超生贵道门出的地府,何为贵道门?地府里有“六道轮回”之所,魑魅魍魉,滔滔奔走那轮回之下:行善的升化仙道,尽忠的超生贵道,行孝的再生福道,公平的还生人道,积德的转生富道,恶毒的沉沦鬼道。唐太宗杀人如麻不为善,叛国自立不为忠,逼父造反不为孝,射兄害弟算恶毒。但是,地府阴司里对他的评价是“忠”!因为是从贵道门送他出来的,只有尽忠的才走贵道。唐太宗忠于谁?不是朝廷,不是君父,而是佛祖。是因为唐太宗信仰佛教,才被阴司评定为“忠”的吗?很显然,也不是,因为唐太宗是在出了阴司还阳复生之后才信佛的。那么,就只有一种解释:逼父造反,射兄害弟,为“忠”,好杀,善杀,为“忠”,以恶,大恶为“忠”,因为“忠”,才得到认可,得到嘉奖:再添阳寿20年。各位看官,莫要以为我在胡说,如来佛祖原本就是喜欢大恶之人的,看看如来佛祖手下的四菩萨、八金刚、五百罗汉,哪一个不是大恶人?你不恶,他还不要呢。《我佛造经传极乐》一回:如来取出三个箍儿,递与菩萨道:“此宝唤做紧箍儿。虽是一样三个,但只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紧禁的咒语三篇。假若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须是劝他学好,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他若不伏使唤,可将此箍儿与他戴在头上,自然见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语念一念,眼胀头痛,脑门皆裂,管教他入我门来。”从这可以看出三个问题:1.如来佛需要恶人,2.如来佛的法宝很恶,3.用很恶的法宝逼很恶的恶人入他的门下。观音菩萨奉如来佛旨,到长安寻找“善信”,为了打开局面,以唐太宗为突破口,让他死,让他活,让他大办水陆法会,促成传经大业,这一切都做的不动声色。《西游记》有诗为证:万里相寻自不言,却云谁得意难全。求人忽若浑如此,是我平生岂偶然?各位: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身不住于法不住于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8)唐僧的父母亲《陈光蕊赴任逢灾》这一回,疑点多多,迷雾重重,可不太好读噢。然此篇正是作者立意高远之处,读懂了,方能明白何为“造化”,读不懂,《西游记》就只能是儿童故事。陈光蕊(唐僧的父亲)考上状元,遇小姐殷温娇(唐僧的母亲)抛打绣球招亲,得以与丞相之女成亲。陈光蕊赴任江州,从丞相府出发,竟无人伴随,仅带一家僮,到洪江渡口,艄公刘洪、李彪见色起意,杀了陈光蕊和家僮,逼小姐顺从。小姐寻思无计,只得顺了刘洪,更离谱的是刘洪穿了光蕊衣冠,带了官凭文书,同小姐往江州上任去了。刘洪一水贼,居然敢冒充朝廷命官,还带着个活证人,小姐不揭穿杀夫凶手还在等什么?她可能担心怀着的孩子有危险,孩子(即后来的唐僧)生下后,顺水放走,由老和尚收养,她完全可以报案,却为何仍不作声?更离奇的是,刘洪竟冒充了十八年没被发觉!女儿出嫁后没回过娘家,也无书信来往!这十八年中,小姐和杀夫凶手夜夜同床共眠,简直叫人无法想像!后来儿子陈玄奘年满十八岁后到京城报信,丞相居然发六万御林军来捉!陈光蕊复活后,一家团圆,小姐竟然又从容自尽了!着实叫人费解啊!于是,就有人说,这一篇是《西游记》最大的一处败笔。最不合理,甚为荒诞!犯了写小说不可犯的错误,这些漏洞作者能回答得了吗?作者吴承恩在处理这段故事时的拙劣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臭!恰恰说错了,吴老先生绝不至于犯如此低级的逻辑错误,难道他不知道这样写很荒诞吗!还留下把柄给你来说!既然他这样写了,就是另有深意的,这正是吴老先生的高明之处!看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菩萨安排好了的。这个答案,你满意不?先莫要笑我,真相就是这样的!什么?你觉得这个答案很无聊?那好,让我们一起来细细推论:首先,这段故事里的疑点很多,可你知不知道,疑点越多,线索就越多,所以,任何一个疑点都不能放过,这些看似矛盾的表象背后,一定有着一个统一的载体。