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中国海军击沉菲律宾第一次用机载鱼雷击沉敌舰

值得探讨一下的鱼雷
世界鱼雷与中国鱼雷一、鱼雷的历史鱼雷是一种能在水中自航,自控和自导,以水中爆炸毁伤目标的水中武器。现代鱼雷具有速度快、航程远、隐蔽性好、命中率高和破坏威力大等特点,可以说是 “水中导弹”。 鱼雷的前身是一种诞生于19世纪初的 “撑杆雷”,撑杆雷用一根长杆固定在小艇艇艏,海战时小艇冲向敌舰,用撑杆雷撞击爆炸敌舰。1864年,奥匈帝国海军的卢庇乌斯舰长把发动机装在撑杆雷上,利用高压容器中的压缩空气推动发动机活塞工作,带动螺旋桨使雷体在水中艇行攻击敌舰。但由于艇速低、艇程短、控制不灵,卢庇乌斯的发明未策投入使用。曾参与上述研制工作的英国工程师罗伯特·怀特黑德于1866年成功地研制出第一枚鱼雷。该鱼雷借鉴了卢庇乌斯的发明,用压缩空气发动机带动单螺旋桨推进,通过液压阀操纵鱼雷尾部的水平舵板控制鱼雷的艇行深度。当时鱼雷的航速仅11公里/小时,射程180─640米,尚无控制鱼雷艇向的装置。因其外形似鱼,而称之为 “鱼雷”,并根据怀特黑德的名字(意译为 “白色”)(而命名为 “白头鱼雷”。几乎与卢庇乌斯和怀特黑德同时,俄国发明家亚历山德罗夫斯基也研制出类似的鱼雷装置。,俄国舰艇向60米外的土耳其2000吨的 “因蒂巴赫”号通信船发射鱼雷,将其击沉。这是海战史上第一次用鱼雷击沉敌舰船。 1899年,奥匈帝国的海军制图员路德格·奥布里将陀螺仪安装在鱼雷上,用它来控制鱼雷定向直航,制成世界上第一枚控制向的鱼雷,大大提高了鱼雷的命中精度。1904年,美国人E·W·布里斯发明发热力发动机代替压缩空气发动机的第一条热动力鱼雷(亦称蒸汽瓦斯鱼雷),使鱼雷的航速提高至约65公里/小时,航程达2740米。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鱼雷已被公认为是仅次于火炮的舰艇主要武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鱼雷击沉的运输船达1153万吨,占被击沉运输船总吨位的89%;舰艇162艘,占被击沉舰艇总数的49%。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鱼雷击沉的运输船总吨位达1366万吨,占被击沉运输船总吨位的68%;舰艇达369艘,占被击沉舰艇总数的38.5%。 1938年,德国首先在潜舰上装备了无航迹电动鱼雷,它克服了热力鱼雷在航行中因排出气体形成艇迹而易被发现的缺点。1943年,德国首先研制出单平面被动式声自导鱼雷,它可接收水而舰艇的噪声自动导鱼雷,提高了命中率。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德国又发明了线导鱼雷,发射舰艇通过与鱼雷尾部连接的导线进行制导,不易被干扰。50年代中期,美国制成双平面主动式声自导鱼雷(又称反潜鱼雷),它可在水中三维空间搜索,攻击潜航的潜艇。1960年,美国又首先研制出 “阿斯罗克”火箭助飞鱼雷(又称反潜导弹),它由火箭运载飞行至预定点入水自动搜索、跟踪和攻击潜艇。70年代后、鱼雷采用了微型电脑,改进了自导装置的功能,协强了抗干扰和识别目标的能力。雷的航速已提高到90─100公里/小时,航程达4.6万米,尽管由于反舰导弹的出现,使鱼雷的地位有所下降,但它仍是海军的重要武器。特别是在攻击型潜艇上,鱼雷是最主要的攻击武器。 二、鱼雷的分类及各分系统简述 2.1直航鱼雷(无制导) 直航鱼雷就不用说了,大家都知道按照一个三角方程 ,其中Vk为目标速度、Vt为本艇速度,qk为攻角来计算提前角就可以了,普通的理科大学生都可以解这个方程,现代的潜艇都使用电脑来辅助计算从而提高速度。正是因为这种算法使的使用直航鱼雷的潜艇有占据发射阵位的特点。