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在现代社会焦虑研究现状中有什么困惑?

国际时尚品牌迪奥被指抄袭中国传统服饰马脸裙事件已持续多日,相关话题频频出现在微博热搜。目前,涉事裙子已在网上商城下架。

“火”的马脸裙到底有多好看?其实马脸裙是汉服的一种。说到汉服,你首先会想到什么?是古色古香还是风雅?但除此之外,如果要区分汉服的种类,可能会让很多人感到困惑。

汉服里藏的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从华丽的汉服中,可以窥见中国灿烂的文化。今天就带大家认识一些汉服,感受一下汉服的美吧!

大牌抄袭的马脸裙是什么样子的?跟骑马有关吗?

马脸裙又称“马脸百褶裙”,是汉服的一种。前后各有四扇裙门,两两重叠,两侧垂挂,中间裙门重叠形成光滑面,俗称“马面裙”。马面裙始于明代(可能更早),一直延续到民国。

汉服名称:马脸裙(又称马脸百褶裙)

风格特点:前后共四扇裙门,两两重叠,中间裙门重叠形成光滑面,俗称“马脸”。

网友提供的马脸裙图案。来源:网络

汉服的全称是“汉族传统服饰”,不是汉代的服饰。而且汉服的起源远早于汉代。又称汉服、汉服、汉服。

汉服是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核心,自然演变而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特色的传统服饰体系。

汉朝从黄帝开始一直到明末,已经有一千年的历史了。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服饰,汉服有自己的服装体系。

你什么意思,右领?为什么汉服是右领?

首先,汉服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右领、宽袖、系带和隐藏式纽扣。

衣服在胸前左右相交。衣服在胸部左右交叉。

右缠:与武侠小说中任督二脉有关。在《黄帝内经》中,任督二脉是人体前后的中枢静脉,贯穿几个重要穴位。杜杜的脉是后面,任督的脉是前面,衣服的前面系在衣服的右边,所以叫右弦。

在古代,尊权的观念决定了重视权利。

《论语》中的孔子说:“管仲和桓公,独霸诸侯,治理天下。人民一直到现在都是他给的。钟伟,恐怕是左边。如果一个普通女人是宽容的,她对此一无所知。”

汉服的哪两部分是“规矩”二字?有什么意义?

规矩,是圆的,代表天,指的是袖子,代表君子的圆和劲,也就是天行健的君子自强不息。

矩,是方,代表地,指领,代表君子方而厚,即地势中的君子宽厚贤惠。

为什么穿汉服的人都叫同袍?

“同袍”一词来源于《诗》。秦风。不穿衣服”:“你的意思是不穿衣服,却有和你儿子一样的袍子?”余兴氏,修我矛,与我儿报仇。”

据记载,鲁四年(公元前506年),吴国军队攻占了楚国的都城,楚国的大臣沈去秦国求援。“站在院墙上哭,没日没夜的哭个不停,连勺子都拿不到喝的。七日,秦爱公为其写“无衣”,九分点头坐下,秦氏出”。所以他一下子就击退了吴冰。

但是“衣不蔽体,与子同袍”的意思,直译过来就是:战友穿一身军装,心连心。传承到现代,这段话也被大家记住了,“同袍”这个词就衍生成了穿汉服的人的称谓,意思是:我们都是一起穿汉服的,我们要团结一心,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

火柴盒汉服“素纱衣”的灵感

火柴盒汉服的灵感是“素纱衣”,这是众所周知的文物。

款式特点:整件衣服为素纱,无衬无色,故出土本称素纱衣。总重量只有49克。

飞行服,真的是锦衣卫的标准吗?

飞鱼是一种兽,头似龙,四爪,尾似鱼尾,翅膀会飞。

通常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的飞鱼服,通常是由上衣和下衣连在一起,下衣的褶皱是对称的,中间有一边是光滑的。这是明代的一种着装形式,叫拖地,上衣绣有“飞鱼纹”,所以叫飞鱼服。

穿飞鱼服的不一定是锦衣卫,真正穿飞鱼服的锦衣卫少之又少。

着装:不仅是锦衣卫,飞鱼服是皇帝内院太监和高官的礼物。

款式特点:凡是装饰有飞鱼图案的衣服都叫飞鱼服,图案有过肩、缝补等。

汉服里的袈裟:“我不是那个道士穿的袈裟”

道袍是一种起源于明朝的服装。是明代男子居家穿的外衣,也可作为衬袍或平民男子的嫁衣。

着装:古代劳动者不是儒生专用,也不是正装,而是家居服。

款式:领子用平领缝制。一般都是白领,大长袖受人青睐。到了明末,长袍的“大袖”已经发展到了夸张的地步。汉服道袍,有粉、蓝、绿等任意颜色。

极端天气下诞生的汉服?

