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胖好听的和尚名字叫什么名字

yy里有一个河北小胖孩跟一个带金链子的人对骂!的是什么视频!名字是什么--有什么你不知道当前位置: &
& yy里有一个河北小胖孩跟一个带金链子的人对骂!的是什么视频!名字是什么问题yy里有一个河北小胖孩跟一个带金链子的人对骂!的是什么视频!名字是什么提问者:匿名 & 时间:满意答案相关内容其它回答昨天看了,tingdou热心网友 回答时间:昨天我也看了热心网友 回答时间:大家还关注头图加载中...
真实的缅甸佛面万千
的佛像没有重样的,男的女的老的小的,胖的瘦的美的丑的,穿什么的都有。
真实的缅甸乌烟瘴气
全境被垃圾焚烧和汽车扬尘所污染,这与大多数文章中描写的蓝天白云大相径庭。
真实的缅甸四大皆空
游历了太多的佛教国家,这里才是一片真正的净土。从和尚的眼中能够看到他们的内心,即使是在著名的布施过程中依旧保持着千百年来独特的传承,没有任何商业的痕迹。
听了一位去过的朋友介绍,只选择了和两个地方,去之前完全是想在自己的旅行记录中多凑一个国家,但去过之后发现它完全可以评价成一个人一生必去的地方!
从的朗勃拉邦到,没多远的距离,却整整折腾了一天。要先飞到,再从飞国内航班到。但朗勃拉邦到也没有直飞航班,都要到转机。
于是,从早上六点开始,出关,再入境,办登机,再出境,到再入境,过了数不清关口,过了数不清的安检。终于在下午四点多到了娘乌机场。
飞的航班,航空公司(YADANARPON&AIRLINES)没听说过,看着就不靠谱,果真,提前几天发邮件说起飞时间提前了,我还担心转机时间太紧张呢,可到了机场却又说晚点了,而且没有起飞时间,问服务员都说不知道。登机牌是张手填的小卡片,没有座位号,上飞机自己找座。螺旋浆小飞机,一路颤颤巍巍的。
机场大巴车是这个样子的,比国内90年代的长途车强不了多少。
航站楼就是一个小平房,跟我们村村委会一样。
下飞机没几步就出来了,&然后就看到这个收进城费的牌子,在旁边的柜台交钱买票,一人25000元,因为坐飞机进的人比较少,想蒙混过关是不可能的,比起国内一个月牙泉还要收你一百多大洋,这就是超级良心价了。不知道如果不是坐飞机进是不是就不收费了,这票揣了四天一次检查的都没遇到。
提前和酒店预订了车来接,出门就看到酒店举着牌子的小哥,高高兴兴的上车。可开着开着越来越觉得不对劲,怎么一直在村子里开车呢?难道是司机抄近路?不对呀!怎么这就到了呢?我明明订的是新市中心的酒店呀?难道遇到黑店了?下车一看,都快哭出来了。
周围空荡荡的,全是土路,没什么人烟,马粪牛粪什么都有,乱七八糟的树丛中似乎有几个小房子,透出微弱的灯光,这完全是贫困山区的感觉,还是20年前的,眼前的就是我要住的酒店?有厕所吗?
这是我家酒店的门口。
站在酒店二楼下往下看,周围就是这个样子滴。能住在这样有瓦楞板的房子里,应该还算是不错的人家呢。
第二天出门走了走,发现酒店真的没瞎忽悠,这就是市中心。
幸亏酒店内部环境还是不错,一如我的想象,房间很大,门前还有美丽的花园,让我脆弱的小心脏安稳了许多!
后来还曾经到老里去寻找想订没订到的那几个更好一些酒店,想象着那些酒店周边可能比较繁华、热闹,有吃有玩。实际上那些酒店也是一样,出了酒店大门,一切都和我住的酒店没区别,马粪牛粪烂泥坑,就差垒个猪圈了。
有的时候运气很重要,我们酒店的早餐是在二层楼顶的平台上,在这个二层楼顶上就可以~~俯~~瞰~~全~~城!
