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佛教徒要进行闻思修,闻思修佛法的基础佛法三昧是什么意思

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当前位置: -& 问:真的很难,该如何面对这方面的障碍和困难? &索达吉堪布:我们应该想到,暂时修行不好,甚至连简单的修法都修不上去,也是正常的,因为修行不可能马上得到明显的效果。否则,以前很多高僧大德都不需要长期修行了。既然历史当中讲,他们也经历了长期精进的苦行,那更何况说我们,因为我们无始以来造了许许多多恶业。所以,作为修行人,一定要发起勇猛的心。之后一点一滴的修行,一间的发心,也会成为真正菩提资粮的因。 &若因此而退怯,再也不学了,那还要在无数劫中于里面感受无比的痛苦。因此,这并非一种好的选择。 &――《梦中佛事》
发心修行真的很难,该如何面对这方面的障碍和困难? - 就吃素佛学
内容介绍:
问:发心修行真的很难,该如何面对这方面的障碍和困难? 索达吉堪布:我们应该想到,暂时修行不好,甚至连简单的修法都修不上去,也是正常的,因为修行不可能马上得到明显的效果。否则,以前很多高僧大德都不需要长期修行了。既然历史当中讲,他们也经历了长期精进的苦行,那更何况说我们,因为我们无始以来造了许许多多..
网址:/FoJiao/78.htm
点击复制分享
&【】【】【】【】上一篇:下一篇:相关文章栏目推荐
& 也许你喜欢评论 &
&&|||||&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号-2Powered by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深圳弘法寺佛教修学体系建设刍议——以闻思修三慧为中心.pdf4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65 &&
深圳弘法寺佛教修学体系建设刍议——以闻思修三慧为中心.pdf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深圳弘法寺佛教修学体系建设刍议 37
深圳弘法寺佛教修学体系建设刍议
以闻思修三慧为中心
深圳弘法寺住持 释印顺
修学体系建设一直是中国佛教界的一个
在佛教的经典里面,闻思修始终是诸佛
最重要的传统。佛教传人中国并扎下根来, 菩萨专门强调的学修之处。 《大般若波罗蜜
最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份之一,无
多经》卷第五百七十一就说:
疑与它的修学体系有着重要的联系。正是佛
“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
教的修学体系有独特的特点,因此培养了无
方便善巧,应净修持身语意戒。何 以
数的高僧,也把中国佛教的核心精神确立起
故?为欲 引发闻思修故。以方便力化诸
来 ,使之成为中国佛教的法宝之一。
有情,以般若力降伏众魔,成就愿力行
不违言。”
一 、 中国传统佛教的闻思修三慧
这里明确指出了,闻思修就是要以方便
法门来摄诸众生,用佛教的智慧却除诸魔,
传统佛教的修学体系,有戒定慧三学,
以此来取得成就。 《深密解脱经》卷第四
这是佛教最基本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之有学
有修的体系之学。此外,在佛教理论中,还
“观世 自在菩萨白佛言: 世‘尊,
有由闻思修三个部分组成的慧学内容。本文
世尊菩萨云何学此诸学?’佛言: 观‘
