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给大学生到底忙不忙写信,到底说了啥

时局艰难,一封信让周恩来总理潸然落泪,它写了什么?
导读:日,“柳青专案组”送来了父亲的专案结论,否定了所有莫须有的历史问题,他又一次“解放”了。到外地“躲病”(柳青患过肺结核,对麦花过敏,每年夏收都要到外地躲避)再不用“偷偷摸摸”,可以光明正大去北京了。
前一年在北京只能住在远离城南郊的亲戚家。当时父亲得知《创业史》的责任编辑、中国青年出版社的王维玲因病从干校回京,让我悄悄和他联系请他来和父亲见面。相见时艰,百感交集,两人谈了许多在政治飓风中摇曳至今的遭遇和人事。
这年通过王维玲,征得同意,我陪着父亲借住在中国青年出版社的
日,“柳青专案组”送来了父亲的专案结论,否定了所有莫须有的历史问题,他又一次“解放”了。到外地“躲病”(柳青患过肺结核,对麦花过敏,每年夏收都要到外地躲避)再不用“偷偷摸摸”,可以光明正大去北京了。前一年在北京只能住在远离城南郊的亲戚家。当时父亲得知《创业史》的责任编辑、中国青年出版社的王维玲因病从干校回京,让我悄悄和他联系请他来和父亲见面。相见时艰,百感交集,两人谈了许多在政治飓风中摇曳至今的遭遇和人事。这年通过王维玲,征得同意,我陪着父亲借住在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宿舍里。与王维玲同住一楼,父亲和他几乎三天两晚促膝交谈。其他同志也常来看望,不断有人送来自家烧的美味菜肴,并帮助父亲联系呼吸科专家给他治疗。中青社是团中央的单位,一些同志和xxx熟悉,有人几次同父亲说:“耀邦同志从干校回来,目前也没有安排工作,他平易近人,喜欢和同志们谈谈,许多同志爱到他那里坐坐。”建议父亲也过去走走。于是,我用自行车推着他去了。xxx和父亲在战争年代有过同路行军的暂短经历。1947年父亲从东北回陕西途中,xxx也奉调回晋察冀工作,二人一路同行。此后他们也偶有接触。这一次交谈,xxx非常关心父亲的身体,建议父亲给周恩来总理写封信,请求他的帮助。这是从父亲对陕北经济建设的建议谈起的。他说这两件事情你可以写封信给总理,把建议全文附上。那年月,许多人困在人生悬崖,想请求总理帮助。总理为了得到这些人的消息,尽自己的能力保护和挽救老同志,设了一个收信机构,当时的形势,“四人帮”有多猖狂,总理的处境多艰难,局外人也时有所闻。所以,他这样建议我们:“有许多人给总理写信,本人不出面,是让儿女出面。”他把头转向我,非常详细地说明送信的地方,让我到中南海的北门,在它的斜对面,有一个很不显眼的门,外面什么标志都没有,门口有人站岗,里面土院土路,看起好像很冷清,让我到那里把信交给站岗的,他准会接收,这是总理给自己设的收信机构。信是父亲口述,我记录,签了我的名字。送信的过程顺利是因为xxx同志指点周详。我交信时,那人未置一词,接了信,转身向远处一间很简易的房子走去,我一直盯着那个战士进了屋。我们并没有抱太大希望,总理太忙了,国家几年动乱,灾难不断,他要日理万机,自己尚且高龄,又重病在身。非常意外,在发信后的第九天,就接到了卫生部的电话,说:“首长十分关心你的健康,让我们转达他的问候,并给你安排在京检查和治疗。他已经把你的信件(指建议)转给了有关方面。”国家大事堆积如山,他还这样重视一个普通作家的求助,怎不让人感怀终生?我们几天不能平静。在北京就听人说,当时正值各省革委会主任在京开会,总理把那份建议在会上亲自交给了陕西省革委会主任李瑞山,让他回去研究研究。据说总理已多次听说陕北地区连年灾荒,人民生活困苦,当听到现在还不及当年党中央在陕北时的生活,总理流了泪。没几天,王震副总理派了他的秘书来和父亲交谈陕北经济发展的想法。他也十分关心陕北人民。9月份,我和父亲回到陕西,父亲急切地想知道陕西省委对这份建议的看法,陕北有没有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希望。为此,我给省委打了电话,说父亲希望见见领导,谈谈自己的想法。他们同意父亲到省委8号院去。那是一个晴朗的午后,我用自行车推着父亲走出尘土飞扬的小巷。来到省委,落座在一位领导的办公室。他为我们倒了两杯水,放了几片茶叶。寒暄的话不多,就说到看病的问题。他说:“李主任说,在北京检查,在西安治疗,没必要在北京治病,有什么要求可以来电话或信。”其实,为看病我们以后没有找过他们,他们也从来没有过问过。父亲主要是想谈谈改变陕北现状的事情。一提到这,领导表现得不耐烦,说:“李主任说了,柳青住‘牛棚’住昏了,陕北不种粮食,不以粮为纲,陕北人吃什么?”话题转至“主题”,就难以为继。