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文的“慎独”怎么说或是一样意思的 “君子慎独其独也”

慎独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慎独”?_牛bb阅读网
一、“慎独”二字的出处过去的读书人或修行人经常将“慎独”两个字贴在墙壁上,或放在床头案边,以警示自己。“慎独”这两个字出自何处呢?出自儒家的《大学》与《中庸》。《大学》中在讲到“意诚”时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在同一段文字中又说:“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中庸》中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二、什么是“慎独”呢?“慎”就是谨慎、小心翼翼的意思;这里,“独”是指我们内心生起的种种“思想、念头”。“慎独”就是对自己心中生起的思想要小心谨慎,唯恐其出错;对的才允许生起,错的就要坚决去除。此外,生起之前,要仔细观察其后果,不能马虎了事。三、为什么将心中的思想称为“独”呢?第一个原因:因为思想独立于外境之故,所以将思想称为“独”。思想独立于外境,可以在两个层次上来理解:1)思想是可以独立于外境的。对于什么样的外境,用什么样的思想对待,这完全取决于个人的习惯。例如,面对吃亏的事情,有人很欢喜,认为自己可以通过吃亏积累福报;而有些人,则会很恼火,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觉得自己吃亏了。对于别人的批评,有人很高兴,认为别人是帮助自己改正错误;而有些人则会反唇相讥,与批评自己的人斗争,因为他觉得别人是在损害自己。总之,人的思想与外境是可以独立的。2)思想在本质上就是独立于外境的。当我们面对外境生起思想时,外境不会因为我们的思想而有半点动摇。例如,我们喜欢一朵鲜花,鲜花不会因为我们的喜欢而高兴;也不会因为我们的不喜欢而不高兴。外境就是外境,其实永远独立于当下的思想而存在。古人说:“万境自闲,心自闹之。”思想在心中生起时,就会形成一种心理感受,我们常常自作多情地将这种主观的心理感受强加给外境,认为外境也具有这种属性。其实,思想与外境就像两条平行线一样,永远没有交汇点——思想就是思想,外境就是外境,面对外境所起的思想,永远不会成为外境;外境也永远不会成为对它所起的思想。将思想称为“独”的第二个原因就是:思想在一个人心中生起之后,就唯一定义了这个人当下的生命体验,这种定义是“独一无二的,只有这个人自己才能体验这种定义,其他任何人无法与此人分享这个思想所定义的这种生命体验。”例如,仇恨的思想在一个人心中生起,就会让此人体验仇恨的滋味,这种滋味也只有生起仇恨者才能体验,其他人无法同时分享。慈爱的思想在心中生起,就会让此人体验慈爱的滋味,这种滋味也只有当事人能体验,其他人无法同时分享。总之,心中的任何一个念头生起时,所制造的生命体验,只有生起者能体验,其他人无法体验。总之,因为我们心中生起的思想,“独立于外境之故,独自体验之故”,将其称为“独”。四、为什么要“慎独”呢?理由很简单,因为思想或念头生起之后,唯一定义了你自己的生命体验,这种体验完全是个体的,他人是不能分享的。所以,每一个真正爱惜自己生命的人,应当尽量让美好的思想在自己的心中生起,不要让糟糕的思想在心中生起。生命的成功与失败,不取决于外境的优劣,而唯一决定于自心的体验。为了让生命的体验更加美好与精彩,所以要“慎独”。五、思想可以选择吗?可以的,因为思想独立于外境之故。思想生起的时候,外境不会有任何“感受”的。境就是境,境本自闲,人“自作多情”而已。你恨外境的石头,外境的石头不会有任何感受;你爱外境的石头,外境的石头也不会体验你的爱。外境的石头在那里不会有任何爱与恨,只是你自己的心在爱、在恨而已。人们常常用同一种念头对待同一种外境,这样长期串习之后,就形成了习惯。习惯巩固之后,人们就将思想与外境进行了必然性的关联,并认为有这种外境必定会有某种思想,而忘了最初人们根本没有这样的习惯。习惯可以一点一点地培养起来,也可以一点一点地瓦解掉。培养有利的思想习惯,瓦解错误的思想习惯,这就是修心的全部内涵。六、将“慎独”贯彻到底对圣人的教言哪怕就是理解一个字也有无量的功德。“慎独”就只有两个字,但这两个字是无价的,因为这两个字已经将古今一切圣贤修心的奥秘和盘托出。贯彻这两个字,我们的生命就会熠熠生辉,很多痛苦与灾难不用花费任何代价就会自动消失与远离。古代医书中说:下等人等生了病,才去医治;上等人平时就消除病因,根本不让病有产生的机会。同样,愚者等自己遭受灾难与痛苦的时候,才想到要去消除与防范痛苦与灾难;而智者呢,平时就通过“慎独”,去除了一切痛苦因,累积了一切安乐因。对“慎独”这两个字的奥义听闻与思维之后,我们应当用无限的恭敬心、虔诚心,并筹备无量的鲜花作上妙供养;然后,再用“依教奉行”作最无上的法供养。来源:新浪博客欢迎您转载分享:
修养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慎独”。所谓“慎独”就是指一个人在独处之时也能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并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作为一种道德修养,“慎独”最早见于《礼记》,书中说:“莫显乎微,故君子慎独也。”东汉有
话题作文“慎独”导写及范文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中国传统教育文化中,提倡慎独和自律君子慎其独,不欺暗室是设么意思?