主要讨论闻思修三慧体系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佛教的基本义理是反对占卜算命的。那么,这个线索从哪里检索呢?我们知道,佛教经典的形成是在佛陀入灭后,由身后及后世佛弟子们通过几次大的结集而逐渐成文。今天的研究者认为,在佛陀涅盘后不久的第一次结集中,被较早背诵和确定的是戒律;如《佛所行赞》即说,佛陀临终遗言曰:......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现在要跟大家讲的是:如何得到富贵?我们很多人都喜欢富贵,这富贵是怎么来的呢?在《妙慧童女经》的时候,来请教我们的释迦佛,释迦佛就说,每一位如果想得到富贵的话,要有四个条件,哪四个条件呢? 第一要应时布施。 大家都知道这布施就是结缘,结缘是...... (宽运法师) 生死大事是件不易解决的问题,如果我们只在生死死生之间,力求向上,谋取后世比前生舒服,还不是彻底的解决。要解决生死,有种种方法,往生净土就是一种。所以现在举出求生天国与往生净土来讲。天国,在中国叫天堂,佛教名天界。天是光明的意思,天界就是光明的世界。但依佛法说,...... (印顺法师) 问: 遇到假和尚化缘怎么办?一个出家师父开示,说碰到假和尚也要恭敬他,因为他穿着出家人的衣服,还说假和尚也是一种外护,就好比一颗大树,它根部周围必定会有杂草,如果把杂草除掉了,那大树也活不成了。请问,这种回答有道理吗?居士遇到假和尚应该怎么办? 大安法师答: ...... (大安法师) 问: 有的寺院开通网上皈依,说是为了方便世间人。世间人登录寺院的网站,填写个人信息,然后进行网络提交,寺院可以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给人办理皈依证。请问这样如法吗? 大安法师答: 皈依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关系到自己的法身慧命,你不要这么轻率。你找一个皈依师也得找...... (大安法师) 日常,我们要发菩提心去听闻佛法,为了利益天下所有一切苦难众生脱离轮回,早日成佛,我来听闻佛法。如果没有听闻佛法,我们就不知道怎么去思考佛法,如果不知道怎么去思考佛法,说修行佛法,就是笑话了。没有跟随具德上师听闻佛法、思考佛法,就谈不上会修持佛法,不会修持,就会...... (嘎玛仁波切)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我信佛,佛在心中,可为什么要皈依?这就像一个人生下来为什么一定要登记户口一样,只有你登记了户口,才是这个国家真正的公民。在佛教里也是这样,你心中有佛,你对佛有信仰,你觉得佛菩萨很好,你也愿意去烧香、磕头、点蜡烛等等,这叫信佛,是相信佛菩萨...... (嘎玛仁波切) 有人认为在佛前上供只是表示一种尊敬的心态,并没有实际意义;有人将供佛理解成一种交易,人们向佛献供祈愿,佛收供品替其办事;有人深信佛是福田,供佛犹如于良田播种,必能收获无量福德;有人了达缘起因果而供佛供佛念佛者以后必定成佛;有人善根深厚,了知自己本身是佛,供佛是......
佛、法、僧三宝,名虽有三,然体性同一。一切佛像为佛宝,一切经卷为法宝,一切出家比丘(尼)为僧宝。唯此三宝能流传、维持佛法于后世。 僧人传承佛陀衣钵,在这个没有佛住世的年代,僧人替佛教化众生,是人天之师。穿上僧衣,就代表着佛法不衰,无论是弘法利生的菩萨僧,还是尚......
在中国逢年过节拜佛求佛的人特别多,很多人都喜欢到寺庙争头香。有的人穿着几万块的名牌服装,衣服被烧得都是窟窿,有的人连头都被烧到了,还要挤着往前冲,争着抢着点寺庙的第一柱香。人们似乎觉得谁抢到头香就最有福报,这绝对是扭曲错缪的想法,福报不是这么来算的,最多就是你...... (嘎玛仁波切) 问: 末法时期善知识很重要,该怎样选择呢? 大安法师答: 末法时期善知识的重要性,就在于给你建立正信、正知、正见。这个末法时期你不要去求什么这个善知识有没有神通,有没有感应,有没有知名度,有没有势力,不是这些,重在正知正见,当然这善知识也得要有持戒意识。 这个...... (大安法师) 对于宇宙天体的构造,佛教认为是有情业力所感。佛陀说教意在转迷启悟,所说诸法重在心法上之辨解,对于世界之形成不过于追究,诸般多随世俗而说,倘若细究则有碍于修道。 宇宙者,指空间(宇)和时间(宙)。佛典中称为法界,法是诸法,界是分界。又曰真如,因同一体性故。宇宙即......