父亲瞪着老大的、无可奈何的眼睛,一言未发。来时的希望一扫而光,只能耐心地把话听完,我们怏怏不乐,告辞出来。父亲坐在自行车的后座上,父女二人相视苦笑,在沉默中走了一阵,他突然说:“不知是我住‘牛棚’住昏了,还是他当官当昏了。”“就用这种方法能把陕北经济搞上去?”“等着看吧!”他又说:“我们的干部队伍相当一部分人知识贫乏,怎么能胜任领导工作呢?战争年代没有时间学习,和平年代也没有时间学习吗?”“1955年我就这个想法写成一个建议,寄给当时的第一书记,第一书记没有收到信,被转到原陕西省委农村工作部,1957年我催问过书记本人,经查找,原件已不见了。”“唉……”一声叹息,大概是在感叹党内的某种工作作风和领导方法。为了使空气不要过于沉闷,我随便说了一句:“现在有些地方的干群关系就像刚才的茶水,寡然清淡。”。从此以后,这个建议再也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1978年,父亲去世后,我把建议交给了《人民日报》社,时间不长,《人民日报》全文登载。从1972年5月和xxx同志交谈,以后每年到京“躲病”,父亲都要去看望他,主要目的是谈自己对中国未来发展变革的想法,以后几年,父亲陆续读了东欧改革的一些书籍,他认为东欧改革的浪潮一定会影响苏联,无论早晚,中国改革的一天也终究到来。父亲期待和他交换看法。1973年到1977年, 我没有陪父亲去京,有一年,他回来,对孟维刚说:“这次在京,去看xxx,我对他说:‘咱们这个国家和党为什么常受极‘左’路线的苦,从王明路线开始,好人遭殃,坏人得势的情况屡见不鲜,我认为主要就是缺乏正常的民主生活。”这话说了,不知xxx是什么态度?父亲没把握:“他会反感我的话,否定我的看法吗?”父亲说:“他不但没有否定我的看法,反而情绪激动地说:‘我的后半生就是要为建立党和国家的民主制度而奋斗。’”在当时的国情下,xxx有这样为国为民的精神,父亲说:“我甚为敬佩!”父亲去世后,曾在团中央工作的肖枫同志说,他听耀邦谈改革想法,觉得十分熟悉,因为在柳青那里也曾听到过许多相同的思想。可见,他们交谈之深之广。不了解父亲的人,在改革开放后,仅从他的小说,很难推断他对改革的态度,作家路遥就问过作协的老人:“如果柳青活着,不知他是‘改革派’还是‘凡是派’?”了解他的人们说:“肯定是改革派。”(本文节选自《柳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柳青是建国后三十年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创业史》深刻地记录了那个时代农村的巨大变革,他身体力行的关注民生、关注现实的写作道路,对新中国的作家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柳青传》作者是柳青长女,从1970年到1978年陪伴柳青走完他人生的最后九年,后又走访历史当事人,做了大量的文字记录。自2000年起全力写作本书,分上下两部分呈现一个不同于文学史经典叙述的丰富的柳青;并附有柳青晚年和女儿极富价值的谈话,涉及《创业史》未完成部分的构思和对时代的沉思。全书为我们呈现一个时代的精神创业史。
猜你感兴趣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想至温总理的大学生之发人深思的一封信
&&&&&&&&&&&&&&&&&&&&&&
想至温总理的大学生之发人深思的一封信
敬爱的温总理:&
&&&&您好!&
&&&&给您写信,并非因为一时冲动,而是思虑良久,但是我清楚,我只是十几亿中国人当中的一个无名小卒,也许您根本就没有时间来看我写的只言片语。&
&&&&我是来自一个穷山村的孩子,父母花费了多少钱(用母亲的农村话说随便都可以用来养老了,钱丢在柴房都有一房间了)。想想也是,我们从小学开始算都读了十七八年的书,那钱确实花了不少啊。高中毕业时因为是村里第一个本科生,父母脸上无限自豪,自己也感觉无比自在(给父母争光了)。大学五年(因为选择学医大部分是五年的)父母的脸上皱纹又多了更多,看到父母如此辛苦,我毅然选择贷款加外出家教完成了学业。可是大学毕业了,没想到更愁的事也到了-----工作。因为医生行业大部分是统招,可是名为统招,后面有多少让我们流泪、我们想哭的事情。因为没亲属当大官,我们没办法跟别人竞争好点的医院;因为我们本就是国贷加外出家教出来的大学生,首当其冲就没钱,所以我们也就没法竞争好点的医院。我们想退而求自己家乡的医院,从事自己的康复专业,可没想到的县里的人际关系更加恐怖。本来我们县康复科需要我们专业的,而我们县也只有我一个人回来了,按理应该是合理的吧!谁知道?都10月份了,过了一个多月了我们面试什么都完了,还是没消息。我们要到乡镇卫生院了,如果下面卫生院有如此科室,那我们没话说要服从安排,可是想想连县级单位还没搞起来,充其量也就是针灸推拿科改建而来,下面卫生院可能会有吗?会发展起来吗?再想我自己开店吧,发扬自主创业吧!资金何来?我们可是刚毕业,家庭是不可能的啦!。。。。。。。。
