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次问天问地问自己下载。我真的可以吗?把这份工作做好?只有一次机会了。我做的到吗?

大家都在搜:
扫描二维码安装房天下APP
手机浏览器访问房天下
> > 问题详情
我用什么办法改变自己?我一直在想是不是我对他要求的太多太高了?我也想过改变自己,可有些事总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的挺难!也许我的性格与我的工作性质、和在家是老大都有关系吧,我习惯了操心,什么事都想操心问一下;比如近我们准备把去年买的房子装修后租出去,我是想租给快捷酒店这样不用操心装修,又省心。可他偏想自己装修自己租,也行听他的那你就负责装修房子的事吧,可他不着急,看着他每天没什么动作我都着急,一着急我就自己联系装修公司之类的事,这样一来,本是他做主的事又被我揽了过来。唉,想不操心可总是做不到,做的多了还弄得他在家没地位!我该用什么办法改变自己呢?
我用什么办法改变自己?我一直在想是不是我对他要求的太多太高了?我也想过改变自己,可有些事总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的挺难!也许我的性格与我的工作性质、和在家是老大都有关系吧,我习惯了操心,什么事都想操心问一下;比如近我们准备把去年买的房子装修后租出去,我是想租给快捷酒店这样不用操心装修,又省心。可他偏想自己装修自己租,也行听他的...
我用什么办法改变自己?我一直在想是不是我对他要求的太多太高了?我也想过改变自己,可有些事总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的挺难!也许我的性格与我的工作性质、和在家是老大都有关系吧,我习惯了操心,什么事都想操心问一下;比如近我们准备把去年买的房子装修后租出去,我是想租给快捷酒店这样不用操心装修,又省心。可他偏想自己装修自己租,也行听他的那你就负责装修房子的事吧,可他不着急,看着他每天没什么动作我都着急,一着急我就自己联系装修公司之类的事,这样一来,本是他做主的事又被我揽了过来。唉,想不操心可总是做不到,做的多了还弄得他在家没地位!我该用什么办法改变自己呢?
浏览次数:0
小伙伴们还在答题的路上,先看看下面这些内容吧~
拿了房子,就要考虑如何选择装修公司的问题了。随着市面上装修公司越来越多,很多业主不知道要如何选择?选择装修公司,不仅要关注价格因素,也要关注安全、靠谱等因素,所以,选择装修公司是一件复杂的事情。 []
浏览量:18172
请选择房屋所在省份
装修总预算0万元
卫生间:0元
扫一扫下载房天下装修
扫码即获10000套家居设计案例
手机动态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邮箱/手机号码!
请输入密码!
没有房天下通行证,
ask:3,asku:0,askr:471,askz:27,askzx0:3067,ask0:0,RedisW:0askR:45,askD:0 mz:hit,askU:0,askT:0askA:46
Copyright &
北京拓世宏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Tuo Shi Hong Ye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信息举报邮箱:工作要做对,更要做到位
& 图书封面 & 《工作要做对,更要做到位》   & 吕国荣&吕品&著 科学出版社  &   &&&&&&&&&&&&&&&&&&前言   现实工作中,不少人“把工作做完”的愿望总是胜过“把工作做对”的愿望,他们总是急着要把工作做完,而很少考虑如何将工作做对、做到位,如何让老板和上司放心,结果轻则做无用功,重则把正确的事做错。其实,完成任务往往是假象,企业和组织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结果;任务往往是对付老板和上司的,完成任务就是做了老板或上司交待的事,但只是简单地完成任务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准则。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军人的职责是保卫祖国,教师的职责是培育人才,工人的职责是生产合格的产品……社会上每个人的位置不同,职责也有所差异,但不同的位置对每个人却有一个最起码的工作准则,那就是:工作要做对,更要做到位。   然而,越来越多的员工只管上班不问贡献,只管接受指令却不顾结果。他们应付差事,把工作做得“差不多”成了他们的行为准则。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说:“如果训练一个日本人,让他每天擦六遍桌子,他一定会这样做;而一个中国人开始也会擦六遍,慢慢觉得五遍、四遍也可以,最后索性不擦了。”张瑞敏认为,“这种人做事的最大毛病是不认真,做事不到位,每天工作欠缺一点,天长日久就成为落后的顽症。”   张瑞敏就是因为熟知某些人工作不到位,才发明了“日清日毕,日清日高”的OEC管理办法,以此来严格要求每天的工作每天必须完成。   张瑞敏常常向员工灌输这样一个理念:“说了不等于做了,做了不等于做对了,做对了不等于做到位了,今天做到位了不等于永远做到位了。”   对于现代企业和组织来说,也许最应该提的两个字就是“到位”。毫不夸张地说,企业和组织里从来不缺乏聪明人,也从来不缺乏能够做大事的人,但是缺乏那种能够将工作踏踏实实地做对并做到位的人。不管你是初入职场的新人,还是久经磨炼的职场老手,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把工作“做对”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做到位”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把工作做到位是每一个员工的工作准则,也是每一个人做人的基本要求,在工作中,只有把工作做对做到位,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才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才能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   各行各业,无不在呼唤工作能做对,更能做到位的员工。   把工作做对、做到位,既是对企业和组织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同时还是对社会负责。本书针对企业和机关团体里员工的工作态度和价值观念建设和实践的需求,阐述了把工作做对做到位的重要性,剖析了工作不到位的种种表现,最后告诉读者怎样才能把工作做对做到位。&     本书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精神,是成就员工职业辉煌、提升企业和组织凝聚力、建立企业和组织文化的完美指导手册和员工培训读本。适合所有公务员、公司职员阅读。     &&&&&&&&&&&&目录   第一章:工作要做对,更要做到位   1.工作要做对,更要做到位&   2.工作没有做到位,就等于没做工作   3.工作做好了,才叫做了   4.认真只能把工作做对,用心才能把工作做好   5.心无旁鹜,专注地把工作做对做到位   6.把工作做到位,别让自己“不胜任”   7.工作做对做到位,永远不做“差不多先生”   第二章:随处可见的工作不到位   1.说得到位,做得不到位。&   2.布置到位,落实不到位   3.表面到位,实际不到位   4.岗位到位,敬业不到位   5.制度到位,执行不到位   第三章:精益求精,每一次都把事情做对   1.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做好   2.养成“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好习惯   3.追求“零缺陷”的工作标准   4.做任何工作都应该追求精益求精   第四章:有始有终,把工作做完整   1.有始有终,把工作做完整&   2.不要凡事只做到最低标准&   3.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   4.追求尽善尽美,把工作做到完美   5.能做到100%,就绝不只做到99%   第五章:细节做到位,工作才会做到位&   1.注重细节,把工作做到位&   2.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透&   3.从细节抓起,做到每个环节都执行到位&   4.把小事做好做到位,是“干大事”的重要前提&   5.将简单的事做到最好&   第六章:责任能到位,工作就容易到位   1.责任到位,工作才能做到位&   2.责任心是工作到位的核心   3.尽职尽责才能把工作做对做到位&   4.在其位,就要把工作做好做到位&   5.忠于职守,把本职工作做好做到位&   6.