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藤嘉一一虎一席谈的学历真的有问题吗

|||||||||||||||||
&>>&&&&&正文
加藤嘉一履历造假 他骗了谁?
  日本一主流杂志刊登了一篇揭假文章,披露 “在中国最有名的日本人”―― 国际专栏作家加藤嘉一的自述履历涉嫌多处造假。当日,加藤嘉一在其日文官方网站上发表 “道歉报告文”,承认自己以前所说被东京大学录取并非事实。几小时后,加藤嘉一在自己的新浪微博上承认,“过去公开、私下各种言论中出现过的‘放弃东大’、‘考入东大’、‘退学东大’的说法一律不属实” 。
  “唐骏读博”之后,“加藤弃学”无疑是最能与之匹敌的偶像级骗子事件。与当年的“挺唐派”与“倒唐派”之间轰轰烈烈的口水仗惊人相似,据说在有些网络论坛上对加藤嘉一履历造假事件的对立态度大致也是对半分。尤其是唐骏死挺了好几个月不道歉,而加藤则似乎立马“诚恳”道歉,在主张“恕道”的中国更是博得很多人的恻隐之心,大呼宽容与原谅。至于“能力”与“学历”之争,简直就是唐骏学历门论争的翻版。
  对真假问题的轻忽态度,恰恰是加藤嘉一造假的最佳土壤。这话可以说是加藤嘉一自个说的。证据是当年唐骏学历门正热时,加藤嘉一写的《假文凭的土壤》一文。他不客气地说了这么一句:“众所周知,中国公民对‘真与假’的敏感度、判别与监督意识和能力是极低的,也不怎么当回事儿。”一个19岁就到中国留学,每日勤于观察、揣摩中国社会特征的年轻人,当他“敏感”地觉察到,这个国家的有些人对“真与假”缺乏“判别与监督意识和能力”时,他心中可能一阵狂喜,他生命中所有的门与窗都打开了,一个扮演“中日文化交流平台”角色的舞台金光闪闪地呈现在他面前。十年的表演,让他如愿以偿,名利双收后去美国镀金了。
  耐人寻思的,一是加藤嘉一学历等方面的造假,早就有网友揭露过,但他对此都不理不睬。一些影响力强大的媒体的热捧与众多粉丝的狂热膜拜,其热浪足以淹没种种质疑。二是中国网友的揭露与质疑加藤嘉一可以当蛛丝一样抹去,而现在日本媒体一报道,他就立马道歉,至于在他赖以成名谋利的中国网络上的道歉,则整整滞后了6小时。看来,骗子就是要道歉,也是要分对象的。
  粉丝文化是最有利可图的。有论者认为媒介作为信息传播的“第一责任人”,负有甄别资讯真假的责任,这当然是切中肯綮的,但在一个喧嚣与躁动的时代,又有多少媒介舍得放弃到嘴的粉丝文化肥肉,而去当一个吃力不得利、被人讥为满肚子不合时宜的求真者呢?
  加藤嘉一无疑是“聪明”的,虽然他早就认识到会有唐骏倒下那样的“成功后遗症”,但毕竟“成功”在前,“后遗症”在后,成功者已经在“正确”引导困惑中、迷茫中的年轻人之后名利兼得,岂有悔哉?更何况,作了“幼稚与不成熟,傲慢与无知”的很傻很天真的道歉后,有那么多主张宽容的人在,何愁无人“继续指教”呢?
责任编辑:吕芮光
48小时点击排行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推荐到广播
612070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没有鱼丸粗面哦)
(努力小菜籽)
第三方登录:加藤嘉一的欺骗与王志安的真相-财经网
当前位置: &
个股查询:
加藤嘉一的欺骗与王志安的真相
本文来源于 日 14:29
一个来中国时仅19岁,正值青春年少荷尔蒙勃发期的男子,能十年如一日,天天读《人民日报》看《新闻联播》不辍,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样的人能有几个?加藤嘉一在中国能达左右逢源之境,《人民日报》与《新闻联播》等功不可没
加藤嘉一  【老枪/文】宁波镇海潮渐被平,十八大安保预演正烈,微博本周前三日几乎只剩下红烧肉的味道。幸好,出了两个传媒界相关人物:前FT中文网专栏作者加藤嘉一、央视新闻调查出镜记者王志安,使微博没有完全变成王石的后厨房。
  加藤嘉一,这位曾在2008年作为留学生代表得到胡锦涛主席接见,以写中国而在中国成名的年轻日本专栏作家,本已金盆洗手,带着在中国快速镀就的金,打算去美国踏踏实实的发展。不料,却遭母国后脑勺一闷棍,被日本《周刊文春》揭出假造学历:在中国自称曾考上东京大学,但实际上并未曾被东京大学录取过。此外,还有一些其他个人履历也存在问题。
  与他的中国“同志”唐骏等相比,加藤嘉一在被揭后表现迥异,选择了痛痛快快地承认并致歉:
致中国友人:在本人过去公开、私下各种言论中出现过的‘放弃东大’、‘考入东大’、‘退学东大’的说法一律不属实。对于因我的幼稚与不成熟,傲慢与无知,而给大家所造成的误解与困惑,在这里,我深表歉意。我将努力改进自己,成为一个大家值得信任的人。感谢大家曾经支持我,还有批评我。请继续指教。”
  必须公平地说,这是个值得肯定的态度。每个人,尤其在年轻而又得到些虚名时,大体都有过些自我夸大自我吹嘘的言行,这是人性的“普世”弱点使然。被揭后能痛快认账者,不失为一条好汉。不能因为他是日本人,又值民间对日反感情绪正烈,就否定这点。