真是佛立啊!这么塔,有些完全淹没在丛林中,连到达的路都找不到,佛塔的密度超乎你的想象,到处都是。这景象立即让我对这个地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地方住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
在,完全没有像其他国家一样庙宇,所有的神像都供奉在各式各样的佛。
真是很庆幸预订了这家酒店,每天都能在早餐的时候看到美妙的日出,连续住了5个晚上,天天如此。
的热气球,提前一个月也不一定能订得到,火爆的很,而我更喜欢坐在平台上边吃早餐边欣赏一串串的热气球从远方佛塔中冉冉升起,在红霞中从头顶飘过。以至于最后两天完全不想出门了,就期待着一早一晚那美妙的一刻。
有的气球飘的很低,都能看清上面的logo。其实有些热气球公司也挺糊弄事的,有飞的很低的,也有飞了没多远就回去的。
虽然是平原,但因为没有高大建筑,而又有很多高尖,所以日出和日落都非常漂亮。
所幸我们的酒店二层楼上可以看到日出,而日落是一定要到最高的Dhammayangyi&Temple佛塔上看的。
早晨6点准时起床,陆陆续续每家每户都登上平台餐厅等候日出。
远远望去身藏在树林中的佛塔渐渐露出红色。
烟雾渺渺,如同仙境一般。
6点半,一个个彩色气球从中慢慢升起。
从的北边一直向东,在空中等候日出。
气球与太阳慢慢接近,此时的日出最为壮观漂亮。
接下来就是喝着咖啡,在晨曦中享受早餐了。
比起日出,日落更为辉煌,时间也更长,我们分别在两个地方欣赏了日落。
Dhammayangyi&Temple&是最高大的佛塔,也是看日落的最佳地点,每天下午,很多人就开始爬到塔上坐在朝西的方向等着日落,如果去晚了很可能只能被挤在南北两边,&什么也看不到。
其实看日出日落不一定非要到这个著名的佛塔,只要方向别搞错了,随便爬上一个高一些的佛塔都能看到非常美妙的日出日落。----全是一马平川。
Dhammayangyi&Temple只是太出名了,真没什么大的区别。
这是我们在一个不知名的佛塔上等候日落的时候从另一个方向拍的,拍出的照片更加漂亮。
观看日落之前还有一个特别好玩的风景,那就上站在塔顶上观看后来者陆续往佛塔赶,一辆辆小马车在佛塔间慢慢悠悠的从各个方向往这儿奔,后面爆土狼烟,掀起一股股的烟尘,特有西部大片的感觉,人很幽默,也很自嘲,把此景做成了冰箱贴,好玩极了。
天色慢慢暗了下来。
火红的太阳逐渐向地平线接近、接近。
看完日落的大撤退也很惊人,&一辆辆大巴车、小汽车、摩托车、马车、电驴子,后面的被前面荡起的烟尘淹没,连路都看不清楚,也是一景啊。
焚烧垃圾和秸秆的黑烟是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不知在热气球上看着下面的黑烟有什么意思呢。
每天早上,整个笼罩都在烟雾中,用柴禾生火做饭几乎是所有人的生活方式,但严重的空气污染却是焚烧垃圾造成的,在坐长途车你可以看到到处都在烧垃圾,秸秆、塑、垃圾、树叶,所有的东西都用火烧的方式来解决。
在逛佛塔对两只脚是个极大的考验。
人认为鞋是最脏的,所以进佛塔佛殿都必须脱鞋。、的佛殿虽然也要求脱鞋,但都只是在大殿外脱鞋,而且殿里干净平整,有些还铺着地毯,脱鞋也没什么了不起。但和的佛殿不同,要求一进入佛塔院门就要脱鞋,可是地上尘土、石籽、垃圾、落叶,什么都有,佛年久失修地面不平非常硌脚,一天下来两只脚脏得都洗下二斤土,而且烈日炎炎,把石头砖地晒得火烫,稍不留神就能烫个泡。
这样的土路到处都是,除了一条城市主干道是柏油路,这些就算是城市道路了,随便沿着一条路走进去,就能找到很塔。
开始以为这是学校组织的游览,后来发现很多庙前面都停着这样的车,坐得满满当当的,可能是当地的公交车吧,总是这么多热热闹闹的人挤在一起,等你举起相机,就一齐开心的大笑。
当地公共交通不发达,游客只能,有钱的土豪可以包汽车,没钱的穷游客租个电驴子是最经济实惠的。可是老外却喜欢在大太阳地里骑自行车,晒成狗不算,还滚一身土。
虽小,但要耍两条腿绝对不行,因为很多漂亮的佛塔分布在四面八方,除了两条破烂不堪的柏油路,其他的都是土路,要想轻轻松松的把玩爽了至少要3个整天。好在酒店外面就有一家租电驴子的,这可是个好东西,一天7000k,有了它才能游遍古城的千塔万佛。
有些荒无人烟的寺庙,院子里就成了当地人的居所,连带着看庙,生活也解决了,养羊养猪,做饭洗衣。
之所以成为的旅游圣地,主要是当地那些众多的古佛塔。一千年前的王朝,在200多年间于地区兴建了440万座佛塔,超过当地人口数量,这些林立的佛塔,风格各异,建筑精巧,至1973年统计,仍保留有2200多座佛塔。
所以在,出门走两步就能看到佛塔,到后来,你会觉得佛塔真是无处不在,一转身就是一个,甚至分不清这个和你刚才进去的那个到底是不是一个。
似乎也没人说得清这些佛塔的修建年代,更没人知道是谁修建的,但是它们一直存在着,受到当地人世世代代的膜拜和维护,传递着信仰的意义。
佛塔都是就地取材,所以塔和土地的颜色完全一样,如同从这红土地里长出来的。
大部分佛塔都是很原始的状态,虽然有人维护,但基本没什么设施,寺外一排小摊贩兼顾维持下秩序——禁止穿鞋进塔,禁止穿无袖上衣和短裤。
Htilominlo Temple
大部分佛塔没有名字,只有几个著名的大型佛塔有名字,也有路标,是旅行社必游之地。
可能建造年代不同,Htilominlo&Temple不是红色砂岩的,而是灰白色的,外墙上那些小佛龛雕刻得非常精致。
最喜欢寺庙外高大艳丽的三角梅,和一千年前的古塔相比,哪一个更有生命力呢?