克服侥幸心理,把安全工作做到位   第七章:打败拖延,高效地将工作做到位   1.合理、有效利用时间,把工作做到位   2.打败拖延,高效地将工作做到位   3.行动到位,工作才能做到位   4.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先做最重要的事情   5.正确地做事,更要做正确的事 第一章:工作要做对,更要做到位 1.工作要做对,更要做到位&   2.工作没有做到位,就等于没做工作   3.工作做好了,才叫做了   4.认真只能把工作做对,用心才能把工作做好   5.心无旁鹜,专注地把工作做对做到位   6.把工作做到位,别让自己“不胜任”   7.工作做对做到位,永远不做“差不多先生”    1.工作要做对,更要做到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准则。社会上每个人的位置不同,职责也有所差异,但不同的位置对每个人都有一个最起码的工作准则,那就是:工作要做对,更要做到位。   但在现实工作中,一些员工由于没有把工作做对做到位,而最终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灾难的案例比比皆是,比如:建筑时的一个小小误差,就可以使整幢大楼轰然倒塌;随意丢到地上的烟蒂,可以令整幢房屋化为灰烬;生产线上的工人的一点点误差,就会使一批产品统统报废……   工作中,任何环节做得不对和不到位,都将事关大局,影响深远。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都是企业运转的重要环节,每个人的工作质量都有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影响。也许,因为前台的接待工作不到位,导致上门拜访的客户拂袖而去;也许,因为销售人员的沟通不到位,导致客户另寻他家;也许,因为售后的服务工作不到位,导致合作多年的老客户也终止合作……   因此,我们必须把工作做对做到位作为我们最基本的工作准则,并落实到我们的实际工作当中去。   一位著名企业家对“做事不到位”的当头棒喝   现代职场中,很多人凡事都得过且过,做事不到位,这绝对不是个别的现象,而是存在于广大企业的一个普遍问题。    多年前,著名企业家、东方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行先生在一次企业家会议上,给与会者谈到了“中国人做事不到位”这一惊人的观点,他的这一观点震撼了很多人。他说:“这几年,因为东方希望集团规模渐渐增大,员工也多了起来,学习同行的管理经验,是提高自己管理水平的一条有效之路,所以我经常出国去看其他国家的同类企业。最近一次到韩国的一家面粉企业去参观,给我的刺激非常之深,回来后好几个晚上都睡不好觉。”   是什么因素让刘永行先生好几个晚上都睡不好觉呢?   刘永行先生介绍说:“那是希杰集团下面的一个面粉厂,它每天处理小麦的能力是1500吨,雇用了66个员工。那里的员工工作效率之高令我惊叹。我是干这一行的,我知道中国同样的企业一般生产能力在几百吨,但是雇用员工一般水平就要超过100多人。我们东方希望集团效率要高一些,250吨处理能力的工厂一般雇用70人到80人,但也已经是这它这个厂的6倍了。   “可是更令人刺激的是,后来和这个工厂的管理层交谈的时候,他们说,他们也在中国办过厂,地址在内蒙古的乌兰浩特。250吨的处理能力,他们雇用了155人,效率与韩国企业比居然有10倍的差距,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他们觉得效益太差,就把这个厂给关闭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是设备的先进程度不如韩国吗?不是。韩国的这个厂是20世纪80年代投入生产的,而内蒙古的那个厂是在20世纪90年代建起来的,设备全套进口,比老厂还先进。管理者同样是韩国人,我们后来还碰到了在内蒙古那个厂的厂长。我专门就这个事问过那个厂长:为什么同样的设备,同样的管理层,中国那个厂就要雇用那么多人。那个厂长很含蓄地回答我:‘中国人做事不到位!’就是这句话,让我回来以后几个晚上睡不好。   “回国后,我琢磨了好几个晚上,终于明白了:那个厂长的一句‘中国人做事不到位’,确实是把我们的毛病指到了根子上。由此,我得出了一个很惊人的结论,中国的人力资源成本其实是非常高的。不要光看我们每个人的薪水很低,我们做事情的效率也比人家低,而每个人低那么一点点,体现在一个企业、一个社会,就是非常大的差距。”   在刘永行先生看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工作时间差不了多少,但是,每个人都相差一点点,积累起来,就会形成企业效益之间的巨大差距;每个企业都相差一点点,积累起来,就会形成国家生产力之间的差距。这些距离,正是由于我们每个人一点点的差距造成的,要想弥补这种差距,就要求我们每个人:工作做到位!   刘永行先生最后总结说:“如果我们每个人不是把事情只做到9分,而是做足10分;如果整个企业都这样,我相信我们的员工就能拿10倍于现在的工资。如果我们每个人的工作都再改进一点,做足11分,尽到12分的责任,我们不就能赶上欧美了?&”   刘永行先生通过对“中国人工作不到位”的深刻反思和分析,给众多的中国人以“当头棒喝”,并由此得出“昂贵的中国人力资源”的惊人结论。   你将工作做到位了吗   对于现代企业和组织来说,也许最应该提的两个字就是“到位”。毫不夸张地说,企业和组织里从来不缺乏聪明人,也从来不缺乏能够做大事的人,但是缺乏那种能够将工作踏踏实实地做对并做到位的人。   有一次,我们为一家公司的全体员工做《你在为谁工作》的内部培训,培训结束后,与该公司一个部门经理交流学习体会时,他抱怨说:“其实老板不重视我的工作。”   我就问他:“老板提拔你为高级主管,怎么会不重视你的工作呢?”   他说:“最近我写给他的报告,在他那放了十多天都没给我回话。”   我说:“为什么老板不及时给你回话?你反思过老板不给你回话的原因了吗?”   他迷茫地说:“这我倒还没有细想过。”   于是,我让他将这份报告打印一份让我看看。看了他的报告,我就发现了很多问题,这位经理在报告里面写了七八个项目,这项花4000元,那项花8000元,这些内容都塞在一份报告中……   我告诉他,这份报告最大的问题是不到位,上面有三五项是要花钱的,但是这钱为什么要花却没有交代清楚。并且告诉他这个报告如果想做到位,就要把每一项拆出来单独做报告,要一条条阐述清楚,否则没有价值也不值得看,因为老板的一个小时相当于一般员工的几十、几百个小时。不能只是提出问题,没有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   为什么这个部门经理的报告得不老板的重视,是因为他没有将一份报告具体做好做到位,写这样的报告与没写又有什么区别呢?   在职场中,很多人就像这位部门经理一样,只满足于把该做的工作做完了,没想过如何把该做的工作做好做到位,做到让老板省心,做到让老板满意,做到尽善尽美。   只有将工作做对做到位,才能创造价值&&   在很多公司中,令老板最头疼的就是员工对布置的工作不积极努力地去做,按质按量地去完成,而只做一些表面文章。这些员工不重视日常事务,基础工作不踏实、不完善,审核前实行突击战略,只做表面文章,应付了事,对于这种工作作风,实际效果可想而知。   肯德基是世界500强企业,创建于1952年,是世界著名的炸鸡快餐连锁企业,在全球80多个国家拥有14000多家餐厅。截止到2008年4月底,肯德基在中国大陆450个城市开设了2100余家餐厅。肯德基近年来以每天至少一家的开店速度快速发展,成为中国餐饮业规模大、发展快、效益好的连锁品牌。   那么,大家知道美国肯德基是如何顺利打入中国市场的吗?北京肯德基公司一个高级管理者道出了这其中的秘密。   他说:“肯德基为何顺利打入中国市场,很重要的一条就在于它对中国市场进行了充分的预测。通过预测,广泛收集了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科学的决策。”   这位高级管理者介绍说:1986年,肯德基公司派了一位执行董事来北京考察中国市场,他来到北京街头,看到川流不息的车辆、熙熙攘攘的人群,非常兴奋地向总部汇报说:中国的市场潜力很大。当总部向他询问具体数据资料时,他却张口结舌,说不上来了。   由于他没有具体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仅凭直观感觉、经验做出预测,被总公司以不称职为由降职处分。   紧接着公司又派出了一位执行董事来考察。这位董事做事很到位,他没有走马观花,而是实实在在地做了几件事,精心地进行调查和实测。   首先,这位董事在北京的几个街道上,用秒表测出人流量,大致估算出每日每条不同街道上的客流量。他利用暑期,临时招聘了一些经济类的大学生做职员,派出这些临时职员,在北京设置品尝点,请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免费品尝肯德基炸鸡,尤其是在北海公园这座皇家园林,利用这里游人众多的特点,来广泛征求各种意见。他们详细询问品尝者对炸鸡味道、价格、店堂设计方面的意见。