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前的诗经中国的文武大臣相当于印度的什么?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山东省济南市2016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山东省济南市2016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4.《商君书·画策》载:“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这说明商鞅
A.主张立法为民&&&
B.强调有法可依& C.关注法律实施&
D.重视赏罚并重
25.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以下官职的设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
A.秦朝的三公九卿&&&&&B.汉朝的“中朝”&&
C.隋唐的三省六部&&
D.宋朝的枢密院
26.据《旧唐书·刘祎之传》记载:宰相刘祎之得罪了武则天,则天借故下敕惩治他,祎之见敕文未经中书门下附署,遂说:“不经凤阁(中书)鸾台(门下),何名为敕?”对这一故事的阐释,正确的是
A.武则天时期相权在与皇权的斗争中处于上风
B.唐代三省六部制有效限制、约束了皇权
C.武则天的做法违背了权力中枢的运行程序
D.唐代皇帝的诏令、制敕需经中书门下批准
27.中国在唐代就有关于犹太人的记录。在清代犹太人的教堂里,可以看到下面这样的对联:“自女娲嬗化以来西竺钟灵求生天生地生人之本,由阿罗开宗而后中华衍教得学儒学释学道之全。”这体现出
A.中华文化对外来的宗教具有宽容性&&&
B.外来弱小文化依附于中华文化存在
C.中华文化与犹太文化既同源又同质&&&
D.犹太人是世界上最难被同化的民族
28.条约签订后,游历护照开始出现。护照的主要内容:“兹有本国人名囗囗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照,准其前往。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随时照料。”据此可知
A.这一现象出现予十九世纪中期&&
B.如果外国人寻衅滋事,地方官可以裁办
C.中国内地实现向外国人的全方位开放&&&
D.清地方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29.有学者认为,通过本国金融体系及设立股份制公司等手段募集社会资金从而为工业化提供资金保障,是西方工业近代化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中国的洋务运动偏偏这两条路都行不通,从而决定了它最终崩溃的命运。这一现象反映了
A.洋务运动资金保障严重短缺&&
&&&&&&&B.洋务运动背离了近代化潮流
C.晚清经济管理体制的落后&&
&&&&&&&&&D.洋务派坚持“中体西用”思想
30.下表是民国初年私人开办的部分女子学校,据此可知
设有六个年级,分为工艺组、纺织组等
设国文、国画等专修科,毕业生大多致力于政教的发展
女子法政学堂
以培养妇女参政人才、储他日议院之选为学宗旨
A.辛亥革命后民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B.社会转型过程中守旧势力依然强大
C.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普遍的提高&&&
&&D.妇女得以从传统文化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31.下图是川、滇、黔、陕、甘、湘、桂等七省当年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反映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B.体现了政府对民族工业的大力支持
C.民族工业的分布在抗战后方趋于合理
& D.数量变化比较直观地反映了抗日局势
32.雅典城邦时代戏剧流行,在戏剧公演上众多的雅典公民在同一个场合中,在同一个时段里经历同一种感受,他们一个挨一个都坐在一起,胳膊碰胳膊、腿碰腿,情感也会在他们之间流动……每个人都是一个社会的人,一个政治中的人,自己被深深地囊括在城邦之中,与其他观众有着紧密的联系。这表明戏剧公演
A.强化了雅典“人人平等”的原则
&&&&&B.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开放性
C.调动了雅典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
&&&&D.培养了雅典公民的集体意识
33.1850年普鲁士颁布了宪法,其中规定,“国王有宣战、媾和及与外国订立其他条约之权;……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每项法律需经国王和两院同意,财政法案和国家预算应首先提交下院,国家预算上院可以全部通过或者全部否决;……凡年满二十五岁的普鲁士人有选举权”。这表明当时的普鲁士
A.是用议会粉饰的封建君主专制&&
&&&&&B.已经具有近代民主政治的特征
C.确立了比较完善的君主立宪政体&&
&&&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34.据统计,在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这表明
A.经济危机并没对世界工业造成很大破坏
B.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C.凯恩斯主义的盛行推动了世界工业的发展
D.国际关系持续恶化影响了世界贸易发展
35.学者陈义初指出,苏联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重视发展农业,农业投资在国民经济基建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年是19.8%,年为23.4%,年则是26.5%,这在当时世界各大国中居首位。由此可见
A.苏联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
B.苏联的农业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C.苏联领导人将农业改革作为改革的重点
D.农业问题成为阻碍苏联发展的重要因素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古希腊城邦时代起,欧亚的滨海贸易就已经展开。……但在公元2世纪前,中国与罗马没有直接的贸易关系。据《后汉书》记载,大秦“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当时的东西方贸易主要通过中国的河西走廊,经过塔里木盆地南北边缘到中亚、西亚,一直到罗马。这条商路3世纪初中断后,东西方贸易主要靠海路。4—5世纪,由于日耳曼人对西罗马帝国的侵扰和中国的割据和混战,东西方贸易因此受到严重影响。552年,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宣布丝绸由帝国官营。之后,东西方贸易又趋于繁荣,中国向西方输出的商品除了丝绸还有大量瓷器,大量黄金从西方向东方流动。11—13世纪,十字军东征把西欧也卷入东西方贸易中来,地中海城市国家大发战争财,商品经济开始快速发展。而在东方,蒙古人建立的大帝国,保障了东西方的贸易通道更加安全,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畅通。14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崛起,迫使欧洲开始寻求到东方的新商路。&
&&&&&&&&&&&&
——摘编自高德步、王钰《世界经济史》