也许有人认为现在已经不需要直航鱼雷了,但是在攻击商船等目标的时候还是需要直航鱼雷的,因为毕竟很便宜,而且在马岛战争时英国潜艇就是用直航鱼雷击沉阿根廷巡洋舰的。 2.2音响自导鱼雷 音响自导鱼雷又分为被动及主动声制导两种其中又分为单双平面两种制导方式。由于原来的技术限制,音响自导鱼雷只能在一个平面内搜索和攻击目标,其航行深度由定深装置决定,也就是说只能打击有限吃水线的水面舰艇。随着技术的进步,双平面制导出现了因而可以攻击在三维空间机动的目标,也就是可以打击在水中潜航的潜艇了。历史上被动式音响制导方式出现的最早,主动式制导出现较晚,主动式制导由于海洋特殊的环境因素造成其自然干扰比较严重,较难从背景中分辨出目标,因此现代音响制导装置采用了很多比如FFT变换、脉冲压缩、脉冲编码、频谱分析等方法来提高抵抗自然和非自然的干扰的能力。由于必须具备不同水深、不同水文环境下工作的能力及现代舰船安静性越来越好,一般现代鱼雷的主动制导为可变频方式,且同时具有被动及主动两种工作方式。音响自导鱼雷缺点是在高航速时,音响自导距离要缩短。未来的音响自导装置具有智能化的特点,具有目标分析的能力。 2.3尾流自导鱼雷 由于舰船航行中螺旋桨的扰动产生尾流,根据尾流中气泡、水压、水温的变化制导鱼雷的方式称为尾流制导。尾流制导是比较难于干扰的制导方式,目前只有俄罗斯和瑞典两国拥有这种技术。其缺点是只能从尾部攻击舰船,且目标丢失后再入较难。 2.4线导鱼雷 线导鱼雷于60年代出现,能够利用发射舰艇更大的声纳系统弥补在高航速时,音响自导距离要缩短的缺点。导线为铜线,原来为单向传输,现多为双向传输,不仅能遥控还能遥测。其发展方向用光纤代替铜线,以解决在远距离时的信号衰减问题。 2.5复合制导鱼雷 复合制导鱼雷可弥补上述几种制导方式的不足,现多为线导+音响制导或尾流制导的方式。由发射舰船将鱼雷导引到目标附近,然后再交由鱼雷自导。 2.6热动力鱼雷 热动力鱼雷又可分为闭式循环、半闭式和开式循环。开式循环由于要向海水排出废气,造成航迹及静差问题(由于海水的背压,废气排出需要承受很大的负压,造成了水深不同航速不同的结果),目前慢慢被闭式和半闭式取代。半闭式循环将一部分不溶于水的气体排出雷外,然后将溶于水的气体储存起来;闭式循环完全不向雷外排出气体,不过这和热动力燃料有很大的关系。第一代热动力鱼雷采用压缩空气,由于压缩空气比能量低,鱼雷不能打的远,也不能打的快;第二代热动力鱼雷采用了酒精或煤油和鱼雷本身压缩空气混合以后通过燃烧室,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热动力鱼雷。第三代热动力鱼雷采用夹层燃烧室,燃烧室夹层为淡水,淡水用雷外海水冷却,淡水喷入燃烧室后加热为水蒸气共同进入发动机,由于加入淡水量很大,所以有蒸汽瓦斯鱼雷之名。第四代热动力鱼雷采用奥托OTTO和HAP(高氯酸阱胺)燃料,具有航迹小、价格便宜、无腐蚀等特点。奥托其实是一种硝酸脂混合物,其分子式中含氧比率低,所以需要HAP助燃提高燃烧效率。由于采用此种高能量比的(170瓦时/KG)的燃料,第四代鱼雷的航速都在50节以上,航程40KM以上,美国海军已有应用在MK50、MK48 ADCAP上。第五代热动力鱼雷有采用改进的奥托2燃料或锂燃料,另外在此几种以外还有采用过氧化氢燃料的,此种燃料燃烧生成物是水,所以其航迹很小,在日本及瑞典的鱼雷上有应用。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各种循环方式的不同,各种鱼雷在不同的深度的航程及航速不同(对开式或半开式而言)。由于热动力鱼雷的航速高、航程远所以尽管由于价格昂贵(几乎是电动鱼雷的三倍),各大海军强国还是努力发展。 2.7电动力鱼雷 自二战德国首次将电动力鱼雷用于实战以来,由于其无航迹、无背压、低噪音、低造价的优点有了很大发展。电动力鱼雷改进的主要方向在于电池和发电机,鱼雷电池由于和普通电池的要求不同所以采用了一些不同的原料及生产工艺,鱼雷电池大约有以下几种:第一代铅酸、第一二三代银镁海水电池、银锌电池(现使用)、镍镉电池(操雷用)、锂氯电池(未来)、铝氧化银(未来)。