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罗斯的飞机场广播声音听到广播里老说“钢吧你”,这是啥意思?

指定区域听到机场的广播,或者是机场的大屏广告,如何做到的?_百度知道
指定区域听到机场的广播,或者是机场的大屏广告,如何做到的?
可以在特定区域增强语音清晰度,采用聚音宝定向音箱就不错,非常容易导致听不清广播很多机场的声学设计并不太友好。另外也可以在机场不同区域采用定向音箱,以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越南两大机场被黑客攻陷 屏幕显示:南海是中国的  越南首都河内的内排(Noi Bai)国际机场与越南最大胡志明市的新山一(Tan SonNhat)国际机场7月29日多项设备疑似遭黑客入侵,导致机场屏幕上出现辱骂越南和菲律宾的不雅词汇,越南国家航空越南航空的网站一度被攻击。  越南两个机场前日遭到自称来自中国的黑客入侵,机场要关闭显示屏  综合外媒报道,29日下午16时许,河内和胡志明这2家越南最主要机场的航班资讯、柜台报到系统显示屏突然改变,屏幕上显示“南海是中国的”等信息。  航空的官网也被短暂攻击,超过40万用户的信息资料被泄露。  同时,两个机场广播系统也失去控制,自动播放类似内容。机场人员随后关闭遭入侵的电脑和广播系统,使用扩音器通知乘客以及以“手工”方式办理登机等手续,部分航班被迫延迟起飞。  对此,越南交通部副部长阮一(NguyenNhat)表示,这场意外没有影响机场的飞安与空中管制,但已要求公安部配合介入调查。  有媒体报道称,涉事黑客自称是“1937cn”。  比南海危急百倍的灾难来临:仲裁仅仅是开始  南海仲裁宣判之后,海内外华人义愤填膺纷纷对仲裁结果进行抗议。海牙国际仲裁庭判定中国在南海诸岛没有“决定性历史权力”、“九段线”无效、太平岛为“礁石”等。笔者认为这份判决书对南海周边地区各国的影响还不如对国际仲裁厅专业性与公正性的影响大。  仲裁中认为的历史权力中如果将中国排除出去那么周边各国也无法基于历史因素主张自己的权益;如果评判九段线无效意味着在法理上雅尔塔体系的所有决议都可以推倒重来;而“太平岛”变成“太平礁”这一点则是本次仲裁最难令人信服的裁决,太平岛是南海面积最大的自然岛,本次仲裁将这一点常识被“颠覆”,在内心中不以此为然的人应该不只是中国人吧。  对于南海仲裁台前幕后的解读已经有了很多资料和论述,而对于此次事件的带来的后续影响却鲜有人提及。如果我们将南海仲裁案与“国际联盟”对“九一八”事变的调查(李顿调查案,以下简称李案)作比对会发现以下几个相同的特征:  1、同样奇特的裁决:李案对于中国及日本的的诉求给出了一种看似折中,其实质没有解决任何问题的方案——“国际托管满洲”,结果中日均不买账,同时大大打击了“国际联盟”的权威性。  2、出台时的国际背景:李案出台于1932年10月,时值“大萧条”危机爆发三年之后,全球经济疲软,在欧洲希特勒作为魏玛共和国总理已经完全掌握了政府权力;在北美“美国优先”的极右翼势力代表人物休伊。朗风头正劲,意欲角逐36年的总统大选,将孤立主义执行到底;在欧洲英国经济一塌糊涂,法国除了经济差之外兵源不足、外交上打造的欧洲“小协约国”在全球危机的影响下名存实亡。  3、绥靖政策作为一项“政治正确”风行于舆论。一战结束十四年,欧洲执政阶层总结的经验教训就是:无论怎么样,尽量避免战争(当然德国和苏联除外)。国际社会奉行这种和平主义的同时却无视德国马克的恶性贬值要求其继续偿还一战赔款,也无视战败国的民族主义呼声令其在名义上继续接受凡尔赛体系,令矛盾越发尖锐。虽然六年之后慕尼黑会议才粉墨登场,但这种绥靖政策其实在希特勒重新武装德国、进入莱茵区的时候就已经被证实。  4、以上三点共同导致了李顿调查团不是第一时间去沈阳查看实情而是遍访各国看大家的态度,炮制了一份令人啼笑皆非的报告,最终也没有任何实际的约束力。  对照李案,我们发现南海仲裁的背景是其在二十一世纪的新翻版:  1、大萧条之后影响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全球经济危机。  2、伊斯兰世界和“文明社会”自冷战后产生最强烈的冲突(炸弹直插欧洲腹地)。  3、欧美奉行一种政治正确削弱了自身的防御能力,造成了意识形态的分裂;这种源自对二战这一人类悲剧的反思行为差不多快要完成助推极端势力与孤立主义在欧美重新上台的最后一步了。  4、欧洲青年在教室或者酒吧里对爱与和平高谈阔论的同时,却无法阻止911之后整个中东陷入的战火与苦难,欧美向中东输出“民主制度”,中东向欧美输出人体炸弹。  