问: 我看见不少佛友,他们信佛、念佛,但是还有很多烦恼,有人做生意失败,有人与婆婆不和,有人孩子不听话等等,请问师父这是怎么回事? 衍慈法师答: 信佛要真信,真信是有正知正见,深信因果,随缘了旧业,如是念佛才能与佛相应。有人和婆婆不和或儿子不听话等不如意事,这...... (衍慈法师) 农历乙未羊年新春期g,是善信上香祈福的大好日子,尤其是大年初一,中、港两地各处寺院名胜,人潮如涌,挤拥热闹。除夕晚深夜已吸引大批善信祈福,由于人数过多,步行上山的时间比平日加倍。深圳有寺院还向每名参拜善信免费派发3支香,吸引不少家长带同子女一同上香参拜,祈求佛...... (宽运法师) 业报可分为正报和依报。正报由别业所感召,是众生的五蕴之身,行善的人都会长得比较英俊、漂亮;而行恶之人多感生丑陋之形象,比如脸歪嘴斜,身体残缺等等。依报是依靠外围的环境,由共业感召的,比如行善之人会生在环境美好舒适之地;而行恶之人多投生在险恶艰辛之地。 每一种业...... (嘎玛仁波切) 佛教是不孝顺父母的吗?的确,我国有些人士喜欢如此地批评佛教,因为他们见到佛教的僧尼不能像俗人一样地所谓敦伦,他们在偏狭的家族观念及宗法思想之下,认为出家是大不孝的行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虽不是儒家的主要思想,然而直到现代,仍有一些偏激的儒家学者批评佛...... (圣严法师) 问: 师父,像我们初学佛法的人,是每天都去上香拜佛,还是初一、十五去拜,或是心到就可以了? 如瑞法师答: 学习佛法的形式是非常灵活的,根据你自己家的情况来决定,不要求一定要怎么样作。如果家里没办法供佛像,早晚可以念十声阿弥陀佛号,或者念三皈依:南无佛!南无法!...... (如瑞法师) 问: 供释迦牟尼佛好,还是供菩萨好,比如供观音菩萨? 如瑞法师答: 佛教里有很多的佛菩萨,每个人的因缘是不一样的,有的人看见观世音菩萨就觉得很欢喜,有的看到释迦牟尼佛觉得欢喜。这就是自己与哪尊佛有缘,和哪尊菩萨有缘,你供就可以了。 为什么要供释迦牟尼佛呢?作为...... (如瑞法师) 关于戒,我们通常会有很多误解。有一种误解觉得戒律限制了我们的自由,使我们受到约束。其实戒律是自由的保证,是通向生命自由的必由之路。我们老和尚生前喜欢讲三自自觉、自由、自在。生命自由、自在的境界,它有一个前提就是自觉。而持戒,按戒律去生活正是我们到达自觉境界的一...... (明海法师) 各位营员,现在我简单讲解一下三皈、五戒的内容。三皈依和五戒的仪式很简单,但是内容很丰富。什么是三皈依呢?在一个师父的主持下,在佛像前表达你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的心愿,这就是三皈依。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呢?首先我要解释,参加三皈依的仪式,不是加入一个组织,它也......
随着宗教政策的逐步落实,中国佛教事业迅速恢复,蓬勃发展,迎来了兴旺发达的新时期。中国佛教界遵从佛陀的教育,积极发扬止恶扬善、慈悲济世的精神,努力实践详安社会、净化人心、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为实现人间佛教,建设人间净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近年来,每年有百万计的...... (隆盎法师) 谈起佛教的共修活动,法会算是许多人认识佛教的入门砖。但是学佛新手初来法会现场,对法会内涵及仪轨还不认识,往往只能从陌生的环境中自行摸索,尤其在知客处跟着大众写牌位、点灯,让不少人误以为法会仅是为了消灾延寿、超度亡者而设的佛事。那么法会的原意究竟是什么?佛陀时代......
d字是在佛像及佛教文物中常见的符号,读作万或室利蹉洛刹囊,是佛陀三十二种大人相之一,据《长阿含经》说,它是第十六种大人相,位在佛的胸前。又《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六说,是佛陀的第八十种好相,位於胸前。《十地经论》十二卷说,在悉达多未成佛时,胸臆间即有功德庄严......