经过60年的发展电池能量密度有了更大的提高,从原先的铅酸电池理论127瓦时/KG,实际17瓦时/KG到现在银锌电池的理论180瓦时/KG到实际100瓦时/KG,使得电动力鱼雷能够以更大的速度及航程捕获目标。不过其比其热动力鱼雷相比航速低、航程短的缺点还是得不到彻底解决,不过现在的速度对付主要目标刚刚足够(40~50节左右)。未来的发展方向是锂氯电池和铝氧化银,前者其理论能量密度为1470瓦时/KG到实际的600瓦时/KG,但是由于锂的活性太强使得制造上颇为不易后者虽然没有前者的能量密度高但制造容易,便于生产。 2.8火箭动力鱼雷 这个是俄罗斯的独家法宝,鱼雷发射后以约200节的高速航行在气泡流场中,在15~20千米以外即可打击航母等大、中型水面舰艇。不过详情不太清楚。 2.9鱼雷的传动装置及推进装置 电动鱼雷的传动装置如果采用直流电机由电池-----开关电器------高速直流电动机-------减速齿轮箱-------螺旋桨组成;如果采用交流电机由电池-----逆变器------交流电动机-------减速齿轮箱-------螺旋桨组成;热动力鱼雷在传动上就比较简单。电动鱼雷电动机为正反转串极电机,现在的发展方向是采用高永磁电机,减小重量,提高效率。对转螺旋桨是现在的主流设计方式,但是在大航速下噪声较大,效率降低且由空蚀现象;于是出现了泵喷射器方式,泵喷射器是减速推进,所谓减速是指导管内径前小后大,水流进入是减速的。这种推进方式可推迟空泡出现的时间并能提高螺旋桨的转速还可降低噪声,在50节以下效率不如对转螺旋桨装置。 三、世界海军鱼雷现状及改进 大家可能不知道能制造鱼雷的国家比能制造导弹的国家要少,可见研制新型鱼雷的难度。现代海军鱼雷大多装备一大一小,大型必须是线导,小型的以反潜为主。传统的海军强国都很重视鱼雷的研制,对鱼雷的要求是快、远、准、狠、深五个字。 3.1航程和航速 航程和航速是一队矛盾的关系,基本上成三次方关系,就是说航速降低一半,航程增加8倍。为了??面: 3.1.1研究和改进鱼雷的动力装置(鱼雷的推进电机和热机)、鱼雷的燃料和电池。 其中燃料和电池是关键。鱼雷未来燃料有锂+氟化物,过氯氟化物+煤油,奥托燃料+HAP等;鱼雷未来电池有铝氧化银电池、锂亚硫酰氯电池、铝氯电池等。未来新型鱼雷上会出现直流无刷电机、磁阻电机或磁浮电机等。 3.1.2采用降阻和层流控制技术来提高鱼雷航速 研制中的技术有高分子降阻、海豚皮降阻等,但是目前还没有应用。另外层流控制技术可以达到使用化的阶段,其原理是将表面上的紊流液体吸入雷内然后排出雷外。 3.2提高鱼雷的自导性能 主要是提高鱼雷的浅水性能、抗干扰能力、识别能力、作用距离和导引精度等。关键是提高目标识别能力和自导的作用距离,使之成为智能鱼雷。 3.3提高爆炸威力 3.3.1研制新一代炸药—PBX系列炸药 3.3.2采用水下定向爆炸技术 3.3.3采用气体炸药和剩余的燃料一起爆炸 4.外军先进鱼雷一览表 型号/国家 重量/装药(公斤) 航速节/航程(公里) 潜深(米) 制导 动力 MK48 ADACP /45 1000 线导+主被动 热动力 MK50 300/68 60/9 900 声自导 热或电动力 鳆鱼/英国 268/45 60/20 1250 声自导 电动力 枪鱼/英国 /40 》500 线导+主被动 热动力 NTL/法国 ?/? ?/? ? 声自导 电动力 TP43/瑞典 ?/? ?/? ? 声自导 ? G-RX-3/日本 500/? 60/5 600 线导+主被动 电动力 73改/日本 235/? 40/6 450 声自导 电动力 G-RX-2/日本 ?/? 