5、美苏争霸结束后,中国崛起,新的世界秩序需要在雅尔塔体系之后重新被定义,而世界却没有做好准备。  正如习主席所说:“今年世界并不太平”。其实,明年世界更不太平。苏联解体后雅尔塔堆积的问题在新世纪集中爆发,我们总结二战的悲剧以为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可惜吃掉佛祖的老虎却不这么认为;而对中东无休止的干涉、资本的操控、输出普选制度的同时顺便输出军火订单是把这只老虎养大的最重要的原因。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悲剧,但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再来看南海仲裁,它本身真的可以解决南海问题吗?  很多学者认为中国应该“讲法律”、“参与到仲裁中去,虽败犹荣”,我觉得非但执政者吃完饭剔牙齿时候都不会理你,连普通老百姓都要笑你迂。凡尔赛合约对青岛的决定、李案对东北的决定历历在目,我并非阴谋论者,恰恰是南海仲裁的结果告诉我们:庄出老千,这局咱不能玩。  这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也是一种共识的破灭。  那就是世界各国无法通过协商与协作来一同完成对这个星球的共同治理。南海以外的世界正在走向两个极端,欧美对全球资本及政治势力重新布局。  全球的民族主义与极端势力抬头:特朗普公然提出“美国人优先”的竞选口号;法国与德国无论左右翼政权都已经丧失了大面积议会议席,极右翼政党话语权提高;日本谋求修宪,重新武装自己;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与南奥塞梯,它上一次扩张是二战前对东欧及北欧国家的领土侵占。  相对而言,中国比较克制,但我们离新一次的世界大战从未如此之近。  这种共识的破灭,导致恐怖事件频出、区域争端不断、各国军备互相竞赛,一个火药桶就可能一次性引爆所有问题。福山曾说民主制的优势一览无余,“这就是历史的终结”;布热津斯基以为苏联解体俄罗斯就解脱了;可惜他们都错了,卖力输出到中东的民主制水土不服被军阀及部落把控,欧美国内的民主自由又无法避免极端势力的横行以及新纳粹的蔓延。  这一切都指向了基于自由民主的“共识”已然失效,如果不作改变,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所有人都会面对比南海问题大百倍的危机。  蔡英文不提九二共识:大陆连发7个强硬信号  不提九二共识的蔡英文,收到了大陆的这七个信号  蔡英文就职当天,在演讲中没有提到“九二共识”,仅以承认九二会谈的历史事实作为掩护。  当然,这样的模糊政策是过不了关的。  蔡英文  一、蔡英文答卷没完成搞“台独”是死路一条  对于蔡英文的手段,大陆方面一清二楚。虽然目前没有地动山摇之危,但对于民进党的“缓独”倾向进行了警告。  大陆方面明确释放了这么几个信号,囊括党政军学各个方面。  蔡英文就职演讲  在5月20日当晚,中央台办、国台办就评论称,蔡英文在两岸同胞最关切的两岸关系性质这一根本问题上采取模糊态度,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和认同其核心意涵,没有提出确保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具体办法。这是一份没有完成的答卷。  那么这个态度是不是像媒体形容的“虽不满意,但可忍受”呢?  并不是,在国台办25日的发布会上,发言人明确对这一观点进行回应:我要强调的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关系。涉及两岸关系根本性质的原则问题,是一道绕不开的“必答题”,没有任何模糊空间。  虽然蔡英文提出会以“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处理两岸事务,但国台办认为这依然回避了两岸关系性质这一根本问题。如果要确保现有制度化交往机制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必须与大陆方面确认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共同政治基础。  