  同样,也不应单纯因为他吹了点牛,就否定他作为一个专栏作家所做的工作。
  加藤嘉一在中国的写作能够获得一些热捧,其原因较多。简单说,从个人角度,他确实很勤奋,2003年来中国留学后,一直很勤奋地在了解中国。来中国时他才19岁,现在也不过28岁,但从他的文字可看出,对于中国许多事物与问题的了解与理解,他远超出同龄的许多中国人。
  而从大环境讲,他的“成功”,更“得益”于中国自身存在的表达不自由,同时,外部信息与评说仍被严厉阻止进入等原因。表达的自由与对外界评价的更多了解,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快速变化的时代中人们的渴求。
  加藤嘉一的出现,些许满足了一部分人这方面的渴求。他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持续观察评说中国、中国与外部,这至少让人们感到很新鲜。这里,必须再次说这个日本“毛孩子”对中国的了解确实很深,并且有相当的观察与表达能力。否则,他很难被允许持续不断表达下来,并借这种表达既获得了对现实持批评立场的部分民间的认可,也获得了一定的官方的接受。
  这种“左右逢源”的功力,即使中国人自己想练就、玩好,都是件极难的事。
  总得来说,作为专栏作家的加藤嘉一,其对中国的写作是否有价值,与吹自己曾被东京大学录取这个牛,没什么关系。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是他的整个本科与研究生教育是在北大接受并完成的。日,加藤嘉一在华侨大学时,当其问及是否高中毕业后考上东京大学,他曾明确回答:北京大学是他的唯一母校,他和东京大学没有关系。
  因此,如果非要从学历来评价他写作的得与失,那只能说是在中国北大的学习和中国的生活,造就了他的写作。
  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许多人并不这么看。比如《人民日报》,在此事上再次展现出其站得高看得远的一贯风范。这家中国第一党报昨晚通过官方微博就加藤嘉一学历造假,对社会提出了严厉的反思要求:
  “加藤嘉一学历造假,谁最应该反思?被本国媒体曝出学历造假,加藤嘉一本人随即公开道歉,曾经追捧的媒体、昔日迷恋的粉丝,这才如梦初醒。一个前后矛盾的说谎者,为什么成功把自己装扮成“公知”,并火了近十年?诚信环境固然应该反思,浮躁的社会风气恐怕也难辞其咎。”
  有趣的是,加藤嘉一,正是这份报纸极其稀有罕见的忠实铁杆读者。
  成名后的他回忆起初到中国的穷日子时曾说:“我当时学中文的时候,因为没钱,只能靠非常低成本的方式来学习。我每天阅读《人民日报》,因为《人民日报》是唯一已经不卖的报纸,所以我跟保安搞好关系,把他们不看的那些报纸拿到以后,读《人民日报》,这个过程给我带来很多的经历。”
  这个习惯并没有因为他成名“致富”而改变,2011年5月在一次接受采访时,他说自己仍天天看《人民日报》和《新闻联播》。当然,过去是为了学中文,后来则是为了持续观察中国。
  一个来中国时仅19岁,正值青春年少荷尔蒙勃发期的男子,能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天天读《人民日报》看《新闻联播》不辍,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样的人能有几个?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加藤嘉一在中国能达左右逢源之境,《人民日报》与《新闻联播》等功不可没。
  与加藤嘉一的欺骗相比,央视新闻调查出镜记者王志安的真相,叙述起来则略显复杂。
  周一(10月30日晚),这位央视出镜记者在微博上“出镜”,称自己正在温岭做当地女幼师拎男童耳朵事件调查,并发现了事件的真相。他以真相掌握者对无知庸众的优越感写道:
  “人最容易被什么欺骗?自己的眼晴。单独看这张照片,我估计每个人都会愤怒。但是,只有颜艳红究竟在什么氛围下做的这个举动,才能帮助我们抵达真相。今天采访知道,当时这位被颜艳红揪着耳朵提起来的孩子,放下来之后笑了。”
  继而,他把自己的真相再向前抵达一步:
  “这张照片同样很触目,孩子被扔进垃圾桶里。如果真是‘扔的’那可以确定,是虐待无疑。可以,今天办案的警察告诉我,他们调查,颜艳红是把孩子放进去的,不是扔的。尽管这不影响对颜艳红的定罪,但是,我仍希望的苛责,只有这样,才能抵达真相。”
  这两条微博引起了老榕等网友的愤怒。在许多网友看来,这位央视出镜记者不是在搞什么真相,而是在以真相为名对公众的感情进行恶意挑战。
  老榕强烈呼吁“ CCTV驱逐此人”。并表示“我个人,不排除在碰见他的时候,拎他耳朵并丢他进垃圾桶,然后请他笑一笑。”
  另一位名叫“钢铁侠Z