55/20 600 线导+主被动 热动力 瑞典TP43,直径400毫米与西方324毫米不同,TP43-0为本国使用,声自导+线导,银锌电池电力推进; 枪鱼(旗鱼)英国,半闭环热机,奥托+HAP燃料,60米水深航速75节,是目前最快的鱼雷; 美国MK48ADACP,通常采用267公斤弹头,奥托2燃料闭循环热机,采用少见的3速制,65/50/38节,航程只知道MK48航程26公里/55节,46公里/40节; NTL(海鳝)法国,航速50~55节,电动推进,铝-氧化银电池; MK50美国,战斗部好象是50公斤,闭环热机,锂燃料; 另80年代以后鱼雷都采用高能炸药聚能战斗部 四、中国鱼雷的现状(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以下一段为网络上的报道) 中国海军的鱼雷研制从60年代初开始,首先是仿制两种苏制鱼雷,即鱼一型潜射和鱼二型空投反舰鱼雷;70年代开始独立研制鱼三型深水反潜和鱼四型潜射反舰鱼雷;到80年代又仿制了轻型反潜鱼雷,并开始研制新一代的鱼五型线导反潜鱼雷和火箭推进反潜鱼雷(RAT)。到90年代,中国海军已先后装备了自制的热动力导引鱼雷,潜对潜/潜对舰电动声导鱼雷,空投反潜鱼雷,火箭助推鱼雷,潜对潜线导反潜鱼雷等。 另外,在有关鱼雷的重要技术领域中,如组合式电动陀螺仪,高强度铝镁合金新材料,可编频引信,新型声导技术,线导技术以及能源等方面都具备了技术基础。整体而言,中国鱼雷武器的发展基础虽短,而且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与现代高科技海战的要求仍有一段距离。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源,既有经济技术落后的实际,也有军事战略重点选择的原因。所以,80年代后,中国又开始从国外引进先进鱼雷。目前,已知引进的有意大利的白头轻型反潜鱼雷,俄罗斯的533毫米系列鱼雷。 基本性能 目前,中国海军现役装备6种仿制或自制鱼雷,以及数种从国外引进的鱼雷。 鱼一型: 中国海军第一种自制大型反潜鱼雷,代号YU-1。该型鱼雷虽技术颇为陈旧,但目前仍是潜艇和鱼雷快艇的主要反舰装备之一。50年代后期,中国决定仿制苏制氧气热动力鱼雷,为此引进了蓝图和样品鱼雷。该型鱼雷欲用高压氧气,动力大,航程远,但安全性较差,易发生爆炸和沉雷事故,而且生产,使用,维修也很复杂。经过分析研究,又决定改为仿制苏制53型瓦斯热动力鱼雷。这种鱼雷虽然航程较短,但航速与氧气鱼雷相同,且使用简便,安全。当时,中国只有样品鱼雷而无蓝图,而且与苏联关系已经紧张,再引进蓝图已无可能,只好通过拆解手头鱼雷样品,进行逆向设计仿制。研制任务由舰船研究院705所负责,1971年定型。鱼一型直径533毫米,长7。8米,战斗部400千克,采用瓦斯热动力推进系统,最高航速50节,最大航程10千米,潜艇和水面舰艇均可配备。鱼一型鱼雷为一种自控直航鱼雷,虽然航速较高威力较大,但导引方式比较落后,因而不符合现代海战需要。80年代中期,中国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改良研制出声导系统,使其作战能力大幅提高,次为鱼一型改良型。 鱼二型: 中国海军第一钟自制空投反舰鱼雷,代号YU-2。1954年,中国海军从苏联进口了固体燃料推进的短程空对舰鱼雷,用以配备海军航空兵轰炸机。1958年中国决定加以仿制,因进了全套蓝图,并聘请两位苏联专家。仿制任务最初由三机部123厂承担。1964年,专门生产鱼雷的374厂建成后,由705所为主再度仿制。1971年6月定型。鱼二仿制的样雷是苏制RAT-52型空舰鱼雷。该型鱼雷直径450毫米,使用固体燃料喷气推进,长约3米多,最高航速40节,最大航程5千米,战斗部重200千克。 但该型鱼雷在导引方式上也为自控直航式,没有导引能力。以后该型鱼雷是否曾加以改进不得而知。中国海军航空兵可空投鱼二型鱼雷的飞机为轰五型轰炸机和强五型强击机,前者可携带两枚,后者可携带一枚。关于鱼二型鱼雷的作战性能,可根据苏联对RAT-52的描述略知一二。