的佛塔很多向上攀爬的高高的台阶。不过,光着脚,走在被40度的阳光炙烤的砖地上,可真不是什么享受啊,当家的就被这个佛塔赤热的台阶烫过一次,第三天才有所好转。
Manuhar Temple
Manuhar&Temple算是规模较大的了,看上去没怎么修过,墙皮掉了不少,因为佛塔就在柏油路边,所以国内的游人和外国旅游者去的也多。
顶上尖在蓝天下熠熠生辉。
就在这里,我们发现了这种可口的饮料,柠檬甘蔗汁!
之前在其他国家也喝过这东西,但大多是纯的甘蔗汁,没有加柠檬。
当家的见到这个就走不动路,每到一处必喝上一、两杯才能接着走,接下来的几天我们都是靠它过活的。
这甘蔗汁实在是太太太好喝了。这种甘蔗很硬,不是很容易榨出汁来,要多榨好几遍。一般都是当场现榨,加上柠檬汁和冰块,喝起来甜甜酸酸凉凉,实是烈日曝晒下的最大享受。300-500K一大杯(1.5-2.5元人民币)。
因为甜汁流到外面,招了不少苍蝇来占便宜,苍蝇多的哄也哄不完,索性跟着甘蔗一同进了榨汁机,于是甘蔗汁就变成了苍蝇汁,过滤一下就给你端上来了。刚开始看着可怕不敢喝,后来见当家的天天喝居然也没事,就跟着喝了,也难怪,这里的苍蝇是吃甘蔗长大的,大汗淋漓的时候来一碗柠檬苍蝇甘蔗汁,实在是好喝啊。
Ananda Phaya
Ananda&Phaya&佛塔,也是很著名的一座佛塔,周身白色,在耀眼的阳光下显得格外洁净。我们这次真的是命不好,几乎每个重要的寺庙最高塔都在翻修,没有拍到惊艳的照片真是个遗憾。
殿外的雕刻精美绝伦。
的雕刻虽然比不上欧家的精细,但独特的石材和千姿百态、各种模样的佛像在绝对称得上一流水平的。
正殿外的回廊上画着很多壁画,颜色鲜艳,可能是后来修补的,应该是的古老传说故事吧,可惜看不太懂。
人似乎还不懂得如何利用这些老祖宗留下的资源发财,不象人全靠吃饱饭。很难找到导游,一般做旅游生意的也仅限于租个电驴子、开个饭馆,这些佛像也没人编个故事什么的,让导游讲讲。
Sulamini Temple
Sulamini&Temple规模也算比较大的。
佛塔是否重要和是否有名气的标志,一是看有没有指路牌,另外就是看门口的小摊贩数量的多少。
Sulamini&Temple因为离柏油路比较远,而且完全要行走在厚厚的黄土中,电动车都会陷进黄土里,所以来这里的游人并不多。
其实到了第三天以后基本上之前看过的佛塔都忘的差不多了,太多了,这要是在其他的景点可能就烦了,审美疲劳,可在完全不会,因为每一个佛塔都很多不同的精彩之处!
这个佛塔的名字忘了。层层叠叠的四面塔格局,小佛塔簇拥着中间大佛塔,墙上雕刻繁复。
Thatbyinnyu Phaya
Thatbyinnyu&Phaya,这个佛塔身材很好,修长婀娜。
Shwezigon Pagoda
Shwezigon&Pagoda&离市区比较远,离娘乌机场很近。佛塔规模宏大,装饰也很精致,多用金箔,又赶上塔顶在修,曾经在画报上看过他的全景,非常壮观。
正中的顶塔正在装修,被围挡围个严严实实的。
Shwezigon&Pagoda不仅只有塔,实际上是个很大的寺庙,有配套的僧房和其他佛殿,装饰也更复杂些,塔基四周围绕着很多华丽的花柱。
关于佛教的认识
下面这段可能会给很多信佛之人添堵,同为宗教,基督教远远要强于佛教,从经济发展上看,世界上的经济强国科技强国大多数是信仰基督教的,而所有信仰佛教都是清一色的发展家。除外,这个国家什么教都有,也什么都不信。
除了伊斯兰教,几乎所有的宗教都提倡博爱行善,连法伦功都不例外,但到了民间就变了味道了,这里面佛教最为突出。
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完全是变了味的佛教,不能多写,伤众。
在,礼佛是做给别人看的,大多是求佛祖保佑自家人和亲戚朋友,出了门该无赖还无赖,该骗人还骗人,人的微笑是坏到骨子里的诡诈。
在,佛教是骗吃骗喝的,的佛教徒心理是阴暗的,全民族都似乎不会笑,有一位在生活过几年的朋友也有同感。
而在,佛才是真正扎根于心的。
人在日常生活中都秉承善良的佛心,虽然在也有很多坑蒙拐骗的,但他们的师傅普遍都是华人。人邻里之间互相帮助,即使在这样一个旅游城市,他们对游客也是一视,没有坑蒙拐骗,对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热情友好,笑容永远挂在人的脸上,这在充满了商业气味的国家真是很少见。但愿这种美好的东西能够一直留存在。
人全民信奉佛教,拜佛敬佛成为当地人的必作功课,更会把小孩子送到庙里当和尚,学佛理,如同上学,所以和尚在随处可见。
在一个不知名的小庙里,遇到了这些小和尚。
灿烂的笑容让古老沧桑的古寺充满了勃机。
小小的年纪,没有写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课外班,却无意间读懂了佛法和人生。
在观日落的佛塔之上遇见了这位帅气的和尚,回眸一笑会迷倒多少妹子呢!