问: 为什么一念佛就妄念很多? 大安法师答: 其实不是这么回事,你不念佛照样有妄念。你通过念佛,还知道自己有妄念,这是一个进步。那有人不理解,他以为我不念佛还很清净,一念佛就这么多妄念,我就不念佛了。那你就错了。妄念是病,佛号是药。由于我们的妄念无量劫以来很多...... (大安法师) 开光是许多宗教都有的宗教仪式。在我国,佛教中有开光,道教也有,而在民间信仰中,开光这一概念运用得极为宽泛,在很多时候甚至与严格的佛教、道教定义相去甚远。 在佛教中,开光这一概念就着比较明确的界定。开光,就是通过佛教仪式,赋予佛像以神圣性,使其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器......
在家居士在修学佛法的历程中,有一些必备的资粮,而首先要具备的,就是皈依三宝。 第一、皈依三宝 皈依三宝不但是我们学佛的始点,也是终点,更是我们在修学佛法上的一条主轴线;也就是说,在学佛的历程中,如果偏离了皈依三宝,所有学佛的内涵都不成立、所有学佛所做的善法、业...... (惠空法师) 在我们人道以下的是地狱道。地狱是梵语泥黎,译为不乐、可厌、苦具、苦器等。从字面上说,地狱是地下的监狱,位于我们人间的地层下面,那是一个暗无天日的世界,不仅没有日月之光,而且下面众生受苦的情形比人间监狱要苦上千倍万倍,所谓极大苦聚。地狱的种类很多、名称无量,但归...... (济群法师) 僧人又叫福田僧,供僧又叫种福田。就犹如我们有种子,但没有田地可种,就没有粮食吃,我们施舍的善根犹如种子,而弘法利生的僧人,就是我们播种善根的福田。他能把我们有限的福报,变为无限的福海。可是,现在世间有些人对供养僧众有很多知见上的误区或者有些人虽然对寺院或僧众做......
在我所遇到的各种学说中,包括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以及其余的宗教,没有一个能最终解决我的疑惑,而且愈研究愈觉得迷惑。在遇到了佛教后,我才找到了慈悲与智慧的究竟正道,在解除人类痛苦和博大精深方面,佛法超过了其他任何一门学说,而且愈研究愈有兴趣。瑞士的德维兹教授也有...... (索达吉堪布) 玉琳国师曾经有过这么一段话:作为大德善知识,为众生所开显的修行之道,它一定是光明和坦途的,一定是大众可行,并不是说只有一个两个人可以接受,一定是大众都可以接受,它一定是宽坦可行,而绝不是特别陡峭、特别严峻而让大家觉得没有接受余地。 第一种正见:皈依是目的而不是...... (明贤法师) 消灾延生的原理,在于忏悔及发愿。应该接受的果报,必须接受;但是在忏悔心生起之后、愿心发起之时,未发生的果报也会跟着转变。这好像犯罪的人在受审之时,若承认犯行而有悔意并和法官合作的话,法庭对他的判罪量刑会减轻。古有戴罪立功、将功赎罪,今有判缓刑而不收监执行,有不...... (圣严法师) 现代人喜欢拜一些民间乱七八糟的东西,有些可能人品也不如你,修行也不如你的人,却往往以这边神,那边鬼等讲神通的方式,吸引信众的眼球。如果一位师父,总是暗示自己有神通,说自己有神力,能够看到、听到、摸到你所不能及的部分,90以上是骗子,剩下10我们不敢说,也许真的...... (嘎玛仁波切) 人为什么要学佛呀?因为人有老病死这三种法,不可爱、不光泽、不称意、不可念的。没有老病死我们也不用学佛,所以世界上的话有种种的苦和恼,归纳起来苦是就老苦、病苦、死苦;恼的话,就是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等对自己心灵的恼害。无非也是这些恼害自己身心的问题。 本来的话...... (如瑞法师) 一、进入佛门第一课,认识皈依须明辨 谈到皈依三宝,大家都非常熟悉,但真正认识皈依的内涵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比如说我们到寺院里来,常常会看到许多人烧香、磕头,拿很多供品去供养佛菩萨,但很难由此判断这些人是不是信佛、是不是佛教徒、有没有受过皈依的仪式。这些人可能......