1995年,苏联海军的一份研究资料表明,8枚RAT-52可击沉一艘5万吨级的航空母舰,不过,要命中8枚鱼雷平均要29架轰五或58架强五投放58枚鱼雷才有可能达到这一概率。这还是指已突破对方空防,能够对目标投下鱼雷的飞机。 如果没有改进的话,面对90年代的现代舰艇及防空能力,鱼二性的作战能力颇让人怀疑。所以,随着轰五的逐渐退役,鱼二型鱼雷也将完成历史使命。 鱼三型: 中国海军的第一种自制大型声导深水反潜鱼雷,代号YU-3。目前,该型鱼雷为汉级攻击潜艇的主战装备,夏级弹道导弹潜艇的自卫装备。60年代中期,中国海军开始研制核潜艇,决定研制一种深水反潜鱼雷作为匹配武器装备。在设计上,该型鱼雷采用电动推进系统和被动声导系统。在战术上,以能在深水攻击敌方潜艇,尤其是核潜艇作为基本作战要求。1964年冬,705研究所开始论证这种电动声导反潜鱼雷。1966年3月,国防科工委批准了研制方案,并命名为鱼三反潜鱼雷。在研制中,先后突破了高性能银锌电池,铝合金焊接鱼雷壳体,相位多波束导引装置等关键技术。1969年制出首具样雷,1984年研制成功。1988年5月,汉级核潜艇在海南深水实验场成功地进行了鱼三鱼雷水下深海发射试验。该发射系统能捕获目标并自动跟踪,一次过靶失掉目标后,仍可再次搜索与再次攻击。80年代后期,705研究所又对鱼三型加以改良,1991年试验成功性能更优良的鱼三改良型,亦称为中华鲟二型反潜鱼雷。鱼三改的最大特点,推测是导引系统由单一被动声导改为主被动联合声导,攻击导引精度和稳定性有较大提高。 鱼四型: 中国海军装备的第一种自制大型潜艇声导反舰鱼雷,代号YU-4。该型鱼雷为中国海军 柴电潜艇的主要反舰武器之一,为035型R级和037明级潜艇的主战装备,最新的039型宋级潜艇也配备有该型鱼雷。鱼四型是以苏制SAET-60型电动声导鱼雷为基础仿制改良而成。50年代后期,中国海军从苏联引进了样雷和图纸以便进行仿制。60年代初,中国决定集中力量首先研制鱼一型鱼雷,因此延迟了电动声导反舰鱼雷的研制。最初,负责导引系统研制的东风仪表厂和西北工业大学分别提出不同的方案。最后决定两个方案同时采用,前者为被动声导型,命名为鱼四甲型,代号YU-4A;后者为主被动联合声导型,命名为鱼四乙型,代号YU-4B。鱼雷总体设计制造和全雷总装协调,则由平阳机械厂承担。经过近10年的努力,鱼四甲型首先研制成功,航速比苏制同型鱼雷提高1/4,导引及引信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也有很大提高,1984年2月设计生产定型。鱼四乙型的研制有许多突破,采用了新型战雷头,排水装置,腹鳍尾等设计,特别用小型电力控深装置取代了原来的机械控深装置,大大改善了鱼雷的航行性能。该型鱼雷在1984年2月设计定型。鱼四乙型的研制成功,填补了中国海军主被动联合声导反舰鱼雷的空白。 鱼四型的作战性能到底如何,因无实战经验,很难加以判断,但根据研制时间及仿制的苏制鱼雷来看,其技术性能最好可能仅为70年代水准。这在导引系统上表现最为明显,目前反舰鱼雷以多采用线导和尾流导引技术,因为音响声导技术对水面目标的探测和追踪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鱼四型是否已经改进,增设了线导或尾流导引技术,目前还无法证明。不过从鱼五线导鱼雷的研制成功,以及从俄罗斯引进尾流导技术来看,尾流导引或线导技术可能会用于改良的鱼四型鱼雷。 鱼五型: 中国海军第一种自制热动力声线联导反潜鱼雷,代号为YU-5。目前,该型鱼雷装备在中国海军最新型039型柴电潜艇上。80年代中期,中国决定研制大型线导反潜鱼雷,作为039型新一代柴电潜艇的配套武器装备。在设计上,要求采用大功率,远航程的OTTO热动力系统,导引则是中途线导,末段主被动联合声导的混合模式。 在研制过程中,据信运用了许多美国和日本的科技。1990年初中国宣布成功地测试了一种新式大型鱼雷,应是鱼五型的初步研制成功。