在不仅有和尚,还能看见很多尼姑,笑容同样灿烂,之所以喜欢跟他们的待人接物有关,无论是和尚还是尼姑或者是老百姓,他们的心态非常的开放,只要你提出照相的要求他们都会欣然的接受,开开心心的给你摆姿势,甚至会给你拍照,这和其他国家完全不同。
这外国老娘们跟这个小和尚拍了半天,小家伙虽然有点扭捏,但一直很配合的站在那里面带微笑。
的佛塔内部大多是可以进入的,佛殿都是四方回廊形结构,每面正中一般都有佛像,有坐有卧,有的贴金挂银,有的鲜艳明亮,真是千姿百态,各具特色。
Manuhar&Temple&佛塔正殿后面有一个大卧佛,可是卧佛前面几乎没有空间,只有几个小门可以进去看看局部。
其实这卧佛还是挺壮观的,虽然没有繁复的花纹,但也算精致。
很多金碧辉煌的佛像镶嵌在暗红色的砖墙里,阳光穿过幽暗的洞窟仿佛都被佛法照亮了。
佛像或站或坐,姿态各异,装饰也各有特色。
佛像两边站着的是小鬼还是天使?手部的姿态非常夸张,腰肢柔软,眼神也很有喜感。
很多昏暗的佛殿里唯有佛像上能被阳光照射到,一缕金光如同来自上天。
这佛祖,长的有点像我家门口链家中介的一个店长。高凸的鼻唇沟像留了两撇小胡子。
很多大型的佛殿内有回廊,外面即使烈日当头,里面依然凉风徐徐。
许多角落里的小佛像虽然不起眼,落满了灰尘,却也得到了信徒奉上的花草。
殿顶的灰泥已经斑驳,但佛像仍旧金光闪闪。
相比起吹得神乎其神的,的的雕塑更真实,更实在。
这是一对双胞胎,估计是一个师傅画的。
双胞胎背后还有一尊小卧佛。
好像人的壁画普遍没有人保护的好,除了战争因素和保养不利以外,作画的墙壁也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人的壁画大多画在石头墙上,人通常画在砖墙或者泥墙上,所以只有在不多的佛塔中能找到壁画。
画法虽然不及教堂里面的壁画精湛,但能看得出是用了心的,仍不失为艺术精品。
佛像的衣着也是各式各样,有金碧辉煌的,也有红衣袈裟的,还有黑衣袈裟的,有的脸上贴金,还有的胸部贴金。
门楣上的木质雕花,虽然历经数百年的风雨,仍能看到当初艳丽的颜色。
人信佛是全民族的,不论佛塔大小都会有人自觉的维护,当地人一进入佛殿,都会把鞋脱掉席地而坐,默默的跪在佛像前祝念。
如果你不小心忘记脱鞋了,旁边一定会有人善意的提醒你。
普通人的生活不管多么贫穷,都会在佛像前看到他们捐钱,哪怕是一点点零钱。
通常不论国家大小,国家贫富,只要是跟旅游沾边的都会变得极为世俗,如此,也如此,唯独的不一样,每天都有大批的旅行者从世界各地蜂拥而至,可以说小城的经济是靠旅游支撑的。而的老百姓待人接物就像一个未开放过的小村庄一样,、善良、热情、开放。
无论大小,每个寺庙前都有小摊贩,大的庙多些,会有一大排,有卖衣服、纪念品的,也有卖食品的。小的庙前只有一两个老人孤独地坐,地上摆着画、漆器什么的卖卖。
人有佛心,生活中乐于助人。卖东西的小摊主都互相帮助,有客人来看东西,如果摊主不在,旁边的人就会跑去叫摊主。有些年纪大的摊主不会英文,旁边会英文的小女孩也会跑来帮忙。
我们曾在一排小摊上看漆器,一个小姑娘会英文,一直陪着我们一家一家地看,帮忙翻译,热情周到。
人的佛心处处体现。天气热,中午街上晒得不行,水是必不可少的。大街上总能看到这样的水罐,上面还放着水碗,走过路过的人渴了,随时可以喝上一杯清凉的水解渴。
每一位喝水的人也会自觉的把喝剩下的水泼掉再把杯子倒扣在水罐上,绝对看不见祖国共享单车的悲惨遭遇。
虽然设施简陋,卫生条件也不是很好,但在贫穷的更显得难能可贵,炎炎烈日下,什么能比喝上一口凉爽的更令人神清气爽呢!