一、持咒不需知道咒语的意思,只需至诚恳切 持咒以不知义理,但只至诚恳切持去。竭诚之极,自能业消智朗,障尽福崇。其利益有非思议所能及者。(复张云雷书二) 二、持咒应作为念佛的助行 持咒一法,但可作助行。不可以念佛为兼带,以持咒作正行。(复永嘉某居士昆季书) 念佛......
一直以来,人们以香火鼎盛来形容寺庙的事业发展良好,认为如果一座寺庙,去的人多,点蜡烛、点香的人多,这里的佛教发展就很兴盛。这是一个误区,佛教弘法利生事业的兴盛,主要体现在僧团的精英教育,以及带领信众闻思修佛法上,要能够将佛陀的教义广传兴盛。如果一座寺庙,没有具...... (嘎玛仁波切) 放生本身是件好事,这其中不仅包含着对友情生命的尊重,更是每一位佛弟子慈悲心的体现。古往今来,很多祖师大德都称扬放生的功德,并为此而不懈地努力。 憨山大师在《放生偈》中就曾写道:人既爱其寿;生物爱其命;放生合天心;放生顺佛令;放生免三灾;放生离九横;放生寿命长;......
问: 佛教中的八难是什么意思? 大安法师答: 八难是障碍众生闻法修行的八种厄难,比如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在三恶道里面受苦都来不及,就无有闲暇,没有机缘见佛闻法修行,这是三恶道的三种障碍。再就是生到无想天,心思不动,他也不可能闻法修行,这叫长寿天难,这是属于...... (大安法师) 学佛第一要知见正,我们学佛为的什么?先把目标订正,然后再计划怎样下手,学些什么,怎么来修行,庶几能证得个预期的结果。古德说:因地不正,果招迂曲。就是学佛初步的因为什么来学佛先要搞清楚,不清楚,将来结果就不得圆满,非但修行时要走弯路,还有误人歧途的危险。所以知见...... (元音老人) 在佛教的名词里,五眼是指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和佛眼。我今天想引用这几个名称,来和诸位研讨一些佛法。首先我要指出,这里所称的「眼」,并不是单指人类的眼睛。人类的眼睛只是肉眼的一种。事实上,人眼并不十分优越。鹰的眼睛比人眼看得远得多。猫头鹰的眼睛对于光,远比我们...... (沈家桢老居士) 为什么学佛的人不算命呢?算命已经低级了,你读三年级了,你还要学一年级的东西吗?算命?你有空还不如多念两句阿弥陀佛呢。念佛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对不对?礼佛一拜灭罪恒沙,拜佛,念佛,命运已经转变了。所以算命的也说:大善的人命算不准,大恶人的命算不准。 大善人...... (传喜法师) 清信士即对佛法有清净信心的男子,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男居士。这里虽然说清信士法,但对学佛的女子而言,也是同样需要遵守的规矩。 清信士法中分为二支: 一、示正法 二、斥非法 第一支 示正法 示正法即对学佛的人说明,什么是正确的入寺法,哪些是需要遵守的规矩。《事钞...... (普果法师) 梵语优婆夷,中文意译为清信女,即在家学佛的女众。不少佛学辞典对清信女都解释为受三皈五戒具清净信心的女子。但依照《杂阿含经》所说:何名优婆塞?在家清白,修习净住,男相成就,受持三皈。男相成就即具男子身,按照此标准,具女子身,受持三皈以后,无论受没受五戒,都可以称...... (普果法师) 凡是佛教徒都知道诵经,大部分的佛教徒都会诵一些经典。可是没有几个佛教徒懂诵经的窍诀,他们认为诵经照本宣科就可以了。 其实,诵经并非如此简单,若是懂得诵经窍诀的人,他在一次诵经中就可以获得一座殊胜修法圆满的功德。有些修行者诵经诵了好多年,可是不知道经中讲的是什么......
