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在线也要赴港上市 在新三板赴港上市混不下去还是受了

原标题:新东方在线要上新三板,不小心透露了这些秘密

2015年营收3亿元,净利润超1500万,毛利70%,估值)2005年正式上线。新东方在线以录播为主、直播为辅,提供覆盖中小学、国内考试、出国考试、小语种、英语综合能力、职业考试等六大类课程体系、累计近3000门课程的一站式教学服务。公司2015年日均),2014年8月21日正式上线,是新东方网旗下的在线直播平台,汇集了各学科网络教学的顶级名师和当代各领域学习达人,组织其为广大个人学员提供***、出国、考研、应试辅导、职业技能等领域的在线直播课堂服务。

新东方批改网——网络批改

新东方批改网(),2009年10月1日正式上线,是新东方网旗下的专业作文批改辅导网站。网站以批改学生口语音频和作文为核心,通过“批改—互动—提高”服务形式,最终提高考生各项英语考试的应试能力。

酷学多纳——多纳系列App、直播课

酷学多纳主营儿童互联网启蒙教育业务,始于2012年,主要为2-8岁的小朋友提供移动互联网平台上的数字教育培训产品及服务。酷学多纳的数字教育产品,按儿童成长教育需求分,可分为语言、数理思维和认知三大类;按产品介质分,可分为App、视频、音频、出版物及课程五大类。

酷学多纳直接面向学前儿童及其家庭的在线课堂服务主要由多纳系列App及全外教少儿英语直播课来实现。

多纳系列App基于儿童喜爱的甜食及小动物,原创出小狮子多纳等八大卡通形象。目前已在iOS和Android移动分发平台上线运营合计80余个多纳系列App产品,并以其中主要面向3-7岁小朋友的《多纳学英语》App为主要的运营平台入口。

2016年初,公司试验性推出多纳全外教少儿英语在线课程,面向5岁以上小朋友,提供免费英语分级测评、“专业外教+专职中教”辅导、互动直播的一体化英语学习领域的在线课堂服务。目前仍处于小范围测试阶段。

2)面向学校及机构的在线教育服务——B2B

以新东方教育云统一品牌,向全国高等院校、中小学校、公共图书馆、部分企事业单位及电信运营商、广电运营商等学校及机构客户提供涉及平台、内容、技术服务、培训服务等多方面的SaaS或本地化的在线教育服务。

具体产品包括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新东方中小学教育云、英语***网考平台、口语平台、外语教辅平台、智能写作批改、微课堂、外教口语一对一、单项训练库、掌上学习平台、综合考试平台、慕课平台、TV学堂、多纳智慧魔方等。

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平台,面向大学本科院校、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公共图书馆、部分企事业单位等学校及机构客户,提供覆盖国内考试、出国考试、应用外语、实用技能、职业认证考试、医学教育、大学生求职指导等领域的数百近千个专项课程产品。

新东方中小学教育云是面向中小学校的辅助教学平台。该平台聚合公司自主研发的中小学课外辅导相关网络课程产品,拥有巨大优质的教研资源和良好的数据分析能力,能够为教师提供一整套的教学全过程工具,为学生提供一套的学习全过程辅助工具。

多纳智慧魔方是公司针对2-8岁儿童研发的多元智能开发课程平台。通过聚合、复用、二次封装酷学多纳面向个人的在线课堂服务业务中的原创数字教育内容产品,基于儿童的年龄特点,为公共图书馆的小读者,提供“互动+动画+游戏”学习整体解决方案。

除上述核心产品及服务外,公司在电信运营商通道下,还作为手机报内容提供方、移动梦网平台合作伙伴等开展电信增值服务业务。

品牌授权及软硬件服务在主营收入中占比很小,但有明显增长的态势。2015年、2014年占营收比例分别为3.76%、1.13%。

公司品牌授权业务主要是酷学多纳的品牌及内容授权,涉及出版物、智能硬件(家庭智能硬件及儿童智能玩教具)、文具、家居用品、幼儿园/儿童培训机构等多个领域。截至目前,多纳已合作出版7个系列图书品种,累计发行量约55万册。