水罐上面都有遮阳棚,所以即使是太阳毒辣,水罐里的水也不热。我们特意留意了一下,这些水罐肯定是有人管理的,每日补充新鲜的水。
人的和善是全民族的,无论在什么地方,如果你站在路边,旁边的小贩棚子里就会有人招呼你进去乘凉,不必吃什么喝什么,歇歇脚就好。
和其他国家不同,人卖东西虽然也追着游客,但很少强买强卖,你只要说一句不要,他们立即就走了,&绝不会一路跟着你纠缠不休的。
大的寺庙外都有成排的小摊贩,居然有卖书的,而且很多是昂山素季的书,可见人是多么喜欢这位女领袖。
提线玩偶是当地有名的手工艺品,特别精致、漂亮,色彩鲜艳,随风飘动,仿佛活了一般。
人无论男女老幼,都喜欢在脸上贴这种东西,据说是防晒。有的做成个叶子什么的图案,更多的人就象这小姑娘一样直接在脸上随意涂抹几下,相当于防晒霜吧。
后来在小摊上看到卖大块的木头,还奇怪这么热的地方木头总不会是烤火用的吧?后来才知道把那种木头,用类似捣蒜臼的东西捣成粉末,涂抹在脸上,清凉舒爽,天然防晒护肤粉。
谈不上什么美食,网上描写的所谓美食大多是胡嗪的,好一点能赶上街头小馆就算极品了。
这是典型的当地饭菜,主菜是咖喱牛肉或鸡肉可以自选,其他还有好几个小菜,汤和米饭管够,好几种生菜都随便吃。这样的一份套餐2500K(人民币12元左右),吃两口就得扔,当地人也只是游客才能吃的起。
转战曼德勒
从到可以坐19座中巴车。在酒店就可以买票,虽然每天有很多车次,但最好还是提前预订,不然你想坐的车次很可能满了。车票9000K一人,有座位号的。在酒店订票,可以有车到酒店来接,摆渡车就像咱们的小卡车,两边各一排凳子塞满了为止,早上八点来接,一路再接各个酒店的客人,到车站已经九点,要是第一个上车的可惨了,爆土狼烟60分钟。
一路上看到的景象全是各种荒凉,不是荒无人烟,而是很多人生活在荒凉之中,周围的一切看上去都那么破破烂烂的,人的生存能力真强啊!
中巴车路上停两次,上厕所吃东西。
这是第一站的小城,从地图上看还是挺大的一个地方。
这是第二站,国内70年代的水平,似乎马上要速了。
司机和售票员都去吃饭了,车站旁边有个汽车修理厂,我们躲在草棚下面乘凉。
高速路的收费站,几个油桶,一根杆子,这就开始收钱了。这样平整的石板路就算最好的路了。
不过,虽然生存条件如此简陋,可人的服务却是五星级的,这样的中巴车还配有售票员,上车后还发了矿泉水。售票员一上车就把每位客人在的目的地记下来了。快到时又一个个核对一遍,和司机确认好,进城之后把每一位客人都送到酒店门口,帮忙把行李搬下来,真是服务到家了。
曼德勒印象
是第二市,终于算是有了点儿城市样了,宽阔的柏油马路,街道两边的房子也有楼房了,我们的酒店居然是个8层的“高”楼,也就和大些的县城差不多吧。
从酒店房间往下看,这条街就是最宽敞的“长安街”了,远远的还有一个小立交桥。这条也是最繁华的商业街,两边都是商店,一到晚上灯光也是五颜六色的,很热闹。
除了垃圾、尘土,的污染比又多了尾气,因为城市大了人多了汽车摩托车多了,尾气又都是黑不拉叽的,所以更脏。
街上的公共汽车,天天挤成这样,当然你也可以选择挂在外边。
街上这样奇葩的车也多了起来。
周末上午,马路上经常跑着这样的花车,放着欢快的音乐,热热闹闹的,车上的人都打扮的极为隆重。开始我以为是参加婚礼的,后来问了路上行人,说是去庙里捐款的。后来还真在庙里看到了一群一群的这样的人。
车上的孩子们看到有人举起相机,立刻变得特别high,摆出各种姿势让你拍。
还有的举着漂亮华丽的小伞。
这个是小王子么。
大叔估计级别不够,就只能自己举着伞了。
女孩子们更漂亮。
还有这样如巡游花车般的彩车,大喇叭放着热闹的音乐。
寺庙里盛装的一家家人,认认真真地拜佛,那个黑扇子应该有什么说头,可惜看不懂。
天一黑,满街到处就都是小吃摊了,有当地人经营的,也有很多华人经营的,当地人的小吃比的好吃,可能这里华人很多的原因,只是语言不通,经常搞不明白是什么材料、如何制做的,只能看着别人吃,然后照着来一份。华人经营的小吃和的很象,比较适合人的口味。
小吃都非常便宜,当地人也并不对语言不通的外国人“另眼相看”,价格都一样,实惠极了。我们唯一遇到价格欺诈的小吃店就是华人开的。后来在另外一家华人店里和店主说起,她告诉我们,因为对酒类供应有严格的限制,拿到啤酒的营业许可证非常难。那家因为有经营啤酒的许可证,各家都只能到他家去买啤酒,所以在这条街上都非常牛,啤酒经常一天一个价格,想卖多少就卖多少,大家都非常反感,但也没办法。
北线寺庙群