不仅如此,这位董事还对北京鸡源、油、盐、茶及北京鸡饲料进行了调查,并将样品数据带回美国,逐一做分析,经电脑汇总得出“肯德基”打入北京市场会有巨大的竞争力的结论。   1987年,肯德基的第一家店在北京前门开张了。开张不到300天,就赢利高达250多万元。并且这家店是全球最大的一家肯德基店,从此拉开了进入中国市场的序幕,就这样,肯德基在中国短短三年间,一个巨大的深不见底的市场被撬开。接着肯德基的连锁店在中国的很多城市出现,不仅在北京、上海、广州和天津这样的大城市可以很容易找到肯德基餐厅,即使在比较偏远的中小城市也可以看到肯德基的身影。肯德基是中国人了解西式快餐的第一品牌,现而今其已经理直气壮的蹬上了中国西式快餐第一把交椅。   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工作者,工作做到位与不到位,其结果是完全不同的,只有工作做到位的员工,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才能成为老板心目中的优秀员工。   其实,把工作做对做到位并不难,只需要我们端正工作态度,比别人多做一点点,多想一点点,多些对工作的热爱,多些责任和主动,就可以把工作做对做到位。事实证明,决心将工作做对做到位的人,不但能为自己赢来无数成功的机会,而且还会拥有灿烂丰盈的人生!&   阅读思考:   1.看了刘永行先生述说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2.请结合肯德基顺利打入中国市场案例,谈谈工作做到位与做得不到位为什么其结果是完全不同的?   3.扪心自问,你是一个工作能做对、能到位的员工吗?   4.谈谈你对“工作要做对,更要做到位”的理解和认识。 2.工作没有做到位,就等于没做工作   许多人在外出时,总要带上旅行杯。旅行杯的盖子一定要盖好、拧到位,否则,杯里的水就会洒出来。旅行杯的盖子如果拧不到位,就等于没盖盖子。由此想到,做任何一项工作如果不到位,就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甚至等于没做工作。换句话来说,如果最后的关键时刻没把工作做精、做透,往往就会导致前功尽弃。   一般来说,很多工作,特别是重要的工作,往往需要花费很高的成本,做很多的准备,它的成败对整个事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考虑不周全、布置不周密,就贸然行动,很容易造成工作不到位,甚至带来比不执行更糟糕的影响。   职业培训师吴甘霖先生在培训课上时曾说这样一个故事:   刘彪是南方城市一家报社的记者,当时报社最缺乏的就是广告业务。   在一次私人聚会中,刘彪听说自己的一个老同学要到自己所在城市的开发区投资,并计划在当地媒体上投放价值百万元的广告。听到这个消息后,刘彪认为这是上天给了自己一个在报社出人头地的机会。于是,他积极地向那位老同学争取这个业务,最终将其揽入怀中。   由于业绩突出,报社准备提拔他为副社长。   开发区举行奠基仪式的那天,刘彪带上了社里最优秀的记者和广告部成员,计划用大幅版面进行宣传。   奠基仪式结束后,有位老朋友邀请他去吃饭。盛情难却,于是他向记者和相关广告人员交代好工作就去了。   那天,他玩到很晚才回家。但是第二天早上,他当副社长的梦就破灭了。原因很简单:这天他们出版的报纸犯了一个最不应该犯的错误。   原来,头版头条的新闻标题本来应该是:“某某开发区昨日奠基。”   而摆在他面前的大标题却是:“某某开发区昨日奠墓。”   这对一向重视有个好“彩头”的南方企业来说,把“基”写成“墓”,无异于当头一棒,更何况这是开发区项目正式启动的第一天。   结果可想而知,老同学一怒之下取消了百万元的广告订单,报社的声誉也因此受到很大的影响,一些准备在这家报纸上投放广告的客户,也因此取消了自己的投放计划。   这样大的失误到底是怎样造成的呢?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刘彪自以为派出的是报社最优秀的记者,不仅如此,他离开之前还特意请副总编一定对稿子严格把关,因此非常放心。   记者的稿子确实写得很好,但由于当时电脑还未普及,记者手写的稿件字迹很潦草,“基”和“墓”看起来非常相似。   当时还是铅字排版,稿子到了排版人员那里,他想当然地把“基”字当成了“墓”字。   稿子排完版后,交到副总编那里,正赶上副总编家里有急事,于是他只匆匆看了一眼,也没发现什么问题,就签发了。   错误就这样造成了。   事后,报社对相关人员作出了这样的处理:开除记者和排版工人,副总编职务降半级。   当然,刘彪被提拔为副社长的事也泡汤了,原本想在那座城市大展宏图的他,梦想顿时化为了泡影。   我们常说:“一字千金。”可上述这个案例中一个字就值百万元!从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事实:工作不到位,等于没做工作!从表面上看,这件事情的前期工作做得很不错。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到位,不仅“煮熟的鸭子”飞了,还给报社的形象和声誉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刘彪的升职梦也化为了泡影。   很多人之所以工作不到位,原因往往在于自认为工作已经完成了99%,就算差不多完成了,心理上一放松,便忽略了最后的1%。但是,这最后的1%却是至关重要的。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只有做好了最后的1%成果才会显现出来,少做一点儿都不行。往往就是因为少做了这上点,许多人与成功失之交臂。做任何事情,越到最后越关键,就像打锣一样,俗话说“一锤定音”,就是指铜匠打下的最后一锤是最关键的。   有一个专打铜锣的铺子里的工匠师傅已近70岁了,还每天坚持掌锤。每到了锣心的时候,老工匠就会使足力气打下最后一锤。   原来,锣心的一锤与周边的锤法都不一样,锣心以外的每一锤都只是准备,最后的一锤才是定音的,锣声或清脆悠扬,或雄浑洪亮,都因这一锤而定。最后一锤,要打得不轻不重,恰到好处。这一锤打好了,就是好锣,否则,这只锣就报废了。无论多么优质的铜材,无论剪裁的尺寸多么合适,也不论一开始打了多少锤,这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恰到好处的最后一锤,这才是一只锣制造成功的关键。   做任何事情都要善始善终,因为即使前面做得再好,也可能因为最后放松要求而功亏一篑,前功尽弃。   任何一个工作者都应该记住,工作了不等于工作做到位了。工作不到位,不仅会前功尽弃,甚至会造成加倍的损失。因为一个员工因一件小事做不到位,影响了企业的形象,别人不会去细究这是因企业的制度不健全还是个别人做事不到位而导致的,在别人看来,员工就代表企业,员工没做到位,就是整个企业没做到位。   任何公司都需要工作做到位的人,希望我们每个人能做到,安排的工作一定去做,做了就一定要做到位。要不断的对自己强调:工作没有做到位,就等于没做工作!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我们都要抱着“工作没有做到位,就等于没做工作”的心态,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工作做对做到位。   阅读思考:   1.为什么说“工作没有做到位,就等于没做工作”?谈谈你的认识和理解。   2.刘彪的故事给我们哪些启发?我们身边是不是也有刘彪式的人物?   3.我们应该向打铜锣的工匠师傅学习什么? 3.工作做好了,才叫做了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工作汇报:“我已经做了。”   做的结果呢?问题解决了吗?没有答案。很多员工对任务的执行都是这样的,仅仅停留在“做”的阶段,而没有想到是否已经做好了,这样的执行根本没有到位。   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看来,这种人做事的最大毛病是不认真,做事不到位,每天工作欠缺一点,天长日久就成为落后的顽症。   张瑞敏就是因为熟知某些人做事不到位,才发明了“日清日毕,日清日高”OEC管理办法,以此来严格要求每天的工作每天必须完成。   1997年10月的一个例会上,海尔销售公司按照例行管理制度复审冷柜电热本部对某地区用户回访的电话记录,发现记录上许多页都仅写着“占线”两字。于是,张瑞敏把这件事作为案例让各个本部长发表一下对此事的处理意见,有的人说“抓体系”,有的说人“抓作风”,当时冷柜电热本部的部长回答:“回去查一查下面的员工是怎样干的?”   张瑞敏听了后,当即指出:“你现在最要抓的就是你自己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问题。你的下级不认真,是因为你没有要求他们认真。”抓事容易,抓问题难,通过抓问题带作风更难。如果自己不先认真起来,不能把一件事抓到底、抓出结果,以身作则带动整体作风,又怎么能要求下面的员工认真呢?   通过这一问题,张瑞敏发现以前曾经多次批评过的大企业病“说了不等于做了,做了不等于做到位”的现象在企业中仍然存在。   张瑞敏常常向员工灌输这样一个理念:“说了不等于做了,做了不等于做对了,做对了不等于做到位了,今天做到位了不等于永远做到位了。”