公司软硬件服务主要是向幼儿园及儿童培训机构销售《多纳数理思维课程》智能玩教具产品,以及为机构客户提供教育科技相关的软硬件系统集成服务和软件定制开发服务等。

  • 直播课程付费人次突飞猛进,非直播产品仍为主流

公司2016年1-3月、2015年度、2014年度付费学生人次分别为12.76万、48.77万、21.07万,其中直播产品的付费人次从2014年的3.18万人次增长到了2015年的22.25万人次,增长超6倍。***直播产品付费人次增长接近10倍!

不过,在付费人次上,非直播产品仍然是主流,2014、2015和2016年1-3月的付费人次分别为16.75万、24.19万和11.12万。

在课程类型方面,付费学生人次占比最大的为***、考研考博、语言学习,2015年分别为15.81万、13.43万、9.52万人次。其它类型的课程产品还处于占比较小的阶段。

  • 公司控股、合营企业:3家子公司,酷学仍亏损

新东方旗下控股和合营公司有三家,分别是酷学慧思、东方优播和职尚教育。

酷学慧思是新东方网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13年2月。主要负责《多纳数理思维课程》智能玩教具产品的市场拓展及销售,以及教育科技相关的系统集成项目。酷学慧思2016年1-3月、2015年度、2014年度营业收入分别为18.1万元、253.27万元、215.26万元,净利润分别为-15.5万元、-101.05万元、-202.05万元,处于亏损状态。2014年新东方在线曾将全部股权卖给志信诚远,5个月后又全部买回。志信诚远是一家智能硬件分销商,运营智能手环品牌。

东方优播是新东方网控股子公司,持股68%,成立于2016年6月,目前暂无财务数据,东方优播负责中小学阶段的在线课堂服务等在线教育产品在三四线城市的研发及运营。其股权结构为:新东方网认缴出资额680万元,持股68%;吴强认缴出资额120万元,持股12%;李亮、朱宇认缴出资额皆为100万元,持股10%。

职尚教育由新东方网与考试测评技术服务商ATA共同发起设立,成立于2014年8月,新东方网持股55%。职尚教育主要从事职业人群的职业规划及在线职业培训服务业务,目前以金融类资格考试、大学生校招考试培训为主。

  • 其它资本动作:入股寓乐湾、剥离微学明日

2015年6月,迅程有限613.5万元收购寓乐世界20%股权,累计持股36%。寓乐世界主要从事寓乐湾品牌的青少年创客教育业务。

2015年7月,迅程有限将其持有的北京微学明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54.5%的股权转让给新东方集团,转让价格为1635万元。据了解,微学明日旗下有三款产品,分别是优答、优答***、优答第一志愿。今年7月微学明日被曝出团队裁员,CEO王守崑也离职创业。

2015年12月,迅程有限将其持有的北京光宇东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55%的股权转让给王宇池,转让价格为55.00万元。

  • 与新东方集团旗下其他互联网项目关联性

招股书中的同业竞争声明也曝光了新东方体系内的互联网创业项目。

新东方集团下其他互联网相关项目包括北京爱学慧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乐词网络科技(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微学明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招股书称,这些公司主营业务均为单一App产品的研发及运营,与新东方网不存在同业竞争关系。

其中,爱学慧思的“精雕细课-随时随地跟牛人学知识”、“精雕细课教师版”等App主要是为用户提供图文、ppt形式的移动培训服务,产品特点为随时随地、每日一课、移动化、碎片化的学习方式;与新东方网以录播、直播的网络课程为主、以PC端为主平台,突出体系化、完整的教研、课程及服务体系等特点存在显著不同,两者在产品形态、核心内容、业务流程、产品特点等方面均有差异。