鱼五型的研制成功,对于中国鱼雷武器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技术上,鱼五型是中国海军柴电潜艇装备的第一种反潜鱼雷。它的研制成功显示了中国鱼雷在热能源动力技术放面的突破,将会大幅度提高中国海军的反潜作战能力。过去,中国海军仅配备一种可供潜艇使用的反潜鱼雷,即鱼三型。但这种鱼三型鱼雷只能配备在夏级和汉级核潜艇上,柴电潜艇无法使用。因此,中国海军庞大的柴电潜艇部队,事实上只配备有反舰鱼雷而没有反潜鱼雷。也就是说,这些柴电潜艇只能进行反舰作战而不能进行反潜作战。由此看来,鱼五型的研制成功,是中国海军常规潜艇第一次具备了反潜作战能力。宋级的火控系统可同时指导5枚鱼-5攻击3个目标,明改的火控可同时指挥2枚鱼-5攻击1个目标。 #仿制MK46 中国海军仿制美制MK46型反舰鱼雷,其内部型号不详。 目前,该型鱼雷已大量装备中国海军的水面舰艇和海军航空兵,并作为反潜导弹的弹头使用。自50年代以来,中国海军一直没有轻型反潜鱼雷。80年代时,中国耗资800万美元购买了一批MK46II型反潜鱼雷,这种鱼雷直径324毫米,长2。6米,全重324千克,战斗部重44千克。它采用先进的OTTO热动力推进系统,最高航速45节,最大航程11千米。导引系统为主被动联合声导模式,极为灵敏可靠,既可在深水也可在浅水发挥作用,甚至能搜索出装消声瓦的潜艇。与其它轻型鱼雷相比,该型鱼雷具有速度高,航程远,威力大等特点,而且载具灵活,水面舰艇,飞机和直升机均可配备使用。MK46型鱼雷的仿制工作,对中国海军意义重大。其中最主要的是对OTTO热动力技术的掌握,并由此促进了鱼五型的研制。此外,也解决了中国海军发展反潜导弹的重大问题。不过,中国仿制的MK46属早期型号,到目前为止,MK46已发展出5种衍生型号,最新型的更演进成MK50。所以,中国海军所装备的MK46型鱼雷,在性能上与最先进的型号仍有一段差距。 #白头式鱼雷 80年代初,中国向意大利购买了40枚A-244S型白头式反潜鱼雷及发射系统。目前, 海军航空兵的直8和直9型直升机,所配备的反潜鱼雷主要是白头式鱼雷。白头式鱼雷为国际上先进的轻型反潜鱼雷之一,动力为铅酸电池,采用三频脉冲的主被动双重音响导引系统,并装有可程式预先设置搜索及运动模式的寻标器。鱼雷直径324毫米,长2。6米,最高航速30节,最大航程6千米,战斗部重34千克。该型鱼雷体积小,重量轻,使用灵活,既可由水面舰艇发射,也可由飞机和直升机空投,亦可做反潜导弹的弹头。 #K级潜艇的鱼雷 1993年,中国向俄罗斯订购了4艘K级潜艇,同时也订购了为潜艇配套的俄制鱼雷。 这些俄制鱼雷,包括TEST-71,TEST-96和53-65三种型号。TEST-71型直径533毫米,长8。2米,战斗部重205千克,采用电池动力,最高航速45节最大航程19千米,导引为中途线导加终端主被动联合声导模式。潜艇与水面舰艇均可使用,任务为反潜作战。TEST-96型是TEST-71型的改良型,性能更加先进,既可反潜也可反舰,导引除中途线导终端主被动联合声导外,还增加了尾流导引装置,可增强反舰作战能力。53-65型也是533毫米口径,但推进系统也为热动力装置,长7。8米,最高航速50节,最大航程19千米。任务为反舰作战,导引采用尾流自动模式,潜艇或水面舰艇均可配备使用。该型鱼雷速度快,航程远,威力大,导引精确,还可配备核弹头,是一种威力强大的反舰武器。以上三种俄制鱼雷,性能比中国海军装备的现役鱼雷优越。引进这些鱼雷后,籍由引进技术或通过仿制,将可以促进自己的鱼雷技术发展,尤其是热动力推进,尾导流等技术,对中国海军鱼雷武器的发展更具有重要意义哪国海军第一次用机载鱼雷击沉敌舰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海军击沉印尼军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