只有“做到位”,才算“做了”,才能创造价值。   职场中总有一些人,习惯性地把事情做完,却没有把事情做好。下文中的小李就是一个典型。   近期来,老板对小李越来越不满意了。可究竟为什么,连老板自己也说不太清楚。他只知道,小李每次都能把他交代的事情完成,却不能让他完全满意。   有一次,有个重要的客户从新疆过来,老板让小李帮忙查一下北京主要宾馆的情况,准备好好招待客户一番。   小李接到任务就忙开了。半天之后,小李给老板发来了一封电子邮件,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二十多家宾馆的众多信息,包括宾馆等级、地理位置、服务质量,等等。   老板看到这封邮件就皱了眉头,显然,他不是很满意。他希望看到的是简洁明了的说明,最好会有一些小李的建议,比如,哪家宾馆的新疆菜做得好,或哪家的服务会比较适合这位客户。但这些老板都没有看到。   但老板又不好指责小李,因为小李确实将老板交代的工作做了,而且已经做对了。那么,老板为什么对小李的工作不满意呢?追根究底,其关键原因是小李并没有把工作做好做到位。   工作中有许多小李式的人,他们会对老板交代的任务不打折扣地完成,并且不会发生方向的偏差,也就是能把事情做对,然而,他们还欠缺一点主动性和一点变通能力,还不能够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把事情做好。   身在职场的你,是否曾犯过这样的错误:在干工作时,只是满足于“做”,却不重视结果。表面看起来,整天在付出、在努力、在忙,但是这种忙,却是穷忙、瞎忙,结果是碌碌无为。   老板让你给客户打个电话,你打了,可是对方没有人接。你说自己完成任务了,可是这样的“做”有什么意义呢?“做了”就够了吗?   在工作中,绝对不能满足于“做了”这一点上,满足于“做了”,不仅会浪费资源,更可怕的是一种自欺欺人,既有可能浪费自己的前途,也有可能给公司发展造成影响,乃至产生危机。在工作中,我们要牢牢记住一点:只有做好了,才叫做了。   “做了”与“做好”,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有本质区别。前者只是走过场乃至是糊弄人,后者却意味着对组织的目标负责、对工作的品质负责。一个人是不是执行力强,关键就看他是重视“做了”还是重视“做好”;一个组织抓执行是不是抓住了关键,也看它是不是把管理的重心放到“做好”两个字上。对于一个负责任的人来说,“做好”才是“做了”。   “做了”并不意味着工作,“做了”不等于“做好”了,只有“做好”了才叫“做了”。把问题解决好,才称得上是合格地完成了本职工作。我们只有把“做对做到位”作为执行的关键,才以圆满地完成工作任务。   阅读思考:   1.你是如何看待小李式的员工的?扪心自问,对待工作,你是满足于“做了”还是满足于“做好”?   2.“说了不等于做了,做了不等于做对了,做对了不等于做到位了,今天做到位了不等于永远做到位了。”对于张瑞敏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和认识的。   3.结合工作实际,谈谈你对“做了”与“做好”之间的有什么本质区别?   4.认真只能把工作做对,用心才能把工作做好   大家知道,做一件事情,“用心”与“不用心”有很大的区别。但是在现实的工作中,总是能看到一些员工不用心工作。   有这样一个佛家故事:一个小和尚担任撞钟一职,每天都能按时撞钟,但半年下来主持却很不满意,就调他到后院劈柴挑水,说他不能胜任撞钟一职。   小和尚很不服气地问:“我撞的钟难道不准时、不响亮?”   老主持耐心地告诉他:“你撞的钟虽然很准时、也很响亮,但钟声空泛、疲软,没有感召力。钟声是要唤醒沉迷的众生的,而我却没有听到这样的声音。”&   小和尚不过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已,并没有融入一颗“唤醒众生”的心。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用心做事与认真做事的区别。认真做事是做好一件事的底线,不认真做事绝对做不好一件事,但不用心去做事,做出的事却不会有所超脱,思考问题也不会深刻。   可见,无论是“撞钟”还是工作,都必须用心去做,你用心去做了,自然能够把工作做好做到位。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杰出青年岗位能手”李素丽说:“认真只能把工作做对,用心才能把工作做好。”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差别很小,差别在于人的努力程度,在于用心程度。无论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以追求卓越为目标,以“做到最好”为标尺,这样才能把任务出色完成。   随处可见的做事不用心、敷衍了事   在一些企业和组织机关里,一些人做事总是不用心,对工作能敷衍就敷衍、能应付就应付、能逃避就逃避。“粗心、懒散、草率”等这样一些字眼,是他们工作的主要表现。以这样的态度去工作,其结果可想而知。   人类的历史,充满着由于疏忽、畏难、敷衍、偷懒、轻率而造成的可怕惨剧。   日,美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船刚升空就发生了爆炸,包括两名女宇航员在内的七名宇航员在这次事故中罹难。调查的结果是因一个O型密封圈在低温下失效所致。失效的密封圈使炽热的气体点燃了外部燃料罐中的燃料。尽管在发射前夕有些工程师警告不要在冷天发射,但是由于发射已被推迟了五次,所以警告未能引起重视。这次事件是人类航天史上最严重的一次载人航天事故,一些人员对于技术人员的建议敷衍了事,结果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亿美元,并使航天飞机停飞近三年。   像这种因工作中敷衍了事而引起的悲剧,在世界上每天都会上演。   一家服装厂的一名业务员为单位订购一批羊皮,合同条款本应是“每张大于4平方尺。有疤痕的不要。”然而这名业务员粗心大意,把句号写成了顿号,成了“每张大于4平方尺、有疤痕的不要。”结果供货商钻了空子,发来的羊皮都是小于4平方尺的,使服装厂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损失惨重。   当今时代,公司与公司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只要员工在工作中不用心,有一丁点儿不负责任,就有可能导致整个企业蒙受巨大损失。   敷衍了事的人不单单工作起来效率较低,自己阻碍了自己发展和进步的道路,而且会给人们留下做事情不负责任、工作粗心大意的坏印象,从而很难获得上司的信任和重用,自然也就无法获得同事的尊重。   一位哲学家说过:“不论你手边有任何工作,都要用心去做。这样,你每天才会取得一定的进步。”&   失败的最大祸根,就是养成了敷衍了事的习惯,而成功的最好方法,就是把任何事情都做得精益求精、尽善尽美,让自己经手的每一件事,都贴上“卓越”的标签。   用心工作,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敷衍工作,最大的受害者也必定是自己。大部分人总是在渴望自己得到提升,得到加薪,但却在工作中依旧抱着为老板打工,只是完成任务,甚至敷衍、马马虎虎的工作态度,似乎他们并不知道职位的晋升是建立在忠实履行日常工作,用心做好每一件事的基础上的。只有尽职尽责、尽善尽美、用心做好目前的工作,才能使你获得价值的提升。   养成用心做事的好习惯&&   老板评价优秀员工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他做事很用心。”可见,“用心”是对一个人工作和事业的最佳褒奖。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才能把事情做到位。   在现代职场中,该如何用心做事,以取得人生的成功呢?建民集团董事长黄建民说:“要养成用心做事的好习惯!”&&   黄建民举了他们公司的一个例子:   洗衣房的邓美雄,她只有初中文化,也从来没有接受过什么专业的洗衣培训,但是由于她用心投入,虚心好学,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了专业技能技巧,并利用晨会不断总结经验带动大家提高,使洗衣房成为管理层最放心的部门。而在此之前,公司请过几任所谓的“大学生”和不少的“专家”来管理洗衣房,但任何一个时期的管理都无法和现在的洗衣房相比。   记得去年中秋节期间,有一位顾客拿了一件非常昂贵的衣服,来到洗衣房找到邓美雄说:“我特别喜欢这件衣服,但是衣服不小心搞脏了,我找了几家大型的连锁洗衣店,它们都没法去掉衣服上这块顽渍,你能帮我解决它吗?”邓美雄接过顾客的衣服后,来到洗衣房,拿出所有的洗衣药水,进行了十几次的配比,并在报废的布料上面反复地试验,既要去掉顽渍,又不能损伤布料。后来终于成功了,顾客接过衣服的一瞬间,对她感激不已,要给她小费,但是邓美雄坚决不要。   还有一次,洗衣房的烘干机老是吱吱作响,邓美雄找来了工程部的人检测维修,最后工程部的人只能摇头说没办法。