25日,国台办主任强硬向蔡政府喊话,搞“台独”只有死路一条,如果把历史发展定论想明白,就要把这个选项排除,回到“两岸同属一中”的基础上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李登辉  对于民进党政府所谓将“全民公投”适用于两岸政治协商事前事后,经此才能换文生效。国台办方面直接将此与台独关联: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势力借所谓“修法”等名目搞“台独”分裂活动。任何人都不要企图试探我们扞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和能力。  二、制度交流机制降至科长级高层热线已不再运作大政方针上已经非常明确,具体的两岸事务交流也相应出现了变化。  21日,国台办明确表示:国台办与台湾陆委会的联系沟通机制和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的协商谈判机制,均建立在“九二共识”政治基础之上。只有确认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政治基础,两岸制度化交往才能得以延续。其后双方联系机制成为关注的焦点:台湾媒体焦急追问陆委会两岸热线是否畅通,相关负责人只是机械应答:“蔡政府将持续敞开两岸对话大门,持续设法沟通,透过各种有效方式减少大陆疑虑和误解,也希望两岸的沟通对话能保持畅通,现有机制也能维持。”但目前的主动权并不在台湾手上。  李登辉声称本来就没有“九二共识”  根据《联合报》28日的报道,知情人士表示,两岸高层级联系已经停止,仅剩较低功能的基本事项联系。据了解,两会联系只有科长及业务承办人,可就交流衍生的各类服务案件,包括紧急事件处理机制,双方仍保持联系;高层的互动,两会副秘书长或之间的热线,已未再运作。  25日上午,有记者提问,马英九当局八年和陆方所签署了23项协议是否会失效?国台办回应,8年来,“两会”先后签署了23项协议,增进了两岸民众的利益福祉,促进了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可见,这些成果的取得,都是与双方坚持“九二共识”的基础分不开的。只有确认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政治基础,才能确保两岸制度化交往的成果不受影响。而在28日,陆委会审视已生效的21个两岸协议下的诸多小两会或联系窗口,发现情况与陆委会、国台办与海基会、海协会两会之间的情况类似,例如两岸的农产品检疫彼此通报,双方仍在进行。  三、对外交往缺了“九二共识”走不通  对于台湾方面希望参与区域经济合作问题,国台办表示:如果一个中国原则不能得到维护,政治互信不复存在,势必对之带来不利影响。如果企图在国际上进行“台独”分裂活动,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这条路根本行不通。  至于是否会“外交休兵”国台办表示:我们以一个中国原则对待台湾的对外交往问题,坚决反对任何企图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和“台湾独立”的行径。一个中国原则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如果企图在国际上进行“台独”分裂活动,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是不可能得逞的。  至于此次台湾得以用“中华台北”名义参加WHA世界卫生大会,国台办也明确表示:这是在一个中国原则下做出的特殊安排。  蔡英文是李登辉台独路线的忠实执行者  四、台湾经济离不开大陆  近期,蔡英文积极推动“新南向政策”,希望降低对大陆经贸的依存度。对此大陆明确表示:当年李登辉和陈水扁时期强行推动过所谓“南向政策”,这类为政治目的服务、违反经济规律的作法,给许多台商的利益造成巨大损害,也给台湾的经济造成不良影响,殷鉴不远。  根据台湾媒体的消息,近来陆客来台,不仅观光团、自由行缩减,参访团暂停,连早早就谈定的奖励也无预警突然取消。陆客大规模减少,虽然在比例上只是大约3%,但这影响远远超过了其后若干旅客来源地的增长总量。当然,对于台商的利益,大陆方面会予以保护,国台办明确表示:我们对台商合法权益的保护是一贯的,是明确的,不会改变。  五、国防部表示坚决遏制任何形式“台独”  台湾前领导人马英九  在26日国防部记者会上,发言人也给出了明确的态度。  记者问到:蔡英文在就职演讲中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和认同其核心意涵。