明朝中期出现了千年不遇的小冰期,气候极寒,于是立领应运而生。

汉服名称:明领(明领)

款式特点:领子高度一寸左右,用一两颗纽扣装饰。在立领的领口上,通常有一圈滚边。

明领也分长领和短领两种。总的来说,短款比较适合年轻人或者小孩子,看起来比较活泼;长的穿起来会显得更端庄。

“中国有大礼,故称夏;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如今,汉服已经成为一种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受到更多人的喜爱。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华夏复兴,始于衣冠,达于博远。

文丨小隐 图丨源自网络

据《左传》描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可见华夏民族中礼仪和服饰的地位之高。

对于一个民族而言,传统服饰就像一张名片。都知道韩国有韩服,日本有和服,印度有纱丽,但凡传统节日或婚礼、庆典等重大典礼,人们都会换上民族服装,以作重视。

遗憾的是,最能代表我们华夏汉民族的传统服饰——汉服,很多中国人都不知道,而误以为中山装和旗袍才是。

我们的衣柜里,有各种品牌的西装、牛仔服、运动装,就是没有一件汉服。

汉服并不是指汉朝的服装,它的全名是:汉民族传统服饰。 始于皇帝,明末清初逐渐没落在历史中,唐装宋服都是汉服的一种款式,但我们熟悉的清朝旗服并不是。

汉服是包括发式、冠、衣、鞋、饰物等共同组合的整体礼仪系统。

▲随着朝代的演变,汉服的部分类型

不仅仅承载了汉族人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更是传统民族文化的载体,每一处细节都象征着人与自然,是中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的体现。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喜爱汉服,这些人多为“90后”、“00后”。他们会定期举办汉服活动、庆祝传统节日,日常也会身穿汉服出门。想要呼吁更多的人感受汉服之美,重拾对传统文化的热忱。

“我们复兴汉服,不是为了回到过去,不是复古,是为了找回我们民族,曾经美丽的东西。”

——CCTV 9纪录片《矢志青春》

当然,汉服推广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有网友说:“每次穿汉服出去都会遭到别人异样的眼光,甚至会有带着鄙夷的眼神”。

汉服爱好者六子说到:“我最寒心的一次就是我穿着齐胸襦裙出门,却被路人质问到底穿的是什么,是不是日本服饰,被骂是卖国贼。我准备和他解释的时候他已经走远了,挺难受的。”

国人对我们的传统民族文化竟陌生到这种程度,实在令人叹惋。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主张传承传统文化的原因之一。

汉服仿佛有一种魔力,穿上了它,便会让人安静,不自觉地挺拔脊背,不卑不亢,整个人都中正平和,从容不迫。

不仅是汉服,传统文化能让我们找到归属感,这不是什么魔力,而是我们找回了华夏民族的尊严和自信。

在人们习惯性跟风潮流的当下,汉服也从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年轻人的盲从心理,让更多的年轻人学会独立冷静地思考。

我们需要一种最能吸引人的载体来激发国人的民族意识,继而关注、学习、躬行。服装鞋履作为最直接、具体的识别标志自然成了首选。

很多喜欢穿汉服的人基本都有过一个困惑,买来一套汉服,却不知该搭配什么鞋子,首先想到的就是绣花鞋、布靴,但也有人表示这种鞋太不适合日常穿着,连小雨天都不能出门,更别提不防滑和不耐脏了。

能和汉服搭配的鞋子很少,因此有些人选择皮鞋、运动鞋、板鞋甚至是高跟鞋,这样一来,哪怕梳了发髻,脚上还是显得格外突兀。时尚派们则认为,把传统文化和现代相结合不是挺好的吗?