邓美雄听后,并没有放弃,她在想:只要用心,就一定有办法解决的。后来经过她的用心观察和研究,终于发现原来是因为布料的一些尘屑积在了机器的部件里,清理干净之后,问题就解决了。   发生在邓美雄身上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很多。一个初中生,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惊人的进步?原因只有一个,就是用心!在我们公司像邓美雄这样用心做事的人还有很多很多,他们都没有很高的文凭,但是他们之所以优秀,就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用心做事。所以,用心做事的好习惯一旦养成,就会使人终身受益。   黄建民最后总结说:“用力做事能完成一项工作,用心做事才能做好一项工作。心在哪里,成功就在哪里。任何时候都要牢记:只有用心,我们才能见微知著;只有用心,才能追求卓越、追求完美;只有用心才会使你与众不同;只有用心才会使你脱颖而出;只要用心做事,你就一定会获得人生的成功。”   用心对待每件事,认真做好每件事,量到了,就会发生质的变化。要相信,成功属于那些能够一以贯之地认真做好每件事的人。   用心工作的员工是企业的财富,也是企业真正需要的人。一个用力工作的人,只能做到称职,只有用心工作的人,才能达到优秀。用心工作是一种工作态度,更是一种工作方法和工作哲学。从平凡到优秀,其实只有一个秘诀,那就是工作上要用心一点,再用心一点。只要用心去做,每个人都能在工作中做得出色,都能成为企业最优秀的员工。   阅读思考:   1.问问自己,你是不是像小和尚一样不用心地工作着?想一想,这样的工作态度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2.在你的身边,也随处可见的那些做事不用心、敷衍了事的人吗?他们在单位的境况如何?   3.你能像邓美雄那样用心对待工作吗?与邓美雄相对比,我们还存在哪些差距?   4.为什么说“用心才能把工作做好”?谈谈你的体会和认识。   5.心无旁鹜,专注地把工作做对做到位   做事专注,是一个员工纵横职场的良好品格。一个人不能专注自己的工作,是很难把工作做好做到位的。一个人从事某项工作,如果不能全神贯注,不能集中精神,就很容易出差错。   很多年前,在亚特兰大举行的10公里长跑比赛中,赞助者为健怡可口可乐公司。为了促销产品,健怡可口可乐的商标显著地展示在比赛申请表格、各种媒体、T恤衫比赛号码上。   比赛当天早上,大会的荣誉总裁比格斯站在台上说:“我们很高兴有这么多的参赛者,同时特别感谢我们的赞助商健怡百事可乐。”   站要比格斯背后的可口可乐公司代表极为愤怒:“是健怡可口可乐,白痴!”   超过1000位的参赛者也一片哗然,当时比格斯感到了万分的羞辱和懊悔。他事后说:“我知道是可口可乐,但是我当时分心走神了,结果洋相百出,给人留下了笑柄,可口可乐公司也对我不满。就是在那要命的一天,我知道了专注的重要性。”   比格斯的教训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无法专注工作,那么不管他的工作条件有多好,他都会让成功的机会从身边溜走。   还有一个故事。孔子带领学生去楚国采风。他们一行从树林中走出来,看见一位驼背翁正在捕蝉,他拿着竹竿粘捕树上的蝉,就像在地上拾取东西一样自如。   “老先生捕蝉的技术真高超。”孔子恭敬地对老翁表示称赞后问:“您对捕蝉想必是有什么妙法吧?”   “方法肯定是有的,我练捕蝉五六个月后,在竿上垒放两粒粘丸而不掉下,蝉便很少有逃脱的。如垒三粒粘丸仍不落地,蝉十有八九会捕住;如能将五粒粘丸垒在竹竿上,捕蝉就会像在地上拾东西一样简单容易了。”捕蝉翁说到此处,捋捋胡须,严肃地对孔子的学生们传授经验。他说:“捕蝉首先要学练站功和臂力。捕蝉时身体定在那里,要像竖立的树桩那样纹丝不动;竹竿从胳膊上伸出去,要像控制树枝一样不颤抖。另外,注意力高度集中,无论天大地广,万物繁多,在我心里只有蝉的翅膀,我专心致志,神情专一。精神到了这番境界,捕起蝉来,那还能不手到擒来,得心应手么?”   大家听完驼背老人捕蝉的经验之谈,无不感慨万分。孔子对身边的弟子深有感触地说:“神情专注,专心致志,才能出神入化、得心应手。捕蝉老翁讲的可是做人办事的大道理啊!”   驼背翁捕蝉的故事向我们昭示了一个真理:对工作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才能出色地完成工作,把工作做好做到位,取得成功。   专心致志地投入工作   我们在着手某项工作时,要全身心地投入,千万不要三心二意,要知道心不在焉是成功的劲敌。如果你能认真到忘我的程度,你就会体会到工作的乐趣,就能克服困难,达到他人所无法达到的境界,并得到应有的回报。   刘健是一家广告公司的员工。一次,一家著名的洗衣粉制造厂家委托刘健所在的公司作广告宣传,负责这个广告创意的好几个文案创意人员拿出的东西都不能让厂家满意。没办法,经理只好让刘健把手中的活放下,专心把这个广告创意文案拿下来。   接受任务后,接连几天,刘健在办公室里抚弄着一整袋洗衣粉在想:这个产品在市场上已经非常畅销了,此前的许多广告词也非常富有创意。那么,我该怎么下手才能重新找到一个点,做出一个与众不同、又令人满意的广告创意呢?   有一天,他在苦思之余,把手中的洗衣粉袋放在办公桌上,又翻来覆去地看了几遍,突然间灵光闪现,想把这袋洗衣洗打开看一看。于是找了一张报纸铺在桌上,然后,撕开洗衣粉袋,倒出了一些洗衣粉,一边用手揉搓着这些粉末,一边轻轻嗅着它的味道,寻找感觉。   突然,在射进办公室的阳光照耀下,他发现洗衣粉的粉末间遍布着一些特别微小的蓝色晶体。审视了一番后,证实的确不是自己的眼睛看花了。他便立刻起身,亲自跑到制造商那儿问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得知这些蓝色晶体是一些“活力去污因子”。因为有了它们,这一次新推出的洗衣粉才具有超强洁白的效果。   明白了这些情况后,刘健回去便从这一点下手,绞尽脑汁,寻找最好的文字创意,因此推出了非常成功的广告方案。广告播出后,这种产品的销量急速攀升。   专注于工作,并全身心投入的人,往往会创造出工作的奇迹。   专注的力量是惊人的,集中精神在忘我的境界里专注工作,做起事来不仅轻松、有效率,而且也更能把事情做好。当你在做一件事时,如果你不能全神贯注,不能顺利地完成工作,你不要去寻找别的原因,唯一的原因就在于你做事还不够专注。   做事情时要做到心无旁鹜   在当今时代,没有哪家企业、哪个老板会喜欢那种做事三心二意、在工作中走神的员工的。从这种意义上说,工作专心致志、心无旁鹜的人,就是能把握成功机遇的人,只有一心一意做事的人,才能受到老板的器重与提拔。   美国有家大公司在招聘员工时,特别关注考察应聘者的专心致志的工作作风。通常在最后一关时,由总裁乔治亲自考核。   那天面试时,公司总裁乔治找出一篇文章对前来应聘的哈里斯说:“请你把这篇文章一字不漏地读一遍,最好能一刻不停地读完。”说完,乔治就走出了办公室。   哈里斯想:不就读一遍文章吗?这太简单了。他深呼吸一口气,开始认真地读起来。过了一会儿,一位漂亮的金发女郎款款而来:“先生,休息一会儿吧,请用茶。”她把茶杯放在桌几上,冲着哈里斯微笑着。哈里斯好像没有听见也没有看见似的,还在不停地读。   又过了一会儿,一只可爱的小猫伏在了他的脚边,用舌头舔他的脚踝,他只是本能地移动了一下他的脚,小猫丝毫没有影响他的阅读,他似乎也不知道有只小猫在他脚下。   那位漂亮的金发女郎又飘然而至,要他帮她抱起小猫。哈里斯还在大声地读,根本没有理会金发女郎的话。   终于读完了,哈里斯松了一口气。这时乔治走了进来问:“你注意到那位美丽的小姐和她的小猫了吗?”   “没有,先生。”   乔治又说道:“那位小姐可是我的秘书,她请求了你几次,你都没有理她。”   哈里斯很认真地说:“你要我一刻不停地读完那篇文章,我只想如何集中精力去读好它,这是考试,关系到我的前途,我不能不专注一些更专注一些。别的什么事我就不太清楚了。”   乔治听了,满意地点了点头,笑着科:“小伙子,你表现不错,你被录取了!在你之前,已经有50人参加考试,可没有一个人及格。”他接着说:“在纽约,像你这样有专业技能的人很多,但像你这样专注工作的人太少了!你会很有前途的。”   果然,哈里斯进入公司后,靠自己的业务能力和对工作的专注和热情,很快就被乔治提拔为经理。   现任经理要职的哈里斯在回忆当时应聘时的情景时说:“那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课,一个人如果没有专注工作的精神,那他就无法抓住成功的机会。”   黄帅民是东莞速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一个年仅30岁的亿万富翁。翻开他成功的简历,人们会发现,目前中国许多成功企业家所拥有的经历,在他身上也能发现:白手起家,从打工仔到跑营销再到自己做老板、办实业。   他初到广东打工时,就懂得踏踏实实地做事的重要性。在工厂里,他心无旁骛,只知道低头做好自己的工作。一次,工厂的老板来巡视,黄帅民没有像其他工人那样抬头观看,而是一心一意专注于自己的工作。正是他的这种埋头苦干、专注的态度为他赢得了机遇。不久,他就得到赏识,获得了提拔。