有传闻称,解放军近期将会举行大规模的军演震慑“台独”势力。请问对此做何评论?发言人杨宇军回答:关于你提到的这个问题,正如中央台办、国台办负责人5月20日发表的谈话中所指出的,今天,我们扞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决心未变,能力更强,将坚决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行径和图谋。  现任全国台研会副会长、解放军少将王在希认为目前要有解决问题的紧迫感。并采用多种手段彻底解决台湾问题。王在希指出,台湾问题已持续67年,根据国际惯例,岛屿归属认定,以100年为重要时间节点,“100年后,国际法庭仲裁,不看该岛屿历史上曾属于谁,而是看100年来实际由谁控制”,要解决台湾问题,所剩时间无几;实现两岸统一,可以没时间表,但要有紧迫感。  王在希认为要彻底解决台湾问题,要有战略性安排,可从政治分化、军事威慑、经济融合、外交布局等面向切入。他还建议,可以在台湾内部扶植一个党派力量,并针对年轻人、本省人做工作,让他们成为拥护统一、反对台独的重要力量。  六、暂不向台北故宫出借文物  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林正仪25日上午到“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员会”业务报告,国民党“立委”吴志扬提到,未来台北故宫与北京故宫之间要如何互动?林正仪透露,“目前北京故宫文物不借我们”。  习马会  会后林正仪指出,在冯明珠的交接报告当中提到,北京故宫从今年1月16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后就提出文物不外借台北故宫博物院,“就是暂停交流的概念”,其他部分像是学术交流等部分则无多提。  七、学者: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不能用谈判技巧来解决原则问题  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刘相平指出:若与此前的民进党执政者相比,台湾当局新领导人确实向前走了一小步;但若与2008年以来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现状相比,则是明明白白向后退了一步,而且是关键的一步。  习马会  5月23日,在第七期清华两岸论坛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殷存毅指出,蔡英文能否按照现在的想法继续回避关键性问题,要看她能否解决岛内的经济问题,而要提振台湾经济动能,两岸关系影响巨大。  中国人民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王英津认为,两岸未来的火力战场主要是经济和外交,蔡英文更看重经济,但两岸关系恶化,大陆对台经济政策会收紧,台湾岛内投资环境会恶化,南向政策远水不解近渴,台湾加入区域组织的目标难以实现,台湾经济前景不被看好。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郑振清认为,未来有必要更集中的促进对台的社会工作,加强两岸文教交流、社团交流以及就业创业交流,以此抵消民进党分离主义政策背后“异己心态”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习马会  中国社科院台研所副所长朱卫东则表示,蔡英文的演说回避“九二共识”就是“忽悠”;他认为,蔡提到政治基础四原则的“民主原则与普遍民意”是个“双保险”,以条件套条件。他认为,蔡英文虽然是谈判专家,但是在政治原则的大是大非问题上,不能用谈判技巧来解决原则问题。  此前朱卫东呼吁外界,要以同理心的思维理解和支持大陆方面的做法。他表示,大陆一再重申对台大政方针不会因台湾政局的变化而改变,是真心实意地希望目前建立在“九二共识”基础上的和平发展局面能够持续下去。  马英九与蔡英文  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也早就指出:台湾新执政当局在两岸关系的性质上,必须以实际行动,才能确保两岸和平发展得到良好局面。  所以这七个信号,蔡英文收到了么?  评蔡英文就职演说:回避九二共识 何来善意?  