”的网友则真斥王志安是“一只奇葩”,并得到了知名经济评论员,同样经常在央视出镜的马光远的赞同,后者把斥责更进了一步:“奇葩中的奇葩。”
  不知是迫于众多网友的压力,还是央视内部的压力,王志安当夜把这两条微博删掉了。但网友们并没有停止对他的批评。
  周三凌晨,老榕在微博中发布了广东卫视对温岭警方的采访,在该采访中,警方表示网上所流传的700多张颜艳红虐童照片基本属实。当然,老榕在发这个视频时,没有忘记再次呼唤王志安。
  在老榕的呼唤下,这位央视出镜记者再次微博“出镜”:“老榕,咱俩打个赌,别玩虚的。虐童的照片到底有没有700张?温岭警方到底有没有证实是‘700张虐童照片’属实?100万人民币。”
  不知是不是100万人民币的赌注对于不分官办民办,整体上都是苦哈哈的媒体界来说,太惊天地泣鬼神了,这次,连人民网也看不下去了。周三中午,这家中国第一新闻官网以非常正式的“人民网北京10月31日电”讯头发布题为《为虐童幼师辩护央视记者公开约赌100万
称"别玩虚的"》的报道,对此事进行了报道。
  随着人民网与其他一些媒体的正式报道,此事立刻升温,媒体专业人士们也加入了对此的争论。争论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王志安的所谓真相追求从新闻报道专业性角度是否是正确的、有价值的?
  二、王志安是不是五毛?
  一位王志安的老相识,认证媒体人士林楚方,一条微博把两方面都为王志安做了肯定的背书:
  “认识王志安七八年,他绝不是啥五毛,他不屑。按新闻执业要求他是好记者,好记者素质之一是对真相有洁癖,但有时洁癖肯定招人厌。比如凶杀案现场,王志安可能为捅三刀还是五刀吵架,但对死者亲友和持同情态度者来说,这时候吵吵捅几刀能不讨厌吗?可深究下来,这种对真相的态度也是王志安的独特价值。”
  但这一背书,在新闻专业上并没有得到更多市场化媒体一线从业者的认同。在后者们看来,从专业角度,王志安尚不入流:
  前媒体一线从业者毛十八对林回应:
  “单讲这个捅人的例子,目前国际上犯罪报道不刻意描述犯罪细节根本就是共识,要在报道里写戳了几刀血流了几毫升的都是被“跟我学写普利策报道”之类的书带坏了。至于要说孩子不是扔进垃圾桶而是放进垃圾桶所以王志安才发现了真相……我只能说粪坑里有尿所以叫做粪坑是不对的,恩。”
  《财经》编辑丁补之写道:
  “这种二把刀行为往往在真相的旗帜下引来大量争议,上次黄碟案也是在“真相洁癖”的名义下。其独特价值之一是平衡,但细究起来和公众情绪占据的不过是两端,引发的却是对立,真正好的报道和真相洁癖,应是完整而专业的。对此事来说,非主观恶意是情节轻重的问题,并不足以否定伤害本身。”
  《21世纪经济报道》编辑左志坚说:
王志安招人厌有两点:第一是所谓求真相,这是很好,但我看到的一些案例中,你的采访无非是呈现另一方的一面之词,并不足以让你动不动扮演上帝来嘲笑网民和同行;第二是在现代社会中,媒体和职业记者的主要功能是监督政府和权力,切中社会真问题,而非在小问题上摆理中正的POSE,这叫帮闲。不客气的说,无论是报道技术还是问题意识,王作为一个记者都还没有入门。这样的人老是扮上帝,就难免让人反感了。人是不坏,就是有点傻。”
  至于王志安是不是五毛,一贯视五毛为寇仇的赵楚再次表现出他的直接了当与力大势沉:
  “1、王志安的工作就是职业五毛,说王不是五毛,等于说长三、书寓不是妓女;2、他那些三刀五刀的兴趣不是因为什么职业真相癖,而是出于攻击和挑衅他所反对者的工具。3、五毛是他的社会职业身份,大家评论的是他的公共事务作为,他私下为人交友等私德如何美好或败坏,没人感兴趣。”
  现在,这位CCTV出镜记者微博中有关此事的内容已删了个干干净净。不过,按其过去在微博中表现出的一贯风格,再次“出镜”,当不会让人久等。
【作者: 】
(编辑:尤宝)
有意与本刊合作者,有关合作事宜请与财经网联系。未经财经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即为侵权。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0407号] 京公网安备号Copyright 财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有意与本刊合作者,有关合作事宜请与财经网联系。未经财经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即为侵权。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0407号] 京公网安备41号Copyright 财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蒋方舟评价加藤嘉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