也就从那时起,他开始与外面有了沟通,能力也得到了持续的提高。从场务管理做到业务主管,知识和经验越来越丰富,此后逐步走向成功。   职场中那些取得成功的人,不仅养成专注工作的习惯,而且还把专注工作看成是自己的使命。   只有把专注工作当做工作的使命并努力去做,养成专注工作的好习惯,你的工作才会变得更有效率,你也更能乐于工作。   专注,可以帮助你精力充沛地完成工作。心无旁骛,一心一意,才能卓有成效地把一件事情做到最好做到位。   如何做一个心无旁骛把工作做到位的人   作为一名员工,只有一心一意、集中精力专注于自己的工作,才能比其他人更容易找到通往成功的突破口,否则,就很容易在工作过程中现差错,不但会给公司造成损失,还会让自己丧失工作机会,就更谈不上把工作做好做到位了。那么,作为员工怎样才能做到心无旁骛、专注自己的工作呢?   ⑴培养目的意识   一个人想在工作上有所作为,首先要考虑的是:“我想做什么事?”或是“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有了这种强烈的目的意识,你才会集中精力,并调动过去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在有意或无意中使你所关注的事情有所突破。   ⑵做事时身心全部投入   当今时代,做事是否专注,已成为衡量一个人职业品质的标准之一。一些企业文化提倡“爱岗、敬业”,倡导“干一行、专一行”,而我们在工作中能够做到专注,全身心地投入,便是务实、敬业最基本、最实在的体现。如果上班做事时脑子里还想着球赛、彩票、电影、股票等等一些与工作无关的东西,连最基本的“专注”都做不到,如此身心不地焉地身在曹营心在汉,还谈什么爱岗、敬业?这样他就那一样都做不好。   ⑶一次只做一件事   在激烈的竞争中,如果你能向一个目标集中注意力,做好工作的机会也将大大增加。因此,在工作中,要一次只做一件事,并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件事中,把它落实到位,这样心里才不会感到筋疲力尽。对自己已经决定的事专心去做,放弃其他所有无关的事。   ⑷排除次要事物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在努力向自己的目标靠近的时候,总会被各种各样的事情所干扰,比如来自经济方面、家庭方面等因素,这些因素就是对你把握重要事物能力的考验。如果你因为这些次要事物而停止前进的脚步,甚至因此而偏离了目标的方向,那么,最后你只会离成功越来越远。   德国著名作家歌德曾经说过:“重要之事绝不可受芝麻绿豆小事的牵绊。”   可见,身为员工,要想把工作做到位,就要专注当前要务,排除那些次要事物的牵绊,这样,在行动过程中,才能容易把工作落实好。   总之,一个人要把工作做到位,就必需要心无旁骛,全神贯注于自己的工作,专注自己的人生目标,这样才能成为最优秀的员工,才会在的人生道路上顺利前行。   阅读思考:   1.结合文中的案例,谈谈你对专注工作的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   2.如果你是哈里斯,你也会像他一样心无旁骛,全神贯注于自己的工作吗?   3.你是一个做事专注的人吗?做事专注这一职业品质给你带来了什么?   6.把工作做到位,别让自己“不胜任”   把工作做到位,是胜任最起码的要求!如果工作连最低的要求都达不到,就根本谈不上“胜任”二字。做事不到位,工作不达标,就是“不胜任”。&   任何领导,都害怕下属不胜任工作,做事做不到位,把事情搞砸,因为领导也要负责任甚至负最大的责任。任何领导,都喜欢做事做到位的员工;任何单位,都首先重视胜任的员工,每当有好职位空缺了,往往会首先提拔那些胜任的员工!&   有些人经常抱怨单位不重视自己,好位子都给了别人,却不给自己机会。然而,稍为留心,我们就会发现:这些人是因为不胜任工作,把工作做不到位而得不到领导的器重。   刘达和陈克同在深圳一家公司上班。刚开始,他们都是普通职员,拿一样的薪水,可不久陈克受到老板的青睐,工资一涨再涨,比刘达高出了好几倍,而且职务也一再被提升,从领班直到部门经理。刘达却像被人遗忘了一般,还在最底层混,终于有一天刘达忍无可忍,痛斥总经理用人不公平。   听了刘达“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一番牢骚以后,总经理没说什么。刚好中秋节快到了,公司正在考虑该买什么礼物送给公司员工。于是他吩咐刘达说:“小刘,麻烦你到西门水产市场跑一趟,看看有没有大闸蟹卖?”   结果,刘达来来回回、辛辛苦苦跑了三趟市场,也没有把有关大闸蟹的市场信息彻底弄清楚。当刘达最后一次气喘吁吁地回来向总经理汇报时,总经理对他说:“你已经很累了,你先休息一会儿。”   然后,总经理当着刘达的面,把陈克叫了进来,并吩咐陈克说:“小陈,麻烦你到西门水产市场去一趟,看看还有没有大闸蟹卖?”   陈克问清买大闸蟹的用途后,直奔西门水产市场而去。过了30多分钟,陈克就了解到了有关大闸蟹的全面完整的信息,并拎着两只阳澄湖大闸蟹样品回来供总经理参考。   听完陈克的报告之后,总经理转头问刘达:“你看出来你们俩有什么不同了吗?你现在明白我为什么不给你加薪晋职了吧!”   刘达一副恍然大悟的神情,赶忙点头表示明白了!   接着,总经理向刘达进一步说道:“一样是去西门水产市场看看有没有大闸蟹卖,你们搜集回来的市场信息和态度却截然不同。小刘,你的确很认真,这没有错,但是你并没有思考这项任务的具体要求和目标是什么,只是一个口令一个动作,简单地完成任务,由于你不清楚完成任务的目的和要求,因此就免不了做一些无用功。以这次任务为例,你竟然连买大闸蟹干什么都没有问,搜集信息自然就没有针对性,来来回回跑三趟也就难免了。而小陈呢?一次就把事情搞定,他不仅搜集到了我需要的市场信息,甚至还给出分析和建议,为我作出正确的决策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总经理的一番话,使刘达恍然醒悟,此时他才明白老板给自己上了一堂“把工作做到位,别让自己‘不胜任’”的职业课。   现实工作中,不少人“把工作做完”的愿望总是胜过“把工作做对”的愿望,他们总是急着要把工作做完,而很少考虑如何将工作做对、做到位,如何让老板和上司放心,结果轻则做无用功,重则把正确的事做错。   胜任工作的最起码标准是,做事做到位。工作不到位、不胜任自己的岗位,在短时间内可能不会造成什么恶果,但长此以往,终会带来可怕后果!&   在任何企业和组织里,胜任的人,最容易脱颖而出!在老板心目中,最有份量的员工往往是最胜任的员工!因此,是否应该给一位员工加薪晋职,老板们的依据往往是:这名员工胜任工作吗,值得我给他加薪晋职吗?&&   在竞争趋于白热化的商业社会中,不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做到位的人,根本无法胜任自己的工作,事业也不可能获得成功,“优秀”自然也就无从说起。   要胜任岗位,必须保证每件事情都做到位!   阅读思考:   1.看了刘达和陈克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慨?为什么工作做不到位就是“不胜任”?   2.自问一下,你胜任自己的岗位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你打算如何去做?   7.工作做对做到位,永远不做“差不多先生”   在职场中,很多人认为自己的工作太简单了,根本不值得全心投入,更不必花费太多精力,于是一边抱怨没有机会,抱怨上司不识自己卓越的才华,一边敷衍工作,只做到差不多、说得过去、上司挑不出毛病来就行了。殊不知,这种“差不多”的思想导致的最后结果却是“差很多”。   把工作做对做到位是每一个职业人士必须做到的事情。在工作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每个人都必须不打折不扣地把自己的职责承担起来,把事情做到最好,这样才不影响其他人的工作,才不会对大局产生不利的影响。比如会计工作,你必须保证正确填写了各种账薄和票据,任何一个都不允许有一点差错,不能80%合格,99%都不行,必须做到100%。这才叫做对做到位。很多员工在工作中不注意,工作做得差不多就行了,60分就及格了,何必做到100分呢?因此做事经常不到位,一旦出错又不得不重新做,既浪费时间和精力,还影响他人工作。   其实,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要认真负责,对自己要求严格,尽我所能,做到尽善尽美。   “差不多”已经成为人类各项事业的敌人,但是有一个他们的共同天敌,那就是深藏在我们内心深处,需要我们激发和唤醒的追求认真的做事做到位工作精神。   无处不在的差不多先生   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差不多先生”,我们自己也可能就有“差不多先生”的影子。