乐词网络的“乐词”App是单一背单词功能的工具类App。

北京微学明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优答-初中高中语数外理化生史地政学习”、“优答***-练听力背单词刷***真题”等是单一答疑功能的工具类App。此类工具类App不同于新东方网以录播、直播的网络课程为主、以PC端为主平台的体系化的在线培训服务,两者分属在线教育培训服务的不同环节,且在产品形态、核心内容、业务流程、产品特点等方面均有差异。

另外,新东方集团旗下中国管理软件学院涉及高等教育培训(含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其余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的办学内容系中等及中等以下非学历业余教育(外语类、文化类等)。这些民办非企业单位为线下面授课程提供了部分自研的软件产品,作为其线下教育服务的辅助教学工具,主要包括(1)发挥品牌宣传、课前支持作用的具备公司介绍、选课报班功能的“新东方官网”及“新东方”系列App;(2)发挥课中支持作用的具备测评功能的“优能中学进步可视教学体系”;(3)以及发挥品牌宣传作用、具备***功能的“新东方问吧”App等。

招股书称,尽管此类软件产品主要是App这一通用技术形态,但完全不具备独立的应用场景,必须与上述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线下教育服务结合,同时也是非盈利性的,不是独立的盈利业务单元。这与新东方网完全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所实现的在线培训服务在应用场景、商业模式、产品定位等方面均有差异,两者不存在同业竞争。

  • 主要客户:和新东方集团线下业务关联愈发紧密

由于公司兼有B2C和B2B两类商业模式,公司前五名客户全部为机构客户。2016年1-3月、2015年和2014年,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29%、7.77%和9.32%,收入来源较为分散。新东方网的主要客户多为关联方。

报告期内,公司于2016年1-3月,向关联方北京市海淀区私立新东方学校、上海杨浦区新东方进修学校、南京鼓楼新东方进修学校、天津新东方培训学校、合肥新东方外语培训学校分别销售新东方在线等网站上的网络课程产品。于2015年,向关联方北京博鸿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金额为935.85万元的口语软件定制开发服务,向新东方集团提供金额为283.02万元的其他服务;于2014年,向关联方北京市海淀区私立新东方学校销售金额为80.18万元的新东方在线等网站上的网络课程产品。

【鲸观察】告别战略新兴板,新东方在线如何征战资本市场?

由于战略新兴板因监管问题搁置,拆完VIE回国的新东方在线不得不“拥抱”新三板。

在挂牌新三板前,找到国内八家大券商作为做市商,想必不甘心于新三板的低估值、低PE、低流动性的现状,要在挂牌的教育公司中“扬眉吐气”一番。

要与众不同,首先必须得进新三板的创新层。关于创新层的准入标准,证监会的《分层管理办法》设置了三套并行标准。

(一)最近两年连续盈利,且年平均净利润不少于2000万元(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者为计算依据);最近两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10%(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者为计算依据)。

(二)最近两年营业收入连续增长,且年均复合增长率不低于50%;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平均不低于4000万元;股本不少于2000万股。

(三)最近有成交的60个做市转让日的平均市值不少于6亿元;最近一年年末股东权益不少于5000万元;做市商家数不少于6家;合格投资者不少于50人。

对比新东方网的业绩数据,离第一和第二条标准似乎还有一定距离,最有希望满足的就是第三条,所以做市商还是很重要滴!只有进入了创新层,未来转板到A股才有戏啊!