每到一地,我们都喜欢徒步参观一个城市,可以更好地体验当地的风情,随时随地发现许多有趣的东西。市区也不是很大,查了地图,要去的几个景点和寺庙都不是很远,我们又是住在市中心,所以秉承我们的一贯作风---量天尺,开始徒步完成参观计划。
有名的寺庙很多,市区内有几个离的很近,全在山下,看完皇宫,再看这几个庙,然后正好上山上看日落,一天市内的行程非常合理,如果FB游的话,包个车,或者包个tutu,都挺舒服的。
皇宫农家乐
曾是贡榜王朝的都城,所以城中心有个皇宫,有些相当于故宫,但实际上可比皇宫差远了。
皇宫呈正方形,边长3.2公里,有四道主门,八道边门。红砖宫墙,墙外有宽阔的护城河。游客只能从东门进入。
角楼,无论高度还是建筑设计,和故宫角楼都没的比。不过,护城河很宽,所以角楼看起来也挺漂亮的。
进皇宫要买票,10000k一个人,还要押护照,旁边有个小房子写的全是缅文,应该是当地人买票的地方,不知当地人多少钱。门口站着一个卫兵,端着个枪,但他一眼就能看出外国人还是本地人,能把所有外国人都拦下来叫到一边去买票。买完票,每人发一个胸卡,是进入皇宫的凭证。
进了这道门,其实进入的只是皇城,应该相当于的二环路吧。进入城门还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区,和城门外的普通民房差不多,甚至还不如城外的房子。一直走了半天才到真正的皇宫,这里才有查票的。
看起来金碧辉煌的皇宫在二战期间被烧毁,现在的建筑都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开始重建的,直到1996年完工后才对外开放。
这皇宫虽小,但里面的建筑也不少,有皇帝上朝召见群臣的大殿、居室、嫔妃居住的一大片后宫,金瓦红墙,都是缅式风格,可惜都没有家具陈设,房子里面全空荡荡的。
皇宫里有个瞭望塔,走上这个吱吱作响的塔,可以俯瞰整个皇宫。
从上面看,也有些气势呢。和当地人的房子一样,没有或很少有围墙,因为太热了,所以敞开的房间更凉快些。
Kyauk Taw Gyi Pagoda
这个寺庙在皇宫角,离山很近,应该是刚刚修好不久的,有趣的是佛像都用了很多荧光彩灯装饰,看来人也不是什么事情都落后,只不过所有先进的技术都用在了建筑佛塔寺庙上。
大殿外的走廊廊柱上也全都装饰着彩灯。可怎么看怎么别扭。
这尊玉佛和一般佛像感觉不太一样,很多当地人都来给佛像献花。佛殿里还装了空调,很凉快。
这尊佛像不仅有彩灯,周围还用了大量的小碎玻璃修饰,更衬得佛像金光闪闪的。
Sandamuni Pagoda
山达穆尼佛塔,位于山下,有无数一排排白色的佛塔群,非常壮观,我很喜欢。
正中最高的佛塔,金光闪闪的。
大下面有无数的小佛塔,一排排一列列,腰身婀娜,非常整齐。每一个小白塔代表一个故去的高僧,有些塔居然是14世纪建造的。
的小塔尖一般都装饰金箔,阳光一照闪闪发光。
娇阳下,地面晒的滚烫,光脚实在难以行走,热情的看门人看着我那痛苦的样子,比划着告诉我,走白色的砖块就会凉很多,果真如此。
夕照是最美的。
Shwenandaw Monastery
终于有英文了,才知道这个庙又称金宫,应该是皇家的地方吧。这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寺庙,建于1800s,这个庙以大量精美的木雕而著名,据说当初很多木雕上都贴有金箔,但后来这些金箔都损毁了。
这里曾经是敏东王的寝宫,同时也是他驾崩的地方。这座宫殿先来是位于皇宫内的,但是由于继任者避讳敏东王的死亡,所以宫殿被整个搬迁到现在的位置成为了一座僧院。整个建筑比一般的寺院都要精美繁琐得多。完全由柚木建成的宫殿。雕刻精细。底部以上是由一百多根柚木作为立柱而支撑形成悬空的底盘,以防潮通风。
虽然规模不是很大,但建筑的精巧是无与伦比的。
进入二层庙宇的台阶,雕刻都这么精美,还有岁月留下的黑白斑驳。
屋檐上也全都是小佛像。
墙壁上的雕刻都非常精美,&每一个小佛像姿态都不一样,衣饰、手势、或坐或站,道具,千姿百态。
这些人物应该是有故事的吧,可惜不懂,但并不妨碍我们欣赏美丽的雕刻。
中央大殿,应该是那个国王的像,但是明确写着女人不能上这个台子,也不知为什么,分明是性别歧视么。
回廊结构总是给光线很多机会,给古老的寺庙更多色彩。
Kuthodaw Pagoda
这个塔庙中文叫固都陶塔,很有名,也是有很多排列整齐的小佛塔,上面都刻满了碑文。
另外一边的塔形状不太一样,但也排列整齐,两排佛塔组成一条通往天堂之路。
大殿外面在修,里面的佛像有彩灯背光,一会红一会绿的,看着像游戏厅赶脚。
Atumashi Kyaung