关于这类人的性格和状态,国学大师胡适先生曾于日在当时的《申报》发表《差不多先生传》,可谓把这种人刻画得入木三分,令人叫绝:   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提起此人可谓无人不知,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也一定听别人谈起过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上,因为他是全国人民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得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缜密。&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时候,妈妈叫他去买红糖,他却买了白糖回来。妈妈骂他,他摇摇头道:“红糖和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个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   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说:“‘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结果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在两分钟前开走了。他白瞪着眼,望着远去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可是火车公司未免也太认真了,8点30分开同8点32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却不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有一天,他忽然得了一种急病,叫家人赶快去请东街的汪大夫。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的汪大夫,就把西街的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吧。”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一会儿,“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这句话,方才绝气。&   他死后,大家都很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帐,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叫他“圆通大师”。&   他的名誉越传越远,越久越大。无数的人都学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   看了胡适先生的这篇《差不多先生传》,再对照一下当今社会人们的心态,不禁令人汗颜,80多年过去了,现在看看我们周围,“差不多”心态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而是依然普遍存在。今天职场上的中国人仍然有这种大而化之、马马虎虎的毛病,以致于企业中“差不多先生”比比皆是,“基本”、“好像”、“几乎”、“大约”、“估计”、“大致”、“大概”等,成了“差不多先生”的常用词。   在我们的企业、组织机关里,“差不多先生”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打包不方正,差不多就行了;检验疵点没标识,差不多就行了;管理人员检查考核不认真,差不多就行了;不肯算细账,质量差点、成本高点、价格低点、利润少点,差不多就行了;遇事不肯斤斤计较,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对人对己差不多就行了。其结果是工作马马虎虎,敷衍了事,产品送到客户手上,不是退货,就是索赔,使工厂失去客户,丢掉市场。由此可见,“差不多先生”有其生存的广阔空间,它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差不多”现象的存在和蔓延,既害了他人,更害了自己。因此,绝不能任其滋生蔓延,必须想办法努力克服,彻底根除!?   看似“差不多”,其实是差很多   做事情如果有“差不多”、“大概过得去”、“还行吧”、“凑合”这样的心态,那是很要命的,殊不知“差不多”其实是差很多。   正是因为我们有这种“差不多”心态,工作中才漏洞百出,产品才缺乏竞争力。因为“差不多”,我们的许多企业被拒之门外,我们的产品总是被打上二等货色的标签,与一等品只差一点,其实是差很多。   很多时候,“差不多”就是差很多。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1993年全国小麦价格开始上涨,一家私营面粉厂的业务员来到小麦产区采购小麦,这时产区的一些粮库大都是待价而沽,不想卖粮食,经不起业务员的纠缠,粮库的负责人说:“粮食有的是,卖给你也行,一吨1000元,你要不要?”   这位业务员拿不定注&&意,他不知道自己出来这半个多月全国的小麦涨到什么价钱了,于是给公司老板发电报问:“一万吨小麦,每吨1000元,价格高不高?买不买?”   老板看到电报后生气地对秘书说:“真是乱弹琴,哪有这么高的价格,现在最高的价格也不到900元,给他发电报,就说价格太高!”   秘书赶紧跑到邮局发了个电报:“不太高”。   没几天,业务员带着签订的购销合同回来了,老板莫名其妙,追查原因才知道,秘书发电报时,“不”字的后面少了个句号。如果履行合同势必给公司带来100多万的经济损失,后来经过多次协商赔偿了对方15万元才算了事。当然这位秘书不久就被辞退了,而他在当地再也无法找到工作,不得不远走他方。   是啊,“不太高”和“不。太高”不是差不多吗?可是就是差了一个小小的句号,却相差十万八千里,这位“差不多先生”也只好背井离乡了。   “差不多”有时会差很远,无论是相差0.1mm还是0.1s,都是毫厘之差,天壤之别!竞技场上,冠军与亚军的区别,有时小到肉眼无法判断。比如短跑,第一名与第二名有时可能相差0.01s;又比如赛马,第一匹马与第二匹马相差仅半个马鼻子,差几厘米而已。但是,冠军与亚军所获得的荣誉与财富却相差天壤之别,全世界的目光只会聚集在第一名身上。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品质总是可以允许存在一个AQL值(可接受质量水平),AQL值意味着我们做任何事总是有个偏差。假如每一道工序可允许0.1%的不合格率,那么一个流程(假设由100个工序组成)结束后产品的合格率只有37%。这就是我们的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故事。如果我们的工作每天可以允许1个偏差,那么一个庞大的公司怎么能经得起多少个1%的偏差。凡事差不多就可以了,问题就是这个差不多真的就是差不多吗?其实差不多意味着差很多。   凡事最怕”认真“二字,当你讲“差不多”时,请你考虑一下,你可以更进一步,不用讲“差不多”的。如果一直“差不多”,最后就会差很多!   彻底告别“差不多先生”   也许在生活中,“差不多先生”对样样事情都看得破,想得开,不计较,能算做是一个“老好人”。不过在职场上,“差不多”的心态却是必须严格杜绝的,因为每个员工都是团队的一分子,如果每个人都是“差不多”,不仅会导致组织难以获得利润,甚至还会因不慎造成重大事故。   有一家企业引进了德国设备,德国工程师在设备安装调试验收时,发现有一个螺丝歪了,但是它的紧固度没有问题。我们的工程师却认为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所有六角螺丝的紧固度不可能都一丝不差,差不多就行了。德国工程师却坚持说:“不,这完全可以做到。六角螺丝歪了,是因为在拧这个螺丝的时候,没有按规范标准进行操作。”。后来的调查发现了是我们安装工人的问题。按照技术操作标准要求,上这些大螺丝需要两个人共同完成,一个人固定扳手,另一个人拧螺丝。可是我们的操作却是一个人上螺丝,另一个人休息。   不少人面对工作总是将“差不多、过得去、慢慢来”挂在嘴边,在这种意识的作用下,工作自然会出一些漏子,而当问题出现后,又总是给自己找借口:“不就是螺丝拧歪了吗?又影响不了大局!”“不就是报表里错了一个数字么,下次注意点就行了。”“不就是文件页码装订错了么,下不为例就是了。”如此等等。   这种“差不多”心态要不得!我们每个人、每个企业,都要努力避免陷入到这个误区当中去。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多问自己几次“真的可以‘差不多’吗?差的那一点会给自己、给公司、给顾客带来什么害处?”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彻底告别“差不多先生”,真正杜绝“失之毫厘、谬之千里”的工作失误。 阅读思考:   1.胡适先生的《差不多先生传》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我们身边也有这种“差不多先生”吗?   2.在工作中,你曾经说过类似“差不多”的话吗?最后导致了什么结果?   3.