近年来兴起的各类在线教育创业项目,盈利者凤毛麟角,而有着超过15年历史的新东方在线(迅程)实现了现在的业绩,可以说是艰苦创业。

2000年,新东方与联想合作,由联想注资5000万,新东方出品牌资源各占50%股份成立了联东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新东方远程教学,这是新东方在线的前身。然而,互联网技术及用户成熟度的问题,以及新东方体系内线上线下左右手互搏的问题,新东方在线在新东方集团体系内一直是边缘角色。同样成立于2000年的老牌职业教育网校正保远程教育,后来在2008年登陆了纽交所,更体现出迅程地位的尴尬。

2013年在线教育东风再次来袭时,当年新东方内部开始实施了一项新的考核标准,迅程、校长和老师之间实行双重考核标准,集团向迅程倾斜教师资源。之后新东方在线又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多纳无心插柳的效果和线上***、考研课程学员的增长,让俞敏洪和孙畅在内的管理层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新东方的低龄产品可以通过互联网改造线下课程,而新东方在线主要是瞄准***的,可以从大学切入。

2015年的6月,新东方在线国内考试项目部和新东方学校的国内部合并。新的国内大学项目事业部由国内考试部主任周雷任总监,新东方在线国内考试项目部负责人甘源任副总监,两人分别向管理全国项目中心的副总裁施柯和新东方在线副总裁潘欣汇报,也就是说,新的国内考试部接受双重管理。针对大学生市场,新东方拟打破原来线上和线下业务体系的壁垒,以期实现一体化的团队、一个声音、一个考核,在业务上的协同可以做到,报名线上的可以在线下免费学习,报名线下的可以也在线上免费学习。

不管在业务上还是地位上都走上正轨的新东方在线,未来该如何征战在线教育江湖,如何征战腥风血雨的资本市场呢?

鲸媒体认为,接下来的趋势可能是:

(1)新东方集团层面发力O2O,借助新东方在线深耕三线以下城市K12业务在线教育市场。

新东方在线的业务在K12领域表现极不显眼。在K12业务如何分一杯羹呢?显然依靠K12题库切入的优答并不靠谱。别忘了今年6月底成立的东方优播,由朱宇任CEO,朱宇还是北京新东方优能一对一部总监。东方优播的使命是:专注于K12相关的业务,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新东方的K12业务在三、四线城市以虚拟课堂的方式做进一步拓展。

东方优播与新东方K12业务的双师模式和去年推行的私播课存在一定关联。“双师”模式主要在三线及以下城市实施,将优质老师的直播课程资源通过互联网传播,当地线下教学中心会有老师对学生进行现场监督辅导。

私播课是北京新东方优能一对一部在2015年秋季推出的,私播课(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以线下的面授为主,但根据知识点录制线上的视频课,作为线下课程的补充。新东方优能中学的线下班级主要提供知识点、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的系统性教学,但是受线下课程时空所限,课上题目的讲解和训练已经难以满足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私播课就是为了配合线下班级、满足了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学员必须是报了面授课才能够报名同期私播课,每个班级限50人。新东方私播课的老师与线下授课的老师相同,每次的私播课结束后,老师会安排统一答疑时间,提供半小时的免费在线答疑。有数据称,2016财年私播课营收同比增长100%到2000万元。

优播结合直播、O2O、录播等形式的特点在三线以下城市扩张K12业务,实质上就是借助优能的优势给新东方在线导流量、导收入和利润。

(2)幼教、国内考试和职业教育路径继续分化。

招股书称,酷学多纳学前儿童互联网启蒙教育服务品牌,已具备商业化探索的用户基础和内容储备,将逐步实践并完善其自身的商业化发展策略。以一款免费APP起家的多纳,目前探索推出线上课程、在线下试水推出线下高端培训项目“多纳学科英语”,同时IP授权和周边产品开发也正在产生收入。可以说新东方在线对多纳的进一步变现寄予厚望。

国内考试方面,由于应试、提分、求过的学习动机和***学员自制力较好的特点,使得这部分业务的线上线下融合在新东方内部完成得最好,不过线上线下利益的矛盾,考核制度的有效性和协同效应的最大化将对这部分业务未来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事实上,国内考试、出国考试、职业教育、***考试等细分领域的互联网教育项目众多。现在看起来,***教育方面,新东方在线选择的路径是原有优势业务(语言培训)自营,非优势业务(***考试、职业教育等)选择合营。