1840年以前,中国贸易是在独立自主的条件下展开,很长时间内都是以中国为主导的,显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在贸易中的优势地位。在19世纪大多数的年头里,占据进出口贸易货值绝对多数的,出口是茶叶,进口则是鸦片,这两种商品深刻影响了19世纪的中国,并使中国深深卷入经济全球化的漩涡。19世纪晚期,中国的茶叶出口逐渐出现危机,尤其是印度、锡兰产的茶叶逐步在英国市场上战胜了中国茶。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印度、锡兰茶叶生产模式的优越性所致:大种植园和机器加工的生产方式,不但降低了成本,而且保证了质量。
——摘编自黄敬斌《19世纪中西贸易的关键细节》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西贸易的特点、影响因素。(1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相比,19世纪的中西贸易发生了哪些变化?由此你能得出什么启示?(10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史学研究的基本步骤之一是“确立主题——史料收集——史料解释——叙述评价”。下表是与研究孔子思想有关的材料: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论语》
“孔夫子不做受神启者,也不做先知,他是传授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员……他所说的只是极纯粹的道德,既不谈奇迹,也不涉及玄虚,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
——伏尔泰
秦始皇比孔子伟大得多,秦始皇重法,孔夫子是讲空话的。
儒家满口仁义道德……单就这独霸中国,使我们思想界不能自由,都郁做二千年偶像的奴隶,也是不能不反对孔子的。&&&
——毛泽东
综合三则材料,请选取孔子思想中的一个角度确定研究主题,围绕该主题对以上材料分别做出史料解释(对原材料的阐释,不表明自己观点),最终得出历史评价。
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十九世纪中叶前,清政府的财政基本上承袭了唐宋元明以降大一统的“王朝财政”架构。太平天国起事后,各省当局军费支出庞大。庚子以后,面对筹款的压力和各省财政紊乱的局面,传统开源节流的做法难以显效。……宣统元年开始,度支部督责各省清查财政,并在此基础上试办西式预算。自宣统三年上半年起,实行按国家收支分类编制法,“入款则以田赋、盐务等为纲,出款则以外交、民政、财政、军政等为纲,眉目厘然,渐合绳尺。”与此同时,特别预算制度、预备金制度等预算制度也已经建立起来。
早期移植西式预算制度实践,均系解决财政困境的一种权宜之计。与欧洲诸国相比,这些“预算制度”尚停留在雏形阶段。这些新举措尚不能充分发挥理财新制的成效。
&&——摘编自刘增合《财与政:清季财政改制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晚清财政改革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晚清财政改革。(9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郭嵩焘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著名的外交家和第一位驻外使节。鸦片战争后,他基于自己的认识、思考和经验,明确提出:“办理洋务机宜不越理、势、情三者。”首先要“通其情”,他一再重申,“西洋立国二千年,政教修明,具有本末,与辽、金崛起一时,倏盛倏衰,情形绝异。……洋人之利在通商,无觊觎中国土地之心”。其次要“达其理”,与洋人相处要必须以德服人、据理而行,“苟欲击之,必先自循理,循理而胜,保无后患,循理而败,亦不至于有悔。”最后要“顺其势”,西方和中国相比基本形势是敌强我弱,中国应顺应形势,坚持以和为主、努力避战的策略方针,要以柔克刚,反对蛮干、一味言战。
——摘编自陈双燕《郭嵩焘外交思想述论》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郭嵩焘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郭嵩焘的外交思想。(9分)
文综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CB CAACA DDBBD
40.(25分)(1)特点:起步较早,从未中断;海路与陆路贸易并存;商品种类较少;以转口贸易为主;受政治因素影响大;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8分)
因素:政府政策;政治局面;生产力水平(答出“交通工具落后”亦可);商业利润的驱动。(7分)
(2)变化:茶叶等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逐步丧失;由转口贸易到直接贸易;由贸易出超到贸易入超;由独立自主到贸易主权丧失。(6分)
启示: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贸易地位;科技创新、生产方式的进步是保持贸易优势的必备条件;国际贸易中要注意维护国家贸易主权,提高经济安全意识。(4分,至少答出2条,其余言之成理亦可)
41.(12分)
示例一:主题:孔子的道德观。(2分)
史料解释:①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统治者的道德是引导百姓道德的风向标。(2分)
②伏尔泰认为孔子的道德是纯粹的道德,没有神秘色彩,符合理性、顺应自然。(2分)
③毛泽东认为孔子倡导的道德具有虚伪性。(2分)
历史评价: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但孔子道德经过历代学者改造是封建伦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维护专制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孔子道德具有普世价值,与西方的宗教神学相比具有明显进步性,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4分,必须答出中西两个角度,否则只能得2分)
示例二:主题:孔子的法治思想。(2分)
史料解释:①孔子认为执法要得当,刑罚不当百姓就会手足无措。(2分)
②伏尔泰认为孔子对古代法律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2分)
③毛泽东认为孔子不重视法律,忽视法律的作用。(2分)
历史评价:孔子看到了的法治对社会治理的作用,但其法治思想是先礼后法;孔子的法治思想对启蒙运动传播法治思想提供了的例证。(4分)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清政府内忧外患,统治危机严重;传统财政制度无法解决困境;清政府自上而下进行改革,实施新政;西方财政制度影响。(6分)
(2)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清政府的财政困难;效仿西方的财政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近代财政管理制度,促进了晚清财政制度的近代化;晚清财政改革没有形成系统成熟的财政体系,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财政困境。(9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要了解西方各国国情,正确认识西方;在对外交涉中要以德服人、据理而行;要正视敌强我弱的现实,以和为主,努力避战。(6分)
(2)打破了传统夷夏之辨的传统观念,有利于加深人们对世界形势的认识;推动中国外交近代化;对西方列强的侵略野心认识不足,坚守儒家思想,在对外交往中具有软弱性、妥协性。(9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领侍卫内大臣相当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