把不同文化的载体拼凑在一起,那不叫结合,叫生搬硬套。传统文化岂是单单指一套衣服?别忘记它背后汉文化的底蕴。

汉服之所以被称为汉服,就是因为它的一些特质。如同我们讲汉语、写汉字,它是民族的东西,不然跟欧美风日韩风就没什么差别了。

我们需要在传承和创新中发扬我们的传统民族文化,虽不能遵循守旧,但也不能东施效颦,失了原有的特点和韵味。

说起来和汉服最搭的就是棉麻布鞋了,善行良品刚好能帮你解决无鞋可配的难题。

鞋型源于古代汉靴,鞋面采用天然环保、吸汗透气的棉麻材质。

用精湛的制皮鞋工艺做棉麻布鞋,保持外观的挺阔。用传统手工艺,把古代文化和现代东方美学创新性融合,才有了这双真正适合中国人的鞋子。

同汉服一样,这一双原创设计的东方素履,不仅美观、舒适,更是给当代中国人带来一种从容、自信、宁静、舒适的行走艺术。

穿上它,自由行走,风度翩翩,不失优雅。

闻悉西塘汉服文化周的朝代方阵会展示某些知名历史人物形象,略感怪异。即便真遵守主办方要求,着设计“ 严谨、美观”的汉服,但怎么可能符合历史上某个特定时代服饰的形貌呢?不如找寻与某历史人物相同或相近时代的出土服饰,按照墓主的着装层次进行穿搭;抑或学习复原小组,遵循一定的逻辑,做出和某古画人物看上去相似的造型。虽然主办方误将汉服等同于古代服饰,但却在无意中支持了我和某些朋友关于汉服裁剪制作标准的观点,即当以古代服饰的结构作为裁剪制作标准。除去衣服的结构,正确的穿搭层次对着装效果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鉴于穿搭层次的重要性,本文将围绕明代男女下半身的穿着搭配展开。水平有限, 不足之处恳请大家指正。

《金瓶梅》如此描写身为颇有权势的生药铺主人西门庆的三月装束: 头上戴着缨子帽儿,金铃珑簪儿,金井玉栏杆圈儿;长腰才,身穿绿罗褶儿;脚下细结底陈桥鞋儿,清水布袜儿,腿上勒着两扇玄色挑丝护膝儿;手里摇着洒金川扇儿,越显出张生般庞儿,潘安的貌儿。盛夏装束: 这西门庆起身,脱下玉色纱[衤旋]儿,搭在栏杆上,迳往牡丹台畔花架下,小净手去了。小说对女性下半身装束要详尽许多,譬如清明节吴月娘率众人打秋千,宋惠莲一人的装束便完美诠释了女性下半身的一整套装束: 正说着,被一阵风过来, 把她裙子刮起,里边露见大红潞紬裤儿,扎著赃头纱绿裤腿儿,好五色纳纱护膝,银红线带儿。由此可见,明代无论男女,下半身的穿着搭配都绕不开裙、裤、膝裤/护膝几样。穿着方式为首先穿裤,护膝/膝裤扎在裤外的膝下,裙系在裤外。

在整理八九十条出土裙子的数据后发现,明代裙子的长度,大致分为ABCD四个区间。

A区间:裙长100以上。此区间的裙子共4条, 最长的黄织金妆花龙襕紬裙长113, 裙子的主人均为孝端皇后。

B区间:裙长80-98,但多集中在84-93之间,除去孔府旧藏朝服的一部分——赤罗裳,裙子主人为女性。

C区间:裙长70-80,男性裙子的长度集中在70-75这个区间,女性裙子长度则在75-79之间。总的来讲,这个区间的男女裙子都比B区间少很多。

D区间:裙长52-60,少数几条的裙长落在了65左右,裙子主人为男性

明确给出身高的女性墓主有,宁靖王妃吴氏身高约160,张宗守妻身高154,熊氏身高162;给出干尸长度的女性墓主有,戴缙妻周氏干尸长度150推测身高约154,盐池明墓杨钊妻干尸长度159推测身高约163;给出圆领袍长度的女性墓主有,刘氏家族墓储氏丘氏的袍长分别为146和135,武进王洛家族墓的盛氏徐氏的袍长分别为137和130,张盘龙的袍长为124,由此推测丘氏盛氏徐氏的身高在160-167之间,张盘龙在155左右,储氏则在170-175之间。

一般将裙子系在腰部。熊氏最长的裙子长度为90,上身后长至脚踝上方;最短为80,上身后恐怕刚刚到小腿肚。宁靖王夫人吴氏的裙子,最长87,上身后长至脚踝上方;最短为78,上身后在小腿肚之下。戴缙妻周氏的裙子长83,上身后推测为长至脚踝上方。张宗守妻的裙子长90,上身后推测裙子长至脚背。张盘龙的裙子最长为93,上身后推测裙长盖住脚背仅露出足尖。其余女性墓主,裙长在脚踝上方和小腿肚下方之间。