君子慎独语最早出自《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大体意思是:“道,是不可分离的,而分离开来的东西,就不是道了.所以,君子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在别人听不到的时候,也要谨慎自己的言行.” 大白话的意思就是 一个君子 就是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欺暗室亦作“不欺暗室”.汉刘向《列女传·卫灵夫人》:“灵公与 夫人夜坐闻车声辚辚,至阙而止,过阙复有声.公问夫人,曰:‘知此谓谁?’夫人曰:‘此蘧伯玉也.’公曰:‘何以知之!’夫人曰:‘妾闻礼下公门,式路马,所以广敬也.夫忠臣与孝子不为昭昭信节,不为冥冥堕行.蘧伯玉,卫之贤大夫也,仁而有智,敬以事上,此其人必不以暗昧废礼,是以知之.’公使视之,果伯玉也.”后因以“不欺暗室”谓在无人看见的地方,也不作昧心事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第WBB16版:镜湖星月
君子慎其独
&&&&慎独是一种修身、是一种良心的坦荡、是一种自强之道、是一种守身之本。&&&&曾国藩在给弟弟们的书信中,介绍了他修慎独功夫的情景:“倭艮峰先生则诚意功夫极严,每日有日课册,一日之中,一念之差,一事之失,一言一默,皆笔之于书。书皆楷字,三月则订一本,自乙未起,今三十本矣。盖其慎独之严,虽妄念偶动,必即时克治,而著之于书;故所读之书,句句皆切要之药。”曾国藩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了慎独对于修身的影响。&&&&明代张瀚在《松窗梦语》中说,他初任御史时,曾去拜见都台王廷相。王廷相给他讲了一个“轿夫湿鞋”的故事:有一天下雨后,一个轿夫穿着新鞋抬轿,刚开始时这个轿夫抬腿迈步十分小心,专拣干的地方走,生怕水多的地方打湿了新鞋。可走着走着,他一不小心一脚踏进了泥水里。于是,轿夫便一步步“无所顾惜”。王廷相十分感慨地说:“为官做人的道理也是一样啊,欲善终,当慎始。”&&&&《后汉书·杨震传》记载了一则故事:东汉安帝时,荆州刺使杨震赴任途中,道经昌邑。昌邑县令王密曾受杨震提携之恩。为表感谢,王密“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杨震拒绝接受,说:“我举荐你是因为我了解你,而你这样做却太不了解我。”王密说:“暮夜无知者。”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听后“羞愧而出”。&&&&《中庸》中有这样一句话:“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就是,一个人在失去监督的情况下,更应该谨慎小心,洁身自好自觉遵循法律与道德的约束,不要抱着侥幸心理做坏事。诱惑无处不在。慎独,是面对美色的坐怀不乱,是面对金钱而不贪,是面对不义之财以不占为本。&&&&罗日荣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Copyright (C)
Wuhunew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芜湖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芜湖新闻网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ICP经营许可证号:皖ICP备号 皖政新办备06017号
热线电话:+86-553-383221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君子慎独的名人事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