谈一谈,在工作中如何告别“差不多”心态,把工作真正做好做到位?   第二章:随处可见的工作不到位 1.说得到位,做得不到位&   2.布置到位,落实不到位   3.表面到位,实际不到位   4.岗位到位,敬业不到位   5.制度到位,执行不到位   1.说得到位,做得不到位。&   北京有句俗话,叫做“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这用来比喻某些人的漂浮作风是非常合适的。有位作家曾戏言:美国人是做了再说,日本人是做了也不说,而中国人则是说了也不做。这话虽然有点偏激,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种现象:在很多单位里,都会有这样的人,他们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说得很好,却总是做不到。当领导要他们拿出结果来时,他们往往绞尽脑汁去找借口来对付。&   在任何组织中,不管是领导者,还是最基层的执行者,都必须认识到只有真正把工作做到位才能获得成功,说得再好,如果不付诸行动,成功始终遥不可及。因此,在工作中应该杜绝一切空虚的口头谈论,全力以赴,尽职尽责地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做到位。   说得到位,做得到位,这是一切工作得以圆满完成的保证。&   只说不做,结果永远是零   一个人的成功取决于他的行动,没有行动就没有结果,没有结果就不会成功。   在一个成功学讲座上,主持讲座的教授对学员说:“想要赚钱的人请举手!”   学员们都举起了手。   教授又说:“想让自己成为顶尖级人物的请举手!”   学生们也都举起了手。   教授接着又问:“目前已做到的请举手!”   这回大部分人不再举手了。   教授笑了笑,问大家说:“你们想成功想了多久?”   学员们齐声说:“想了一辈子!”   “为什么还没有达到呢?”   有人回答说:“我们只是想想而已。”   “这就是你们没有成功的原因。”教授说,“你们都有成功的想法,但你们不去行动,不去做,那怎么有可能成功呢?”   从前,有一位满脑子都是智慧的教授与一位文盲相邻而居。尽管两人地位悬殊,知识水平、性格有天壤之别,可两人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如何尽快富裕起来。   每天,教授翘着二郎腿大谈特谈他的致富经,文盲在旁虔诚地听着,他非常钦佩教授的学识与智慧,并且开始依着教授的致富设想去实现。   若干年后,文盲成了一位百万富翁,而教授还在空谈他的致富理论。   再好的创意,再好的想法,若没有付诸行动,就看不到成果,便毫无价值可言。纸上谈兵是没有意义的,有了好的想法后,立即行动才是最重要的。   很多人在做事的时候根本没有行动力,所以他们一直无法成功。因为他们做都不做。   有一则寓言:在四川的偏远地区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   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到南海去,您看怎么样?”   富和尚说:“你怎么去呢?”   穷和尚说:“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多年来就想租条船沿着长江而下,现在还没有做到呢,你就更不可能了!”   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归来,把自己的经历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深感惭愧。   穷和尚与富和尚的故事说明一个简单的道理:说一尺不如行一寸。   克雷洛夫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   行动才会产生结果。行动是成功的保证。任何伟大的目标,伟大的计划,最终必然落实到行动上。   拿破仑说:“想得好是聪明,计划得好更聪明,做得好是最聪明又最好。”   只说不做,结果永远是零。不管你现在决定做什么事,不管你设定了多少目标,你一定要立刻行动。现在做,马上就做,是一切成功人士必备的品格。   说到位,更要做到位   说只是一种要求,是工作的前提,做才是根本。工作说到位更要做到位,部署到位更要落实到位。只有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变为具体的行动,工作才算做好了、做到位了。   可是现实中,往往是语言的巨人居多,真正能说到做到的人很少。   再好的想法与计划,都是需要通过行动来完成的。只说不做或是只想不做,要完成目标只能是痴人说梦。&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一个冬天的傍晚,山南的狗熊和山北的兔子在雪地艰难觅食时碰面了。在饥寒交迫中,它们赌咒这残酷的现实,并描绘了各自美好的未来。   “再也不能这么过了,”狗熊有气无力地说,“饿得睡不着,也懒得冬眠了,冬天一过,我就要种一块地的玉米,到秋天准能收获很多玉米棒子,我把这些玉米棒子存起来,就不会在来年的冬天再这么狼狈了。”   “再也不能这么过了,”兔子无精打采地说,“冬天一过,我就要种一块地胡萝卜,到秋天准能收获很多胡萝卜,我把这些胡萝卜藏存起来,就不会在来年的冬天再这么痛苦了。”   又一个冬天到了,山南的狗熊和山北的兔子再次在雪地重逢。狗熊没提种玉米的事,兔子也没说种胡萝卜的事,它们只是礼节性地打了个招呼,便各自四处觅食。原来,狗熊在春天成天在山上忙着采食鲜美的蜂蜜,种玉米的事儿早就被它抛在脑后;兔子在春天倒是种下了胡萝卜的种子,却懒得给胡萝卜苗浇水,结果胡萝卜苗全旱死在田里。   狗熊和兔子都想到如何让自己活得更好的办法,但要么没有采取实际行动,要么没能坚持做下去。它们注定又要遭受一次饥寒交迫的煎熬。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不少“狗熊式”与“兔子式”的人。“狗熊式”的人大嚷大叫要干什么事,但却总不见行动,到头来只不过是自己欺骗自己;“兔子式”的人做事有始无终,坚持不到终点,令先前的想法与工作毫无意义。   故事虽短但却告诉了我们一个很深的道理:只想不做哪来的成果,光说不做哪来的收获,只有立即为自己的想法行动才是取得成功的基础。   经常有人会考虑,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有多大差别?差别在哪里?   其实,人与人之间在智力和体力上的差别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大。很多事情,很多目标,很多前景,大多数人都能说出来,但是,能不能做到,做的结果如何,却是千差万别。   无论企业还是个人,光能说出好的战略远景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工作落实在行动上,才能得到想要的结果。   2004年在北京举办的“杰克o韦尔奇与中国企业高峰论坛”上,曾有中国的企业家这样问杰克o韦尔奇:“我们大家知道的都差不多,但为什么我们与你们的差别那么大?”   杰克o韦尔奇的回答是:“你们说出来了,但是我们做到了。”   这个答案简单得出人意料,但是却道出了差距的真谛:“说”到不如“做”到!否则,再好的计划,再宏伟的目标,都是空谈。   说到位与做到位,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可其效果却截然不同。&   现在的社会是注重实践的社会,别人看你是否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不是看你“如何说”,而是看你“怎么做”。“说到”是指看表面、重计划、善表态,而“做到”才是重行动、重结果,是对工作任务不折不扣的主动执行。   一个能够“做到”的员工,不论什么工作都能迅速地去完成;相反,一个只能“说到”,不能“做到”的员工,在任何单位都不会受欢迎。   “说到”而且“做到”是优秀员工必不可少的素质。在现实工作中,我们不光要能说到,更要做到,因为做到、做好是体现一名员工执行能力的关键。在今天,“说到不如做到”这一简单而意义深远的工作宣言,既是员工对待工作的准则,也是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座右铭”。   阅读思考:   1.为什么说“只说不做,结果永远是零”?请结合工作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2.举例阐述“说到位”与“做到位”之间的差别。   3.要克服“只说不做”的坏习惯,你应该怎么做?试着写出你的行动计划。
互动百科的文章(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
浏览次数:
工作的概念是劳动生产。主要是指劳动。生产是可以创造价值;而劳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每天问自己三个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