台湾当局新领导人蔡英文520发表“就职演说”,在两岸关系性质这一根本问题上态度模糊,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和认同其核心意涵,没有提出确保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具体办法。国台办称之为“一份没有完成的答卷”。随后,人民日报、新华社接连发文,要求蔡英文当局必须确认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共同政治基础。  今天,新华社刊发题为《回避“九二共识”,台湾当局新领导人何来“善意”?》的文章,作者为上海台湾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台海研究》主编倪永杰。文章指出:如果蔡英文“说一套,做一套”,甚至视承诺为儿戏,在两岸关系上搞李登辉、陈水扁翻云覆雨那一套,她的政治信用将完全破产,沦为废话与谎言。  全文如下:  台湾当局新领导人20日发表“就职演讲”。尽管这篇讲话调动了不少智囊高参绞尽脑汁、精心准备,并被其幕僚称为“已释出最大善意”,但面对人们最为关注的是否承认“九二共识”,讲话着实令人失望。讲话没有回答当前两岸关系是何种性质这一根本问题,依然回避“九二共识”及其核心意涵,无意与大陆方面确认两岸共同政治基础。两岸关系的未来仍旧无法拨云见日。  台湾当局新领导人的这篇讲话约6000字,但攸关台湾经济发展与前途命运的两岸议题却被放在所谓区域和平稳定之后,只有区区不到400字。与此前相比,其两岸政策论述小有变化,但并不是一份像样的答卷。其政策论述的实质是要降低两岸连结与依存度,保持所谓的台湾“主体性”。可以看出,她的两岸政策目标只求稳定,不求发展;只管控风险,不增长动力;不是让两岸愈走愈近,而是让两岸愈离愈远。  讲话提到1992年两岸两会会谈和达成了若干共同认知,表示要依据台湾地区现行规定和有关条例处理两岸事务。但只是重申了台湾方面现行规定的立场,依然回避前述规定中明确界定的两岸关系性质。仅仅作出这样的表态,不足以让人相信她真心接受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九二共识”核心意涵。讲话还提出维持两岸现有沟通机制,但她只有愿景,没有路径,无法提出维持两岸制度化交往的可行办法。讲话还建议两岸执政党“放下历史包袱”,但正是民进党的“台独党纲”、“台湾前途决议文”以及“正常国家决议文”等“台独”文件为民共交流制造重重障碍。目前民进党连冻结“台独党纲”都做不到,两党对话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事实上,民进党上下目前正热衷于推动政治“反中”、法理“拆中”、文化“去中”、经济“离中”、战略“制中”,她的“善意”何在?她对两岸议题说得高来高去,让人看得云里雾里。言辞光鲜,但内容空洞,实际举动更少。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在推动“新南向政策”、加入TPP、发展军火工业、远离大陆方面她做得轰轰烈烈,可谓敲锣打鼓,其实质是为了增加对抗大陆的筹码,她的“诚意”何在?  对台湾当局新领导人的言行,大陆方面会密切观察、严格检验。对她既不看扁、看死,也不放低要求、放宽尺度。我们不但要听她怎么说,还要看她怎么做,看她的政治选项与政策工具是否指向“台独”。她多次声称要保持两岸政策的“一致性、可预测性与可持续性”,承诺“说到做到”,是真是假,我们拭目以待。如果她“说一套,做一套”,甚至视承诺为儿戏,在两岸关系上搞李登辉、陈水扁翻云覆雨那一套,她的政治信用将完全破产,沦为废话与谎言。  大陆对台大政方针是一贯的、明确的。台湾当局新领导人任内的每一天都得面对“九二共识”这道必答题。两岸同属一中的核心意涵无法回避,不容模糊、虚化及弱化。如果仍不愿明确承认“九二共识”,无异于毁坏两岸两会协商谈判、国台办与陆委会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的政治基础。如果“两岸热线”成为空号,责任当然在民进党执政当局。现在,球还在台湾当局新领导人手上。只要回到体现一中原则的“九二共识”,两岸关系仍将波平浪静、良性互动。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飞机场语音广播加长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