(3)通过收购构建护城河。

招股书披露,未来,公司将基于数字教育内容和在线学习工具开发、服务传递及平台运营,围绕细分目标用户群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目的,新东方网拟建立覆盖学前儿童至职业人群全年龄段的多维多屏场景的在线教育生态系统。

新东方在线未来发展以自生为主、并购为辅,类似于职尚教育、寓乐世界等的产业链布局及对外强强合作将是“迅程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挂牌后有了资金,通过收购、投资建立护城河是意料之中的。例如,根据招股书,新东方网国内英语***考试和考研考博的线上课程付费用户占比较大,为在这一领域继续站稳脚跟,投资、收购一些考研图书出版公司大有可能(可类比老牌公考培训机构华图的体系中,出版业务收入也较为可观)。

4)保持“粮草”供应:B2B业务。

招股书称,B2B业务线上将延续既有的与B2C业务线之间的内容与品牌输入、用户与品牌反哺的商业模式,并加大对中小学校、高等院校外语学院等渠道的拓展力度与深度。具体而言,新东方网就是在将B2C业务数字内容复用、二次封装的基础上,基于B2B商业模式,以新东方教育云的统一品牌,为B端客户提供在线教育服务。

B端业务的具体数据虽然没有披露,但对于新东方网而言,却是保持“粮草”充足供应的重要渠道,也可能会成为完成新东方推翻体制内公立校围墙的突破口。据鲸媒体所知,目前一些大中型培训机构内部也已经成立了B端事业部。

关注鲸媒体微信公众号:jmedia360

  格隆汇12日讯,新()旗下的在线教育企业——新东方在线,从新三板摘牌半年后或将赴港上市,预计募集资金不超过4亿美元。

  新东方,中国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教育机构,堪称国内民营教培巨头,该雄厚背景下孕育出的在线教育业务,若成功跻身越来越热闹的港股教育板块,是否别有一番风格呢。

  国内首批专业在线教育网站之一

  1993年11月16日,北京新东方学校成立,2006年,新东方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业务包括外语培训、中小学基础教育、学前教育、在线教育、出国咨询、图书出版等各个领域。成立以来,新东方累计面授学员近2000万人次。

  而在线教育是新东方成立较早的业务之一。2000年初,在线教育行业还门可罗雀,成立于2005年的新东方在线,是国内首批专业在线教育网站之一。

  2014年,新东方在线从新东方集团独立分拆,主要从事基于 B2C 和 B2B 商业模式的面向学前儿童、中小学生、大学生以及职业人群的在线教育服务。课程涵盖出国考试、国内考试、职业教育、英语学习、多种语言、K12教育等6大类。

  其 B2C 模式下包含新东方在线、酷学网、新东方批改网、酷学多纳等业务,B2B 模式下有新东方教育云、酷学多纳品牌授权业务以及教育科技相关的软硬件服务。

  以新东方在线为核心的五大教育品牌

  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2月1日,腾讯向新东方在线投资3.2亿人民币,以12.3%的股份占比成为其第二大股东。第一大股东为是新东方集团,当前占股68%。

  2017年3月,新东方在线正式挂牌新三板,估值达32亿元。然后,不到一年时间,2017年12月26日,新东方在线称因业务发展调整,申请终止挂牌。

  摘牌前的2017年半年报显示,新东方在线2017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28亿元,同比增长33.93%;净利润3453.72万元,同比增长1006.7%;毛利率高达72.01%。业绩数据如此亮,因此,当时摘牌之举被普遍解读为新东方在是为了冲击其他几大股市做准备,现在来看,传出赴港上市的消息也是有预兆的。

  具备K12业务优质资源

  新东方网的收入分为在校教育服务收入和品牌授权及软硬件服务收入两大部门。其中在线教育服务收入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且增速很快,2018E达65%。

  由上图可看出,在线业务收入中,中小学K12在线教育服务增速最快,达到175%。

  2017财年,以人民币计,新东方全年净收入增长率为29.1%。2017财年运营利润同比增长31.8%,净利润同比增长22%。若以人民币计,新东方K12业务取得44.2%的收入增长,共占2017财年总收入的55%。其中,K12业务注册人数同比增长约51%。