故事的结局是:玄奘十八岁后到京城报信,捉了杀父仇人,拿到江边渡口祭奠,活剜了刘洪心肝。龙王送光蕊还魂复活,一家团圆,后来殷小姐毕竟从容自尽了。凡是结果,就具有确定性,唯一性。故事既然是以这种结局来结束的,那么,我们可以说故事发展中的任何过程都是为了导致出这样一种结局而设计的。这个结果中所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为什么要等到十八年后,玄奘到京城报了信,才能复仇?难道小姐就不能复仇吗?如果小姐可以自己复仇,那么,小姐可以采取至少以下4种办法:1.写信给父母。2.找一个与凶手不和的官吏说。凶手并未时时不离她身边,也未将她禁锢,她完全有行动自由,而且凶手还是经常外出办公。这两条她完全做的到。3.夜里睡着了下手。4.饭菜里投毒。这两条更容易做到,但温娇小姐一条也没有采用。温娇小姐完全有能力有条件自行复仇,但是她没有复仇。那么,很明显,这个故事一开始就是设计的是:这个“血海深仇”,就是专门留给儿子玄奘长大了来报的,而不是给她来报的。那么,又有新的问题:这个“血海深仇”,不让温娇小姐自己报,这可能吗?这个思想工作做的通吗?温娇小姐每天面对着这个杀夫仇人她会怎么想?白天的要伺候他吃,天黑了还要陪他睡,她就这么眼睛一闭,天天忍着紧他折腾啊?还要忍一十八年,我们的温娇小姐她受的了么?!如果她无法忍受,那么,她绝对会采取以下两种措施:1.干掉凶手。或是2.干掉自己。可是,无论是干掉凶手还是干掉自己,都会导致玄奘长大了不能报仇。因此,要使玄奘长大了能亲自报仇,我们的温娇小姐她既不能干掉凶手也不能干掉自己。那么,究竟怎样才能让温娇小姐既不干掉凶手也不干掉自己,并且心甘情愿地陪着杀夫仇人睡上六千五百七十个夜晚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9)《西游记》中最大的秘密陈光蕊中了状元,跨马游街,遇丞相之女殷温娇打绣球招亲,恰打着光蕊的乌纱帽。当晚就拜了堂,入了房。第二天一大早就携美妻赴任去了。真是爽啊!就连作《证道书》的残梦道人澹漪子老前辈都羡慕的不得了,在此处夹批曰:“真快活!状元易中,此景难逢。”可是,这里面的问题太大了!我们来研究一下陈光蕊赴任的路线:京城——陈光蕊家——万花店——洪江渡口——江州。这一趟路途究竟有多远?不要从地图上找,我们应该尊重原著,作者已经给出了答案,就看你看书是否仔细。陈光蕊与小姐结婚的那天晚上,丞相吩咐安排酒席,欢饮一宵。二人同携素手,共入兰房。次日五更三点,太宗命光蕊为江州州主,即令收拾起身,勿误限期。光蕊谢恩出朝,回相府,携妻前往。路上,“光蕊便道回家”。可见陈光蕊的家住在京城与江州之间,因为是顺路,便道,所以陈光蕊顺便接老母一同上任。母亲张氏大喜,当日即行。一、从京城到陈光蕊家有多远?后面玄奘见婆婆时有交代:玄奘领婆婆到刘小二店内,又将盘缠与婆婆道:“我此去只月余就回。”解:1.从万花店(经过陈光蕊家)到京城报信,在外公家住上1或3天,再返回江州去复仇,一切事情办完了,再来万花店接婆婆,只在1个月左右的时间。2.从万花店(经过陈光蕊家)到京城报信,在外公家住上1或3天,然后就马上直接过来,约需1个月左右的时间。玄奘是出家人,一般是不会打诳语的,何况还是自己的婆婆,所以,这个时间他应该算的还有多的,也许还要不了1个月。他给了婆婆约1个月左右的生活费。若按1,从京城到陈光蕊家,最多只在3天左右。若按2,从京城到陈光蕊家,最多只在10天左右。(一月30天,减在京城外公家住2天,一来一回各14天,减去从陈光蕊家到万花店的4天,约为10天。)二、从陈光蕊家到万花店有多远?当日即从陈光蕊家出发,“在路数日,前至万花店刘小二家安下。”解:“数日”,为几天,一般指3天,或3——5天。如果有7——10天就是“旬日”了。所以从陈光蕊家出发,到万花店,约有4天左右。在万花店,母亲张氏养病误了2天,光蕊道:“此店已住三日了,钦限紧急,孩儿意欲明日起身,不知母亲身体好否?”张氏道:“我身子不快,此时路上炎热,恐添疾病。你可这里赁间房屋,与我暂住。付些盘缠在此,你两口儿先上任去,候秋凉却来接我。”光蕊与妻商议,就租了屋宇,付了盘缠与母亲,同妻拜辞前去。陈光蕊打算第4天一起走,母亲叫他们先走。于是,他们在第3天先走了。三、从万花店到洪江渡口有多远?