&&&&种种路线都如此渺茫!只是回想大学毕业,毫无发挥余地,发展空间。难道我们国家培养大学生要让他们改行打工去吗?本有应该发挥空间的,却因为某个人的原因而如此的浪费人才的利用。想到我个人是如此,要是推而远之,可想我们国家浪费多少人力资源。更何况,穷山村的孩子,有什么资本更别人较量那些后台与资金呢?
&&&&我只想叩问总理,叩问中国教育,叩问关心人才的中国同胞们,想想八荣八耻,想想党章等等,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
一个大学生的心声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作者:林莉君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 8:46:47
选择字号:小 中
李克强总理为清华大学学生创客回信
科技日报北京5月4日电 (记者林莉君)4日,记者从清华大学获悉,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清华大学的学生创客们收到了一份特殊的青年节礼物&&李克强总理的回信。
总理在400余字的回信中,充分肯定了大学生创客们所具有的勇于打破常规创新创业的开拓精神,希望他们要有钻研学问的精进态度,不仅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不断丰富创客文化,把创客种子在更大范围播撒开来。
总理的回信透露,政府将会出台更多的积极政策,为&众创空间&清障搭台,为创客们施展才华、实现人生价值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
据清华大学校方介绍,今年3月初,毕滢、李寅等清华大学创客空间协会的7位学生代表联名给李克强总理写信,介绍了清华大学创客空间协会在学校的指导和支持下,围绕创意创新创业开展的工作情况,表达了大学生创客们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要勇于担当,积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的决心和愿望。
毕滢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真没想到总理会抽出时间给我们回信,我们都很激动。&正在读研究生二年级的毕滢,是清华最早的创客之一。他告诉记者,已经和另外两名同学迈出了自主创业的第一步&&注册成立了一家科技公司,主要是面向中小学生推广创客教育。&收到总理的回信后,更加坚定了我们丰富创客文化、播撒创客种子的决心。&
&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Hacker/Maker,是指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在清华,创意、创新、创业教育被统称为&三创&,参与&三创&活动的师生都是广义上的清华创客。创客体现的精神是首创与开源、协作与分享,注重企业家与团队精神,并强调将梦想变成现实。(原标题:李克强回信清华大学学生创客指出 政府将出台政策为&众创空间&清障搭台)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pan style="color:#15/5/6 9:37:22
我们实际部门不会理会这些凭想法的白痴。
<span style="color:#15/5/5 17:26:01
“真没想到总理会抽出时间给我们回信,我们都很激动。”
<span style="color:#15/5/5 14:33:53
<span style="color:#15/5/5 9:10:20
“真没想到总理会抽出时间给我们回信,我们都很激动。”
目前已有4条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到底忙不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