  来自艾瑞咨询的预测数据显示,未来几年,中小学在线教育市场将成为在线教育市场的最大增长极,增速远超其他分部。至 2019年,规模将超过 1000亿元,占整个市场的 40%。

  另外,由于传统线下优质培训机构(如新东方、学而思等)无法满足 3-4 线城市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因此具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在线 K12 教育提供商潜力巨大。中金2016年数据显示,非重点城市的学生占比高达 85%。可以看出,三四线的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状态。

  新东方在线旗下的新品牌东方优播,主要就是针对三四线 K12 直播在线教育行业,主打直播课程,采取25人小班制度,以将优质教学资源引入低线城市为目的。且由于三四线城市在线教育业务渗透较低,尚属于蓝海,将有望为公司带来增长新动力。

  K12在线教育处于起跑阶段,发力早有望抢得先机

  新东方、 好未来、 VIPKID可谓是中国教培行业的三块门匾,  从成立到年营收超过35亿元, 新东方用了18年, 好未来用了13年,而VIPKID仅用了4年。 除去居民消费水平显著提高的影响之外, 如此迭代要归功于互联网、 新兴技术和资本对教育品牌规模效应的放大作用。

  目前,K12线下市场的商业模式无非是收取课时费, 但在线上, 产业链正在重组。 如在线平台搭建、 在线工具研发、 在线内容研发、 营销/管理类SaaS供应、 人工智能技术落地、 师资招聘和培训等, 几乎每一个细分赛道都刚刚开始起跑。

  自2012年以来, 中国K12在线教育行业的市场规模基本保持30%以上的高增长, 即使在2015年降至21.4%后也能够快速反弹, 在2017年攀升至51.8%的新高位, 相应的市场规模达到298.7亿元。中金公司称,抢的先机的企业有望取得几十亿营收规模, 进而提升市场集中度。

  艾瑞分析认为,K12在线教育规模仍将保持40%以上的增长率, 直到2020年开始有所趋缓。

  新东方品牌优势使获客成本低

  困扰在线教育企业的一大问题是获客成本居高。以在远程英语培训领域知名的上市企51Talk为例,虽然其营业收入不断再创新高,但高昂的营销费用(近三个完整财年营销费用始终大于营业收入)使其迟迟不能盈利。51Talk 获客成本高达 元/付费用户。

  相比 51Talk,新东方网借力新东方的品牌优势,销售费用较为可控。根据中金测算,当前新东方网获客成本约在 200~300 元/人2。品牌力成为新东方网能够在各大在线教育企业中维持较低获客成本、并持续盈利的关键。

  在线教育行业在快速增长的背后, 也出现一系列问题, 对从业者来说, 最令人望而却步的问题是增收不增利;对用户来说, 优质师资和内容不足、 教学体验和效果差强人意等问题始终没有解决。

  2017年, 企业倒闭、 名师出走、 流量虚高、被指涉黄、 明星代言战、 ***营销战等媒体爆料频频出现。 混乱产生的根源是行业准入门槛低, 但对核心资源的要求程度高。 这是新兴行业快速增长下的必然现象。

  但随着科技和教学模式的发展,在线教育的普及度也会逐渐增加。随着新一代家长的孩子们进入中小学,其付费和决策者对于互联网的接受程度更高,中小学在线教育领域也将迎来机会。新东方在线拥有集团优质教育与品牌资源支持,行业里问题最多的师资和内容也有保障,也将成为其核心竞争力。

  对于此次传出的新东方在线计划在港上市的消息,虽然公司相关负责人没有给出肯定的***,但是,在线教育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不管新东方在线其最终是赴港还是投美,多方面来看,在同类企业里都具有较强的实力。