“晓行夜宿,不觉已到洪江渡口。”解:1.第3天的上午走的,过了一个夜后,第4天到的洪江渡口。2.第3天的上午走的,当天晚上要找旅社住宿的时候,到的洪江渡口。陈光蕊在万花店曾买鱼送洪江里放生。为十五里路。这洪江渡口可能要比放生处(十五里)要远。多数是当晚要找旅社住宿时,到的洪江渡口。四、从洪江渡口到江州,已经不远了。刘洪、李彪,候至夜静三更,先杀家僮,次将光蕊打死,抛尸洪江。“却说殷小姐痛恨刘贼,恨不食肉寝皮,只因身怀有孕,未知男女,万不得已,权且勉强相从。转盼之间,不觉已到江州。”解:刘洪杀了老公,殷小姐相从,只因身怀有孕。又行了几日,才到江州。好了!真相已经出来了。我们可爱的殷温娇小姐和陈光蕊同志结婚的第二天一大早,就接到圣旨,开始远行,而先一天晚上,丞相吩咐安排酒席,欢饮一宵。一宵是多久?一夜!即使没有一夜,也有大半夜!至少得转钟两三点,陈光蕊的酒量如何?精力如何?这些都是可能存在的问题,但毕竟是“共入兰房”了,两个人在一起睡了三五个小时大概是有的,这三五个小时有没有发生性关系?不好说,就算真的发生了,有没有受孕?又不好说,就算一枪命中怀了孕,还是说不通!因为从温娇小姐结婚的那天晚上算起,到老公被杀,按多的算:只有18天,若按短的算:仅仅只有8天时间。而温娇小姐竟然已经确认自己怀孕了!只是未知男女。这“未知男女”就是怀孕有一向时了,而不是刚刚才发现。居然是这种事情!你叫我怎么说?!按医学常识,一个女的,一般在月经后的第14天左右排卵,且在排卵前后的24小时内有性生活,距上次月经40天或45天以上(至少得有一个月不来好事),并有恶心、呕吐、喜食酸辣、小便增多、乳房发胀等症状时,才可能是怀孕了。这个时间是在40天或45天以上。因此,我可以肯定地说:温娇小姐肚子里怀的这个孩子,在结婚之前就已经有了,而绝对不可能是新科状元陈光蕊的!另见《西游记》第37回,三藏道:当时我父曾被水贼伤生,我母被水贼欺占,经三个月,分娩了我。我在水中逃了性命,幸金山寺恩师救养成人。可见,唐僧的母亲在结婚前已经有孕,是实。
(10)殷小姐绣球招亲丞相殷开山有一女,名唤温娇,又名满堂娇,未曾婚配,正高结彩楼,抛打绣球卜婿。丞相的姑娘为什么要打绣球招亲?绣球招亲是一种近乎荒诞的婚配方式,打着谁,嫁给谁,赖都赖不脱的,丞相会同意吗?!这样一个娇女儿,绝对是大美女一个,怎么可能乱嫁呢?再看看这大街上,什么样的人没有啊,捡破烂的,讨米要饭的,都可以来“重在参与”一下,绣球往大街上一扔,谁抢到了,小姐就归谁,哪管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她的父母就忍心这样糟蹋作践自己的女儿?可见,抛这个绣球,是百分之百的有问题!现在既然这样做了,那就一定有“不得不这样做”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我昨天说的:小姐在结婚之前,肚子已经被人搞大了!小姐的肚子被人搞大了,而且她的爹妈肯定是已经知道了,所以才会如此急切切地办这个绣球招亲,你看:“恰打着光蕊的乌纱帽。猛听得一派笙箫细乐,十数个婢妾走下楼来,把光蕊马头挽住,迎状元入相府成婚。那丞相和夫人,即时出堂,唤宾人赞礼,将小姐配与光蕊。拜了天地,夫妻交拜毕,又拜了岳丈、岳母。”也就三五分钟的事儿,我们的陈光蕊同志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已经结了婚!古代的人结婚虽然不需要办理结婚证,但程序也够复杂的,我们只按最简单的说,择吉日纳采礼,择吉日合婚压庚,择吉日定亲过门,择吉日迎娶拜堂,都是要选择吉日的啊!不择吉日,难保白头携老,而“吉日”又不是天天有的,丞相根本就等不了,所以,干脆全部省了,直接拉进来就拜堂入洞房,多省事儿。甚至连姓什名谁,家居何处,是否婚配,这些最起码的都没有问,反正是打着你了,你可不许赖婚哟!尽快的把小姐嫁出去,只要是个男人就行,这就是绣球招亲的真相!有人说,丞相办这个绣球招亲,就是冲着“新科状元”来的。这个说不通。1.丞相的女儿一般要配皇亲国戚的,即使嫁省长都亏了,新科状元才市长的级别,在丞相的眼里和大街上的那些人也只略高一点。2.如果丞相真的看中了新科状元,就会请人去探,去说,也不至于抛打绣球让别人也有抢到的机会。3.如果目标就是新科状元陈光蕊,那小姐打的准吗?