除去孝端皇后4条长度超过100的裙子和嘉靖中期短至小腿肚的裙子,其余裙子的长度大致稳定在脚踝附近,比想象中和现实中的流行短。这就为膝裤的存在提供了合理的空间,同时也最大程度的避免裙摆沾染污渍和磨损。

明确给出身高的男性墓主有,叶家宕明墓墓主,王镇,张懋,承天秀,身高均为170;给出干尸长度的男性墓主有,戴缙,干尸长160推测身高164;盐池明墓杨钊,干尸长172推测身高176。按照他们的身高,裙长在55左右,上身后会遮住膝盖;裙长在70厘米出头,上身后会长至小腿肚。从考古报告出土层次的记载来看,裙子多系在贴身衣衫的上面,属内衬,当为《酌中志》中提到的[衤旋]子。《金瓶梅》也几次提到 内穿的[衤旋]子: “ 当下两三个小厮扶侍一个,剥去他衣服,扯了裤子。见他身底下穿着玉色绢縼儿,縼儿带上露出锦香囊葫芦儿。”对于参与劳作的男性, [衤旋]儿围在衣衫外面,还有防污防磨损的作用: 只见书童正从西厢房书房内出来,头带瓦楞帽儿,撇着金头莲瓣簪子,身上穿着苏州绢直掇,玉色纱[衤旋]儿,凉鞋净袜。 但如 《松江邦彦画像》中的倪瓒、莫是龙、张弼等文人官员围着长裙的形象,还真无法和实物对应起来。

除去织物本身的提花,裙子的装饰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种:

一是加入金线织成小朵动植物花纹,图四方连续排列,布满全幅布料,此种装饰手法可称为遍地金。此种装饰形式多见于明代早期和中期版画、容像画等,定陵孝端皇后墓中亦有实物出土,如织金八宝纹罗裙

孝端皇后织金八宝纹罗裙

二是在裙子膝部和底部装饰横栏。此种装饰手法最为我们熟知。装饰题材有龙凤麒麟狮子等象征尊贵的神兽,有云纹杂宝花卉蜂蝶等常见花纹,还有两三道粗捻金线或者连续万字纹菱纹作为间隔带。虽然装饰纹样众多,但长盛不衰的题材还是璎珞。不论早期容像画显示的窄襕裙,还是明中后期的宽襕裙,织金璎珞裙作为能凸显尊贵正式的款式,始终与大衫、圆领袍、补袄等搭配。

在整个社会崇尚奢侈的明代中后期,逾制现象屡禁不止。譬如张盘龙的花缎裙上织凤凰,丘氏、李湘妻、张宗守妻的裙子上饰麒麟。此时的男士在爱美逐奢上亦不遑多让,少有露脸机会的衬裙也会在上面装饰右向麒麟纹裙襕。

即便日渐奢华,裙子的裙襕宽度多不超过16公分,底襕甚至窄至5.5公分,譬如张宗守妻的那条麒麟芝草莲塘鸳鸯纹缎裙。裙襕宽度突破20公分的,恐怕得到万历时期了。此时的裙襕纹样更为复杂,定陵出土孝端皇后的龙襕裙华丽精细程度自不必多说,盐池明墓出土的缠枝牡丹地仕女纹襕绫裙残片,装饰着一排左向仕女,裙襕主体的间隔带从相对粗糙的两三道粗线变成了云纹和万字纹。被视作“三襕裙”的折枝凤凰麒麟奔马缎裙,个人认为起装饰风格并未突破传统的膝襕裙纹样布局,只是因为图案主题的差异,使用了万字纹和菱纹间隔。

三是遍地金和裙襕的结合。此类装饰手法最为少见,典型的例子有捷克布拉格国家美术馆收藏佚名夫妇容像、孔府旧藏的妆花织金蓝缎裙。

明代男女裤的结构大致相同,但长短不一,实在是没看出有什么规律。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同一墓主的两条裤子,长度竟然相差13厘米,除了内穿和外穿不知有没有其他合理的解释。和裙子相比,女性墓主的绝大多数裤子比裙子略短,长度为85左右。身高为170的几位男性墓主,裤子长度分布在90-96之间,估计长至脚踝。相比之下,承天秀的裤子略短一截,但袜子的存在弥补了这个空间。和裙子一样,定陵出土的裤子也比其他长上许多,虽然结构大致相同,或许是较大的裤裆深度差异造成了这个现象的存在。

令我困惑的是,除叶家宕明墓的墓主有一条长65厘米的麻布裤,几乎所有墓中都没有短至膝的裤子。定陵墨书纸签明确标出单裤棉裤为“中衣袍”,或许其他墓出土结构相同的裤子的用途也为“中衣袍”,因此在实际生活中,是否还有一条短至膝的内裤呢?