  中金预测 2017/18 年,新东方网在线教育业务方面付费用户将分别同比增长 79%/53%,达到 120 万/185 万,将主要受益于 K12 业务、国内考试业务等条线的快速增长,特别是K12 部分的发力;对于品牌授权和软硬件服务收入部分及其他部分,由于当前这块业务当前体量尚不大,仍处于商业化初期,预计未来增速将维持在 30%,其他业务维持稳定。

  综合来看,中金预测 公司2017/18 年收入分别同比增长 48%/65%至 6.02 亿元/9.96 亿元。 当前新东方网最新可得价格 41.5 元/股或总市值 74.7 亿元。

  在线赴港上市,这一次没有了王强、徐小平,是谁呢?

  2006年9月,创业13年的新东方集团创始人俞敏洪和老搭档王强、徐小平等一起赴美上市,这是一出《中国合伙人》的故事。

  时隔12年后的2018年7月17日晚间,新东方控股的新东方在线在港交所披露IPO招股书。这一次,俞敏洪的合伙人变了,不再有王强和徐小平,而是换成了和别的机构投资者。

  相比俞敏洪对新东方的控股,这一次俞敏洪不再担任新东方在线的执行董事。

  根据招股书,新东方在线共有三位执行董事“合伙人”分别为孙畅、尹强和潘欣,俞敏洪、吴强和梁育华担任非执行董事,其中梁育华为股东腾讯指派。

  在线教育上市潮之下,新东方在线终结了新三板挂牌,转而奔赴港股。有机构人士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港股教育板块已经形成了聚集效应,而此前新东方在美股曾遭遇做空机构阻击,这一次赴港上市,或许不会那么快被做空。

  今年2月在开曼注册控股公司铺路香港IPO

  2006年,俞敏洪带领新东方集团在美国交所挂牌上市,后因调整VIE遭遇调查而曾一度导致股价暴跌。前段时间中概股回归潮泛起,俞敏洪开始谋求新东方在线在中国上市。

  然而,随着A股政策的收紧,新东方在线选择在新三板挂牌,但不到10个月新东方在线选择摘牌。

  新东方在线的新三板表现并不尽如人意。挂牌首日收盘价为每股47元,而到11月20日其收盘价为每股42.5元,并且成交量始终低迷。

  而对俞敏洪来说,新东方在海外,还是在国内上市,都将决定新东方后20年的发展方向。他在接受采访时说,“不得不慎重”。

  为了铺平赴港上市的道路,新东方在线于2018年2月7日在开曼群岛注册一家Koolearn Technology Holding limted(新东方在线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该公司为新东方在线此次上市的母体公司。

  具备了赴港上市的公司架构之后,这一次新东方在线没有采取VIE架构,而是选择了港交所新规的同股不同权,不过,目前的招股书显示A、B股投票权占比为1:1。

  对于此次选择港股,方正证券香港渠道发展部董事林子俊告诉记者,港股教育板块已经形成了聚集效应,估值普遍能够达到20-30倍市盈率。与此同时,美股虽然拥有在线教育两大巨头新东方和,但两家都曾被做空机构阻击,反映了中美机构对中国教育板块和部分并购的会计准则看法有所不同。

  资料显示,2017年一年,整个板块市值翻了三倍,从232亿港元上升至759亿港元,而2018年以来,已有3家教育企业在香港上市,另有10家企业排队等候。

  此外,有教育行业人士告诉独角鲸(dujiaojingkeji),尽管中国大陆新版“民办教育促进法”落地成为最大的利好信号,但地方细则尚未明确政策尚不明朗;A股对企业营收有严格要求,并且排队时间无法估计,与此同时,港交所开放同股不同权则更是推动了企业将香港列为首选上市地点。

  不仅如此,教育市场本身的融资也十分火热。桃李资本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5月20日,在线教育领域已完成融资182起,披露金额的融资总额已达152.73亿人民币,两项数据均远超去年同期的水平。