万一打到别人怎么办?或是陈光蕊根本就不走到这条街上来,咋办?可见,小姐打绣球招亲的目标,并不是专冲着“新科状元”来的,而是任何一个男人。事已至此,又能咋办呢?尽量地朝着看的顺眼的男人打呗。小姐在结婚之前,肚子被人搞大了,当然免不了丞相的一顿呵斥,但不管怎样,做爹妈的还是得为女儿掩羞遮丑,所以,绣球招亲就是一个较好的补救办法。那么,除了抛绣球招亲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可行方案呢?比如说:是谁搞的小姐,就把小姐嫁给谁,小姐情郎,两全其美,这样岂不是更好?这个方案才应该是首选啊,丞相为什么不采纳呢?假设1:丞相允许小姐嫁给情郎。那么,小姐的情郎当时就应该在现场,正等着接绣球咧,只怪小姐没打准,“恰打着陈光蕊”而已。但这也说不通,如果丞相允许小姐嫁给情郎,那直接嫁就得了。也就不存在绣球招亲了。假设2:丞相不允许小姐嫁给情郎。如果丞相不允许小姐嫁给情郎,而采用绣球招亲,打着谁,嫁给谁,那么,其背后的隐意就是:可以嫁给大街上的任何一个人,也不成全你!但这也说不通,情郎也可以来抢到绣球啊。所以,这两个假设都不能成立,既不是丞相允许小姐嫁给情郎,也不是丞相不允许小姐嫁给情郎。问题不是出在丞相小姐这边,问题是出在情郎这一边!是这个情郎把小姐的肚子搞大了,又把她甩了,不要她了!怎么办呢?眼看着小姐的肚子一天天凸起来,丞相也没招了,时间紧迫,那就打绣球吧,打着谁,嫁给谁,只要是个男人就行。闺女啊,你就尽量地朝着看的顺眼的男人打呗。
(11)唐僧的亲爹究竟是谁唐僧的亲生父亲绝不是新科状元陈光蕊,因为他的母亲温娇小姐与陈光蕊结婚的时间仅为8至18天,这么短的时间,温娇是不可能确认怀了孕的。唐僧的亲生父亲就是那个水贼刘洪。只有这一种解释,才能将全文中所有的谜团矛盾一一破开!因为唐僧的亲爹是刘洪,我们的温娇小姐才会心甘情愿地陪着杀夫仇人睡上六千五百七十个夜晚,才会过上十八年世外桃源般的真正属于自己的日子。在温娇小姐眼里,刘洪才是真正的情郎,一个为了自己才杀人的人而已。当年在洪江渡口,刘洪、李彪两个水贼杀了陈光蕊,如果真的只是为了劫财劫色,那么,这两个水贼就会财物平分,女人也要平分,先轮奸,再商量:这个女人究竟是杀掉,还是藏起来压寨。可都不是,钱都没要,居然是:刘洪穿了光蕊衣冠,带了官凭,同小姐往江州上任去了!我们再看这一幕的细节:“先将家僮杀死,次将光蕊打死”,家僮是杀的,一刀就解决了,光蕊是被打死的,打,比杀要慢得多,刘洪为什么要打?肯定是边打边骂:“我叫你干...!”小姐见他打死了丈夫,也便将身赴水,刘洪一把抱住道:“你若从我,万事皆休;若不从时,一刀两断!”这句话真是耐人寻味啊,你若跟我过日子的,我也不计较你跟陈光蕊的事了,反正你已经有了我的孩子,你若不跟我过日子,我就跟你一刀两断!刘洪若真的是劫色,就不用说这番话了,先捶她两捶,看她老不老实!而作者用的“一刀两断”这个词实在是妙啊。各位看官,你们都以为是要杀小姐么?不是滴,是在用“分手”吓唬小姐!百分之百的指“分手”!因为小姐本来就是准备去跳河自杀的呀,你还再用杀她吓唬的了么?!所以,小姐不是怕死,而是怕分手!刘洪把她的肚子搞大了,为什么又不要她了呢?现在怎么又在船上呢?只有一种解释:刘洪的家庭反对他娶温娇小姐。刘洪与温娇应属自由恋爱,因为家庭反对,才不能结婚,不能去抢绣球,如果是他自己不爱小姐,他现在也不会化装偷跑到这船上来打死光蕊,现在,已经把光蕊打死了,你若不从我,我就再回去,看你怎么办!小姐怕的就是这。刘洪的家庭势力一定不小,如果比丞相低,也不敢那样做,两家大概是势均力敌,而且是对头,这从后面可以看的出来,刘洪在官场上应付自如,绝不是一梢公水贼做得了的,丞相在知道真相后,一纸公文就能解决的问题,却要跑到皇帝那儿讨来六万御林军去剿,就说明刘洪的家庭势力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各位看官啦,看书得仔细,作者这样写,都是有用意的,你自己想不通了,却说作者水平臭,这是什么道理?!刘洪是爱小姐的,因为小姐已经结了婚,刘洪的爹妈才放松了监控,刘洪才得以脱身,尾随而来,买通开船的李彪,化装成梢公,打死光蕊,与小姐私奔,改名换姓,连显赫的家世都放弃了,情愿与小姐躲在江州过小日子。如果是在京城,那她们就是不可能的故事。