这个寺庙并不起眼,去的人也不太多,有个非常大的厅堂,空荡荡的。
中间大门,从下面看上去,塔门雕刻的很有层次性,匀称而又精致。
大殿顶上层层叠叠的,全是塔。
宽敞的大厅不知为什么只有那么小一个佛像,更像一个纳凉的场所。
南线包车游
南部还有些景点值得一去,尤其是观看众僧人吃僧饭。
所有好玩的都有些远,所以包车一日游是最佳选择。我们头一天晚上正好在固都陶塔外面遇到一个包车小哥,价格谈到40000k,第二天他居然带着老婆一块来了。想想也是,这么远的路,等客人时间都很长,一个人难免无聊,带着媳妇还能解解闷。
出了城没多远,道路两边的“房子”就又变成了简陋的小草棚,完全不能想象住在那样的小棚子里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想想连年战乱,最惨的就是老百姓了。
Myatheintan Pagoda
这是我在看到过的最漂亮的佛塔,实在太太太壮观了。
蓝天下的雪白,一时间人世间只有蓝与白两种颜色,都是非常洁净的颜色。
层层叠叠的雪白门洞,沿着这些圣净的台阶就可以攀爬到神圣的天堂。
在这片圣洁的白色中,任何色彩都是精华。
Mingun 敏贡佛塔
敏贡佛塔其实是个天然的大石壁,被雕刻成了佛塔,在石壁内部开凿出佛殿,还装饰了彩灯,估计晚上也是亮的吧。
石壁非常高大,而且光滑平整,不知当年的工匠是如何完成这一工程的。后面有条山路可以爬到石壁顶上,但是必须光脚爬,还是省省吧,下面看看得了。
敏贡佛塔说实在的真没什么意思,却不知为什么游客很多。对面就是瓦底河。河边倒是有些有趣的东西。
这个巨大的石头被雕刻成了大象,身上有清晰的花纹,肯定是有故事的。
两边一边一个,左边的还能看出个轮廓,右边的那个更加残缺不全了。
瓦底江边,很多当地人在洗澡、洗衣服。
洗完的衣服就晾在地上,我去!我姥姥小时候也未必这么晾衣服呀!
女人们似乎积攒了很多脏衣服都拿到河里来洗,然后放在河滩上晒。
这河边算是景区了,老牛“出”够棒的吧,反正离开的时候也没看见它拉到活儿。
Maharmuni佛塔
马哈木尼佛塔位于南部,离市区不远,是当地特别有名的佛寺,也是旅游团必去之处。
正值周末,佛寺里摩肩接踵的,很多一家老少盛装来拜佛的。
马哈木尼佛塔之所以有名是因为里面有一尊金佛。其实金佛本不是金的,是信徒们往佛像身上贴金箔生生给贴成了金的。据说这尊佛像是佛祖亲自开光的,所以分外灵验,吸引无数信徒天天来朝拜。
金佛也并不大,现在已经完全给隔离放在一道门里了,只有买了金箔的人才能进入里面,把金箔贴在佛像上,而其他人都只能在外面远远地看着,女人也是不能进入的。可是看的人似乎更多,男女老幼黑压压在外面跪了一地,个个口中念念有词,拜了又拜。
这四张图挂在佛殿外,说明佛像多年来贴金箔的变化。1984年时还只有薄薄的一层,2010年佛像已经如同穿上了厚厚的金衣,不堪重负了。
左边那张图是佛像刚开始的样子,应该是一九零几年的时代。
面对佛像不能站立,拍照也必须坐下拍,进入殿内贴金箔,要排队安检,出示买的金箔,进去后也要坐在地上贴金箔。----这个寺庙里有ATM机,可以直接取钱买金箔。
据说每天早上四点,僧侣们会把佛像用水冲的干干净净的,而这些水也是有灵气的,于是很多信徒一大早就来接水,沾些福气。
信仰的力量是多么强大啊!在见识过普通老百姓简陋清苦的生活,离开几公里之外的地方,房子就都是茅草棚了,可他们辛辛苦苦劳作一生,把所有的积蓄都换成金箔,让男人或男孩子贴到佛像上,以求全家平安幸福。
前面实在太挤了,有人只求佛祖保佑,并不在乎形式,在后面安安静静地坐着祈祷也很好。
盛装的一家人在大殿前留影。
人保持着穿传统服装的习惯,特别是重大场合,可是市里的年青人对于传统衣服也有了些改进。正宗的“隆基”或“沙隆”,都是一个大布筒,围在腰上,女人在侧面挽成一个结塞进腰里,男人在中间系一个大疙瘩。而现代版的裙子都有了改良,直接做成筒裙,上衣也和下面的裙子配套,更时尚更漂亮,年轻姑娘穿上更显得身段窈窕,连我这老女人都看不够。
Mahaganayon千人僧饭
坐落在以南的马哈伽纳扬僧院实际上是一所僧学院,是最大的僧学院,规模庞大,在这里进修的僧侣数量过千,也被称作“千人僧院”。僧侣每日清晨,托钵赤脚,外出乞食,并遵守过午不食的戒律。对于马哈伽纳扬的僧侣来说,取饭进食的盛大场面是每天必须完成的一项仪式。
如今的僧侣们不再外出乞食,有众多的信徒捐赠食物。每日上午十点,僧侣们排着队,抱着饭钵,安安静静地来到食堂吃斋饭,上千人走来,取饭,进餐,全过程鸦雀无声,场面非常壮观,已成为一大旅游景观。