问: 在家佛弟子该如何修行?早晚课该诵哪些经?时间为多久为合适? 大安法师答: 在家的居士,随分随力,一般还是要给自己规定早晚功课。早晚功课最好简单一点,在寺院丛林要念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什么的。你在家,如果专修念佛法门的话,你就念《阿弥陀经》,往生咒三遍,...... (大安法师) 问: 原早晚课已定好,但特殊情况过了时间,晚上几点钟不可以点香? 大安法师答: 早晚课定好之后,由于家庭、工作、生活有很多的事务,如果错过时间,你就能补就补,这没有关系。晚上,点香随时都可以点香,不是规定哪个时间点香。 但在家里,你注意买点好香,也不要点太多的...... (大安法师) 到寺院之后,我们拜佛、拜菩萨。我们应当向佛菩萨学习什么精神呢? 一、学习弥勒菩萨欢喜和包容的精神 一般汉地寺院的第一重殿,即为天王殿,天王殿里正中供奉的就是弥勒菩萨。据佛经记载,这位菩萨与释迦牟尼佛是同时代人。后来随释迦牟尼佛出家,成为佛弟子。他在释迦入灭之前......
佛法以大菩提心为主,菩提者:即是利益众生之心,故信佛法者,须常抱积极之大悲心,发救济一切众生之大愿,努力作利益众生之种种慈善事业,乃不愧为佛教徒之名称。 若专修净土法门者,尤应先发大菩提心,否则他人谓佛法是消极的,厌世的,送死的,若发此心者,自无此误会。 或疑...... (弘一大师) 佛陀之所以制定每月的六斋日受八关斋戒,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了,但是受八关斋戒,为什么要定在六斋日这个时间呢?关于这一点,根据经论则有很多说法,我拿一些较符合理性的来解释给各位听,第一龙树的智度论提到:说佛之所以定于六斋日受八关斋戒,是因为依据印度固有宗教相传,在...... (大愿法师) 问: 如何择法择师? 智慧法师答: 《瑜伽师地论》里讲的,善知识有八种德相:何等为八?谓如有一安住禁戒,具足多闻,能有所证,性多哀愍,心无厌倦,善能堪忍,无有怖畏,语具圆满。 第一,安住禁戒。要持戒清净,守戒律,身语意三业对戒律没有亏损,因为戒是一切功德的根本...... (智慧法师) 佛门、佛事,钟用于祈寿、感化、超度众生。在一口佛钟上铸有这样的铭文: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离地狱,出火炕,愿成佛,度众生。 佛寺的钟多是晨暮各敲一次,每次紧敲18下,慢敲18下,不紧不慢再敲18下,如此反复两遍,共108下。为何要定为108下?一说是......
学佛修道之人追求神通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稍微弄不好就会被天魔、鬼道或一些精怪所乘,附在您的身上。那时,你的确是有了一点神通,但那实际上是这些天魔鬼怪的一些神通而已。他们不过是想利用您,所以通过你表现出来而已,你往往会误以为是您自己有了神通。被这些他们、鬼怪附身......
导读:依据《宗教事务条例》,凡正式出家的僧尼都应持有由中国佛教协会1994年统一印制、编号,省佛教协会颁发的正式戒牒;藏传佛教活佛应持有旺祖、旺袍;凡未正式履行剃度,受戒仪轨,不持有正式戒牒(旺祖、旺袍)者,可确定假冒僧尼(活佛)。 那是不是持有戒牒的就是真出...... (觉醒法师) 徐恒志老居士简介 徐恒志居士,,原籍浙江镇海,少年即受其父亲影响归信佛教。稍长,入五金行工作,倍受磨练,后由表兄接引,于二十五岁痛下决心,正式学习佛法,并到能海上师处去受三归五戒,法名定真。同时,与正在天津弘法的王骧陆师通信,蒙示以般若要旨,......