刘洪必然是深谙官场之道,行事分寸恰倒好处,才得以十八年来不升不降不调不露。小姐十八年来必然是经常写信回去:爸妈,我很好,很幸福,勿来,勿念,光蕊工作很忙,有时间我们就回来看您。小姐要是不打掩护,能瞒十八年吗?!若按表面文字,刘洪只见了小姐一眼,就被迷住了,顿时淫心大发,杀人劫色,何等的猖狂!怎么当了市长反而又收敛了呢?按这个色魔的本性,再加上江州土皇帝的权利,应该更加有条件滥发淫威才对,应该把江州的女人玩遍才对!可是他跟小姐过的一直很好,从小姐要僧鞋,找寺院这一段可以看出,他都是顺着小姐的。直到丞相发兵来捉,从梦中惊醒,也没有发现他有一妾。可见刘洪根本就不是什么色魔。如果小姐怀的那个孩子(唐僧),不是刘洪的,刘洪会对小姐这么好?而且十八年来人都半老了,还这么好,那就只能说明:小姐与刘洪才是真正的原配夫妻。而且从感情上讲,比任何一对夫妻都要好的多。
(12)江流僧复仇报本唐僧是刘洪与温娇所生,那么,刘洪又怎么会要杀掉自己的亲生儿子呢?不会,绝对不会!刘洪打杀陈光蕊与家僮是何等的利索,难道要杀一个婴儿还不简单吗?我们来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幸喜次早刘洪忽有紧急公事远出。小姐暗思:此子若待贼人回来,性命休矣!不如及早抛弃江中,听其生死。看到没有?是小姐做的这个弃婴决定。各位女士先生们啊,凭良心说,把自己的孩子抛弃江中,听其生死,还有没有这个婴儿活的命?!如果她是真的指望“有人救得,收养此子”,她干吗不放到街上人多的地方去?她怕刘洪谋害此子,性命休矣,难道她丢弃江中,听其生死,不一样也是性命休矣!甚至死的还快些!要是真的是刘洪要谋害此子,那她可以求得了这个情,反正我已经顺了你,你就饶这孩子一命吧,总要比丢江里好得多!可她是背着刘洪去的,为什么要背着刘洪呢?因为刘洪若知道了,绝对不会允许她这样做!那么,我们的温娇小姐为什么要抛弃自己的孩子呢?因为在唐僧出世的时候,南极星君告诉她:“此子异日声名远大,非比等闲。”就是告诉她,你的儿子不会死的,将来还很不一般。“汝可用心保护。”可她并没有用心保护,而是往江里扔,往江里扔就是要他死!为什么要他死?就是因为南极星君说:“汝夫已得龙王相救,日后夫妻相会,子母团圆,雪冤报仇有日也。”听到这番话,小姐的反应很不正常,居然是“无计可施。”此子留下是个祸根!将来必然要来找她和刘洪报仇。所以,温娇小姐做出了一个很艰难的抉择:背着刘洪,弃婴江中!当然,出于母性的本能,小姐还是希望他有活命的一丝希望。唐僧被丢到江里,也算是命大,被金山寺一个叫做法明的和尚拣到了,慌忙救起,见了怀中血书,方知来历。取个乳名,叫做江流,托人抚养。血书紧紧收藏。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觉江流年长一十八岁。长老就叫他削发修行,取法名为玄奘,摩顶受戒,坚心修道。这个老和尚的行为实在是叫人费解。1.既然见了血书,方知来历。他就应该拿血书去京城告状,或是去找丞相报信,然而,这个和尚什么也没做,并没有去声张正义,竟将血书紧紧收藏。难道他怕惹事吗?2.如果说这个和尚是因为怕惹事,才不去报案,不去声张正义,(这个也能理解),但是后来怎么又拿出血书唆使怂恿玄奘去复仇?很显然,这个和尚根本就不怕惹事!老和尚前后的矛盾行为,暴露出一个问题:他之所以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一个像唐僧这样经历曲折的小和尚!你看:当江流一十八岁的时候,这个老和尚竟然自作主张的给他削发为僧,并取法名为玄奘,而玄奘自己也很感动地说:“此身若非师父捞救抚养,安有今日?容******去寻见母亲,然后头顶香盆,重建殿宇,报答师父之深恩也!”老和尚乘机再进一步教他如何见母,如何复仇,他在见到母亲后的第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我也不是自幼出家,我也不是中年出家,我说起来,冤有天来大,仇有海样深!我父被人谋死,我母亲被贼人占了。我师父法明长老教我在江州衙内寻取母亲。”一口气说出来的啊!不需要试探,不需要考证,说的清清楚楚。温娇小姐倒吸一口凉气,这复仇的终还是来了。小姐自见儿子之后的表现是:心内一忧一喜,喜,当然是儿子还活着,忧呢?