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流大学+三流专业,这样的学生打工是不是没有前途途了

当前位置:&>&&>&
二流大学的三流学生如何闯进一流企业
记得2013年夏天,在杭州湾即将毕业的同学们纷纷置办行头,制作精美的简历,打扮得特别精神奔赴一场又一场会。他也从银行提了1200元钱,没去应聘,而是不停跑到省内各地游玩。别人在千军万马的求职大军中疲于奔命时,他却在QQ空间里大晒自己的“农家乐”。就连辅导员都劝他:“抓紧找工作,别错过机会…… ”
这年秋天,同学们大部分都找到了合适的岗位,他却赖在学校里当起了“校漂”,每天躲在图书管理打发时间。学习并不出色的他,大概怕踏入社会面对激烈的竞争吧,每年总有些没做好心理准备的学生,不敢迈出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刚入冬的时候,他突然在校园消失了。一周后,他在“校内网”上宣布,自己在杭州湾某跨国化学公司招聘会上竟聘成功。同学、老师们都大惑不解。这家公司每年只在全国几个重点大学招收很少的人,而他这个二流大学的三流学生是如何闯进去的呢?
原来,7月份毕业的时候,他觉得参加一场又一场的会,在成千上万人中谋得一份合适的工作,基本跟中彩票的概率差不多。于是他悄悄瞄准了自己非常向往的这家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在其网站上了解公司的所有信息,对该公司产品在省内的销售情况着手做调查。
当同学们拥挤在摩肩接踵的人才市场上时,他正头顶烈日在农村田间地头了解该公司化肥、农药在具体使用中的优缺点;调查农民的其他需求;了解同类产品的竞争对手有哪些,对方是如何销售的,以及他们产品的优缺点,等等。他用了两个多月时间,搞清了这些问题,并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回到学校,他把自己的调研情况,结合自己所学的化工专业,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写了一个详尽的“市场营销方案”,中英文一式两份。
一切准备妥当,他没有像别人那样去拜访这家公司的人力资源部,他不想让任何意外阻挠了自己的求知计划。他给这家公司中国区总经理拜登先生写了一封英文自荐信,用EMS直接寄了过去。
一周后,他接到这家跨国公司人力资源部打来的电话,约他到杭州湾面试。他带着自己那份凝聚着四个月心血的“方案”来应聘,拜登先生饶有兴趣地接待了这位“勇敢的求职者”。
他的英语并不流利,还好翻译小姐化解了他的尴尬。一番交流之后,拜登先生和人力资源部经理留下他的“方案”说要“研究一下,两天后会有结果”。
第三天早晨,他接到了电话,电话那端通知他下周“正式报到”。就这样他成了全班第一个闯进跨国公司工作的学生。
后来拜登先生跟他说:“我从未见过像你这样直接找老板求职的人,不过你的准备如此详细,如果我们不录用你,那我们就是对自己的不足熟视无睹不想进步……”
后来,他担任S省的销售经理。在他极具针对性的努力下,自己的市场业绩连续翻番。2014年冬天,他已经荣升为华北区的销售总监。
回想起当年在杭州湾的求职之路他说:“其实在决定要应聘这家公司的时候,我就开始为他们努力工作了,他们的录取是对我四个月的辛勤工作的肯定。如果当时他们没有聘用我,我也有了‘为跨国公司工作’的经历,再找份其他工作也很容易了。”
他说:“在杭州湾作为一个职场新人,与其在上碰运气,还不如提前有针对性地做足功课,或有一技之长,不妨用信心与勇气把自己和老总‘短路’,那样的应聘,会过滤掉一些虚设的门槛,让自己成长得更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杭州湾新区人才网免责声明:
1、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杭州湾新区人才网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 如果有侵犯版权请电话联系我们6, 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二流大学+三流专业,这样的学生是不是没有前途了?
核心提示:“我该考研还是就业呢?总感觉自己是理工科院校的中文系毕业找工作很不占优势。”一个小姑娘问了这样一句话。我不禁想到,二本大学,三流专业,这样的人是否再无前途?
学历还是能力?&我看更多的杂志,读更多的书,揣摩作者的意图和表达的技巧。我为了学习描写一个人的神态动作,把一千字的描写扩写到几千字,再从几千字缩减到更精致简练到几百字。
&我该考研还是就业呢?总感觉自己是理工科院校的中文系毕业找工作很不占优势。&一个小姑娘问了这样一句话。我不禁想到,二本大学,三流专业,这样的人是否再无前途?
学历还是能力?
  我开始尝试自己写东西是高中时候的事了。
& & & & 高一那年,我喜欢的杂志锣鼓喧天的办起了一场面向全国范围的大赛。
& & & & 我洋洋洒洒的写了一篇现在看起来实在是渣到爆的小说,篇幅长达一万字,然后信心满满的投进了邮筒,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 & & &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我没有被选上。
& & & & 后来第一篇稿子递交到编辑邮箱的时候,编辑没有半小时就回复了我:&不好意思,情节俗套,文笔寡淡,再努力。&
& & & &于是我开始了漫长的投稿被拒绝再投再拒绝的日子。
我看更多的杂志,读更多的书,揣摩作者的意图和表达的技巧。我为了学习描写一个人的神态动作,把一千字的描写扩写到几千字,再从几千字缩减到更精致简练到几百字。
& & & 我从被秒速拒绝逐渐进化成编辑开始认为还是有上稿潜质,并主动联系我叫我修改稿件,甚至开始有主编朋友请我帮一些杂志做兼职编辑,那个时候我依然在读高中。
& & &而那家杂志的兼职编辑是众多中文系大学生梦寐以求的实习宝地。主编既然选择了我,就证明即使我还没上大学,但在这个方面却不比他们差。
& & 听一位微博圈子里的朋友说:马伯庸火之前,每天都会写五千字练笔。谷大白话火之前每天会翻译好几个脱口秀。银教授成名之前每天写无数段子,还要啃英文脱口秀的书。英国报姐涨粉之前每天四五点起来开始翻阅英国的报纸媒体。
  就连很多人都觉着很简单的玩微博和挺没技术含量的写段子的这些微博大V,也绝不是妙手偶然的幸运爆发,没经历过一把心酸肚里咽擦干眼泪重头来的量变积累,哪里来光鲜威武的千万后援。
& & & 现在的年轻人,包括我自己,都常常会把不成功的原因归咎于不够幸运,就连就业困难也习惯性的归咎于学校不够出名,牌子不够响亮。
& & &其实哪来那么多理由,不过是为偷懒找的借口。
& & &当年拼命挤过千军万马的独木桥,九死一生的拼杀过高考,不就是求个大学的平台好好学习的吗。
看看你在干什么?
& & & & 打游戏,没日没夜拼命打也没什么超级牛逼的成绩。
  找对象,轰轰烈烈谈恋爱把自己折腾的半死不活。
  睡觉逃课看韩剧,翘课旅游追偶像。
  期末期中考试前一周拼命的啃书,做小抄的能力登峰造极。
& & & & 临到毕业,简历上工作经验那一栏可怜兮兮的写着学生会和社团经验,搜肠刮肚恨不得把自己生平事迹都填上去。
& & & & 这样的大学生活,即使让你从清华北大毕业也没用。
& & & & 社会商业,但也现实。你付出多少,它就会还给你多少。
& & & & 在职场上混,能力才是王牌。
& & & & 业绩出色自然有人赏识,能力出众自然不愁工作。
& & & & 但总要记得这一点:努力不能假努力,能力不是空BB。
& & & & 因为只有真正优秀的人,才做得到英雄不问出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学生理想前途教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