所谓佛道,就是佛教的真理。什么是佛教的真理?有四点: 一、自由业力是佛道: 佛教和一般宗教不同的地方,就是佛教不讲由一个神明来控制自我,不主张另有天神赏赐我们善恶,赏赐我们好与不好。佛教主要是讲人的行为,主张自己决定自己的一切,就是自由业力。每一个人做了好事的...... (星云大师) 《法华经》讲,为什么佛要示现涅?佛可以长久住世,但是为什么不长久住世?如果长久住世,众生看到佛常常在这里,就生不起稀有难遭之想,生不起恭敬心,所以佛要示现涅,让众生内心警觉。这就好像一个家庭,这个父亲看到子女生病了,生病了就让他吃药,然后这个子女看看自己父...... (大安法师) 问: 和尚到底是什么身份?为什么和尚也需要和时代同步?和尚不是吃苦念经的么?为什么现在和尚的待遇比公务员还好,和尚还需要考大学?需要文凭,需要地位?真是神奇的国度了现在好多人求神拜佛都是都给寺庙捐钱什么的,说真的送钱给佛,不算是侮辱佛么?原来现在的佛都可以用钱...... (能超法师) 经常听到有人说:佛法就是逃避现实。还有人说,学佛法,就是什么也不能要,不能吃肉,不能结婚,不能当官,不能发财,去过清心寡欲的生活。更有人说,学佛法的人,大都是受了重大挫折,无法承受,所以干脆出家逃避现实而已。 通过学习佛法,发现这些观念是错误的。佛法根本没有叫......
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信徒多达十余亿,而其教义更有日渐普及化之趋势。可是,一般人对佛教却不太认识,即使有些认识也可能不完全正确,因此,身为佛教徒或佛教的传弘者,实有必要将佛教的正确教义及精神,向世人阐述;令世人明白佛法的真正好处及利益,从而获得更有价值、更...... (宽运法师) 十二因缘法大家要了解一下,这是佛法的常识。它阐释三世二重因果的观念,对我们人的生命描述非常的精妙,一环扣一环:生灭门和流转门。我们为什么在轮回?它是怎么轮回的?十二个要素: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 (大安法师) 问: 学习念佛法门,应以哪些经论著作为主? 大安法师答: 学净土法门的经论要一门深入。一门深入就是先读净土五经一论,这是所依的根本经典。那么要反复读,我们众生的浮躁的、生灭的心,对这个极乐世界的境界、净土法门的事理因果常常是很难相应的。有时候读读读,你读了几百...... (大安法师) 法事是寺院道场重要行事之一。在所举办的法事当中,有的是自我忏悔的方式,如忏摩;有的是经大众复议通过者,如布萨;有的是对大众宣说佛法,如升座说法;也有于新春时为国家、檀那祈福祝祷者,乃至到山门迎春等;一年当中更有春秋二祭,及三皈五戒、八关斋戒的多次举行等,方便社......
佛陀教诫四众弟子,形仪必须庄严整肃,内检其心,外束其身,动静举止,皆应如法。威仪乃无言之教,堪发有情之信。佛弟子行住坐卧具足威仪,不仅能调伏烦恼,身心寂静,人格风范也可以感化众生。因此,规矩礼仪是佛教自利利他的方便之门,是学佛的基础。 但许多刚入佛门的居士乃至...... (演悟法师) 学佛不是口头禅,学佛是实实在在的实践。常言道:家和万事兴。人人都想有一个和睦的家庭,然而,不起风波不吵嘴的家庭又有几多呢? 我爱读名人的传记,读了《孔子的故事》、《马克思传》、《列宁传》、《毛泽东传》、《林肯传》、《周恩来传》伟人们的风范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中阴身的定义 自亡者断气,第八意识脱离躯壳,至转世投胎前之历程称之为「中阴身」。所谓「前阴已谢,后阴未至,中阴现前。」前阴已谢指此期寿命已尽,后阴未至意谓尚未投胎。就一般而言,人死后皆有中阴身。然大善大恶者则无。一人生前积极行善,认真修行,对三宝及净土深具信心...... (慧律法师) 共有15页,923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法基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