当然是她和刘洪的缘分就要走到尽头了。小姐问:“有何凭据?”玄奘道:“血书为证!”小姐在看了这个血书之后,转变是非常大的,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叫玄奘去京城外公家报信来捉拿贼人。因为她知道末日已经来临。瞒不住了。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转变?血书!小姐当年写的血书一定不是真正的实情,而现在玄奘拿出的血书却是分明写着真实的情况!否则,小姐的转变不至于如此之大!最后是结果是:玄奘去京城外公家报信,捉了刘洪,拿到江边,活生生的剜取了刘洪的心肝!这个故事,如果你仅仅只把他当中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来理解,就还是没有看出问题来,这个故事真正想说的是:唐僧亲手杀掉了自己的亲身父亲,逼死了自己的亲身母亲!刘洪被捉的时候,丞相请小姐出来相见。小姐羞见父亲,就要自缢。玄奘急急将母解救道:“儿与外公,统兵至此,与父报仇。今日贼已擒捉,母亲何故反要寻死?”玄奘啊,他当然不能理解。后来,龙王送陈光蕊还魂复活,一家人应该算是团圆了,可温娇小姐还是自尽了!为什么会是这种结局?因为温娇小姐对父亲说过这样一句话:“吾闻妇人从一而终。”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相信温娇小姐说的是真的。何况光蕊还魂复活后也说过:“更不想你生下这儿子。”
(13)观音菩萨的黑帐《西游记》全书100回,《陈光蕊赴任逢灾江流僧复仇报本》这一回却是以“附录”的形式出现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编排?当然是有用意的,我们得仔细看。温娇小姐在生孩子的时候,南极星君对她说:“汝夫已得龙王相救,日后夫妻相会,子母团圆,雪冤报仇有日也。”听到这番话,小姐的反应很不正常,“句句记得”,“无计可施。”忽然刘洪回来,一见此子,便要淹杀,小姐道:“今日天色已晚,容待明日抛去江中。”这有两种可能:1.刘洪要杀掉陈光蕊的孩子,小姐是在求情。2.刘洪与小姐都要杀掉自己的亲生儿子,两人正在商量怎么杀。如果是1,刘洪要杀一个婴儿,只要一秒钟,怎么可能拖了一个月还不动手?从一生下来就要杀掉,到一个月还没有杀,就说明小姐求情很有效,刘洪已经饶了孩子一命。但结果却是小姐把婴儿丢江里了,而且还是背着刘洪去干的。因此,这第1种可能就说不通。应该是第2种可能,两人正在商量怎么杀掉自己的亲生儿子。因为这个孩子是个灾星,他们走到今天这一步,完全是由这个孩子所赐,这个孩子从怀上起,他们就厄运不断!可以说他们对这个孩子是恶恨之极!而且,仙人明确的告诉:这个孩子将来还要再次危害他们!所以这个孩子从一生下来,他们就不想要了!此子留下必是个祸根!所以,温娇小姐弃婴江中!凡弃婴,留下的信件会是真的么?各位见到过弃婴信件么?见到过多起弃婴信件么?信中抛弃的原因,五花八门,说实话,我最多只相信弃婴出生的时间是真的。如果血书是真的,老和尚就应该去告状,必有重赏,但是他没有这样做,那么这个老和尚的问题就大了!因为他正在导演弃婴长大了当和尚,寻亲报仇这一幕!没有这个导演,唐僧根本报不了仇!而后来温娇小姐之所以转变那么大,就是在看了血书之后,才知道末日已经来临。已经无法再隐瞒下去。可见后来的血书写的是实情,而不是原先她写的那个血书。那个老和尚很可能就是观音,或是观音安排的一个人。结果导致:唐僧亲手杀掉了自己的亲生父亲,逼死了自己的亲生母亲!这一切,都是观音菩萨的安排,因为她需要一个像唐僧这样的取经人!你若不信,我们来看人证、物证,铁证如山:(一)人证:南极星君南极星君对温娇嘱曰:“满堂娇,听吾叮嘱。吾乃南极星君,奉观音菩萨法旨,特送此子与你。异日声名远大,非比等闲。”“奉观音菩萨法旨,特送此子与你。”也就是说,温娇小姐要生的这个孩子,是观音菩萨安排来的,那么,观音菩萨对这一切早就是知道的!是观音菩萨策划安排的整个事件。刘洪在打死陈光蕊的时候,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音在哪儿?!你为什么不发发善心加以制止?!