这里虽然已经成为著名的旅游项目,但仪式本身并没有商业化借机敛财,依旧保持着千年的传统,仿佛周围的游客并不存在。
上午8点,值日僧和捐赠者们开始准备要分发的食物。
只有捐钱捐物的信徒才能做为服务生进入食堂前的院落,参与分发食物,一般游客只能站在外面过道两侧。
捐赠者将食物依次放入僧侣的饭钵中。
捐赠的食物各式各样,有大桶的米饭,还有各种各样的包装小食品、水果、零食,外面还有游客往僧侣手里塞笔、塞钱的,但所有的大大小小的僧侣全都低眉顺眼,目不斜视,对无论什么捐赠一概置若罔闻,这才是真的佛心吧。
十点过后,第一批小沙弥过来了,都穿着洁白的袈裟,抱着饭钵,排队时虽然不说话,但仍然掩盖不住活泼好动的孩童天性。
施主捧着米饭放在僧侣的饭钵里。
大一些的和尚们,身披红色袈裟,臂上搭着整齐干净的餐巾,低眉顺眼,默默祝念。
什么叫四大皆空,超凡脱俗,什么叫置身事外,清心寡欲。一切都写在和尚们的脸上。
进入餐厅的僧侣们,全都低头专心吃饭,整个大厅没有一点儿声音。
吃完饭的小和尚每人都拿着一大兜小零食心满意足的回僧房了,如果下午没饭吃的话,这些东西也够孩子们充饥了。
马哈伽纳扬僧院/千人僧饭&&,这是旅行者一定要去的地方,如果说只给你留了半天的时间,那就把这半天留给它吧。
千塔实皆山
山,座落于瓦底河边,山上佛塔密布,不知道有多少个寺庙,有多少佛塔,根本不可能转遍所有的寺庙。
这是个典型的不去后悔,去了更后悔的地方。
这个半圆形的寺庙挺有特色,寺庙里没有大殿,没有大的佛像,而是半圆形的回廊里端坐着三十多位非常相似的佛像,只有手臂的姿态有些许差异。
正中间的佛像稍大些,有方型的背光,供着鲜花。
长长的回廊,佛像对面的墙上写着很多捐助者的名字、国籍和捐款金额,全世界各地都有,佛像前还有许多捐款箱。人对佛的奉献真是毫无保留,自己过着那么窘迫的生活,却把积攒的钱都捐到寺庙。当然,人家的寺庙也不搞那些乱七八糟的恶心事。
回廊外面也很漂亮,金光灿烂的。
后面更高处还有许殿,但规模都不大,佛像也不多,但是在高处看看山更能体会人对佛的崇拜,整个山区全是一个个的佛塔,各具特色,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可以慢慢一个个欣赏。
Soon U Ponya Shin 佛塔
从山下来,回程的路上路过这个佛塔,觉得真是好惊艳呀,于是果断让司机停车下来看两眼。
这寺庙应该是成的,一切都非常新,特别精致,细腻的雕刻不输其他千年古寺。
中间大圆包里面是个大殿,不知为什么锁着门,不能进,不知是不是还没完工。可是这围墙上的雕刻也太有喜感了吧。
这些神像还比较正经。
圆形建筑外面的回廊上有介绍这家寺庙的主持,他是这座寺庙的设计者。这位住持很年轻,也很能干,游历了很多国家,与各国的寺庙高僧交流,吸取了各地佛教寺庙的优势,回建了这座寺庙。不知这在算不算公款旅游。
乌本桥落日
去前就听说乌本桥落日是非常漂亮的,什么世界几大奇景之一,什么几大必去之地的,网上的照片也的确非常漂亮。然而,实际的景象却让我非常失望,可以说,乌本桥真是个鸡肋景点。
甚至鸡肋都谈不上,在家看看图片是最好的选择。
乌本桥建于1851年,长1200米,是敏东王为解决百姓的交通问题下令修建的。一千多米的桥完全由柚木铆合而成,是世界上最古老和最长的柚木结构桥。桥柱与桥柱之间相距3米远,桥柱有1000多根。整座桥相接处没有使用一颗铁钉,全靠斗榫。
每到黄昏日落时分,&金红的落日把整个天空映得通红,长桥、桥柱和行人全都成了剪影。
现如今已经很难看到惊艳的剪影了,桥上无论白天还是日落,永远像五一小长假的苏堤一样。
实际上,把长焦换成广角,乌本桥却是这个样子的。可能因为是旱季,桥下的湖水较少,倒影的感觉完全出不来。许多游客为了拍倒影,不得不租当地的小船划到桥下仅有的一块水面去拍照。
湖水脏得形容不出颜色,泛着无数的垃圾污物。
最可怕的是尘土飞扬,很多人把车直接开到桥下,汽车、摩托车过处,烟尘滚滚,伸手不见五指。
河滩上还有当地人种了很多菜,就引河里那说不清颜色的水来浇菜。
如果上了桥,人挨人,人挤人,拍个照,不知多少人在镜头里。
如果说前面所有的景点必须要有一个舍弃的话,那就毫不犹豫的把乌本桥看日落给取消了吧。
本篇游记共含14256个文字,279张图片。帮助了名游客。
京公网安备号
新出网证(京)字242号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剑三和尚名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