  新东方在线披露招股书后一日,聚焦K12的作业帮宣布完成D轮3.5亿美元融资,距离IPO又迈进一步。

  超九成教师为“兼职” 在线教育毛利率超67%

  对在线教育行业而言,吸引更多的学生,以及维持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招股书显示,目前新东方在线主要有三大核心业务分别是,大学、K12和学前教育,主要通过新东方在线、东方优播、多纳和酷学英语提供服务。其中,大学教育的学生报名流水是新东方在线的主要营收来源,2018年前9个月收入占总收入的80.3%,付费学生人次占59.1%。

  为进一步增加付费学生人次,新东方在线计划扩大K12和学期教育的部分。K12计划进一步下沉低线城市通过线上弥补线下的不足,而学前教育则扩大家长影响范围,实现业务的快速增长。大学部分,新东方在先通过针对性营销,吸引计划参加考试或者出国留学的学生。

  与此同时,招股书披露,截至2018年5月31日,新东方在线拥有980名全职教师,以及3721名兼职教师。不过,其中教学、内容开发及内容制作人员达214人。由此计算,全职教学及研发教师占总体人员的比例仅为4.55%。

  单从教学教师人员来看,新东方披露,截至2018年5月31日,新东方在线共62名全职教师及957名兼职教师,53名全职及1525名兼职导师,其中,绝大多数教师持有学士学位,三分之一以上持有硕士及以上学位。

  以2017财年为例,占比超过9成兼职的教师队伍为新东方在线创造了4.462亿元人民币的营收,而新东方在线支付的成本仅为6283万元人民币的成本。对于兼职,招股书解释称,其大多数兼职教师同时在包括新东方在内的线下教授课程。

  整体来看,新东方在线营收稳步增长。2017财年为4.462亿元人民币,与2016年的3.342亿元人民币相比,增长33.5%;2018财年前六个月为4.853亿元,同比增长48.3%。整体毛利率始终保持在60%以上,并在过去两个财年实现了持续盈利。

  新东方集团仍掌控“在线”未来

  在线教育正在掀起新一轮上市潮,这次教育起家的新东方控股子公司新东方在线赴港上市。

  7月17日晚,香港证券交易所首次披露了新东方在线招股书的申请版本。招股书显示,尽管选择以独立公众公司上市,但新东方仍为其控股股东,拥有66.72%的股份,而俞敏洪亦出任新东方在线董事会主席,并且其继续保留新东方集团附属公司的身份经营业务。

  截至招股书披露时,除新东方集团持股部分,俞敏洪通过全资拥有的投资控股公司Tigerstep持股1.85%;新东方在线行政总裁孙畅、运营总监潘欣和财务总监尹强也以相似的方式分别持股1.97%、1.25%和0.45%;员工持股计划则通过Auspicious持股7.11%。

  腾讯附属公司Image Frame为第二大股东,持股为12.06%,且为唯一的A系列优先股持有者;另有两主要投资教育的机构Dragon Cloud和ChinaCity Capital分别持股6.87%和1.72%,且为唯二的B系列优先股持有者。

  从人事任命来看,新东方在线共有三位执行董事,分别为孙畅、尹强和潘欣,三位非执行董事,分别为俞敏洪、吴强和梁育华,三位独立非执行董事,分别为池宇峰、董瑞豹和邝伟信。其中,吴强目前任职新东方中国副总裁和北京新东方学校校长,梁育华为股东腾讯指派。

  事实上,新东方的品牌、线下课程和教师资源,为新东方在线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财报披露业绩期内,新东方在线付费学生人次约为310万,通过不同的线上平台和手机应用获得课程和产品,包括不同规模的直播和录播课程;全职教师为62名,兼职教师为957名。

  至此,从品牌授予、股权结构及董事会构成,新东方集团都对新东方在线牢牢把控。

  受招股书披露影响,北京时间7月17日晚新东方股价低开高走,最终收盘价为96.09美元,当日涨幅为0.74%。

  编辑:童北晨 杨梓铭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