你不但不发慈悲救他一命,反而看着刘洪活活打死陈光蕊,好让唐僧寻仇,再来杀掉自己的亲生父亲刘洪,杀了生父刘洪,就能逼死自己的母亲温娇!这样,才能够得到一个他们所需要的“恶人”唐僧。这样,唐僧才会万念俱恢,看破红尘,终身忏悔,一心向佛。这样,才可以最终完成他们的传经东进计划。(二)物证:菩萨的黑帐查任何人,只要查到她的黑帐,就一目了然!菩萨记的黑帐,就是那一本所谓的唐僧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的簿子,在《西游记》九十九回,记的清清楚楚:出胎几杀第二难,满月抛江第三难,寻亲报冤第四难,......一出世,几乎被父母做掉了,这算是一难。和父母仅仅只生活了一个月,到了满月的时候,被母亲抛入江中等死,这也算是一难。可是,当他寻到了母亲,又“替父报仇”了,应该是大快人心啊,怎么菩萨也还给他记着一难?!我们再细看这一段的原文,唐僧除了走了几步路,向外公报了个信之外,从头到尾,自始至终没有发现他遇到任何难!这黑帐里面记的可都是大难啊!请问:他的难在哪儿?!这一难的名称,就叫作:寻亲报冤!寻到亲人之后而以冤相报!杀死父亲,逼死母亲,这才叫真正的难啊!否则,你怎么解释这一难?!唐僧取经,一路上千山万水,读罢西游,何止八十一难,为什么有的难记下了,有的难就不记?因为菩萨评定为“难”的标准和你所想象的不同,你只要仔细看就会发觉:凡是菩萨安排的,或是菩萨参与了的,或是与他们佛组织有关系的,才能叫“难”!从最后一难可以看出:不够数,就再给你安排一难!即便是成了佛,也得如此!只有组织上安排给你的考验,才能叫“难”!如果不是组织上安排给你的考验,那就只是你个人的“霉”而已!无论你个人倒霉一千次一万次,都是成不了正果的,只有经得起组织上反复的考验才能成正果!因此,我们可以肯定的说:既然唐僧出胎几杀,满月抛江,寻亲报冤这几难,都是被菩萨记了帐的,那就是菩萨安排好了的,这是对他的考验!前面,我们已经讨论过的:这个佛组织是喜欢恶人的,是需要恶人的,你不是恶人他还不要你呢!我们的唐僧同志,在佛组织的安排下,被他们刻意制造成了一个“恶”人,稀里糊涂的杀掉了亲爹,逼死了亲妈,满分通过了组织的考验,终于与有罪的家属彻底地划清了界限,坚定不移地站在了佛组织这一边,继续接受后面的考验。小子斗胆做这一回书,并无其他目的,也无任何影射,旨在劝奉未婚男女小青年们,千万不要婚前瞎搞,否则的话,被菩萨们钻了空子,抓了把柄,可就惨喽!
(14)观音选定取经人始末《西游记》第八回,观音菩萨领如来佛金旨往大唐寻取经人,为了把如来佛认为别人都做不成的事做成,观音菩萨在长安做了三件事:1.状元陈光蕊赴任逢灾,留下一子,2.皇帝唐太宗死而复生,要办水陆法会,3.和尚陈玄奘当选法会主持,菩萨当众显象点化。这三件事都与取经有着最直接的关系,任缺一件,则取经不能成立!这三件事都是观音菩萨做的,从三个方面可以看出:(一)关键人物魏征1.陈光蕊事件中:状元陈光蕊结婚的第二天凌晨五更三点,魏征丞相奏太宗:“臣查所属州郡,有江州缺官。乞我主授他此职。”太宗就命光蕊为江州州主,即令收拾起身,勿误限期。这么大清早!还没到上班的时间呢,魏征一句话,就把陈光蕊推上了死路!时间,路线都是设计好了的。2.唐太宗事件中:龙王求太宗看住魏征不要斩它,魏征偏要斩,使老龙冤魂来寻仇索命,把太宗逼到阴间地府。魏征还自以为是的充当好人,写个信给崔判官,坏就坏在这个信上,不写这个信,还不知道魏征和他们是一伙的,写了这个信,才知道原来是他们安置在唐太宗身边的一个间谍!其实他那封信根本就没起到半点作用!他的信还没有亮出来,崔判官早已跪在地上迎接来了,人家是接到上级的命令来的!不是这封信!3.陈玄奘事件中:水陆法会选主持,最后选出陈玄奘,是由魏征与萧星、张道源这三个人来评选的,魏征的官最大,是丞相,皇帝的红人,萧星是副宰相,负责宗教的,张道源是太仆,说话不算数的。干脆直接说,就是魏征选出的玄奘!这个魏征真是可疑,处处有他!从中可以看出他的身份:在人间担任的是丞相之职,在仙界担任的是执屠刀行刑的一名刽子手之职,魏征自幼得授仙术,可在仙界之职实在是太低,所以想跳槽到佛界,正好被菩萨利用了,让他当个间谍。(二)错乱时间的喻意这三件事,从逻辑上讲,应该是先后关系,先有事件1,再有事件2,后有事件3,事件1必然在事件3的至少前18年。