由于明代裙长和裤长较短(嘉靖时期女性的裙子更是短至小腿肚),虽无裙摆沾染污迹、裙襕磨损的顾虑,但外露的袜子实在太煞风景,因此还会在裤外套一双膝裤。膝裤不仅可以遮住过于简朴的袜子,或许还有使得三寸金莲看上去更为娇小玲珑的功用。既然膝裤如此重要,花功夫装饰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譬如江川王妃何氏的膝裤上绣着或抚琴或弹琵琶或摇纸扇的六位仕女,张宗守妻的膝裤上用缂丝工艺织成了由荷花白鹭等组成的池塘小景,储氏的膝裤相比之下略朴素但也有杂宝蜂蝶等流行纹样装饰。《金瓶梅》中多次出现妆花膝裤,“寻出三套衣裳来,又寻出一件衬身紫绫小袄儿、一件白绸子裙、一件大红小衣儿并白绫女袜儿、妆花膝裤腿儿”“月几旋往房中新妆打扮出来,上着烟里火回纹锦对衿袄儿、鹅黄杭绢点翠缕金裙、妆花膝裤、大红凤嘴鞋儿,灯下海獭卧兔儿”,就连为小贩妻的潘金莲在生活略微窘迫的情况下,也穿一双性感且引人注目的红纱膝裤,尽力展示自己的美丽。

湖南省博物馆藏江川王妃何氏膝裤 长32.5厘米宽19厘米

为数不多的版画则展示出膝裤的穿着方式:膝裤上端钉两根扎带,用扎带把膝裤绑在小腿上

《列女传》 万历时期刻 乾隆四十四年鲍氏知不足斋刻本

西门庆亦有两双膝裤,那就是两扇玄色挑丝护膝儿和挑线香草边阑、松竹梅花岁寒三友酱色段子护膝。或许各位墓主所处时代男性着膝裤并不太流行,或许织物不易保管已经毁损,男性膝裤的实物仅在徐蕃墓和万历皇帝墓中有出土。万历皇帝有十九双膝裤,不论是装饰秋千仕女、三阳开泰等应景吉纹,还是装饰四季花卉等纹样,都能让人感受到晚明时代不分性别的美。

疑惑:女性在穿汉服时到底要不要穿衬裙?

女性到底要不要穿衬裙尤其是硬挺且裙摆向两侧张开的衬裙,估计是很多人心中的疑惑。支持的人想必从两点出发,一是现在的裙子上身后便如同一个长方形豆腐干挂在身上,略显死板。如果衫子的下摆稍宽,便空荡荡的不甚美观。二是《菽园杂记》记载,成化至弘治年间京师流行马尾裙备受社会各个阶层的喜爱,原因不过“ 大抵服者下体虚奢,取观美耳 ”。我认为如果要达到《元宵行乐图》中那般夸张的效果,或许的确需要几层硬挺的衬裙。但若着长衫尤其是仅露裙三四寸的那种,整个人便如同一只行走的高音喇叭,毫无美感。毕竟,汉服袄衫要比窄短的赤古里阔大许多。

那如何避免将裙子穿成一条毫无美感的长方形豆腐干呢?首先是裙子本身的结构,有朋友已经做出褶子向两边扩散的裙子,这里便不再赘述。其次需要一条用有筋骨的面料做成的宽大裤子,穿在同样用有筋骨面料做成的马面裙里面,这样做还愁裙摆不向两边张开么?或许看了孝端皇后的裤子,便能明白为何很多女士的裙子软趴趴的贴在腿上:

数据显示,孝端皇后的裤子裆深48、裤口宽34,张盘龙的裤子虽只长82但裤口宽36,丘氏的裤子裤口最阔宽41。因此大家还在等什么?想要变美,只需要从这样一条裤子开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焦虑研究现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