但是作者不惜犯如此明显严重的逻辑错误,一律改用“贞观十三年,岁在己巳”这同一个时间,好像是同时发生的,作者喻意直指观音操纵了这一切,可惜无人能参透其中玄机,都当做是作者写错了。第八回《观音奉旨上长安》讲了西天极乐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西方称第一,无相法王门。这里寒暑无侵不记年。大千之处没春秋。佛祖曰:“我处不知年月。”看到没有?在西天极乐世界,不存在时间观念!不受任何拘束,无相法,没春秋,简单点说,就四个字:无法无天!所以,作者不惜连用三次“贞观十三年,岁在己巳”,以暗示这三件事都是菩萨做的!(三)观音亲自出马水陆法会上,玄奘法师正在讲经,这菩萨近前来,拍着宝台厉声高叫道:“那和尚,你只会谈小乘教法,可会谈大乘么?”唐太宗道:你为何与我法师乱讲,扰乱经堂,误我佛事?菩萨道:“你那法师讲的是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升天。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脱苦,寿身无坏。”太宗正色喜问道:“你那大乘佛法,在于何处?”菩萨道:“在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太宗大喜道:“教法师引去,请上台开讲。”菩萨便飞上高台,遂踏祥云,直至九霄,现出原身本像,托了净瓶杨柳。喜的个唐王朝天礼拜,众文武跪地焚香,满寺中僧尼道俗,士人工贾,无一人不拜祷道:“好菩萨,好菩萨!”真身都现出来,唐太宗能不相信吗?!喜得太宗即命众僧:“且收胜会,待我差人取得大乘经来,再秉丹诚,重修善果。”此局构思精妙,非常人所能及也!观音菩萨果真是如来佛所说:有法力,神通广大,别个是也去不得。只有她去办得成。她终于办成了。观音菩萨选定取经人,是为了配合如来佛祖的传经东进扩张计划,(当然,也有她的个人目的,这个以后会讲到,还是那句老话,人无利,不早起),如来佛祖为什么要传经东进扩张呢?请看下回:《佛道相争》。
(15)佛道相争在很久很久以前,狼狼饿狗,盘古开天辟地之后,世界的中心在须弥山,须弥山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大海,大海中漂着四块陆地,曰: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芦洲。陆地上有山川草木,飞禽走兽,蠃麟羽昆,各从其类,为求生存,相互吃食,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周天之类,唯猿最灵,深知混世不易,遂群居结伴,历五百万年而能行走,能用石,又历五十万年而能用手,能取火,又历五万年而能用脑,能用智,进化以成人也。人这一类,最不知满足,掠夺万物,终成主宰,繁茂昌盛,恣意杀伐,以至他类渐灭,终至无所掠夺,而又处处人满为患,何以解?遂有大圣人、大善人生焉,创道立佛,成为神仙,都以解救天下人为己任。神仙们都是由人修成的,就像人是由猿或猴修成的一样,既然猿类可以进化成人类,那么,人,也同样可以进化成神仙。当人修成神仙之后,便能上天入地,长生不老,呼风唤雨,高人一等。为什么呢?因为当神仙看人的时候,人就不再是人了,就和我们今天看到一个大猩猩时的感觉是一样的。所以,想当神仙,是一种进步的想法。不想当神仙的人,就不太怎么像是一个好人。那么,怎样才能成为神仙呢?大圣人们、大善人们早就给出了方法:修道,可以成为神仙,念佛,也可以成为神仙。因此,神仙就分成了两大派:要么成道,要么成佛。只要真正的弄懂了道家的经典,或是坚定地信仰如来佛理论,就都可以修成神仙。道与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但是,他们都是神仙。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许多人都肉眼凡胎,分不清佛与道,反正他们都是神仙嘛,其实不然,他们是有区别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善恶唐僧纹身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